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及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0
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效率。
下面将介绍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软件生命周期、需求工程、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等方面。
1.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指软件从构思、开发、维护到废弃的整个过程。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计划阶段:确定需求、制定软件开发计划和预算。
- 需求分析阶段:分析用户需求、制定需求规格说明书。
- 设计阶段:制定系统设计方案、编写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文档。
- 编码阶段:根据设计文档编写源代码。
- 测试和验证阶段: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确保软件质量。
- 维护阶段:修复软件缺陷、进行功能扩展和性能优化。
在软件生命周期中,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2. 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定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明确、可靠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工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需求获取:与用户沟通、收集需求,并进行需求分析和整理。
- 需求建模:使用UML等工具建立需求模型,包括用例图、活动图、类图等。
- 需求验证:与用户确认需求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进行需求评审和验证。
- 需求管理:对需求进行版本控制、变更管理和跟踪,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将需求规格转化为软件结构的过程,旨在确定软件的整体架构和详细设计方案。
软件设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 结构设计:确定软件的模块划分、接口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
- 行为设计:设计软件的算法和逻辑处理流程,确定软件的具体功能。
- 用户界面设计:设计用户界面的布局、交互方式和视觉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 数据库设计:设计软件所需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存储方案。
软件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软件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可维护性等因素,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和验证软件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等来发现和修复缺陷。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整理版1.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工程将开发和维护软件的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
这些阶段构成了软件生命周期。
2.软件需求:软件需求工程是对软件需求进行分析、规划和定义的过程。
它包括对用户需求的收集、分析和确认,以及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详细规范。
3.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定义软件的结构和组成部分的过程。
它包括对软件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各个模块的设计。
4.软件编码:软件编码是将设计好的软件系统转化为具体的程序代码的过程。
编码过程需要使用编程语言,并遵循编码规范和最佳实践。
5.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验证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的过程。
它包括对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进行测试,并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错误。
6.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控制和跟踪。
它包括版本控制、配置项管理和变更控制等活动。
7.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保证是确保软件达到高质量标准的一系列过程和活动。
它包括质量计划、质量评审、质量度量和缺陷管理等。
8.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规划、组织和控制软件开发和维护活动的过程。
它包括项目计划、进度管理、团队管理和风险管理等。
9.软件工具和环境:软件工程使用各种工具和环境来辅助软件开发和维护。
这些工具包括集成开发环境、版本控制工具、测试工具和项目管理工具等。
10.软件工程伦理:软件工程伦理是软件工程师在工作中需要遵循的道德准则和原则。
它包括保护用户隐私、遵守知识产权法律和保持专业水平等方面。
以上是软件工程的一些基础知识点,但软件工程领域非常广泛,还有很多其他的知识点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
尽管有一些基础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实践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
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指的是软件从需求获取到维护和升级的整个过程。
常见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增量模型等。
2. 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需求工程是明确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实现的软件系统的过程。
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化和需求验证等阶段。
3.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确定软件系统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并描述其行为的过程。
包括结构设计、详细设计、接口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4. 编程与实现:根据软件设计的规范和要求,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开发软件系统,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5.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对软件、文档和相关组件进行版本控制和配置管理的过程,包括变更控制、配置标识、配置状态管理等。
6.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缺陷和错误,确保软件质量符合预期要求的过程。
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
7. 软件维护:软件维护是在软件发布后对其进行更新、修复和
改进的过程。
常见的软件维护类型包括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等。
