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评审规章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9.90 KB
- 文档页数:13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2024版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主要是对三级中医医院进行评估和审核的指导文件,目的是提高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以下是对2024版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的简要介绍,共计1200字以上。
一、评审细则的制定背景和目的随着中医发展的进步和中医服务的日益增加,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的制定是为了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的规范和管理,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评审细则的目的是促进中医医院的标准化建设,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二、评审细则的评审内容评审细则主要包括医院基本情况、医院管理、医院质量与安全、医院科研与学术、医院人力资源和医院信息化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医院基本情况包括医院的设立依据、医院的管理层组织架构、医院的发展规划等;医院管理包括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医院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合作、医院的财务管理等;医院质量与安全包括医院的质量控制体系、医疗安全管理、医院的感染控制等;医院科研与学术包括医院的科研机构建设、医院的学术交流与教育培训、医院的临床路径和疗效评价等;医院人力资源包括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医院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等;医院信息化包括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规划、医院信息管理的安全和可靠等。
三、评审细则的评审标准评审细则的评审标准主要是基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以及各级中医医院的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
评审标准的核心是按照“四力”要求,即医院的医疗技术力、医疗质量控制力、管理服务力和创新发展力。
四、评审细则的评审程序和方法评审细则的评审程序包括申请报名、评审材料准备、评审组成员的确定、评审时间和地点的安排等。
评审的方法主要是文件审核和现场评审相结合的方式。
评审组成员根据评审细则的要求,对医院提交的相关材料进行全面的审核,对医院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和核查。
同时,对医院的现场情况进行实地观察和检查,核实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流程,以及医院的设施设备和质量控制体系。
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下同)突出特色、提高疗效、促进发展、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统筹利用全社会的中医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中医医疗体系的整体功能,逐步建立由中医药管理部门、行业学(协)会和专家参与的中医医院评审评价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医医院评审是指根据中医医院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中医药管理部门对中医医院规划级别的功能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确定医院等级的过程。
中医医院评审组织是指在中医药管理部门领导下,具体负责中医医院评审技术性工作的专门机构。
评审组织可以由中医药管理部门组建或是受中医药管理部门委托的适宜第三方机构。
第三条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均应遵照本办法参加评审。
第四条中医医院评审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公平公正的原则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方针,围绕中医特色、中医疗效、质量、安全、服务、管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第五条各级各类中医医院评审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制定。
第六条中医医院评审包括周期性评审和不定期重点检查。
周期性评审是指中医药管理部门在评审期满时对中医医院进行的综合评审。
不定期重点检查是指中医药管理部门在评审周期内适时对中医医院进行的检查和抽查。
第七条通过中医医院评审,促进构建目标明确、布局合理、中医特色突出、中医疗效显著、服务功能完善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对中医医院实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分级管理。
第二章评审权限与组织机构第八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评审委员会负责全国中医医院评审的领导、组织、质量控制及监督管理。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第九条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成立中医医院评审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的中医医院评审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兼任。
第十条三级和二级中医医院的评审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建或指定的评审组织负责具体实施。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下同)突出特色、提高疗效、促进发展、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统筹利用全社会的中医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中医医疗体系的整体功能,逐步建立由中医药管理部门、行业学(协)会和专家参预的中医医院评审评价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医医院评审是指根据中医医院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中医药管理部门对中医医院规划级别的功能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确定医院等级的过程。
中医医院评审组织是指在中医药管理部门领导下 ,具体负责中医医院评审技术性工作的专门机构。
评审组织可以由中医药管理部门组建或者是受中医药管理部门委托的适宜第三方机构。
第三条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均应遵照本办法参加评审。
第四条中医医院评审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公平公正的原则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方针,环绕中医特色、中医疗效、质量、安全、服务、管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第五条各级各类中医医院评审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制定。
第六条中医医院评审包括周期性评审和不定期重点检查。
周期性评审是指中医药管理部门在评审期满时对中医医院进行的综合评审。
不定期重点检查是指中医药管理部门在评审周期内适时对中医医院进行的检查和抽查。
第七条通过中医医院评审,促进构建目标明确、布局合理、中医特色突出、中医疗效显著、服务功能完善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对中医医院实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分级管理。
