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划分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121.30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划分
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时间始于1986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
目前,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共12个,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中部地区有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东部地区包括的11个省级行政区没变。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
人口在10万以下的民族
人口在10万以下的民族:
布朗、撒拉、毛南、阿昌、普米、怒、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京、德昂、保安、裕固、基诺、高山、珞巴、门巴、赫哲、鄂伦春、塔塔尔、独龙族共22个民族。
社会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社会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国家,位于东亚大陆的东部边缘,南海、东海和黄海环绕其南部和东部海岸线。
社会中国由23个省份、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组成,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行政区划系统。
一、行政区划社会中国的行政区划按照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五个主要地理区域。
每个地理区域下又有若干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份。
这个地区是社会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外贸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2. 中部华中地区: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和江西等省份。
这个地区是社会中国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3.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旅游潜力。
4.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省份。
这个地区是社会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发源地之一。
5.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处中国的边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地理位置社会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濒太平洋,西邻欧亚大陆,南界印度洋。
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东亚地区的重要枢纽,也是连接亚洲与其他大洲的桥梁。
社会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它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的繁荣和稳定。
社会中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和稀土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也对社会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社会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具有多样性和重要性。
各个行政区域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色,这也为社会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挑战。
只有合理充分发挥好各个行政区域的优势,才能实现社会中国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我国阶梯划分依据我国阶梯划分是指将我国的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各种现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和分类。
这种划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发展情况,有助于我们制定合理的发展政策和措施。
下面将从地理、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来介绍我国阶梯划分的依据。
地理方面的阶梯划分主要是根据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来进行的。
我国地理上可以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地区、西南山地地区、西北高原地区和东北地区等。
这些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它们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不同,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制定地方发展规划和政策时,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地区的发展更加平衡和协调。
经济方面的阶梯划分主要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来进行的。
我国经济可以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等。
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欠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滞后,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距。
相对落后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低,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挑战。
针对这些不同的地区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和政策,推动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社会方面的阶梯划分主要是根据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来进行的。
我国社会可以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主要阶梯。
城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阵地,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农村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的重要区域,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差距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需要加强对农村的支持和帮助,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我国阶梯划分依据主要包括地理、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地域、经济和社会阶梯。
这种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发展情况,为制定合理的发展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东、中、西部省份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
中部地区有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共12个,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自治州,海南省原黎族苗族自治州所辖市县中的6个民族自治县(陵水县、保亭县、琼中县、乐东县、白沙县、昌江县)以及东方市、五指山市的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下地区。
1。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划分及简介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土地面积约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56%,总人口2.85亿人,占全国的23%。
西部地区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
西部地区矿藏丰富,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茅,能源、旅游、土地资源也极具优势。
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国规划中的10大水电基地有7个分布在西部,但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
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近几年,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接连发现许多大中型整装油气田。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9个省、自治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9.5%,承载全国35%左右的人口,是我国主要的动力和原材料输出地区。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及对全国的贡献率为30%左右,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4左右,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6%,全国40%以上的粮食、40%左右的肉类产量、45%左右的淡水产品来自中部地区。
另外,中部地区宏观经济效益也相对较好。
目前,中部地区每亿元投资创造的GDP达3.87亿元,比东部地区(2.93亿元)高出0.94亿元;每亿元投资创财政收入O.34亿元,比东部地区(0.29亿元)高出0.05亿元。
此外,中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国腹地,有着承东启西、接北进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要地、客货运输的主要集散地和中转换装中心,全国约46%的铁路、35%左右的公路和河流分布于这一地区,全区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均占全国的1/3以上。
一批大中城市均处全国交通咽喉要道。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东部地区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3.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1.2%(1991年),区内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7%----2007年数据。
