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产品技术要求上工医信

医学影像、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产品技术要求上工医信

医学影像、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产品技术要求上工医信
医学影像、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产品技术要求上工医信

2.性能指标

2.1通用要求

2.1.1处理对象

眼底照相机拍摄的眼底图像。

2.1.2最大并发数

在符合表 1 的运行环境下,软件最大可接收来自 100 个影像设备的图像源,软件处理的图像最大可同时发送 100 个目标设备。

2.1.3数据接口

眼底影像数据处理软件可根据internet 协议、USB 数据接口、采集器接口接收图像,处理图像以及输出结果信息/图像。

2.1.4特定软硬件

眼底影像数据处理软件运行可配合眼底照相机或眼底照相机后处理工作站。

2.1.5临床功能

眼底影像数据处理软件适用于眼底诊查图像、数据的管理、查看、传输和贮存。主要包括:

a)阅片医生模块

1)开始阅片,有阅片提醒功能,阅片医生人工分析眼底图像时,图像任

意缩放、移动,病灶尺寸放大至最大时可进行图片测量(距离);阅片医生

人工对不同组图像对比分析,给出相关报告信息;

2)已阅片区,可在纠错延缓时间内,对有问题的报告进行修改操作。

3)个人中心,可修改用户信息、账户密码、查看个人账户信息。

b)医院模块

1)上传图像,可上传病人的基本信息(必填姓名、年龄、性别、区

别:糖尿病、高血压、普通筛查)和眼底图像;图像任意缩放、移动。

2)眼底筛选,可输入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上传日期等),查

找符合条件患者;计算机方式储存,生成 PDF 保存于计算机当中;可将

已完成报告进行纸质打印。

2.1.6使用限制

常用字段限长为:

?用户名密码最大长度均为 38 个字符;

?患者 ID 最大长度为 40 个字符

?患者姓名最大长度为 60 个字符

?检索一次结果检查数至少为 5000

?通常 tab 检查数至少为 1000

上传图像限制:

?上传文件数量不能超过 2 张

2.1.7用户访问控制

产品的使用有权限限制。用户必须经过口令验证后,方可进入。

管理员权限(医院模块、阅片医生模块):帐号管理、阅片医生管理、提醒信息管理、个人中心

医院端口权限(医院模块):上传图像、眼底筛选、打印报告、个人中心医生端口权限(阅片医生模块):开始阅片、个人中心

2.1.8版权保护

为预防未经授权非法使用,软件设有 license 校验功能,未经 license 注册的软件,使用过程中会弹出 license 未注册提醒,系统会强制中断服务。

2.1.9用户界面

软件采用菜单、视窗的方式。

2.1.10消息

a)使用 ASCII 文本文件建立主要事件日志和系统软件的其他日志;

b)图文对话框。

2.1.11可靠性

具有严重后果的功能执行是可逆的,软件应给出明显警告,并且在该命令执行前要求确认,主要形式是:

a)对错误的操作,弹出禁止操作message,不响应用户操作;

b)对可能引起错误的操作,弹出警告message,同时应用备份机制,对已经发生的错误,可以还原到操作前状态。

c) 医院端口上传图像经传输后,与阅片医生端口打开图像数据应完全一致。

2.1.12维护性

珠海上工医信科技有限公司对系统运行提供维护服务。维护内容包括客户培训服务、技术支持服务、需求变更服务、顾问咨询服务。

2.1.13效率

a)上传图像的时间(网络:100 兆/秒):≤5秒

b)图像查看时间:≤15秒

2.2质量要求

符合 GB/T 25000.51-2010《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第 5、6 章的要求。

2.3运行环境

表1 服务器运行环境

表 2 客户端运行环境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专业概述 专业代码:100601K[1] 该专业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专业理论、临床诊断、预防、治疗技能的高级医学人才 主要课程 中西医临床医学主要课程:医用基础化学、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免疫学、微生物寄生虫学、医用生物学、药理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人体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方剂学、传染病学、生物化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精神病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影像学、针灸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眼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及中西医结合急症学等。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五年制、理科或者文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 面向新世纪,该专业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了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就业方向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从事医药卫生行业的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健、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并且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量较大,可继续求学深造。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确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在广阔的医疗市场中可大有作为。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报考临床医学各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及中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可在各级各类医院、高等医学院校、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有关科研院所从事西医、中西医结合或中医专业医疗、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 相关考试 汕头曙光整形美容医院https://www.doczj.com/doc/5d3888831.html,提供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试题及答案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复习 一、选择题、填空题 1、踝关节侧位中心线经内踝上( 1 )cm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2、头颅侧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外耳孔上 3、副鼻窦瓦氏位摄影体位要求听眦线与暗盒成多少度角:37度 4、乳突梅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45度)度角,经被检侧乳突射入暗盒中心 5、膈上肋骨正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深呼气屏气) 6、肺后前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深吸气后屏气) 7、腹部摄影摄影球管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1米) 8、最常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比剂是:(硫酸钡) 9、常用于灌肠检查的对比剂是(医用硫酸钡) 10、用于脑血管造影的最佳对比剂(碘苯六醇) 11、膝关节髁间凹后前位片,髁间凹呈:(切线位投影) 12、膈下肋骨摄影,采用的呼吸方式为(深吸深呼后屏气) 13、心脏右前斜位摄影,曝光前须先:(口服硫酸钡) 14、颅骨凹陷骨折,应选择哪一摄影位置:(切线位)

