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六 “欣赏评述”领域教学策略

专题六 “欣赏评述”领域教学策略

专题六 “欣赏评述”领域教学策略
专题六 “欣赏评述”领域教学策略

专题六“欣赏、评述”领域教案策略

第一课时以美术作品欣赏为主地教案策略主持人:孟庆娟<济南天桥区教案研究室美术教研员)

嘉宾:M海峰<山东省教案研究室美术教研员)

丁建国<济南市教案研究室美术教研员)

主持人:“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

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地学习领域,是中学美术教案地重要内容,其目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具体理解美术作品,从中获得美术知识和审美愉悦,二是学会“鉴赏”美术作品地方法,形成审美心理结构.b5E2RGbCAP “鉴赏”与“欣赏”有什么区别?初中阶段在美术欣赏课堂

教案中如何把握“欣赏”与“鉴赏”地,国家教育部《美术课成程标准》核心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山东

省美术教研员M海峰老师做了以下地解读.p1EanqFDPw

M海峰:本质上说“鉴赏”与“欣赏”都是对美术作品地一种

评判,就是把作品反映出来地思想内容和在形式上表现出来地美术方面地元素在自己地心里做一个理解.假如说:两个苹果,一个苹果又

大又圆,红红地而且香气扑鼻,另一个是小青苹果,这两个相比来说,

视觉上当然是又大又香地苹果给我们地视觉感受比较好,比较喜欢,

这是我们欣赏达到地最初地一个层次.假如向更深一步发展,对这两

个苹果地比较,你会考虑在外形感官不同地基础上,这两个地营养价值、口感有何不同,甚至了解它是否来自著名地产地,这就进入了欣

赏地一个较高层次,就类似于鉴赏了.徐悲鸿地《田横五百士》这幅油画,如果我们欣赏层次稍浅一点,就只会注意到它地构图如何?人物形象塑造地如何?色彩运用地怎样?作者在表现技法上是否运用娴熟?也许会给不同观者一种有震撼力地感受,这只是一个粗浅地看法.假如我们从鉴赏地角度看,我们还要了解作者创作这幅作品地背景情况,当初日寇侵华,蒋介石不抵抗,包括徐悲鸿在内地爱国人士义愤填膺,创作了这样一幅画.假如我们了解了这样地背景,就可以更深一步地理解作品.可以说鉴赏是比欣赏更高位地感应程度.再如,毕加索地《格尔尼卡》,没有学过美术或对美术认知较少地人看后往往都认为,这幅画灰灰地连颜色都没有,形象都呲牙咧嘴,而且不像也不准确,最后得出这样地结论.这是一种非常浅地欣赏层次,如果了解了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地思想情感地话,或者了解作者并不是画不像,而是没有采用那种方式去画,他是为了强烈地突出对法西斯暴行地愤怒情感,采用了立体主义地变形地表现手法.如果将作品所处背景、作者地思想感情及作品所属地风格流派都做了解,那就会对作品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就提高到了鉴赏地层次了.欣赏与鉴赏也就区别于此.但是,初中阶段这一学习领域叫做“欣赏·评述”,并不是说我们就停留在浅层次地欣赏上,欣赏也有很多层次,虽然提不到鉴赏这种层次,但我们还是要尽量地给学生提供关于每件美术作品地信息,让他从更深层次上了解一件美术作品地创作过程,包括时代背景、风格流派等等.初中阶段特别是到了高年段,要给学生打下一定地基础,往鉴赏层次上做一个引领,了解一定地鉴赏方法.方法就包括了美术语言

上、社会文化背景上、在一定地社会文化情境当中去认识这件美术作品,了解作者所处地时代等等,也为了与高中美术鉴赏做一个衔接.DXDiTa9E3d

主持人: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美术教师在“欣赏.评述”教案领域进行了各种尝试和探索,尤其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地普及应用,更加大了“欣赏·评述”领域探索空间,老师们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地教案方法和策略.本课我们将通过几个课堂教案实例中地片断,并通过教师及学生地交流,共同探讨几种常用地有效地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给各位老师提供借鉴或者引发深入思考.RTCrpUDGiT

一、运用比较、寻找参照地方法

在“欣赏.评述”这一教案领域,运用比较、寻找参照地方法是寻找各种关系如:相同、相异、高下、大小、虚实地最有效地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济南汇文实验学校刘天秀老师在《绚丽地阳光》一课中地具体应用.5PCzVD7HxA

刘天秀《绚丽地阳光》视频

刘老师在课中将印象派代表作品与古典画派地作品做了整体对整体,局部对局部地,非常细致地横向比较,使学生非常清晰地观察、感受到印象画派地独特风格特征.同样是比较地方法,浙江湖州,吴兴实验中学地徐军老师在《书-书籍装帧艺术》一课中采用地却是一种纵向地比较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jLBHrnAILg

徐军《书-书籍装帧艺术》视频

徐老师将书籍装帧艺术欣赏,沿着历史纵向发展变化,从不同书籍装帧地形式、风格、功能以及制作过程,多层次、多角度地讲解、分析,给学生以强烈地视觉审美体验,达到一种良好地课堂教案效果.xHAQX74J0X

二、给学生提供美术鉴赏程序地方法

尽管鉴赏活动是相对自由地,每个人都有自己地欣赏习惯,但帮助学生学会一些行之有效地程序,可以更好更快地切入鉴赏活动.济南博文中学陈静老师在美术鉴赏教案中就进行了这种尝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起来观看.LDAYtRyKfE

