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19年高中历史必修3 第二单元 第7课 启蒙运动材料解析

人教版2019年高中历史必修3 第二单元 第7课 启蒙运动材料解析

人教版2019年高中历史必修3 第二单元 第7课 启蒙运动材料解析
人教版2019年高中历史必修3 第二单元 第7课 启蒙运动材料解析

第7课启蒙运动

理性时代的到来

1.霍布斯的启蒙思想

〔材料一〕第五章论国家的起因和产生

当他们每个人通过与其他人的协议迫使自己不能违抗他已经服从的那个人或会议的意志时,也即不能阻止那个人或会议用财富和力量来对付除他自己以外的其他人时(因为他被理解成保存了使他自己免遭暴力侵袭的权利),这种使所有人的意志都服从某一个人或会议的意志的情况就会出现。这就叫“联盟”。会议的这种意志被看成是构成这种会议的成员的多数意志。

……这样形成的联盟被称作是“国家”或“公民社会”。它也被称作“法人”。

……因此,就有两类国家:一类是自然的,就像父系统治和专制统治一样;

另一类是通过设计而来的国家,它被称作是政治的。在第一种情形下,主人是通过他自己的意志而去要求公民的;在第二种情形下,公民是通过自己的决定而在他们头上加上一个主义的,无论它是一个掌握着主权的人还是一个掌握着主权的会议。

〔材料二〕第六章论掌握着国家主权的会议或个人的权利

我们上面已经表明,在国家建立之前,所有东西属于一切人,没有人能够将什么东西称之为自己的,而别人也不能依据同样的权利声称这个东西是他的。从这可以推出,财产是与国家一并诞生的,而个人的财产就是他通过整个国家的法律和权力能够据为己有的东西。这就意味着,公民个人拥有的财产,别人对此就没有权利,因为他们都为同样的法律所约束。

〔材料三〕第七章论国家的三种类型: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

我们上面一直是在一般意义上谈按约产生的国家。现在我们要来谈谈国家的类型。国家之间的差别来自主权被交付给什么人的差别。主权或者被交给一个人,或者被交给多人组成的一个会议或议事会。而多人组成的会议又可分为:或者是所有公民组成的会议(其结果就是每一个人只要他愿意都有权投票并参与讲座事务),或者只是公民中一部分。这即是国家和三种类型的起源。第一种是主权在任何公民都有权投票的会议手中,这即民主制。第二种是主权在部分人有权投票的会议手中,这即贵族制。第三种是主权在某个人手中,这即君主制。在第一种类型中,掌握主权的叫“人民”;在第二种类型中,掌握主权的叫“贵族”;在第三种类型中,掌握主权的叫“君主”。

──霍布斯《论公民》

【解读】霍布斯(1588—1679),是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他主要的著作有《论物体》(1655年)、《人》(1657年)、《论公民》(1642年),其中最著名的政治论文就是《利维坦》(1651年),它被认为是以英语写成的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名著之一。

所谓“启蒙”,就是启发人的理性,反对宗教迷信思想,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在法文里,lumiere (启蒙)一词既有“光明”“阳光”的意思,也指“伟人”、“杰出的人物”,它的复数则表示“智慧”“知识”。

康德在其著名论文《什么是启蒙?》中写道: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英国是启蒙运动的发源地,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快的是英国。英国自从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以后,垄断了海上霸权从而夺得了许多新的市场,扩大了资本积累,促进了国内工业的发展。经过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土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革命的胜利,大大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先进的国家,因而它成为启蒙运动的发祥地。

上面三个材料均出自霍布斯的《论公民》。作者在《致读者的前言》中写道:此书要阐明人的各种义务──首先是作为人,其次是作为公民,最后是作为基督徒的义务。这些义务构成了自然法和各国的法律的原理,构成了政治的源头和力量,构成了基督教的实质(在我的计划所允许的限度之内)。

