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218.58 KB
- 文档页数:1
试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确保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朦胧的、肤浅的。
所以,思想品德课要让小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思想品德课“明理一激情一导行”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策略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课程标准指出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明理一激情一导行”是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环节,在此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几点粗浅认识:一、根据教材内容,科学的设计教学流程,因材施教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针对小学生理解接受能力差的事实,教材重用了大量的插图,进行直观的教学,向学生讲述一些基本的常识,基本的道理,使他们的认识得到提高。
同时也是通过这一学科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所以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
在备课中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品德的熏陶。
二、运用电教媒体、增强思想品德课堂的艺术性多媒体教学,是促进创新教学课堂氛围,通过对动人情节感染,精彩场面的再现,诗情画意的欣赏,人物情感的渲染,是传统教学无法相比;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调、僵硬的面孔,教科书的语调,使教学表现为图形、文字和声音的有机融合。
电教媒体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是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知行的统一;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能寓情于景,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理激情,知行统一,实现激情一明理一导行的连贯性和渗透性。
首先,使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进入愉悦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诱发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从目前的小学课程设置来讲,思想品德课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综合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使小学思想品德课取得积极效果,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这不但满足了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要求,也符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的教学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同时提出了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点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分析通过对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研究发现,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学生主动参与的民主讨论法民主讨论法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发挥民主讨论的积极作用。
2、利用学生天性的故事讲解法小学生普遍都喜欢听故事,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课程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将课堂传授变成故事讲解,既实现了课堂内容的传授,又吸引了学生。
3、利用课程内容的情景设计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内容中,利用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情景设计,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目前情景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也有重要应用。
4、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分析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有许多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事件和事例。
目前普遍的教学方法均为对这些典型事件和事例进行深入剖析,从这些事件和事例中吸取经验。
5、注重联系实际的现实演绎法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与现实联系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均采用了现实演绎法,有效的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6、增加课程与社会联系的社会调查法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归根到底是一门社会实践课,因此,社会调查法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用社会调查法之一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浅谈如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政治法律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
下面仅就我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提高自身的修养,坚持以人育人思想政治的实质就是育德。
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我觉得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坚持示范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为孩子竖起榜样,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言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如:我们在教室地面上捡起一片碎纸;细心地为学生整理学习用品;当有的孩子生病时关切的问候一声;哪怕是“你真棒”这样简单的三个字……点点滴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从而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用师爱进行爱的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核心内涵是一个“爱”字,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
德育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懂得爱,教育学生会爱。
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第一要博爱,即爱所有的学生,不管其家道如何,也不管学生是伶俐的还是迟滞的,教师要把本人诚挚的爱洒向每位学生的心田。
特别是后进生更需要爱,我班有个学生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两门课程都没有及格,一年级就考不及格,我觉得她是一名比较笨的学生,后来经过反思,我感觉这个成绩也有我的责任,是我对她的爱不够,对她的关注不够。
后半学期我一有时间,就单独把她没学会的内容教给她,也让其他同学多帮助她,期末考试,她的两门成绩都超过了80分。
其次要爱得深刻,要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如:在一堂数学课上我要求学生划分用左、右手来判断正确与错误时,突然一名女生站起来说“我分不清左右手。
”全班同学大笑起来,我说:“请你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进措施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的重要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临着许多困境。
本文将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困境1. 教材选择不当。
目前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大多抽象、理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材的选择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年龄特点。
2.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大多是灌输式的,存在被动接受内容的困境。
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
3. 教师角色模糊化。
在一些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经常被看做是传递知识和灌输道德观念的人。
这种角色模糊化导致学生缺乏对教师的认同感,无法建立起稳定的师生关系。
4. 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的思想品德课评价主要以文章写作和文化知识考核为主,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情况。
二、改进措施1. 优化教材选择。
教师可以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去理解道德的内涵。
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2. 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演绎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借助新技术手段,如VR、AR等,给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树立教师权威形象。
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经验,树立权威形象,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并及时给予关怀和指导。
4. 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文章写作和文化知识考核外,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观察评估、情景模拟评估和综合素质评价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情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不容忽视,同时可以通过改进措施来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要注重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角色的塑造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共同努力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和总结,提出对策,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一、常见问题分析1.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缺乏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乏味,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参与度低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些学生对课堂上的内容缺乏兴趣,参与度低,表现出思想品德课对他们而言缺乏吸引力,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3. 课程内容单一一些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安排单一,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较低。
4. 缺乏实践性教学思想品德课程理论性较强,在教学中缺乏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直观感受,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二、对策分析1. 多样化教学方式针对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游戏互动、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可以通过选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材料,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及讨论。
3. 丰富课程内容针对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丰富课程内容,增加趣味性,提高课程的吸引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4. 加强实践教学针对缺乏实践性教学的问题,可以增加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实地调查研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三、解决对策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要加强对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兴趣。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应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教材陈旧,内容单一在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些教材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而且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陈旧,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思想品德课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
