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谁是《红岩》的“真正作者”

谁是《红岩》的“真正作者”

谁是《红岩》的“真正作者”
谁是《红岩》的“真正作者”

谁是《红岩》的“真正作者”

谁是《红岩》的“真正作者”

——《红岩》出版后生产者们关于生产过程的措辞

内容摘要:1963年,已经是市文联创作员的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在组织要求下进行了《红岩》创作的总结,经过组织多次审阅通过后定名《创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略谈〈红岩〉的写作》发表于5月13日的《中国青年报》,署名罗广斌、杨益言。在这种创作理念中,作家、知识分子只是创造了历史的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这种创作理念也是集体创作和“三结合”创作方法的依据和源头,“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工农兵创造的’,如果‘工农兵不参加反映他们生活的文艺创作’,‘也很难反映出生活的本质来’。21)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略谈〈红岩〉的写作》,《中国青年报》1963年5月13日。

关键词:罗广斌;写作;创作;小说;生活;修改;杨益言;革命;评论;人物

作者简介: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

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

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

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

体;font-size:12pt;}

【作者简介】钱振文,北京鲁迅博物馆一

1962年前的两三年,《红岩》的修改是沙汀、马识途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们把相当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这个和自己无关又有关的事情上。1962年《红岩》出版后,沙汀开始更多地考虑自己的但却更难产的长篇创作,但有关《红岩》的事情还是他总是挂在嘴边的话题。看1962年的沙汀日记,很多日子尤其是前几个月都有和《红岩》有关的事情发生。尤其是这年的三月份,沙汀到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在会上会下和李劼人、王朝闻、周扬、韦君宜等人都谈到了刚刚出版的《红岩》,听到大家对《红岩》大多表示肯定的态度,曾经付出过巨大劳动的沙汀的心里肯定也有一丝的安慰。但是,当某些知情者对他帮助修改《红岩》所做贡献表示钦佩和肯定时,他也表现出很是谨慎和谦让的态度。如1月11日的日记说到在重庆和组织部副部长雷雨田等人聊天

时的情形时说:“回家的路上,我记起雷的这句话:‘他帮罗广斌他们修改过嘛!’没有做什么申明。因为事实上我只提过一些建议,并未动笔。到了家里,一想起这件事,就感到一点歉然。”①3月31日,中青社的同志们拜访沙汀,对他在《红岩》创作过程中的贡献表示感谢,沙汀在日记中说:“但我赶快把话题拉开了,谈到党委的领导和作者本人的努力。”②当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韦君宜怀疑作者们的才能和出版社在作品写作中的帮助到底有多大时,沙汀还是肯定了罗、杨的才能。

这年的3月以后,《红岩》逐渐成为人们读书生活甚至政治生活中的热点,报刊杂志开始主动组织评论文章,与《红岩》和《红岩》作者有特殊关系的沙汀、马识途也成为人们约稿的对象。5月,《红旗》杂志向沙汀约稿评论《红岩》,这件事让沙汀犹豫了好几天,“考虑到自己的健康情况,文章的分量,结果还是没有把握承担下来。”③最终还是回信推掉了约稿。与此同时,马识途也接到《中国青年》《红旗》《河北日报》等报刊的约稿,开始马识途也是想办法拖延和推辞,但终于经不住编辑们的软磨硬泡,在6月13日《河北日报》上发表了《〈红岩〉是怎样写成的?》,在1962年第11期《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且说〈红岩〉》。

作为参与过《红岩》写作的当事人,马识途的评论文章没有像其他的职业评论家一样论述《红岩》的思想内容和艺

术特色,而是主要叙述别人还很少说到的《红岩》写作的经过和取得成功的原因。在叙述了《红岩》作者们“不怕失败、坚韧顽强的战斗精神”后,作者主要给我们讲述了作品成功的客观原因:“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党的关怀,群众的支持,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和作者的生活经历,给《红岩》这一本小说的成功,提供了客观的条件。”④在说明这些外在因素、客观条件的重要性的同时,马识途指出作家主观条件、写作技巧是第二位的但也是非常重要的,《红岩》正是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接下来似乎马识途要论述《红岩》的“不足之处”了:“是的,《红岩》仍然是有些缺点和不足之处的,应该给作者指出来,使他们知道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应该在哪些方面去继续努力。”但是马识途的文章在此“骏马收缰”、突然结束了:“但是我的‘壳子’已经‘冲’得很不少,我又已经把这本小说的某些缺点和不足之处写信告诉了作者,我就不再在这里优点、缺点的进行分析,浪费篇幅了。”⑤马识途在《且说〈红岩〉》中欲言又止的《红岩》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我们可以从他本人的一份写作提纲中得到解答。这份提纲的名字叫做《〈红岩〉评论(大纲)》,很可能这个“大纲”就是《且说〈红岩〉》的底稿,只是在后来正式写作的时候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这份“大纲”中关于作品的“成功之处”只有很短的几行:“成功之处,在于真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历史背景下举世闻名中美合作所的革命与反革命的斗

