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单元第四第54页例2《比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按比分配的问题。这节课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平均分”是这类问题的特例。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有三种方法:1、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一份数的方法来解答;2、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3、利用比例知识解答。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比例,现行教材避开了比例方法。一般以第二种方法为主,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比例和比例尺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方法,能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按比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特征,探索并掌握其解决策略,能正确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分配问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这种特征,能正确、灵活地解决此类实际问题是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因此我将其列为教学重点。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作为本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主要借助多媒体,采用“演示——分析——讨论——总结”的方式,并利用不同层次的练习进行巩固推进,以达到学生理解、掌握。
二、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
五年级下册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化简比。由于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三、说教法和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
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针对这种教学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将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意识,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其次,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这一节课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我认真制作了课件,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动态、简单的动画、图形出示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四,指导观察图形,认真分析,培养思考能力。让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题边自学,边思考,以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这样做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第五,重视应用,“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精心设计了四个层次不同的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这样既巩固学生了
教法:“引导—探索”、尝试教学法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1.调查一下生活中一些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比。
2.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三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
3. 创设情境:幼儿园大班有30人,小班20人,现在幼儿园有140个橘子,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小明的妈妈在超市购买了一个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
(课件)出示教材例2主题图及相关文字。
师:谁知道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
1:1的稀释液是怎么配出的?
引导学生理解浓缩液、稀释液,目的是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掌握按比分配的问题的结构特点,以便分散难点,同时让学生理解原来学习的平均分其实就是按比分配的一种特例。
2利用课件在情境中理解按比分配,从而达到突出重点;首先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
师:这道题配制的是什么?按照什么来配制?;重点理解“按1:4配制”;
师:大家已经能够配制1:1的稀释液了,那么1:4呢?
3.利用课件在情境中理解按比分配,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了解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问题: (1) 500 mL 是谁的体积?
(2) 1:4表示什么?
(3)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结合课件很容易清晰地抽象出数量关系,即 “浓缩液的体积占1份,
水的体积占4份”和“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体积的51,水占稀释液体积的5
4”。 师:你现在能解决阿姨刚才遇到的问题了吗?
接下来鼓励小组合作尝试多种方法解答,教师进行指导,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最后提示学生进行检验,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3、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结构特点?怎样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一般学生总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地依据提出的方法调换教学顺序,并引导学生掌握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安排学生的小组讨论方式能使学生一开始就畅所欲言,把几种不同思路比较和联系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检验能力。
(三)、强化训练、内化提高: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合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1.对应性基础练习:
(1)解决分橘子问题。
(2)做练习十二第一题
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的新知得到及时巩固,将其转化为技能。
2.变形性巩固练习:
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周长200 m ,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花坛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m ?
与例题比较,让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后形成知识迁移、内化。
3、对比性加强练习:
学校把栽70 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46 人,二班44 人,三班50 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与上一题比较分析各部分数量之间都没用比而是用实际数量表示,但题中出现三个部分量,而是又回到比,从而形成连比。这道练习旨在加强对比,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2.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身边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分配知识解决。 这样做既检验了效果,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