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牵引病人的护理

牵引病人的护理

牵引病人的护理
牵引病人的护理

牵引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分类(根据牵引时间)

㈠短时牵引

㈡持续牵引

1、皮肤牵引利用紧贴皮肤的胶布条或海绵带对肢体施加牵引力。牵引重量不超过5ke。

2、兜带牵引

⑴颌枕带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s。

⑵骨盆牵引,一侧牵引重量一般不应超过10kg。

⑶骨盆兜悬吊牵引。

⑷脊柱兜带悬吊牵引。

3、骨牵引:

⑴颅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⑵尺骨鹰嘴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

⑶尺桡骨茎突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l/20

⑷掌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

⑸指骨牵引:牵引重量不超过1 kg

⑹股骨大粗隆牵引:牵引的重量为体重的1/12

⑺股骨髁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

⑻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

⑼踝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⑽跟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⑾跖趾骨牵引:与掌指骨牵引类同

二、牵引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1.皮肤水疱 2.血管和神经损伤

3.牵引针眼感染 4.牵引针滑脱

5.坠积性肺炎 6.褥疮

7.关节僵硬 8.足下垂

9.肌肉萎缩 l0.便秘

三、牵引病人的护理

㈠一般护理

1、对牵引病人,应进行交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

2、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

3、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

4、主动与病人谈心,掌握其思想变化,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使之愉快地配合治疗。

㈡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1、有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

⑴注意观察肢端血液循环:主要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以及病人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指(趾)引起剧痛,病人感觉肢体疼痛、

麻木,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

⑵小儿行双腿悬吊牵引时,皮牵引的胶布及缠绕于其上的绷带会向牵引方向移动,可能导致膝部的绷带卡在膝下周径较粗之处而压迫血管,甚至引起小腿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因此要随时检查,并耐心倾听小儿叙述,如小儿无故哭闹不安,应首先考虑是否牵引所致。

2、有牵引无效的可能

⑴皮牵引者应注意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如有要及时处理。如胶布过敏局部刺痒病人不能忍受,可考虑用海绵带皮牵引或骨牵引。告诉病人有不适应及时报告而不能擅自撕下胶布。颅骨牵引者应注意防止颅骨牵引弓松脱。

⑵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滑车抵住床尾或床头,防止牵引锤着地,防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牵引绳上不能放臵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⑶滑动牵引的病人,要适当垫高床头、床尾或床的一侧,以保持牵引力与体重的平衡

3、有牵引不正确的可能

⑴牵引时患肢放臵的位臵应符合要求,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时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

⑵股骨上段骨折行骨牵引时,患肢应尽量外展,病人保持半

卧位。

⑶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当牵引病人叙述患处疼痛时,应认真分析原因,不可简单地减轻重量。

⑷告诉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擅自改变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否则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

4、防止发生并发症

⑴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打背部,用拉手练习起坐等。

⑵防止发生褥疮:在骨突起部位,如肩背部、骶尾部、双侧髂嵴、膝踝关节、足后跟等处放臵棉圈、气垫等,并定时按摩,每日温水擦浴,保持床铺干燥、清洁。若皮肤受压发红,可涂抹红花酒精后按摩。

⑶防止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素食物。指导病人每日按摩腹部: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由左上腹至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如已有便秘,可用开塞露肛门灌入或用肥皂水灌肠。

⑷防止足下垂:下肢牵引时,应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如病人出现足背伸无力,则为腓总神经损伤的表现,应及时检查去除致病原因。平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砂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

⑸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

如肌肉的等长收缩、关节活动等,辅以肌肉按摩及关节的被动活动。

⑹过牵综合征:多发生于颅骨牵引时,为牵引过度导致的血管、神经损伤。易伤及的神经、血管主要有舌下神经、臂丛神经、脊髓、肠系膜上动脉等,表现出相应的受损症状。如舌下神经过牵表现为吞咽困难,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臂丛神经过牵表现为一侧上肢麻木。

⑺防止钢针眼感染: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针眼处每日用酒精棉签涂擦1次。针眼处如有分泌物或痂皮,应用棉签将其擦去,防止痂下积脓。牵引针如有偏移,不可随手将牵引针推回,应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后调至对称。

⑻防止皮肤溃疡:皮牵引时应在骨突起部位垫棉垫,防止磨破皮肤。如病人对胶布过敏或胶布粘贴不当出现水疱时,应及时处理。

⑼其他:颌枕带牵引时应防止带下滑压迫气管引起窒息,进食时应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床边应放臵吸引器备用。如发生异物吸人性窒息,吸引器无法奏效时,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气管切开,取出异物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5、缺乏功能锻炼的知识

⑴向病人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合作。

⑵早期主要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2周后开始练习关节活动,逐步增加活动范围。

⑶肌肉瘫痪的肢体应作关节的被动活动,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⑷病情许可时应练习全身性活动,如扩胸、深呼吸、用力咳嗽、抬起上身等,以改善呼吸功能。