争,真实地通过几个典型人物反映了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气节,博大胸怀,那种先能舍己、视死如归的伟大人格,那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无畏精神,那种革命乐观主义和高度机智灵活的战略战术。”⑥第二部分作者写的是《红岩》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原因,也即是后来《且说〈红岩〉》的主要内容,而写得最多的是《且说〈红岩〉》中没有说出来的第三部分“缺点(或不足之处)”:

“1.作品已经从回忆录升高得多了,脱胎于回忆录而作了很大的加工,使之丰实完善、突出,但是似乎还有一些回忆录限制性的痕迹,……

“有人说写的是群像,群像是写的不错,可惜还是没有写集中的典型人物,没有一贯到底的中心人物,人物的集中塑造不足……

“2.人物性格的发展不够,特别是在监狱里发展不够,除了刘思扬有一些发展(但是刘的发展并不鲜明突出,有些勉强),要算‘小萝卜头’了,‘小萝卜头’的进步显然体现了牢里党的教育的成功,其余则很少发展了。……

“3.历史背景写了,内外结合了,且写得很好,但是和当时历史实际情况比仍有不足,对于当时党所领导的各条战线的群众斗争,除学校外,都是采取侧写、隐写办法的,气氛是有的,但不过瘾。城市农村斗争中的工人、农民英雄人物没有一个清楚面貌,其中写了陈松林等人,还不够血统工人

的模样,其它就更少出现。……

“4.人物个性不足,都是英雄,人物不够鲜明深刻,不在于群像问题,而在于赋予英雄人物以个性,也有,但不够,如丁地平、刘思扬、如‘小萝卜头’,如龙光华,如华子良等,都开始有,但是不足。

“5.语言是流畅的,有些章节写得很深刻鲜明,描写心理比较深刻,但也有些写得一般化,特别是没有形成一种风格的语言,这是要求过高了,须长久锻炼才成……

“6.两个监狱地点,长期冷下去,受具体事实限制,这正是回忆录的影响,当中通过刘思扬联系上了,但又冷了那一个。”⑦

马识途在这里所说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几乎每一点都

在《红岩》写作过程中召开的讨论会上指出过,这些到最后也没有解决的老问题对马识途来说当然是知之甚深,但他还是从维护作品声望的角度考虑把话收了回来:“缺点是微小的,但可以提出,原因是缺乏生活的某些感性知识,和艺术能力的限制,有的是对将来的希望,以客观分析不能算作这本书的缺点的。”⑧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而不是因为“壳子已

经冲得很不少了”,所以在《且说〈红岩〉》中才没有把这段本来想好的文字写进去。虽然《红岩》在评论家和普通读者当中已经得到高度评价,但参与过写作的人们在阅读同一本作品的时候却有很不相同的感觉和体会。如重庆市委秘书长、

团市委书记廖伯康在选看了一些段落后就“感觉并不精彩”。这时候,沙汀提醒他说:“这很可能是书中不少重要事件,他早已知道了。他承认这个看法,说:‘收集材料的时候,我参加工作了呀!’”⑨与这些写作的参与者相比,作者们更清楚他们的小说并不是没有缺点的“奇书”,马识途对《红岩》缺点的意见通过信件告诉了罗广斌,也通过《中国青年》的编辑宋文郁转告了罗广斌。在到文联从事专业创作的前夕,罗广斌给马识途回信说:“《红岩》有许多毛病,有缺乏经验的问题,有艺术表现能力的问题,有些是旁人提到的,有些是我们目前正在思索,尚未清楚的。”⑩

但是,即使有这么多缺点和不足之处,《红岩》却还是在一夜之间成为人们争相抢购的“奇书”。沙汀、马识途和中青社的张羽等参与过劳动做出过贡献的人们为了避嫌,都很有意识地避免说起自己和《红岩》的关系,马识途在八十年代还说:“我给《中国青年》写《且说〈红岩〉》,又给《红旗》写文章,发表后很后悔,人们会以为(我)利用写文章窃取荣誉……我做了为党做的工作。”(11)

《红岩》的成功让罗广斌和杨益言受到各方面的注意,一夜之间成为名人。但他们在高兴之余还是很谨慎地有意避开一些社交活动,以至造成马识途两次到重庆都没能找到罗

广斌的“事故”。(12)当然,对于公开的表态发言他们更是小心,因为老领导肖泽宽曾经及时提醒过他们要:“冷静下来,倾听意见,反复思考,暂不发言。”为此罗广斌和杨益言还商定了几条他们共同遵守的章约:“一、少做报告;二、少出头露面;

三、少写文章,特别是创作谈一类文章;四、多听取批评意见,注意自己的不足。”(13)因此,当调到重庆当副市长的陈荒煤要他们总结写作经验时,他们也没有什么积极的反应:“陈荒煤同志调到重庆作副市长,和我们见过几次面,他也说要我们总结经验。我们素来对此胆怯,没有多吭声。”(14)1962年,他们的确是按照他们保持低调的想法,用很长的时间在北京广泛听取文艺界人士对小说的意见,而并没有对外发表任何文章。1963年,已经是市文联创作员的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在组织要求下进行了《红岩》创作的总结,经过组织多次审阅通过后定名《创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略谈〈红岩〉的写作》发表于5月13日的《中国青年报》,署名罗广斌、杨益言。