8.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有效地规划、组织和控制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活动。
包括项目计划、资源分配、进度控制、风险管理等。
9. 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是为了保证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而制定的一套规则和指南,如ISO/IEC 12207、CMMI等。
以上是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软件开发过程,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
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入门教程第一章: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概述1.1 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对软件开发项目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地交付,并满足用户需求和预期目标。
1.2 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在于确保项目的成功交付,有效管理资源和风险,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它能够帮助项目团队增强协作能力,提高沟通效率,降低项目失败风险。
1.3 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项目目标明确、需求变更管理、计划和进度管理、团队协作、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等。
第二章: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流程2.1 项目启动阶段项目启动阶段是确定项目目标和范围,明确项目可行性,并启动项目组织和资源准备工作的阶段。
2.2 项目规划阶段项目规划阶段是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进度安排,确定项目资源和风险管理策略,以及定义项目团队的组织结构和角色职责的阶段。
2.3 项目执行阶段项目执行阶段是按照项目计划进行工作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等活动,并进行项目进度和质量的监控和控制。
2.4 项目收尾阶段项目收尾阶段是项目的总结和交付阶段,包括项目验收、用户培训、文档归档、项目经验总结等活动。
第三章: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工具3.1 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是指用于辅助项目管理的计划、进度、资源和风险管理的工具,常用的有Microsoft Project、JIRA、Redmine等。
3.2 版本控制工具版本控制工具是用于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代码版本和变更,确保项目代码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常用的有Git、SVN等。
3.3 缺陷管理工具缺陷管理工具用于跟踪和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提供问题报告、分配和解决的功能,常用的有Bugzilla、JIRA等。
3.4 团队协作工具团队协作工具用于促进项目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提供在线文档编辑、讨论、任务分配等功能,常用的有Microsoft Teams、Slack等。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是现代软件开发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们为软件开发团队提供了组织、规划和执行项目的方法和工具,以确保软件项目能够按时、按质量要求完成。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需求分析、设计与建模、编码与测试、软件质量保证和项目管理流程等方面。
一、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项目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传统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五个阶段。
近年来,敏捷开发方法也出现,强调快速迭代和灵活应对变化。
1. 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软件工程师与用户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合作,收集、分析和定义软件的需求。
需求分析是确保软件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步骤。
2. 设计与建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软件工程师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软件的架构和功能模块,并利用建模工具进行可视化表示。
3. 编码与测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软件工程师根据设计结果进行编码,并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验证软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 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保证是软件工程的重要环节,包括确保软件符合标准和规范、进行代码审查、软件测试、性能优化等工作。
5. 维护阶段:软件发布后,需要对软件进行维护和更新,以修复缺陷、增加新功能和改进系统性能。
二、项目管理流程项目管理是指在给定的时间、资源和预算条件下,规划、组织、执行和控制项目的活动,以实现项目目标。
项目管理需要合理分配资源、协调各个团队成员、解决问题和风险等。
1. 项目启动:项目启动阶段是确定项目目标、范围和可行性的阶段。
项目经理需要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团队和资源,并明确项目目标。
2. 项目规划:在项目规划阶段,项目团队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时间计划、资源计划、风险管理计划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项目范围管理、成本估算和质量管理计划等工作。
3. 项目执行:在项目执行阶段,项目团队按照项目计划实施工作。
项目经理需要监督项目进度、资源分配和团队合作,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
1、软件需求
1.1 需求概述
1.2 需求分类
1.3 需求获取与分析
1.4 需求规格说明
2、软件设计
2.1 面向对象设计
2.2 结构化设计
2.3 数据库设计
2.4 用户界面设计
2.5 系统架构设计
3、软件编码
3.1 编程语言选择与使用
3.2 编码规范
3.3 软件开发环境
3.4 编码工具和技术
3.5 调试和测试
4、软件测试
4.1 测试基础知识
4.2 测试方法与策略
4.3 白盒测试
4.4 黑盒测试
4.5 功能性测试
4.6 性能测试
4.7 集成测试
4.8系统测试
4.9用户验收测试
5、软件项目管理
5.1 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 5.2 风险管理
5.3 人员管理
5.4 项目质量管理
5.5 变更管理
5.6 项目交付与部署
6、软件维护与升级
6.1 软件维护分类
6.2 软件维护流程
6.3 软件升级策略
6.4 软件版本控制
7、软件安全
7.1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7.2 软件安全需求与设计
7.3 安全测试与评估
7.4 安全漏洞修复与更新
