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x
- 大小:231.72 KB
- 文档页数:15
国际贸易学综合知识点总结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合知识点的总结。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1. 国际贸易概念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利益,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和交易进行的经济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能够促进各国之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的互补,从而实现国际间资源和利益的互助和合作,进而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
2. 国际贸易主体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出口商,进口商,中间商,国际贸易公司等。
其中,出口商是指向外国销售产品的商人或生产商,进口商则是指从外国购买产品的商人或企业。
3. 国际贸易的形式国际贸易主要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种形式。
货物贸易是指各国之间出口和进口货物的交换,而服务贸易则是指各种服务的国际交易,包括旅游、金融、教育、咨询等。
4. 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包括跨国性,竞争性,互补性,依存性,非对称性等。
跨国性是指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的经济活动,其交易活动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竞争性则是指各国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竞争;互补性是指不同国家因资源禀赋、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的不同,能够相互依存、互补合作;依存性是指各国之间在国际贸易领域互相依赖,而非对称性则是指各国之间在购买力、经济实力、贸易条件等方面的不平衡状态。
二、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各国应该依照其自身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实现贸易的互利互惠。
通过国际分工,每个国家都能通过其相对擅长的领域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2.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其理论观点是认为生产者在某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前提。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其他国家更多的资源优势,就应该专门从事该产品的生产,并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产品的交换和增益。
国际贸易知识点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跨境交易。
它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知识点包括贸易形式、贸易政策、贸易壁垒以及国际贸易的利与弊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讨论国际贸易知识点。
一、贸易形式1. 货物贸易:货物贸易是指各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交易。
这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加工品和消费品等。
货物贸易可以是双边贸易,也可以是多边贸易。
2. 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指各国家之间的服务提供和消费。
这包括金融、旅游、咨询和运输等各种服务。
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3. 资本贸易:资本贸易是指各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包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等。
这对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贸易政策1. 关税:关税是一种国家实施的对进口商品征收的费用。
它可以作为一种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一种财政收入的来源。
关税的高低对于贸易流动和产品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
2.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以外,国家还通过其他手段限制进口商品的方式。
这包括进口配额、原产地要求、技术标准和质量检验等。
3. 贸易补贴:贸易补贴是指国家通过给予出口企业或特定产业一定的经济补贴,以增加其竞争力和出口量。
这对于国家来说,可以促进出口,但对其他国家产生不公平竞争。
三、贸易壁垒1. 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是指国家对于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
高关税可以有效地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
但是,它也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对消费者造成负担。
2.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一些非关税手段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
它们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技术壁垒等。
这些壁垒使得进口商品的市场准入变得更加困难。
四、国际贸易的利与弊1. 利:国际贸易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它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各国能够通过专业化和比较优势实现更高的产出。
2. 弊:国际贸易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贸易逆差、失业和不平等等。
国际贸易基础必学知识点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意义: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买卖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意义在于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合作,提高国际贸易水平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生活水平。
2. 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家在特定领域有相对比较优势,应专注于该领域的生产和出口,在其他领域则依赖进口。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推动力。
3.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所有商品生产中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它将专注于生产和出口所有商品,并依靠其他国家的进口来满足其他需求。
这个理论强调不同国家间的生产效率差异。
4. 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限制自由贸易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和规定)等。
贸易壁垒可以保护本国产业,但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贸易摩擦。
5. 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贸易的多边规则制定和争端解决机构,成立于1995年,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
其主要职责包括管理贸易规则、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为争端解决提供机制。
6.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区域性经济合作机制,成员国间取消大部分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自由贸易区可以带来各方互利的贸易增长和经济融合。
7.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
跨国公司通过分工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国际贸易和全球化。