如果说此前的少发言是保持低调的话,在《红岩》事实上已经成为畅销书的情况下,如果还一直保持沉默就显得是对名人光环的默认和“贪天之功以为己有”,(15)因此,作者们在这篇调子很低的文章中把自己确定为“学写小说”的人,而把小说的“真正作者”归结为创作者之外的三个集体:先烈、群众、党委。这种写作者的自我否认在文章的第二段就开始

了:“大家知道,《红岩》这本小说的真正作者,是那些在‘中美合作所’里为革命献身的许多先烈,是那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无产阶级战士。我们只是做了一些概括、叙述的工作。”(16)这里的“大家知道”表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削减作家能动性

和想象力的创作理论已经成为不言而喻的原则。在这种创作理念中,作家、知识分子只是创造了历史的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这种创作理念也是集体创作和“三结合”创作方法的依据和源头,“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工农兵创造的’,如果‘工农兵不参加反映他们生活的文艺创作’,‘也很难反映出生活的本质来’。”(17)《红岩》的作者也“曾在美蒋反动派的集中营‘中美合作所’里被囚禁过”,也是当年地下党革命斗争的参与者,

这也是他们获得“发言权”和成为“代言人”的原因,但他们经历的生活并不就是群众的生活,因为他们“知道的事情是很有限的。直接经历的斗争虽然有一点,也是非常不够的。”(18)所以从解放开始,他们就通过参加烈士追悼会筹备工作和报告会,“搜集参考了一千多万字的资料;又访问了许多革命前辈,向他们学习了不少革命斗争的知识。”(19)当然,群众不光是生活的创作者,他们还是作品的“收件人”和服务对象,他们

的接受倾向也是作者们创作时的依据:“为了适应群众的需要,不得不一方面舍弃一些现成的材料,另一方面又去补充搜集未曾掌握的材料。”1956年初,罗广斌还和马识途开玩笑说,他们的写作也就是“一本书主义”,写完便了。但到他们开始

小说修改的1958年,“一本书主义”和这个“主义”的发明人丁玲已经遭到严厉的批判,作家的个人名望和私人利益已经成为修正主义的代名词。看了下面这段出自多位大人物执笔、经毛泽东三次审阅的文章中的话,也就很能理解罗广斌所说的《红岩》的“真正作者”是“为革命献身的许多先烈”和为什么这是一个“大家知道”的不言自明的事情:

“一本书主义”者把写书看得比一切都更高贵,好像作品

只是依靠个人的天才创作出来的。他们不了解,任何天才的创作,离开了当前人民群众的斗争,离开了世世代代劳动人民所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劳动人民,只有那些用自己的劳动、智慧和生命创造历史的人们,才是不朽的。书的不朽也只是因为它真实地记录和描绘了劳动人民的丰功伟绩于万一,表达了人民的思想和感情,说出了人民心里的话而已。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首先是立德、立功,然后才是立言。没有人民之德、之功,又哪里有什么“言”可立呢?(20)

既然“功”和“德”都是群众的,作者能做的也就只是替群众“立言”,而这个“立言”的成功也主要是因为“领导”“为我们出了一些好主意”,这些“好主意”,一是学习《毛泽东选集》;二

是坚持劳动锻炼,做基层工作;三是到北京参观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对这些“主意”和“办法”的作用,作者逐一进行了详细的陈述,而对于写作也即作者说的“学习”的具体过程则

只有一句话:“领导上采取的这些办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提高。然后,再次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反复重写、修改,前后共写了约三百万字。这些重写、修改的过程,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具体过程,也是我们在政治上、艺术上得到锻炼的过程。”(21)那些所谓“好主意”中只有第三项即到北京参观革命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是沙汀的建议,而其他两项虽然不是无中生有但也显然是做总结的固定套式。

虽然在总结文章中把创作的主体推让给了无名的烈士

和群众,但实际工作还是由具体的人来完成的,小说热销所产生的真实收益也是由具体的人来享用的。作者们的创作总结虽然很是谦卑和谨慎,但《红岩》出版后产生的大笔稿费和他们明显变化了的生活方式还是引起了人们的议论和批评,为此,1964年秋天,重庆市文联党组召开扩大会议,罗广斌代表他和刘德彬、杨益言对稿费的使用情况做了说明和检查,并由三人署名写了书面检查,三人一致同意把剩余的2万元上缴党费。虽然在他们的总结文章中只是说“省市领导”曾经给他们“多次校阅稿件”和“提出宝贵意见”,而并没有出现任何人的姓名,但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当曾经给《红岩》提供过帮助的“省市领导”们多数都被打倒后,还是给《红岩》作者们造成了直接的麻烦,到最后,当《红岩》的作者本人罗广斌也成了“披着革命作家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动分子”时,罗广斌他们却没有办法把《红岩》的“真正作者”推卸

给他们之外的烈士、群众和党委。

注释:

①②③⑨吴福辉编:《沙汀日记》,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49页,第167页,第211页,第204页。

