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保险公司备份及恢复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8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公司数据的安全、完整性和可用性,合理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数据备份和恢复相关工作。
第三条数据备份和恢复的目标是确保数据的安全、完整性和可用性,以防止数据丢失、损坏或不可访问的情况发生。
第四条数据备份和恢复的管理应遵循法律、行业规范和公司的相关政策和流程。
第二章数据备份管理第五条数据备份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在遭受数据丢失、损坏或不可访问时能够及时恢复。
第六条数据备份应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和业务需求进行定期备份。
备份周期和备份频率应根据数据类型和业务需求确定。
第七条数据备份应使用安全可靠的存储介质,如磁带、光盘、硬盘等。
备份介质应定期检测和替换,以确保其可用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数据备份应保留在安全的地方,确保防火墙、防水、防盗等安全措施。
第九条数据备份应加密存储,以防止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被非法访问或篡改。
第十条数据备份应建立备份日志,记录备份日期、备份内容和备份介质。
备份日志应定期备份和存档,以便查阅和管理。
第十一条数据备份的责任应明确,确保备份工作按时、准确地完成。
备份工作应有备份管理员负责,备份管理员应熟悉备份流程和工具,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认证。
第十二条数据备份的恢复测试应定期进行,以验证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和完整性。
第三章数据恢复管理第十三条数据恢复的目的是在数据丢失、损坏或不可访问时,能够及时将备份数据恢复到正常状态,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第十四条数据恢复应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业务需求和恢复时间要求制定恢复计划。
恢复计划应明确恢复的优先级、恢复的顺序和恢复的时间要求。
第十五条数据恢复应使用安全可靠的恢复工具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十六条数据恢复应进行恢复测试,以验证恢复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恢复测试应定期进行,并记录测试结果和改进措施。
第十七条数据恢复的责任应明确,确保恢复工作按时、准确地完成。
3-保险公司对投保人保单信息进行备份和查阅的相关管理制度1. 背景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投保人保单信息,为了确保这些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相关的备份和查阅管理制度。
2. 备份管理制度2.1 定期备份保险公司应定期对投保人保单信息进行备份,以防止信息丢失或损坏。
备份频率应根据信息量和重要性来确定,并确保备份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2 数据存储安全备份的投保人保单信息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防止数据泄露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保险公司应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物理措施,保障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2.3 灾难恢复计划保险公司应制定灾难恢复计划,以确保在灾难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备份的投保人保单信息。
该计划应包括备份数据的存储位置、恢复的时间目标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联系方式。
3. 查阅管理制度3.1 访问控制保险公司应设立合适的访问控制机制,限制对投保人保单信息的查阅权限。
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查阅这些信息,并且查阅操作应被记录和监控。
3.2 审核查阅记录保险公司应定期审查和监测对投保人保单信息的查阅记录,确保查阅操作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对于未经授权的查阅行为,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3 查阅申请和审批除了控制访问权限,保险公司还应建立查阅申请和审批流程,确保对投保人保单信息的查阅是经过合理审批的。
查阅申请应包括申请人身份和目的,并经过上级审批才能进行查阅操作。
4. 总结制定和实施保险公司对投保人保单信息进行备份和查阅的相关管理制度,有助于确保投保人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备份管理制度可以防止信息丢失,查阅管理制度可以限制访问权限,并确保查阅合规性。
同时,灾难恢复计划和审核查阅记录等措施也是保障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某保险公司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前言为确保某保险公司业务数据和信息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数据备份和恢复的高效性,并有效应对各类数据损失和业务灾害事件,制定本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二、定义1、备份:指将数据复制到其他介质上进行保存,以防止原始数据的意外丢失、损坏、被篡改等情况。
2、恢复:指从备份介质中还原信息数据的过程,以便恢复到丢失、损坏、被篡改之前的状态。
3、备份策略:指根据数据重要性和可用性需求,制定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
4、备份周期:指备份的时间间隔,即备份操作的频率。
5、备份目标:指备份数据要达到的要求,如备份到某个介质或设备上,备份存储介质的数量、性能和容量等。
6、灾备计划:指在数据发生灾害或遭到破坏时,进行数据恢复的计划。
7、灾备演练:指对灾备计划进行的实验活动,以检测计划“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政策要求1、备份周期:根据数据重要性和可用性要求,制定不同的备份周期:a、关键数据备份周期为每天。
b、业务数据备份周期为每周。
c、其他数据备份周期为每月。
2、备份策略:a、根据数据重要性和可用性需求制定备份策略,并审核备份策略制定流程。
b、制定不同介质类型和不同存储设备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
c、每天备份数据时,每周必须备份将进行彻底全面备份。
d、系统管理员和数据负责人要定期测试备份程序,确保备份过程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加强对备份数据的管理和控制。
3、备份目标:根据数据容量和备份介质情况,制定合理的备份目标。
a、数据备份时,存储目标必须满足完整性、可靠性、合法性等要求。