8. 汇率: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影响着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以及进出口的竞争力。
9. 交汇率风险管理:由于汇率波动可能对国际贸易带来不确定性,市场参与者会使用各种交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如远期合约、期权和掉期,来保护自己免受汇率风险的影响。
10. 跨境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型业态。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基本范畴-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 国际贸易的基本范畴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要素流动。
1.2 国际贸易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推动全球技术进步。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关系。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出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售商品和服务。
- 进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 贸易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 自由贸易:指国家间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不设限制或关税。
- 保护贸易:指国家采取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 关税: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 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如配额、许可证等。
2.1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演进-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2.2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即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通过专业化和自由贸易,各国可以最大化全球生产效率和福利。
2.3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相对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两国之间仍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即生产一种商品所放弃的其他商品的生产能力。
第一章导论一、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定义1.定义(1)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是各国或地区之间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2)对外贸易: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2.国际交换是国际贸易学的核心3. 注:(1)区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标准是,看商品交换是否在两个经济上(而不是主权上)完全独立的社会实体之间的居民(而不是公民)中进行。
(2)单独关税地区可以成为国际贸易主体。
(3)对外贸易在某些岛国被称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4)南:发展中国家北:发达国家(南北贸易南南贸易)二、对外贸易的产生1.产生条件第一,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第二,出现了政治实体。
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对外贸易的发展1.发展历史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时期、二战后2.驱动力量技术变革(生产技术、通讯与信息技术、运输技术)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关税非关税壁垒的削减、金融交易自由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3.注:1、国际贸易发展速度超过历史水平2、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国家3、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4、国际贸易结构向高科技、服务业发展5、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不断提高6、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角色7、科学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加强8、世界贸易体制加强,贸易自由化成为贸易政策的主流9、世界市场竞争向综合化、集团化和有序化发展10、出现国际物流“革命”11、中国贸易地位崛起四、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同异相同点:都是商品、服务和要素的交换活动;交易过程大同小异;经营的目的都是取得利润或经济效益。
不同点:对外贸易难度大,比国内贸易复杂;国际贸易风险大。
五、对外贸易分类1.按交易内容:国际货物贸易:用数字区分的10大类世界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无形商品的国际交易,无形贸易,包括12个部门国际技术贸易:技术跨越国界进行有偿转让,如许可贸易、工业产权等2.按商品的移动方向区分出口贸易:必须是外销货物(旅客自带不算)进口贸易:必须是内销货物过境贸易:通过第三国国境运送,但货物所有权不属于第三国居民复出口与复进口:复出口: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称为复出口复进口: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称为复进口净出口与净进口净出口:出口量和值大于进口量和值,表明该国的货物在整体贸易中处于优势3.按运输方式区分海运贸易: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陆运贸易:经常发生在各大陆内部陆地相连的国家之间空运贸易:鲜活食物、贵重物品和急需商品的运送多式联运贸易邮购贸易:样品传递和数量不多的个人购买管道贸易4.按交易对象区分直接贸易(过境贸易属于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属于间接贸易)转口贸易六、国际贸易专业术语1.总贸易体系:以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总结国际贸易知识点:1. 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2.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用以限制进口商品以保护本国产业。
3. 贸易顺差与逆差:顺差指出口额超过进口额,逆差则相反。
4.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家应专注于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进行贸易。
5.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家应生产自己最擅长的商品,并与他国交换。
6. 世界贸易组织(WTO):旨在促进全球自由贸易,确保贸易规则的公平执行。
7. 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8. 外汇市场:国际贸易中货币兑换的场所,影响汇率波动。
9. 多国公司:在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公司,跨国经营。
10. 国际支付方式:如信用证、汇票等,保障国际贸易双方的利益。
简答题:1. 问:什么是最惠国待遇?答:最惠国待遇是指一个国家给予另一个国家的贸易优惠,不低于它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待遇。
2. 问:全球化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答: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降低了贸易壁垒,增加了跨国公司的投资,但也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环境问题。
3. 问:如何理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答:关税壁垒是通过征收税费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而非关税壁垒则包括配额、补贴、标准和法规等手段,用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