有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
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
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地区划分标准全国划分为七大区域。
各区域包含省市如下: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
华中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地区: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1、电子信息产业: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以四川、陕西为主的西部地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要聚集地。
2、传媒影视音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城市3、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我国的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五省,其他零星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皮革羽毛绒制品行业属于产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其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中部的河北、河南,西部的重庆、宁夏4、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东部沿海地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集群集中度最高,特别是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
中部地区集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南、湖北和四川境内。
从城市分布构成来看,也集中靠近材料消费需求较大的城市。
由于建材、陶瓷、玻璃产业集群对资源的依赖较强,因此有从东部转向中西部的趋势5、机械制造业:我国机械制造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山西、湖南、湖北这类重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由于沿海城市重工业基础普遍薄弱,加之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也不再具优势,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正有向中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
第一标准区域的划分是随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倾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国家统计局的对东中西部划分的解释还是按照2003年发布的标准:分析中经常提到的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
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 。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 。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
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第二标准有建国以来经济区划的各种方案,直到将东北经济区与东中西并列。
提出未来可能划分四大块,八大综合经济区。
.刘勇,“关于我国新三大地带宏观区域格局划分的基本构想”,认为传统的三大地带存在问题,提出新的划分方案:a.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该地带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13个省区(今后还将包括港、澳和台湾省)。
中国东中西部是如何划分的具体依据是什么
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那幺,是怎幺划分的呢?划分依据是什幺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 东中西部是怎幺划分的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解释,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是政策上的划分,而不是行政区划,也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因此,东部是指最早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中部是指经济次发达地区,而西部则是指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时间始于1986 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 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10 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 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 个省(自治区).
1997 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决定将重庆设为中央直辖市,并划入西部地区的范围,这样,西部地区就由原来的9 个增加到1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由于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近几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正好相当于西部1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平均状况,与其他中部地区有一定差距,因此2000 年国家制定的在西部大开发中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又增加了内蒙古和广西.
1 东西部的划分依据是什幺一是根据地理位置(包括地形和风俗特点)。
二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
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其实有两种分法。
如果研究经济问题,应该这样分: 东部有: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
我国中东西部地区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划分的,具体划分如下:
1、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共九个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区域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十;
2、东部地区:包括辽宁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共十二个省级行政区,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区域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
3、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最新资料推荐------------------------------------------------------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基础知识回顾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辽、冀、京、①东部经济地带: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②中部经济地带: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1/ 48基础知识回顾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
(2)具体经济差异表现主要方面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以产业结构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农业经济比重大,西部工业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具有一定过渡性特征---------------------------------------------------------------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进程快,工业产值比重高,外资企业、中进程相对滞后,工业民营企外合资企业、产值比低,以传统工业化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型工业为主体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平高、城市分布密水平低、城市分布密城市化度大度小对外开放程度高低3/ 48基础知识回顾温馨点拨 (1)经济地带的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除港、澳、台外的所有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及北京市;中部9 省呈“T”型分布。
(2)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二、南方与北方 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中东部地区指的是哪里中国中部地区: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个相邻省份中国西部地区: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与中部地区相邻的省份有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重庆、陕西、内蒙古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自北向南顺时针排序)。
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12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 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 1/11。
扩展资料:重大意义事实上,“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
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河南、安徽、江西等省拥有中国最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中部六省人口3.68亿人,占全国人口26.51%,在这一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并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一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其次,我们要了解“中部崛起”提出的大背景。
