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高鸿业主编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5
⾼鸿业微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微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中国⼈民⼤学出版社⾼鸿业《微观经济学》习题第⼆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选择正确答案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需求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为常数。
A.个⼈收⼊B.其余商品的价格C.个⼈偏好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2.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常数。
A.⼟壤的肥沃程度B.技术⽔平C.棉花的种植⾯积D.棉花的价格3.在某⼀时期内彩⾊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
A.彩⾊电视机的价格上升B.⿊⽩电视机的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D.消费者的收⼊⽔平提⾼4.某⽉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下该⽉X商品需求数量()。
A.增加30单位B.减少30单位C.增加130单位D.减少130单位5.如果⼀条线性的需求曲线与⼀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A.不相同B.相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根据切点的位置⽽定6.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A.减少B.增加C.不变D.上述三种都可能17.当两种商品中⼀种商品的价格发⽣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A.正B.负18.若X和Y两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则()。
和Y是替代品和Y是正常商品和Y是劣等品和Y是互补品19.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会使该商品的()。
A.销售收益增加B.销售收益不变C.销售收益下降D.销售收益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答案:三、计算1.已知某⼀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平提⾼,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课后习题详解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
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
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
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著作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下岗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
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它的活动。
“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
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的性质。
(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
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他对西方国家有用。
(3)在以上两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显然对我国不但没有用处,反而会引起有害的作用。
微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习题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假如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某种蘑菇会致癌,则这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分析:错误。
因为卫生组织发布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人们减少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因此其需求曲线会向左下方移。
2.预计某产品的价格会下降,则该产品的供给将会减少。
分析:正确。
因为当预计某产品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在价格下降前尽量多地生产产品,因此该产品的供给会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3.如果政府对某种商品的生产者给予现金补贴,会使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分析:错误。
如果政府对某种商品的生产者给予现金补贴,会使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这与生产者生产成本减少或生产技术改善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是一样的。
4.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的价格弹性是相同的概念。
分析:错误。
二者是两个紧密联系却又不相同的概念。
需求曲线在某点的斜率为dP/ dQ,而需求的点弹性不仅取决于斜率的倒数值dQ/dP,还取决于P/Q。
5.假如某城市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2,则为了增加运输的收入,运输价格应该降低。
分析:正确。
因为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2,说明运输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富有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因此要增加收入必须降价。
6.降低价格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
分析:错误。
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会使供给量减少。
但当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降低价格不一定会使供给量减少。
二、选择正确答案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为常数。
A.个人收入B.其余商品的价格C.个人偏好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2.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常数。
A.土壤的肥沃程度B.技术水平C.棉花的种植面积D.棉花的价格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答案第二章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如图2—1所示。
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
如图2—2所示。