b、多单位备份时,必须严格控制存储设备的管理权限,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c、备份任务完成后,必须确认文件完整性。
4、恢复策略:a、针对不同数据备份目标,呈现适当恢复策略,恢复过程必须慎重,确保全面和正确。
b、要对数据恢复的流程和步骤进行明确和规范,以确保数据的完整和正确性,从而保障业务迎来正常的生产和交付。
c、在进行数据恢复操作时,必须记录下恢复操作的详细步骤和结果。
保险公司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保险公司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制度概述为了保护保险公司的数据安全,防范数据丢失或损坏等不可预测的风险,保险公司应建立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制定相关规定和措施,加强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的管理,从而确保数据在遭受意外损失时能及时恢复。
二、制度目的1. 保证数据安全。
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建立的目的在于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保证数据遭受意外损失时能够及时恢复。
2. 保护公司利益。
保险公司需要依赖数据管理来开展业务,若数据出现损失或丢失,将会给公司带来巨额经济损失,损害公司声誉和利益。
3. 合规监管要求。
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满足法规要求和监管要求,确保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三、制度内容1. 备份策略1.1 确定备份周期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更新频率,确定备份周期,包括日常备份、每周备份、每月备份和每季度备份等,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备份。
1.2 确定备份方式确定备份的方式,可以采用本地备份、远程备份、镜像备份等。
1.3 确定备份存储媒介备份数据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存储媒介,如硬盘、磁带等,定期更换备份载体,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2. 恢复策略2.1 确定数据恢复策略制定数据恢复策略,包括数据恢复的流程、恢复目标、恢复的时间窗口和恢复的方式等。
2.2 确定恢复人员和恢复流程指定数据恢复的负责人和责任分工,制定恢复流程,确保数据恢复的顺利进行。
2.3 恢复测试对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测试,以确保数据恢复的可行性和及时性。
3.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3.1 数据备份(1)备份操作的负责人需要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备份。
(2)定期备份数据,并将其存储到预定的位置。
(3)备份数据的时候需要记录备份时间、备份人员等备份信息,并定期审核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4)备份数据需要设定备份周期,同时需要将备份数据的有效期和过期时间予以标注。
3.2 数据恢复(1)在数据丢失或损坏等情况下,操作人员应及时启动数据恢复操作。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引言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靠性,防止因数据丢失、损坏或者破坏而导致的业务中断和信息泄露。
为了规范和加强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信息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技术支持人员等。
三、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原则1. 安全性原则: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应符合公司的信息安全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备份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可行性原则:备份与恢复方案应合理、可行,能够在发生故障或者灾难时快速恢复业务。
3. 定期性原则:备份工作应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确保数据的及时备份和恢复。
4. 多样性原则:采用多种备份手段和存储介质,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故障和灾难。
四、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流程1. 数据备份(1)确定备份策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制定不同的备份策略,包括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
(2)选择备份工具:根据备份需求,选择适合的备份工具,确保备份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3)设置备份计划:制定备份计划,明确备份的时间、频率和目标位置。
(4)执行备份任务:按照备份计划执行备份任务,确保数据按时备份到指定的存储介质中。
(5)监控备份过程:监控备份过程,确保备份任务的顺利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备份异常情况。
2. 数据恢复(1)确定恢复策略:根据数据的备份类型和恢复需求,选择合适的恢复策略,包括全量恢复、增量恢复和点播恢复等。
(2)选择恢复工具:根据恢复需求,选择适合的恢复工具,确保恢复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3)执行恢复任务:按照恢复策略执行恢复任务,确保数据能够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
(4)验证恢复结果:恢复完成后,进行数据验证,确保恢复的数据与备份的数据一致性。
(5)监控恢复过程:监控恢复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恢复异常情况,确保恢复任务的成功完成。
五、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责任1. 信息系统管理员负责制定和执行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监督备份与恢复工作的执行情况。
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目录第一章概述 (3)第二章备份管理员的职责 (3)第三章备份策略管理 (3)3.1 备份策略制定 (3)3.2 备份策略调整 (3)3.3 临时备份策略制定 (4)3.4 备份策略类型 (4)3.5 备份系统保护策略 (4)第四章数据恢复工作 (4)4.1 文件系统类型数据恢复 (4)4.2 数据库类型数据恢复 (5)4.3 系统恢复 (5)4.4 恢复测试 (5)附件1 备份申请表 (6)附件2 恢复申请表 (7)第一章概述(XXX单位)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制定的目的是指导(XXX单位)备份和恢复工作,定义备份管理员工作内容,规范备份恢复流程。