④⑤马识途:《且说〈红岩〉》,《中国青年》1962年第11期。

⑥⑦⑧马识途:《〈红岩〉评论〈大纲)》,《罗光斌、刘德彬、杨益言创作〈红岩〉过程中我参加讨论时写的发言要点》,没有正式发表。

⑩罗广斌:1962年4月16日写给马识途的信,未发表稿。

(11)《四川文联主席马识途同志谈罗广斌》,1980年10月6日晚张羽对马识途的采访记录,未发表稿。

(12)罗广斌:在1962年4月16日给马识途的信中说:“因为我们有意避开一些社会活动,结果便产生了你找不到我们的‘事故’,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13)(14)王维玲:《走向成功之路——记成名作〈红岩〉的诞生》,刘德彬编《〈红岩〉·罗广斌·中美合作所》,重庆出版社,第246页,第248页。

(15)(16)(18)(19)(21)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略谈〈红岩〉的写作》,《中国青年报》1963年5

月13日。

(17)周天:《文艺战线上的一个新生事物——三结合创作》,转引自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08页。

(20)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转引自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上),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442页。

引自

https://www.doczj.com/doc/5a9315309.html,/wx/wx_ddwx/201412/t20141202_1425828 _2.shtml

中国社会科学网

《红岩》阅读测试题(有答案)

经典阅读《红岩》测试题(1)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江姐要去( B )根据地。 A 歌乐山 B 华蓥山 C 尖峰山 D 樵坪山 2.由于《新华日报》被封,(A )就此诞生。 A《挺进报》 B《光明日报》 C《大公报》 D《中央日报》 3.在白公馆,(C )被注射了“诚实注射剂”。 A许云峰 B 江姐 C 成岗 D 刘思杨 4.由于终年住在阴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 D ) A小傻瓜 B小萝卜干 C小愣头青 D小萝卜头 5.( C )叛变了。 A余新江 B华子良 C甫志高 D刘思扬 6.江姐在城门口遇见( B )泪流满面。 A双枪老太婆 B丈夫牺牲 7.《红岩》中最后幸存的共产党员是( C )。 A刘思洋 B齐晓轩 C华子良 D成岗 8.( D )是资产阶级出身的三少爷。 A余新江 B华子良 C丁长发 D刘思扬 9.红岩中的同志们在狱中为( C )举行了追悼会? A余新江 B华子良 C龙光华 D许云峰 10.小说中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游击队司令员是( A )。 A双枪老太婆 B蓝胡子 C老石同志 11.下列不属于《红岩》中的事件的一项是( C )。 A秘密编印《挺进报》 B“慈居”审讯,赴宴拆敌 C“温酒斩华雄” D“提前分批密载”屠杀计划 12.不属于《红岩》中的英雄人物的选项是( A )。 A郑克昌 B余新江 C李敬原 D彭松涛 13.成瑶做曙光日报时化名为( A)。

A陈静 B刘洋 C孙红霞 14.叶挺被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后,动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 A )。 A《囚歌》 B《国歌》 C《革命者歌》 D《正气歌》 15.叛徒浦志高是被哪位革命者除掉的?( C ) A陈松林 B刘思洋 C华为 D余新江 16.《红岩》后来被拍成了( B )电影。 A《地道战》 B《烈火中永生》 C《小兵张嘎》 17.(A )印刷《挺进报》,( D )刻模写字板。 A成岗 B陈瑶 C余新江 D江姐 18.小萝卜头的老师是(B )。 A宋绮云 B黄以声 C杨虎城 19.龙光华是因为( B )而死。 A唱战斗歌 B给缺水牢房送水 20.把江姐抓走的人是( A )。 A甫志高 B徐鹏飞 C刘思杨 21.江姐被捕后被押送到了( B)。 A 南京 B重庆 C淮河 22.江姐第一次在整本书出现是在( B )。 A遭受酷刑时 B去华为家时 C被捕时 23.书中特务头子毛人凤的心腹是( C )。 A戴笠 B、蔡纪纲 C 徐鹏飞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 2.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白公馆),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渣滓洞),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 3.(许云峰)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 4.1948年,为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指派(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但是(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进入书店工作。后背叛革命,由于他的告密,很多同志相继被捕。

最新红岩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阅读提要 《红岩》是一部革命体小说。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这部名著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姐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余新江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阅读安排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随后,创作了长篇红色经典小说《红岩》。老师建议你利用一周时间仔细读一读。全书共三十章,你可以做好安排。每天阅读5 章左右。你可以到附件的书店购买,也可以上网查找阅读。 故事情节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 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

