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活用为动词
- 格式:ppt
- 大小:362.00 KB
- 文档页数:19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
一、成语中名词的活用。
第一类: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汗牛充栋(“使……出汗)等。
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什么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
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
三是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而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如:不胫而走(长腿),不翼而飞(长翅膀),不稂不莠(长狼尾草、长狗尾草),密云不雨(下雨),不毛之地(长草木),不情之请(近人情),莫名其妙(说出),华而不实(结果实),不衫不履(穿上衣、穿鞋子),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等。
(2)两个名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尽力实行),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一诺千金(一个许诺下来就价值千金);洞烛其(照亮),计日程功(计量、考核),韩信将兵(带领),平步青云(行走,这里指走上)等。
第二类: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时间名词作状语。
A、日、月、年等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
可译为“日日(每日)”、“月月(每月)”、“年年(每年)”。
例如:日理万机、日新月异。
B、日、月放在表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可译为“一天天地”。
如:日积月累、蒸蒸日上。
C、“朝”“暮”“晨”“夕”等时间名词用在动词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如:朝不虑夕、朝闻夕改。
2、普通名词作状语。
A、表示方位和处所。
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外面);筑室道(在路上)谋;虎口余生(虎口里);金榜题名(金榜上);风餐露宿;风雨飘摇;管窥蠡测(从竹管孔里);道不拾遗等。
B、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
名词活用动词的五种情况
1、副词+名词。
名词不受副词修饰,所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晋灵公不君,君活用为动词,意为行君道。
(《左传·晋灵公不君》)成语例:不毛之地,不翼而飞,不胫而走,先礼后兵,未雨绸缪,莫名其妙。
2、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能为能愿动词,后跟的水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游泳。
(《荀子·劝学》)
成语例:能文能武。
3、所+名词。
所字后一定要跟动词,所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活用为动词,意为用渔网捕,捕捞。
(史记·陈涉世家》)
4、名词+者。
者字前不能是名词,所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者有在着乎?侯活用为动词,意为称侯。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5、名词+介宾结构。
介宾结构一般作补语修饰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馆于虞。
于虞为介宾结构,修饰馆,馆活用为动词,意为投馆,住宾馆。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学习中,经常可以遇到词类活用,那到底什么是词类活用呢?怎样才能词类活用呢?就高三复习而言,归纳总结极其重要.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 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名词活用动词的例子
以下是 7 条关于名词活用动词的例子:
1. 你看那“阳光”居然在跳跃!就像小孩子一样调皮地从这跳到那。
2. 哎呀,“风”在调皮地拨弄我的头发呢!
3. 他说今天的“压力”特别大,简直像块大石头在追着他跑。
4. 我觉得“时间”在飞逝,转眼间一天就没了,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5. 她的笑容让整个“房间”都明亮起来了,这多神奇呀!
6. 那片“云朵”慢悠悠地爬行在天空中,真是惬意极了。
7. 嘿,“梦想”在召唤我呢,我可得赶紧去追呀!
我的观点结论:名词活用为动词真的很有趣呀,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呢!。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②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上述几例中,“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如: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②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③藉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④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王”即分别活用为动词“称王”。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刑、藉、瓮、绳”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登记造册、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的意思。
(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置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例中,“罾、志、虏”本来都是名词,意思是“鱼网”、“志向”、“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立志”、“虏获”。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汝幸而偶我。
(《与妻书》)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上述几例中,名词“偶、蹄、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嫁给、用脚踢、命名”。
(5)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敢、未”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②未果,寻病终。
名词活用的几种用法
名词活用是指在句子中,原本作为名词的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具有了动词或形容词的性质,从而具备了新的语法意义和功能。
以下是名词活用的几种常见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
(1)名词用作动词的宾语,表示一个动作或行为,例如:“他吃饭。
”中的“饭”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性质,表示“吃饭”这个动作。
(2)名词用作动词的主语,表示一个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例如:“阳光灿烂。
”中的“阳光”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性质,表示“阳光照耀”这个行为。
名词用作形容词:
(1)名词用作形容词的状语,表示一个状态或性质,例如:“他认真地学习。
”中的“认真”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形容词的性质,表示“学习”这个行为的认真程度。
(2)名词用作形容词的主语或宾语,表示一个事物或物质的属性或特征,例如:“玫瑰花香。
”中的“香”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形容词的性质,表示“玫瑰花”具有香气这个特征。
名词用作副词:
(1)名词用作副词,表示一个动作或行为的方式或程度,例如:“他狠狠地打了他一拳。
”中的“狠狠地”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副词的性质,表示“打”这个动作的方式和程度。
(2)名词用作副词,表示一个句子或短语的关系或程度,例如:“他非常喜欢这本书。
”中的“非常”原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临时具有了副词的性质,表示“喜欢”这个动作的程度。
初中文言文名词活用为动词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
“之”在这里是代词,它前面的的名词“蹄”活用为动词:踢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其中”前省略了介词“于”一鼓作气,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曹刿论战》先主器.之。
处处志之。
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桃花源记》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八下)《马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如鸣珏环,心乐之。
乐:以……为乐。
(八下)《小石潭记》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2、名词后面带宾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鼓:弹奏冠.切云之崔嵬“冠”后面带宾语“切云之崔嵬”,活用为动词:戴3、同一名词跌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叠字,又不偏合、联合、复指关系,则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名词“事”跌用,第一个名词“事”作动词:做,从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愿为市.鞍马。
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八上)《三峡》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八上)《观潮》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八下)《送东阳马生序》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八下)《醉翁亭记》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变或竹板打。
朝服衣冠,窥镜服:名词做动词,穿戴。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一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 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 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 2 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 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 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 3 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 4 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 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 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 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