16、颈椎侧位像,显示的部位:(下颌骨、上下关节突、寰枢椎)而不显示的部位:椎间孔狭窄 17、CT机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5%) 18、腰椎椎弓峡部断裂,正确地摄影体位是:(腰椎双斜位) 19、视神经孔后前轴位摄影,矢状面与台面呈(53度) 20、观察颈椎椎间孔病变,正确的摄影体位是(过屈位) 21、CT值定标为0的组织是:(水) 22、目前,对胃肠道疾病检查最佳的方法是(内镜) 23、肠穿孔、胸腔积液、肠梗阻、骨盆骨折四种病变,哪个不适合于立位摄影(骨盆骨折) 24、透视和摄影都要利用的X线特性是(穿透性) 25、心脏左前斜位,摄影的角度是(60度) 26、变动管电压法计算管电压的公式为(V=2d+c) 27、腰椎正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脐孔上3cm ) 28、胸部后前位的摄影距离:米 29、CT增强中最常用的对比剂有:离子型有机碘水和非离子型有机碘水 30、手后前斜位的中心线经下面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 第三掌指关节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试题A卷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20分) 1. 解剖学姿势: 2. MR 水成像: 3. 造影检查: 4. 增强扫描: 5. 伪影: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医学影像技术包括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为40时,其CT 值范围为 _________ 。 8. 按显示回声方式, _________ 将超声仪器分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等。 三、单选题(每小题 2分,共30分) 1、在下列栓塞物中那一种是可吸收的栓塞物( ) A.明胶海绵 B.无水乙醇 C.螺圈 D.可 分离球囊 2、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最好发部位为( ) 3、下列描述符合颅内动脉瘤的是( ) A.基底节区 B. 丘脑 C.颞叶 D. 脑桥 A ) A .好发于脑底动脉环 B. 无血栓性动脉瘤CT 平扫为低密度 C. 与海绵状血管瘤同属血管畸形 D. 不是蛛网膜下出血常见原因

4、肾脏平片,肾轮廓能显示的原因是() A、密度比周围高 B、密度比周围组织低 C、肾周围包有脂肪垫D肾脏内有尿液 5、在肝脏的影像检查中,下列哪一方法为首选

A . MRI B . DSA C . ECT D . CT 6、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常用的对比剂是() A空气 B 钡剂 C碘化油 D 泛影葡胺 E盐水 7、右前斜位时, X线从患者的()侧摄入体 内。 A右前 B右后 C左前 D左后 E右侧 8、以下哪项是CT的后处理技术() A增强扫描 B 造影检查 C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多曲面重组 E窗宽窗位 9、结肠造影检查前的准备有() A碘过敏实验 B 清洁灌肠 C镇静安定D 肌注654-2 E无需准备 10、腰椎侧位摄影时,X线经()射入。 A髂嵴向上6厘米处 B 髂嵴向上3厘米处 C脐孔向上6厘米处 D 脐孔向上3厘米处 E脐孔 11、不属于股骨检查体位的是() A股骨正位 B 股骨侧位 C股骨轴位 D 股股颈前后位 E股骨颈仰卧水平侧位 12、有关乳腺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需要加压 B 、使用单乳剂胶片 C使用高速增感屏 D 、常规摄取轴位和侧斜位 E、依发育期确定曝光条件 13、外伤性颅底骨折,禁止使用的摄影体位是( ) A、颅底侧位 B 、颅底颌顶位 C头颅汤氏位 D 、头颅半轴位

医学影像图像处理 第二章

填空题 1、(像素)是组成数字图像的基本元素 2、经过(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模拟图像就可以转化成数字图像 3、(采样)是指将空域上或时域上连续的图像(模拟图像)变换成离散采样点(像素)集合的一种操作。 4、在进行采样时,(采样间隔)的选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决定了采样后图像的质量,即忠实于原图像的程度。 5、(量化)就是把采样点上表示亮暗信息的连续量离散化后,用数值来表示的过程。 6、由模拟图像转换的数字图像质量由两个指标来衡量,分别是(采样密度)和(采样频率)。 选择题: 1、根据一维采样定理,若一维信号g(t)的最大频率为ω,以( A )为间 隔进行采样,则能够根据采样结果g(iT) (i=…, -1, 0, 1,…)完全恢复g(t) A T≤1/2ω B T≤ω C T≥1/2ω D T≥ω 2、连续图像经过采样之后所获得的数字图像的效果与以下(AB)评价参 数有关。 A采样密度B采样频率 C 灰度值 D 量化等级 3、一般,当限定数字图像的大小时,为了得到质量较好的图像可采用如下 原则:AB

