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画(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 格式:doc
- 大小:42.30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文18《童年的水墨画》知识点+图文解读课文知识点一、生字组词墨mò(墨水、油墨、笔墨、水墨画)染rǎn(染色、染发、染绿、一尘不染)竿gān(竹竿、钓竿、竿子、百尺竿头)腾téng(扑腾、欢腾、奔腾、折腾)碎suì(破碎、粉碎、零碎、心碎)拨bō(拨打、拨水、拨动、拨开)浪làng(浪花、海浪、风浪、浪费)葫hú(葫芦、水葫芦、闷葫芦、葫芦丝)爽shuǎng(清爽、凉爽、爽口、秋高气爽)蘑mó(口蘑、白蘑、松蘑、蘑菇云)菇gū(蘑菇、香菇、冬菇、金针菇)二、多音字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三、近义词梳妆——打扮平静——安静扇动——摇动戏耍——玩耍抖落——抖动四、反义词平静——热闹开放——凋零欢叫——哀号清清爽爽——混混浊浊五、理解词语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
扑腾:原指游泳时用脚打水。
本课指重物落地的声音。
戏耍:捉弄耍笑。
拨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
抖落:震动使(雨滴、水滴等)落下。
水葫芦:文中用来比喻水性极好的孩子。
梳妆:梳洗打扮。
虎牙:突出的尖牙,文中指孩子嘴里长出的比较突出的牙齿。
六、词语积累描写童年生活的成语:无拘无束、天真无邪、生气勃勃生龙活虎、欢声笑语、自由自在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童言无忌七、句子解析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梳妆的镜子”是指过去的妇女梳洗打扮时照的镜子,“平静”说明水面上一点波纹都没有。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染”是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这里指人影倒映在溪水中是绿色的3.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鸭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比喻小孩的胳膊,写出了孩子们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
4.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是指整洁干净,这里指松树被大雨淋过以后显得格外清新凉爽。
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水墨画》原文、教案及练习题1.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水墨画》原文溪边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安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突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玩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林中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光明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2.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按肯定的方法观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展简洁的仿照创编。
教学重点观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欢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预备课件、学生预备采蜜本(摘录本)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展肯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熟悉的高洪波。
师#三年级# 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观赏着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沟通摘录笔记,感知大意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美丽,观赏画面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尝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展朗读。
2、提炼观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观赏其它诗节。
4、沟通,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仿照诗歌,试编诗歌。
2、沟通所编的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1、补充采蜜本。
2、连续阅读儿童诗。
3.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教学设想】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共享欢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向往。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整体教学解读教材教学解读《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或是去江上游泳嬉戏,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
诗歌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
中国的水墨画,写意而不写实,用笔往往简约、凝练,课文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每首诗都符合水墨画的特征,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
《溪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
整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给读者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美好感受。