第二章评审权限与组织机构第八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评审委员会负责全国中医医院评审的领导、组织、质量控制及监督管理。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第九条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成立中医医院评审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的中医医院评审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兼任。
第十条三级和二级中医医院的评审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建或者指定的评审组织负责具体实施。
2024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2024年发布的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主要是针对中医医院的管理和评审标准进行规范和明确。
下面是2024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的详细内容,超过1200字。
一、综述中医医院是我国特有的医疗卫生机构,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推广,中医医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为了加强中医医院的管理和提高医疗质量,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评审细则,用于对中医医院进行评审。
本评审细则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医医院管理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医医院评审的各项内容进行了明确和详细的规定。
评审细则主要包括中医医院的基本要求、管理职责、机构设置、医疗质量管理、人员配备和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1.中医医院应具备承担中医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等任务的能力。
2.中医医院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求开展工作,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3.中医医院的经营活动应符合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求,不得从事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
三、管理职责1.中医医院应成立医务委员会,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和医院规划、发展等工作。
2.中医医院应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卫生监督和检查等工作。
3.中医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卫生保障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四、机构设置1.中医医院应设立门诊、住院、急诊、中药房、检验科、放射科等医疗业务科室。
2.中医医院应设立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临床科室。
3.中医医院应设立中医药研究所,负责中医药科研和技术创新等工作。
五、医疗质量管理1.中医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2.中医医院应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和改进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中医医院应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化,加强医疗技术的培训和提升。
4.中医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
六、人员配备和培训1.中医医院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甲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为了保障中医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中医医院的管理水平,制定了以下评审细则。
一、医疗质量评审1.医疗设备评审:评审医院是否配备了符合规范的中医医疗设备,并对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2.医疗流程评审:评审医院的医疗流程是否规范,包括患者就诊、诊断、治疗和随访等环节,评估医院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3.医疗纪录评审:评审医院的医疗纪录是否规范,包括病历记录、诊断报告、医嘱和处方等,评估医院的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
4.医疗质量评估:评估医院的医疗质量,包括手术成功率、药物治疗效果和治愈率等指标,评估医院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二、医院管理评审1.医院组织架构评审:评审医院的组织架构是否合理,包括部门设置、职责分工和人员配备等,评估医院的管理有效性和协调性。
2.医院规章制度评审:评审医院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包括行政管理、医疗服务和卫生安全等,评估医院的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
3.医院财务管理评审:评审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否规范,包括财务预算、成本核算和财务报告等,评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财务风险。
4.院内培训评审:评审医院的内部培训机制是否健全,包括医生培训、护士培训和管理人员培训等,评估医院的人才培养和提升机制。
三、服务水平评审1.门诊服务评审:评审医院的门诊服务流程是否规范,包括患者登记、候诊和就诊等,评估医院的服务效率和便捷性。
2.住院服务评审:评审医院的住院服务流程是否规范,包括患者入院、护理和康复等,评估医院的服务规范和人性化。
4.病房环境评审:评审医院的病房环境是否卫生安全,包括病房整洁度、床位舒适度和空气质量等,评估医院的环境舒适度和净化程度。
四、综合评估评审综合考虑医疗质量、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等因素,给予综合评估结果,评定医院的等级和信誉。
总结通过制定上述评审细则,可以对二甲中医医院进行全面评估,以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这有助于提高中医医院的行业竞争力,增加患者的信任和满意度,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请示报告制度凡有下列情况,必须在即时或24小时内向院领导或医务处报告。
1.发生医疗事故,严重差错或医疗问题,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毒麻药品,发现成批药品变质时。
2.病人发生意外事件。
3.同时收治三人或以上工伤、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涉及法律、政治问题以及自杀迹象的病员时。
4.凡有大手术,需要脏器切除、截肢,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和自制药品首次临床应用时。
5.需紧急手术的病人无行为能力且单位领导和家属不在时。
6.增补、修改医院规章制度,技术操作常规时。
7.副主任医师以上或特殊工种的医务人员因公出差、院外会诊、接受院外任务时。
8.有关外宾、干部、侨胞、台胞医疗中的问题按综合科的报告制度执行。
9.违反上述规定者责任自负。
医师值班制度1.医院是24小时运转,各种医疗岗位必须坚持工作人员值班制。
(1)24值班者:在完成医疗任务后,可以在值班室休息;(2)8小时值班者:不允许睡觉。
2.病房值班医师应了解本病房内所有病人的病情,必须做到晚查房全面巡视病人。
对危重、当日术后病人应重点查房,诊疗过程中遇有疑难问题,应逐级请示,不得擅自做主贻误病人抢救。
3.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
如有院外会诊必须离开时要找人代替。
