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影变换》教学设计

《光影变换》教学设计

《光影变换》教学设计
《光影变换》教学设计

美术小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湘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课

《光影变幻》教学设计

渠口九年制学校

尤兆贵

2012年4月

美术小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湘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课

《光影变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光影变幻绘画表现事物的基础是光,如果没有光,我们就无法看到客观世界,更别提作画了,光使物体呈现在我们面前,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展示物体明确的轮廓线,使人们见到了变幻的光影现象。而这些正是我们在绘画中所要捕捉的东西。

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组织方面,关注六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和成长需要,关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形和色。用铅笔皴线,尝试通过用笔的轻重变化与线条的组织变化来表现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效果和立体层次感。本课并非专业的素描课,而是让学生体验到在丰富的明暗变化中特有的艺术魅力。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的作品进入,创设了光影变幻美丽的情境。为便于学生理解光影变幻,教材引导学生把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看成一个由各种奥妙影调和各种形状组成的单色体,让学生自主发现在平面上存在着的明显的明暗变化。然后使学生了解用笔的轻重、疏密会影响到物体的明暗变化。在教学中可将以上基本原理、知识浅显地渗透到学生的游戏练习中,更强调造型的层次性和创意设计。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是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图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教材的左上角有几幅范画作品,是用心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圆形以及不规则形重叠并皴上深浅变化的线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层次关系。

“第二课时”:画一组立方体构成的建筑物,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教材从欣赏画家作品入手,让学生看到《沙漠之鸽》作品正是通过不同明暗的交替反衬表现出了物体强烈、清晰的立体感,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然后通过在建筑物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进行涂画,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体验到明暗、光影的变化所带来的奇妙变幻。本节课为第二课时的教学,结合课题研究,借助图片利用皴线法,让学生进行建筑物的立体感表现,学习初步的明暗表现技巧。

教材力求呈现学习活动的难易层次,从对平面几何图形的感知、创作,直至立方体的形体组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学情分析】

孩子们是非常喜欢美术课的,他们在课堂上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是很强烈的。本课以探索体验为重点,注重快乐教学。在欣赏、游戏、观察中学习绘制明暗效果。

由于本校学生美术基础底子较弱,要求自由探索体验,掌握一般方法后,让学生自主拓展,开发求异思维,创造性绘制有意味的素描作业。

【教学策略分析】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直觉性。

直觉性是艺术灵感的重要特征之一,儿童绘画是最为典型的直觉反映。在儿童画领域里,很少有理

性、逻辑的成分,更多的是他们的直觉表现,一方面是因为儿童绘画受“自我中心”思维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画变形也是受技术能力限制,表现出天真稚拙、简朴的语言特色。本课先让学生欣赏有关关于光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光影变幻美丽的色彩。

二、尊重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自主性。

要表现作品的独特性,先要保证感受和体验的自主性,这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方面。鼓励学生绘画自己喜欢的几何体,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上美术课时,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在探索中取得经验、提高认识、体现个人价值。因为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表现技能始终在探索中不断变化和创新。教师在此过程中就应该不断针对产生的问题,因材施教,给予具体指导,当好学生的参谋,并不断给予鼓励。

【教学目标】

1、观察并总结运用皴线法表现立体形明暗及层次感的方法。

2、用皴线法,借助图片,表现立体几何形组合及建筑物的明暗及层次感,丰富和发展绘画的表现方法。

3、欣赏和练习中,体验和感受光影变化的给画面带来的魅力。

【教学过程】

教后反思:

对于书中的方法进行立体形组合的皴线,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并有意识的学习运用,不足之一是个别同学的构图小,形体组合过于复杂;二是线的强弱变化过于明显,过渡不够;三是轮廓线(明暗交界处)强调不够。但运用这种方法去画具体的建筑物,许多同学的理解能力就有限了,没有将建筑看作面和体的组合,还是平面的,由线组成,这与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认识能力和观察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同学在这些方面发展不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