诗歌先描绘平静的溪水把人影染“绿”,再写水面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一“绿”一“红”,既是和谐唯美的相互映衬,又是恰到好处的点缀,使画面充满色彩的美感;再看,静静的溪水映着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空气仿佛都停止了流动,塑造了一种静态之美,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动感十足,形成动态之美,这一静一动的转换,使画面变得生机盎然,充满乐趣。
《江上》描摹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
一群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你泼我溅地嬉戏。
诗中把戏水的孩童比作“刚下水的鸭群”,把划动双臂比作“扇动翅膀”,这是儿童的思维与想象,充满童趣。
接下来,“一阵水花”与“两排银牙”,信手拈来的比喻,将童年的烂漫和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鲜活的画面仿佛也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
《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形。
诗的第二句将小蘑菇钻出泥土顶着菌盖想象成头戴一顶斗笠,第三句又将孩子们的斗笠想象成雨后的蘑菇。
两句诗将“小蘑菇”与“斗笠”互相比喻,妙趣横生,无论是雨后的小蘑菇,还是采蘑菇的小孩子,都使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
《童年的水墨画》阅读理解题(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阅读理解题1.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山村孩子的画邱易东云是画面的主角,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让风涂抹它的年龄。
浓一笔,淡一笔,叶的眼睛在岸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1)画面的主角有( )。
A.云、树、风B.云、树、泥土C.树、叶、泥土D.小溪、叶、山路(2)在小溪的天空漂浮的是( )。
A.云B.风C.叶D.阳光(3)“是画面的主角,让大海展示它的遨游。
左一下,右一下,浪花记录着它的成长。
"填到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海螺B.鱼儿C.贝壳D.浮萍(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这句话的理解。
___(5)仿照诗歌,写一写。
是画面的主角,。
,,。
2.【拓展阅读】阅读《童年的水墨画》组诗中的《街头》,完成练习。
街头听不见马路上车马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翻动,嘴角牵动着一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1)整体感知:这首诗描写的是的情景。
(2)对诗歌中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喧闹、声高"写出了街头的热闹B.“听不见”“哪管"写出了孩子是个聋哑人C.“轻轻”一词说明孩子读得非常认真(3)下列对诗歌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哪一项正确?用“"画出来。
①阳光也悄悄溜到孩子身边,想和他一起看书中的故事。
( )②孩子看书入迷了,专心在读“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故事,丝毫没有留意到时间的流逝。
( )(4)我猜测诗歌中的孩子读的书是《》,“”指的是李逵,“"指的是张顺。
3.阅读。
童年的水墨画街头听不见马路上车马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慢慢翻动,嘴角旁牵动着一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第【1】篇〗《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它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情景,特别是《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让孩子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
这首诗必须细读才能品出味道,我担心学生们抓不住重点,品不出味道。
课堂上,见学生似乎摸不着头脑,我心里急了,几乎要把答案公布了。
关键时刻,我忍住了,因为我看到后排的几个学生显得跃跃欲试。
我赶紧提问,哎呀,真好,他们不但回答正确,而且理解得比我想象得要到位,有趣味。
接下来是《溪边》,当我询问:“为什么人影会碎了?”的时候,有个孩子居然会回答:“因为鱼儿上钩了,欢蹦乱跳的鱼儿打破了孩子的影子”我一听这话,心里高兴极了,我没想到他能这样机敏。
这首诗里,并没有直接说到“鱼儿上钩”的语句,能这样回答,说明他思考了,理解了。
最后一首是《林中》。
一开始,学生们还明确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让他们小组自由讨论发言后,再统一汇总上报。
这样的程序以后,学生们的问题少了,原先很多的问题他们都已经解决且非常明了。
剩余的问题,我依然让学生自主探讨解答,效果依然不错。
在他们显得特别有阻碍的地方,我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有恍然大悟的愉悦感,师生均受益匪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第【2】篇〗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18.童年的水墨画mò rǎn suì làng jiàn shuǎng墨染碎浪溅爽mò rǎn gān téng suì bō làng hú shuǎng mó gū墨染竿腾碎拨浪葫爽蘑菇听写词语水墨画垂柳钓竿扑腾扇动戏耍拨动浪花葫芦松树清爽松针蘑菇特殊词语清清爽爽明明亮亮近义词梳妆——打扮平静——宁静戏耍——玩耍开放——盛开反义词平静——动荡明亮——暗淡清爽——污浊开放——凋谢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溪水的平静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鱼上钩的一刹那,上文中的“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溪边热闹起了。
)3、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形象地写出了一群孩子在水中你拨我溅嬉戏的样子,描写生动形象。
4、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两排银牙”写出了孩子的调皮、可爱。
此时只见水花和银牙,可见他腾出水面时溅起的水花之高,从侧面描写了孩子欢乐戏水的样子。