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5.5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Q e=50-5×5.5=2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Q 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答案第二章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Q d衡数量的影响.[解答:(1)将需求函数d Q= 50-5P和供给函数s Q=-10+5P代入均衡条件dQ= s Q,有:50- 5P= -10+5P得: P e=6以均衡价格P e =6代入需求函数d Q=50-5p ,得:Q e=50-5206=⨯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 s Q =-10+5P ,得: Qe=-10+5206=⨯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 ^数d Q =60-5p 和原供给函数s Q =-10+5P ,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60-5P=-10=5P得7=Pe以均衡价格 7=Pe 代入dQ =60-5p ,得Qe=60-5257=⨯或者,以均衡价格7=Pe 代入sQ =-10+5P , 得Qe=-10+5257=⨯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7=e P ,25=Qe (3) 将原需求函数d Q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 供给函数Q s =-5+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50-5P=-5+5P 得 5.5=e P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d Q =50-5p ,得5.225.5550=⨯-=e Q或者,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s Q =-5+5P ,得·5.225.555=⨯+-=e Q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5.5=e P ,5.22=Qe .如图1-3所示.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Pe-《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 s Q =-10+5P 和需求函数d Q =50-5p 表示,均衡点E 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6=e P 且当6=e P 时,有d Q =s Q =20=Qe ;同时,均衡数量 20=Qe ,切当20=Qe 时,有e s d P P P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6=e P ,20=Qe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1-2和(3)及其图1-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2,1i E 都得到了体现. 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1-2中,由均衡点 变动到均衡点 ,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 和 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类似的,利用(3)及其图1-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总之,一般地有,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 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数Qd=500-100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某商品的需求表(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第一章1。
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是如何决定的?列出决定牛奶需求的诸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讨论需求量与需求变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解答:和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一样,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也主要是与其价格有关。
特别是,随着早餐牛奶价格的下降,我们对它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反之亦然。
除此之外,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还与我们对它的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有关。
例如,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随我们对它的偏好、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又例如,如果预期将来的收入会增加(即使目前收入没有增加),我们也会增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
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由早餐牛奶价格变动引起的早餐牛奶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而把由所有其他因素(包括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变动引起的早餐牛奶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并用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和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来分别表示它们。
2. 什么是供给规律?它有没有特例?谈谈你对经济学中经济规律的看法。
解答:与需求一样,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的数量与价格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
这一特征被称为供给规律.供给规律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因而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
与需求规律一样,供给规律也存在一些例外。
例如,供给曲线可能是一条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
这类形状的供给曲线表明,无论商品的价格有多高,生产者只提供既定数量的商品。
又例如,供给曲线也可能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
这类形状的供给曲线表明,在一个特定的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商品.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生产者对所有商品的供给都满足供给规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经济学中的规律并不像自然科学中那样精确。
正如马歇尔所说,经济学中的规律“不过是一种多少是可靠的和明确的一般命题或倾向的叙述而已”。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答案第二章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Q d衡数量的影响.解答:(1)将需求函数d Q= 50-5P和供给函数s Q=-10+5P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有:50- 5P= -10+5P得: P e=6以均衡价格P e =6代入需求函数d Q=50-5p ,得:Q e=50-520⨯6=或者,以均衡价格Pe =6 代入供给函数s Q=-10+5P ,得:Qe=-10+5206=⨯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d Q =60-5p 和原供给函数s Q =-10+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60-5P=-10=5P得7=Pe以均衡价格 7=Pe 代入dQ =60-5p ,得Qe=60-5257=⨯或者,以均衡价格7=Pe 代入sQ =-10+5P, 得Qe=-10+5257=⨯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7=e P ,25=Qe (3) 将原需求函数d Q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 供给函数Q s =-5+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50-5P=-5+5P 得 5.5=e P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d Q =50-5p ,得5.225.5550=⨯-=e Q或者,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s Q =-5+5P ,得5.225.555=⨯+-=e Q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5.5=e P ,5.22=Qe .如图1-3所示.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Pe-例,在图1-1中,均衡点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 s Q =-10+5P 和需求函数d Q =50-5p 表示,均衡点E 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6=e P 且当6=e P 时,有d Q =s Q =20=Qe ;同时,均衡数量 20=Qe ,切当20=Qe 时,有e s d P P P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6=e P ,20=Qe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1-2和(3)及其图1-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2,1i E 都得到了体现. 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1-2中,由均衡点 变动到均衡点 ,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 和 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类似的,利用(3)及其图1-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总之,一般地有,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 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数Qd=500-100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某商品的需求表(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课后习题详解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