霍布斯认为:(1)当与其他人订协议成立“联盟”时,就形成国家。(2)国家有两种类型:自然的国家和政治的国家。私有财产是随国家产生的,主张维护私有财产。(3)应把国家分为三种类型: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

2.霍布斯政治哲学思想

〔材料〕群体纵使再大,如果大家的行动都根据各人的判断和各人的欲望来指导,那就不能期待这种群体能对外抵御共同的敌人和对内制止人们之间的侵害。因为关于力量怎样运用最好的意见发生分歧时,彼此就无法互相协助,反而会互相妨碍,并且会由于互相反对而使力量化为乌有。

──霍布斯《利维坦》

【解读】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维坦》这本书中。“利维坦”本是一种怪兽,霍布斯用它来比喻国家,以显示国家的庞大和威严。

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到,霍布斯认为要解决人类社会的这些弊端,就必须结合成若干个服从一个中央权力的社会,而这又是通过社会契约而实现的。他这样设想:有许多人汇聚起来,同意选择一个全权者或主权团体,对他们行使权力,结束总体混战。霍布斯说,人类给自己加上约束,目的在于从我们爱好个人自由和爱好支配旁人因而引起的总体混战里得到自我保全。

3.国家的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材料〕立法权是……怎样运用国家的力量来保障这个社会及其成员的权力。因为那些必须长期得到执行和其效力总是持续不断的法律可以在短时间内制定,所以立法机关因为不是经常有工作可做,所以就没有经常存在的必要。

正如笔者所说,虽然每个社会的执行权和对外权本身确有区别,但是很难将它们分开并同时由不同的人所掌握,因为既然两者的行使都需要社会的力量,那么将国家的力量交给不同的并互不隶属的人们,几乎是不现实的;而倘若执行权和对外权分别掌握在可以各自行动的人的手里,这就会使公共的力量处于不同的支配之下,早晚总会导致祸乱和灾难。

──洛克《政府论》

【解读】洛克(1632—1704)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和启蒙大师。毕业于牛津大学,研究过哲学、物理学、化学和医学,“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事务大臣;洛克主要著作有《论宽容异教的通信》《政府论》《人类理智论》《教育漫话》等。

《政府论》分上、下篇。上篇是洛克学说“破”的部分,着力于驳斥其君权神授、王位世袭本具有绝对性的论点,阐述洛克关于父权、政治权力和专制权力的理论,从而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登台扫除异说。下篇在自然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其社会契约的学说,说明了国家、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和目的。

上述材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洛克的分权学说。洛克认为,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三种。这三种权力是不平行的,立法权高于其他两权。他反对君主专权。在洛克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三权分立”思想的萌芽。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梅叶著作及其思想

〔材料〕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富人和强者掠夺和压迫穷人的时间也已经够长了。该是打开穷人的眼界,向他们说明全部真理的时候了……最有智慧最有教养的人们,对这个任务应该深思熟虑,应该对这个重大事业全力以赴,到处把人民从迷误之下解放出来,唤醒人们仇视和蔑视世上豪强的暴力,唤醒人民摆脱暴君所强加的不堪忍受的枷锁。他们(聪明而有教养的人)也应该说服大家相信下面两个重要真理:为了使那些有益社会,而人们又愿意为它献出主要力量的部门达到完善地步,人们只应当听从理智的声音。为了建立良好的信条,人们必须仅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即正身、诚实和自然的正义的法则,而不要空谈骗子的神话,不要空谈信徒们的偶像崇拜经验。因为这样的做法,比起他们迷信的宗教中的一切虚伪规则和荒唐的仪式来,要给所有的人们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多过千百倍的幸福、快乐和安宁。

──让·梅叶《遗书》

【解读】让·梅叶(1664—1729)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开路先锋和战斗的无神论者。代表作《遗书》。

梅叶的《遗书》适应时代的要求,精辟地论证了宗教的虚伪和谬论,无情地揭发了当时法国的封建贵族和大小官吏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他并且热情地号召人民起来杀死暴君,推翻腐朽的旧社会。