皮牵引的护理

皮牵引的护理 体位: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一、护理评估 1?皮牵引前评估: ①患处血液循环〃包括肿胀、皮肤温度、感觉、动脉搏动等情况; ②有无活动及功能障碍; ③患者对皮牵引的认识和心理反应; ④牵引基本用物完备(多功能牵引架、垫高床支垫、牵引绳、牵引砝码〃大小合适的皮牵引套或胶布、小棉垫、绷带等)。 2皮牵引期间评估: ①皮牵引强度是否合适; ②皮牵引部位皮肤有无感染; ③牵引肢体是否功能体位; ④患肢有无疼痛。 二、护理措施 1?皮牵引前清洁患肢〃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皮牵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顾虑〃取得患者配合。 2?遵医嘱规范实施皮牵引。 ①将皮牵引套按要求固定于患者〃在易受压部位垫棉垫加以保护〃用牵引绳连接砝码于皮牵引套; ②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过重易损伤皮肤或引起水疱〃影响继续牵引治疗。嘱患者及家属不能擅自改变体位不能随便增减牵引重量 3?维持有效牵引 ①牵引期间每班检查牵引装置及效果〃如牵引位置、力线是否正确;包扎松紧度是否合适;牵引绳与滑轮是否合槽;重锤是否离地;扩张板是否与床架接触 ②维持牵引体位〃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③每班测量伤肢长度〃及时调整牵引重量和体位〃防止过度牵引。 4?仔细观察牵引力直接与皮肤着力点处皮肤有无感染及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活动、感觉等情况〃每2-4小时打开牵引套一次放松20-30分钟后再予以固定。若发现局部感染、疼痛、麻木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5?保持牵引皮肤完整性。保持患肢清洁〃定时按摩骨隆突部位。

6?保持患肢功能位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发生并发症。 三、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钙及易消化的食物〃鼓励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果。 2?指导患者患肢功能锻炼。 并发症的预防: 1每日检查皮肤完整性〃定期用清水擦洗患肢〃用毛巾或棉垫保护骨突部位〃预防压疮 2定时观察患肢背伸、跖屈功能〃按摩腓骨小头处皮肤〃防止腓总神经受压〃引起足下垂功能锻炼指导: 指导进行肌肉收缩运动、关节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注意事项: 1、冬季注意保暖。 2、患儿股骨干骨折〃如行双腿垂直悬吊牵引〃臀部应离床1-2厘米。 3、病人因胶布过敏而发生水泡者〃应除去胶布〃消毒后抽出泡液〃用无菌敷料包扎〃并及时通知医生改用其他方法。 4、避免压迫腓总神经:严密观察〃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发现异常积极采取措施〃并报告医生;对重患者、老年患者定时巡视〃主动检查足背伸跖屈功能〃积极防范。

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及术前后护理常规。 2、维持有效牵引。 ①经常检查扩张板、绳索、滑轮的位置是否安全与正确,并检查钢针、牵引弓、螺丝有无脱落或滑向一侧。保持牵引力方向与患肢或骨干长轴一致性,保持牵引锤悬空,避免与床边或地面磨擦,勿使物品压迫牵引绳,不得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②观察患肢的位置是否正确,为保持反牵引力,颅骨牵引时病人床头抬高30cm,下肢牵引时床尾抬高30cm。 ③牵引病人搬移时,应有一人牵拉绳索,保持牵引,取下牵引锤后方可移动病人。 3、皮牵引病人注意观察患肢是否保持外展中立位,有无内旋或外旋,并检查足背侧皮肤感觉及足背伸功能,并注意肢端血运情况及有无过敏性皮炎现象。 4、骨牵引病人,用75%酒精滴针眼处每日2次,如局部渗出、结痂,形成一个保护层,可不必去除。另外,为防止牵引针外露部分损伤皮肤或勾破衣被,用空抗生素药瓶套上(青霉素过敏者,忌用青霉素瓶)如患者主诉针眼处剧烈疼痛,要查找原因,检查钢针是否偏斜,局部有无红肿等感染现象,并向医生汇报病情。 5、颅骨牵引有无并发症:枕部压疮、牵引弓松脱、头皮下血肿。过牵综合征观察:有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现象,观察有无呼吸改变、上肢麻木、吞咽困难等。

6、鼓励患者做肌肉收缩、趾(指)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和全身的功能活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1)牵引病人由于长期仰卧,骶尾部、足跟等骨突部位易发生褥疮,所以应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护理人员要在晨、晚间护理时,用50%乙醇按摩骨突处,搽涂滑石粉。如要帮助病人改变体位,应保持牵引方向正确。尤其是颈椎骨折,不得扭曲头颅,翻身时头部与身体保持一致。(2)预防坠积性肺炎鼓励病人每日做深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以利肺部扩张。(3)预防泌尿系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 7、饮食指导;多进食含高纤维素食物增加营养的摄入:由于病人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应多进水果、蔬菜,增加植物纤维,防止便秘。 8、功能锻炼(1)肌肉锻炼:术后当日即可做肌肉的静力收缩或舒张,每日2~3次,每次15~30min。(2)关节锻炼:上肢骨折以肩关节和肘关节为重点。肩关节以外展、上举、旋转为主,肘关节以屈、伸、外旋为主。术后2~3d开始锻炼,下肢骨折主要锻炼膝关节屈曲80度,踝关节锻炼伸屈至90度。膝关节保暖,夜间抬高下肢。直至关节的疼痛消失、下肢行走如常为止。 健康教育重点: 饮食指导、功能训练、并发症预防

持续牵引护理常规

持续牵引护理常规 1、皮肤牵引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牵引前清洁牵引部位皮肤。 (3)下肢牵引者,抬高床尾25-30cm。 (4)保持牵引位置正确,被褥勿压在牵引绳上,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及放松牵引装置。 (5)胶布牵引者,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现象,检查胶布是否滑脱、松散、扩张板是否与足底平行等。 (6)皮套牵引者,骨突处需内衬棉垫或纱布、棉花,同时注意松紧度,严防皮套滑脱至踝部、足跟等处而致压疮。 (7)双下肢悬吊牵引者,患者臀部必须离开床面,可穿约束背心加以约束躯干,以维持牵引效能。严格床头交接班:严密观察双下肢血液循环状况。(8)骨盆牵引者,骨盆吊带必须合身,牵引拉力须作用在髂骨翼上,并须用棉垫内衬骨突处,以防发生压疮。 (9)颌枕带牵引者,密切观察其呼吸情况;同时注意颌枕带大小是否适宜,颌枕带不可压迫两耳及下颌,以预防相应部位压疮;定时翻身或枕后垫棉圈,以预防枕后压疮;还应防止颌枕带松脱压迫气管或进食速度过快或质地过硬而呛入或误入气管,导致窒息。 (10)观察患肢肢端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 (11)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骨牵引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牵引前备皮。 (3)下肢牵引者,抬高床尾25-30cm。 (4)颅骨牵引者,抬高床头25-30cm。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及有无头痛、呕吐等情况;经常调节牵引弓上螺旋钮,以防松动和滑脱;注意预防枕后压疮; 必要时肩下垫枕以利复位;进食以软食为宜且缓慢进食,防窒息。严禁坐起以免加重病情。 (5)保持牵引位置正确,被褥勿压在牵引绳上,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及放松牵引装置。 (6)预防针眼感染。用0.5%碘伏消毒针眼周围,每日2次。 (7)对行肢体牵引者,观察患肢肢端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 (8)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骨牵引护理常规9

