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格式:wps
- 大小:210.00 KB
- 文档页数:6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全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用数学。
4、发展空间观念。
五、全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主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增强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并通过操作活动辨别和区分它们,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包括给学生充分机会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准备教具如课件、图形卡纸和实物等。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能辨认各种图形并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是丰富直观体验和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包括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和学具等。
教学过程包括复和探究新知,让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出图形,并讨论图形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拼组,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在本节课中,老师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图形。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他们学过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小组内评一评,展示作品。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1. 想象印证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
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的数学。
我班的学生人数是32人。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
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的数学。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
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材分析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
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会用学过的平面图形拼出一个新的平面图形。
教学重点:区分和辨别这五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单一的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二、探究新知1.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师引导学生画出来)利用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1)利用长方体的面画出的图形是长方形2)利用正方体的面画出的图形是正方形(引出平行四边形)3)利用圆柱的面画出的图形是圆4)利用三棱柱的面可以画出长方形,也可以画出三角形2.观察并思考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3.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像歪的长方形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完成练习一第1题四、提高练习:1.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2.找一个墨水盒,看一看各面都是什么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课后反思:第二课时:用相同的图形拼摆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教师出示由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平行四边形)二、探索新知1.用你们手里的图形拼拼看,你能拼出什么来?(每个小组准备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但小组之间的三角形形状不同)生汇报: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单元分析一、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备课时间课题上课时间认识平面图形审批时间审批(人)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方法:情景演示法教具与学具: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二、巩固发展:设计意图(含预期目标)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学期教案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
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课后小记:第二课时:拼一拼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五、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第二课时:拼一拼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索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 4 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 边相等 4 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 1 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 2 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课后小记:第二课时:拼一拼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味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体味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下册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简单的策略和清晰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教案包括以下主题:
1. 数到100以内的整数
2. 两位数的认识和读法
3. 加法和减法运算
4. 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5. 除法的初步认识
6.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认识和比较
7.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8. 时间的认识和读法
9. 金钱的认识和运用
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游戏活动: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视觉辅助:使用图片、图表和实物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3.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的问题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学计划
本教案建议按照以下计划进行教学:
教学评估
为了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情况。
2. 作业和练习: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提升。
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每个单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综合性的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下册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我们将确保学生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进步。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学期教案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100 以内的数,掌握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 元=10 角,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 时=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1. 想象印证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
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2页)第一单元:单元教学打算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亮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日子空间,并举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日子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事情,使学生能采纳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依照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根据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举行编排。
也算是从学生最熟悉的日子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究的活动中,观看、感知、推测、感受“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记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日子,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进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1、经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可以在具体情景中,依照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NO:1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个儿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举行观看的适应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咨询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个儿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预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教学过程:一、从日子经验动身,初步体味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觉了啥?2、再看,你的上面有啥?3、想像:假如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啥?4、再看,你的下面是啥?接着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啥呢?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觉“上、下“二、创设情境,明白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1. 想象印证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
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 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第一课时分类与整理(单一标准)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感知分类出示例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板书设计:分类与整理(单一标准)按种类分按颜色分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不同标准)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014年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记:第二课时:拼一拼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对边相等)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课后记: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 结论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 结论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
汇报。
三、巩固新知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作业设计:Array课后记: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9十99十29十59十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9十()=149十()=159十()=169十()=17二、新授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Arrayww绿w色.l圃s中p小j学y教.c育o网m课后记: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15(2)9+()=1815-9=()18-9=()(3)9+()=14(4)9+()=1714-9=()17-9=()二、课堂练习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Array课后记:第三课时十几减8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8+3=9+5=7+6=8+5=7+4=9+2=9+8=8+7=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9十()=168十()=139十()=158十()=17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Array课后记:第四课时十几减7、6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1-814-913-815-911-917-912-816-8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十()=128十()=135十()=117十()=149十()=166十()=13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