上述材料中,梅叶高举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大旗,无情揭穿宗教迷信和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欺骗,愤怒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无穷苦难。号召启蒙思想家们唤醒人们的思想觉悟,并与迷信与封建专制展开斗争。

2.伏尔泰的思想

〔材料〕她并不装出视死如归的神气,不想要那种可怜的名声,让邻居们说什么:她死得很勇敢。二十岁上丢了爱人,丢了生命,丢了所谓名节,要毫无遗恨,毫不痛心,谁办得到呢?她完全感觉到自己的遭遇之惨,临终的话,多么动人的垂死的眼神,都表现出这个情绪。她趁自己还有气力哭的时候,也像别人一样哭了。

天真汉沉着脸,一声不出,眼睛阴森森的,嘴唇哆嗦,浑身发抖,看到他的人都有种可怜而又可怕的感觉,觉得一筹莫展,话也无从说起,只能断断续续吐出几个字。屋子的女主人和天真汉的家属都跑来了,看着他的悲痛不免心惊胆战,时时刻刻防着他,监视他所有的动作。圣·伊佛的尸体已经不在爱人面前,抬到一间低矮的堂屋中去了,但爱人的眼睛似乎还在那里搜寻,虽然事实上他昏昏沉沉,什么也看不见。

──伏尔泰《天真汉》

【解读】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主战场。持续近百年的法国启蒙运动,规模宏大,伟人辈出;内容丰富,硕果累累,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产生深远影响。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泰斗和领袖。《天真汉》是他的一部哲理小说。上述材料写了圣伊佛之死和死后天真汉的痛苦的情形,他以文学家的犀利笔锋,对宗教迷信和教会统治进行无情批判。

3.伏尔泰对英国政府的描绘

〔材料〕以下便是英国法制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只能在一个由自由人所组成的陪审员会面前才可受刑事审问的自由;不管什么案件,只能按照法律条文和明确规定来裁判的自由;放弃英国圣公会信徒对某些职位的特权,信仰的自由。……在英国,一个外国人享受同样的财产自由与人身自由;倘使他被人控告了,他可以要求在审他的陪审员中,一半是外国人,就是说不仅是英国人。

商业已使英国的公民富裕起来了,而且还帮助他们获得了自由,而这种自由又转过来扩张了商业;国家的威望就从这些方面形成壮大了。商业渐渐地造成了海军的力量,从而英国人也就成为海上的霸王。

──伏尔泰《哲学通信》

【解读】上述材料有助于对伏尔泰思想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他赞扬英国政治制度,主张信仰自由。在《哲学通信》一书中,他认为英国议会在世界上树立了政治自由与和平主义的典范。反对法国教权主义,对法国风俗和制度进行了讽刺和批判,表示了对英国民主制度的向往,成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书后被查禁。

4.孟德斯鸠的思想

〔材料〕有人说,我们所看见的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一种盲目的命运所产生的,这是极端荒谬的说法。因为如果说一个盲目的命运竟能产生“智能的存在物”,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么?

由此可见,是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的。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政体有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用最无学识的人的观念就是以发现它们的性质。我们假定了三个定义,或毋宁说是三个事实: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这就是我所谓的各种政体和性质应该看什么,法律是直接从政体的性质产生出来的,这种法律便是最初的基本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解读】孟德斯鸠是18世纪上半叶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进步社会学说主要集中在三本代表性著作里:《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论法的精神》是他著作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本著作。

在上述材料中,他阐述了法的概念。他把政体分为共和、君主、专制三种类型。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认为,人类社会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演进的。他主张私有财产是人类的自然权利,这种主张是针对教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对私人财产的侵夺而发的;他主张兴办工业和商业,反对横征暴敛。

5.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

〔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将对象的普遍性与意志的普遍性结合起来,所以一个人,不管他是谁,擅自发号施令不能构成法律,即使是主权者对于某个个别对象所发出的指令也不能成为一条法律,而只是一道命令;它不可能是主权的行为,只是行政的行为。