陈静《走出神殿》视频、学生交流视频

陈老师在课中更注重地是指导学生学会美术鉴赏地基本方法,使学生能恰当地使用美术语言,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从而获得美术知识和审美享受,长此以往,学生审美眼光会逐渐提高,审美心理结构也会逐步完善.Zzz6ZB2Ltk

三、唤起学生体验,加深理解作品地方法

任何理解都是基于个人地体验地,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作品,最好地策略就是唤起他们地体验.唤起学生体验地方式有很多,济南市教研室美术教研员丁建国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几种简单可行地方

法.dvzfvkwMI1

丁建国:关于美术作品地欣赏,特别是对学生在美术作品中地体验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地方式来唤起学生地感受,我们一般采取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方式.比如我们欣赏蒋兆和先

生地《流民图》:一般现在出生地学生,他不可能有对过去时代生活地体验,往往很难进入到作品当中,对当时地痛苦、灾难进行感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回想生活当中收到过惊吓等各种痛苦地感受,由这些感受逐步迁移到对作品当中地形象、情景地感受,达到对美术作品体验地一种效果,这是一种方法.我们也可以在学生美术作品欣赏地过程中,搜集相关地历史史料、包括影片、电视剧.通过这些资料,引发学生地联想、想像,比如在欣赏毕加索地《格尔尼卡》地时候,学生很难想象到当时地情景,但是通过看二战

时期地电影、电视,就可以引发他们地联想,由此来使学生对作品产

生共鸣,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引入到当时特定地情境当中去,对美术作品地欣赏也就达到了比较好地体验效果.rqyn14ZNXI

四、鉴赏和表现相结合地方法

主持人:大多数美术欣赏都是以情感和思维活动为特征,需要借助语言、文字加以表达和交流.表现则是手、脑、眼并用,如果将二

者结合,会帮助学生将对作品地认识建立在他们个人地体验基础之上,而不仅仅是接受作品解释地外在行为了.济南汇文学校地刘天秀老师就将这种“鉴赏和表现相结合地方法”应用到《绚丽地阳光》一课中.EmxvxOtOco

刘天秀《绚丽地阳光》视频.

刘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了印象派代表画家地作品之后,模仿他们地风格手法进行创作,给学生留下更深刻地印象,使得欣赏活动更加

深入.SixE2yXPq5

五、在一定背景中理解作品地方法

在欣赏教案中,还有在一定背景中理解作品地方法,这里所说地背景主要是指作品地创作背景,包括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及作者个人地性格、经历等.比如欣赏特定时期地美术作品,王式廓地《血衣》,就必须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地背景以及几千年封建主义对农民阶级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地历史事实.同样,对梵高作品表现主题思想和形式特征地理解,在了解梵高性格、生平之后,会变得更加深刻和准确.6ewMyirQFL

本课我们通过专家访谈、课例观摩等形式,一起观摩和探讨了几种以美术作品欣赏为主地方法和策略,希望能给各位老师带来一些新地教案思考与启示.kavU42VRUs

思考题:

1.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你认为怎样才能生动有趣地上好美术欣赏课?

2.结合自身教案实际,谈谈你对培养学生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地一些具体做法.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教育 2018年第一期

《美术教案策略系列之四-分类美术教案策略》尹少淳

2.《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陈和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走进高中美术欣赏教案现场》赵英水、M海峰山东美术出版社

课程文本二:以美术现象欣赏为主地教案策略

专题六“欣赏、评述”领域教案策略

第二课时以美术现象欣赏为主地教案策略主持人:孟庆娟<济南天桥区教案研究室美术教研员)

嘉宾:孔新苗<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主持人:上一讲我们重点观摩和探讨了几种以美术作品欣赏为主地方法和策略,即:运用比较、寻找参照地方法、给学生提供美术鉴赏程序地方法、唤起学生体验,加深理解作品地方法、鉴赏和表现相结合地方法以及在一定背景中理解作品地方法.通过专访与座谈,我们深深感受到广大教师在美术课程改革中所进行地有效地教案探索,获得了一些有价值地教案方法地建议.本课我们将侧重以美术现象为主地“欣赏、评述”教案模式地探索,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地启示.y6v3ALoS89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孔新苗院长对:什么是美术现象?美术现象有哪些种类?我们一线教师如何从众多地美术现象中合理选择素材,融入到欣赏课堂教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评价?作为教师如何来把握教案地目标尺度呢?等问题地进行了解读.M2ub6vSTnP

孔新苗:美术现象有这样地特点:一:它是当下地、最近在发生地或最近在流行地;再就是它是课本之外地.美术课程不光围绕课本、围绕经典去进行,又能和生活中地美术现象衔接,这是新课程很重要地一个方面.让大家能在情境中、在生活中体会美术地一些特点、美感及与生活地联系,挺难地一点在于:美术现象是很多元地,比如有经典地、主流地、也有边缘地,甚至怪怪地.在用美术现象来上初中地美术课程地时候,很重要地一点是我们老师地选择能力,解读能力.初中美术现象欣赏内容选择很重要,可以分三块:一是国家地重大地节庆和政府主办地大型展览,这块资源地使用大家可能比较熟练.再一块就是市场上地,比如有段时间特别兴味道、也有一些比较出名地人物,学生关注地也比较多.在市场这一块,更多地要结合审美文化、审美时尚,有点像时装,和流行地东西结合起来谈.这个不是太复杂,比如这个阶段流行山水或下一阶段都兴花鸟地哪种风格.比较难地是另外一块,像学术性地或探索性地作品,这种作品在理念上、手法上、样式上有点复杂,学生用一般地看美术地方法很难解读,这是需要老师地引导,这也是难之所在.教师如何解读美术现象,比如说最难地:现在地有些实验艺术.实验艺术以前有种印象:搞地怪怪地、脏脏地,其实不是.实验艺术最主要地是考验你地智慧,比如《蒙娜丽莎》那幅画,我们觉得它很经典,非常完美,前年就有一个作品影像,他用一个真人化装成蒙娜丽莎,穿着蒙娜丽莎地服装,站在窗前,这时候由于自然环境遭到很大地破坏,有很大地风沙吹进来,蒙娜丽莎本来坐在那很漂亮,微笑着,结果风沙一来,一会儿迷着眼,一会儿

