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 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答案】

C

【考点】

百家争鸣

【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解答】

百家争鸣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故A错误;

土地私有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题干无关,故B排除;

“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表明士阶层崛起,他们希望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要求社会变革,这就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故C符合题意;

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C。

2. 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给有孔子图象、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

A.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B.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

C.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D.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

【答案】

C

【考点】

史料的重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历史“一度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史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直接面对研究对象,通过直接的观察进行工作,而只能依据间接的材料,即史料来从事历史研究。史料是历史学家复原和认识客观历史的“中介”。离开了史料,历史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充分发掘史料并翔实地占有史料,是开展史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故选C。

【解答】

“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给有孔子图象、载其传记的矩

形铜镜”说明儒家经典已进入皇家子弟的教育内容,但无法体现出“《汉书》中对刘贺

的记载不足为信”,因此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故C正确,B错误;

A错在“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排除;

D错在“可还原真相”,排除。

故选C。

3. 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间。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

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

C.凸显属学哲理化的趋势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

B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

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

【解答】

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根据材料,唐朝律学和宋代律学都包含儒家思想内容,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儒家思

想强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从法律角度主要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其思想来源于儒家“礼”,故项符合;

儒学哲理化的趋势是在宋明的理学,所以错误;

4. 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1051万项;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

354府州县。这些现象反映了()

A.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

B.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D.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

C

【考点】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需要掌握清朝农业发展的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

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清朝的耕地面积和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说明传统农耕经济发展,

但是没有出现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型,说明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耕地面积和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说明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故A项包含在

C项中,故排除;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B项中的“日趋频繁”错误,故排除;

D项错在“根本变化”,故排除。

故选C。

5. 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到1901年,全国20余所新式教育机构的分布为:广州5所,天津4所,上海3所,福州、南京、北京、武昌、台北各2所,珲春、烟台、旅顺、乌鲁木齐各1所。影响新式教育机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近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B.洋务运动人才需求突出

C.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进行文化侵略

【答案】

A

【考点】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解析】

【解答】

根据材料所列数据可知,新式教育机构主要分布沿海及通商口岸地区,这些地区与西

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近代化发展的水平相对于其他地区较高,对新式人才的要求更

加强烈,故A项正确;

洋务运动于1895年破产,与题干材料时间“1901年”不符,B项错误;

新式教育机构的不均衡分布,与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

题干材料未提及新式教育机构是列强进行文化侵略的产物,D项错误。

故选A。

6.

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400份。光绪皇帝和洋务派大臣每期必读;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还主动投稿;康有为、

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这表明()

A.西方思想受到各界普遍欢迎

B.民族危机刺激国人了解西方

C.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社会精英主张学习西方制度

【答案】

B

【考点】

中国近代史综合

【解析】

【解答】

1896年正处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华民族危机深重,此时康梁等人以其为精神支柱,反映了民族危机刺激国人了解西方,故B项正确;

西方思想被新式人士大加赞同,不代表各界人士都欢迎,A项错误;

材料只涉及《万国公报》及部分国人的态度,无法体现中美两国文化交流状况的信息,C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学习西方制度的信息,D项错误。

故选B。

7. 自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

旗号;年后,国民党的军政委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这些举

动()

A.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教亡运动的兴起

C.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D.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

【答案】

D

【考点】

抗日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和国民党抗战的态度来分析。【解答】

.材料反映的应该是国民党的政策特征,民族意识的觉醒应该是从民间反应。

.国民党没有推动,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应该是民族矛盾上升,才会导致国民党政策的调整。

.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适应了当时全国抗战呼声高涨,抗日战争发展的过程所进行的政策调整。

8. 据统计,截止到1979年上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老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35.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这一变化反映出()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就业岗位

C.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国企改革的深化推动城市所有制变革

【答案】

C

【考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解答】

反映的是城镇集体的劳动力状况,而不是农村劳动力的解放,故A排除。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应该是从90年代开始,故B排除。

由于1979年需要就业的人口比较多所以在经济体制改革允许个体经济存在,才会出现1982年的个体劳动者数量大量增加,故C正确。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是1984年,故D排除。

故选C。

9. 公元前年。雅典远征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而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这反映了雅典()

A.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

B.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

C.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

D.集体决策成为战败根源

【答案】

A

【考点】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雅典民政治的弊端。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

材料“而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反映了雅典

民主政治的弊端,说明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故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项牵强附会,排除。

10. 1650~1749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33%,工业品价格下跌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