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既然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全体就可以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同时又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这是使政治体得以活动与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权利;主权者在创立政府时赋予君主的,也正是这种权利。

──卢梭《社会契约论》

【解读】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他主要的著作有《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尤莉亚,或新爱洛依斯》和《爱弥儿》等。

《社会契约论》于1762年出版,是集中反映卢梭政治学说的一部著作,主要讨论社会契约的问题。他认为,国家是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上述材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卢梭的政治学说。

6.人类不平等产生原因

〔材料〕根据我的阐述,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差不多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解读】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把人类不平等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自然的或生理的不平等,因为它是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不同而产生的;另一类可以叫做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来源于一种协议,是由于人们的同意而定的。他认为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确定是不平等的第一阶段。上述材料有助于我们对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起源的进一步理解。

7.狄德罗著作及思想

〔材料〕如果他们在任何一个物体中,既不能设想运动的倾向,也不能设想静止的倾向,那是因为他们表面地把物质看成同质的;那是因为他们把物质所固有的一切性质都抽掉了,那是因为他们在与他们的思辩几乎不能分开的顷刻当中把物质看成不可改变的;那是因为他们就一个集合体对另一个集合体的相对静止进行推论;那是因为他们忘记了,当他们就物体无所谓运动和静止这一点进行推论时,大理石块都在趋于解体;那是固为他们用思想取消了那种鼓动一切物体的一般运动,又取消了物体之间的那种使物体全都消减的特殊相互作用;那是因为这种无所谓运动和静止的情况,虽然本身是虚假的,却有暂时的存在,它并不会使运动规律变成错误的。

静止与运动的真正区别,就在于静止是一个抽象概念,根本不存在于自然中,而运动则是一种与长度、宽度和高度同样实在的性质。

──狄德罗《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

【解读】狄德罗(1713—1784):法国作家、哲学家,法国《百科全书》总编辑。他在哲学、伦理、戏剧、小说、政治学、文学批评、科学探讨等领域都有很高成就。除编撰《百科全书》外,他单独发表的主要著作有《哲学思想录》《供明眼人参考的谈盲人的信》《论解释自然》《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朗贝的梦》等。

《百科全书》,全名是《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评解辞典》。由狄德罗亲自主编出版,共28卷。后来,孔多塞等人又续编了补遗卷和索引2卷。

《百科全书》汇集了18世纪中叶以前欧洲人所取得的全部科学成果,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对自然科学发展和科技知识普及起了积极作用。它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各个侧面的缩影,具有珍贵文献价值;它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大典。

“百科全书派”:通常人们把参加编撰《百科全书》的启蒙思想家称为“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派的核心人物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即狄德罗、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赫等人。

《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通过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剖析,论证了宇宙统一于物质实体和运动是物质固有特性的观点,克服了牛顿、洛克以及17世纪其他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伏尔泰等人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因而不能将唯物论贯彻到底的缺陷,对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无神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通过上面两条资料,我们可以认识到狄德罗的哲学观点,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运动存在于一切物质中,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启蒙运动的扩展

康德著作与思想

〔材料〕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得来,这是没有任何怀疑的,因为,如果不是通过对象激动我们的感官,一则由它们自己引起表象,一则使我们的知性活动运作起来,对这些表象加以比较,把它们连结或分开,这样把感性印象的原始素材加工成称之为经验的对象知识,那么知识能力又该由什么来唤起活动呢?所以按照时间,我们没有任何知识是先行于经验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

我们在下面将把先天的知识理解为并非不依赖于这个那个经验,而是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经验所发生的知识。与这些知识相反的是经验性的知识,或是那些只是后天的、即通过经验才可能的知识。但先天知识中那些完全没有掺杂任何经验性的东西的知识则称为纯粹的。于是,例如“每一个变化都有其原因”这个命题是一个先天命题,只是并不纯粹,因为变化是一个只能从经验中取得的概念。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解读】康德(1724—1804),18世纪启蒙运动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于1724年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后就读于柯尼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755年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提出不同于牛顿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学说,在自然科学界引起轰动。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以及《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导论》等。