《红岩》练习题目

一、填空题 1、《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2、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_江姐、许云峰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3、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双枪老太婆”的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 4、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5、刘思洋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6、“自白书”是陈然写的。 7、她面对敌人的酷刑曾经说过:“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她曾在狱中与狱友一起绣五星红旗;她虽是弱小的女子,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她就是江姐(江竹筠)。 8、甫志高是叛徒,被他出卖的第一个人是许云峰。 9、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挺进报》。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沙坪书店”。 10、在渣滓洞中,龙光华死后开了追悼会。重庆现在的特务头子是毛人凤。 二、选择题 1、下列时间不属于《红岩》中的事件的一项是(C )。 A秘密编印《挺进报》B“慈居”审讯,赴宴拆敌 C“温酒斩华雄”D“提前分批密载”屠杀计划 2、不属于《红岩》中的英雄人物的选项是(D )。 A郑克昌B余新江 C李敬原D彭松涛 3、《红岩》中最后幸存的共产党员是( C )。 A刘思洋B齐晓轩 C华子良D成岗 4、区委书记江姐要去()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红岩》习题及答案

《红岩》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2、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_江姐、许云峰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3、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双枪老太婆”的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 4、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5、刘思洋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6、“自白书”是陈然写的。 7、她面对敌人的酷刑曾经说过:“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她曾在狱中与狱友一起绣五星红旗;她虽是弱小的女子,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她就是江姐(江竹筠)。 8、甫志高是叛徒,被他出卖的第一个人是许云峰。 9、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挺进报》。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沙坪书店”。 10、在渣滓洞中,龙光华死后开了追悼会。重庆现在的特务头子是毛人凤。 二、选择题 1、下列时间不属于《红岩》中的事件的一项是( C )。 A秘密编印《挺进报》 B“慈居”审讯,赴宴拆敌 C“温酒斩华雄” D“提前分批密载”屠杀计划 2、不属于《红岩》中的英雄人物的选项是(D )。 A郑克昌 B余新江 C李敬原 D彭松涛 3、《红岩》中最后幸存的共产党员是( C )。 A刘思洋 B齐晓轩 C华子良 D成岗 4、区委书记江姐要去()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A、歌乐山 B、华蓥山 C、缙云山 D、樵坪山 答案:B。 5、由于终年住在阴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他和爸爸妈妈一起被害后,就地被埋在小屋里,地面被浇灌了水泥,重庆解放后,他们的遗体才被发现。 A、小傻瓜 B、小萝卜干 C、小愣头青 D、小萝卜头 答案:D。 6、由于《新华日报》的被封,重庆消息闭塞,谣言充斥,许多人感到苦闷焦虑。地下党的同志和进步群众渴望了解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该报的前身叫《彷徨》,是由南方局四川省委领导在重庆市出版的“灰皮红心”的杂志,主要的编辑者有蒋一苇、刘熔铸、陈然等。陈然被捕入狱后,仍坚持秘密刊印该报。

名著红岩练习测试卷含答案

名著红岩练习测试卷含答案

名著《红岩》阅读练习 (一)小说简介: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 《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

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红岩》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 (二)故事梗概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

初中语文《红岩》名著阅读训练及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初中语文《红岩》名著阅读训练1 1.《进攻》和《挺进报》两份刊物有何不同? 2.在前往游击队驻地的路上,一张悬首示众的告示为什么差点让一向沉稳的江姐失去常态? 3.特务郑克昌是如何骗取甫志高的信任,进入书店工作的? 4.为了应对书店的危机,许云峰和李敬原在茶园碰头,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5.敌人组织一场宴会宴请许云峰,策划者是谁?目的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6.龙光华在“断水”的斗争中牺牲,战友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斗争方式,取得了什么样的胜利? 7.老太婆下山营救江雪琴,为什么没有营救成功?抓到了谁? 8.在渣滓洞里,同志们是如何欢庆1949年的元旦的? 9.刘思洋要转狱到白公馆,“老大哥”为什么要他背记一首诗? 10.刘思扬被保释后,软禁在家里,为什么会再次被捕? 11.请简述“白公馆”名字的由来。 12.小萝卜头要离开白公馆时,送给成岗一件什么样的礼物? 13.余新江用什么方法让假扮记者的郑克昌露馅的?

14.胡浩在狱中看《挺进报》被敌人发现,是谁挺身而出?他是如何从容化解危机的? 15.胡浩的眼睛为什么会在狱中变成极度近视? 16.白公馆的同志们越狱的“秘密通道”是哪来的? 一、填空: 1. 、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 2.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 3. 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4.1948年,为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指派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5. 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的青年进入书店工作,知道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这名青年形迹可疑,便命令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不听劝告,结果被捕并成叛徒,由于他的告密,很多同志相继被捕。 6.叛徒带领特务窜到乡下,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7.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集中营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 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自己受区委书记_________的委派,前来了解其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巧,组织上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朱姓”特务的真面目。 8. 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打入渣滓洞,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9.重庆日益解放,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10.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的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 11. 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

红岩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红岩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2、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_江姐、许云峰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3、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双枪老太婆”的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 4、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 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5、刘思洋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6、“自白书”是陈然写的。 7、五星红旗是江姐绣的。 8、甫志高是叛徒,被他出卖的第一个人是许云峰。 9、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挺进报》。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沙坪书店”。10、在渣滓洞中,龙光华死后开了追悼会。重庆现在的特务头子是毛人凤。