际工资却提高了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

以听到”。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

B.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

C.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

D.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

【答案】

D

【考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

【解答】

A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当时英国的经济是发展的,故错误。

材料体现不出技术创新是否乏力,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贫富差距,而是讲的是行业差距,故C项错误。

从材料可以看出社会缺乏劳动力,主要是工业劳动力,所以要进行产业变革,从农业

中挤压出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充实到工业生产中,故D项正确。

故选D。

11. 1878年起德意志帝国实施《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12年间解散

了330多个工人组织。80年代,德国国会相继通过《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残疾与老年保险法》,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这些举措()

A.完善了君主立宪政体

B.适应了德国发展的需要

C.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D.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

【答案】

B

【考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878年德意志帝国解散工人组织,是为了防止工人组织威胁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20世纪80年代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据此可知,不同时期

的政策和制度均迎合了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君主立宪制的信息,A项错误;

解散工人组织,不利于工人阶级获得政治权利,易激化社会矛盾,C项错误;

材料仅提及与工人阶级相关的法律,未涉及其他方面的法律,因而谈不上法律体系的

完备,D项错误。

故选B。

12. 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

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

球责任重新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

A.表明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

B.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C.表示美国开始以意识形态来处理外交

D.受到了战后国际形势影响

【答案】

D

【考点】

美苏冷战

【解析】

本题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

【解答】

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是在“冷战”结束后,排除A项;

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B项排除;

C项错在“开始”;

二战后,受国际形势影响,美苏由盟友变为对手,故选D项。

故选D。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太祖罢御史台,设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为百官表率,协同吏部考核官员,与刑部、大理寺共同审案。都御史为都察院长官,与六部尚书并称“七卿”。按行

政区划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掌地方监察。凡出巡的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可分别

授予总督、提督、巡抚及经略等官街,督抚可不请示皇帝而“便宜从事”,在组织上仍

隶属都察院,起初为临时派往某地监察,后为加强统治而国定化。清雍正元年,为避

免监察机构重叠,提升监察机关职能,改变给事中制度对皇权的制约,把专察六部的

六科合并于都察院,实现了科道合并、台谏合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年,迫于内外压力,受三权分立等思想影响,清政府拟定(都察院整顿

变通章程》;裁撤都御史人数总额;裁撤六科,只设给事中二十人,按行省分设二十二

个道;新设都察院研究所,购买书籍及京外报纸,作为科道官员纠察裁判的参考资料。此外,新设的检察厅专管司法监察事务,都察院稽查京师地方治安的监察机构–五城兵马司被取消。清朝覆亡,都察院被废除。但其监督职能被不同的机构所继承和发展。

年中华民国建立,先后颁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法》、《议院法》等,

都体现了议会监察制度,行使立法、行政、舆论之监督。

–摘编自刘志勇《清末都察院改革:方案设计、改革结果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都察院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监察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

趋势:地位进一步提高;权力不断扩大(行政监察与司法监察并举);都察院官员由临

时巡抚地方到固定化;监察职能日趋集中(科道合并、台谏合一);对皇权的制约日趋

弱化。影响:强化了专制皇权;加强了对地方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提高了监察效率,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

变化精简机构与冗员:注重提升监察官员的业务水平;关注舆论监督;司法检察权

(司法监察)独立;都察院的改革与废除;通过立法建立民主监督体系(议会监察制度)。原因:清末应对统治危机的需要;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的推动;进步人士的积极推动。

【考点】

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和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监察制度是每个朝代和政

府都注重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注意结合时代大背景来看待不同时期的监察制度。

【解答】

趋势一问,根据材料“设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为百官表率,协同吏部考核官员,与

刑部、大理寺共同审案”、“凡出巡的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可分别授予总督、提督、巡抚及经略等官街”、“起初为临时派往某地监察,后为加强统治而国定化”、“改变给事中制度对皇权的制约,把专察六部的六科合并于都察院,实现了科道合并、台谏合一

等信息概括;影响一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注意从强化君权、加强中央集权、保

证监察职责的角度回答。

变化一问,根据材料“裁撤都御史人数总额;裁撤六科,只设给事中二十人”、“购买书

籍及京外报纸,作为科道官员纠察裁判的参考资料”、“年中华民国建立,先后颁

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法》、《议院法》等”等信息概括;原因一问,根据材

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政府、西方思想传入、民族资本主义、辛亥革命、进步人士推

动等角度回答。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看来,词汇经常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也是一个

时代的缩影。

世界近现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

——根据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三个词汇,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明确写出三个词汇和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示例