)5、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戴一顶斗笠”写出了小蘑菇的形状,非常可爱;再把它们比作“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突出了小蘑菇数量多。
),6、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采蘑菇的小朋友在林中“欢叫”,抖落了松针上的雨珠,以看出他们的欢喜、快乐。
而他们头上戴着斗笠的样子,就像一个个大蘑菇一样。
和上文构成回环互喻,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背诵《溪边》溪边钓鱼快乐童年的水墨画江上戏水调皮七彩童年欢乐如歌林中采蘑菇——欢喜、快乐本课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通过捕捉镜头记录童年的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并且每一个画面还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知识点+图文讲解md童年的水墨画溪边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铮ton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sui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iang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jian你拨我溅笑哈哈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本诗作者张继楼.选作课交时腐改故72林中shudng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室,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md ran sui Idng jian shuang墨染碎浪溅爽墨染竿腾碎拨浪葫爽蘑菇朗读课文。
背诵《溪边》,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耐面。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I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73知识点一、生字组词墨mo(墨水、油墨、笔墨、水墨[B])染ran(染色、染发、染绿、一尘不染)竿gan(竹竿、钓竿、竿子、百尺竿头)腾teng(扑腾、欢腾、奔腾、折腾)碎sui(破碎、粉碎、零碎、心碎)拨b。
(拨打、拨水、拨动、拨开)浪lang(浪花、海浪、风浪、浪费)葫hu(葫芦、水葫芦、闷葫芦、葫芦丝)爽shuang(清爽、凉爽、爽口、秋高气爽)蘑mo(口蘑、白蘑、松蘑、蘑菇云)菇gd(蘑菇、香菇、冬菇、金针菇)二、多音字扇shan(扇子)shan(扇风)三、近义词梳妆一~H扮平静——安静扇动——摇动戏耍——玩耍抖落——抖动四、反义词—哀号平静——热闹开放——凋零欢叫—清清爽爽----混混浊浊五、理解词语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
扑腾:原指游泳时用脚打水。
本课指重物落地的声音。
戏耍:捉弄耍笑。
拨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
抖落:震动使(雨滴、水滴等)落下。
水葫芦:文中用来比喻水性极好的孩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歌中童年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童年情怀。
2.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童年情怀和环保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录音带。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和诗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3.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
5. 理解诗句: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感悟诗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2. 作者:佚名3.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童年情怀和环保意识。
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并掌握。
2. 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回忆,分享给同学。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写作背景】《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
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林中》孩子们戴着斗笠,冒着毛毛细雨,在林中采蘑菇。
蘑菇多多,星罗棋布,人影绰绰,布满林中,惊喜的叫声,收获的喜悦,响彻松林。
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采蘑菇,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
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作者介绍】张继楼,男,江苏宜兴人,1926年出生,汉族,大专学历,文学创作一级职称。
解放前即开始发表小说、散文。
参加革命后,由于工作需要,向民间艺人学习曲艺创作,发表和整理出版了十多本唱词(包括传统相声)。
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儿童文学集(包括儿歌、儿童诗、民间故事等)20多种。
主编儿童文学读物30多种,有20件作品在全国、省(市)级报刊的儿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评奖中获奖(全国一等奖1件、三等奖2件)。
国家级文艺协会职务: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作品《童年的水墨画》被选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中第二首。
著有《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种子坐飞机》《彩色的童年》《张继楼儿歌》《金佛山下的传说》(合出)《会唱歌的洒水车》(合出)《张继楼儿童文学选》等作品27种。
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背诵《溪边》。
难点:
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大家的童年都有哪些愉快的回忆呢?想一想,你们喜欢玩什