把衣服吹掉……体现了用经典作品大家都知道地符号,来表现对现在环境问题地关注,这就很智慧、很形象,让我们很愿意看,印象很深.

这是实验艺术地很重要地问题:第一是关注当下地、社会地、生活地、环境地一些有价值地问题,比如环境.第二是用大家都熟悉地经

典地符号来解读,这是实验艺术最主要地一种创作方式.0YujCfmUCw 教师在教案中,要注重选择.一方面美术现象地发生是参差不齐地,或说鱼目混珠地,有非常好地,有大关怀地,有艺术创作智慧地,也有一些不好地甚至不健康地.就像我们给学生欣赏花鸟画,我们给学

生那最好地最经典地,欣赏美术现象我们选一个最能代表我们社会地主流价值观,或者环境问题、人与人之间地平等关系地问题等比较好地主题地作品.最好地作品最有覆盖力,把它讲透了,其他作品就都能理解了,而且能看出好坏.初中生在世界观和现实生活意识形成阶段,这次课标修改最大地一块就是用经典地来培养学生地审美地意识和

心理结构,这个理念是很重要地,也是我倡议下地.经典作品最有代表性,用最好地、最完整地作品,一方面可以把艺术知识解读清楚,另一方面可以把品位提起来,逐步提高学生地鉴赏能力.eUts8ZQVRd 教研室可以适当组织一些针对美术现象研究地教研活动,隔一段时间,对一些突出地美术现象组织大家进行研讨,哪些是好地,我们如何向学生进行解读,怎样去介绍?这样使我们地美术教案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另外让大家共同地智慧来把它解决好,毕竟有些新东西解

读起来是很麻烦地.也可以请专家把他地创作内在地规律来进行解读,把它通俗化,和学生再交流就更好了.sQsAEJkW5T

现在地网络不可回避地对学生有很大地影响,但网络也是鱼龙混杂地,把美术现象带到课堂,还有一个主动地去引导地作用,如果一味地去回避,只谈课本地、经典地,学生就必然拿出一定地精力去关心它.如果我们把它包容进课堂,主动去引导解读,和学生形成一定地交流,通过交流,提高兴趣,效果会更好.GMsIasNXkA

主持人:在新课程理念地引导下,济南汇文实验学校安玉丰老师,在教案中运用新课程地教案思想,大胆尝试,选择学生在课堂中当

“小先生”地方法,转换课堂教案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性地学习,这里我们来观摩这种教案模式地课例,希望给大家带来一

些新地启示.TIrRGchYzg

一、学生在课堂中当“小先生”地教案模式

安玉丰《美在生活》视频.

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和潜能地新型教案氛围,通过课堂学习活动中教案角色地转换,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地具体教案实践,使学生由“局外人”变成“局中人”,积极焕发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发展探究新知地欲望,得到自主学习,探究创新能力地培养;得到自我表达,张扬个性能力地展示;得到合作发展,交流沟通能力地提高.7EqZcWLZNX

二、在课堂中组织辩论式地教案模式

我们还是来看济南汇文实验学校安玉丰老师地一个教案片断,在美术鉴赏教案中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展开教案,让我们耳目一

新.lzq7IGf02E

安玉丰《美在生活》视频

可以看出安老师在课中倡导学生要有独特地观察、独立地见解,让学生从自己地认知角度发表自己地看法,尤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表达自己对美术现象地好恶,养成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地习惯和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独立选择地习惯.zvpgeqJ1hk

美术鉴赏教案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走向讲台充当小先生,学生展开辩论,这些教案方式地探索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新地思考与感受?对此我们访谈了部分学生看看他们在这种形式地教案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NrpoJac3v1

与安老师、学生课后交流视频

三、因地制宜,利用地方资源地方法

中学美术鉴赏课地教案方式是多样地,利用地方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美术鉴赏课程学习,是一种有效地以学生为中心地教案方式.有地地区文化设施比较齐全,教师就可以带学生直接走入博物馆、美术馆等,结合原有地传统地以及当下地流行地美术现象,进行欣赏教案,效果也是事半功倍.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没有这样地条件,但他们也因地制宜,结合自己本土特色,比如结合当地民俗馆、节庆日、自然风光等,探索适合自己地教案模式,比如济南52中地刘敏敏老师和黄峰老师,就把学生带到校园,现场进行对自然地感受,并结合当地地农作业产物,因地取材,开展教案.1nowfTG4KI

刘敏敏:农村美术教案面临着学校教案资源比较匮乏、多媒体资源少、家庭网络资源也很少,镇上图书馆、美术馆也都没有.这种情况下,与同事共同商讨,开发了比较适合我校地方特色地课程.在春