二、选择题 1、下列时间不属于《红岩》中的事件的一项是(C )。 A秘密编印《挺进报》 B“慈居”审讯,赴宴拆敌 C“温酒斩华雄” D“提前分批密载”屠杀计划 2、不属于《红岩》中的英雄人物的选项是(D )。 A郑克昌 B余新江 C李敬原 D彭松涛 3、《红岩》中最后幸存的共产党员是( C )。 A刘思洋 B齐晓轩 三、判断题 1、《红岩》一书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描述的斗争生活异常丰富和复杂,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以及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和集中营,各条战线交叉,形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错) 2、《红岩》中提到的“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都是特务的巢穴,集中了国民党特务机构中最精悍、最狡诈、最凶恶的力量(对) 3、“监狱之花”指的是《红岩》中的小萝卜头。(错) 四、问答题

红岩测试题 (含有答案)精编版

一、填空题。 1.《红岩》这部小说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2.其中,罗广斌是(杨振宁)的学生,他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 3.《红岩》是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创作的。 4.(刘隆华)被称为(“双枪老太婆”),是(华为)的母亲。 5.江姐又叫(江雪琴),他的丈夫是(彭松涛),大家又称他(老彭)。 6.敌人被迫答应为(龙华光)开追悼会。 7.江姐接到通知后到(华蓥山)根据地召开会议。 8.(沙坪书店)是(地下党)备用的联络站,书店领导是(甫志高),店员叫(陈松林)。 10.《挺进报》过去是(江雪琴)领导的,后来是(李敬原)领导的。 11.(成岗)写了自白书。 12.五星红旗是(江姐和监狱中的女党员)绣的

13.重庆现在的特务头子是(徐鹏飞) 14.(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15.(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16.(刘思扬)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17.大家叫宋绮云的儿子(宋振中)为(小萝卜头),小萝卜头的老师是(黄以声)。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 19.地下党的联络口号是:(让我们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吧!)这句话是从《论联合政府》摘取的。 20.(华子良)是潜伏多年的秘密党员。(罗世文)书记是他的上级. 21.刘思扬的未婚妻是(孙明霞)。 22.江姐赴死时穿了一件(蓝布旗袍)。 二、判断是否正确。() 1.“监狱之花”是监狱里开的一朵花。(错)

《红岩》阅读 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提要 《红岩》是一部革命体小说。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这部名著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姐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余新江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阅读安排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随后,创作了长篇红色经典小说《红岩》。老师建议你利用一周时间仔细读一读。全书共三十章,你可以做好安排。每天阅读5章左右。你可以到附件的书店购买,也可以上网查找阅读。 故事情节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

专题26 《红岩》中考真题及典型习题训练(解析版)

《红岩》中考真题及典型习题训练答案解析 一、《红岩》中考真题 1.【四川省达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后面的问题。 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红色经典”名著《红岩》,讲述的是__________的情景,画中的人物A 是“________”,B 是“________”。 【答案】 (1)江姐就义(牺牲)前;监狱之花;孙明 霞江姐像去参加一次盛会一样,再 次对着镜子照了一下,轻轻走到 “A ”身边。孩子静静地熟睡着,他俯下身来,在孩子的小脸B 把江姐的衣物收拾好,递了过来。江姐接过布包看了看,还给B ,微笑着说:“我不需要了。” 布包从B 手里跌散到地上,她 忍不住倒在江姐怀里痛哭起来: “我宁愿代替你去,不能没有 你!”江姐说:“如果需要为理 想而牺牲,我们都应做到脸不变看到这种情况,许多战友都痛哭起来。江姐说:“不要用眼泪告别,美蒋反动派的一切垂死挣扎,都不能阻挡中国无产阶级的胜利!胜利属于我们,属于我们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根据语段判断出处,分析故事情节,判断人物。选段内容出自《红岩》江姐就义前的情景,其中A是“监狱之花”,B是孙明霞。 2.【2019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客观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了深刻的批判。 C.《红岩》中,叛徒甫志高假冒共产党员潜入刘公馆,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刘思扬识破了他的伪装,亲手将他击毙。 D.《创业史》中,梁生宝在解放前夕辛苦年的收获,全被地租高利贷压榨净了;解放后,他成了互助组和贫雇农的骨干带领大家起创业,终于取得了成功。 【答案】C 【解析】:《红岩》中,一个自称姓朱的共产党员(郑克昌)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所以不是“甫志高”,而是“郑克昌”。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所以,C项中的“刘思扬识破了他的伪装,亲手将他击毙”说法,也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3.【2019河北中考】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 14.下面文段表现了小萝卜头怎样的心理?(3分) 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暖飞出祉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了铁窗里的刘思杨。“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节选自(《红岩》)【答案】 14、通过对小萝卜头放虫子这一事件的刻画,表现了小萝卜头虽然身陷困境,但他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的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心理。本文段选自《红岩》。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是描写了小萝卜头狱中“放虫子”这一事件。结合《红岩》的背景,这里小萝卜头将“虫子”放飞,正体现了小萝卜头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的心理。《红岩》中小萝卜头的善良、乐