骨牵引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患肢末梢血:观察足背动脉、皮肤温度和色泽。 2.牵引状态是否正常。 3.有无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足下垂、肌肉萎缩等。护理措施 1.包括观察肢端皮肤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 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指活动情况及倾听病人主诉.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 2.协助病人生活护理.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病情许可.可教会病人在床上借助拉手.利用便盆大小便等。 3.冬季注意肢体保.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裸患肢.防止受凉。 4.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使之愉快的配合治疗.可引导病人开展读书活动及音乐等.以丰富其文化生活。 5.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牵引绳上下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6.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告诉病人及家属,不能擅自改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否则易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 7.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打背部,用拉手练习

起坐等,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在骨突出部位安置棉圈、气垫等,并定时按摩,防止发生褥疮;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定时按摩腹部,以防止发生便秘;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针眼处不需要覆盖任何敷料,每日滴酒精两次,以防止发生针眼感染。 健康教育 1.向病人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 2.早期主要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2周后开始练习关节活动,逐 步增加活动范围,增大活动强度,以防止肌肉萎缩,但要以活动后病人不感到疼痛、疲劳。 3.应用足底托板或沙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功能位,鼓 励病人主动伸曲踝关节,或被动做足背活动,以防止足下垂和关节僵硬。 4.病情许可时应联习全身性活动,如扩胸、深呼吸、用力咳嗽、 抬起上身等,改善呼吸功能。

牵引病人的护理.

牵引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分类(根据牵引时间) ㈠短时牵引 ㈡持续牵引 1、皮肤牵引利用紧贴皮肤的胶布条或海绵带对肢体施加牵引力。牵引重量不超过5ke。 2、兜带牵引 ⑴颌枕带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s。 ⑵骨盆牵引,一侧牵引重量一般不应超过10kg。 ⑶骨盆兜悬吊牵引。 ⑷脊柱兜带悬吊牵引。 3、骨牵引: ⑴颅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⑵尺骨鹰嘴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 ⑶尺桡骨茎突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l/20 ⑷掌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 ⑸指骨牵引:牵引重量不超过1 kg ⑹股骨大粗隆牵引:牵引的重量为体重的1/12 ⑺股骨髁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 ⑻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 ⑼踝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⑽跟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⑾跖趾骨牵引:与掌指骨牵引类同 二、牵引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1.皮肤水疱2.血管和神经损伤 3.牵引针眼感染4.牵引针滑脱 5.坠积性肺炎6.褥疮 7.关节僵硬8.足下垂 9.肌肉萎缩l0.便秘 三、牵引病人的护理 ㈠一般护理 1、对牵引病人,应进行交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 2、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 3、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 4、主动与病人谈心,掌握其思想变化,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使之愉快地配合治疗。 ㈡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1、有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 ⑴注意观察肢端血液循环:主要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以及病人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

下肢牵引病人的护理要点

下肢牵引病人的护理要点 定义: 牵引是牵拉的意思。要达到牵引的目的,在牵引的同时,必须有一个能与牵引力平衡的作用力相反的反牵引力。在临床牵引时,最常用的产生反牵引力的方法就是抬高床脚,使身体向着与牵引力相反的方向滑动而构成反牵引力。 目的: 1.牵拉关节或骨胳,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的位置。 2.牵拉及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症等。 3.矫正畸形。 方法: 1.皮牵引法此牵引是把胶布贴在皮肤上,通过牵拉胶布进行牵引。因为牵引是通过牵拉皮肤再拉到皮下组织和骨胳,故又称间接牵引法。此种牵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穿破骨组织,对肢体损伤小,患者痛苦少。缺点是不能承受太大的重量,一般不超过5kg,否则容易把胶布拉脱。所以,一般用于小儿或老弱患者的骨折牵引或关节炎症时矫正与固定。 2.骨牵引法:骨牵弓l法是用不锈钢针穿入骨胳,通过牵拉钢针直接牵拉到骨胳,故可称直接牵引法。此种牵引的优点是牵引力量大(一般可承受15—20kg),效果好,可用于青壮年及需要重力牵引者。缺点是患者有一定的痛苦,并有感染的机会。 3.骨牵引经常穿针的部位有颅骨骨板(颅骨牵引)、尺骨鹰嘴(尺骨鹰嘴牵引)、胫骨结节(胫骨结节牵引)、股骨踝上(股骨躲上牵引)、跟骨(跟骨牵引)。 护理: 1.对新牵引的患者,尤其皮肤牵引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患肢肢端可因纱布缠绕过紧而压迫血管、神经,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等感觉运动障碍,应仔细检查,及时报告,或松开绷带重新缠绕,可解除压迫。 2.对皮肤牵引的患者,应随时注意胶布或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并及时整理。 3.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 4.为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矫正。如被服、用物不可压在牵弓l绳上。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绳要与患肢在一条轴线上。在牵引过程中,身体过分的向床头、床尾滑动,以至头或脚抵住了床头和床尾栏杆,而失去身体的反牵引作用,应及时纠正。牵引的重量是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放松或减轻。牵引重量应保持悬空,如坠落在地上或旁靠床栏上,都会失去牵引