4. 问: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是什么?答: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监督和执行国际贸易法规、提供贸易谈判的论坛、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等。
5. 问:多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扮演什么角色?答:多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的投资和生产活动,促进了技术的传播、资本的流动和市场的整合,是推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际贸易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总结:1.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活动。
贸易包括出口和进口,可以是货物、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等。
2. 贸易的原因:国际贸易的原因包括比较优势、规模经济、资源差异、技术水平差异等。
通过贸易,国家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资源获得经济发展。
3. 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国家政府制定的措施,目的是调整国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保护本国产业或实现其他经济和政治目标。
4.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成本优势理论、比较成本优势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这些理论用于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贸易模式。
5. 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于采取贸易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自由贸易主义则主张降低壁垒,鼓励自由贸易和全球化。
6. 贸易平衡与贸易逆差:贸易平衡指一个国家的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差额为零;贸易逆差则表示进口大于出口,可引发一些经济和政治问题。
7. WTO(世界贸易组织):旨在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贸易规则的有效执行。
WTO设立贸易规则、处理贸易争端和推动贸易谈判等。
8. 跨国公司和全球化: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组织全球生产和贸易活动,推动了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增长。
9. 区域贸易协定(FTA):两个或多个国家达成的协议,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欧洲单一市场。
10. 跨境电商: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跨国贸易活动,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全球市场机会,改变了传统贸易模式。
以上是国际贸易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深入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与机遇。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一、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理论,认为国家应该根据比较优势来选择特定商品的生产和出口。
2.绝对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的理论,认为国家应该专门生产那些自身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商品。
3.要素禀赋理论:由何斯勒·欧林斯基提出的理论,认为国家贸易模式取决于其要素禀赋,即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4.新贸易理论:由保罗·克鲁格曼和温斯顿·诺瓦尔提出的理论,通过考虑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等因素,解释了贸易模式的多样化。
二、贸易政策1.关税: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其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
2.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补贴、反倾销措施等,用于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增加其价格。
3.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每个成员国可以自主对第三国进行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4.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彼此取消关税并统一对第三国征收关税。
5.最惠国待遇:指成员国应当平等地对待来自其他成员国的商品,不歧视任何一方。
6.贸易保护主义:指国家采取各种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政策。
三、贸易组织1.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国际贸易领域的主要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2.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是WTO的前身,旨在推动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
3.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已于2024年更名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USMCA)。
4.欧洲联盟(EU):是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政治联盟,旨在推动欧洲内部的贸易自由化。
5.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21个经济体的合作组织,旨在推动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
以上介绍了一些国际贸易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贸易理论、贸易政策和贸易组织。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影响,以及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竞争。
国际贸易的知识点总结大全1. 国际贸易定义及概念国际贸易是指国际间商品、服务和资本的交换和流通活动。
通常包括两个基本形式:出口和进口。
出口是指国家或地区将商品和服务销售给国际市场的活动,而进口则是指将商品和服务从国际市场购买进入国家或地区的活动。
2. 国际贸易的意义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商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和特化。
此外,国际贸易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3. 国际贸易的主体国际贸易的主体包括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企业和个人。
在国际贸易中,政府通过制定贸易政策、签订贸易协定等手段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企业则通过生产、销售和进口出口等活动来参与国际贸易。
个人则是国际贸易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4. 国际贸易的形式国际贸易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包括原材料、成品和农产品等。
服务贸易是指各种服务项目的国际交易,包括金融、运输、旅游和咨询等。
5. 国际贸易的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贸易壁垒政策、汇率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等。
关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征收关税来调整国际贸易的进出口。
贸易壁垒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设置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商品。