课外书阅读测试资料 《红岩》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课外书阅读测试资料《红岩》阅读训 练题(含答案) 一、“这个少女已经不再是咿咿呀呀的乳雏,她已成长为一只练羽的海燕,只待一声春雷,就要冲向暴风雨!”说的是谁?(成岗的妹妹成瑶) 二、成岗和组织失去联系后,谁找到了他?(许云峰,他担任了许云峰的交通员。) 三、《挺进报》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版的,主要有哪些同志负责?(《新华日报》被迫停刊后,《进攻》是党内刊物,普通群众看不到,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及时告诉人民,重庆市委决定出《挺进报》,每周出版一期,着重报道解放战争的胜利消息,评介时局和宣传党的政策法令。报纸由江姐领导(后来由李敬原领导),刘思扬负责收听信息,成岗负责印刷(秘密印刷所设在成岗家,成岗还主动要求刻写蜡纸),江姐负责传送。 四、华为充满自信和乐观地给江姐讲述着他的心愿,他的心愿是什么?(在华蓥山里开凿石油钻井;在嘉陵江上架起铁桥,让铁路四通八达;修纪念碑,纪念为革命牺牲的先烈。) 五、江姐的丈夫彭政委是怎么牺牲的?(双河场开抗丁抗粮群

众大会,老彭临时决定去参加,还没进场口,就发现会场被匪军包围了,匪军在场口上架上两挺机枪,准备扫射、屠杀,可是开会的群众还不知道,还在高呼口号!眼看群众就要血染全场,老彭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立刻鸣枪示警,并且掩护群众撤退……就这样,为了上千群众,老彭谈们三个同志被捕牺牲) 六、李敬原向成岗提出的改进铁笔的方法是什么?(用留声机的唱针来做铁笔,钢火好,写的字笔画细。) 七、许云峰批评了甫志高的哪些错误行为?(聘用来历不明的人,扩大书店,卖进步书籍,还要办文艺刊物,叫陈松林去重庆大学活动。) 八、许云峰怎么判断出郑克昌是敌人?(他写的诗是从报刊上抄的,黎纪纲的突然到来,郑克昌的突然离开,要陈松林晚上十点左右在店里等他。) 九、敌人抓捕成岗时,他是怎样智救其他同志的?(他把扫帚挂到窗口外面的那颗钉子上,这是暗号,来找他的同志,远远发现危险的警号,不会再去找他。) 十、“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这是谁写的“自白书”中

红岩阅读题及答案

名著《红岩》 1.(华子良)是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 2.最后是(华子良)带领解放军来的?注:华子良就是监狱中负责送饭的疯老头。 3.在《红岩》,主要关押共产党的地方是(渣滓洞和白公馆) 4.(成岗)写的“自白书”? 5.五星红旗是(江姐和监狱中的女囚的女党员们)绣的? 6.重庆现在的特务头子是(徐鹏飞)? 7.浦志高出卖的第一个人是(江姐)? 9.负责沙辞区工作的人是(许云峰)? 10.在渣滓洞种,(龙光华烈士)死后开了追悼会?《红岩》的读书测试题 12、《囚歌》中描写的革命人物是(叶挺)。 13、__、__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__》,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答案:罗广斌、杨益言、烈火中永生 14、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__,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__,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答案:白公馆、渣滓洞 15、__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答案:许云峰。 16、1948年,为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__指派__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__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答案:许云峰、甫志高、甫志高。 17、__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__的青年进入书店工作,__知道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这名青年形迹可疑,便命令__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__不听劝告,结果被捕并成叛徒,由于他的告密,很多同志相继被捕。答案:甫志高、郑克昌、许云峰、甫志高、甫志高 18、叛徒__带领特务窜到乡下,__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答案:甫志高、江姐。 19、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集中营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__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自己受区委书记__的委派,前来了解其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巧,组织上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朱姓”特务的真面目。答案:刘思扬、李敬原。 20、__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__打入渣滓洞,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答案:郑克昌、高邦晋。 21、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__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__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答案:华子良、许云峰。