词汇:工业家、垄断、凯恩斯

论题: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阐述: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就是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历史。19世纪中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家群体崛起,追逐利润成为他们的普遍追求,使企业兼并成为常态。到19世纪末,垄新已成为经济领域的普遍现象。垄断组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私人垄断的严重后果。面对这种情况,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颠覆传统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二战后西方各国普遍采用这一理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综上,生产组织和经济理论的调整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西方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以来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

材料涉及到的信息非常多,时间跨度比较大,囊括了从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的过程特征,我们可以从,经济角度来进行分析,比如可以找出工业家,垄断和凯恩斯这些关键词,实际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整和发展,可以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来进行论证。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度量衡事关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民众安居等大计。“中国度量衡之制,创始于黄帝”。但到中国近代,度量衡状况却极度混乱。1903年,清政府尝试度量衡划一,但还未及施行,便随着清政府的覆灭未果而终,稍后北洋政府拟定的甲乙制并行的度量衡改革方案,也因为两制换算烦琐和政局动荡,及推广举措不力等诸多因素,仅在北平、山西两地短暂推行,便草草收场。度量衡混乱局面愈演愈烈。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内局势暂时稳定,统一度量衡工作又被提上重要议程。国民政府以“但求全国同律,并求世界之统一,量务求其正确,法务求其简明”为前提,经慎重权衡,确定万国公制为度量衡标准制。随后,作为标准制之过渡制的“一二三”市用制也应运而生。该制表述了公制与市制之间的换算关系,即:1公升=1市升;1公斤=2市斤;1公尺=3市尺。它的产生是中国计量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摘编自吴森、郑展坤《民国时期度量衡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南京国民政府度量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度量衡改革的意义。

【答案】

(1)晚清民国时期度量衡制度紊乱;北洋政府度量衡改革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西方计量制度的传入。

(2)有利于改变度量衡混乱状况,促进了与国际的接轨;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便利了民众生活;为现代计量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考点】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解析】

本题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度量衡为背景,考查中国近代改革的知识。

【解答】

(1)据材料“中国近代,度量衡状况却极度混乱”得出晚清民国时期度量衡制度紊乱;

据材料“北洋政府拟定的甲乙制并行的度量衡改革方案……便草草收场”得出北洋政府度

量衡改革失败;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内局势暂时稳定”得出南京国民政府统

一全国;据材料“‘求世界之统一’……万国公制为度量衡标准制”得出西方计量制度的传入;结合秦朝度量衡改革以及度量衡与商品经济密切相关的知识,得出经济与社会发

展的需要。

(2)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本身(有利于改变度量衡混乱状况,促进了与国际的接轨;为现代计量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经济(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社会(一

定程度上便利了民众生活)。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一战结束之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英、德、法三国的国内生产总

值之和。一些人士主张美国应抛弃华盛顿总统关于不卷入欧洲事务的孤立主义原则,

扮演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角色。一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的实力,也沉重地打击了欧洲

的自信心。西欧废墟成片。等待美国援助。欧洲主导的旧国际秩序被颠覆,而威尔逊

以“十四点”计划为核心的新国际秩序构想得到了交战国领导人的认可,也受到了欧洲

民众的热烈欢迎。欧洲民众渴望威尔逊能够利用美国的力量带来持久和平,让欧洲摆

脱战争的宿命。欧洲各国广场、街道、车站和公园都出现了威尔逊的名字,墙上的海

报写着“我们希望威尔逊式的和平”。在意大利,士兵们甚至跪在威尔逊画像前。“在人

们眼中,威尔逊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政治家,他成了弥赛亚”。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英、法两国领导人也希望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加入到欧洲的安全结构中去,成为遏制

德国阵营的一员。

——摘编自王立新《踌躇的霸权:美国获得世界领导地位的曲折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后威尔逊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的影响。

【答案】

(1)美国借助经济实力扩张权益;部分美国政治精英呼呼改变孤立主义;欧洲战后重

建急需美国援助;英法拉拢美国遏制德国;威尔逊个人的远见卓识。

(2)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引发了英法对美国的抵制;推动了一战后和平主

义思潮发展;推动了国联的建立。

【考点】

美国霸权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威尔逊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的原因及其影响,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来解答。

【解答】

(1)“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英、德、法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一些人士主张美

国应抛弃华盛顿总统关于不卷入欧洲事务的孤立主义原则”“西欧废墟成片。等待美国

援助”“欧洲民众渴望威尔逊能够利用美国的力量带来持久和平,让欧洲摆脱战争的宿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英、法两国领导人也希望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加入到