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
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
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著作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下岗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
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它的活动。
“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
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的性质。
(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
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他对西方国家有用。
(3)在以上两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显然对我国不但没有用处,反而会引起有害的作用。
第三章效用论◎ <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预算线>◎ <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 <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 <本章小结 >※<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2)会用图形描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3)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4)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并会进行推导和证明;(5)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6)了解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7)会用图形说明如何达到消费者均衡,以及计算消费者均衡;(8)会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9)掌握什么是替代和收入效应,并会用图形表示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教学重点与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一、效应的概念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
效用的度量单位是“效用单位”。
基数效用论者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来研究消费者行为。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香、臭、美、丑等概念,其大小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消费者行为。
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方法概述基数效用论者区分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分别用TU 和MU 表示。
假定某消费者对某商品的消费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TU=TU(Q)相应的边际效用为:或者由上式可知,每一商品数量上的边际效用值是总效用曲线的斜率。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节垄断>◎〈第二节外部影响>◎<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本章小结>※<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掌握垄断如何产生了低效率;(2)了解对垄断的公共管制;(3)掌握外部影响及其分类;(4)了解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重点掌握科斯定理;(5)了解什么是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怎样确定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会用成本—收益分析公共物品的生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四种市场失灵情况;科斯定理※〈第一节垄断〉一、垄断与低效率某代表性的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情况,如图所示。
图中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价格.曲线D和MR分别为该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上述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状况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使经济运行于低效率之中,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法,但是在实际中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二、寻租理论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而付出的代价完全是一种‘叫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
这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被概括为所谓的“寻租”活动: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垄断租金)的活动.寻租活动的经济损失的大小,就单个的寻租者而言,他愿意花费在寻租活动上的代价不会超过垄断地位可能给他带来的好处;否则就不值得了。
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此外,垄断利润通常也被看成是不公平的。
这就使得有必要对垄断进行政府干预。
政府对垄断的干预是多种多样的。
本节主要讨论政府对垄断价格和垄断产量的管制.四、反托拉斯法从1890年到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反对垄断。
其中包括谢尔受法(1890)、克莱顿法(1914)、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1)、罗宾逊一帕特曼法(193)、惠特一李法(1938)和塞勒一凯弗维尔法(1950)。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未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谋平衡价格pe和平衡数量qe,并做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设市场需求函数维持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并使供给函数变成qs=-5+5p。
谋出来适当的平衡价格pe和平衡数量qe,并做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表明市场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平衡价格和平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10+5p得pe=6将平衡价格pe=6代入市场需求函数qd=50-5p,得qe=50-5×6=20或者,将平衡价格pe=6代入供给函数qs=-10+5p,得qe=-10+5×6=20所以,平衡价格和平衡数量分别为pe=6,qe=20。
