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80
⽔、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概述体液平衡失调:容量失调、浓度失调、成分失调体液总量占体重60%,细胞外液总量占体重20%,细胞内液总量占体重40%(绝⼤部份存在于⻣骼肌群中)细胞外液中⾎浆占体重5%,其余15%为组织间液细胞外液主要阳离⼦是Na+,阴离⼦是Cl-;细胞内液主要阳离⼦是K+,阴离⼦是HPO42-正常⾎浆渗透压280~310mOsm/L⽔、钠代谢紊乱脱⽔:⼈体由于饮⽔不⾜或消耗、丢失⼤量⽔⽽⽆法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组临床综合征低渗性脱⽔(hypotonic dehydration)⼜称慢性/继发性脱⽔代偿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钠,特点是Na+丢失多于⽔,⾎清【Na+】<135mmol/L,⾎浆渗透压<280mOsm/L;细胞内渗透压也处于低渗状态病因⼤量消化液丢失⽽只补充⽔如⼤量呕吐、⻓期胃肠减压引流后⽽只补充⽔——最常⻅的原因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腹膜炎,胰腺炎形成⼤量腹⽔,肠梗阻导致⼤量肠液在肠腔内积聚,胸膜炎形成⼤量胸⽔⻓期连续使⽤排钠利尿剂如呋塞⽶、依他尼酸(利尿酸)、噻嗪类。
肾上腺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经⽪肤丢失:⼤量出汗、⼤⾯积烧伤后只补充⽔则可造成低渗性脱⽔临床表现(缺钠为主)轻度缺钠者(<135mmol/L):疲乏、头晕、⼿⾜麻⽊、尿Na+减少中度缺钠者(<130mmol/L):恶⼼、呕吐、脉搏细速、⾎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浅静脉萎陷,视⼒模糊,站⽴型晕倒重度缺钠者(<120mmol/L):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僵、呼吸困难甚⾄昏迷常发⽣低⾎容量性休克诊断体液丢失病史+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低渗性脱⽔尿液检查:尿⽐重<1.010,尿Na+和Cl-常明显减少(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多尿,同时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肾对Na+和Cl-的重吸收增加⽽排出减少,因此尿⽐重降低)⾎钠测定:⾎钠浓度<135mmol/L红细胞计数,⾎红蛋⽩量、⾎细胞⽐容及⾎尿素氮值均增⾼治疗⾸先积极处理致病原因针对⾎容量不⾜情况,应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渗盐⽔,以纠正细胞外液低渗状态和补充⾎容量需补充钠量( mmol) = [⾎钠正常值( mmol/L)-⾎钠测得值( mmol/L)] ×体重 (kg) x0. 6 (⼥性为 0. 5 )【正常Na+=142mmol/L】当天补1/2再加上正常⽇需要量4.5g补液量:⽇常所需2000ml出现休克者,应先补⾜⾎容量,以改善微循环和组织器官灌注,可应⽤晶体液(复⽅乳酸氯化钠溶液,等渗盐⽔)、⽩蛋⽩及⾎浆等胶体溶液输注⾼渗盐⽔时应严格控制滴速,每⼩时不应超过100~150ml⾼渗性脱⽔(hypertonic dehydration)⼜称原发性脱⽔代偿细胞外液减少合并⾼⾎钠,失⽔多于失Na,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都减少⾎清Na+>150mmol/L,⾎浆渗透压>310mOsm/L病因摄⼊⽔分不⾜:进⻝和饮⽔困难等情况⽔丧失过多:⾼热,⼤量出汗,甲亢及⼤⾯积烧伤均可通过⽪肤丢失⼤量低渗液体呕吐、腹泻及消化道引流等可导致等渗或含钠低的消化液丢失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使⽤⼤量脱⽔剂如⽢露醇、葡萄糖等⾼渗溶液;昏迷病⼈⿐饲浓缩的⾼蛋⽩饮⻝任何原因引起的过度通⽓临床表现(缺⽔为主)轻度缺⽔者(缺⽔量为体重的2%~4%):除⼝渴外⽆其他症状中度缺⽔者(缺⽔量为体重的4%~6%):极度⼝渴,乏⼒、尿少、唇⾆⼲燥、⽪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烦躁不安、肌张⼒增⾼、腱反射亢进重度缺⽔者: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错乱、谵妄、抽搐、昏迷甚⾄死亡诊断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渗性脱⽔诊断尿⽐重和尿渗透压⾼红细胞计数、⾎红蛋⽩量、⾎细胞⽐容轻度升⾼⾎清Na+浓度>150mmol/L或⾎浆渗透压>310mOsm/L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钠摄⼊,纠正细胞外液容量异常严重者分两个阶段治疗,⾸先快速纠正细胞外液容量缺乏以及改善组织灌注、休克,然后再逐步纠正⽔缺乏每丧失体重1%补液400~500ml,还应该包括不显性失⽔、尿和胃肠道失⽔补⽔量ml=(测量Na+—正常Na+)×体重(kg)×4,分两天补完【还需补充每天2000ml的⽣理需要量】⾸选⼝服,⽆法⼝服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纠正速度不宜过快,⼀般不超过0.5~1.0mmol/(L/h),避免脑⽔肿等渗性脱⽔(isotonic dehydration)⼜称急性脱⽔代偿细胞外液减少⽽⾎钠正常,⽔钠成⽐例丢失病因外科⼈最容易发⽣的体液失调任何等渗性液体⼤量丢失所造成的⾎容量减少,短时内均属等渗性脱⽔消化液急性丧失,如肠外瘘、⼤量呕吐、腹泻等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量抽放胸⽔,腹⽔,⼤⾯积烧伤不及时处置能转变成⾼渗性脱⽔,补充过多低渗液体则可转变为低渗性脱⽔和低钠⾎症临床表现恶⼼、厌⻝、乏⼒、少尿、但不⼝渴⾆⼲燥,眼窝凹陷,⽪肤⼲燥,松弛⾎容量不⾜短期内体液丧失量达到体重5%,则会出现脉搏细速、肢端湿冷、⾎压不稳定或下降继续丧失达体重6%~7%,则有更严重休克表现诊断有消化液或其他体液⼤量丧失病史红细胞计数、⾎红蛋⽩量和⾎细胞⽐容均明显增⾼,尿⽐重增⾼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静脉注射平衡盐溶液(⾸选)或等渗盐⽔,快速注射时必须监测⼼脏功能,包括⼼率、中⼼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等渗性缺⽔补液量:每⽇⽣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前⼀⽇额外丢失量(含电解质较多,以NS补充)⽣理需要量:⽔2000ml+NaCl4.5g(0.9%NS或5%GNS 