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综合测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6
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综合测试卷
24.周人与商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除了战略上的布局,还重新创立了一套占卜系统,即周易。
文王按照岐山的地理位置重新排定了八卦的方位,周公做了爻辞,而无须再通过商人的卜骨来安排自己的命运。
这说明
A.周人对思想的控制更加严密B.周人重视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
C.周易比龟甲占卜更有助统治D.周人依靠科学决策夺得了天下
25.西汉时期的大司农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时说,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聚众或至千余人”,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
材料主要反映了
A.大一统是盐铁官营的政治前提B.增加收入是盐铁官营的重要目的
C.经济控制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D.打击豪强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
26.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
据表1可知
表1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
A.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B.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
27.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
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
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 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
C.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D.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
28.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慘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
这反映了
A.国际协商能保障华工的权益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
29.曾经,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
1917年,刘半农创造“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1932年定音之后的“她”字一直沿用至今。
这反映了
A.国人普遍因循守旧B.知识分子异常激进
C.汉字文化兼收并蓄D.西方文化霸权胁迫
30.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
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
这表明淞沪会战()
A.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1.“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类国家的代表人物。
他坚决反
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
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同一阵营国家拖入与美国的战争。
”新中国在该会议上A.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
C.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D.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32.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面对公
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儿子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
这反映出在希腊
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
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
33. 卢梭认为良心和怜悯正是‘先于思考而存在的纯自然的感动”。
“关于人的一个主要原
理是:自然曾使人幸福而善良;但社会使人堕落而悲苦”。
据此可知卢梭
A. 利用自然状态遏制极端的私欲膨胀
B. 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中的“理性”
C. 论证了民主共和政体存在的合理性
D. 基于自然理念对近代文明进行批判
34.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
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苏联上述举措
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C.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35. 表2为环印度洋区域的主要国际组织。
由此看出
表2
A.世界经济重心向印度洋区域转移 B.区域间国际关系民主趋势不断加强
C.区域内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发展 D.发展中国家努力创建新经济秩序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1978年,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确定企业在增收基础上,可以提取一些利润留成。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
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
2005年底,52.7%的国家重点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0%以上。
1997年,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任务,国有经济主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开始改变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分散的状况。
——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
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采纳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
英国政府分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实施了私有化改革。
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
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辅之以减税政策,力争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自由竞争。
之后,撒切尔对处于自然垄断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国企,以及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的改革。
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
——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国企改革的主要趋势。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进行国企改革的背景,并简要说明英国的国企改革与中国的不同之处。
(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英国企改革的共同影响。
(7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大多数人认为18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着如图1所示的特点。
早期机械化蒸汽动力及铁路电力及重型机械福特式(流水生产线式)信息及通信长波长波长波长波长波
图1
——摘编自彼得·肯迪《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图l所示的特点进行探讨。
(说明:从图1中提取一个经济发展的特点并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
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
这种庞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这一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
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客于宗法大家庭以及各类共同体(如村社)的外壳之中。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
由此,秦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
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
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纯而亲昵、人数少等特点。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的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可行性和意义。
(9 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二战期间,英国人坚持认为伊朗官员应向同级别的英国官员敬礼,这加深了伊朗人的敌意。
伊朗和其他地方脱离国外统治和影响力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因此,英国不得不后撤。
与此同时,美国人和苏联人一直密切关注着伊朗的局势。
1949年,美国之音开始向伊朗广播。
随着一年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开始向伊朗提供更多的直接援助。
很快,美国开始与中东国家重新商议石油特许开采权的授权条件。
然而,英国人却没有认清形势,缴纳给英国财政部的税金和支付给伊朗的授权费之间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
当摩萨台在1951年被选举为首相后,伊朗立即通过了一项将英伊石油公司国有化的法律。
1952年年底,美英主导了一项“联合政治行动”,摩萨台被遠捕并遭到审判。
美国正式介入这一地区。
——据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在伊朗“后撤”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概述美国向伊朗地区进行渗透所采取的措施。
(6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继位之初,英国经济拮据,王国耗尽财源,贵族贫穷没落,却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物价昂贵,酒肉和衣服滞销;内部互相倾轧,对外与法国和苏格兰同时作战,唯一的盟友西班牙由于宗教问题对新政权产生了怀疑,矛盾重重。
英国丧失了欧洲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彻底沦为“海岛”国家,时刻面临海上入侵。
掌握权力的女王把焦点转向海洋,制定了对外扩张政策,从财政和法律上支持海军建设;
组建皇家海军,充分利用民间航运以及海盗的力量;培养海军人才,变革和创新装备和战术等。
但皇家海军中募兵官借助征兵中饱私囊,海军官员间存在严重的裙带关系,底层的水手遭到剥前,生活艰苦。
总体上讲,这一时期的海军建设契合了当时国家发展的需求,激发了英国传统的海洋意识,掀起了整个国家走向海洋的热情。
——摘编自孙学美《伊丽莎白一世与英国崛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丽莎白一世积极发展海军的历史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丽莎白一世海军建设的影响。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