大家都知道中部六省矿产资源丰富,又是中国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国家交通运输的交通枢纽。
有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底蕴,人才荟萃,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
虽然中部地区具有如此的综合优势,但是中部地区的发展却由于近30年来的政策因素不如意。
中部的经济发展由于没有国家政策和战略的支持相对于它的周围地区的发展过缓慢,这就是所谓的“中部塌陷”。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中部崛起”提出的重要性,在2005年的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中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
全国三区三线划定规则全国三区三线划定规则是指国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和东北振兴、中西部地区、雪域高原三大地理线,这一划分有助于制定差异化的政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通过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实现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全国三大区域划分规则如下:1.东部区域:包括华北、华东、东北三个主要地区。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产业结构相对完善,科技创新实力强,基础设施完善,人口密度大。
东部区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2.中部区域:包括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区。
中部地区地处全国经济的中心位置,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这些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中部地区也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连接桥梁。
3.西部区域:包括西北、西南两个大区。
相对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较薄弱,自然资源相对丰富。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
全国三大地理线划定规则如下:1.东北振兴:东北地区是中国工业的发源地,然而近些年来,由于一系列原因,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境。
为了振兴东北经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振兴政策,包括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创新发展等。
2.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地区。
这些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贫富差距大,发展水平不平衡。
国家通过转移产业、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雪域高原:雪域高原是指中国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地区。
这一地区地势高原,气候严寒,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发展滞后。
国家通过加大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民生水平。
总之,全国三区三线划定规则的制定是为了实现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的目标。
各个地区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发挥自己的作用,互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比较分析作者:彭秋月,郭晶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08年第12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际经济活动领域和活动方式都在迅速扩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开放度,不能只运用单一的指标,现代的对外开放度衡量指标主要有:对外贸易比率、对外金融比率、对外投资比率、生产开放度、贸易结构水平、经济效益水平、利用外资比率和服务贸易比率。
在上述指标中,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是其中最主要的两大指标,同时又由于国际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使得要对其做出完全描述几乎是不可能的二因此许多学者经常采用“外贸依存度与外资依存度之和”来表示对外开放度的整体水平一本文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开放度情况,并通过面板数据对东、中、西部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比较,重在比较我国地区间对外开放度差异,寻求来源,旨在为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依据。
在本文中,外贸依存度=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总额/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外资依存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一个国家f或地区)生产总值一由于本文重在对三个地区的比较,因此,直接采用名义外贸依存度与名义外资依存度。
其中,根据国家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将全国31个省(市)划分标准如下: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傲、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地区1996年单独核算GDP和进出口额)。
一、我国改革开放30年对外开放度分析(一)我国对外贸易度分析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1978~1990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逐步扩大,出口缓慢增长。
1979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11.23%,而1990年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29.58% -这几年内,除了1982年、1983年·我国出口大于进口外,其他年份进口依存度均大干出口依存度。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解释,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是政策上的划分,而不是行政区划,也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因此,东部是指最早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中部是指经济次发达地区,而西部则是指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时间始于1986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10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自治区).
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决定将重庆设为中央直辖市,并划入西部地区的范围,这样,西部地区就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由于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近几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正好相当于西部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平均状况,与其他中部地区有一定差距,因此2000年国家制定的在西部大开发中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又增加了内蒙古和广西.
目前,东部地区包括11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另外,国家还把湖南的湘西地区,湖北的鄂西地区,吉林的延边地区也划为西部地区,享受西部大开发中的优惠政策.。
第一标准
区域的划分是随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倾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国家统计局的对东中西部划分的解释还是按照2003年发布的标准:分析中经常提到的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
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 。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281.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29.3% 。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
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541.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6.4% 。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第二标准
有建国以来经济区划的各种方案,直到将东北经济区与东中西并列。
提出未来可能划分四大块,八大综合经济区。
.刘勇,“关于我国新三大地带宏观区域格局划分的基本构想”,认为传统的三大地带存在问题,提出新的划分方案:
a.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该地带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13个省区
(今后还将包括港、澳和台湾省)。
与原东部地带相比,多了吉林和黑龙江2省区,避免了将东北地区分割为不同地带的做法,使该地带的整体性有所提高。
b.中西部地带。
包括重庆、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云南、贵州和广西等14省区。
与原中部地带相比,少了吉林和黑龙江2省区,多了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宁夏、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原西部人口与城镇较为密集的地区。
c.远西部地带。
包括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4省区,是我国人口和城镇十分稀疏的陆地边疆地区(除青海外),由原西部地区的人口与城镇稀疏的省区组成。
综合经济区的划分难以制定衡量标准,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