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考研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普通动物学复习指导复习要求:主要掌握各动物门和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的形态、结构特征,对细微的结构描述一般不作要求。
复习时从运动、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功能去理解和掌握各动物门和纲的主要特征。
复习纲要:1、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动物。
掌握疟原虫的生活史,了解几种对人类危害较大的寄生虫,如痢疾内变形虫、利什曼原虫、锥虫等。
2、腔肠动物门:主要物征,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的代表动物。
3、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特别是与消化和排泄有关的结构,涡虫的形态结构,吸虫纲、绦虫纲的代表动物,其中华枝血睾吸虫、血吸虫和猪带绦虫的生活史。
三胚形成的进化意义。
4、线虫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消化管,原体腔。
蛔虫的形态结构,蛔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5、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节,真体腔,闭管式循环,索链状神经系统。
环毛蚓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
6、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河蚌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
各外纲的代谢动物,头足纲动物的特点7、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异律分节,分节的附肢,外骨骼,口器,气管等。
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典型的代表动物,特别是昆虫纲要求掌握20个主要目的主要特征和典型的代表动物。
8、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内骨骼,后口,海盘车的形态结构特征。
9、半索动物门: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及其主要特征。
10、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海鞘的形态结构特征。
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文昌鱼的形态结构特征,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典型代表七鳃鳗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态习性。
鱼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鲫鱼的形态结构特征,从体形和皮肤及八大系统入手复习,掌握各系统的主要结构特点。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96 学时 6 学分(全学年)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普通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态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动物系列科学的基础主干课。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地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以动物适应机制为中心,系统发育为主线及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及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技能。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学好动物学,必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动物世界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学会用动物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动物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2. 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科的发展前沿;3. 了解华北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动物资源的保护意识;4. 以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动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自然、联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描述、比较和实验等常用的研究手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揭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系统发育等。
《普通动物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及对先修课的要求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和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有效地改造、利用、控制动物界,使之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括水平服务。
通过动物学的学习,可为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方法、途径和理论依据,为有益动物的永续利用、有害动物有效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此外,动物学是生物、医学等科学的基础学科,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门课是高等院校动物类等各专业的重要基本理论课程之一,属专业基础课。
二、重点及难点在理论知识方面,用比较解剖动态发展的观点阐述各等级类群、器官系统的宏观、微观构造,以动物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功能与形态,机体与环境的统一,演化发展为主要理论,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知识的了解,用进化、归纳、演译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解国内外动物科学研究和发展的水平和趋势。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0 绪论基本要求:要求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界、物种的概念,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
了解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及学科的发展简史。
掌握动物分类的知识。
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界和物种的概念;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动物分类的知识。
难点:生物的分界、物种的概念。
0.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0.2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0.3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0.4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0.5动物分类的知识1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基本要求:掌握动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动物细胞的周期与细胞分裂、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分布,动物的基本器官和系统。
重点:动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动物细胞的周期与细胞分裂、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分布,动物的基本器官和系统。
难点:动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动物细胞的周期与细胞分化、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分布。
普通动物学复习纲要绪论1.五界系统: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2.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3.物种的概念: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整体,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4.双名法:每个动物都有一个学名,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是该动物的属名,后一个是它的种本名。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
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内胚层发育,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肌肉组织,神经组织,2.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3.系统:一定机能尚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鞭毛纲代表动物眼虫,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纤毛纲代表动物大草履虫。