例如图2―1右图。
1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60-5p=-10+5p得pe=7将平衡价格pe=7代入qd=60-5p,得qe=60-5×7=25或者,将平衡价格pe=7代入qs=-10+5p,得qe=-10+5×7=25所以,平衡价格和平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
例如图2―2右图。
图2―2(3)将原市场需求函数q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升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代入平衡条件qd=qs,存有50-5p=-5+5p得pe=5.5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0-5p,得qe=50-5×5.5=22.5或者,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s=-5+5p,得2qe=-5+5×5.5=22.5所以,平衡价格和平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高鸿业人大版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第1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D、人们靠收入生活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A、怎样生产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B )A、选择会导致短缺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7.下列各项中( 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失业 B、通货膨胀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 000美元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的C、政府能够决定谁获得多少消费品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11.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美国经济是一种( C )A、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制度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C、混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D、自给自足制度1-5 C D B B C 6-10 B C C B B11、C二、判断正误1.只有落后国家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和供给的短缺现象。
微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习题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假如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某种蘑菇会致癌,则这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分析:错误。
因为卫生组织发布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人们减少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因此其需求曲线会向左下方移。
2.预计某产品的价格会下降,则该产品的供给将会减少。
分析:正确。
因为当预计某产品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在价格下降前尽量多地生产产品,因此该产品的供给会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3.如果政府对某种商品的生产者给予现金补贴,会使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分析:错误。
如果政府对某种商品的生产者给予现金补贴,会使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这与生产者生产成本减少或生产技术改善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是一样的。
4.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的价格弹性是相同的概念。
分析:错误。
二者是两个紧密联系却又不相同的概念。
需求曲线在某点的斜率为dP/ dQ,而需求的点弹性不仅取决于斜率的倒数值dQ/dP,还取决于P/Q。
5.假如某城市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2,则为了增加运输的收入,运输价格应该降低。
分析:正确。
因为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2,说明运输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富有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因此要增加收入必须降价。
6.降低价格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
分析:错误。
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会使供给量减少。
但当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降低价格不一定会使供给量减少。
二、选择正确答案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为常数。
A.个人收入B.其余商品的价格C.个人偏好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2.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常数。
A.土壤的肥沃程度B.技术水平C.棉花的种植面积D.棉花的价格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
⾼鸿业⼈⼤版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完整版第⼆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简答题1. 下列事件对x商品的需求有何影响?(1)x商品的⽣产⼚商投⼊⼤量资⾦做⼴告宣传。
(2)⽣产x商品的⼯⼈的⼯资增加了。
(3)y商品是x商品的替代品,y商品的价格下降了。
(4)消费者的收⼊增加了。
解答:(1)x 商品的⽣产⼚商投⼊⼤量资⾦做⼴告宣传,提⾼商品的知名度和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导致在每⼀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产x 商品的⼯⼈的⼯资增加了。
对x商品的需求没有直接影响,需求曲线不变,但是⼯⼈的⼯资增加,增加了⽣产成本,使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3)y 商品是x 商品的替代品,y 商品的价格下降了,x 商品相对贵了,消费者⽤y商品替代x商品,导致在每⼀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4)若消费者消费的是正常商品,消费者的收⼊增加了,在每⼀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若消费者消费的是劣商品(抵挡商品),导致在每⼀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 下列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1)⽓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2)种植棉花所需的化肥的价格上升。
(3)政府对种植棉花的农户实施优惠政策。
(4)棉花价格上升。
下列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1)⽓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解答:(1)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因为恶劣⽓候导致的棉花歉收, 在棉花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使棉花的供给数量减少,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2)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因为化肥价格上升使得棉花的⽣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在任⼀价格⽔平下,农户都会缩⼩棉花种植⾯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下降, 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3)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右移。