A对缓变的图像,应该细量化,粗采样,以避免假轮廓 B对细节丰富的图像,应细采样,粗量化,以避免模糊(混叠) C对缓变的图像,应该粗量化,细采样,以避免假轮廓 D对细节丰富的图像,应粗采样,细量化,以避免模糊(混叠) 4、以下对矢量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BC )矢量图图像使得具有两个优点: 一是它的文件数据量很小;二是图像质量与分辨率无关 A 公式化表示 B文件数据量小 C图像质量与分辨率无关 D容易表示颜色丰富的图形 5、以下( BCD )属于位图: A线画稿 B灰度图像 C索引颜色图像 D真彩色图像 6、以下哪些描述是正确的CD A灰度直方图表示了图像的空间信息 B一幅灰度直方图对应一幅图像 C子图直方图之和为整幅图的直方图 D直方图反映了图像中某灰度的像素 数量 简答题: 1、与模拟图像比较,数字图像具有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在那几个方面?并 解释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的概念。 答:数字图像的优势和特点表现在:节省由于存储胶片需要的很大存储空间; 能够根据临床或医生的要求,对数字化图像进行各种后处理,可增加显示信息的能力;对模拟图像手工查找需要浪费大量时间,胶片的归档容易出错,图像数字化后纳入PACS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模拟图像使得远 程会诊不便,以人工送胶片的方式传递信息,不仅传递时间长,延误诊断,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试题库完整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卷Ⅰ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下颌角:胸骨体中点 2.直线部:直线 3.瓦氏位:柯氏位 4.尺偏位:侧位 5.医用硫酸钡:碘化油 6.侧位:轴 7.薄层:定位 8.横断(轴):冠 9.磁体:重叠 10.低:高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A 2.C 3.C 4.C 5.B 6.A 7.C 8.C 9.D 10.A 11.D 12.B 13.D 14.B 15.D 16.D 17.D 18.D 19.C 20.A 21.C 22.B 23.B 24.D 25.B 26.A 27.D 28.B 29.D 30.B 三、简释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造影检查:用人工将能吸收X线的物质导入体,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称为造影检查。2.右前斜位:又称第一斜位,被检者身体的右前部靠近暗盒,根据检查目的,确定人体矢状面与服法暗盒的角度,X线自左后经右前射入胶处。 3.两快一长增强扫描:是动态增强扫描的一种特殊形式,两快是指注

射对比剂速度快,和起始扫描的时间快,一长是指扫描持续的时间要足够长。一般持续11~15min。用于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肝胆管细胞型肝癌以及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螺距:螺旋扫描时,床速与扫描层厚的比值。 5.声像图:超声波通过各种类型的超声诊断仪,将超声发射到人体,在人体传播的超声波遇到不同组织或器官的分界面时,将发生反射求散射,形成回声,这些携带信息的回声信号经过接收,放大和处理后,以不同的形式将图像显示于荧光屏上,这些图像称为声像图。 6.X线照片对比度:X线照片上相邻两处的密度差称之为照片对比度,又叫光学对比度。 7.听眦线: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 四、判断题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眶上缘→眶下缘 2.(×)呼气位→吸气后屏气第4胸椎→第5胸椎 3.(×)直接→通过生理排泄功能 4.(×)层距→层厚 5.(×)平扫+增强扫描→平扫 6.(×)斜位→侧位 7.(×)肚脐→脐上3cm 8.(×)2:5→1:4 9.(×)但降底→提高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一、名词解释 1、韧致辐射:具有高能量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量,在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速所发出的电磁辐射。 2、X线体层摄影:简称CT是X线扫描术和电子计算机密切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影像技术。 3、窗口技术:是指调节数字图像灰阶亮度的一种技术,即通过选择不同的窗宽和窗位来显示成像区域,使之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 4、切线方向: 5、反转时间:反转时间仅出现在具有180°反转预脉冲的脉冲序列中,是指180°反转脉冲与90°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6、听眉线: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 7、MR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1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和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指对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 8、X线对比度:又称射线对比度,当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过被照体的透射线形成了强度分布的不均。 9、脉冲序列:指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和梯度脉冲组成的脉冲程序。 10、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体素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所测得的CT值不能真实反应任何一种组织真实的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部分容积效应。 11、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12、容积扫描:是指在计划检查部位内,进行连续的边曝光边进床,并进行该部位容积性数据采集的检查方式。 13、密度分辨力:又称低对比分辨力,是从影像中所能辨认密度差别的最小极限,是对影像细微密度差别的辨别能力。 14、伪影:伪影指不能真实反映组织结构,同时可能影响诊断的影像。 15、靶扫描:仅对被扫描层面内某一局部感兴趣区进行图像重建。 16、激励次数:信号平均次数,指数据采集的重复次数。 17、感光效应:指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IR系统感应多少的记录,并由此决定影像效果。 18、听眦线: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 19、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CT扫描。 20、CT值:人体被检组织的吸收系数与水的吸收系数的相对差值。 二、填空题 1、产生X线应具备的条件:电子源、靶面、高速电子流。 2、按检测信号类型分类目前MRI系统使用的成像信号有:自由衰减信号(FID)、自旋回波信号(SE) 和梯度回波信号(GRE)。P215 3、散射线的排除方法有消除: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4、碘过敏试验方法有静脉注射法、口含试验(舌下试验)、眼结膜法和皮内试验方法等。 5、噪声有探测器方面的、电子线路及机械方面的和被检组织方面,噪声与图像质量成反比,应尽量抑制。4倍的X线量可使扫描噪声减少一半。 6、汤氏位X线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30°度,梅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45°度。 7、磁场强度越高,产生的磁共振信号强度越强,影像的信噪比越小。 8、听眶线的英文缩写是 RBL ,表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 9、头部摄影的基准线有瞳间线、听眦线、听眶线、听鼻线、听口线、听眉线。 .