为了科学有效地管理备份和恢复工作,促进系统安全地高效运行,根据(XXX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管理规章制度。
第二章备份管理员的职责备份管理员是指有权使用备份系统完成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员。
备份管理员的主要职责包括:1. 负责备份系统日常运行的监测、系统运行错误的登记与分析系统日志、系统故障排除工作;2. 负责协调备份策略制定、调整与临时备份恢复作业的工作;3. 负责执行备份策略规定的备份介质出库入库工作;4. 负责系统管理员派单要求的工作内容,诸如备份策略的调整、临时备份需求、临时恢复需求工作;5. 负责备份系统结构的调整工作;6. 负责定期针对备份系统的运行状况做报表工作。
第三章备份策略管理3.1 备份策略制定系统业务数据库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应向备份系统管理员提供备份需求,双方协商备份策略,诸如备份范围、备份时间、备份频度、保存期限、备份拷贝数目等。
3.2 备份策略调整在备份系统保护之下的数据库或者文件系统在做调整(诸如目录名称更换、数据库库名变更)或者增加、减小备份内容时,应该向备份系统管理员提交备份申请表,具体描述调整的内容。
备份系统管理员根据备份申请表的要求,在备份系统上调整备份策略。
完成备份策略调整工作后,核对备份申请表,并归档备案。
备份与恢复管理规章制度1. 背景与目的为保障企业数据安全可靠,提高业务连续性和抗灾本领,确保备份与恢复工作的有效性和标准化,订立本规章制度。
2. 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部门、员工和相关技术设备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工作。
3. 管理标准3.1 数据备份管理1.全部部门应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量备份,并在工作日内进行差别备份。
2.备份数据应保管至安全可靠的存储设备中,并配备防火墙和访问掌控策略,以确保备份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3.各部门应订立合理的备份策略,包含频次、时段和数据类型等,以确保备份工作的全面掩盖和及时有效。
4.对紧要业务系统和关键数据的备份,应额外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定期测试备份文件的可读性和可恢复性。
3.2 数据恢复管理1.各部门应定期测试数据恢复操作,确保备份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并记录测试结果。
2.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应及时启动恢复操作,恢复至近来一次可用的备份点,并快速反馈给相关人员。
3.数据恢复操作应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负责,且操作过程需完整记录,并及时报告主管部门。
4.对紧急情况下的数据恢复,应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和人员调度机制,确保恢复工作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3 存储设备管理1.存储设备应配备定期检查和维护机制,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2.存储设备的存储容量应与备份数据量相适应,定期清理冗余数据和归档备份数据,保持存储设备的可用空间。
3.存储设备的访问权限应进行合理规划和掌控,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存储设备,确保备份数据的机密性。
3.4 监测与报告1.设立备份与恢复管理责任人,负责备份与恢复工作的监督、沟通与协调,并定期报告备份与恢复工作情况。
2.监测备份与恢复工作是否定时完成,并对未定时完成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整改。
3.对重点数据丢失事件和备份失效的情况,应进行认真的事故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4. 考核标准4.1 数据备份考核标准1.各部门每周及时完成全量备份和差别备份的次数。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企业运营和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备份是指将重要数据复制到备份介质中,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数据恢复是指在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下,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为了规范企业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文旨在制定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明确备份与恢复的责任、流程和要求,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和员工,涉及到公司重要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相关工作。
四、制度内容1. 数据备份要求1.1 确定备份策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制定不同级别的备份策略,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
1.2 确定备份周期:根据数据变化的频率和重要性,确定备份的周期,保证数据备份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1.3 确定备份介质:选择合适的备份介质,如磁带、硬盘、云存储等,确保备份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 确定备份存储位置: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防止数据丢失或被恶意篡改。
2. 数据备份流程2.1 数据备份责任:明确数据备份的责任人,由专人负责备份工作,并确保备份过程的可追溯性。
2.2 数据备份频率:按照备份策略设定的周期,定期进行数据备份。
2.3 数据备份程序:制定详细的备份操作流程,包括备份前的数据校验、备份过程的记录和备份后的验证等。
2.4 数据备份验证: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3. 数据恢复要求3.1 数据恢复流程:制定数据恢复的操作流程,包括数据恢复的责任人、恢复的优先级和恢复的步骤等。
3.2 数据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和恢复时间。
3.3 数据恢复记录:对每次数据恢复进行记录,包括恢复的时间、恢复的数据和恢复的结果等。
4.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保障4.1 数据备份的加密: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备份恢复管理制度模板