应对方法:教师应积极寻找新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音视频资料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例如小组讨论、实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问题二:学生行为品德问题多发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品德问题时有发生,表现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尊重他人、自私自利等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教学效果,也给学校及家长带来了困扰。
针对学生的行为品德问题,教师应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坚持以身作则,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如心理辅导、家长沟通等。
对于学生的行为品德问题,家校合作十分重要,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行为品德教育。
问题三:缺乏互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由于课堂氛围单一,缺乏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这一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讨论、提问、剧情串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问题四:缺乏实践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很多学校和教师比较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育,这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差。
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体验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魅力。
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看法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此,我将谈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看法。
1. 传递道德价值观:思想品德课应该传递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诚信、责任、团结、公正等
品德,促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判断能力。
2. 引导道德行为: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并引
导他们将这些规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
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品德课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自尊心和同理心等,提高他们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能力。
同时,思想品德课也应关注学生的自我管理、情绪调节和
压力应对能力的培养。
4. 培养社会责任感:思想品德课还应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责任,促使他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他们的
公益意识和奉献精神。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注重价值观的传递,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教学将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
出积极的贡献。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精选4篇思想品德教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爱护幼小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1mi】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
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录音机、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在校园里、在马路上、在家里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
遇到了困难时,你会想到谁呢?师:大家自然会想到一些年龄比我们大的人,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因为他们比我们经验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
2、当比我们年龄小的人遇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小结: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爱护幼小的同学。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1、师:新学期的一天,新星小学的李小玲起得特别早,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2、交流(说一说):故事中的哪件事给你印象较深?为什么?3、讨论:为什么应当爱护幼小?以什么行动关心、爱护幼小?三、激发感情,指导行为1、说说大哥哥、大姐姐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请你把印象较深,较受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
2、现在,同学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也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低年级的小同学呢?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出示四组辨析题)3、比一比:小组交流、讨论。
4、小记者汇报调查结果。
5、小辉和陈刚该怎么做呢?(听录音故事)6、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来,我们在帮助小同学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想点办法,而且办法还要得当。
四、总结全课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了如何爱护、帮助小同学,希望同学们能付诸行动中,把爱护幼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板书:美德)2、开展一次结对子活动。
(出示友谊卡)让我们行动起来,制作一张友谊卡,认一名小弟弟、小妹妹,今后经常主动地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学校教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极为重要。
要让小学生将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在加强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的培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
实践证明,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动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
一、精彩导入,贴近生活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国情教育,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
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教师必须实际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去了解他们的需要。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调查,无论是问卷还是谈话,都应该在课前有所了解,课上才能有的放矢。
让学生自由结组调查、讨论自己关注的某一方面问题,把了解到的、收集到的汇合起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教学开放,参与体验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
我看了,我知道了。
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小学思品课教学应冲破“封闭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
以思品课内容确立教育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各科配合,突出主题思想,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一环,对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常见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对策,以便更好地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
一、课程内容单一、模式化小学思想品德课通常将内容大量注重在道德规范、习俗礼仪等方面,而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
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内容呆板,使得学生缺少真正的体验与感悟。
对策: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引入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名人事迹等实例,加强对学生的心灵熏陶。
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尝试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二、教材更新不及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许多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依然停留在旧有的框架中,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对策:教师需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积极研究和总结现代社会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并将这些新的社会现象和新的教育理念引入到思想品德教育中。
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写作等形式,以了解和反映社会的变化。
三、教师教学理念不清晰一些教师在教学思想品德课时仅仅停留在灌输知识的层面,忽视了道德实践和情感认知的培养。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是缺乏方法变化,陈旧的课堂方式和枯燥的内容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
对策: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做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结合,结合日常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贴近,引导学生自主去感悟生活中的道德概念。
教师还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多采用讨论、实践等形式,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四、学生行为严重不端在一些学校,学生的行为举止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和学习秩序,极大地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
对策:除了进行正常的教育外,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配合,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建立。
可以引入一些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德育管理办法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自律能力。
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种要素构成的。
这四种要素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但彼此之间互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根据这一特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可以分成四个步骤来进行、从而使学生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意、导之以行的目的。
一、联系教材、晓知以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决定了思想品德教学要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着手。