中西医结合导论

1.中药西用:是在西医理论指导下用中药,它的特征是在使用中药时,不需要中医的辨证论治和中药的性味归经,而只是按照中药中所含某些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或复方 的西医治疗功效来使用中药。 2.中药西用:是在西医理论指导下用中药,它的特征是在使用中药时,不需要中医的辨证论治和中药的性味归经,而只是按照中药中所含某些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或复方 的西医治疗功效来使用中药。 3. 菌毒并治:即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同时配合应用清热解毒中药,杀菌和清除毒素双管齐下,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4. 微观辨证:是指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医学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检查等先进技术,旨在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等较深层次上辨“证”。 5. 中西医双重诊断:中医与西医在诊断上各有特长,中医长于辨证,西医长于辨病,再临床诊断时把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双重诊断”。 6. 阶段治疗:即根据疾病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病机变化特点,进行论治的形式。 7. 生物医学模式:是在近代生物医学基础上形成的医学观和相应的医疗卫生观。 8. 司外揣内:又称为“以表知里法”,是指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和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认知和研究方法。 9.隐潜性证:是指在疾病的某一过程中,无宏观辨证的表现,而微观辨证却有相关指标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10. 印迹技术:是指将待测核酸分子结合到一定固相支持物上的方法 11.原位杂交是指将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核酸为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顺序进行精确定量定位的过程。 12.哲学一医学模式:强调人病之“失调”形神合一,注重心理与意识的统一 1.简述中医学的几种主要认知 系统分析法、哲学思辨法、取象比类法、司外踹内法2、请比较中西医病理学在研究手段、病因认识基点、病机认识重视点等方面的差异。 西医:研究手段基于临床检验/病因认识基于“客观实体”/病机认识基于“细胞损伤” 中医:研究手段基于四诊/病因认识基于“证”/病机认识基于“基本病机” 3、简述西医学的三种主要认知方法。 分析还原法、解剖形态观察法、实验研究法 4、简述从“病证结合”中孵化出的治疗模式。 常见有分证论治、分期论治、方证相对论治和固定方加减论治四种。 5.何谓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医双重诊断的方法有哪些?其有何临床意义? 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两着综合。方法是从病从证——疾病与证候均清晰明确时;舍病从证——证显病不明时;舍证从病——病清证不明时,结合中药药理研究;意义是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诊疗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中医药现代化。 6谈谈你对中西医结合概念的理解。 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两者都是人类几千年与疾病斗争中积累的精华,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内容、观察方法之后,比较二者的异同点,吸收二者之长,并融会贯通,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医学,简称为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等较深层次上辨证。方法是收集资料时:四诊+运用现代诊察技术,并赋予现代诊察内容与结果以中医临床意义,以便于中医辨证;望、闻、问、切、检五字模式;将现代检验指标纳入证候诊断标准。意义是宏观微观结合,完善中医辨证标准,可使中医规范化、客观化,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方法。 系统分析(综合)方法、哲学思辨法、取象比类方法、司外揣内法 7.、简述中西药有机结合模式。常见“减毒增效”模式、“菌毒并治”模式、中药西用模式等。 8.何谓微观辨证?微观辨证方法有哪些?其有何临床意义? 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医学影像学、内镜、实验室技术、病理组织检查甚至基因检查等先进技术,旨在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基因水平9.简述病证结合中的“病”、“证”关系。 常见以病统证、以证带病、据病分证和以病论证四种10.请比较中西医生理学在指导思想、研究内容侧重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西医:以分析还原为指导思想/研究内容侧重具体、微观结构以及功能特点/研究方法强调实验分析 中医:以阴阳五行、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研究内容侧重抽象、宏观结构以及功能特点/研究方法强调整体观察、类比1.中药西用:是在西医理论指导下用中药,它的特征是在 使用中药时,不需要中医的辨证论治和中药的性味归经, 而只是按照中药中所含某些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或复方 的西医治疗功效来使用中药。 2.中药西用:是在西医理论指导下用中药,它的特征是在 使用中药时,不需要中医的辨证论治和中药的性味归经, 而只是按照中药中所含某些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或复方 的西医治疗功效来使用中药。 3. 菌毒并治:即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同时配合应用清 热解毒中药,杀菌和清除毒素双管齐下,提高疗效,降低 病死率。 4. 微观辨证:是指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医学影 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检查等先进 技术,旨在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 平,基因水平等较深层次上辨“证”。 5. 中西医双重诊断:中医与西医在诊断上各有特长,中医 长于辨证,西医长于辨病,再临床诊断时把中医辨证和西 医辨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双重诊断”。 6. 阶段治疗:即根据疾病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 病机变化特点,进行论治的形式。 7. 生物医学模式:是在近代生物医学基础上形成的医学观 和相应的医疗卫生观。 8. 司外揣内:又称为“以表知里法”,是指通过观察事物 的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和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 一种认知和研究方法。 9.隐潜性证:是指在疾病的某一过程中,无宏观辨证的表 现,而微观辨证却有相关指标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10. 印迹技术:是指将待测核酸分子结合到一定固相支持 物上的方法 11.原位杂交是指将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核酸为探针与细 胞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顺序进行 精确定量定位的过程。 12.哲学一医学模式:强调人病之“失调”形神合一,注 重心理与意识的统一 1.简述中医学的几种主要认知 系统分析法、哲学思辨法、取象比类法、司外踹内法 2、请比较中西医病理学在研究手段、病因认识基点、病 机认识重视点等方面的差异。 西医:研究手段基于临床检验/病因认识基于“客 观实体”/病机认识基于“细胞损伤” 中医:研究手段基于四诊/病因认识基于“证”/病 机认识基于“基本病机” 3、简述西医学的三种主要认知方法。 分析还原法、解剖形态观察法、实验研究法 4、简述从“病证结合”中孵化出的治疗模式。 常见有分证论治、分期论治、方证相对论治和固定方 加减论治四种。 5.何谓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医双重诊断的方法有哪些? 