一、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关键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导致的业务中断,特制定本备份恢复管理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需要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的部门及个人。
三、责任部门
1. IT部门负责制定备份策略,监督备份过程,并负责数据恢复的执行。
2. 各部门负责人需确保本部门的数据备份工作按时完成。
四、备份策略
1. 全备份:每月进行一次,包含所有数据。
2. 增量备份:每周进行一次,只包含自上次备份以来变化的数据。
3. 日志备份:每天进行,确保交易数据的完整性。
五、备份介质管理
1. 备份介质应定期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2. 备份介质应存放在安全、防火、防潮的环境中。
六、数据恢复流程
1. 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立即报告IT部门。
2. IT部门评估情况,确定恢复数据的时间点和范围。
3. 执行数据恢复操作,并进行恢复后的数据验证。
七、培训与演练
1. 定期对员工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培训。
2. 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数据恢复演练,以检验备份的有效性和恢复流程的可行性。
八、违规处理
违反本制度规定的个人或部门,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相应的纪律处分。
九、制度修订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IT部门负责解释,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修订。
十、附则
1. 本制度自XXXX年XX月XX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请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确保其符合公司的具体需求和操作流程。
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公司重要数据的安全性,减轻数据丢失所带来的损失,制定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
确保数据能够定期备份,并能够及时恢复,使公司在面临数据灾难时能够快速恢复业务运行,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制度适用范围该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的信息系统设备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系统等。
三、备份策略1.备份频率: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和变化频率,制定不同的备份频率。
对于重要数据,应每日进行备份,对于一般数据可以每周备份一次。
2.备份方法:备份可以采用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结合的方式,全量备份可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增量备份可以减少备份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3.备份存储: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的地方,离线备份数据应存放在离线存储设备中,线上备份数据应存放在安全的备份服务器中。
4.备份验证: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5.备份日志:每次备份应生成备份日志,记录备份的时间、内容、结果等信息,便于追踪和查询。
四、恢复策略1.恢复测试: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能够正常恢复。
2.应急恢复方案:对于重要数据和系统,应制定应急恢复方案,包括人员调度、备份数据的恢复流程、恢复时间等内容。
3.恢复日志:记录每次恢复操作的日志,便于追踪和排查问题。
五、备份和恢复管理责任1.信息部门负责制定备份和恢复策略,并监督执行情况。
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定期进行备份策略和恢复方案的评估和修订。
六、备份和恢复管理流程1.备份管理流程(1)制定备份计划(2)执行备份操作(3)验证备份数据(4)存储备份数据(5)记录备份日志2.恢复管理流程(1)接收恢复请求(2)验证恢复权限(3)执行恢复操作(4)验证恢复结果(5)记录恢复日志七、制度执行和监督1.信息部门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定期进行备份和恢复操作的检查和评估。
****保险有限公司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信息技术中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系统和数据的备份恢复管理,结合公司的应用系统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管理的所有生产系统和数据库。
第二章职责定义第三条岗位说明(一)备份管理员:负责管理和修订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负责管理和制定备份恢复策略,执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
(二)数据库管理员:负责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测试。
(三)主机管理员:负责在生产服务器上实施系统日志以及中间件日志策略以及日志备份策略。
(四)应用系统管理员:负责定义应用系统日志备份和归档策略。
(五)安全合规员:定期对数据恢复测试工作进行审计。
第三章备份管理第四条主机备份(一)主机备份是指使用系统对主机进行备份,备份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系统配置、系统日志以及主机上所有的应用系统。
(二)系统对公司生产系统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进行备份,备份频率不低于每天1次,备份保存期限不低于5天。
第五条应用系统备份(一)应用系统下线时,系统应打包封存至备份存储中,备份的内容必须包含应用文件、应用日志。
(二)应用系统负责人应在系统下线时明确备份保存期限,原则上不低于5年。
第六条数据库备份(一)数据库备份是指将数据库日志文件和数据文件备份至另外的数据库系统中。
(二)生产数据库必须提供至少1个实时备份的数据库,实时备份的间隔不超过1分钟。
(三)生产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原则上永久保存,数据库日志文件保存期限不低于6个月。
第七条日志备份(一)操作系统日志是指操作系统记录的系统变更、用户登录、命令执行等系统日志。
操作系统日志备份期限不低于6个月。
(二)应用系统日志是指应用系统中产生的用户访问、登录、操作、交易等行为的日志。
应用系统管理员应定义应用系统日志保存期限,原则上不低于6个月。