-牵引护理常规

牵引护理常规 骨科疾病中经常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使移位的骨折段、脱位的关节整复并维持于整复后位置的一种治疗方法。 1.护理评估 1.1健康史: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营养状况、疾病情况等的评估,以判断病人对牵引治疗的耐受力。 1.2身体状况 1.2.1局部:骨折的原因、部位、类型、牵引方法、方向、器具、重量、体位,骨牵引针处有无分泌物或痂皮. 1.2.2全身:生命体征、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1.2.3心理社会反应:病人和家属对治疗认知和支持程度。 124辅助检查:胸部X片、重要器官检查。 2.护理问题 2.1焦虑 2.2疼痛 2.3有牵引无效的可能 2.4躯体活动障碍 2.5潜在并发症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患者长期卧床,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予以疏导。 3.2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密切观察患肢远端:颜色、感觉、温度、动脉搏动和活动情况,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3保持有效牵引。 3.3.1据牵引的部位,抬高床头或床尾。 3.3.2班班检查:牵引绳要与患肢长轴平行,牵引绳不压被服或用物,不可脱离滑轮,牵引锤保持悬空。 3.3.3皮牵引应防止胶布或绷带松脱,颅骨牵引应防止牵引弓螺母松动及脱落。3.3.4 保持病人正确的牵引体位:躯干伸直,牵引方向与肢体长轴在一条直线上。 3.3.5牵引的重量不得随意改变。 3.4 骨牵引患者保持牵引针孔处清洁干燥,每日两次用75%的酒精滴针孔处,预防感 染。观察牵引针的位置变化,如有偏移,及时通知医生。 3.5预防并发症 3.5.1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便秘、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3.5.2指导功能锻炼,行患肢等长、等张运动,预防足下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4.健康指导 4.1体位:告知患者和家属牵引期间始终保持正确体位,以确保牵引效果。 4.2有效牵引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牵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3功能锻炼:告知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意义。 5.护理评价 5.1感觉舒适,疼痛减轻 5.2得到有效牵引,达到治疗目的。

牵引病人护理

牵引病人护理 [护理评估] ㈠健康史: 病人年龄、体重、一般健康状况;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伴发疾病,以评估病人对牵引治疗的耐受性。 ㈡身体状况: ⒈局部:骨折的原因、部位、程度及牵引的方法、方向、器具、重量和允许的体位等;皮 牵引的边缘有无破溃;骨牵引针处有无分泌物或痂皮等。 ⒉全身:生命体征是否稳定;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的改变程度;有无牵引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如排尿、排便及肢端感觉、运动或血运异常等。 ⒊辅助检查:重要脏器功能状态的检查效果。 ㈢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病人对牵引治疗有无充分认识、心理状态、能否积极配合。亲属对牵引治疗的认识和支持程度。 [护理诊断/问题] ㈠焦虑/恐惧:与担忧骨折的愈合、患肢功能和预后有关。 ㈡有牵引无效的可能:与牵引设置不当有关。 ㈢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与牵引所致局部压迫有关。 ㈣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㈤潜在并发症:垂足畸形,呼吸、泌尿道感染,关节僵硬等。 [预期目标] ㈠病人焦虑/恐惧程度减轻。 ㈡病人得到有效牵引治疗。 ㈢病人未出现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㈣病人皮肤完整,未出现局部破溃、糜烂和压疮。 ㈤病人行牵引治疗的潜在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 [护理措施] ㈠心理护理: 顾客病人以急症居多,任何意外所致的骨折不仅造成肢体的剧烈疼痛、功能障碍,还会使病人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变化,如担忧病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惧怕创伤、手术所致的残疾。在牵引治疗前,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详细说明牵引的目的、体位、持续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等。了解病人思想和情绪的波动,即使沟通和疏导,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㈡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 加强肢端血液循环的观察,重视病人主诉。若病人有肢端疼痛、麻木伴皮温降低和色泽改变、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指(趾)时有剧痛者,应即使检查有无局部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并予以对症处理。行双腿悬吊皮牵引的患儿无故哭闹不安时,应检查是否系牵引致胶布和绷带移位,使膝腘窝部的绷带移向小腿下方,卡于腘窝下方周径较粗之处而压迫血管所致;若未及时发现原因和采取措施,严重者可引起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肱骨髁上骨折者,肘部肿胀明显,若置肘于屈曲位,易因血循环障碍而出现肢端肿胀、苍白、发冷、麻木、剧烈疼痛等症状。牵引时需加强观察,不断调

下肢牵引病人的护理要点

下肢牵引病人的护理要点 张佩霞 1定义 牵引是牵拉的意思。要达到牵引的目的,在牵引的同时,必须有一个能与牵引力平衡的作用力相反的反牵引力。在临床牵引时,最常用的产生反牵引力的方法就是抬高床脚,使身体向着与牵引力相反的方向滑动而构成反牵引力。 2目的 2.1牵拉关节或骨胳,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的位置。2.2牵拉及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症等。 2.3矫正畸形。 3方法 3.1皮牵引法此牵引是把胶布贴在皮肤上,通过牵拉胶布进行牵引。因为牵引是通过牵拉皮肤再拉到皮下组织和骨胳,故又称间接牵引法。此种牵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穿破骨组织,对肢体损伤小,患者痛苦少。缺点是不能承受太大的重量,一般不超过5kg,否则容易把胶布拉脱。所以,一般用于小儿或老弱患者的骨折牵引或关节炎症时矫正与固定。 3.2骨牵引法:骨牵弓l法是用不锈钢针穿入骨胳,通过牵拉钢针直接牵拉到骨胳,故可称直接牵引法。此种牵引的优点是牵引力量大(一般可承受15—20kg),效果好,可用于青壮年及需要重力牵引者。缺点是患者有一定的痛苦,并有感染的机会。 3.3骨牵引经常穿针的部位有颅骨骨板(颅骨牵引)、尺骨鹰嘴(尺骨鹰嘴牵引)、胫骨结节(胫骨结节牵引)、股骨踝上(股骨躲上牵引)、跟骨(跟骨牵引)。 4护理 4.1对新牵引的患者,尤其皮肤牵引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患肢肢端可因纱布缠绕过紧而压迫血管、神经,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等感觉运动障碍,应仔细检查,及时报告,或松开绷带重新缠绕,可解除压迫。 4.2对皮肤牵引的患者,应随时注意胶布或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并及时整理。 4.3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 4.4为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矫正 4.4.1被服、用物不可压在牵弓l绳上。 4.4.2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绳要与患肢在一条轴线上。