其有何临床意义? 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两着综合。方法是从病从证—— 疾病与证候均清晰明确时;舍病从证——证显病不明时; 舍证从病——病清证不明时,结合中药药理研究;意义是 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诊疗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中 医药现代化。 6谈谈你对中西医结合概念的理解。 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两者都是人类几千年与 疾病斗争中积累的精华,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 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内容、观察方法 之后,比较二者的异同点,吸收二者之长,并融会贯通, 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 医学,简称为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研究中 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等较深层 次上辨证。方法是收集资料时:四诊+运用现代诊察技术, 并赋予现代诊察内容与结果以中医临床意义,以便于中医 辨证;望、闻、问、切、检五字模式;将现代检验指标纳 入证候诊断标准。意义是宏观微观结合,完善中医辨证标 准,可使中医规范化、客观化,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方法。 系统分析(综合)方法、哲学思辨法、取象比类方法、 司外揣内法 7.、简述中西药有机结合模式。常见“减毒增效”模式、 “菌毒并治”模式、中药西用模式等。 8.何谓微观辨证?微观辨证方法有哪些?其有何临床意 义? 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医学影像学、内镜、 实验室技术、病理组织检查甚至基因检查等先进技术,旨 在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基因水平 9.简述病证结合中的“病”、“证”关系。 常见以病统证、以证带病、据病分证和以病论证四种 10.请比较中西医生理学在指导思想、研究内容侧重点、研 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西医:以分析还原为指导思想/研究内容侧重具体、 微观结构以及功能特点/研究方法强调实验分析 中医:以阴阳五行、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研究内容 侧重抽象、宏观结构以及功能特点/研究方法强调整体观 察、类比 1.中药西用:是在西医理论指导下用中药,它的特征是在 使用中药时,不需要中医的辨证论治和中药的性味归经, 而只是按照中药中所含某些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或复方 的西医治疗功效来使用中药。 2.中药西用:是在西医理论指导下用中药,它的特征是在 使用中药时,不需要中医的辨证论治和中药的性味归经, 而只是按照中药中所含某些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或复方 的西医治疗功效来使用中药。 3. 菌毒并治:即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同时配合应用清 热解毒中药,杀菌和清除毒素双管齐下,提高疗效,降低 病死率。 4. 微观辨证:是指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医学影 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检查等先进 技术,旨在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 平,基因水平等较深层次上辨“证”。 5. 中西医双重诊断:中医与西医在诊断上各有特长,中医 长于辨证,西医长于辨病,再临床诊断时把中医辨证和西 医辨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双重诊断”。 6. 阶段治疗:即根据疾病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 病机变化特点,进行论治的形式。 7. 生物医学模式:是在近代生物医学基础上形成的医学观 和相应的医疗卫生观。 8. 司外揣内:又称为“以表知里法”,是指通过观察事物 的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和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 一种认知和研究方法。 9.隐潜性证:是指在疾病的某一过程中,无宏观辨证的表 现,而微观辨证却有相关指标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10. 印迹技术:是指将待测核酸分子结合到一定固相支持 物上的方法 11.原位杂交是指将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核酸为探针与细 胞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顺序进行 精确定量定位的过程。 12.哲学一医学模式:强调人病之“失调”形神合一,注 重心理与意识的统一 1.简述中医学的几种主要认知 系统分析法、哲学思辨法、取象比类法、司外踹内法 2、请比较中西医病理学在研究手段、病因认识基点、病 机认识重视点等方面的差异。 西医:研究手段基于临床检验/病因认识基于“客 观实体”/病机认识基于“细胞损伤” 中医:研究手段基于四诊/病因认识基于“证”/病 机认识基于“基本病机” 3、简述西医学的三种主要认知方法。 分析还原法、解剖形态观察法、实验研究法 4、简述从“病证结合”中孵化出的治疗模式。 常见有分证论治、分期论治、方证相对论治和固定方 加减论治四种。 5.何谓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医双重诊断的方法有哪些? 其有何临床意义? 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两着综合。方法是从病从证—— 疾病与证候均清晰明确时;舍病从证——证显病不明时; 舍证从病——病清证不明时,结合中药药理研究;意义是 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诊疗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中 医药现代化。 6谈谈你对中西医结合概念的理解。 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两者都是人类几千年与 疾病斗争中积累的精华,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 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内容、观察方法 之后,比较二者的异同点,吸收二者之长,并融会贯通, 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 医学,简称为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研究中 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等较深层 次上辨证。方法是收集资料时:四诊+运用现代诊察技术, 并赋予现代诊察内容与结果以中医临床意义,以便于中医 辨证;望、闻、问、切、检五字模式;将现代检验指标纳 入证候诊断标准。意义是宏观微观结合,完善中医辨证标 准,可使中医规范化、客观化,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方法。 系统分析(综合)方法、哲学思辨法、取象比类方法、 司外揣内法 7.、简述中西药有机结合模式。常见“减毒增效”模式、 “菌毒并治”模式、中药西用模式等。 8.何谓微观辨证?微观辨证方法有哪些?其有何临床意 义? 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医学影像学、内镜、 实验室技术、病理组织检查甚至基因检查等先进技术,旨 在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基因水平 9.简述病证结合中的“病”、“证”关系。 常见以病统证、以证带病、据病分证和以病论证四种 10.请比较中西医生理学在指导思想、研究内容侧重点、研 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西医:以分析还原为指导思想/研究内容侧重具体、 微观结构以及功能特点/研究方法强调实验分析 中医:以阴阳五行、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研究内容 侧重抽象、宏观结构以及功能特点/研究方法强调整体观 察、类比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