(三)应用日志中包含用户从互联网发起的访问记录或用户访问互联网的记录,日志保存期限不低于6个月。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制度一、目的及范围1.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公司数据的安全和备份恢复管理,确保企业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在数据异常、丢失或泄露时及时恢复,保证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数据的部门和员工。
二、制度制定程序2.1 确定制度起草团队,负责制定制度草案。
2.2 制订初稿,并进行内部审核。
2.3 进行公司内部倡导,征集内部意见和建议。
2.4 内部反馈及时修改制度草案。
2.5 最终草案经公司领导审批后正式执行。
三、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3.1 《劳动合同法》公司应遵循《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保护员工的个人隐私和劳动权益。
3.2 《劳动法》公司应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和安全权益。
3.3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公司应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保护员工的个人隐私,不得非法收集、利用、泄露员工信息。
3.4 《行政管理法》公司应根据《行政管理法》的规定,规范各项管理行为,确保数据管理规范、合法、有序进行。
3.5 公司内部政策规定公司还应制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内部政策规定,规范企业数据的管理和应急响应措施。
四、制度内容4.1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数据分类规范和安全级别划分标准。
(2)制定数据访问权限管理规程,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数据访问权限。
(3)制定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加密、备份、更新等措施。
(4)制定数据安全保密要求,包括加密、备份、更新等措施。
(5)制定数据异常管理制度,包括信息泄露、数据毁坏、入侵攻击等。
4.2 数据备份恢复管理制度(1)制定数据备份制度和备份周期。
(2)制定数据恢复方式和流程,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
(3)制定数据备份存储容量和备份介质管理规程。
4.3 责任主体(1)公司领导,负责制订和审批本制度。
(2)相关部门主管,负责执行数据安全和备份恢复管理的具体操作。
(3)员工,负责遵守公司制度,履行个人数据安全和备份恢复管理责任。
保险公司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保险公司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保险公司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保险公司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保证保险公司信息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最大限度地保障保险公司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及可恢复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保险公司内所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
三、制度要求1.数据备份(1)保险公司应根据业务系统的复杂度和重要性在合理的时间间隔内进行备份,并应定期检查备份质量。
备份的频次应根据业务数据的变化情况变化,并应不低于一周一次。
(2)备份数据应存放在专用备份设备内,保险公司应采取合适的加密措施来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3)备份数据还应进行多重备份,以防止因单一失误导致备份失败。
2.数据恢复(1)保险公司应在数据恢复时根据备份记录恢复相关数据,并应测试恢复的数据是否准确无误,并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反馈。
(2)恢复数据的时间应尽量缩短,以避免业务系统的长时间停机对保险公司业务造成影响。
(3)若备份数据不完整或失效,应立即通知相关负责人,以便及时进行排查并采取有效的恢复方式。
3.备份与恢复管理责任(1)保险公司应指定专人负责数据备份和恢复并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提升。
(2)保险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定期检查和更新,以确保备份与恢复过程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3)保险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备份与恢复跟踪体系,追踪备份与恢复过程的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制度执行(1)保险公司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应列入公司文件之中,有关人员应认真阅读并执行。
(2)有关人员违反本制度的规定,应按照公司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五、制度修订保险公司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修订,适应公司业务的发展,保证其持续性和有效性。
六、总结本制度规范了保险公司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运作效率和保险业务的稳定性,确保保险公司业务数据安全、完整、可靠。
某保险公司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1.引言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是指保险公司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和业务持续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保险公司依靠大量的数据来支持业务运营和决策,因此必须有一套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保险公司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流程和相关措施。
2.设计原则(1)全面性和有效性: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应覆盖所有关键业务系统和数据,并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2)自动化和规范化:备份与恢复操作应尽量实现自动化,并建立一套规范的程控管理流程。
(3)可验证性和可追溯性:备份与恢复操作应留下相应的日志和记录,以便审计和验证备份的有效性。
(4)敏捷性和灵活性: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应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和风险变化做出调整和优化。