500ml)等渗盐⽔Na+、Cl-分别为150/154mmol/L,⼤量使⽤等渗盐⽔可导致⾼氯性酸中毒在纠正缺⽔后,排钾量会有所增加,⾎清K+浓度也因细胞外液量的增加⽽被稀释降低,故应注意预防低钾⾎症的发⽣不选⽤5%葡萄糖溶液,因为虽然也是等渗液体,但输⼊体内后葡萄糖氧化代谢,其渗透压便不复存在⽔中毒和⽔肿⽔中毒:⽔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清Na+浓度<130mmol/L,⾎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内钠总量正常或增多⽔肿:过多液体聚集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病因急性肾衰持续⼤量饮⽔或精神性饮⽔过量,静脉输⼊不含盐溶液过多过快全身性⽔肿多⻅于充⾎性⼼⼒衰竭、肾病综合征和肾炎,肝脏疾病也⻅于营养不良和某些内分泌疾病局限性⽔肿常⻅于器官组织局部炎症,静脉或淋巴管阻塞临床表现急性⽔中毒:脑细胞肿胀,颅内压升⾼导致头痛,嗜睡,躁动,精神紊乱,定向能⼒失常,谵妄,神志昏迷慢性⽔中毒:往往被原发疾病掩盖,可有软弱⽆⼒、恶性、呕吐、嗜睡等。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笔记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是指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摄入、排出或分布异常,从而引起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现象。
水和电解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平衡状态的维持对于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的代谢紊乱水的代谢紊乱主要包括脱水和水过多两种情况。
1.脱水脱水是指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引起体液容量减少的现象。
脱水可分为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
(1)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是指体内水分丢失多于电解质丢失,血浆渗透压升高的现象。
常见于高热、呼吸加快等情况下。
主要表现为口渴、尿少、皮肤干燥、弹性下降、眼球凹陷等症状。
治疗主要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口服为主,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2)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是指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相当,血浆渗透压正常的现象。
常见于呕吐、腹泻等情况下。
主要表现为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症状。
治疗主要是补充水和电解质,以口服为主,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3)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是指体内电解质丢失多于水分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的现象。
常见于长期使用利尿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情况下。
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治疗主要是补充电解质和水分,以口服为主,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2.水过多水过多是指体内水分摄入过多或排出减少,引起体液容量增多的现象。
常见于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情况下。
主要表现为水肿、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
治疗主要是限制水分摄入,促进水分排出,可使用利尿剂等药物。
二、电解质代谢紊乱电解质代谢紊乱主要包括钠、钾、钙等电解质的代谢紊乱。
1.钠代谢紊乱钠代谢紊乱主要包括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
(1)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ol/L的现象。
常见于呕吐、腹泻等情况下。
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治疗主要是补充钠盐,以口服为主,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2)高钠血症: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高于145mmol/L的现象。
M2 水钠代谢紊乱水、钠代谢紊乱总是同时或先后发生,主要表现为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改变,临床上常将两者的代谢障碍合并讨论。
根据体液容量变化不同将其分为脱水和水过多。
体液容量明显减少的状态称为脱水。
根据脱水时水钠丢失的比例不同分为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三种类型。
水过多临床多见于水中毒(细胞外液呈低渗)和水肿(细胞外液呈等渗)。
一、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是指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一)原因和机制低渗性脱水主要见于体液大量丢失后只补充水,而未补充适量钠盐所致。
体液常通过下列方式大量丢失:1.经皮肤丢失见于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后只补水分而不补钠。
虽然汗液渗透压约为血浆的1/3,但大量出汗也可伴有明显的钠丢失,若只补充水分则可造成细胞外液低渗。
2.经消化道丢失是临床最常见的丢失钠的原因,多数由于呕吐、腹泻引起,部分由于肠吸引术丢失大量含Na+消化液。
如果只补水分,将导致低渗性脱水。