2018最新初中语文阅读名著《红岩》练习题含答案

2018最新初中语文阅读名著《红岩》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江姐、许云峰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2、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双枪老太婆”的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 3、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4、_刘思扬_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5、“自白书”是_成岗_写的。五星红旗是__江姐和狱友__绣的。 7、甫志高_是叛徒,被他出卖的第一个人是_许云峰_。 8、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挺进报》。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沙坪书店。 9、在渣滓洞中,_龙光华_死后开了追悼会。重庆现在的特务头子是徐鹏飞。 二、选择题 1、下列时间不属于《红岩》中的事件的一项是( C )。 A秘密编印《挺进报》 B“慈居”审讯,赴宴拆敌 C“温酒斩华 雄” D“提前分批密载”屠杀计划 2、不属于《红岩》中的英雄人物的选项是( A )。 A郑克昌 B余新江C李敬 原D彭松涛 3、《红岩》中最后幸存的共产党员是( C )。 A刘思扬 B齐晓轩 C华子 良 D成岗 三、判断题 1、《红岩》一书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描述的斗争生活异常丰富和复杂,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以及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和集中营,各条战线交叉,形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错) 2、《红岩》提到的“中美合作所”中“渣滓洞”、“白公馆”都是特务的巢穴,集中了国民党特务机构中最精悍、最狡诈、最凶恶的力量(对) 3、“监狱之花”指的是《红岩》中的小萝卜头。(错) 四、问答题 1、《红岩魂》中称“小萝卜头”为烈士,而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其实你还是个孩子”?“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你不是,你还没有来得及加入?(2分)答:强调是个孩子,他不是政治犯,他是无罪的,揭露了反动派连一个孩子也不放过的惨无人道的本质。 2、“他们因为协助发动了那场著名的事变而被捕”,那场“事变”是指哪件事?是谁发动的?(2分) 答: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3、孩子,现在我是安徽省军区一名二十岁的女战士,记住多年之后你要如约前来,我将张双臂将你揽入柔暖的肚腹。吹去的夜风。红色岩石永远刻下你的容颜和故事,孩子,我一遍遍抚摸着你粗糙的皮肤与苦难的人生,深深倾听并记住了一切。有时候啊,仇恨是为了更纯粹地爱与生活;战争是为了更彻底地消灭战争;死亡是为了孕育千娇百媚的春天。而一个个身躯的倒下,恰恰是为了一个民族的站起、一种信仰的耸立,一份心情的绝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这段中有“斗争在你们之前便已开始,在你们之后也不会结束”一句话,请用一条成语概括这句话的意思。(2分)

红岩阅读题及答案(最新整理)82835

推荐答案 2012-11-2 11:32 1.(华子良)是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 2.最后是(华子良)带领解放军来的? 注:华子良就是监狱中负责送饭的疯老头。 3.在《红岩》,主要关押共产党的地方是(渣滓洞和白公馆) 5.(成岗)写的“自白书”? 6.五星红旗是(江姐和监狱中的女囚的女党员们)绣的? 7.重庆现在的特务头子是(徐鹏飞)? ⊙﹏⊙b汗,这个题干有问题吧,应该问“小说中重庆的特务头子是(徐鹏飞)” 8.浦志高出卖的第一个人是(江姐)? 9.负责沙辞区工作的人是(许云峰)? 10.在渣滓洞种,(龙光华烈士)死后开了追悼会? 《红岩》的读书测试题 11、革命小说中《红岩》中的人物有江雪琴孙明霞李青竹许云峰齐晓轩余新江彭松涛、刘思扬、龙光华黄以声陈松林蓝胡子老大哥丁长发、华子良老石同志成岗胡浩双枪老太婆 我还知道革命题材的小说有林海雪原……………………………………………………曲波 李家庄的变迁………………………………………………赵树理 铁道游击队…………………………………………………知侠 苦菜花………………………………………………………冯德英 敌后武工队…………………………………………………冯志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 迎春花………………………………………………………冯德英 吕梁英雄传……………………………………………马烽西戎 战斗的青春…………………………………………………雪克 红旗谱………………………………………………………梁斌 青春之歌……………………………………………………杨沫

暴风骤雨……………………………………………………周立波 上海的早晨…………………………………………………周而复 三家巷………………………………………………………欧阳山 夜幕下的哈尔滨……………………………………………陈与 风云初记……………………………………………………孙犁 烈火金钢……………………………………………………刘流 红日……………………………………………………吴强 地球的红飘带………………………………………………魏巍 保卫延安……………………………………………………杜鹏程 高玉宝………………………………………………………高玉宝 平原枪声…………………………………………李晓明韩安庆 苦斗……………………………………………………欧阳山 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 山水狂飙……………………………………………………伍近先 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 策反在子夜…………………………………………………曹策前 战争启示录…………………………………………………柳溪 火凤凰………………………………………………………巍巍 草地龙虎……………………………………………………陈宇 革命烈士诗抄………………………………………………萧三 三里湾………………………………………………………赵树理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 12、《囚歌》中描写的革命人物是(叶挺)。 13、__、__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__》,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答案:罗广斌、杨益言、烈火中永生。

红岩阅读题及答案

《红岩》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__、__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__》,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答案:罗广斌、杨益言、烈火中永生。 2、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__,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__,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 答案:白公馆、渣滓洞。 3、__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答案:许云峰。 4、1948年,为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__指派__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__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答案:许云峰、甫志高、甫志高。 5、__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__的青年进入书店工作,__知道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这名青年形迹可疑,便命令__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__不听劝告,结果被捕并成叛徒,由于他的告密,很多同志相继被捕。 答案:甫志高、郑克昌、许云峰、甫志高、甫志高。 6、叛徒__带领特务窜到乡下,__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答案:甫志高、江姐。 7、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集中营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__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自己受区委书记__的委派,前来了解其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巧,组织上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朱姓”特务的真面目。 答案:刘思扬、李敬原。

红岩阅读题及答案

红岩阅读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2、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白公馆,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渣滓洞,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 3、许云峰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4、1948年,为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指派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5、甫志高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进入书店工作,许云峰知道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这名青年形迹可疑,便命令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不听劝告,结果被捕并成叛徒,由于他的告密,很多同志相继被捕。 6、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7、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集中营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自己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其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巧,组织上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朱姓”特务的真面目。 8、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9、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