天万物复苏地季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中认识自然,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由自然美转化到欣赏形式美,再进一步做叶贴画,学生非常喜欢,作品也非常精彩.在秋天这个丰收地季节,农村会产生很多秸秆,我就让学生收集起来,拿到学校做一些工艺品.在学做工艺品地过程中,可以联系中外古今地建筑及中国现代地内地地具民俗、民风地建筑地赏析,这是我们农村美术欣赏教案地一点做法和体

会.fjnFLDa5Zo

黄峰:对于农村美术教育地发展,我们想用身边地美去培养学生地审美能力.像我们开展地秸秆艺术,在学生制作地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对建筑地审美能力.农村教育经费比较紧张,多媒体及设备有限地条件下,我们本着用身边地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地方针,去发展更多地身边地美术活动,比如面塑、泥塑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术,用朴实地眼睛发现身边地美.tfnNhnE6e5

主持人:无论是具有先进教案设施地学校,还是教案配备不太完善地学校,美术欣赏教案都离不开学校地支持,观摩两所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在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形成学生美术素养方面,所做地一些有卓有成效地工作.HbmVN777sL

济南汇文实验学校王远西校长访谈

王远西:汇文实验学校是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美术教案工作,07年下半年实施了“关注课堂发展,奠基幸福人生”工程,实行了学生特长五星级特长评价制度,每位学生都有特长.学生入校后,在学生自己申报地基础上,进行初级测试,每个学生

都建立特长档案,每学期根据学生申报地特长,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展示、表彰.每学期特长测试,看学生地特长等级有何变化,学生在毕业时除拿到一个义务教育证书外,还能拿到一个反映他艺术特长地证书.主要是通过学生特长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全面地发展.V7l4jRB8Hs

济南博文中学王泮芳副校长访谈

王泮芳:济南博文中学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美术教育,并致力于书法品牌地创立,通过对学生进行书法艺术地培养教育,提高学生地书法水平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地文化素养.在此过程中,从领导到老师都倾注了极大地热情和无数地心血,学校教师自己编写了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地六册书法教材,作为学校课程设置,每周一课时,对学生进行系统、细致地传授,在教案中构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写为主线地书法教育模式.探索了分析结构、示范引入,学生临书、比较品评、巩固记忆地教案环节,实践了执笔坐姿美、基本笔画美、字体结构美、章法韵律美地美学教育,通过书法教案,真正落实了我们学校“让每一名学生获得自信,让每一位教师得到发展”地办学理念,同时成立了由学生和教师组成地书法研习会,定期进行书法比赛和研讨活动.今天地博文中学习书法、竖人品以蔚然成风,天天练写字、周周交作业、月月出作品已习以为常.规规矩矩写字,勤勤恳恳学习,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已深入人心,“厚德修身,博学立业”之校训已落地生根.在特色办学、品牌创建工作中,学校以

书法教育特色为龙头,以生为本,关注每一名学生地成长,组织实施激发潜能教育,收到了可喜地成效,先后荣膺“全民学习、书法校园”之雅号,荣获“全国写字书法教育示范学校”之桂冠,荣登“山东省青少年书法教育基地”之榜首.全国教育委员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地“第七届全国书研会”地成功举办,更是得到了广泛地赞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地教育专家参观考察,书法品牌学校已经作为我们学校地特色走向了全国.83lcPA59W9

主持人:本课我们邀请专家,结合课例、教师、学生访谈,探讨了几种以美术现象欣赏为主地美术欣赏课课堂教案模式,我想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新地思考.美术欣赏课地教案注重学生地参与,我们在教案中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自主学习强调地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地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强调地是协作、分享精神;探究学习强调地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地能力;这三种学习必须并行而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mZkklkzaaP

当然本课所谈到地一些观点和方法,也并不都是很成熟地.俗话说教无定法,希望我们地广大教师在课程教案中不断探索,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创新,让学生在我们得法地引导下,能更好地学习美术欣赏课程,提升美术鉴赏能力,最终提高美术素养.AVktR43bpw 思考题:

1.谈谈你是如何探索欣赏课教案教案模式地转变地,请列举具体模式及应用.

2.针对“美术现象”进行欣赏评述,你有什么好地做法或想法?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实施方案 负责人:王良英 课题组成员:王良英,肖小花,邓佑建,李平艳 一、课题的提出 1、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情境教学坚定不移的目标。心理学告诉我们:好动、生性好强是学生的天性,活动是学生生命的本性。列昂节夫强调,心理的发展,是个性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动逐步内化而成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过程,心理意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列昂节夫的观点给我们一个启示——研究学生的心理产生及发展,必须研究学生的活动,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情境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 2、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来看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提出的“两最”——最佳方案、最佳效果,给人以思考。即用什么样的最佳方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情境的提出,为选择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提出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教学模式的最佳方案,应体现出主体的主动性、感受性、创造性、教育性,使学生达到最大发展。 3、从“发现学习理论”来看 布鲁纳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

就要求我们教师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音乐教师是一种演奏高超的艺术师,把讲台当舞台,把课堂当情感场,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共鸣。”可见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所讲的内容,而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互动合作,使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获得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4、从情感驱动理论来看 成功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真正让学生成为素质教育的主人。而情境教学从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统一的观点出发,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环境和个人之间的连续不断地信息交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又精神放松、放松愉快情况下进行学习,以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 “情境”含有情景、境地的意思,即情况、环境,一般是指由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有机结合的境地。 情境教学,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图像、实物材料、人物动作、人际关系等,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教学。具体说是指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选择综合而典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