《纯粹理性批判》初版于1781年,再版于1787年。“纯粹”是德文rein的意译,即独立于经验,不混杂任何感性经验因素之意。“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康德为本书冠以此名,是为弄清人类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界限。全书除了序言

和一个总的导言外分为“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前者是全书的主体部分,讲述人类认识能力中的先天要素;后者讨论在这些先天要素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条件。

康德认为人类认识能力由作为接受性的直观能力的感性和作为自发性的思维能力的理性这样两类原则上不同而又彼此联系的认识能力构成,因而“先验要素论”就区分为讨论感性的先天要素的“先验感性论”和讨论(广义的)理性的先天要素的“先验逻辑”。由于人类的思维能力有知性、判断力和(狭义的)理性这样三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联结的环节,因而“先验逻辑”就区分为讨论知性和判断力的先天要素的“先验分析论”(“真理的逻辑”)和讨论理性的先验理念和先验幻想的“先验辩证论”(“幻想的逻辑”)。

上面材料选自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言的第一部分“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区别”。此材料有助于我们对康德哲学思想的进一步理解。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7课 启蒙运动

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和内容;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认识其性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得斯鸠、卢梭等人观点的分析,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②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学法指导: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先贤祠图片。 巴黎,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而去巴黎的游客无不被一座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所震撼。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的事迹,涤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则位列其中。在卢梭的墓碑上刻着他自撰的铭文:“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与真理的人。”而在安葬伏尔泰的灵柩车上,人们写着这么一句话:“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然而,两人生前命运坎坷,为捍卫真理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他们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特权主义盛行的西欧,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这就是欧洲伟大的启蒙运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 [推进新课] 一、.探源启蒙运动 什么是启蒙?“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二)秦汉:初步发展,但受到限制 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2、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还不高; 3、汉武帝时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断,商业衰落 (四)隋唐:进一步发展 1、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 2、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3、城市商业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 4、陆上丝路贸易达到顶峰; 5、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五)宋代:空前繁荣 1、商业活动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 市的变迁:宋以前:官府对市的管理严格,“市”“坊”分开,市场交易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 宋以后:(1)、市、坊界限被打破; (2)、“草市”更加普遍; (3)、经营时间被打破; (4)、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5)、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2、城市繁荣,经济职能增强; 3、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5、通过海上丝路,对外贸易发达; 6、边境榷场贸易发达; (六)元:空前繁荣 1、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2、泉州:世界第一大港 (七)明清:进一步繁荣 1、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全国出现30多座专门的工商业城市;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比较快; 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4、明中后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 5、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 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商业兴起较早,且不断发展; 2、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 3、货币、金融发达; 4、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5、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 6、宋元时全面繁荣; 7、城镇商业繁荣程度较高; 8、外贸以朝贡贸易为主; 9、明清时外贸逐渐萎缩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 启蒙运动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展示先贤祠图片。 巴黎,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而去巴黎的游客无不被一座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所震撼。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的事迹,涤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则位列其中。在卢梭的墓碑上刻着他自撰的铭文:“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与真理的人。”而在安葬伏尔泰的灵柩车上,人们写着这么一句话:“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然而,两人生前命运坎坷,为捍卫真理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他们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特权主义盛行的西欧,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这就是欧洲伟大的启蒙运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 [讲述新课] 一、探源启蒙运动(课件1—6) 什么是启蒙? “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设计 新航路开辟以后人类历史开始从分散逐渐走向联合,工业革命更是把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战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各地区的交流和合作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 本单元探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共分三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三课的划分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在现阶段的表现。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 年代至今,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两极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本单元重点知识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其利弊;难点知识有经济区域集团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评价。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本课概述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的。一方面,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另一方面,又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但在客观上,这个体系的建立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荒诞派戏剧的主要成就。 (2)理解:分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3)运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阅读一些文学史的材料,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掌握个性化学习方法。 (2)充分扩大教学资源,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真正做到生活即历史。 (3)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渊源、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这些成就和作品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让学生能以历史眼光去看待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 难点 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的背景;《等待戈多》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西风哟,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佳作《西风颂》诗篇结尾的预言。文学艺术是现买生活的一面镜子,雪莱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和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反抗封建专制统治。他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热情讴歌了人民争取自由和主的斗争,对未来作了大胆的设想,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家”。 恩格斯为什么高度评价雪莱?这一时期文学上取得了哪成就? 教学过程 新课学习 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目内容的第一、二自然段,并请同学们分析这两个自然段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对浪漫主义文学作的说明。提示:背景及思想倾向。 1.背景及思想倾向 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简单地说就是,面对启蒙理想的幻灭,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于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了。 而教材在阐述浪漫主义的思想倾向时,提到了两个方面:自由主义和个性解放,揭露丑恶现实和憧憬美好未来。 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其理想诉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之前的反封建贵族社会的政治思想而来的;与此相应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浪漫主义作家或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或通过强烈的怀古意识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强调主观的作用、个人的影响,他们的作品的主题是抒发个人的情感和表达个人的理想,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浪漫主义作家对现实生活表现出一定的冷漠,但对大自然充满激情,尤其着力描绘自然界中那些不平凡的现象;在表现手法上以尽可能的夸张与强烈的对比为主,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它充满着奇特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在艺术造和个性表达方面强调自由追求,富有浓郁的抒情性和主:色彩。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谁呢?教材中涉及到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英国诗人拜伦和雪莱。