3.流程(1)备份策略设计: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特点,设计合理的备份策略。
包括备份周期、备份类型、备份存储地点、备份容量等。
(2)备份操作执行:按照备份策略,定期进行数据备份操作。
备份操作应由专业操作人员执行,并留下相应的备份记录和日志。
(3)备份数据验证:定期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可采用多种手段,如数据校验、恢复测试等。
(4)备份数据存储: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如专用服务器、磁带库等。
备份数据的存储应具备数据分类、加密和冗余等功能。
(5)故障恢复流程:当发生故障时,需要根据事先制定的故障恢复流程来进行恢复操作。
故障恢复流程应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步骤,并保证时间和成本的合理控制。
(6)灾难恢复演练:定期组织灾难恢复演练,以验证故障恢复流程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根据演练情况,不断优化和改进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4.相关措施(1)权限控制:对备份与恢复操作进行严格的权限控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行相关操作。
(2)故障监控和报警:建立故障监控系统,并设置相应的报警机制。
一旦发生故障,能够及时获知并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XXX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公司数据备份清单的建立、备份的职责、备份的检查以及系统受到破坏后的恢复工作,合理防范计算机及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职责分工技术部是公司信息备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所有重要信息备份的管理和协调。
各部门负责人是确定本部门重要备份数据的责任人,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向技术部提供本部门重要数据的备份或最新的备份。
第三章备份清单建立和备份方式各部门人员将需要备份的数据清单填到《部门数据备份清单》中,然后提交到XXX汇总各部门上报的《部门数据备份清单》,并核对网络上的存储数据,形成《公司数据备份清单》。
根据公司情况和《公司数据备份清单》,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和重要数据两种。
一般数据主要指:个人或部门的各种信息及办公文档、电子邮件、人事档案、考勤管理、监控数据等。
重要数据主要包括:各部门日常表单记录、财务数据、技术部门图纸、标书、合同等。
备份方式:技术部负责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及保存期限等情况,为各类数据设定适当的备份方式。
备份方式包括服务器备份、在线备份、光盘归档备份等。
一般数据由各部门每月自行备份,部门负责人整理归档后交技术部和办公室存档,技术部每半年对一般数据资料进行选择性收集归档。
重要数据由各部门和技术部共同负责,实行双重备份和异地备份机制,重要数据每日00:00进行自动备份。
服务器的数据库由技术部在服务器硬盘每日做软件备份。
当服务器、交换机及其他系统主要设备配置更新变动,以及服务器应用系统、软件修改后均要在改动当天进行备份。
为加大数据备份的相对安全,技术部应定期(每年至少1次)通过服务器或光盘做永久性备份。
不同时期的各备份介质作好相应的编号及相关说明,并移交公司档案室存档。
自动备份失败情况下采取手工备份或其他方式及时备份,定期对备份日志进行检查,对重要数据实现异地备份(或备份介质异地存放)。
第四章备份介质的存放和管理备份介质应统一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保存地点应能防火、防盗、防潮。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数据安全是组织和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组织应制定并实施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数据安全管理和备份恢复工作,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护组织和个人信息免受损失和泄露。
二、数据安全管理1. 数据分类与密级(1)数据应根据其重要程度和保密性确定安全分类与密级。
(2)对于涉密数据,应制定专门的保密措施,包括访问控制、加密等。
2. 数据访问控制(1)建立合理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机制,确保仅授权人员可访问相关数据。
(2)数据的访问权限应与岗位职责相符,避免权限过大或过小。
(3)对于涉密数据,应采取更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并建立审计机制,记录相关操作。
3. 数据备份与恢复(1)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包括备份频率、存储位置等。
(2)备份数据应经过加密处理,并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3)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和测试,确保其可用性和完整性。
(4)建立数据恢复机制,当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
4. 数据安全审计(1)建立数据安全审计机制,对数据访问和操作进行监控和审计。
(2)对异常或可疑的数据操作行为进行及时处理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三、数据备份恢复管理1. 数据备份策略(1)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和变动频率确定备份策略。
(2)备份策略应包括备份的时间、频率、目标位置等。
(3)对于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应设置合理的策略和存储机制。
2. 数据备份操作(1)备份操作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应按照备份策略和操作规范进行。
(2)备份过程中应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备份时间、备份内容、操作人员等。
(3)备份数据应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其安全性。
3. 数据备份存储(1)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避免遭受损坏或丢失。
(2)定期对备份介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可用性。
(3)备份数据的存储位置应进行合理的保密措施,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访问。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本公司的数据安全和有效备份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和保护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根据领导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所有部门和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数据安全和备份恢复是本公司的重要信息管理工作,是保证业务连续运行和保护客户信息安全的基础。