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版权: 对一种表达形式的独特创造进行保护的法律概念。
2、商标: 表示和区分特定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识符。
3、专利: 对于新发明的独特权利,使得发明人可以禁止他人在专利权期限内使用该发明。
4、法律责任: 违反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软件工程的流程与项目管理经验在软件开发领域,软件工程的流程和项目管理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成功的软件项目需要经过从需求分析到项目交付等一系列流程,并结合适当的项目管理技巧来确保项目的成功完成。
本文将探讨软件工程的流程和项目管理经验,并分享一些实用的项目管理技巧。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这个阶段,需要与客户充分沟通,了解客户对软件的需求和期望。
合理的需求分析能够明确项目的目标,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2、项目规划项目规划是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目标,并分配合适的资源。
合理的项目规划有助于提高项目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3、设计和开发在需求分析和项目规划完成后,进入软件的设计和开发阶段。
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的设计,并制定合适的架构和模块划分。
在开发阶段,需要根据设计完成编码和单元测试工作。
合理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能够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测试和调试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测试和调试阶段,需要对软件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以确保软件的功能完善、性能优良和安全可靠。
同时,还需要及时修复发现的问题和缺陷。
5、项目交付和维护项目交付是软件项目完成的最后一步。
在项目交付阶段,需要进行系统的整体测试、文档的编写和用户培训等工作,并最终将软件交付给客户。
同时,为了确保软件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行后续的维护和升级工作。
在软件项目管理中,除了上述流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项目管理经验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项目管理经验分享:1、合理分配资源项目管理中,合理分配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根据项目的需求和优先级,合理分配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其他资源,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交付。
2、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良好的沟通能够避免项目中的误解和问题。
项目管理者需要与客户、团队成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保持及时的沟通和信息共享。
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知识点在软件开发领域中,项目管理是一项关键的职责。
软件工程师需要掌握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交付。
本文将介绍一些软件工程师在项目管理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 项目管理概述项目管理是指对项目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目标。
它包括项目的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软件工程师需要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2. 项目生命周期项目生命周期是指从项目启动到项目结束的一系列阶段。
常见的项目生命周期模型有瀑布模型、敏捷模型等。
软件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项目生命周期模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并在实际项目中选择和应用适合的模型。
3. 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是指对项目需求的识别、分析、规划和控制。
软件工程师需要学会使用需求管理工具和技术,如需求分析、需求验证和需求变更管理。
同时,软件工程师还需与项目干系人进行沟通,确保准确获取和理解项目需求。
4. 进度管理进度管理是指对项目进度进行计划、监控和控制。
软件工程师需要掌握项目进度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如甘特图、网络计划法等。
软件工程师还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确保项目进度的准时交付和风险管理。
5.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确保项目交付物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活动。
软件工程师需要了解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如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软件工程师还需要进行代码审查、单元测试等质量保证活动,以确保项目交付物的质量。
6.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规划和监控的过程。
软件工程师需要学会使用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如风险识别矩阵、风险优先级排序等。
软件工程师还需要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以降低项目的风险。
7. 沟通管理沟通管理是指对项目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和信息交流的过程。
软件工程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组织能力,与项目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解决问题和协调资源。
8. 团队管理团队管理是指对项目团队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过程。
软考项目管理考试内容
软考项目管理考试属于中国国家软件技术专业资格(软考)的一部分,主要涵盖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
考试内容可能随时间有所调整,因此建议你查阅最新的考试大纲和相关资料。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软考项目管理考试可能包含的内容:
1.软件工程基础:
•软件工程概念和原理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软件工程方法学
2.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
•需求获取和分析
•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
3.软件设计与实现:
•软件设计原理
•编码与测试
4.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概念和流程
•测试方法和工具
5.项目管理基础:
•项目管理概念
•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
6.质量与配置管理:
•质量管理原理
•配置管理概念
7.团队管理与沟通:
•团队建设和管理
•沟通与协作
8.风险管理:
•风险概念和识别
•风险分析与应对
