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电大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36
《安徽地区文化》作业1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而,康熙六年(1667)普通以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2、安徽建省大体经历了元末明初行政区域统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左、右布政使划片分治;康熙四年(1665年)调节左、右布政使辖区,使苏、皖两省分省分治奠定基本,拟定疆界;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正式批准建省;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正式将省会定于安庆。因而,普通把公元1667年8月30日作为安徽省诞生纪念日。
3、解放战争后期,安徽境内淮河南北、江淮地区先后解放,初建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3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市。1949年4月,撤销上述3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5月,随着江南地区所有解放并普遍建政,成立皖南人民行政公署。两个行署行使省权力,但比省规格要小。行署下辖直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1952年4月,撤销皖南、皖北2个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省。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驻合肥。
4、地区文化就是一定地区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各种文化现象。地区文化具备历史性、地区性和独特性特点。
5、安徽文化在其长期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6、安徽文化具备延续性、兼容性、多样性、不平衡性、开拓创新性基本特点。
7、道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最有影响力哲学学派之一,春秋末年老子初步创立了道家思想体系,战国中期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术集大成者。老子思想集中体当前所著《老子》一书中。《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日后道教奉为典型,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8、新文化运动内容集中体现为倡导新文化,颠覆旧文化。详细内容则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倡导民主,反对专制、独裁;倡导科学,反对愚昧、迷信;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淮河文化圈:淮河文化圈普通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区域文化带。由于淮河地区特殊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本上形成一种区域文化,具备兼容性和过渡性特点。《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老子思想集中体当前所著《老子》一书中。《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日后道教奉为典型,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其基本范畴是“道”与“德”,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
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档南方地区,她们同尊朱熹并形成众多流派,其中徽州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创造、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盛。新安理学一以贯之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理学家群和鲜明学派特性,对12世纪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1915-1923年),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针对内忧外患时局发起以反对封建文化为重要内容,旨在打破封建主义束缚,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思想解放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标语。新文化运动内容集中体现为倡导新文化,颠覆旧文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安徽三大文化圈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
安徽文化在其长期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淮河文化圈普通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区域文化带。淮河文化圈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地理和人文环境条件,有其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由于淮河地区特殊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本上形成一种区域文化,具备兼容性和过渡性特点。
皖江文化圈普通是指从远古到当前皖江地区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和,其范畴大体接近于当前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都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皖江文化圈基本特点(1)古皖文化源远流长(2)皖江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3)皖江文化具备水文化特点(4)开放创新意识浓。
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浮现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各种文化现象。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区文化中最成熟、最具备代表性、最典型地区文化。徽州文化重要特点是(1)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具备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2)徽州文化是一种典型儒学文化。
2、老子哲学中“道”内涵涉及哪些方面?
作为老子哲学体系核心“道”内涵重要体当前如下几种方面:
第一,道是真实存在,道是物,却是浑然一体之物。“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尽管它存在是恍惚,但却是真实可信。
第二,道是万物主线。在老子看来,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从“道”派生出来,“道生一,毕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言“道生一”,既有指万
物形成之前状态,也表达道成为万物得以统一原则,有了这样状态和原则,分化为天、地,并通过阴阳变化产生和气,阴、阳、和三气化合再产生出万物来。
第三,道是万物运动规律。万物生长衰亡,皆由道支配,尽管道作为规律并非故意识、有目主宰,但万物存在和发展又莫不遵循一定规律和法则,这就是“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3、如何对的看待庄子人生哲学?
庄子人生哲学是对人生抱负境界和实践办法思考,它立足个人生存困境并试图超脱出来,这是庄子思想核心某些。
庄子以为,人之因此不自由,一方面是受到外界物质条件束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自身肉体限制,用庄子话来说,就是“有待”和“有己”。真正自由是一切条件都不需要依托,一切限制都没有,在无穷天地之间自由地行动,即“无待”,同样,也要挣脱自己肉体和精神限制和束缚,以达到“无己”。庄子在对生命短暂慨叹中蕴涵着对现世生活、生命积极必定,并强烈但愿从这种人生主线困境中超脱出来。庄子人生抱负,是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绝对精神自由,其最基本人生实践就是个人修养。庄子以为恬淡无欲精神修养,是形成安宁、恬静精神境界基本,一种恬淡去欲人,在社会生活中必能与世无争,超脱形体和功利束缚。与庄子人生抱负相相应,其人生实践一方面体现为自我精神修养,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她对于世俗生活态度——超世、遁世和顺世。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一种沉沦时代,庄子深刻理解并怜悯时代痛苦,因而,如何从怜悯世人苦难与罪恶精神重压下求得解脱,就成为她思想核心内容。庄子取法老子“道”和“无为”,强调个体生命对痛苦解脱,但由于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因此只能作精神上无为和逍遥,在虚静心灵世界幻想与自然冥合为一,获得精神自由。
4、为什么朱熹被看作理学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