去向及时通知本病房护士及电话总机,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
4.值班人员不得看电视、干私活。
5.节假日值班要设立交班本,危重病人要床旁交班。
6.值班医师补休办法按人事处有关规定执行。
查房制度1.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时,住院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有关人员必须参加,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介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上级医师的指示要认真执行。
2.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
3.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一次,主治医师每周查房两次,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每天必须查房2次。
4.对危重病人,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上级医师临时检查病人。
中医科评审细则范文
一、引言
评审制度是医院科室内部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确保医疗质量和促进临床科研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医科评审细则的制定旨在规范中医科的评审流程和评审标准,提高中医科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科评审细则的具体内容。
二、中医科评审的目的和原则
1.目的
2.原则
(1)公正公平原则:评审过程要公开、公正、公平,保证各项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2)全面性原则:评审内容要全面反映中医科的各方面表现,不只关注个别指标,而是综合评估。
(3)科学性原则:评审标准要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反映中医科的实际情况,并具备可操作性。
三、中医科评审的内容和指标
1.临床医疗指标
(1)临床疗效:评估中医科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包括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等指标。
(2)医疗安全:评估中医科的医疗风险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药物不良反应、操作失误等指标。
(3)病例质量:评估中医科的病例质量和病历书写规范程度,包括病史采集、诊断与治疗计划、病程记录等指标。
2.科研能力指标
(1)科研项目:评估中医科的科研项目数量、质量和进展情况,包括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和成果转化等指标。
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以下是2024年版的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共计1200字以上。
一、医院管理1.医院组织结构:二级中医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包括设置院务委员会、院长办公室、科室、行政部门等,并形成科学合理的权责清晰的工作机制。
2.质量管理:医院应建立和落实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执行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开展相关质量控制活动、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和整改等。
3.安全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落实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等。
4.人员管理:医院应设立人事部门,负责医务人员的招聘、考核、培训和管理工作。
医院应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5.环境管理:医院应建立和落实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废物处理、感染控制、医疗器械管理等。
医院应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和评估,确保医疗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医疗与护理1.临床医疗:医院应具备一定数量和专业能力的中医临床医师,并建立临床医疗规范和操作指南。
医院应设有相关专科和临床科室,提供全面、优质的中医临床诊疗服务。
2.医疗质量与安全:医院应建立和执行临床路径、病历书写、医嘱管理等制度,严格遵循临床操作规范。
医院应开展科学合理的药物使用监测和合理用药指导,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3.护理质量:医院应建立和落实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护理操作规范、护理评估和护理记录等。
医院应培训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提供温馨、贴心的护理服务。
三、教学科研1.教学管理:医院应设立医学教育部门,落实临床教学管理制度。
医院应配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教育资源,指导和培养医学生、护理生和其他相关专业实习生。
2.科研能力:医院应具备进行中医医学科研的条件和能力,建立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项目评审机制。
医院应鼓励并支持医务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并鼓励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患者满意度1.医生沟通与服务:医院应建立和落实医患沟通和服务制度,提供及时、友好的医生沟通和服务,增强患者对医疗过程的了解和参与。
中医院护理评审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中医院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中医院护理评审工作应当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
第三条中医院护理评审范围包括:护理组织管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教育与培训、护理服务与技术等方面。
第四条中医院护理评审结果作为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信用评价等重要依据。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中医院应当设立护理管理部门,负责护理评审工作的组织实施。
护理管理部门应当配备具有相应专业能力和经验的护理管理人员。
第六条中医院护理评审工作应当建立专家库,专家库成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护理工作五年以上,具有丰富的护理管理经验。
第七条中医院护理评审工作应当制定评审计划和评审流程,明确评审标准、评审方法和评审周期。
三、评审内容第八条护理组织管理:评审中医院护理组织架构、护理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等方面。
第九条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评审中医院护理质量指标、护理安全事件管理、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等方面。
第十条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评审中医院护理人员配置、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护理人员薪酬福利等方面。
第十一条护理教育与培训:评审中医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护理培训体系建设、护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
第十二条护理服务与技术:评审中医院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
四、评审程序第十三条中医院护理评审工作按照自评、现场评审、评审结论三个阶段进行。