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7课启蒙运动

第7课启蒙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2、过程与方法 1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问题探究,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 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 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重点难点】 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导课:众所周知:巴黎,乃是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鞘澜缰穆糜纬鞘校グ屠璧挠慰臀薏槐灰蛔湍罘ü访说氖サ睢认挽羲鸷场9牌拥慕ㄖê竦奈幕瘴В欠驳氖录#拥醋爬凑饫锊喂鄣拿恳桓鋈恕V?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就位列其中。 17、18世纪他们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特权主义盛行的西欧,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这就是欧洲伟大的启蒙运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 第7课启蒙运动的兴起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理性时代的到来” ※启蒙运动的兴起不是偶然的。 1、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 首先,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基于此,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为了推翻封建“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便是在这个要求下产生的。 其次,启蒙运动之发生,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7、18世纪,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这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宝红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必修3第7课《启蒙运动》

高一历史必修3《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启蒙运动”、“理性”两个概念;启蒙运动发生的背景;英、法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启蒙运动的扩展及影响。 (2)能力目标:合作探究,巩固和形成对历史学科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基本技能。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形成搜集、处理、整合信息以及与人合作的社会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关于“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以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区别和联系”这两个重点问题。先为学生提供些情境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进行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解决问题。 (2)关于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的基本思想观点。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再通过课堂提问,加深学生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形态上的反映。 (2)在学生收集资料,了解启蒙思想家的经历的基础上,使他们认识到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二)教具:多媒体投影仪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重点: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五)课前准备: 师: 生:收集、整理有关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幻灯片,教师提问。 师:有这样一句名言,人们经常被引用“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大家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生:伏尔泰。 师:对,他就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 这句话表明了他的什么思想主张? 生:天赋人权、言论和思想自由、人人平等。 师:这些思想都体现启蒙运动的精神,也成为了18世纪时代的象征,所以人们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精品教案 ◆内容标准: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理解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 (2)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 (3)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感知→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2)对比探究问题→迁移与拓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事物,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随着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也应当适应这一趋势的发展,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建立的?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建立: (1)西欧国家在战争中遭重创,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是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企图 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美、苏、法、英、中等44国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即“布 雷顿森林体系”。 影响:(1)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 (2)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形成: (1)1944年,美国等44国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后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2)1947年在瑞士日内瓦,日、美等23国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影响:(1)有力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美国在经济中掌握了主导地位,不断扩张; 3、比较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的历史地位的异同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课分三小目阐述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古代对外贸易的变迁。第一目“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讲述了古代商业在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第二目“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阐述了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市”的变迁及城市职能的变化;第三目“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概述了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介绍了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特征。教学时,要运用图片和资料,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理清商业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古代的对外贸易。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专业性强,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宜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紧扣“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这一线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贯彻谈话、讲授、研讨交流等教学手段。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等重要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辩证统一、互相作用;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图1战国货币图2秦半两钱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题: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02