(重点:草履虫的结构)1.间日疟原虫生活史:(见书)2.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中胚层形成的意义:从扁形动物们开始出现中胚层,中胚称的产生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从而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的水平;中胚层的形成不仅促进了动物的新陈代谢,并为各器官系统的统一分化和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路生的基本条件之一第四章多孔动物门1.是生物进化的侧枝因为有胚胎逆转现象(与大多数细胞动物原肠胚形成相反,即动物极内陷)第五章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1.辐射对称,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动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30201适用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总学时:54学时一.编写说明1.本大纲是根据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而编写。
2.《普通动物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两个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以动物的形态结构为基础,进而了解动物的分类、习性、生境、经济意义及起源进化等内容。
3.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类群动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等主要特征、同时了解动物的分类依据,以及与国民经济意义,另外,倡导学生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后继课程如:家畜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寄生虫学、经济动物学及药用动物学等奠定理论基础。
4. 本课程是形态学教学,所以应注意运用挂图、幻灯,特别是动物实体标本等直观教具,同时,还应多从事野外生态考察,从而培养、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习热情,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增强学生的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5. 本大纲虽然适用于以上两个专业,但是由于学时的不同,所要求开出的内容也略有不同,所涉及的内容有标注。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三.大纲内容绪论教学目的:了解本课程教学内容、目的、意义、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动物学的基本概述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动物学的目的、意义——控制与改造利用动物界。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生物学的分类知识——分类方法、分类等级、种的定义、双命名法第二节动物学发展简史简介动物学发展简史,并参观动物标本室。
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动物学的目的、任务、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2.着重掌握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分类等级、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3.简单了解动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实验内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实验要求: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便为后来的实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后继课程的相关实验铺垫。
《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动物学》二、考试方式:闭卷三、考试时间:90分钟四、试卷结构:总分100分。
其中名词解释题10分,判断题10分,选择题20分,简答题35分,综合应用题25分。
五、参考书目《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六、考试的基本要求普通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其主要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行为及系统演化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要求学生以结构与功能的高度统一、生物与环境的高度适应、动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为主线,根据教材各章节的脉络,全面系统地识记基本概念、重要名词,深刻理解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动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动物是不断进化的等基本观点和规律,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
七、考试范围考核知识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动物的分类与命名方法:物种的概念;双命名法。
要求:理解物种和双命名法的概念。
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分裂方式2.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3.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及功能。
要求:了解动物细胞的分裂方式;理解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及功能。
第三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代表动物的特点;3.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要求:理解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伸缩泡、细胞内消化、裂体生殖、接合生殖、包囊、应激性等基本概念;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六章腔肠动物门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点;2.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3.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主要代表动物的特点。
要求: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尤其是水螅的身体构造;比较分析水螅与水母在形态结构的主要异同;掌握皮肌细胞、神经网、辐射对称、世代交替等基本概念;了解腔肠动物的基本类群。
912《普通动物学》考试范围说明
一、考试性质
《普通动物学》是上海海洋大学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考试的专业课程。
是生物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以动物学基本理论、动物分类、系统演化为主要内容。
二、考察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动物基本分类、代表动物及其结构特征、动物系统演化、动物进化及地理分布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要求考生掌握对动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基本知识。
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特点;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参考书目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兽医基础》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一、适用范围:兽医硕士二、考试范围包括五个部分(每个部分75分):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诊断。
动物学第一部分:参考书目《普通动物学》(第二版),张训蒲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06。
其它《动物学》或《普通动物学》教参也可。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绪论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命世界中的地位、动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动物学基本分类知识;掌握生物多样性、物种及动物学基本概念。
1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生命有机体的构成,掌握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重要概念。
2 原生动物门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四个主要纲的主要区别;掌握主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特征,了解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与人类的关系。
3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与个体发育理解多细胞动物的起源、证据及主要学说;了解生物个体发育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掌握生物发生律的概念。
4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掌握体型、骨针、水沟系、胚层逆转等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多孔动物的类群及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与地位。
5 腔肠动物门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其三个纲的主要区别,以水螅为代表,掌握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了解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及神经网出现的生物学意义。