1例双下肢骨牵引患者的临床护理

1例双下肢骨牵引患者的临床护理 随着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当患者发生骨折后,不但会引起皮内、筋骨的损伤,还会导致心理、精神上的创伤,而双下肢骨折患者更是倍感紧张和绝望。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带有合并伤或身体条件较差不能立马进行手术的就需要先行骨牵引。骨牵引是把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部位,通过牵拉钢针直接牵拉到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1]。下肢骨牵引患者,由于牵引时间长,牵引肢体制动和局部受压,需要绝对卧床,生活上长期不能自理、压疮、皮肤擦伤、针眼感染、红臀等成了常见并发症[2]。做好下肢骨牵引患者的舒适护理及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在生理、心理达到最舒适状态,防止术后各种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我科于2014年2月8日收治1例车祸伤致双下肢骨折,患者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右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在我科行左胫骨结节牵引+右跟骨牵引的双下肢骨牵引患者,住院期间给予良好的治疗及护理已出院,患者康复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5歲,因车祸伤致左髋部疼痛、右下肢疼痛、出血、活动受限5h于2014年2月8日收住我科,以”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右股骨骨折、右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全身多处挫伤”收治。患者入院后查体:T37.1 ℃,HR P78次/min、R21次/min,BP100/55mmHg,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消瘦,患者既往高血压、心脏病病史。专科体检:右胫腓骨下段可见明显皮肤挫裂伤,主动及被动活动受限,左髋部压痛明显、活动受限、未见明显皮肤挫裂伤,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可及,末梢感觉、运动、血供良好,右手中小指挫裂伤。入院后,急查ECG、采血送检备血、禁饮食等,拟于急诊手术,于2月9日凌晨在静脉麻醉下行右踝开放性骨折清创+右跟骨牵引术+右手中小指清创+双下肢胫骨结节牵引术。术后行抗炎、抗破、扩管等治疗。术后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于3月10日出院,定期门诊复查。 2 护理 2.1牵引术前护理患者对于突发意外事故引起的创伤、剧烈疼痛受限以及缺乏疾病知识,易产生紧张、恐惧、害怕情绪,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不仅要技术操作准确还要给予精神安慰。创伤和环境的改变使患者睡眠形态紊乱必须在睡眠期间采取的措施尽量间隔90 min,以保证患者正常的睡眠周期[3],责任护士应向患者介绍骨牵引治疗的目的、经过及安全性,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介绍同类患者牵引后恢复良好的病例,使其积极配合治疗[4]。 2.2牵引术后护理①卧硬板床,指导患者双下肢正确放于布朗氏架上,床位抬高15~30cm,患肢处于中立位,稍外展[5],双下肢足跟尽量悬空,防受压; ②针眼处要保持清洁干燥,可采用新型的美皮康贴于患处,该敷料自带粘胶固定,能对针孔进行封闭,保持针孔局部相对无菌[6]。牵引针两端可套上橡皮塞或是胶盖小瓶,以防伤人或挂住被服;③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末梢血运、感觉情况,包

牵引病人的护理

牵引护理 (一)定义 牵引是牵拉的意思。要达到牵引的目的,在牵引的同时,必须有一个能与牵引力平衡的作用力相反的反牵引力。在临床牵引时,最常用的产生反牵引力的方法就是抬高床脚,使身体向着与牵引力相反的方向滑动而构成反牵引力。 (二)目的 1.牵拉关节或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的位置。 2.牵拉及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症等。 3.矫正畸形。 (三)方法 1.皮牵引法此牵引是把胶布贴在皮肤上,通过牵拉胶布进行牵引。因为牵引是通过牵拉皮肤再拉到皮下组织和骨骼,故又称间接牵引法。此种牵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穿破骨组织,对肢体损伤小,患者痛苦少。缺点是不能承受太大的重量,一般不超过5kg,否

则容易把胶布拉脱。所以,一般用于小儿或老弱患者的骨折牵引或关节炎症时矫正与固定。 2.骨牵引法骨牵弓l法是用不锈钢针穿入骨骼,通过牵拉钢针直接牵拉到骨骼,故可称直接牵引法。此种牵引的优点是牵引力量大(一般可承受15—20kg),效果好,可用于青壮年及需要重力牵引者。缺点是患者有一定的痛苦,并有感染的机会。 骨牵引经常穿针的部位有颅骨骨板(颅骨牵引)、尺骨鹰嘴(尺骨鹰嘴牵引)、胫骨结节(胫骨结节牵引)、股骨踝上(股骨躲上牵引)、跟骨(跟骨牵引)。 (四)护理 1.对新牵引的患者,尤其皮肤牵引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患肢肢端可因纱布缠绕过紧而压迫血管、神经,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等感觉运动障碍,应仔细检查,及时报告,或松开绷带重新缠绕,可解除压迫。 2.对皮肤牵引的患者,应随时注意胶布或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并及时整理。 3.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 4.为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矫正