《作业推荐》 02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一、单选题 (共 90分) 1.《漫长的 20 世纪》指出: 30 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 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A.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货币体系的混乱,“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政 治和军事力量都居于世界巅峰,为了称霸世界,美国力图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故答案为 C 项。 A 项,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排除; B 项,建立“福利国家”是为了使本国国内的稳定,与材料无关,排除; D 项,发展“混合经济”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下列古今中外的经济政策中,符合全球化历史趋势的是: A. 英国《航海条例》 B. 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 C. 美国主导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美国史上最高关税法《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美国主导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通过谈判方式,减低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适应贸 易自由化趋势。故答案为 C 项;航海条例,是指英国为加强北美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于 1651 年和 1660 年先后颁布的两个条例,不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趋势,排除 A 项;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中外民间交往与贸易,不符合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历史趋势,排除 B 项;《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幅度提高了 887 种商品的关税,不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趋势,排除 D 项。 【点睛】 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 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曹宝红赵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7课 启蒙运动 教案

第7课启蒙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器具: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巴黎,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的事迹,涤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的心灵。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则位列其中。在卢梭的墓碑上刻着他自撰的铭文:“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与真理的人。”而在安葬伏尔泰的灵柩车上,人们写着这么一句话:“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然而,两人生前命运坎坷,为捍卫真理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讲授新课】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原因: (1)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 (3)经济: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4)阶级: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5)政治:封建专制和宗教神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2、主要内容及性质: (1)内容:①宣扬“理性”(核心思想)——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②抨击专制主义、教权主义;③反对专制和愚昧;④追求理性、民主、科学、自由 (2)性质:是17、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反宗教神权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主要学说:⑴“社会契约”论;⑵“人民主权”说;⑶“天赋人权”观念;⑷“君主立宪”理论;⑸“三权分立”学说。 4.涉及地区:⑴起源:17世纪的英国、荷兰;⑵发展:18世纪的法国(运动高潮所在地) ⑶影响:欧洲;⑷波及:18-20世纪的世界(如中国、日本) (二)、英国启蒙运动

人教版必修3:第7课 启蒙运动 教案完美版

人教版必修3: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 整体设计 本节概述 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时代的要求。②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启蒙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抽象、理论性很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习的弱点和盲点。因此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资料丰富的特点,以教师为主导,讲清基本史实,阐释基本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再结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力求对概念理解透彻,并能灵活运用。以图示法演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帮助理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启蒙运动的性质与核心内容;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 (2)技能:理性时代兴起的原因;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主张的分析归纳;启蒙运动核心内容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继承和发展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所涉及的图片、文字材料等,探究其主要思想家的观点及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理性主义时代到来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启蒙运动的出现是与当时欧洲经济、政治、自然科学的发展分不开的,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的观点。 (2)通过学习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献身于捍卫正义事业的史实,培养学生为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7课 启蒙运动导学案(4)