增感屏对影像效果有何影响?答:①增加影像对比度,使用增感屏所获照片对比度高于无屏的照片影像。②降低影像清晰度,这是使用增感屏的最大弊端,主要是荧光体的光扩散、屏-片的密着状态、X 线斜射效应等原因造成。③影像颗粒性变差。 2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有哪些?答:胶片γ值、X 线质(kV )、X 线量和灰雾。 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即使是对X 线吸收差异较小的脂肪和肌肉组织在照片上也能辨别。X 线质(kV ):高kV 摄影时影像表现出低对比度的影像效果,低kV 摄影时影像表现出高对比度效果。X 线量:一般认为mAs 对X 线照片对比度没有直接的影响,但随着X 线量增加,照片上低密度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灰雾越大、照片对比度越低。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有那些?答:主要有管电流毫安秒(mAs )、管电压(kV )、摄影距离、屏-片系统、胶片的冲洗处理等。mAs 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的X 线摄影曝光范围内,密度与X 线曝光量成比例。D 与kVn 成正比,同时kV 的改变会改变图像对比度。摄影距离 X 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摄影距离增大,X 线的强度下降,照片的密度减低。屏-片系统 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或胶片的感光度越高,所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4.散射线的抑制和排除各有哪几种办法?请简单写出各种办法的原理.答: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排除方法: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原理: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大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面积,并将与X 线束方向不同的焦点外X 线吸收掉。 滤过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如铝板、铜板等,置于X 线管窗口处,吸收原发射线中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从而减少散射线。 空气间隙法:是利用空气可吸收能量较低的X 线及X 线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在增加体-片距后,一部分与原发射线成较大角度的散射线射出胶片外,同时到达胶片的散射线强度大大减少。 滤线栅法:滤线栅是将薄铅条夹持在易透过X 线的填充物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摄影时,置于人体与胶片之间,使X 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此时因散射线与铅条成角,不能透过铅条间隙,大部分被吸收掉,减少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有效地改善了胶片对比度,提高了影像质量。 试述X 线透视与普通摄影检查主要优缺点答:X 线透视的优点:①可以同时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立即得到检查结果;②在检查中还可以转动被检查者,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动态变化;③若需要记录病变影像时,可以在透视下选择最佳角度进行点片摄影,供复查对照或作为教学、科研资料保存;④使用影像增强器可将荧光影像亮度输出增强几千倍,可以在明室下透视,影像分辨力较荧光屏有很大提高,可观察细小结构和厚度较大的部位,适于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等工作的开展,所用管电压较高,管电流较小,利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的防护。缺点:影像细节显示不过清晰,若用荧光屏透视不能留下永久记录。 普通摄影:优点①照片影像的空间分辨力较高,影像清晰;②对于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差异较小的病变比荧光屏透视容易显示;③照片可作为永久记录,长期保存,便于复查对比和会诊;④接受的X 线剂量较少,利于防护。缺点:①照片是二维影像,前后方向的组织结构互相重叠,必要时需作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摄影或斜位摄影;②照片仅是瞬间影像,不能实时动态观察器官的运动功能情况。 试述数字化X 线检查主要优点及其类型、原理答:类型:DR 、CR 、DSA 。 CR 的原理:以X 线成像板(IP )作为载体记录X 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由激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优点:①输出数字影像,有图像后处理功能,输出的影像不像屏-片系统影像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加工的;②作为影像信号探测器的IP 与影像显示和存储功能不像屏-片系统是一体的,而是分离的,其影像可透过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 )实现远程会诊;③数字化存储图像比照片法存储图像优越。 DR 的原理:将X 线穿过人体后由平板探测器(FPD )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优点:①影像清晰度优于CR ;②噪声远比CR 少,且安装了除噪设备;③检查速度快于CR ,摄片间隔时间仅5s ;④FPD 的量子检测效率达60%以上,可减少曝光量;⑤图像后处理功能改善了影像细节的显示;⑥可根据观察者视觉特性来处理影像。 DSA 的原理:将造影前的图像和造影图像分别透过影像增强器增强,经摄像机扫描而矩阵化,再经模/数转换数字化,两者相减获得数字减影影像数据,最后经数/模转换成减影影像。优点:影像中减除了骨骼和软组织结果,即便是浓度较低的对比剂充盈的血管在减影影像中也具有较强的对比度。 14X 线造影检查:将能吸收X 线的物质人工引入体内,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15.软X 线:40kV 以下管电压产生的X 线,因其能力低,波长较长,穿透物质的能力较弱,称软X 线。 16. X 线扫描噪声:是因为透过人体到达探测器的X 线光子数量不足,使光子在矩阵内各像素上的分布不均匀所致。 