9.软件项目管理工具:
•使用项目管理工具进行计划和跟踪
10.伦理和法规:
•软件项目管理的伦理规范和法规要求
请注意,软考项目管理考试通常分为两个级别:初级(PMP)和高级(PMF)。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经验选择适当的考试级别。
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两个阶段。
建议在备考时详细阅读官方的考试大纲和指南,并使用相关的教材和模拟题进行复习。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软件工程是一门关于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和使用工程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在软件工程领域,有一些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对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的总结。
1.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维护等阶段。
软件开发者需要了解整个生命周期,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软件开发和管理。
2.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的第一个阶段,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等活动。
需求工程的目标是明确软件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
3.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软件工程的核心环节,包括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等。
软件设计的目标是制定一个高效、可靠、易于理解和维护的软件结构。
4.编码与调试编码是将软件设计转化为实际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的过程。
调试是指在编码过程中发现和修复程序中的错误。
编码和调试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并修复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软件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软件测试是提高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6.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指对软件配置项(源代码、文档、二进制文件等)进行版本控制和配置管理的活动。
软件配置管理可以帮助开发者协同工作、追踪问题和管理变更。
7.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进度跟踪、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活动。
软件项目管理可以帮助开发团队高效地完成软件开发项目,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8.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敏捷开发等。
掌握并应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9.软件质量管理软件质量管理是指对软件开发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的活动。
软件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评估等。
软件质量管理可以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高效和软件产品的质量。
10.软件工程伦理和职业责任软件工程伦理和职业责任是软件工程领域的重要方面。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1. 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和应用软件的系统化方法,通过应用工程原理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高质量的软件。
它涵盖了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
2.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从概念形成到最终退役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这些阶段之间有相互依赖的关系,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工作、产物和可交付成果。
3. 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需求工程是指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理解和定义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它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和需求规格等活动。
4. 软件设计原则软件设计原则是软件设计的指导原则,它包括单一职责原则、开放封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和迪米特法则等。
5. 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方法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的一种组织和管理方法。
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方法和螺旋模型等。
6. 软件测试方法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和修复软件错误的过程。
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7. 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保证是确保软件满足用户需求和质量标准的过程。
它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8.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一种管理软件配置项的过程。
它涉及到配置项的标识、控制、状态管理和变更管理等活动。
9. 软件工程工具软件工程工具是为了支持软件开发和维护而设计的工具。
常见的软件工程工具包括代码编辑器、集成开发环境、版本控制系统和缺陷跟踪系统等。
10.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的过程。
它包括项目计划、项目追踪、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等活动。
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软件开发的方方面面。
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原则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计算机考试
常考知识点总结)
1. 软件工程概述
- 软件工程的定义
- 软件工程的发展历程
- 软件工程的目的和特点
2. 软件生命周期
- 软件生命周期的定义和阶段划分
-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3. 软件需求工程
- 软件需求的定义和分类
- 软件需求获取的方法和技术
-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编写方法
4. 软件设计
- 软件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 软件设计模块化和结构化的方法- 软件设计中常用的各类图形工具
5. 软件测试与调试
- 软件测试的定义和目标