3.经肾丢失钠见于以下情况:①水肿患者长期连续使用排钠性利尿剂(如氯噻嗪类、呋塞米等),由于其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使钠从尿中大量丢失;②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液中尿素等溶质浓度增高,可通过渗透性利尿作用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钠、水重吸收减少;慢性的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醛固酮的反应性降低,对钠重吸收也会减少;③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由于醛固酮分泌减少,肾排出钠增多。
上述情况下,只补充水分而忽略了补钠盐,就可能引起低渗性脱水。
(二)对机体的影响1.口渴口渴不明显,由于血浆渗透压降低,故机体虽缺水,但却不思饮。
轻症或早期患者不会出现渴感,重症或晚期患者由于血容量明显减少可引起口渴中枢兴奋产生轻度渴感。
2.尿的改变(1)尿量的变化:在低渗性脱水早期,细胞外液量虽有减少但尚不明显,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抑制ADH释放,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减少,此时机体虽有缺水但尿量可无明显减少。
第四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一节概述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 。
体内的水分称为体液,体液由水及溶解在其中的电解质、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和蛋白质等组成。
细胞内外各种生命活动都是在体液中进行的。
机体体液容量、各种离子浓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相对恒定,是维持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
水和电解质平衡是通过神经- 内分泌系统及相关脏器的调节得以实现的。
当体内水、电解质的变化超出机体的调节能力和(或)调节系统本身功能障碍时,都可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临床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十分常见,它往往是疾病的一种后果或疾病伴随的病理变化,有时也可以由医疗不当所引起。
严重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又是使疾病复杂化的重要原因,甚至可对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一、体液的组成及分布体液由细胞膜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占总体液的三分之二,约占体重的40% ,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基质。
细胞外液占总体液的三分之一,约占体重的20% ,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必须依赖的外环境或称机体的内环境。
细胞外液可由毛细血管壁进一步划分为细胞间液和位于血管内的血浆,细胞间液约占体重的15% ,血浆约占5% ,血浆是血液循环的基质。
另外有一小部分细胞外液称为透细胞液(transcellular fluid ),约占体重1~2% 。
透细胞液又称第三间隙液(third space fluid ),是指由上皮细胞耗能分泌至体内某些腔隙(第三间隙)的液体,如消化液、脑脊液和胸腔、腹腔、滑膜腔和眼内的液体等。
体液的含量和分布受年龄、性别、脂肪多少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年龄、性别体内各部分体液的含量见表4-1 。
婴幼儿的生理特性决定其具有体液总量大、细胞外液比例高、体内外水的交换率高、对水代谢的调节与代偿能力较弱的特点。
老年人体液总量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
机体肌肉组织含水量高(75~80% ),脂肪组织含水量低(10~30% ),故肥胖者体液量较少。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人和高等动物机体内的细胞也象水中的单细胞生物一样是在液体环境之中的。
和单细胞生物不同的是人体大量细胞拥挤在相对来说很少量的细胞外液中,这是进化的结果。
但人具有精确的调节机构,能不断更新并保持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理化特性和容量方面的相对恒定,这就是对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内环境。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许多器官系统的疾病,一些全身性的病理过程,都可以引起或伴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外界环境的某些变化,某些变化,某些医原性因素如药物使用不当,也常可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本身又可使全身各器管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物质代谢发生相应的障碍,严重时常可导致死亡。
因此,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问题,是医学科学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受到了医学科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内环境的相对恒定主要是在神经一内分泌调节下实现的。
故本章在简述水、电解质平衡调节的基础上,着重讨论水、钠、钾、镁的代谢紊乱。
应当指出,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之间,某一电解质与其它电解质的代谢紊乱之间,水、电解质与酸硷平衡紊乱之间关系密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一旦发生紊乱往往是综合的,即一种障碍往往可以伴有或引起另一种或另一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