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科学实验

三年级科学实验

三年级科学实验
三年级科学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一、实验名称:哪杯水热

实验器材:温度计2个、烧杯2个、凉水、热水

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一杯热水与一杯加了少量凉水的温水,让两个烧杯中水量相同。

2、用手摸摸烧杯壁,发现两杯水都很热,很难确定的哪一杯水的温度更高。

3、用温度计来测测。两个同学同时把温度计放入水中。(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竖直放入烧杯里,液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4、待液柱静止后,观察: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就是( ),另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就是( ),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计,而且还通过测量知道了这一杯水(用手指一指)更热。

二、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与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

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就是先快后慢。

三、实验名称:哪杯水多(8、哪杯水多)

实验器材:集气瓶、锥形瓶、平底烧瓶、量筒

实验目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分别往三种不同形状的杯子中倒入液面高低相同的水。

3、比较哪杯水多。

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的视线与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与凹面相切的刻度,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瞧刻度。操作要领就是:“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瞧凹处,读得准。”

四、实验名称:物体的浮与沉(11、有趣的浮沉现象)

实验器材: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就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3、把钩码放在水里,钩码沉了下去。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

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所有的物体,在水中无论就是沉还就是浮,都受到水的浮力。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五、实验名称:改变浮与沉(12、改变浮与沉)

实验器材:水槽清水瓶盖橡皮泥石块沙子

实验步骤:

1、把瓶盖放在水里,瓶盖浮在水面上。把瓶盖放满沙子,瓶盖沉了下去。

2、把沙粒放入水中,沙子沉下去了,把沙粒放在瓶盖上,沙粒浮起来了

2、把橡皮泥团成球放进水里,橡皮泥沉了下去。把橡皮泥捏扁放进水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实验结论:改变物体的形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物体的液体的比重或改换不同比重的液体等,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或沉。

六、实验名称:水表面的张力(13、水面的秘密)

实验器材:水、玻璃杯、胶头滴管、曲别针、

实验目的: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杯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瞧到水的凸面为止。

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水有表面张力。

注意:实验的桌子一定要平稳,最后放入的曲别针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七、实验名称:毛细现象(14、水往高处走)

实验器材:水槽、布条、实心与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实验目的: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实验步骤:

1、把报纸的一端浸在水里,水沿着报纸往上爬。

2、把布条的一端浸在水里,水沿着布条往上爬。

3、把实心玻璃棒的一端浸在水里,水不沿着玻璃棒不往上爬。

4、把空心玻璃管的一端浸在水里,水沿着玻璃管上升

实验现象: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材料向上爬。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八、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21、空气的成分)

实验器材:蜡烛、(小饮料瓶、大饮料瓶)去掉底、培养皿、红色水、火柴

实验目的:认识到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判断出空气中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

实验步骤:

1、在三个培养皿内分别粘好三个一样长的蜡烛,倒入同样多的红色水,并分别点燃蜡烛。

2、把一大一小两个饮料瓶(瓶上拧紧瓶盖)分别同时罩到两支燃烧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小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先熄灭,用大饮料瓶罩的住的蜡烛后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那支蜡烛没有熄灭。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

实验结论:燃烧只消耗了部分空气,瓶内还有空气。(如果瓶内没有空气了,水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占据瓶子的全部空间)

3、往培养皿内倒入红色水,使水面略高于瓶内的水面。

4、拧开瓶盖,把点燃的火柴迅速插入饮料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火柴立即熄灭。实验说

明:实验发现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说明空气就是一种混合体,至少有两种气体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