- 软件测试的原则和分类
- 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方法- 软件调试的方法和技巧
6. 软件维护与演化
- 软件维护的定义和类型
- 软件维护的过程和策略
- 软件演化的原因和方法
7. 软件质量管理
- 软件质量的定义和评估
- 软件质量保证的方法和技术
- 软件缺陷管理和修复方法
8. 软件项目管理
- 软件项目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 软件项目计划和进度管理
- 软件项目团队建设和沟通管理
9. 软件工程风险管理
- 软件工程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 软件工程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 软件工程风险的控制和应对
以上是关于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的一些常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您的事业单位计算机考试。
请按照考试大纲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复习。
软件工程基本知识点
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一门指导软件开发的工程学科,它采用工程化的概念、原
理、技术和方法来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维护。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以较少的投资获取高质量的软件。
2.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用户需求开始,经过开发、交付使用,在使用中不
断地增补修订,直至软件报废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等阶段。
3.软件的定义:一种公认的传统的软件定义为:软件=程序+数据+文档。
其中,程序是按
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够正确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资料。
4.软件的特点:软件具有抽象性,可以存储在介质中,但无法直接看到其形态。
此外,软
件的生产方式与硬件不同,一旦设计开发出来,复制十分简单,成本也极为有限。
因此,软件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是设计开发的成本。
5.软件与硬件的区别:软件是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逻辑部件,而硬件是一个物理部件。
软件与硬件的维护也不同,硬件是有耗损的,其产生的磨损和老化会导致故障率增加甚至损坏,而软件的维护则主要是针对程序和数据的修改和完善。
以上只是软件工程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实际上软件工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工具、软件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计算机软件工程实践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工程实践是指将软件工程理论应用于实际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它包括了软件项目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以及维护等多个环节。
本文将从这些基础知识出发,介绍计算机软件工程实践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
一、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软件工程实践中的核心环节之一。
它涉及到项目组织与管理、项目计划与控制、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
在软件项目管理中,通常会采用一些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如甘特图、PERT/CPM 网络图、敏捷开发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合理安排资源,有效分配任务,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涉及到对用户需求的获取、分析和确认,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任务和规范。
需求分析的基本原则是准确理解用户需求,合理设计系统功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有面向目标的需求工程、原型法、用例建模等。
三、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整体结构、模块划分、接口设计等工作的过程。
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将需求规格化为系统的设计规范,通过合理的架构和模块划分,确保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在系统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有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
四、编码实现编码实现是将系统设计转化为可执行代码的过程。
在编码实现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规范进行具体代码的编写和调试,保证代码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同时,还需要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以便将来的维护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在编码实现中,常用的开发语言有C、C++、Java、Python等。
五、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它通过对软件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测试,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错误和问题。
软件测试的目标是确保系统功能符合用户需求,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验收测试等。
六、维护软件维护是指在软件投入使用之后,为了保证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满足用户需求,对软件进行的各种维护活动。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1. 什么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一门学科,旨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和可预测的方法,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将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可靠。
2. 软件工程的特点软件工程是一种工程化的方法论,将软件开发过程转化为系统化的、可控制的过程。
软件工程是跨学科的,涉及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软件工程注重软件质量,包括功能完备性、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
3.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概念的形成、设计、开发、测试、部署、运行到维护的全过程。
常见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有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和敏捷模型等。