6 扁形动物门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两侧对称、中胚层的形成等重要机能结构出现对动物进化的意义;以涡虫为代表,掌握扁形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了解扁形动物的系统分类及演化;了解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表现,初步理解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及防治原则。
7 原腔动物掌握原腔动物的特征及主要类群;理解线虫动物门的特征,了解蛔虫的结构及生活史。
8 环节动物门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掌握代表动物环毛蚓的形态、结构及发育;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系统及经济意义。
9 软体动物门掌握软体动物门的特征;基本掌握软体动物各类群的特征,理解主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了解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普通生物学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普通生物学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本门课程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一、考试内容-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本课程包括三部分内容:普通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第一部分为主体,分值在90分左右(主要考查对生物学一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生态学部分不在本课程考查范围之内),后两部分分值各占30分左右(主要考查考生对动植物结构、功能和主要分类群典型特征的掌握程度)。
第一部分普通生物学(一)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1.生物的特征2.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3.把生物界划分为5个界4.生物和它的环境形成相互联结的网络5.在生物界巨大的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6.研究生物学的方法7.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二)细胞1.生命的化学基础1)原子和分子2)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3)糖类4)脂质5)蛋白质6)核酸2.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1)细胞的结构2)真核细胞的结构3)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4)细胞通讯3.细胞代谢1)能与细胞2)酶3)物质的跨膜转运4)细胞呼吸5)光合作用5.细胞的分裂和分化1)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2)减数分裂将染色体数由2n减为n3)个体发育中的细胞(三)动物的形态与功能(重点参阅动物生物学部分)1.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1)动物是由多层次的结构所组成的2)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3)动物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2.营养与消化1)营养2)动物处理食物的过程3)人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4)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食物的适应3.血液与循环1)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2)血液的结构与功能3)哺乳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4.气体交换与呼吸1)人的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人体对高山的适应3)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5.内环境的控制1)体温调节2)渗透调节与排泄6.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2)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7.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1)体液调节的性质2)脊椎动物的体液调节3)激素与稳态8.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2)神经系统的结构3)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功能4)人脑9.感觉器官与感觉1)感觉的一般特性2)视觉3)听觉与平衡感受4)化学感受性:味觉与嗅觉5)皮肤感觉10.动物如何运动1)动物的骨骼2)人类的骨骼3)肌肉与肌肉收缩4)骨骼与肌肉在运动中的相互作用11.生殖与胚胎发育1)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2)人类的生殖3)人类胚胎的发育(四)植物的形态与功能(重点参阅植物生物学部分)-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1.植物的结构和生殖1)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植物的生长3)植物的生殖和发育2.植物的营养1)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2)植物的营养与土壤3.植物的调控系统1)植物激素2)植物的生长响应和生物节律3)植物对食植动物和病菌的防御(五)遗传与变异1.遗传的基本规律1)遗传的第一定律2)遗传的第二定律3)孟德尔定律的扩展简介4)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5)遗传的染色体学说6)遗传的第三定律——连锁交换定律7)细胞质遗传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1)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的证明2)DNA复制3)遗传信息流是从DNA到RNA到蛋白质4)基因突变3.基因表达调控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细胞特异性的基础2)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3)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4)发育是在基因调控下进行的4.重组DNA技术简介1)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2)基因工程主要的工具酶3)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4)重组DNA的基本步骤5)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成果简介6)遗传工程的风险和伦理学问题5.人类基因组1)人类基因组及其研究2)人类遗传性疾病3)癌基因与恶性肿瘤(六)生物进化1.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1)进化理论的创立:历史和证据2)生物的微进化2.物种形成1)物种概念2)物种形成的方式3.宏进化与系统发生1)研究宏进化依据的科学材料2)生物的宏进化3)生物的系统发生(七)生物多样性的进化1.生命起源及原核和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1)生命的起源2)原核生物多样性的进化3)处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病毒4)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2.植物和真菌多样性的进化1)植物可能由绿藻进化而来2)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进化3)真菌多样性的进化3.动物多样性的进化1)动物种系的发生2)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进化3)脊索动物多样性的进化4.人类的进化1)人类与灵长目2)人类的进化过程(八)生态学与动物行为-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1.生物与环境1)环境与生态因子2)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2)种群的数量动态3)种群的数量调节3.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1)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2)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3)群落的演替及其实例4.生态系统及其功能1)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力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4)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5.动物的行为1)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2)动物行为的生理和遗传基础3)动物的防御行为和生殖行为4)动物的社群生活与通讯5)利他行为和行为节律第二部分植物生物学1.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普通动物学》大纲普通动物学(6306)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普通动物学是养殖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主要特点是涉及知识面较广,理论不深。
因是本专业的基础课,故基本技能不多。
课程内容中提到的动物种类很多,只能按分类等级才能找出其规律性和异同点;只能在学习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其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的联系规律。
学习方法应从少到多、从简到繁、从个性到共性,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与考核点,为今后的专业课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普通动物学是养殖类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等专业的起步基础课,必须在学好该门课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进一步掌握其他基础课与专业课。