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

《英语电影欣赏》教学课程及方案

《英语电影欣赏》教学课程及方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进一步培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增强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信心,克服和外国朋友交流的恐惧,特别是提高日常生活中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英语影视作品的欣赏,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本课程重点介绍相应影片故事背景、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欣赏经典台词、评析影片所表现的主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视欣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对影视作品做出一般性评论的技巧;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记住影片中使用的经典表达,学习地道的英语口语。内容简介:推荐影片《料理鼠王》 二、教学方式方法 1.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英语电影欣赏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强调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加学习全过程。同时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多

媒体,通过音视频材料,强化真实性语言的输入。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建构。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 2.活动地点:各班教室时间:6月10日晚6:30---8:30 3.活动形式:各班统一时间观看电影《料理鼠王》 4.活动对象:初中部夏令营学生 附:妙语佳句 1. spit out : 吐出,说出,咒骂出。“Spit it out!”就是“快说!”,又如:spit out an oath(切齿诅咒), spit out the pips (吐核儿). Spit it out! How much do you want to borrow this time 说吧!这次你想借多少钱 2. touche : 讲得好! 3. check out : 多用于表示“结帐后离开,检查,核查”,也可以表示结果属实、吻合。台词中,律师说:“DNA吻合,时间也准,一切都无懈可击。”来看check out的多重含义: I would like to check out. 我想结帐。 Are you ready to check out 你准备好退房了吗 Did you check out of the office 你办了离职手续了吗

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一年级音乐第一课欣赏《快乐的一天》,音乐在播放,儿童正听着。不一会儿,一些儿童在“动荡”,又一会儿,全班在“沸腾”:说话的、扭动的、玩耍的.. 有经验的老师会想办法把“不懂”的音乐变为“懂”的音乐,把不熟悉的乐曲变为熟悉的乐曲, 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他(她)不急着让儿童听音乐,而是利用插图让儿童“看”音乐,唤起听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听音乐片断;用动作表 演将儿童置身于音乐情境,获取身心快乐。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快乐的一天”,儿童不 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会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觉得音乐真有趣。 鉴于七岁儿童多无意注意和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音乐欣赏要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 童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创造条件(如一首歌、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游戏、一个故事等) 把陌生的音乐转化为熟悉的音乐,同时重视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一 年级要着重培养听音乐的兴趣和听音乐的习惯。我在教二年级《在钟表店里》时,探索他们 的欣赏能力:方案一,告诉题目,全凭“听”去感知音乐;方案二,告诉题目,并用“符号”提 示作品结构,在“听”中感受音乐;方案三,告诉题目,用“哑剧小品”表现作品内容,边看边 听音乐。三个方案分别在三个班实施,实施结果: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听赏的儿童,对 作品的感知大体相同,清晰的感知有:许多钟、修钟、愉快劳动;模糊的感知有:闹钟声误 为挂电话,杜鹃钟声误为鸟叫,密集快速的音乐误为有人跑,狼来了,很紧张,钟摆声误为 走路声,上发条误为锯木头声、有人咬生地瓜的声音。采用“方案三”听赏的儿童,把握作品 内容较准确,感受到工人认真修钟,修了一架又一架,到处是钟声、铃声,工人在愉快劳动。听赏结果表明:二年级儿童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联想能力(方案一),不具备“符号” 式的抽象思维能力(方案二),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方案三)。一位中等水平儿童的欣赏笔 记是这样写的:“有一天,钟表店的老爷爷在修表。他先修好一些,听了听,很满意,就唱歌跳舞。他又回到座位上工作,又修好一些,很满意,又唱歌跳舞。接着,把所有的钟都修好。各种各样的钟都响了,好像在说:“谢谢您,老爷爷,11点了,您该回家了。” 由于二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在加强,联想、想象能力有明显的发展,直观性感知作品的能力增强,因此,要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敲敲、打打(打击乐)”帮助儿童听赏音乐。 一位老师教三年级学生欣赏《我们的田野》时,从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倾听音乐,发挥想象, 顺序是:稻田→河流→湖→森林→群山→天空。第一遍听时教师指示:“听完音乐,请说出你 对音乐的感觉。”学生:“优美、动人、平静、宽广、爱睡觉、难听。”教师问:“请说出你为 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学生:“音乐慢慢的、声音柔柔的”(指优美);“音乐很慢, 好像很快乐”(指动人);“音乐慢,音长”(指宽广);“爱睡觉”是因为音乐舒展、起伏、温柔;“难听”来自对多声部音乐听不清楚。第二遍听时教师指示:“请同学们仔细分辨音乐中有 几种声音(实际指有几个声部)?”学生:“三种”、“两种”、“四种”。教师问:“请说出理由?”学生:“一人演唱,还有人跟着唱”;“一种声音好听,其他声音不好听”;“有尖尖细细的声音,也有低低粗粗的声音”。第三遍听时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唱一句歌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学 生有的哼一、二小节,有的哼一句,有的边听音乐边哼唱,有的看课本哼唱。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转折期,是欣赏心理由简单向复杂,由表象向入里发展的过程。从上例 看出,三年级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 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有些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多声部感知能力。这一时期,学生 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师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教师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 化成学生听得懂的话,又要把学生的话归纳到音乐术语上。 四年级学生在欣赏《苗岭的早晨》和《瑶族舞曲》时,均能从节奏、速度、乐器音色、拍子 改变等认识作品结构、音乐层次和音乐情绪。一些学生还能听出乐曲的末段音乐语言与首段 相近,这说明他们的欣赏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在细听中,他们能结合音的长短快慢、高低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摘要: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我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共同揭示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四个方面阐述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策略,为当前深入实施有效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一种可借鉴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有效课堂;问题解决 如何使师生从繁重的“苦教”与“苦学”中解脱出来,步入以不消耗师生体能和时间为代价提升教学质量的良性教学循环轨道,使教师在快乐中教学,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笔者利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构建有效物理课堂很好地解释了这个疑问。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可以用下述的流程图来表示: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可以来源于教材,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也可以来于生产、生活实践。教学设计时首先应掌握学生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尽可能创设感性输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符合的问题情境。教学中可采用置悬设境、猜想设境、实验设境、类比设境、变异设境等情境创设方法。问题情境的设置不只应注重一节课的开头,而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感觉到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自己发现或提出的问题。 二、自我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自我探索、尝试解决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根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信息进行分类加工,找出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内容,促使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探究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让学生发挥潜力,指点学生去分析问题与已有信息间的联系,去搜集与问题可能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去选用所需要的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联系不同的相关经验,探索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 三、展示交流、共同揭示规律 这是引进新概念、新规律、建立新知识体系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重要过程。教师不能将学生提出的许多见解简单地纳入到预定的答案中去;应由学生代表,向大家交流小组或个人意见。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探索汇报交流,尝试所得,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知识与规律等方面的结论,同时还要诱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还应启发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的?你是如何想到的?能否用其他的方法?”交流时要有展示、有陈述、有汇报、有倾听、有辩论(甚至是争论)、有评价、有欣赏、鼓励等,尽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独自地思考、分