汇率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影响国际贸易。
贸易保护政策是指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限制进口等。
6. 国际贸易的贸易方式国际贸易的贸易方式包括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和跨国贸易。
一般贸易是指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和进口活动。
加工贸易是指将国外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到国内加工生产后再出口的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将进口商品再次出口到第三国的贸易。
跨国贸易是指跨国公司或者其他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贸易活动。
7. 国际贸易的优劣势国际贸易能够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以此实现各国的利益最大化。
国际贸易知识点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还推动了技术、文化和思想的交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关键的国际贸易知识点。
一、国际贸易的定义与重要性国际贸易,简单来说,就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优化配置每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不同,有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有的国家劳动力充足,有的国家技术先进。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出口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进口自己相对稀缺的产品,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2、扩大市场规模国际贸易打破了国内市场的限制,使企业能够面向全球市场销售产品,从而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3、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国际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4、增加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国际贸易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通过出口增加和进口优质商品,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该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即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换取其他国家的产品。
例如,A 国生产一单位商品 X 需要 10 小时,生产一单位商品 Y 需要 20 小时;B 国生产一单位商品 X 需要 20 小时,生产一单位商品 Y 需要 10 小时。
那么 A 国在生产商品 X 上具有绝对优势,B 国在生产商品 Y 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应该分别专业化生产并进行贸易。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的劣势程度不同,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实现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流以及这些交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学科。
它涉及到国际间的贸易政策、国际市场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为你总结国际贸易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贸易理论。
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学的基础,是研究国际贸易的原理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其中包括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提出的,强调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相对优势理论是大卫·李嘉图提出的,认为国际贸易应该基于各国的相对优势而进行。
比较成本理论则是埃利·赫克歇尔和贾郝思提出的,认为贸易的益处来源于不同国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第二,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是国际贸易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措施。
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税款,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保护国内产业。
配额则是限制进口数量的一种方式,通过限制产品进口来保护国内市场。
非关税壁垒包括补贴、贸易救济等措施,用于保护国内产业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第三,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是国际贸易的平台,是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流的地方。
国际市场的特点包括全球化、自由化、竞争激烈等。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更加频繁,市场规模更大。
自由化指的是国家之间逐步取消贸易障碍,促进自由贸易。
竞争激烈则要求企业具备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第四,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经济合作是各国之间在经济领域进行合作的方式。
这种合作可以通过多边合作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来进行。
各国通过合作共同制定贸易规则、加强市场开放,以实现共同的经济发展目标。
第五,贸易争端解决。
贸易争端解决是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程序。
国际贸易纠纷通常是由于贸易政策、贸易壁垒等引起的。
在解决贸易争端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和争端解决机构等方式来处理。
第六,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发展。
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国际间的贸易发展,提高国际间资源配置效率。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一、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又称进出口贸易。
二、贸易依存度贸易依存度亦称“外贸依存率”。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外贸易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三、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商品的比例。
它又分为交换比价和贸易比价两种。
四、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高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五、世界市场价格世界市场价格是指在国际市场上,对某种进口商品的价格规定。
它随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动。
在国际贸易中,世界市场价格有以下几种形式:1、最高价格;2、最低价格;3、垄断价格;4、协议价格;5、市场价格。
六、贸易限制贸易限制是指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等目的,为维护本国利益,对某些进出口商品实行的限制进口或出口的措施。
它分为数量限制和金额限制两种。
七、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是指一国以征收关税方式限制外国商品输入的措施。
它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普通关税;2、特别关税;3、反补贴关税;4、反倾销关税;5、报复关税;6、紧急进口税。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下是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和简答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一、基本知识点1、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通过这种交换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