第7课启蒙运动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背景 (1)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 (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思维点拨 启蒙运动之前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借助于外力和披上宗教外衣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而启蒙运动从一开始就直接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主要是因为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开展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3.过程 (1)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2)18世纪中叶,法国的启蒙运动进入高潮,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判断正误 (1)启蒙思想最先起源于资本主义萌芽较早的意大利。( ×) (2)启蒙运动的高潮出现在法国,是因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最高。( ×) 4.核心:“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概念辨析 “理性”不是启蒙运动时期开始的。“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但“理性”并非始于启蒙运动时期。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就已经开始了“理性”的思考,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柏拉图则将人分为三等,各司其职。 5.主张 (1)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否定一切外在权威,以“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3)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4)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图解历史 图示法理解启蒙运动的内容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及影响 1.扩展 (1)代表人物:德意志著名哲学家康德。 (2)代表作品:《纯粹理性批判》等。 (3)主要观点 ①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④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深化理解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启蒙运动不仅在自由和个性解放上继续发展,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 (2)启蒙运动提高到哲学角度论述问题,而且不给宗教留下一块阵地,用无神论完全否决了任何宗教与神学。 (3)启蒙运动为未来的“理性”社会提出了经济自由、人权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习专用

1、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的是() A.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B. 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C.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 茶馆酒楼等常常营业到三更 2、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B.景德镇制瓷业开始兴起 C.嘉定是世界著名的丝织业中心D.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3、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下列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4、《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这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 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 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C. 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 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5、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下面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7课启蒙运动 课程模块及章节:必修3第二单元 教师二次备课备课时间:学科:历史备课组:高二 主备教师:备课组长:组员: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掌握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②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前面两节课讲过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内容作为基础,连接启蒙运动的内容,比较好过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 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 (3)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 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 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和形态上的反映”; (2)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与抱 负; (3)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 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再现、问答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 环 节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高中课件精选

历史必修三复习要点(文化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由的过渡) 具体原因:1)经济:的瓦解 2)政治:的瓦解 3)阶级:的上升 4)教育:的兴起 …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政治思想——1)“仁“() 2)“为政以德”(含思想); 3)“克己复礼”(体现了历史的)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有利于实现) 教育成果:孔子整理了“六经“() ! 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记载在 孟子 政治思想——“”(核心) 民本思想——“” 伦理观——“”(主张用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评价: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 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唯物主义) ^ 伦理观——“”(强调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政治主张——(吸收了法家思想) 道家: 老子 哲学思想——“”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名句:)政治主张——“”、“小国寡民” 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 庄子 哲学思想——“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法家:韩非: 改革观—— 法治观——、 集权观——建立 评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 墨家: 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 “非攻”(体现小生产者愿望)、 “尚贤”——(体现愿望)、 “节俭”—— 评价:①代表了的利益。 《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 (2)奠定了的基础;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秦朝重用法家思想: 原因:秦曾用法家实现了富国强兵,统一后的思想对秦始皇产生重要影响,为了统一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法家思想备受推崇。 儒家在秦的命运: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结果,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 2汉初采用“黄老之说”: 背景:秦末以来战火频繁,导致 含义:“黄”——黄帝学说(治身);“老”——老子学说(治国) 措施:实行政策。 结果:国力恢复、生活安定,但隐藏着危机( ),“无为”思想已不符合形势。 3、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改造:他把诸子百家中和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 主张: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和“的主张。(是一种文化专制)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提出和 学说。(带有迷信色彩,有利于限制君权) 3)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了

高中历史必修3第7课启蒙运动复习题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3第7课《启蒙运动》 复习题资料 【重点讲解】 一、简述启蒙运动的兴起原因、性质及思想核心、影响 1.兴起背景 启蒙运动的兴起有其经济、政治、思想的必然性。 (1)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其发展障碍。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迫切要求结束旧制度,所以资产阶级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做好革命的准备(2)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例如,当时的笛卡尔就认为,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可以认识世界;培根指出,为了认识世界上的现象,可以使用从特殊到

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而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了自然界本身运动的自然法则控制着物质世界。这些科学的成果,使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摆脱“神”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启蒙思想家力求发现支配人类和社会的永恒的法则,也就是力求探索推动人类社会自身不断前进的法则。因此,一场适应于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文化运动兴起了。 (3)这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大大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的内容和影响都大大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它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 2.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思想:提倡理性,把批判锋芒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影响:构建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是启蒙思想家们苦苦追求的目标之一,为此他们倡导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民主政权形式,提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政治原则,他们的这些思想主张不仅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