因为政府对种植棉花农户的优政策将激励农户的⽣产积极性,在任价格⽔平下,户都会⼤棉花种⾯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増加,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右移。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鸿业)第⼆章1.已知某⼀时期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平提⾼,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产技术⽔平提⾼,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何图形。
利⽤(1)(2)(3),说明静态分析和⽐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利⽤(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解答:(1)将需求函数dQ= 50-5P和供给函数s Q=-10+5P代⼊均衡条件d Q= s Q,有:50- 5P= -10+5P得: Pe=6以均衡价格Pe =6代⼊需求函数d Q=50-5p ,得:Qe=50-5206=或者,以均衡价格Pe =6代⼊供给函数s Q=-10+5P,得: Qe=-10+5206=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2) 将由于消费者收⼊提⾼⽽产⽣的需求函数dQ=60-5p和原供给函数s Q=-10+5P, 代⼊均衡条件d Q=s Q,有:60-5P=-10=5P得7=Pe以均衡价格7=Pe代⼊dQ=60-5p,得Q dPe-QdQe =60-5257=?或者,以均衡价格7=Pe 代⼊sQ =-10+5P , 得Qe =-10+5257=?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7=e P ,25=Qe(3) 将原需求函数dQ =50-5p 和由于技术⽔平提⾼⽽产⽣的供给函数Qs=-5+5p ,代⼊均衡条件d Q =s50-5P =-5+5P得5.5=e P以均衡价格5.5=e P 代⼊dQ =50-5p ,得5.225.5550=?-=e Q或者,以均衡价格5.5=e P 代⼊sQ =-5+5P ,得5.225.555=?+-=e Q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5.5=e P ,5.22=Qe .如图1-3所⽰.(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变量来求⽣变量的⼀种分析⽅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 就是⼀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量的相互作⽤下所达到的⼀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量分别⽤给定的供给函数 sQ =-10+5P和需求函数dQ =50-5p表⽰,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6=e P 且当6=e P 时,有d Q =sQ =20=Qe ;同时,均衡数量 20=Qe ,切当20=Qe 时,有e sd P P P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变量包括需求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变量分别为6=e P ,20=Qe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1-2和(3)及其图1-3中的每⼀个单独的均衡点()2,1i E 都得到了体现.⽽所谓的⽐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什么变化,并分析⽐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个经济模型中外⽣变量变化时对⽣变量的影响,并分析⽐较由不同数值的外⽣变量所决定的⽣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1-2中,由均衡点变动到均衡点 ,就是⼀种⽐较静态分析.它表⽰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较新.旧两个均衡点和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变量发⽣变化,即其中⼀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使得⽣变量的数值发⽣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类似的,利⽤(3)及其图1-3也可以说明⽐较静态分析⽅法的基本要求.(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平提⾼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了,均衡数量增加了.由(1)和(3)可见,当技术⽔平提⾼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般地有,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同⽅向变动.2.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数Q d =500-100P在⼀定价格围的需求表:某商品的需求表(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垄断>◎ <第二节外部影响>◎ <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本章小结>※<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掌握垄断如何产生了低效率;(2)了解对垄断的公共管制;(3)掌握外部影响及其分类;(4)了解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重点掌握科斯定理;(5)了解什么是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怎样确定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会用成本—收益分析公共物品的生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四种市场失灵情况;科斯定理※<第一节垄断>一、垄断与低效率某代表性的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情况,如图所示。
图中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价格。
曲线D和MR分别为该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上述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状况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使经济运行于低效率之中,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法,但是在实际中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二、寻租理论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而付出的代价完全是一种‘叫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
这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被概括为所谓的“寻租”活动: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垄断租金)的活动。
寻租活动的经济损失的大小,就单个的寻租者而言,他愿意花费在寻租活动上的代价不会超过垄断地位可能给他带来的好处;否则就不值得了。
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此外,垄断利润通常也被看成是不公平的。
这就使得有必要对垄断进行政府干预。
政府对垄断的干预是多种多样的。
本节主要讨论政府对垄断价格和垄断产量的管制。
四、反托拉斯法从1890年到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反对垄断。
其中包括谢尔受法(1890)、克莱顿法(1914)、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1)、罗宾逊一帕特曼法(193)、惠特一李法(1938)和塞勒一凯弗维尔法(1950)。
统称反托拉斯法。
在其他西方国家中也先后出现了类似的法律规定。
对犯法者由法院提出警告、罚款、改组公司直至判刑;或者强行进行行业重组。
例如将微软公司强行一分为二;将中国邮电强行分解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通讯公司等。
※<第二节外部影响>一、外部影响及其分类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微观经济理论,特别是其中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要依赖于一个隐含的假定: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没有影响,即不存在所谓“外部影响”。