(完整版)骨牵引病人的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及护理

骨牵引病人的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及护理 牵引是骨科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它是利用适当的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作用于骨折部位,以达到复位的目的。骨牵引是治疗下肢骨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临床常用方法包括股骨踝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等。由于牵引时间一般较长,患者须长期卧床休息,生活上不能自理,容易发生多种生理或心理不适,也容易产生许多并发症,因此,做好骨牵引患者的护理对骨折的愈合有重要的意义。 1 骨牵引术前的心理护理 对牵引患者了解治疗目的,减少术后并发症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患者受伤后多表现为情绪低沉,对骨牵引成功与否存有质疑的心理,还有些患者因为担心疼痛或是牵引后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而不愿配和医护人员。为解除患者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认真做好疾病知识的宣教,及牵引过程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明白牵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从而建立起战胜疾病信心和决心,配合各项护理工作的进行。另外,牵引病人卧床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协助患者做好各种生活护理,使其增强信心,消除顾虑,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2 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注意事项是护士在牵引术前应高度重视的,做好以下几点与配合医

生下一步的牵引术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直接的联系。 (1)牵引前先用肥皂水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减少皮肤感染机会。 (2)了解骨牵引禁忌证,如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性创伤、污染严重,牵引局部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等均不适宜做骨牵引。 (3)向患者详细说明牵引后配合事项,包括维持牵引体位,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若牵引肢体出现局部疼痛、麻木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 (4)注意牵引肢体保暖,特别在本地区冬季更应注意这一点。 3 护理措施 在本科数十例骨牵引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笔者认为以下护理措施及临床观察值得同行相互探讨和重视,细致的观察和处理对促进此类患者的康复有着一定的意义。 (1)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以及患者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指(趾)引起剧痛,患者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 (2)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滑车抵住床尾或床头;防止牵引锤着地;防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不可过度摆动,避

牵引病人的护理

牵引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对牵引病人,应进行交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 2、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 3、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 4、主动与病人谈心,掌握其思想变化,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使之愉快地配合治疗。 二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1、有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 ⑴注意观察肢端血液循环:主要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以及病人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指(趾)引起剧痛,病人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 ⑵小儿行双腿悬吊牵引时,皮牵引的胶布及缠绕于其上的绷带会向牵引方向移动,可能导致膝部的绷带卡在膝下周径较粗之处而压迫血管,甚至引起小腿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因此要随时检查,并耐心倾听小儿叙述,如小儿无故哭闹不安,应首先考虑是否牵引所致。 2、有牵引无效的可能 ⑴皮牵引者应注意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如有要及时处理。如胶布过敏局部刺痒病人不能忍受,可考虑用海绵带皮牵引或骨牵引。告诉病人有不适应及时报告而不能擅自撕下胶布。颅骨牵引者应注意防止颅骨牵引弓松脱。 ⑵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滑车抵住床尾或床头,防止牵引锤着地,防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⑶滑动牵引的病人,要适当垫高床头、床尾或床的一侧,以保持牵引力与体重的平衡 3、有牵引不正确的可能 ⑴牵引时患肢放置的位置应符合要求,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时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 ⑵股骨上段骨折行骨牵引时,患肢应尽量外展,病人保持半卧位。 ⑶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当牵引病人叙述患处疼痛时,应认真分析原因,不可简单地减轻重量。 ⑷告诉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擅自改变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否则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 4、防止发生并发症 ⑴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打背部,用拉手练习起坐等。 ⑵防止发生褥疮:在骨突起部位,如肩背部、骶尾部、双侧髂嵴、膝踝关节、足后跟等处放置棉圈、气垫等,并定时按摩,每日温水擦浴,保持床铺干燥、

护理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骨科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护理问题:疼痛 护理措施: 1、观察、记录并汇报疼痛性质、部位、程度、起始和延续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 2、减少疼痛刺激:①教会病人咳嗽或深呼吸时,用手托住伤口。②当伤口固定过紧过松时,适当调整。③伤口疼痛及时换药观察。④病人需要活动、翻身时,固定好受伤或手术肢体。 ⑤寻找减轻疼痛的姿势与体位。⑥及时变换体位,减轻固定体位引起的不适、压迫。⑦去除刺激物。⑧转移性话题、抚慰、按摩以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⑨争取家属和亲人的支持和配合。 3、减轻疼痛:①配合医生针对病因治疗。给予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解除血管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及时通畅引流或冲洗;使用镇痛药(包括癌症末期治疗)。②心理方法: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给予同情,解释诊治与疾病的必然过程,有针对性疏导病人心理。催眠与暗示,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与不适。③物理方法:局部外用药涂抹,热、冷敷,理疗、针灸、按摩等。 二、护理问题:焦虑/恐惧 护理措施 1、入院时做好入院宣教,主动热情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介绍病区环境、经管医生、责任护士等,让患者及家属尽快融入环境中,以消除陌生感。 2、主动与患者家属接触、沟通,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同时在生活上给予患者细致的照顾,耐心详细介绍特殊检查、治疗护理的意义及配合要点,争取家属的支持及患者的积极配合。 3、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心理支持法:①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释放内心的痛苦,正确引导患者,使患者面对现实;②对于病人的想法,护士给予相应的分析与解释,缓解其焦虑情绪;③给予积极暗示,介绍同病种、已恢复的患者与其交谈;④多与病人聊天,转移注意力,让他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 (2)认知疗法:①鼓励患者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②发现问题后,我们可以说“如果你能够配合我们进行各项检查与护理工作,相信一定能够取得好的结果”。

骨牵引病人护理.