该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各分类阶梯中的动物形态结构、繁殖与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动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达到利用动物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三)课程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动物躯体形态结构、细胞构造、繁殖与遗传等基本知识;一般掌握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发生、发展规律等基本理论;能综合应用所掌握的基本技能解决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家畜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等专业基础课的抬头课。
对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家畜中毒及毒物检验,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等专业课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引导作用。
故是本专业首先要开考的课程。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等。
本课程重点是:1、各门动物主要特征与代表动物。
2、动物和人的关系本课程难点是:1、动物的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2、多种动物同种结构的特点本课程的疑点是:同门动物各纲及各目的异同点。
-1-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中的地位。
(2)动物学的范围与研究方法。
3)动物的分类方法。
2、熟练掌握:动物的分类阶元、命名与现行分类系统。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院学院《普通动物学》
考研资料-考研大纲
备注:此资料仅供南昌大学应届毕业生考本校硕士点复习使用,切勿流传入社会教材: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主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
一、复习要求
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目(昆虫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兽纲各主要目)的分类及脊椎动物亚门各纲的生态;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动物生态的基本知识。
二、主要复习内容
●绪论
1.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
2.动物学及其分科;
3.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
4.动物学发展简史;
5.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6.动物分类的知识。
重点: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
●动物的基本结构和机能
1.细胞
2.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重点:
1.细胞的一般特征及结构;
2.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3.动物组织的类型。
●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鞭毛纲;
3.肉足纲;
4.孢子纲;
5.纤毛纲;
6.原生动物的系统发生。
重点:
原生动物的系统发生。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2.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3.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4.生物发生律;
5.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重点: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多孔动物门
1.多孔动物的形态结构;
2.多孔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3.多孔动物门的分类及分类地位。
重点:
多孔动物门的分类及分类地位。
●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门的代表动物—水螅;
3.肠动物门的分纲。
重点: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扁形动物门
1.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涡虫纲;
3.吸虫纲;
4.绦虫纲。
重点: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原腔动物
1.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代表动物—人蛔虫;
3.线虫动物门的分纲。
重点: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门
1.环节动物门的特征;
2.代表动物—环毛蚓;
3.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重点:
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
●软体动物门
1.软体动物门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门分类
重点:
1.软体动物门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门的分类及各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节肢动物门
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重点:
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昆虫对陆生生活的适应;
3.节肢动物门的分类及各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
1.苔藓动物门的特征;
2.腕足动物门的特征。
重点:
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棘皮动物门
1.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代表动物—海盘车。
重点: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半索动物门
1.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及其主要特征;
2.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重点: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脊索动物门
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
2.脊索动物分类概述;
3.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4.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5.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重点:
1.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
2.脊索动物门的的分类体系。
●圆口纲
1.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2.分类概述;
3.圆口纲的生态。
重点:
圆口纲的原始特征和特化特征。
●鱼纲
1.鱼纲的主要特征;
2.形态结构特点;
3.鱼纲分类;
4.鱼类的洄游。
重点:
1.鱼纲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鱼纲分类及常见种。
●两栖纲
1.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2.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3.形态结构特点;
4.两栖纲分类;
5.休眠。
重点:
1.两栖纲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及不完善性;
2.两栖纲分类及常见种。
●爬行纲
1.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2.形态结构特点;
3.爬行纲分类;
4.毒蛇的危害及蛇伤的防治。
重点:
1.爬行纲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爬行纲分类及常见种。
●鸟纲
1.鸟纲的主要特征;
2.形态结构特点;
3.鸟纲分类;
4.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徙。
重点:
1.鸟纲适应飞行生活的主要特征;
2.鸟纲分类及常见种;
3.鸟类的生态。
●哺乳纲
1.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2.形态结构特点;
3.哺乳纲分类。
重点:
1.哺乳纲的先进性特征;
2.哺乳纲分类及常见种。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1.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2.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重点: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动物进化基本原理
1.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
2.动物进化的例证;
3.进化原因的探讨—进化理论;
4.动物进化型式与种系发生;
5.物种与物种形成。
重点:
物种与物种形成。
●动物地理分布
1.生物圈;
2.动物的分布;
3.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
重点:
1.生物圈的概念;
2.动物分布区及生境的概念;
3.我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
三、考试时间和考试形式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题型为概念题、分类题、简述题、论述题及实验设计题等,总分150分。
四、参考书目
1.刘凌云、郑光美等主编:《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三版。
2.徐敬明主编:《动物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