17伪影:是指在扫描过程中由于设备或病人的原因而产生的一些与被扫描的组织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这些异常影像降低了图像质量,甚至影响病变的分析诊断。 18密度:是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 19.影像灰度:若所获得的被检体影像不打印成X 线照片,而是直接在影像显示器上显示,则显示器上的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黑化程度称为影像灰度。 20增感屏的增感率:指在照片上产生密度为1.0时,无屏和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21.胶片的γ值:也称对比度系数,是指胶片特性曲线直线部分的斜率。 22. H-D 曲线的平均斜率:是指连接胶片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Dmin +0.25和Dmin+2.0)的连线与横坐标夹角的正切值。 23. X 线对比度:X 线透过人体后,部分被吸收和散射,高吸收区域透过的X 线与低吸收区域透过的X 线形成强度分布的差别,这种透过人体组织后形成的X 线强度的差异成为X 线对比度。 24.照片对比度:指照片上相邻两处的密度之差。 25. 右前斜位:X 线方向由左后方射向右前方。 左前斜位:X 线方向由右后方射向左前方。 26.骨骼X 线摄影时应注意:①根据需要病人取立位、坐位或卧位,应尽量使病人处于最舒适的位置;②被检查部位必须放于暗盒中心,四肢、脊椎摄影时,长轴应与胶片长轴平行;③拍摄范围要全,要包括软组织,四肢骨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腰椎要包括下部胸椎,胸椎要包括下部颈椎或上部腰椎;④两侧对称的部位,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拍摄对侧,或一张胶片包括两侧结构;⑤一般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要时还要拍摄斜位、切线位和轴位;⑥摄影时中心线除注明需要特殊角度外,均须与暗盒垂直。 27.中心线体表位置:踝关节: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 处;膝关节:正位对髌骨下缘,侧位对胫骨上端;髋关节:同侧髂前上棘征与耻骨上缘连线的中点向下作垂线5cm 处。 28.颈椎正位:仰卧位,上颌门齿咬合面和乳突尖部连线垂直台面,中心线向头侧倾斜7°-10°,对准甲状软骨下方。颈椎侧位:立位,颈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头部向后仰,中心线对准第四颈椎。颈椎张口位:仰卧位,头向后仰,尽量张口,中心线对准上下门齿中点。此位置能从口腔中显示寰椎、枢椎和寰枢关节及齿状突影像。 29.头颅后前位:病人俯卧位,头部正中面和眶耳线与暗盒垂直,中心线对枕外隆凸下方3cm 投照。侧位:病人俯卧位,头部侧转,矢状面平行台面,瞳间线垂直台面,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cm 处。 30.腰椎前后位: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脐孔上方2cm 处,通过第三腰椎。 31.心脏正位与胸部正位摄片的区别:①平静呼吸下曝光,②要远距离(2m )和短时间摄影,③心脏摄片中心线较低,要对准第6胸椎。 32.心脏斜位:右前斜位:从后前位向左旋转450~550,右前胸壁紧靠暗盒,同时服钡。左前斜位:从后前位向右旋转550~650,左前胸壁紧靠暗盒。 33软X 线摄影设备:钼靶、铑靶X 线机。乳腺检查多用侧斜位(MLO )、轴位(CC ) 34.何为离子型及非离子型对比剂,并列出药名。 答:化学结构上它们都是三碘苯环的衍生物。离子型对比剂进入体内,离解为正、负离子,并分别以原形排出体外。代表药:低渗以碘克酸,高渗以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对比剂在体内不离解,一个分子对比剂在溶液中只有一个粒子。代表药:单体以碘苯六醇(欧乃派克)、碘普罗胺(优维显)。双聚体以碘曲仑(伊索显) 124.碘过敏试验方法:①口服试验。②眼结膜试验。③口含试验。④皮内试验。⑤静脉注射试验:最有效的方法,使用30%碘制剂1ml ,行缓慢静脉注射。15min 后产生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喷嚏、气急、荨麻疹、甚至休克等,为阳性反应。 125.普通胃、十二指肠造影的检查要点:①立位观察胃泡内有无软组织肿块影。②钡剂通过食道下段和贲门的情况,有无受阻、绕流、分流和走行位置的改变。③胃底壁的厚度和柔软性,在深呼吸下可见胃泡的均匀膨大和缩小。④右前斜位观察贲门下的连续曲线是否自然。⑤仰卧位时胃底充盈钡剂,可显示其充盈相的轮廓;俯卧位时,胃底充气,可显示胃底粘膜,这些位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126. IVP 检查的步骤:①病人仰卧于检查床正中,摄腹部平片。②置两个椭圆形压迫器于脐两旁,相当于输尿管经过处,压迫两侧输尿管通路,或骨盆抬高10°~15°。③经肘前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20ml ,1min 内注完。④注射完毕后5~7min 摄第一片,即刻冲洗胶片,以观察摄影位置、条件以及肾盂、肾盏显影情况。15min 摄第二片,30min 摄第三片。如一侧肾盂、肾盏显影不佳,应延长摄片时间。肾盂积水按常规时间摄片不显影时,可在数小时后再摄片。⑤如双侧肾盂、肾盏显影满意,去除腹压带则输尿管和膀胱充盈,摄全尿路片。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 1.X线的产生条件:电子源、两端有高电压、阳极靶面。 2.X线图像的特点:A.X线图像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图像清晰,空间分辨力高 B.X线检查的特点:操作简便、检查速度快、经济 3.X线的主要用途:○1骨关节疾病的诊断○2胸部疾病的诊断、心脏大血管疾病○3胃肠道疾病的诊断○4泌尿系统的疾病○5其他,子宫输卵管造影等 4.X线的特性:穿透作用、感光作用、荧光效应、电离作用。 5.软X线定义:管电压在40kV以下时所产生的X线能量低,穿透力较弱,故为~。 6.CR:(计算机X线摄影)是以X线成像板IP作为载体记录X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再由激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7.DR:(数字X线摄影)是将X线穿过人体后由平板探测器FPD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8.X线检查技术应用的限度:○1X线照片是2D影像,组织结构相互重叠。重叠的结构不容易辨别,易漏诊。○2X线的密度分辨力有限,密度差异较小的组织和器官、病变不容 易分辨。○3造影检查时,少数患者对对比剂有不良反应,有绝对禁忌症。○4X线有辐射作用,对于剂量过大,或检查频率过多、检查时间长的项目受到严格的控制。 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 第一节X线成像质量影响因素

