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箱梁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21
预制箱梁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
1、基本要求
1.1人员
具有专业技术的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进行岗前培训。
1.2材料
32m梁钢绞线为1×7-15.2-1860-GB/T5224-2003。分9-7φ5、12-7φ5两种。直径为80mm和90mm的抽拔管。
24m梁钢绞线为1×7-15.2-1860-GB/T5224-2003。分7-7φ5、8-7φ5两种。直径为80mm和70mm的抽拔管。
1.3设备
千斤顶为Q=250t。锚具、夹片、连接器等配套齐全。
32m梁张拉端锚具M15-9、M15-12两种。
24m梁张拉端锚具M15-7、M15-8两种。
1.4、现场
设臵安全警示,并且有防护设施,做好施工记录。工作人员应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安排。
2、预应力工程一般规定
预应力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预应力筋张拉设备应定期维护,测力传感器、仪表和量具应按检定周期定期检定。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在设备检修后,应重新标定。
预应力材料在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应保持清洁,避免机械损伤和锈蚀,制作和安装时避免污染和电火花损伤,张拉期间应采取措施避免受雨水、养护用水浇淋。
预留孔道安装时应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对孔道摩阻损失、扩孔段摩阻损失和锚口摩阻损失进行实际测定;根据实测结果对张拉控制应力做适当调整,并经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认可。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前,应清除孔道内的杂物和积水;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应在48h内进行孔道压浆。
预应力筋张拉顺序、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后张法预制梁终张拉完成后应对梁体弹性上拱值进行实测。
锚圈与锚垫板之间的交接缝、转折器切割后的外露面、封端新老混凝土之间的交接缝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水、防锈处理。封端前,封端初的梁端混凝土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
3、原材料基本要求
预应力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破断负荷、弹性模量、极限伸长率,其质量必须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生产工艺、同交货状态的预应力筋每30t为一批,不足30t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抽检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进行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试验报告并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进行外观、硬度、静载锚固系数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同一种类、同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且连续进场的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每1000套为一批,不足1000套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测抽检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进行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试验报告并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
预应力钢筋网钢筋采用φ12的Q235钢筋,其钢筋应焊接成型,并采取措施使之与梁体钢筋相连。钢筋总重量为1.944t。
4、预应力理论和实际伸长量的计算
4.1预应力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及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L=PP×L/(AP×EP) (1)
PP=P×…1-e-(kx+μθ)‟/(KL+μθ) (2)
式中:△L----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mm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X ----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孔道长度, m
AP ----预应力筋截面面积,mm2
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磨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对塑料波纹管取0.14~0.17。
4.2实际伸长量的量测及计算方法
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0(一般可取控制应力的10%~15%),伸长量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实际伸长值除张拉时量测的伸长值外,还应加上初应力时的推算伸长量,对于后张法混凝土结构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压缩量一般可省略。实际伸长值的量测采用量测千斤顶油缸行程数值的方法。在初始应力下,量测油缸外露长度,在相应分级的荷载下量测相应油缸外露长度。实际伸长值△L 的计算公式如下:
L=B+C-2A
A —0~10%σk 应力下的千斤顶的实际引伸量
B —10%σk~20%σk 应力下的千斤顶的实际引伸量
C —20%σk~100%σk 应力下的千斤顶的实际引伸量
5、钢绞线制束、穿束与张拉操作规程
5.1制束
5.1.1φ15.2钢绞线试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5.1.2下料时剔除死弯处,油污污染等应采取措施处理干净。
5.1.3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工作长度+1640mm。
5.1.4每束钢绞线表面不得有接头起皮磨损处。
5.1.5下脚料应堆放整齐,不得随处乱扔。
5.2穿束及预施应力操作一般要求及方法
5.2.1张拉钢绞线之前,对梁体作全面检查,如有缺陷修补完好且达到设计强度,并将承压垫板及锚下管道扩大部分的残余灰浆铲除干净,否则不得进行张拉。
5.2.2多余钢绞线使用切割器在距锚具30mm以外的位臵切割,严禁采用氧气乙炔火焰进行切割。
5.2.3张拉锚固后应及时灌浆,一般在应48小时内完成,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灌浆,则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证锚固装臵及钢绞线不被锈蚀。
5.2.4高压油表须经校验合格后方允许使用。校验有效期不得超过一周。千斤顶必须经过校验合格后使用。校正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
5.2.5高压油泵有不正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检查,严禁在千斤顶工作时,拆卸液压系统的部件和敲打千斤顶。
5.2.6张拉钢绞线时,必须两边同时给千斤顶主油缸徐徐充油张拉,两端伸长基本保持一致,严禁一端张拉。张拉时,应有专人负责及时填写张拉记录。
5.2.7张拉完毕,卸下千斤顶及工具锚后,要检查工具锚处每根钢铰线的刻痕是否平齐,若不平齐说明有滑束现象,如遇有这种情况要对滑束进行补拉,使其达到控制应力。全梁断丝,滑丝总数不得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0.5%,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也不得在同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