欧洲的安全结构中去,成为遏制德国阵营的一员”美国借助经济实力扩张权益;部分美

国政治精英呼呼改变孤立主义;欧洲战后重建急需美国援助;英法拉拢美国遏制德国;威尔逊个人的远见卓识。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引发了英法对美国的抵制;

推动了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发展;推动了国联的建立。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

材料: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十五岁始游学于齐国,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

祭酒”。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韩非、李斯及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等均为其门

下高足。荀子认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

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

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荀子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他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

视社会秩序,重视人为的努力。荀子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的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

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

度的惩罚作用。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

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摘编自廖名春《对荀子思想的新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活动的文化意义。

【答案】

(1)特点:具有唯物主义色彩;关注现实;以“性恶论”为基础;糅合儒法思想;强调

后天因素对人的重要性。

(2)文化意义:丰富了先秦哲学思想;有利于儒学的传承;儒法融合对后世影响深远;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文学新体裁,培养了大批人才)。

【考点】

儒家思想的形成

【解析】

(1)本题考查荀子思想的特点。

(2)本题考查荀子活动的文化意义。

【解答】

(1)依据材料“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荀

子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他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重视人为的努

力”“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

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在重视礼义道

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点有:具有唯物

主义色彩;关注现实;以“性恶论”为基础;糅合儒法思想;强调后天因素对人的重要性。

(2)依据材料“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

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是第

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等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文化意义有:丰富了先秦哲学思想;有利于儒学的传承;儒法融合对后世影

响深远;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文学新体裁,培养了大批人才)。

2017年高考试题全国卷2地理(含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 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 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时 A. 冰雪路面 B. 湿滑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山西省2017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1 山西省2017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 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已知集合A={}|2x x <,B={}|320x x ->,则 A .A B=3|2x x ??

2018年历史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北京

2018年北京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D.不纳租税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古代商业,考查学生对商人地位的认识。在古代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一切不得农业发展的因素都被统治阶级排斥,而商人仅靠商品流通增加财富,商业活动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所以受到压制。 答案:A。 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 解析:本题增长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图片中的机构有御史台、中书省、枢密院等,这三个机构同时具备的只有元大都,而唐三省六部、宋两府三司、明内阁在图中都未能反映出来,可以排除。 答案:C。 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解析:本题以“同一世纪”这一时间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外若干文化成就的掌握,涉及的考点较多,考的内容也很细。但由B、C、D三项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差距较大,容易排除。 答案:A。 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解析:本题考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国家已经取得“最惠国待遇”,没有必要通过战争获得更多权益,A项错;修约与题干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和言论相符,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中总理衙门设立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2018高考北京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高考北京历史 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13.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17.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18.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2卷后附答案

2017高考全国II卷地理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冰雪路面 B.湿滑路面 C.松软路面 D.干燥路面 5.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

2018年(全国I卷)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文科综合试题第1页(共6页)

文科综合试题第2页(共6页)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 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 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图6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 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 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 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 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 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 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 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 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 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

【精品】山西省近两年(2017,2018)高考生物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

山西省2017年高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6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6分)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3.(6分)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4.(6分)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2018年历史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天津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天津卷) 历史解析 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A.泉州B.广州C.扬州D.庆元 【解析】本题考点是元朝对外交往。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知识运用和理解能力。注意关键信息:马可·波罗。可知道考查的是元朝对外交往。再依据所学知识知道:福建泉州港古代被称为刺桐城、温陵,是我国对外贸易重要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故选A。【答案】A 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理解能力。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故A B两项正确;“行走”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故选C项。【答案】C 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考查学生阅读历史史料,解读历史史料的能力。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本题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观念。【答案】D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解析】本题考点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 立和发展。综合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和知识运用能力。从“通用粮票”“1963年”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B

山西省2017年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2017年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二) 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中部某城市居民购买不同登记商品的出行距离,据此,完成1~3题。 1.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商品种类最可能是 A.家用电器、服装衣饰、日常用品、蔬菜食品 B.服装衣饰、日常用品、蔬菜食品、家用电器 C.日常用品、蔬菜食品、家用电器、服装衣饰 D.蔬菜食品、日常用品、服装衣饰、家用电器 2. 图示商品等级越高,居民 A.购买频率越高 B.选择网点越少 C.出行距离越近 D.购物时间越短 3. 近年来该市居民购物出行的平均空间距离缩短的原因是 A.行政区向郊区转移 B.商业网点向市中心集中 C.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D.郊区商业设施不断完善 基尼系数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其值在0~1之间,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下图示意云南省1992~2012年县城三