2、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按照贸易对象可以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是指实体商品的交换,包括工业制成品、农产品等;服务贸易是指非实体商品的交换,包括旅游、金融、教育等。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国际贸易,简单来说,就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不仅涉及到货物的买卖,还包括服务贸易、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
以下是一些国际贸易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交换,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比如,A 国生产一件衣服需要 5 小时,生产一斤粮食需要 10 小时;B 国生产一件衣服需要 8小时,生产一斤粮食需要6 小时。
那么A 国在生产粮食上有绝对优势,B 国在生产衣服上有绝对优势,两国就应该分别专注生产自己有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更加普遍适用。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劣势的程度不同,它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较大的商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各国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
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二、贸易保护主义1、关税这是最常见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
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保护本国产业。
但过高的关税可能会引发贸易战,对各国经济都产生不利影响。
2、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
这些措施不像关税那样直接增加成本,但同样能限制进口。
三、汇率与国际贸易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
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降低,竞争力增强,有利于出口;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不利于进口。
反之,本国货币升值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1、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各成员国对区外国家仍保留各自的关税。
2、关税同盟不仅取消内部关税,还对同盟外的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11 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是指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111 国际贸易的分类1111 按商品流向分类,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1112 按商品形态分类,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112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1121 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1122 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受到技术进步、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2 国际贸易理论121 传统贸易理论1211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各国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时进行贸易。
1212 比较优势理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仍能通过生产相对劣势较小的产品参与贸易并获利。
122 新贸易理论1221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驱动力。
12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阶段,贸易模式相应变化。
13 国际贸易政策131 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132 保护贸易政策,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
1321 关税措施,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1322 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14 国际贸易组织与协定141 世界贸易组织(WTO),其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等。
142 区域贸易协定,如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同盟等。
15 国际贸易术语151 常见的贸易术语如 FOB、CIF、CFR 等的含义和责任划分。
16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与防范161 信用风险,如买家违约、货款拖欠等。
162 汇率风险,因汇率波动导致的损失。
163 运输风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丢失等。
1631 风险防范措施包括选择可靠的交易伙伴、使用合适的支付方式、进行风险对冲等。
17 国际贸易结算171 汇款结算方式,如电汇、信汇和票汇。
172 托收结算方式,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
173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的结算方式。
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有哪些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
一、贸易理论1.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生产上比其他国家更具有优势,从而可以通过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2.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生产上相对于其他商品生产更具有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3. 比较成本理论:由保罗·萨缪尔森提出,指的是考虑到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应该根据比较机会成本来决定国际贸易的方向。
4. 重要贸易理论:由拉维纳·鲁特提出,指的是贸易关系受到地理因素影响,同一地区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更加频繁。
二、国际贸易政策1. 关税:是进口或出口商品时征收的一种税费,用于调节进口和出口商品的流动。
2. 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或出口的手段,如配额、进出口许可证、技术要求等。
3. 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在某一区域内,取消或减少相互之间的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4. 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在贸易方面建立一种制度,统一对第三方国家征收关税。
5.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组织,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解决贸易争端,并制定国际贸易规则。
三、国际贸易支付方式1. 预付货款:出口商在发货前要求进口商支付全部货款。
2. 承兑汇票:出口商将货物发运后,开具汇票交给进口商,进口商在规定期限内承兑并支付。
3. 信用证:进口商向其银行开立信用证,出口商根据信用证要求发货后,向进口商的银行索取货款。
4. 担保支付:由银行或保险公司为买卖双方提供担保,确保支付安全。
四、关键贸易术语1. 进口:指从国外购买商品和服务,引入本国。
2. 出口:指将本国的商品和服务销售给国外。
国际贸易学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而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一定时期内各国出口值之和。