骨牵引病人护理 学校: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姓名:刘娇 牵引: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的治疗方法 骨牵引:是将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部位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引骨骼,又称直接牵引 适应症 1、骨折、关节脱位的复位及维持复位后的稳定 2、挛缩畸形的矫正治疗和预防。 3、防止因骨骼病变所致的病理性骨折。 选择进针的部位:包括尺骨鹰嘴、股骨髁上、胫骨结节、跟骨、颅骨。 护理措施 1. 凡新作牵引的病人,应列入交接班项目 2. 加强病人的生活护理 3. 保持有效牵引,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4. 预防感染,避免过度牵引 5. 避免过度牵引 加强病人的生活护理:持续牵引的病人往往活动不便, 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应协助病人满足正常生理需要。保持有效牵引: 1. 颅骨牵引时,每日检查牵引弓,并拧紧螺母,防止牵引脱落。

2. 牵引重锤应保持悬空, 牵引重物不可随意增减或移去, 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3. 牵引绳不可随意放松,也不可有其他外力作用,以免影响牵引力 4. 保持对抗牵引力量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下肢牵引时应抬高床尾 15~30㎝。 5. 保持对抗牵引力量。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下肢牵引时,应抬高床尾 15~30㎝。 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密切观察病人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检查局部包扎有无过紧,牵引重物是否过大。若局部出现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运动障碍以及脉搏细弱时, 应详细检查、分析原因并及时报告医生。预防感染:骨牵引时,穿针处皮肤应保持清洁,以无菌敷料覆盖。每日用 75﹪乙醇消毒穿针处, 以防感染。避免过度牵引:对骨折或脱位病人,应每日测量牵引肢体的长度,以免牵引过度。部位不同,牵引重量也有所不同。如股骨骨折时,为体重的1∕ 10~1∕ 7;小腿骨折为体重的1∕ 15~1∕ 10;上臂骨折为体重的1∕ 20~1∕ 15。 预防并发症:对于牵引病人应该注意观察并预防足下垂、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

牵引的护理-

一般护理- 1、对牵引病人,应进行交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病人活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此应主动帮助病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病情许可,可教会病人在床上借助拉手,利用便盆大小便等- 3.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 4.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使病人清洁、舒适,也有利于血液循环。- 5.主动与病人谈心,掌握其思想变化,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使之愉快地配合治疗。还可引导病人开展读书活动及欣赏音乐等,以丰富病人的文化生活。 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1:有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 护理措施:- (1)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观察项目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以及病人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检查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的方法:用力按压指或趾甲,甲床出现苍白区,松开后又很快转红润为血液循环正常。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指(趾)引起剧痛,病人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 (2)小儿行双腿悬吊牵引时,由于牵引力的作用;皮牵引的胶布及缠绕于其上的绷带会向牵引方向移动,因此可能导致膝部的绷带卡在膝下周径较粗之处而压迫血管,甚至引起小腿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因此要随时检查,并耐心倾听小儿叙述,如小儿无故哭闹不安,应首先考虑是否牵引所致。- (3)邓乐普(Dunlop)牵引(图19—29)用于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这种骨折肘部肿胀明显,牵引时需要屈肘45’,较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所以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防止发生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护理问题2:有牵引无效的可能- 护理措施:- (1)皮牵引者应注意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如有要及时处理。如胶布过敏局部刺痒病人不能忍受,可考虑用海绵带皮牵引或骨牵引。告诉病人有不适应及时报告而不能擅自撕下胶布,否则影响治疗效果。颅骨牵引者应每日将颅骨牵引弓的靠拢压紧螺母拧紧o.5—1圈,防止颅骨牵引弓松脱。- (2)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滑车抵住床尾

骨牵引病人的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及护理

骨牵引病人的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及护理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骨牵引病人的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及护理 牵引是骨科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它是利用适当的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作用于骨折部位,以达到复位的目的。骨牵引是治疗下肢骨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临床常用方法包括股骨踝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等。由于牵引时间一般较长,患者须长期卧床休息,生活上不能自理,容易发生多种生理或心理不适,也容易产生许多并发症,因此,做好骨牵引患者的护理对骨折的愈合有重要的意义。 1 骨牵引术前的心理护理 对牵引患者了解治疗目的,减少术后并发症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患者受伤后多表现为情绪低沉,对骨牵引成功与否存有质疑的心理,还有些患者因为担心疼痛或是牵引后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而不愿配和医护人员。为解除患者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认真做好疾病知识的宣教,及牵引过程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明白牵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从而建立起战胜疾病信心和决心,配合各项护理工作的进行。另外,牵引病人卧床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协助患者做好各种生活护理,使其增强信心,消除顾虑,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2 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注意事项是护士在牵引术前应高度重视的,做好以下几点与配合医生下一步的牵引术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直接的联系。 (1)牵引前先用肥皂水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减少皮肤感染机会。 (2)了解骨牵引禁忌证,如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性创伤、污染严重,牵引局部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等均不适宜做骨牵引。 (3)向患者详细说明牵引后配合事项,包括维持牵引体位,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若牵引肢体出现局部疼痛、麻木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 (4)注意牵引肢体保暖,特别在本地区冬季更应注意这一点。 3 护理措施 在本科数十例骨牵引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笔者认为以下护理措施及临床观察值得同行相互探讨和重视,细致的观察和处理对促进此类患者的康复有着一定的意义。 (1)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以及患者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指(趾)引起剧痛,患者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