第十四条中医院应当进行自评,对评审内容进行全面检查,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五条评审组应当对中医院进行现场评审,采取查阅资料、访谈人员、现场查看等方式,对评审内容进行核实。
第十六条评审组根据现场评审情况,提出评审结论,并向中医院反馈。
五、整改与复查第十七条中医院对评审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应当认真整改,并及时报告整改情况。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总体说明:一、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三级中医医院。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单项否决的作用。
三、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 中医药服务功能( 650 分)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40 分) 说明:1. 重点专科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医院确定的重点专科。
评审指标评审方法评审细则分值1.1 依据功能与任务,确定医院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发挥中医 查阅相关资料, 并抽查 2 项具医院未确定发展战略或未制定中长期发药特色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 4 体措施的落实情况。
展规划,或发展规划未体现以中医为主分)方向,不得分;不能提供原始资料, 扣 24 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未落实,每项扣 2 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 0.5 分)。
1.2 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1.2.1 医院年度工作计划能够体现医院发展战查阅评审前 3 年相关资料。
医院未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 或工作计划 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有发挥中医中无具体措施,不得分;不能提供原始41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进行定期评价。
( 16 分)1.3 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12 分)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资料,扣 2 分。
1.2.2 有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和加强中医查阅评审前 3 年相关资料。
无具体措施,每项扣 1 分;无资金投入,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明确的资金投入。
每项扣 1 分,措施未落实,每项扣 1 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40.3分)。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一、总则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的目的是确保医院规范运行,提高医疗质量,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评审以医院的中医特色、综合实力、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为主要评估对象,以促进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为核心,同时注重医院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
二、评审要求1.医院必须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政策法规,具备正规医疗机构的机构设置、设备设施等基本条件。
2.医院必须具备齐全的中医科室,具备一定的中医临床人员和中医药资源,并能够提供中医诊疗服务。
3.医院必须有一定的中医药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
4.医院必须有一定的师资队伍,包括中医名医、教授级、副教授级中医医师和骨干人才。
5.医院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必须规范,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6.医院必须具备良好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三、评审程序1.申请评审:医院需要向评审机构提交评审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2.评审准备:评审机构将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医院的实际情况。
3.文件评审:评审机构将对医院的材料进行评审,包括医院的设施、设备、人员、服务等方面。
4.现场评审:评审机构将组织专家对医院进行现场评审,包括考察医院的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等。
5.评审报告:评审机构将出具评审报告,评价医院的综合表现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6.评审结果:评审机构将根据评审结果,给予医院相应的评级和评价。
四、评审内容1.医院的规模和规范程度:包括医院的建筑面积、科室设置、设备设施、人员编制等。
2.医院的中医特色和综合实力:包括中医科室的数量和质量、中医名医和骨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中医药研究机构的数量和质量等。
3.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包括医院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医院文化建设等。
4.医院的管理能力和医疗质量:包括医院的管理制度完善程度、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等。
5.医院的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包括医院的科研机构和科研成果、学术交流活动等。
最新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近年来,中医药在我国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中医医院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加强对中医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和提高中医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我国启动了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以评审得分的高低为依据,对中医医院进行分类管理、差异化监管和分类奖惩。
下面是最新的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三甲中医院评审)。
一、评审内容1.机构设置: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后勤科室等的设置情况,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和医务人员的配置情况。
2.临床能力:对医院的临床科室进行综合评估,包括门诊、住院、急诊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3.学科建设:对医院的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4.科学研究:对医院的科学研究能力进行评估,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水平等方面。
5.教育培训:对医院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评估,包括医学教育、继续教育等方面。
6.管理服务:对医院的管理服务工作进行评估,包括内部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
二、评审标准1.机构设置:评估医院的科室设置是否合理、科室间的协调与配合情况等。