(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
(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
若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
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
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于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一、知识概述《国际贸易学》①基本定义:国际贸易学简单说就是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商品、服务交换等经济活动的学科。
就像不同邻居之间互相买卖东西,只不过这是国家和国家之间规模更大、规定更多的买卖关系。
②重要程度:在经济学科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国家要发展经济,就需要参与国际贸易。
它涉及到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就业、资源分配等诸多关键方面。
按我的经验,如果了解国际贸易学,就能更好理解国家政策为啥鼓励某些出口、限制某些进口啥的。
③前置知识:需要懂一些基础经济知识,像供求关系(就是东西多了价格就可能下降,东西少价格就可能上升这种老百姓都能朦朦胧胧感觉到的关系)、基本货币金融知识(知道钱是怎么回事,汇率是啥东西,打个比方汇率就像不同货币之间的价格比率,如果美元和人民币汇率是1: 7,就是1美元能换7元人民币)等。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可多了去了。
企业想把产品卖到国外的时候就得依靠国际贸易知识。
比如说华为,它要把手机卖到全世界各地,就得研究不同国家的贸易政策、关税啥的,不然不是进不去人家的市场,就是自己成本太高赚不到钱。
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也得依据国际贸易学知识,像我国制定一些自由贸易区政策,目的就是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国际贸易学在经济学里是个很大的分支。
它和国内贸易知识有点关联但是又复杂很多,像是国内贸易知识的一个超级升级版。
它包含贸易理论、贸易政策、贸易实务等很多板块。
②关联知识:它和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学科,因为贸易政策很多时候受到国家政治关系的影响)、计量经济学(因为要对贸易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嘛)、国际金融学(汇率问题啥的都跟国际贸易紧密相关)关系都很大。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些概念很抽象不太好理解。
比如比较优势理论,这个理论是说每个国家应该专注生产它相对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可怎么确定相对擅长呢?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好多因素像资源、技术、劳动力等,这就有点复杂了。
外贸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国际贸易法规1. WTO(世界贸易组织)官方是由企业研究国际市场的法规和其他国家政策的最重要手段。
WTO成立于1995年,是一个处理国际贸易规则的组织。
它制定和执行国际贸易规则,并为成员国间的争端解决提供协调。
WTO的目标是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增加跨境贸易量。
2. CE认证是指符合法律的产品必须通过CE认证,故CE标志是一个证明产品符合欧盟规定的合格标志。
CE认证是欧盟及其后续成员国,以及欧洲自由贸易地区国家的相关法定要求的重要手段。
3. FDA认证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是美国市场最具权威的质量认证。
4. FCC认证是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认证,是美国进入市场的准入许可证。
5. RoHS认证是指限制在电气和电子设备中使用有害物质指令,是欧盟针对电子电器中的有害物质设限限制的法律法规,它为电子电器的材料选择提供了一个自愿性的认证方式。
二、国际贸易术语1. CIF是FOB,CIF均是国际贸易运输术语术语(INCOTERMS)的一部分。
FOB(Free On Board)指出货方承担的责任在装货港的被码头装上船,即买方上船的这一刻起,买方负责运费和物流费用,运到目的港交付。
2. DDP(Delivered Duty paid):税前交货指货物成本包括向买方交付目的地指定地点及其所需要付出的所有费用(包括缴纳进口关税、消费税、进口国的相关费用等)。
3. EXW(Ex works):工厂交货是由买方承担所有的费用和风险,包括出口关税和运输费用。
4. DDU(Delivered Duty unpaid):未交税货物主要支付运输费用及已包括目的港的费用等。
5. DAP(Delivered at place):交货地点指,卖方负责在一定的地点,在目的地与相关人员进行配送。
三、国际贸易组织1.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是联合国系统内的专门机构,致力于贫穷国家的发展。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国际贸易学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而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一定时期内各国出口值之和。
(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
(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
若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
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
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于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过境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于第三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8、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或叫做现汇结算贸易。
易货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称为易货贸易。
9、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10、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通常是用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1、国际分工: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他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2、当代国际分工的新发展(特征):(1)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
(2)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
(3)“水平型”国际分工成为主流。
(4)国际分工的界限发生变化。
(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
)3、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从静态上来看,贸易的利益是指通过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换,参与国消费者可以得到的商品数量要大于在封闭状态中有自己来生产得到的数量。
这是在资源总量未增加,技术未进步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所取得的利益即为静态利益。
相对价格:指直接用一种商品来表示的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或是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
4、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1)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3)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4)加速资金积累(5)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6)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1、古典国际贸易分工理论阶段:(1)重商主义: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要通过对外贸易来积累金银货币财富,就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2)绝对成本理论:一国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反,就是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