牵引病人的一般护理

牵引病人的一般护理 发表时间:2009-07-31T16:02:46.9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于晓玲 (黑龙江省农垦第二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 [导读] 凡新上牵引的病人,应列为交接斑项目,尤其皮牵引病人,应密切注意患肢的血液循环及活动功能【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140-01 1 凡新上牵引的病人,应列为交接斑项目,尤其皮牵引病人,应密切注意患肢的血液循环及活动功能 患肢肢端可因绷带缠绕过紧或其他原因压迫血管、神经,而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运动障碍以及脉搏弱或摸不到等情况。遇到上述情况时,应详细检查,分析原因并报告。有时只需松开绷带减压后再重新缠绕,便可解决问题。应警惕缺血性挛缩的发生。 2 对皮牵引的病人,应随时注意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及时整理 病人可因皮肤下面的胶布刺痒而将胶布掀开,小儿更不合作。故应经常向病人解说,并加强管理。如果胶布掀开过多,可影响牵引力,要重新换一条胶布。纱布绷带松散也很常见,小儿活动较多,更易松散。绷带松散后影响对胶布的固定,外观也显得零乱,不整齐,应随时予以整理或重新包扎。 3 牵引的重量是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加减或移去 有时工作人员在临床护理时,为了工作方便,临时将重量提起放在椅上或床上;也有时由于种种原因,使原来悬空的重量不再悬空,都会使牵引力消失,牵引失去作用。常见影响牵引重量悬空的原因为牵引绳有伸缩性,在牵引过程中逐渐延长,使原来悬空的重量,坠落在地面上;或是病人移动体位,致使原来悬空或离地面不远的重要,接触了地面;或是悬空的重量落在床栏杆上。有的病人上了牵引之后主诉患处疼痛不适,甚至要求去除牵引,或将牵引重量自行拿开。要注意疼痛不一定是由牵引所引起,有时还可能是因牵引重量不够。 4 注意病人体位、加强临床护理、预防并发症,保证病人安全、舒适 4.1使用滑动牵引的病人,常由于牵引重量与体重不平衡,而发生身体过多地向床头或床尾滑动。 4.2肢体牵引时,肢体位置的放置与肢体的恢复关节系很大,而肢体的位置又与躯干、骨盆的位置相互关联。 4.3预防褥疮褥疮是由于受压的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循环不良所引起的压疮。 4.4预防呼吸、泌尿系统并发症牵引病人由于要经常仰卧,容易引起排尿不完全,尿渣沉淀及坠积性肺炎。年老体弱者,更易发生。应鼓励病人利用牵引架上拉手抬起上身,以加强深呼吸,促进血液循环,并有助于排净膀胱中尿液。 4.5注意预防垂足畸形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有腓总神经通过,比较表浅,容易受压。受伤之后,可导致足背伸肌无力,而发生垂足畸形。临床护理时,应经常注意这一部位是否受压,并要认真倾听病人主诉。 4.6对骨牵引病人,应注意保护其穿刺针针眼部位不受触碰、不污染。 4.7使用帆布脚兜及枕颌吊带时须注意事项帆布脚兜一般仅用5磅左右的牵引力作暂时、短暂固定下肢之用。须随时观察布兜的位置,倾听病人的主诉,及时检查、及时处理。对枕颌吊带的要求是牢稳、舒适、安全。应注意吊带有无移动位置以致压迫颈部、影响呼吸,对小儿患者,尤应随时主动观察,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理。 4.8检查皮牵引所引起的皮肤溃疡每周定期检查一次,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检查。检查时,先将胶布外面的绷带取下,然后,沿胶布边沿检查该处皮肤有无发红或破溃。如有破溃,则该处胶布就要掀起来。发现溃疡后,若是小面积,则按一般换药法将溃疡面擦净,涂以龙胆紫,敷盖小块纱布,继续牵引。如为大面积溃疡,须去除胶布。暂停牵引。牵引不能停时,则须换用其他方法,例如以骨牵引或面兜牵引等代替。一般在去除胶布后,即使创面很广泛,经过换药治疗,也可以很快愈合。溃疡多发生在沿着胶布边沿的部位的原因,是因为该受处受到持续的、上下错开的、不均衡的拉扯力,而容易拉伤皮肤。每周定期检查时,除检查皮肤溃疡外,不要清洁患肢。要用肥皂及清水将患肢彻底洗净、擦干(注意不要沾湿胶布)。最后缠上纱布绷带。必要时,另换一条清洁的绷带。

骨牵引病人护理

骨牵引病人护理 学校: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姓名:刘娇 牵引: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的治疗方法 骨牵引:是将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部位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引骨骼,又称直接牵引 适应症 1、骨折、关节脱位的复位及维持复位后的稳定 2、挛缩畸形的矫正治疗和预防。 3、防止因骨骼病变所致的病理性骨折。 选择进针的部位:包括尺骨鹰嘴、股骨髁上、胫骨结节、跟骨、颅骨。 护理措施 1.凡新作牵引的病人,应列入交接班项目 2.加强病人的生活护理 3.保持有效牵引,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4.预防感染,避免过度牵引 5.避免过度牵引 加强病人的生活护理:持续牵引的病人往往活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应协助病人满足正常生理需要。 保持有效牵引: 1.颅骨牵引时,每日检查牵引弓,并拧紧螺母,防止牵引脱落。 2.牵引重锤应保持悬空,牵引重物不可随意增减或移去,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3.牵引绳不可随意放松,也不可有其他外力作用,以免影响牵引力 4.保持对抗牵引力量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下肢牵引时应抬高床尾15~30㎝。 5.保持对抗牵引力量。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下肢牵引时,应抬高床尾15~30㎝。 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密切观察病人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检查局部包扎有无过紧,牵引重物是否过大。若局部出现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运动障碍以及脉搏细弱时,应详细检查、分析原因并及时报告医生。 预防感染:骨牵引时,穿针处皮肤应保持清洁,以无菌敷料覆盖。每日用75﹪乙醇消毒穿针处,以防感染。避免过度牵引:对骨折或脱位病人,应每日测量牵引肢体的长度,以免牵引过度。部位不同,牵引重量也有所不同。如股骨骨折时,为体重的1∕10~1∕7;小腿骨折为体重的1∕15~1∕10;上臂骨折为体重的1∕20~1∕15。 预防并发症:对于牵引病人应该注意观察并预防足下垂、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