么游戏、什么玩具?(播放课件图片)滑板车、积木、游泳、爬山……这些都是大家喜欢的,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另一种童年,没有滑板车也没有动画片,但是同样的快乐和自由。
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课题,我们一起去了解诗人张继楼笔下的不一样的童年画面:童年的水墨画。
(板书)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课文,不会认的字同桌间交流解决。
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墨”上下结构,可记作“黑”+“土”,上半部分不要写成“里”;
“染”上下结构,上部分是“氿”,不要写成“汍”;
“竿”上下结构,偏旁是“⺮”,不要写成“艹”;
“腾”左右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注意不要漏笔画;
“碎”左右结构,注意区别形近字啐、卒、淬、悴等;
“拨”左右结构,右边是“发”,不要漏写最后一点,不能写成“拔”;
“浪”左右结构,右边是“良”,不能写成“艮”;
“葫”上下结构,偏旁是“艹”,不要写成“⺮”;
“爽”单一结构,写的时候注意间架均匀;
“蘑”上下结构,下部“磨”的“广”不要写成“厂”;
“菇”上下结构,下部的“姑”不要写成“咕”或“故”;
2.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相机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齐读。
边读边思考: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场景?读诗句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些画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段?(课件展示)
这首诗描写了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场景,我们来逐个了解。
四、品读课文,学习《溪边》。
1.指名读《溪边》,提问: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课件展示)
2.请同学说说在这首诗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小组讨论,派出代表,比一比哪一组说得更好。
(可将回答得最好的一组答案写在课件上展示出来作为鼓励。
明确内容:溪水的碧绿平静,蜻蜓立竿的安静,“扑腾一声”的动景,鱼跃人欢的愉快。
)
3.分析表述手法。
(课件展示)学生质疑,释疑。
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
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4.指导朗读:该段语言优美明快,孩子气十足,或运用拟人,或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童快乐的生活,富有形象感。
朗读的时候,节奏要明快,语调要风趣,表现出儿童天真活泼的特点。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溪边》
2.家庭交流:询问爸爸妈妈的童年回忆。
3.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整体回顾。
请学生齐读课文,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溪边》。
读得很棒,将《溪边》的快乐活泼都表现出来了。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在溪边欣赏美景、钓鱼的乐趣,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在江上、林中的乐趣。
二、品读分析,体味《江上》。
1.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江上》。
齐读。
(1)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快乐)
(2)从哪些词能感受到快乐?
(鸭群、戏耍、笑哈哈、水葫芦、两排银牙)
2.分析点拨。
(课件展示,合作完成)学生质疑,释疑。
请同学模仿其中动作“扇动翅膀拍水戏耍”“拨动浪花”加强理解。
3.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方法同《溪边》)
4.指导朗读,齐读回顾。
三、合作交流,理解《林中》。
老师带着大家了解了《溪边》的愉悦和《江上》的玩闹,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领老师来理解《林中》的风景。
请大家仔细阅读《林中》这首诗,想一想它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把你们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交流,然后带着老师去学习。
(课件展示)
四、回顾总结。
1.齐读课文,根据层次图背诵《溪边》。
2.总结:《溪边》《江上》《林中》都是孩子们在大自然自由自在欢乐玩耍的画面,孩子们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或雨后结伴去林中玩耍,享受着欢乐的童年生活和大自然的乐趣。
作者的优美的语言和手法,都能让我们读的时候就感受到欢笑和快乐。
大家可以积累其中优美的诗句和词语,在以后的交流或写作中可以运用。
3.完成课后习题。
比赛背诵《溪边》。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预习新课。
【课文小结】
《童年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板书设计】
溪柳蜻蜓——静
溪边鱼跃人欢——动宁静活泼
鸭群→孩子们
童年的水墨画江上水葫芦→一个孩子热闹欢趣
景→清爽明亮
林中孩子们→欢快可爱幸福快乐
【教学反思】
这组儿童诗的语言非常优美,描绘的意境和画面都很美。
对于现
在的孩子来说,可能部分孩子没有这样的体验,但是并不影响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的语言对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可能略微有些转不过弯来,所以我设计的是前两个场景由老师带领分析,最后一个场景由学生自主完成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分析文本,我将分析部分设置为填空题,一方面培养孩子们的分析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自主学习,多思考多动脑,强化课文的语言技法分析。
欠缺的地方在学生不怎么愿意提问,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有,但是不愿意配合去分析解读文本,在之后的课堂上,还需要多加强这种文本分析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