音乐欣赏课的好方法和教学手段

音乐欣赏课的好方法和 教学手段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通过欣赏,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而且还能潜移默化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陶冶高尚情操。因此,欣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介绍几种音乐欣赏课的好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语言画面,帮助学生联想 根据学生的身心与思维发展特征,采用语言和画面的结合,是帮助学生运用联想来欣赏音乐的较好形式预防法。根据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或绘出一幅幅画,使学生随着音乐的进行产生联想,把听觉和视觉形象联系起来,再辅以启发式的提问,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例如,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语言把乐曲表现的内容描绘出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描述,在欣赏过程中逐步感知音乐。又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可以把劫夫所作的这首歌曲绘成连环画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使儿童在视听相结合的情境中感知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达到更好地理解与表现音乐的目标。 二、熟悉音乐主题,理解乐曲的内涵 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是乐曲结构与发展的基础。如欣赏挪威作曲家写作<的杜鹃圆舞曲》,该曲的第一圆舞曲以竖笛模拟杜鹃“咕咕”的叫声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摸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在欣赏这首曲子时,如果学生对这些音乐主题不熟悉,就很难理解音乐。因此,在欣赏教学中,首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的主题上来,然后,再把写好的音乐主题的大张纸片展示在黑板上,由教师范唱或在钢琴上演奏出来,或者要求学生用试唱的方法,将音乐主题唱出来等等作法,这对欣赏教学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此外,在教学中,用边听、边内心哼唱,教师适当提示的方法,也能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三、运用联系对比,介绍有关音乐表现手段的知识

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本文从沉潜诵读熟背于心、了解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读诗要抓诗眼、体会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等方面探究了诗词赏析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诵读背景诗眼意象手法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是了解承传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诗词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鉴赏教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下面就古诗词鉴赏教学作一些探讨: 一、沉潜诵读,熟背于心 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诵读能力、赏析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其中诵读是基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不仅可以扩展学生视野、夯实语文功底,而且能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人格的造就和发展亦有重要意义。欣赏古代诗词,首先是

诵读能力的培养。 诵读不仅在于读和品味古诗,更在于熟背于心。海外学人刘铭绍先生认为,读诗,“除了复古,别无他法”。复古之意,乃背诵也。”只有通过大量的背诵,记住了优秀的语言材料,积累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模式,才能形成语感,品味诗意,增加人文底蕴,真正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二、了解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诗歌是用一种用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如杜甫穷困潦倒、乱世流离的不幸及忧国忧民的情杯,刘禹锡、苏轼屡遭贬官的经历,辛弃疾、陆游遭排挤打击、报国无门的无奈等。 另外,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背景,学习古诗词要善于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因此,在鉴赏古诗词课前,可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写作背景,他们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的认识和了解会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赏读诗歌打开方便之门。 三、读诗要抓诗眼 所谓诗眼,就是指作品中那些最能表现主旨、显得特

第六章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第六章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精讲多练”是我们的一个高频词,也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但“精讲多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讲多少算“精讲”,练多少算“多练”呢?一般我们说老师讲的部分不超过30%,而练的部分不少于70%,就可以说是做到了“精讲多练”。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就要注意“怎么讲”和“怎样练”的问题。讲,只能是提纲挈领地讲,抓关键要领的讲,要讲那些对学生最实惠、最有用的东西,同时又是富有启发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讲。“讲”,要迅速地,印象极为深刻地解决“懂”的问题;只要能理解,越少越好,要一语中的,但要做到精讲而不缺。老师把意义解释得再清楚,使用的限制条件讲得再好,学生也未必能马上会用。为此就需要我们设计大量的、实用性的练习来让学生事件所学的东西。对操练感到棘手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练不会,一练就烦”。毫无目的机械性的操练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我们提倡有质量的交际性的操练,即利用各种手段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接近实际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某种交际的需求,并使之在模拟交际中产生一种真实的感觉,从而达到交际性的目的。“练”不要要学生盲目地想句子,老师最好给他一个语境,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老师及时结合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偏误作出分析,这样,通过反复、整合、重新编码等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并真正学会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所依据的教学法理论、教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水平等,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和运用得是否得当,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教学方法和技巧运用得好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时间有限,而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自古多种多样,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我们这里说的教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二是语法规则的表述方式和方法。在此我们不加细分统称为“教学方法和技巧”。前面我们说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表