道理认识是指人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等行为准则及其社会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而道德认识的形成,又包括了道德概念的掌握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思想品德课道德应该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有关的道德概念、道德概念的掌握却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概念。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本中,系统地、地安排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就每篇课文而言,都包含着一个主要思想,如“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教育”等。
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来提示这些概念。
如“看图明意讨论法”、“故事讨论法”等。
这样,学生在心灵中对所接触的具体事实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自己总结概念,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道德概念。
但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的引导和概括要把握住理解在“家”、在“真”,也就是说要联系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领悟。
道德评论是运用道德概念对已有的事实或言行从道德意义上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
从小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规律来看、是由近及远、从行到知、从他律到自律的。
因此,品德课教师不仅在经常利用教材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出正确的评价,同时还要结合教学活动,有意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鉴别和评价能力。
如我班学生对“当看到小偷行窃时”展开的讨论,我根据提问把观点归为两类,一种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一处是“路见不平,见义勇为”让学生分组进行对垒式的辩论,使学生在争论中锻炼了道德评价能力,提高了道德认识。
解读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随着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的发展,思想品德课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加重视和改进。
本文就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对策进行解读。
一、现状分析1.课程内容不够突出“情感教育”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大多只注重道德观念的灌输和口号式的宣传,忽略了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能力。
由于思想品德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内容相对抽象,有些学校会将“情感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程分离,或许是情感教育更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但是却没有充分理解到思想品德课程在情感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2.教材缺乏具体实践活动很多思想品德课教材只是将知识点简单地描述,但是缺乏具体实践活动。
这样的教材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也难以培养学生实际行动中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
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些教师还存在只谈道理、唯我独尊的现象,缺少新颖、实用和生动的教学方法。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学到的知识不多,也不会对身心健康的成长起到帮助。
二、对策建议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负责人,他们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掌握一些具体、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坐姿端正、统一口令等。
2.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育部和教材出版社需要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的研发和更新,增加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材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和情况相结合,采用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学会做人、做事。
3.把情感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程融合思想品德课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我和他人的情感。
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同情、信任、分享等情感技巧,从而培养其“情感智力”。
4.推动课程评价的多元化课程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重要课程,发挥着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与行为的基础作用。
可是对于思想品德课程许多部分都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小学生感到很枯燥。
那么,就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家庭教育;教师引导;培养兴趣;教学方法对于小学品德课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课程,使孩子们认识到更为深层次的东西,进而更好地提升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教育孩子,这点尤其在小学阶段更为重要。
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开始,要从具体事件出发,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进而促进小学开展这门课程,这是建设精神文明的要求。
在提高认识的前提下,要成立思想品德的课程由老师进行教学,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意义所谓思想品德,其实就是要告诉小学生到底什么是“思想品德”,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思想以及拥有怎样的品德。
特别是小学这个时段的教育,更要以养成教学与感情教学为主,向以理性教学为主的转变,更要注重思想能力培养与思维方式的运用。
老师应用有效教育方法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进而去启发他们不断思考,促使小学生对社会进步的了解建立于理性之上,使小学生有一种使命感并让他们充满信心。
此外,在选教材这方面,我们还要更加充分地考虑到时代特点,不但要注重其新奇性、典型性、认知性、情感性,而且要求有可发掘的意义,要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教育方法上要比较活泼,风格也可以多样性。
二、课本与实际之间的结合老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计划地与实际进行渗透。
让小学生深切地了解到什么是优良的品德,时时感受到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
为此,老师应该更好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更好地运用。
三、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感情认知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方向,并将其视为首要的、突出的目的。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发表时间:2011-07-25T16:30:59.43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胥洪军[导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回归生活为基本趋向。
”胥洪军(射洪县官升镇小学,四川遂宁629200)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回归生活为基本趋向。
”作为小学课程,所要回归的自然是儿童的生活。
课程和教材以生活为其取向,说明它所追寻的是一种真实的教育。
一、关注细节,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
然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又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
一般来说,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他们的观察总会伴随着丰富的想象,容易脱离现实生活;中、高年级学生逐步进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他们会越来越多地观察到细节和变化,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展开。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容易忽视细节。
细微的生活细节正是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展开的“生长点”。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不放过生活细节的观察生活的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还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交流,不断丰富学生观察生活的视角,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展开观察,学生对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的感受也随之加深。
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良好的养成。
二、巧用教材,引领学生叩开生活之门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推开那扇门”,走进学生的生活。
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的“我们的校园”主题活动。
教材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校园生活场景,有教师办公室、医务室、门房、厕所、饮水处、大队部、图书室。
一旁的小兔贝贝说:试着和同学一起找自己学校里的这些地方。
每找到一处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
教材直接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通过“找一找”等教学活动,引导刚入学的小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
小伙伴们也很快地找到了校园里各处地点。
试着想一想,教学真的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吗?仅仅找到这些地方还不是教材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完整意思。
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内容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具体要求。
在教材中,图画、照片等是教材主要的“语言”形式,教材所要表达的还有很多“言外之意”。
如果说图画、照片等呈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是教材所要表达的显而易见的意思的话,那么探究“言外之意”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教材的重要环节。
三、抓住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问题的设计上都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学生的思维被道德情境激活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内在的创新潜能,拓宽认识和思路。
老师切忌按自己备课的固定思路去引导学生,应诱导他们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同时注意接纳不同的价值观,把握好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尺度。
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去分析所面临的事件或问题,学会在开放的社会现实中灵活解决问题,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这使他们对思想品德学习产生怀疑。
因此,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标准。
总之,在教会学生做人、提高道德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科的特点出发,遵循少年儿童道德形成的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努力探索德育学科创新教育的有关问题,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个性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