次产业基尼系数及贡献率。据此完成4~6题。 4. 图示三大产业基尼系数的变化特点是 A. 第一产业基尼系数波动幅度最大 B.第二产业基尼系数持续下降 C.第三产业基尼系数2005年后较为平稳 D.该地收入分配趋于不平等 5. 导致云南省县域经济差异扩大的主导因素是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人均GDP系数 6. 三次产业基尼系数贡献率反映出 A.第一产业对县域经济差异没有影响 B.第二产业对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在增强 C.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较大 D.未来对县域经济差异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示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7~9题。

2018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7高考历史全国2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31.1977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D.恢复同意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发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Ⅲ)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 历史 1.D【解析】根据地图可知,铁器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新疆地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是先进的生产工具,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当时是比较发达的地区,由此可知,铁器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当时铁器及冶铁技术没有普遍使用,故选D项,可排除A、C项。仅凭新疆和中原地区铁器分布情况,不能得出两地联系密切,可排除B项。 2.B【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宋代宰相祖辈、父辈任官中低级官员和无官职记录者占大多数,这说明两宋时期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比较大,故B项正确。隋唐以后,世家大族的影响力逐渐消除,可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宰相权力大小变化情况,可排除C 项。祖辈、父辈无官职记录的宰相正是通过科举制度才成功走向仕途,可排除D项。3.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官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药学的发展得到国家的支持,故B项正确。药学发展源于社会生活,非政治体制,可排除A 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对药学发展的影响,可排除C项。隋唐以前,理学还没有产生,排除D项。 4.D【解析】根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可知当时社会对文化的崇尚,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体现“迅速提升”学术文化水平,可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士大夫间注重风气,没有体现他们地位的提高,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可排除C项。 5.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一位维新思想家,《天演论》的翻译主要是为了促进国人变法图存,非进行反清革命,故D项正确,排除B项。严复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并非对生物进化论进一步研究并纠正其错误,可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C项。 6.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时间“192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结合材料“一些人”主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故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传播的思想,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实业救国和批判礼教,可排除B、D项。 7.C【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

山西省2017年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2017年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 19. 15. B. £ 9. 18. C. £ 9. 15. 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ovie? A.It’s amusing B.It’s exciting C.It’s disappointing 2. How will Susan spend most of her time in France? A. Traveling around B.Studying at a school C.Looking after her aunt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Going out B.Ordering drinks C.Preparing for a party 4.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In a classroom B.In a library C.In a bookstore 5.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 A.Go on the Internet B.Make a phone call C.Take a train trip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 A. An information office B.A police station C.A shoe repair shop 1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Ⅰ卷)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拥兵自重不上供的只占少数(约1/5),大部分都是由朝廷任命、上供或者少供,由朝廷驻重兵(区别于“拥重兵”),功能主要是“防骄藩”(防范骄纵的藩镇)。结合材料“安史之乱”后唐朝延续“百余年”的信息可以判断出,D选项正确。A、B根据材料都无法得出。C 选项片面解读了材料,这一时期的“藩镇”设置吸取了“安史之乱”的教训,对其权力进行了限制,但“藩镇”对中央集权的消极影响依旧存在,只是比之前有所降低而已。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井主所雇工匠”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些竹简井属于民营手工业,数量成百上千,因此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是否高,B错误。雇佣劳动是否已经“普及”无法判断,C错误。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的结论无法得出,D错误。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 献的奇珍异兽。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B 解析:朝臣用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解读长颈鹿, B正确。图画仍属于传统绘画,无法体现新类型,A错误。海禁政策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才出现的,C错误。材料体现了朝臣思想的愚昧,并未体现传统观念的更新,D 错误。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完整版)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图1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答案】1.C 2.D 3.D 【解析】 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2.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与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H卷)考题 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 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 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6.明朝有人描述在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 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OiwiNrh8YO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OiwiNrh8YO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 物的脸谱OiwiNrh8YO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 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OiwiNrh8YO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0.抗日战争期间,省政府曾发布《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 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OiwiNrh8YO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 .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 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OiwiNrh8YO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 “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OiwiNrh8YO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 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OiwiNrh8YO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体制

2017年高考文综地理全国2卷试题及详细解析

2017年高考文综地理全国I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

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 冰雪路面 B. 湿滑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 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2017年word版山西省高考理综试题

2017年山西省高考理综试题(word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 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 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 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 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色法进行检测 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 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3. 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 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 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 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一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