2.临床能力:评估医院的门诊、住院、急诊等临床服务能力和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3.学科建设:评估医院的学科专业设置是否完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的数量和水平等。
4.科学研究:评估医院的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等。
5.教育培训:评估医院的医学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
6.管理服务:评估医院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人员配备情况、服务态度和效率等。
三、评审流程1.申报材料评审:医院需要提交相关申报材料,包括机构设置、临床能力、学科建设、科研成果、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数据和证明材料。
2.现场评审:评审组对医院进行现场评审,包括参观医院、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环节。
3.评分和排名:评审组根据申报材料和现场评审的情况进行评分,并根据得分进行排名。
4.评审结果公示:评审结果将经过评委会审核后,公示在相关机构或网站上。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确保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中医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药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的组织、申报、评审、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三级中医医院评审遵循公平竞争、客观公正、科学评价、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评审组织第五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委员会,负责全国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六条评审委员会由中医药专家、管理人员、卫生监督人员组成,实行任期制。
第七条评审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专业评审组,负责具体评审工作。
第八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设立评审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评审申报第九条三级中医医院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医药法》规定的设置条件;(二)取得二级中医医院资质满3年;(三)具备较强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学科优势和特色;(四)具备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五)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申报三级中医医院的医院应当向所在地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一)评审申请书;(二)医院基本情况表;(三)医院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文件;(四)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学科优势和特色证明文件;(五)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证明文件;(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四章评审过程第十一条评审过程分为现场评审和非现场评审两部分。
第十二条现场评审由评审委员会组织,对申报医院进行实地查看、访谈、考核等,全面评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第十三条非现场评审通过查阅医院相关资料、统计数据等方式,对医院进行全面评估。
此篇文章的内容是在网上下载的,结合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修改的,仅供参考。
中药药事部分中药药事分为资料检查和现场检查两部分。
在检查中,最为科学的检查方法是资料和现场分别集中检查。
两种检查顺序可以随意。
此课件中,凡有/ 标示就包含资料和现场两部分检查内容,凡有*号标示。
是核心指标。
5.1医院药事管理部门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此节满分2 分,评分细则要求:未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不得分。
每年少于2次,扣1 分。
此节如何打分?此项要求只有 2 分,但要得到这 2 分需要很多内容,并且这节的内容和后面有交叉和重复。
a、首先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
应由药事管理自组织进行或指导临床药师进行。
所谓监督,既要关口前移即处方调配前进行干预,又要回顾,对调配的处方事后监督评价。
这就包括处方的干预,点评。
当然处方的点评以后的要求中还有要求,但这一项中,也应有相应的内容。
(附处方干预表)b、合理遴选药品:既要有新药入院的程序,并按照程序合理遴选,又要有退院药品的审批程序。
检查有无规定,是否按照程序进行遴选。
查原始记录。
(中药饮片不在此规定)在检查中,如果没有监督、评价和指导,不得分;三项内容缺项,每缺一项扣1 分,直至扣完。
每年少于2 次,扣1 分。
特别说明:所有项目的扣分,扣完为止,不产生负分。
即每一项,他的分值扣完为限5.2.5中药房人员配备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相适应此节3 分。
评审要求查阅档案,在此条目中要注意,药房人员的学历、职称必须是药学,非药学专业人员不能计算。
但要包括学历是中药后晋升为西药的人员。
在检查中,要先计算中药房的处方量(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再到现场,看有处方的积压,病人的排队情况。
当处方量与实际明显不符时,要进行认真核实。
人员扣分应以0.5 分为累计单位,灵活掌握。
鉴于目前中医院的实际情况,如果处方量少,只要没有病人排队侯药,就不扣分。
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制度为保障科室的重大决策、重要项目投资及大额度资金使用实行集体讨论决定,接受科室人员监督,实现科室领导决策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结合科室实际,特制定“两重一大”决策制度。
一、两重一大决策的事项(一)重大决策1.贯彻落实上级组织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重要指示的决定;2.科室中长期发展规划;3.科室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4.科室改革方案及措施;5.重要管理制度的出台与修订;6.人员奖励办法及实施;7.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以及涉及科室人员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8.其他重要事项。
(二)重要项目投资 1.科室特色治疗项目;2.千元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科室器材修缮项目、大宗物资、设备采购等。
(三)大额度资金使用1.科室年度经费预算、决算; 2,预算外千元以上资金使用;二、“两重一大”决策程序与规则(一)集体决策的程序凡属“两重一大”的事项都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党纪条规、医院及科室有关规定,经过必要的民主程序进行充分论证后,再次会议讨论决策。
关系科室建设与发展、与科室人员切身利益有关的重要事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上,由科室领导会议讨论,形成决策草案并通过。
新开展业务技术事项,在科室领导会议讨论决策并审议形成可行性方案。
需要报批的事项,必须按相关申报程序申报。
(二)集体决策的会议形式与内容科室会议由科主任主持,研究解决行政、业务等方面的问题,部署相关工作。
(三)参会人员范围依据会议内容及有关规定确定参会人员,科室会议的参加人员为科室全体人员。
(四)集体决策议事规则1、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听取与会人员的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2、出席决策会议人数必须达到或超过应到会人数的2/3,会议决策方可有效。