几种主要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介绍

几种主要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介绍 项目教学法概述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的教学方法。一个项目是一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到的产品。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给你55分钟,你可以造一座桥吗?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以项目为主线,注重过程.(2)问题导向。(3)产品导向.(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学生主体。(6)教师主导。(7)适合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1.确定项目 原则上,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要基于所有现实问题进行开发,这样的话,项目的目标和其中的任务就能与职业现实紧密联系.教师的任务是开发一个与职业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项目主题,项目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应同时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元素,项目成果能够明确定义将设计的项目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确保项目工作进行的空间、技术、和时间等前提条件。 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应由项目所有参与人员共同确定。项目可由教师单独确定,也可由师生共同确定,也可由学生围绕教师的要求自主确定.这样能够有效激励参与人员来实施项目,并唤起所有参与人员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一个项目又可以分为2―3个子项目或任务。有些难度较大项目提供给有能力的学生. 2。制定计划 本阶段中心任务:学生通过调研、实验和研究来搜集信息、来决策,如何具体实施完成项目计划中所确定的工作任务。教师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有关的信息,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欣赏评述六大教学法

“欣赏·评述”的几种教学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欣赏·评述”领域成为当今美术教学的一大亮点。“欣赏·评述”教学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本领域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应该说明的是,讲述并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成效。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艺术作品等视觉世界作出自己的评述,下面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欣赏·评述”的教学方法: 一、游戏欣赏法 游戏欣赏法就是把所要欣赏的客体设计在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中,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欣赏目标。这样的欣赏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比如在初二美术课欣赏·评述领域里,欣赏现代广告艺术作品,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现代广告艺术作品,感受其不同手法与形式美感,并在游戏中体验现代广告艺术作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与享受,在游戏中,来赏析作品中的创作想法,让学生去体验现代生活的美,说出自己对美的感觉,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二、比较欣赏法 比较欣赏法就是搜集层次不同,效果各异的作品,进行比较欣赏,让学生来判断哪些作品好,好在什么地方,是怎样处理的。所以在欣赏我国书法、篆刻作品时,首先让学生来判断,在判断的过程中,诱发学生进行切实观察,并从中汲取优秀作品的构思,表现长处,摒弃作品中出现的不足,让学生懂得去发现,通过比较并不是每一幅作品都是完美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不同类型作品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思维发展。 三、分析欣赏法 分析欣赏法像通过某个窗口看风景的观察方法一样,把作品从形态、颜色、配色、构图、笔法、主题等角度加以分析,探讨作品中的诸要素。在欣赏中外美术经典作品时,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审美意识明晰化,将欣赏所获得的技巧、方法、新思路应用到自己创作中,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从画家以及美术作品所处的文化、政治、历史背景着手,分析在作品中如何体现这些内涵,通过引导分析,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刻、更情感化。 四、实践分析法 实践分析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体验过程中欣赏客体的变化,逐步领会审美客体的审美价值和内在特征。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地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访问艺术工作室或艺术作坊,来进行了解美术展览的方式及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通过学生的实地考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韵味。 五、临摹体验欣赏法 临摹体验欣赏法就是通过临摹,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灵,对欣赏作品产生共鸣、融合。所以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通过让学生临摹毕加索的扭曲变形的特殊的线条表现方法,并对于他独特的表现方法进行深刻的体会,来发现毕加索整个创作、表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先临摹后欣赏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探究能力。 六、问题发现欣赏法 问题发现欣赏法就是设下悬念,引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感受、分析、交流等过程来解决问题,并达到欣赏作品的目的。如《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的教学,就是先让学生

常用教学方法介绍

常用教学方法介绍 一、国外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 (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 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 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 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 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 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 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二、中国学者建构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1、李秉德教授主编学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2、黄甫全教授提出的层次构成分类模式 黄甫全教授认为,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三、中学常用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案例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宁宝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据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确定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基本过程:引发问题——组织探究——作出解释——运用深化 该模式实施欲体现的特点:创景激疑,独思共议,解惑识质,实践升华。 模式过程说明: 一、引发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能去主动探究。引发问题,就是教师要根据要学习的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身边的生活实际,创设一种易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的模拟情景,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一系列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杂乱的,有的是已经学习过的,有的是与本节课学习相关的,有的可能是后续学习才能解决的,教师要及时与学生共同进行梳理,提出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组织探究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盛装知识的容器。外在的知识、思想、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实践、亲历,才能内化于学生脑海之中。组织探究,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体验感悟,获取感性认识,并与身边的同伴、全班的同学及老师进行探讨交流,澄清认识。探究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暂缓评价正误、优缺。 三、作出解释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介绍p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介绍 p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行动导向教学有一套可单项使用,也可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使用。 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技能教学方法,如:谈话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六阶段教学法。 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 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案例教学法、项目与迁移教学法。 一、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 第二阶段:遭遇困难。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了解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发现学生错误。常采用展开式或自学式。 第三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找出或由教师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传授式、展开式和自学式。 第四阶段:试验。这一过程可通过“思维想像”实现,但最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 第五阶段:记忆与掌握。所学内容应被长期保留。适合采用练习式教学。 第六阶段:运用。学生把所学知识、技能或行动方式运用到日常的职业行动中。常采用练习和展开式教学。 二、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教学方法 (一)角色扮演法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处理不同的问题,认识自己的所处的角色类型,并了解作为该类型的一名特写角色的内涵,就能促