第四条数据安全和备份恢复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安全管理2. 数据备份策略3. 数据备份恢复流程4. 数据备份存储和保护5. 数据备份测试和验证第二章数据安全管理第五条本公司的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有义务保护和维护本公司的数据安全。
第六条本公司的每个部门都应当派设专人负责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此人负责制定数据安全管理规程和操作规范,监督和检查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
第七条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当参加数据安全管理培训,了解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数据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
第八条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当保护和维护本公司的数据安全,不得泄露数据、篡改数据或非法使用数据。
第九条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当定期备份本身的工作数据,并保存在安全的存储介质中。
第十条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当定期更新自己的密码,确保密码的安全性。
第十一条本公司的每个员工在退出公司或离开工作岗位前,应当销毁或移交自己的工作数据,不得擅自带离公司。
第三章数据备份策略第十二条为了保证数据备份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本公司制定了数据备份策略。
第十三条数据备份策略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备份频率:每天备份一次。
2. 数据备份内容:包括本公司业务数据和客户数据。
3. 数据备份方式:采用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
4. 数据备份时间:备份时间为每天18点到22点。
5. 数据备份存储位置:备份数据存储在本公司指定的存储设备中。
6. 数据备份周期:备份数据定期转存至本公司指定的备份服务器中,并定期迁移至外部备份介质中。
第十四条数据备份策略应当由专人负责制定,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1. 背景与目的为了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规范备份和恢复流程,确保系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订立本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的信息系统,旨在规范备份和恢复的相关操作,有效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最大程度地保护企业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 定义与缩写•备份:将数据或系统配置信息复制到一个备份位置,以便在数据丢失、系统瓦解或灾难恢复时,能够重新恢复到某个已知初始状态。
•恢复:在数据或系统显现丢失、损坏或不行用情况下,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数据备份:将企业紧要数据复制到备份设备或备份存储中,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系统备份:将企业信息系统及其相关配置复制到备份设备或备份存储中,以确保系统能够在故障发生时快速恢复正常。
3. 备份策略•增量备份:每日对系统数据和配置进行增量备份,确保及时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定期全量备份:每周对系统数据进行全量备份,以便能够应对长期数据恢复的需求。
•分级备份:将数据依照紧要性进行分类备份,确保优先备份紧要数据,优化备份过程效率。
•多地备份:将备份数据分别存储在本地和云端两个地方,以应对不同类型风险。
4. 备份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备份计划:依照备份策略规定的时间和规模进行备份操作,确保备份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存储介质管理:选择合适的备份存储介质,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数据加密: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记录备份日志:每次备份操作都应记录备份时间、备份数据的范围和备份结果等信息,以备后续查阅和监控。
5. 备份恢复策略•灾难恢复:针对系统整体故障或灾难事件,订立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包含备份数据的恢复流程、恢复时间目标等要素,确保系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数据恢复:针对单个文件或数据库的故障,订立数据恢复策略,包含备份数据的选择、恢复流程和恢复时间目标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数据丢失和恢复时间。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样稿一、概述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是指按照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和实施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的规范和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数据能够在系统故障、病毒攻击、系统安全漏洞等情况下得到很好的备份和快速恢复,以保障企业系统和业务的正常运行。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数据中心、代码库、应用数据等。
三、核心内容1.备份原则(1)备份数据应遵循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原则,全量备份根据公司内部政策备份一次,备份周期为每周一次;增量备份根据公司内部政策备份一定周期的文件、文件夹、数据变化等信息。
(2)为保证数据完整,数据备份必须包括关键业务数据、数据库、应用程序和系统配置等。
(3)不同数据的备份要存储在不同的介质中,保证数据存储的多样性。
2.备份存储(1)备份数据在存储介质方面,公司建议在云存储上进行存储。
要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审计,检查存储的有效性是否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对于增量备份与全量备份的数据,分别存储到不同的介质中,防止单一存储介质出现问题引发备份数据丢失的风险案发生。