3.会议召开之前,科室主任要注意沟通,商量议题、指导思想,会议讨论问题时,必须逐个发言表态,科室主任末位表态,最后形成决议或决定,对有部分分歧的问题,要以举手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对有较大分歧的重要问题,暂缓决定,待酝酿成熟后再议。
医院等级评审中医管理制度一、前言医院等级评审是对医疗机构进行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的评价,是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规范管理的有效手段。
在这一评审中,中医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中医临床、护理、药学、医技、后勤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中医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因此,本文将围绕医院等级评审中的中医管理制度展开探讨。
二、中医管理制度的内容1. 中医临床管理制度中医临床是医院的核心业务之一,因此中医临床管理制度是中医管理制度中的重要部分。
其中包括中医临床操作规范、中医医嘱管理、中医诊疗流程规范等内容。
医院应该建立和完善中医临床管理制度,规范中医医生的临床操作行为,确保中医诊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2. 中医护理管理制度中医护理是医院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医护理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中医护理操作规范、中医护理计划制定与实施、中医护理质量评价等内容。
医院应该规范中医护理工作,确保中医护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中医药学管理制度中医药学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药学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中药制剂管理、中药品种使用规范、中药库房管理等内容。
医院应该加强对中医药学的管理,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安全和有效使用。
4. 中医医技管理制度中医医技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技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中医影像技术规范化、中医检验技术质量控制、中医康复技术规范等内容。
医院应该规范中医医技工作,确保中医医技服务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5. 中医后勤管理制度中医后勤是医院正常运转的保障,中医后勤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中医设备维护管理、中医院区环境卫生保障、中医安全管理等内容。
医院应该加强中医后勤管理,确保医院整体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三、中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 加强管理制度的建立医院应该注重中医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中医管理制度,包括规范性文件、操作规范、管理流程等内容。
建立健全的中医管理制度可以保障医院中医服务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诊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一、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中医优势病种服务量逐年增加。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充分利用中医技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
五、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六、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
七、积极应用中医技术和现代医疗技术,研制和使用专科中药制剂。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一、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
二、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三、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剂、煎煮符合要求。
四、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建立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并落实。
五、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
六、积极开展个体化特色中药服务,挖掘整理特色中药疗法和传统中药加工方法,并推广使用。
七、临床药师参与中药药物治疗,促进安全与合理用药。
第六章中医护理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健全,中医护理管理职能及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职责明确。
二、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中医护理人员配置合理。
三、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四、积极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人次逐年上升。
五、开展中医护理质量评价,并持续改进。
第七章文化建设一、医院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
二、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体现中医药文化。
三、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四、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五、参照中医医院环境形象建设范例,开展中医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
第八章治未病服务一、医院为发展治未病服务提供支撑。
二、治未病科功能定位准确。
三、治未病科基本条件满足业务需求。
四、按照要求规范提供治未病服务。
五、积极开展中医健康宣教,为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指导。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二)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保持适度规模,医院编制及实有床位数均≥80张,科室设置、每床建筑面积、人员配备和设备、设施符合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
二、医院服务(一)医院有改善诊疗环境,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具体措施,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
(二)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三)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加强投诉管理。
(四)为住院患者提供营养指导、配餐、煎药等相关服务。
(五)执行《无烟医疗机构标准(试行)》及《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
二、应急管理(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主管部门对传染病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无传染病漏报,无管理原因导致传染病播散。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认真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要求,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三)有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应急队伍,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