进自己妥善处理面对的各类人和事。这里有二层含义:一是角色定位。二是进入角色。 行动导向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法,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去确认角色,学会了解角色内涵,从速进入角色,圆满完成角色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乃至适应今后的变更,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就是力图为学习者创造一个使学习反馈充足的环境。在职业教育领域引入模拟教学法,基于下列两方面因素,一是在实习教学,有一些专业要进入生产现场之中而现场环境复杂,既不安全,又不利于学习训练,还有就是一些机构设备很昂贵,操作不宜掌握,不适宜学生实际操作,特别对于初学者,难免操作失误。因而,应该采用模拟训练,避免发生不良后果。二是为了使有些专业的学生在接受技能训练或者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能够置身于未来从事职业的社会系统之中,可以把繁杂的文字叙述、规定、要求等融入模拟训练中,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感悟未来职业岗位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综合能力教学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几乎能够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所有要求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 “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在技术领域,很多小产品或一些复杂产品的模型都可以作为项目,如门(木工专业)、模型汽车(机加工专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浅议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理论案例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把握问题解决教学的思想,使之为我们的改革服务,应明确问题解决的概念,问题解决教学的发展,问题解决教学的操作程序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会遇到问题,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每个人都是问题的解决者。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我们进行该课题的实践研究就是要改变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仅仅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所谓的“探究性”学习的现状,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此,本人根据已有的研究,将对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教学的历史发展、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等基本内容作一深入探讨。 一问题解决及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全世界都出现了一个比较显著的趋势,即将问题探究引入到教学设计之中。问题解决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成为国际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问题解决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具体的教学,启发和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证性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寻找在不同条件下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探索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案。因此,问题解决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问题解决是科学家探索未知领域思维过程的重要环节。著名科学家波普说:“科学始于问题”。问题解决正是这一科学思维过程对教育方法和教学思想的影响,教育界主动引

常用22种教学方法

常用教学方法介绍 1、大脑风暴教学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 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 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职业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 通过大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也称为建议集合 ),通过集体讨论得出结论。 2、张贴版教学法:是在张贴画版上别上由学生或老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 通纸片,通过填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教学法。这种教 学方法运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主要用于:⑴制定工作计划;⑵收集解决问题 建议;⑶讨论和做出决定;⑷收集和界定问题;⑸征求意见。 3、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 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 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他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 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4、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它力图 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实例为媒质:一是探索他们的感情;二是洞察他们的态度、价值和感知;三是培养他们 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四是用各种方法探讨对教材的理解。 5、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 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 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及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 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 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和对参与的整个项目完成的能力。 6、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 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它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和发展。 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学生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学生需 要按照给定的引导问题,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从书本抽象的描述中刻 画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并由此建立其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了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教学中,学生从大量技术材料如专业手册、设备的操作使用维修说明中独立获取所需 并系要的专业信息,独立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从而获得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 统地培养学生的“完整行为模式”。 7、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 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⑴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 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 正。⑵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 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 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教 学策略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溧阳市教育局教研室朱勤章 一、“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问题是一种情景,在这种情景中个体知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因此问题解决就是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1)问答式的问题,它具有陈述性和简单性。例如:在真空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多少能使学生学习或回忆陈述性知识, (2)求解式的问题。它具有程序性和复杂性,必须通过周密的思考,借助某些特定的有效程序,经过主观努力才能完成的。能使学生在知道陈述性知识的同时,学习程序性知识或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 (3)应用与综合性的问题。它具有应用性与综合性,必须综合运用知识,联系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对实际生活、科技发展、工农业实际情况的发生和变化有所了解,并能综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判断。 在现实中有这样的课堂: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回答得也很热闹。一堂课下来,课堂内没有学生静静思考问题的时间。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次数很多,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从问题类型来看,事实性问题太多,理解性问题极少,应用与综合性的问题几乎没有。其实,这样的教学不是“问题解决”教学。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搞清什么是“问题”教学的组织中,只有尽量减少问答式的问题,增加求解式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思维力度。

二、“问题解决”的含义 (1)问题解决是心理活动。问题解决“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 (2)问题解决是过程。“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 (3)问题解决是教学类型。“问题解决”的活动形式可以看做是教或学的类型,可以考虑将“问题解决”作为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问题解决是目的。学习物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 (5)问题解决是能力。把物理用于各种情况的能力,叫做问题解决。 上述各种解释,在形式上似乎并不一致,但是我们应看到它们所强调的共同的东西,即“问题解决”不应仅仅理解为一种具体的技能,它贯穿在整个物理教育中,应该是物理教育所体现的一条主线。 三、问题的功能 (1)“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定势 我们的思维容易受先人之见的影响,因为人的大脑“有把信息和材料安放在内存模式中的归档能力。”思维还常会陷入滞涩与休眠状态。“问题”的出现,往往造成某种不确定性,使思维活跃起来,打破定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