3.备份恢复(1)备份恢复过程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即先选择较早的备份进行恢复,以避免使用较新的备份作为恢复数据而引发数据丢失的风险。
(2)进行恢复数据操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数据恢复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设置说明及步骤,确保操作正确完成。
(3)进行数据恢复原则上避免直接覆盖原有数据,应在安全环境下创建新的数据集进行恢复。
(4)在进行数据恢复后,对恢复后的数据进行完整性和正确性的验证,确认恢复完成之后再对相关系统进行启动。
4.备份日志记录为了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完整和及时性,应该对备份进行日志记录。
日志记录包括以下内容:(1)备份的时间、数据、介质及备份人等信息。
(2)备份数据的文件名、大小、存储位置等。
(3)备份是否成功,若失败了需要明确失败的原因。
(4)检查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明确备份数据可用性的情况。
****保险有限公司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中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系统和数据的备份恢复管理,结合公司的应用系统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管理的所有生产系统和数据库。
第二章职责定义
第三条岗位说明
(一)备份管理员:负责管理和修订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负责管理和制定NBU备份恢复策略,执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
(二)数据库管理员:负责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测试。
(三)主机管理员:负责在生产服务器上实施系统日志以及中间件日志策略以及日志备份策略。
(四)应用系统管理员:负责定义应用系统日志备份和归档策略。
(五)安全合规员:定期对数据恢复测试工作进行审计。
第三章备份管理
第四条主机备份
(一)主机备份是指使用NBU系统对主机进行备份,备份容包括操作系统、系统配置、系统日志以及主机上所有的应用系统。
(二)NBU系统对公司生产系统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进行备
份,备份频率不低于每天1次,备份保存期限不低于5天。
第五条应用系统备份
(一)应用系统下线时,系统应打包封存至备份存储中,备份的容必须包含应用文件、应用日志。
(二)应用系统负责人应在系统下线时明确备份保存期限,原则上不低于5年。
第六条数据库备份
(一)数据库备份是指将数据库日志文件和数据文件备份至另外的数据库系统中。
(二)生产数据库必须提供至少1个实时备份的数据库,实时备份的间隔不超过1分钟。
(三)生产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原则上永久保存,数据库日志文件保存期限不低于6个月。
第七条日志备份
(一)操作系统日志是指操作系统记录的系统变更、用户登录、命令执行等系统日志。
操作系统日志备份期限不低于6个月。
(二)应用系统日志是指应用系统中产生的用户访问、登录、操作、交易等行为的日志。
应用系统管理员应定义应用系统日志保存期限,原则上不低于6个月。
(三)应用日志中包含用户从互联网发起的访问记录或用户访问互联网的记录,日志保存期限不低于6个月。
(四)应用日志中包含资金交易信息的,日志保存期限不低于
5年。
第八条备份
(一)备份是指将服务器中的备份至备份存储中。
(二)备份保存期限不低于5年。
第九条其他备份
(一)用户投保的录音录像文件以及用户保单原则上仅做文件归档,不提供单独备份,用户的保单等交易凭证的保存期限自保险合同终止之日起计算,保险期间在一年以下的不得少于5年,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不得少于10年。
如遇消费者投诉、法律诉讼等纠纷,还应至少保存至纠纷结束后2年。
(二)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章对数据有更长保存期限要求的,遵守其规定。
第十条数据备份时,必须记录备份情况,包括备份作业,备份期、时间、容、数据保存期限,介质型号、介质ID、业务种类、转存情况、异地备份记录、相关变更记录等信息,备份过程产生的日志保存期限不低于6个月。
第十一条核心数据库、核心系统必须同时进行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
第四章备份介质管理
第十二条备份介质必须采用性能稳定可靠的存储介质,选用的备份介质有效保存期限不得低于数据保存期限。
备份介质必须不能
与生产环境使用相同的存储介质。
第十三条为避免公司主数据中心发生自然灾害或火灾、恐怖袭击等人为灾难所导致的破坏,异地备份的数据中心与主数据中心距离不低于40公里。
异地备份场所的物理和环境保护级别不能低于主场所。
第十四条备份介质的存取和归还由备份管理员负责,其他人员若需取用备份介质,需经信息技术中心负责人审批通过。
第十五条备份介质达到使用年限后,应对备份介质上保存的数据进行审核,如需继续保存,则应由备份管理员将数据装移到新的备份介质上,并执行恢复性测试,由备份管理员和恢复测试执行人员签字。
第十六条存放生产数据的介质需要废弃或销毁时,应填写《备份介质冲洗/销毁登记表》,并更新备份管理中的相关信息。
备份介质的废弃或销毁需经相关业务部门领导及信息技术中心中层领导审批通过后由备份管理员负责执行。
第五章备份恢复管理
第十七条系统在进行重大升级、变更、迁移过程中,必须先进行数据和系统的备份,以防止在升级、变更或迁移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进行回退。
第十八条因系统或数据异常需要从备份数据中恢复至生产环境,必须按照数据变更流程进行审批后可实施。
数据恢复后,必须进
行数据验证测试,确保恢复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十九条备份管理员每季度至少执行1次备份恢复测试,以检验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备份恢复测试报告需要报送信息技术中心相关领导审阅。
第二十条业务部门提出备份数据恢复测试需求时,需经业务部门中层领导、信息技术中心中层领导审批,安全合规岗审批,备份管理员进行数据恢复测试。
备份数据恢复测试报告需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及信息技术中心负责人对结果进行审阅并签字确认。
第二十一条灾难恢复预案及演练每年由信息技术中心安全合规岗发起,经信息技术中心中层领导、信息技术中心分管总审批通过后,由信息技术中心按照制定的灾难恢复预案及演练执行。
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对灾难恢复测试明细进行记录,安全合规岗将灾难恢复测试相关文档记录,存档。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文件由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制定、解释和修改。
第二十三条本文件自发文之日起生效,在此之前的规中关于数据备份如有与本规冲突的,以本规为准。
参考文件: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国网络安全法》
《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
《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