(四)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的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五)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三、临床教学及科研(一)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二)承担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教学和实习,承担本地区中医全科医师培养任务。
(三)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工作,有具体规划、实施方案,提供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
(四)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中医药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开展与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临床研究与临床经验总结研究等,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
第二章患者安全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二、确立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管理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四、有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五、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和压疮发生。
六、有医院感染风险防范机制,保障患者安全。
第三章医疗质量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制度(一)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细化并严格遵守18项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核心制度,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领导与决策职能。
(二)合理设置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
(三)有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有医疗关键环节与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
医疗、护理等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全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承担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四)建立与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有医疗技术(包括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重点医疗技术和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全院医疗、护理、医技质量实行监管,并建立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四)科室负责人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接受质量管理培训,具有相关质量管理技能,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二、医疗技术管理(一)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
(二)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与管理办法。
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
(二)制定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疗技术风险。
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一)临床检验质量管理1.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2.有实验室安全流程,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遵照实施并记录。
3.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查结果。
4.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5.实验室与临床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和途径,保证临床咨询及时受理与处理,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使用实验室信息的服务。
6.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对床旁检验项目按规定进行严格比对和质量控制。
(二)医学影像质量管理1.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2.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3.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有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和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4.制定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
四、其他科室质量管理(一)手术治疗管理1.制定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
手术医师对授权知晓率100%。
2.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制定诊疗和手术方案,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并记录在病历中。
3.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管理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安全。
4.有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符合规范。
5.手术的全过程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手术切除的离体组织应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
(二)麻醉治疗管理1.制定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
2.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制订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3.履行患者麻醉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他可能的选择)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实施麻醉操作的全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三)感染性疾病管理1.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健全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有重点传染病防治专家组。
3.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