(3)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2.1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阶段——生产要素禀赋理论(H-O 理论):(1)生产劳动率相同条件下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1各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这是产生国家贸易最重要的基础。
○2各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 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不同 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同 商品价格差异 生产要素禀赋:指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拥有状况。
要素丰裕度:指两国要素拥有量和要素价格比率的比较。
(等同于生产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生产各种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
(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就会便宜。
一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禀赋较多、价格相对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本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3)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在开展贸易后的短时期内,由于只发生商品价格的变动而没有发生生产要素在进出口部门之间的流动,两国出口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报酬都会上升,两国进口竞争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报酬都会降低。
长期来看,有“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即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跌的行业(即进口竞争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
(4)价格均等化定理:如果各国都以各自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差距为基础进行贸易,其结果是贸易前相对丰富的要素价格上涨,相对稀少的要素价格下降。
这样的过程发展的结果,将会逐渐达到要素价格比率的国际均等化。
(5)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要素非同质论、贸易壁垒说、需求偏向论、自然资源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阶段——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1)技术要素说其他国家需求时滞越短,模仿时滞越长,则创新国依靠技术进步获得的比较利益越大 (2)人力资本说(3)研究与开发要素说(4)信息要素说需求时滞 模仿时滞 掌握时滞 反应时滞3、新贸易理论阶段(1)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间贸易(部门间贸易):一国出口和进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商品。
产品流动是单向的,即出口一种产品,进口另一种产品。
产业内贸易(部门内贸易):两国以上在相当具体的工业部门内进行相互贸易,即两国互相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
1)产业内贸易的特点:○1产品流动具有双向性。
○2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相似性,消费具有可替代性。
○3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生产中使用相似的要素投入。
2)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1偏好相似论:基本论点: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是一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取决于它的国内需求;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一个国家代表性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
结论:两个国家收入水平越相似,消费者的偏好就越相似,因而产业内贸易范围越大。
○2市场结构论:垂直差别:产品的根本特性在其程度上的差别,也就是同种产品在档次(质量等级)上的差别。
水平差别:具有完全相同的根本特性并属于同一档次的同类产品,又会有一系列不同的规格、款式。
基本论点: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产业内贸易的基础性原因。
3)产业内贸易的根本观点:造成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差别、规模经济、消费者偏好差别以及国家之间产品层次结构和消费层次结构的重合。
各个国家的公司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产业内贸易的格局起决定性作用,而不是依赖于各国由于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而造成的相对优势。
注:在产业内贸易中,各国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公司的特定竞争优势,而产业间贸易首先表现为国家的竞争优势。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意味着国际贸易中国家优势向公司特定优势的转移。
产业内贸易以产品为界限。
(2)公司内贸易公司内贸易: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
注:公司内贸易属于国际贸易,但公司内贸易的商品大多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中间商品。
1)公司内贸易的原因:直接动机:公司试图绕过成本高的外部市场而让交易在公司内部进行,以降低交易成本。
2)公司内贸易的利益:○1获得协调业务活动的利益○2通过差别性定价的策略掌握市场力量,是公司总体利润最大化○3避免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4内部化将买卖双方所有权合二为一,可消除知识资产在市场转移中的不确定性○5内部贸易的定价可以产生很大的利益第四章世界市场1、补偿贸易:与信贷相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
即买方在信贷基础上从卖方进口机器、设备、产品、技术或劳务,然后用商品与劳务支付货款。
2、加工贸易: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方式:○1来料加工:一国企业按照外商的要求,将其所提供的原料、辅料加工成成品后交给外商,收取加工费用。
○2进料加工:国内企业进口原辅材料进行加工后,把成品销往国际市场。
又称以进养出。
○3来件装配:甲国商人向乙国厂商提供零件与原件,由乙国厂商装配再交给甲国商人,收取装配加工费。
3、租赁贸易: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内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购销方式。
这是指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要付与出租人一定数量租金。
4、一价定律: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是指,在统一的市场上,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格。
第五章贸易条件1、贸易条件: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
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物物交换表示,即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
还有一种是用价格来表示的贸易条件,即一国的所有的出口商品价格与所有的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贸易条件指数:(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
T=(Px/Pm)×100,T>100,则贸易条件改善。
(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出口商品生产部门的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