3.1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传统的模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3.2 迭代模型迭代模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步骤。
3.3 敏捷模型敏捷模型强调快速响应变化、团队合作和迭代开发。
常见的敏捷开发方法包括Scrum和XP等。
4. 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用于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需求工程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等步骤。
5. 软件架构软件架构是指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约束规则,用于指导软件系统的构建过程。
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包括分层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和微服务架构等。
6. 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用于评估软件质量和发现缺陷的过程。
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7.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用于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变更和版本控制的过程,包括配置项识别、版本控制和配置变更的管理。
8.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指对软件开发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常用的项目管理方法包括PMBOK和敏捷项目管理等。
9. 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保证是指通过预防性和纠正性的措施,确保软件开发过程和交付的软件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软件工程及项目管理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管理: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软件质量因素:正确性、健壮性、安全性、可用性、适应性、效率、风险、可理解性、可维修性、可测试性、可移植性、可再用性、互运行性。
项目进度控制的重要方法:规划、控制、协调进度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如下:1 组织措施2 技术措施3 合同措施4 经济措施5 管理措施影响进度因素:1 人的因素2 材料和设备的因素3 方法和工艺的因素4 资金的因素5 环境因素成本管理由4个过程组成:1 资源计划过程2 成本估算过程3 成本预算过程4 成本控制过程影响工程成本主要因素:1 项目属性2 人员属性3 项目成果属性4 计算机属性5 其他因素影响工程变更的主要因素:1 工程的生命周期2 工程的计划、组织和管理3 客户需求变化4 新技术、新工艺的影响5 其他外部因素和不可遇见的突发事件何为风险?控制风险的方法:风险是指某种破坏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评估,降低风险到可以接收的程度并实施适当机制控制风险,保持在此程度之内的过程。
控制风险的方法:1 对动作进行优先排序,风险高的优先考虑 2 评价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建议,分析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 实施成本/效益分析4 结合技术、操作和管理类的控制元素,选择性价比最好的安全控制5 责任分配6 制定一套安全措施实施计划7 实现选择的安全控制风险分析的方法与途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项目风险管理应该包括:1 一个风险管理计划,应强调主要项目风险、潜在的影响、解决方案、降低风险的措施 2 一个风险预防计划或应急计划,包括降低风险所必需的资源、时间及成本概算3 一个在整个项目周期内自始至终对风险进行测定,跟踪及报告的程序4 应急费用,并将其列入预算。
项目定义并说明项目管理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所谓项目,就是在既定的资源和要求的约束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一次性工作任务,这个定义包括三层意思:一定的资源约束、一定的目标、一次性任务。
项目三角形是指项目管理中范围、时间、成本三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质量处于三角形的中心。
它会影响三角形的每条边,对三条边的任何一个更改都会影响质量;质量不是三角形的要素;是时间、成本和范围协调的结果。
项目管理的四大核心领域: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范围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
五大项目过程:项目的启动过程,项目计划过程,项目执行过程,项目监控过程,项目收尾过程何为项目管理及特点: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项目管理特点:1 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2 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3 项目管理需要集权领导并建立专门的项目组织4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软件的质量特性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包含若干个子特性:功能性: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依从性、安全性;可靠性: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易用性: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效率:时间特性、资源特性;可维护性: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易测试性;可移植性:适应性、易安装性、遵循性、易替换性;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指对确定和达到质量所必须的全总职能和活动的管理,其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软件开发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开发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软件产品,贯穿于软件开发生存期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软件开发质量管理层次初步划分如下:1 、技术层次(数据、编程、文档)2 、方法体系层次(措施、项目、过程)3 、社会因素层次(质量环境、技术标准、业务标准、人员)系统管理规划信息系统具有哪些结构?1 信息系统层次结构(战略计划层,战术管理层,业务处理层2 功能结构(从技术角度来看,信息系统无非是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等功能;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应该支持整个组织在不同层次上的各种功能;从业务角度看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应该包括行政子系统,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物流七个子系统;3 软件结构4 硬件结构(集中式,分布—集中式,分布式)信息系统有哪些类型? 1 面向作业处理的系统2 面向管理控制的系统3 面向决策计划的系统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过程、决策过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在 1 促使组织结构扁平化2 组织结构更加灵活和有效3 虚拟办公室4 增加企业流程重组的成功率信息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分为技术方法、行为方法和社会技术系统方法。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评审、测试和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为什么需要全面质量控制,如何实行全面质量控制?由于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目标的内容具有广泛性,所以实现信息工程项目总体质量目标应当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