1.构成照片影像的五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失真度 2.X线照片影像质量受X线管焦点、X线摄影条件、影像信息探测系统、被照体及图像处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3.照片的密度: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 4.X线照片的特性曲线的组成: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 5.最适于人眼观片的照片密度值是1.0左右,一般照片的影像密度值在0.7~1.5。 6.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是:管电压值、管电流量、摄影距离、探测器和图像处理参数。 7.影像的对比度包括:物体对比度、X线对比度、胶片对比度、光学对比度、人工对比度。 8.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X线的吸收系数、物体厚度和密度。 9.影响光学对比度的因素:X线质、X线量、胶片γ值、灰雾。 10.X线照片密度范围一般是:0.25~2.0 11.照射野:指通过X线管窗口的X线束入射于被检体的曝光面。 12.照射野<2cm*2cm时,散射线产生很少。30cm*30cm时散射线达到最大值,严重影响照片质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一、名词解释 1、韧致辐射:具有高能量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量,在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速所发出的电磁辐射。 2、X线体层摄影:简称CT是X线扫描术和电子计算机密切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影像技术。 3、窗口技术:是指调节数字图像灰阶亮度的一种技术,即通过选择不同的窗宽和窗位来显示成像区域,使之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 4、切线方向: 5、反转时间:反转时间仅出现在具有180°反转预脉冲的脉冲序列中,是指180°反转脉冲与90°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6、听眉线: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 7、MR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1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和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指对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 8、X线对比度:又称射线对比度,当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过被照体的透射线形成了强度分布的不均。 9、脉冲序列:指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和梯度脉冲组成的脉冲程序。 10、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体素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所测得的CT值不能真实反应任何一种组织真实的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部分容积效应。 11、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12、容积扫描:是指在计划检查部位内,进行连续的边曝光边进床,并进行该部位容积性数据采集的检查方式。 13、密度分辨力:又称低对比分辨力,是从影像中所能辨认密度差别的最小极限,是对影像细微密度差别的辨别能力。 14、伪影:伪影指不能真实反映组织结构,同时可能影响诊断的影像。 15、靶扫描:仅对被扫描层面内某一局部感兴趣区进行图像重建。 16、激励次数:信号平均次数,指数据采集的重复次数。 17、感光效应:指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IR系统感应多少的记录,并由此决定影像效果。 18、听眦线: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 19、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CT扫描。 20、CT值:人体被检组织的吸收系数与水的吸收系数的相对差值。 二、填空题 1、产生X线应具备的条件:电子源、靶面、高速电子流。 2、按检测信号类型分类目前MRI系统使用的成像信号有:自由衰减信号(FID)、自旋回波信号(SE)和梯度回波信号(GRE)。P215 3、散射线的排除方法有消除: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4、碘过敏试验方法有静脉注射法、口含试验(舌下试验)、眼结膜法和皮内试验方法等。

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

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

《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第1课时 —《利用ACDSee处理图片》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 上一节内容讲了获取图片的方法,但获取的图片不一定能符合我们的要求,这就需要对图片进行处理。作为《图片的处理》的第1课时,选取了比较简单的图片处理软件ACDSee,ACDSee不仅有浏览图片的功能,还可以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处理。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图片处理软件,掌握利用ACDSee软件对图片进行色彩的调整、裁剪和旋转。 2.学习者分析 图片是学生最喜爱和最容易感知理解的信息之一,学生对图片处理的兴趣比较大,在生活中喜欢处理自己的照片,如QQ空间的个性相册,但对图片的处理都是通过模板的形式。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且乐于探索,而ACDSee是一款比较简单的软件,比较适合学生自主探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教学内容不易过深,重点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对图片的处理有探究的欲望,同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通过互帮互学和自主探究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常见的图片处理软件及各个软件的主要功能。 ②了解什么是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 ③能利用ACDSee调节图片的色彩 ④能利用ACDSee对图片进行裁剪 ⑤能利用ACDSee对图片进行旋转与翻转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利用ACDSee软件完成老师布置的处理图片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ACDSee软件处理图片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图片处理的快乐和成就感。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ACDSee对图片的进行曝光、旋转、裁剪等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