换句话说,单个经济单位从其经济行为中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被看成就等于该行为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
但是,在实际经济中,这个假定往往不能够成立。
在很多时候,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
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
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所谓“外部经济”。
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经济可以分类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
另一方面,在很多时候,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
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
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所谓的“外部不经济”。
外部不经济也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二、外部影响和资源配置失当各种形式的外部影响的存在造成了一个严重后果:完全竞争条件厂的资源配置将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换句话说,即使假定整个经济仍然是完全竟争的,但由于存在着外部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看不见的手”在外部影响面前失去了作用。
为什么外部影响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当?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条件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而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三、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如何纠正由于外部影响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西方微观经济学理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使用税收和津贴;第二,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第三,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
四、科斯定理只要明确地规定法定所有权,并且可以自由交换,只要所有权的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不论所有权在开始如何分配,市场机制所导致的均衡状态符合最有效率状态。
即:科斯认为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政府不需要制定微观经济政策,市场机制就能通过自我调节,使克服负外部性的成本降到最低限度科斯定理认为,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
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
※<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一、排他性与竞用性西方经济学主要论述的是私人物品——普通市场上常见的那些物品,例如,用于吃的水果、用于穿的衣服、以及火车上的座位等等。
私人物品是那种数量将随任何人对它的消费增加而减少的物品。
它在消费上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竞争性:如果某人已消费厂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商品了;第二是排他性: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消费商品。
二、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公共物品是指是指由政府部门生产,并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一切物品和服务的总称。
如国防、警察、教育、司法、邮政、消防、基础设施等。
特点:第一是消费的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可供大家共同消费。
如大家共同消费一条公路;第二是非排他性:公共产品是免费的,它不阻止任何人享用;(前两个是消费上的特点)第三是强制性。
无论你是否愿意,每个人都必须使用某些公共物品。
比如国防、警察、法律这类公共服务就具有强制性。
公共物品无法避免“搭便车”的情况,即不用购买也可消费的行为,因而造成市场失灵。
市场经济不能自动解决公共产品的供求均衡问题。
许多由社会消费的公共产品难以通过正常的市场价格机制加以分配,公共部门和公共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需要政府按照社会的需要适当进行直接的调节和管理。
※<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完全竞争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是完全信息,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
而完全信息的假定并不符合现实。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甚至是很不完全的。
不完全信息的存在为生产者抬高价格、欺骗消费者提供了可能不完全信息:一指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事情;二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获取信息是要支付成本的,如果获取信息的成本太高,人们就会放弃信息的搜集和拥有。
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对信息的占有量是不相同的,通常人们对自身相关信息的占有量多于他人,这样在交易过程中,拥有较少信息的一方会处于劣势。
比如,投保人比保险公司更清楚某项保险业务的风险,贷款人比银行更清楚自己的偿还能力,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比普通散户更清楚公司的赢利状况,经理比董事们更清楚自己的努力程度。
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逆向选择:发生在交易之前,是指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后果的交易对象,往往最积极寻找交易并有可能被选中。
它会导致一些市场的消失,以致市场经济不再充分有效。
道德风险:是一种事后行为,指交易达成后,交易的一方(通常为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倾向于从事交易另一方并不希望发生的高风险活动,从而可能给交易的另一方带来巨大的损失。
解决办法:机制设计(最优激励合同、锦标制度、效率工资、团队理论等)※<本章小结>本章知识脉络图本章要点可归结如下:(1)市场机制一般只能保证资源配置的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私人成本相等,而无法保证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相等。
当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不等时,对整个社会而言,资源的配置就没有到达最有效率的状态。
这就是市场失灵。
(2)垄断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
垄断超额利润的存在说明在该行业中资源配置太少。
为了追求和维护垄断地位而花费的代价是一种纯粹的浪费,是社会的净损失。
这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被概括为所谓的“寻租”。
政府对付垄断的办法包括限制垄断价格和反垄断法等等。
(3)“外部影响”是造成市场机制低效率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从社会的角度看,私人活动的水平在存在“好”的外部影响时往往太低,而在存在“坏”的外部影响时往往又过高。
对付外部影响通常有三种方法。
一是税收和补贴;二是企业合并;三是“明确产权”,最后这个办法的依据是“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而且交易成本很小,则无论把财产权赋予谁,市场都是有效率的;但是,这一办法存在着很多问题。
(4)市场机制主要是在私人物品的场合起作用,而不适用于公共物品。
由于在公共物品场合存在着“免费乘车”之类的现象,市场机制提供的产品数量往往太少。
因此,政府有必要承担起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5)在现实的经济生活在,常常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受到到很大的限制。
市场机制本身也只能够解决一部分信息不足的问题。
因此,需要政府在信息方面进行调控,以保证消费者和生产者能够得到充分和正确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