因此要把控制重点放在调查研究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各种干扰质量的因素上,做好风险分析和工作。
同时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要使这些主动控制措施与监督、监察、反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发现偏差及时纠偏等控制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项目的质量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1 明确的目标2 独特的特性3 有限的生命周期4 特定委托人5 实施的一次性 6 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7 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8 结果的不可逆转性,另外信息系统还有自己的特点 1 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不精确、任务边界模糊,质量要求主要由项目团队定义 2 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客户的需求不断被激发,不断地被进一步明确,或者客户需求随项目进展而变化,从而导致项目进度、费用等计划的不断更改3 信息系统项目是智力密集、劳动密集型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的影响。
IT财务管理的目标及作用:对IT项目的投资过程进行管理,研究IT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准确计算IT投资的成本和效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评价和责任追究。
解决IT投资预算、IT成本、效益核算和投资评价等问题,从而为高层管理提供决策支持,避免企业走入“信息化悖论”的沼泽。
IT系统管理的层次、定位和职能范围层次:战略层(IT战略规划),包括IT战略制定、IT治理、IT投资管理。
战术层(IT系统管理),包括IT管理流程、组织设计、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等。
运作层(IT技术及运作管理),包括IT技术管理、服务支持、日常维护等。
定位:传统的IT部门仅仅是核算中心,只是简单地核算有些预算项目的投入成本;为了提高IT服务质量和投资效益,使IT部门从支持角色转为服务角色,从以IT职能为中心转为以服务中心,从费用分摊的成本中心模式转为责任中心,企业应该依据组织业务的规模和对IT的依赖程度,将IT部门定位为成本中心,甚至利润中心。
IT系统管理职能范围:IT财务管理、服务级别管理、问题管理、配置及变更管理、能力管理、IT业务持续性管理等IT部门的职责:IT战略规划、企业应用系统规划、网络及基础设施、数据库管理、人员管理、故障管理、成本计费管理、性能/能力管理、维护管理、安全管理、IT日常运作、终端用户支持等方面。
(同时也是运作方的系统管理计划内容)服务级别管理的概念及作用服务级别管理是定义、协商、订约、检测和评审提供给客户服务的质量水准的流程。
作用是:(l )准确了解业务部门的服务需求,节约组织成本,提高IT投资效益。
(2 )对服务质量进行量化考核。
(3 )监督服务质量。
(4 )明确职责,对违反服务级别协议的进行惩罚。
IT系统管理通用体系架构为:IT部门管理,业务部门IT支持和IT基础架构管理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特点: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变化快、异构性Cobit (信息系统管理标准)标准定义的it 资源如下:数据、应用系统、技术、设备、人员COBIT 标准所定义的流程被划分为与it 系统实施周期相对应的4 个独立域:规划和组织,采购和实施,交付和支持以及检测设施和设备管理包括:电源设备管理,空调设备管理,通信应急设备管理,楼宇管理,防护设备管理结构化布线由6个子系统组成: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简述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是数据生命周期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在进行数据输入和存取控制的时候,企业必须首先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必须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主要表现5个方面:1 用户登录时的安全性 2 网络数据的保护3 存储数据以及介质的保护 4 通信的安全性5 企业和Internet 网络的单点安全登录。
数据标准化主要包括业务建模阶段(是数据标准化基础和前提),数据规范化阶段(是核心和重点),文档规范化阶段(是数据标准化成果的有效应用的关键)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层上的最重要角色是数据管理员(DA ) ,数据管理员(职责)负责支持整个企业目标的信息资源规划、控制和管理;协调数据库和其他数据结构的开发,使数据存储冗余最小而具有最大相容性;负责建立有效使用数据资源的标准和规程,组织所需要的培训;负责实现和维护支持这些目标的数据字典;审批所有对数据字典做的修改;负责监督管理数据部门中的所有职员的工作;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并对日常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
故障及问题管理问题分析方法主要有4 种:Kepner & Tregoe法,鱼骨图法,头脑风暴法和流程图法Kepner & Tregoe 问题分析法的分析步骤:1 定义问题2 描述问题3 找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 4 测试最可能的原因 5 验证问题原因,故障管理的目标是尽可能快地恢复服务级别协议规定的水准,尽量减少故障对业务运营的不利影响,以确保最好的服务质量和可用性。
故障特征:影响度,紧迫性,优先级;数据库故障的类别:事务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计算机病毒,网络故障时处理办法有1 双主干,当网络发生故障时,辅助网络就会承担数据传输任务,两条主干线应相距较远,避免同时损坏2 开关控制技术,可以精确地检测发生故障的位置,并用辅助路径分担数据流量3 路由器,可以为数据指明多条路径4 通信中件,可以使通信绕过故障电路,通过其他路径来传输数据故障管理流程包含:故障监视,故障调研,故障分析和定位,故障支持和恢复处理,故障终止,故障处理跟踪问题管理流程主要涉及问题控制( l 发现和记录问题2 问题分类3 调查分析),错误控制( l 发现和记录错误 2 评价错误 3 记录错误解决过程4 终止错误 5 跟踪监督错误解决过程),问题预防(趋势分析和制定预防措施)和管理报告4 种活动系统故障类型:1 硬件及外设故障 2 应用系统故障3 请求服务和操作故障人员为什么是故障监视的重点?故障接触人员在故障监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为了尽快发现和应对故障,同时防止非规范操作扩大故障对系统和业务的影响,需要对故障接触人员进行严格管理,故障监视应该针对不同故障接触人员指定监视职责,制定相关操作手册,而故障接触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操作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