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5.64 KB
- 文档页数:2
的准确一致。
1977年5月20日中国加入米制公约组织。
请学生看书上资料卡片“七个国际基本单位”看到物质的量的统一单位是“摩尔”,其符号是mol。
【投影】1974年的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决定增加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作为基本单位。
物理量的第三个通性:单位有准确的规定。
投影显示质量、长度单位准确定义。
【投影】质量单位千克的定义: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国际千克原器:用铂铱合金(10%Ir加90%Pt)制成一个高度和直径都是39毫米的圆柱体。
它现今保存在巴黎的国际计量局总部。
长度单位米的定义: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
旧定义:1、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
2、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可见看出,对单位的定义,是非常严肃而又慎重的。
引出摩尔的定义。
【板书】摩尔的定义:1mol粒子所含的数目等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
【投影】科学测定:12克12C所含的C原子数为:(6.022045±0.000031)×1023 。
测定方法:电化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
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各不相同,但结果却几乎一样,差异都在实验方法误差范围之内。
注意误差达1017。
【板书】近似值:6.02×1023。
用符号:N A表示,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作为一个物理量,单位为mol-1。
强调:N A测量误差达1017,用于度量数量级达1023左右的数值没问题,但度量数量级较小的数值就完全没有意义。
投影阿伏加德罗的图片及简介,介绍科学家事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投影】(阿伏加德罗(1776-1856)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
《物质的量》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学“物质的量”这个东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去超市买鸡蛋,我们不会说“我要买几个原子的鸡蛋”,而是说“我要买几斤鸡蛋”或者“我要买几个鸡蛋”。
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像鸡蛋这样的宏观物体,我们用“斤”“个”这样的单位来衡量就很方便。
但是在化学世界里,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粒非常非常小,小到我们根本没法一个一个去数。
就像沙滩上的沙粒,多到数不清。
那咋办呢?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新的工具来衡量它们,这个工具就是“物质的量”。
接下来咱们看看教材对这部分内容是怎么安排的。
教材从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引入,比如说“一杯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一下就抓住了同学们的好奇心。
然后逐步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以及它和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在教学目标方面,知识目标就是让同学们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它的单位摩尔,还有阿伏伽德罗常数。
能力目标呢,是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目标则是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魅力。
教学重点当然就是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啦,这可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教学难点在于让同学们理解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这个概念,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进行计算。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我打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说,通过举例子,让同学们感受宏观和微观的差异,从而明白物质的量存在的必要性。
再比如说,通过课堂练习,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详细说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杯水,然后问他们:“你们知道这杯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吗?”同学们肯定会一脸茫然,这时候我就趁机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然后是讲解环节,我会用很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比如说,我会说:“假如把一个水分子看成一个苹果,那一杯水里的水分子就像一筐苹果,我们总不能一个一个去数吧,所以就需要一个新的单位来衡量这一筐苹果的数量,这个单位就是物质的量。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o掌握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体积和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及换算。
o学会使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进行物质的量相关计算。
o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提升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物质的量的定义、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之间的换算。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应用,复杂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难点问题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展示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标准气体等。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相关视频、在线题库。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对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
-激励机制: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
八、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例如,可以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找出共性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物质的量说课稿《物质的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学生学习了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物质的量进行了介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物质的量,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
二、说学情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但对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类比、比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三、说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采用讲授法、类比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四、说学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杯水和一试管水,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合适的单位来表示它们所含的水分子数,从而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讲授新课:- 通过类比米粒和水分子的计数方法,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 讲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摩尔的使用方法。
-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推导出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3.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物质的量的理解。
《物质的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概念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是化学定量研究和化学计算的基石,也为后续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物质的量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定量的角度更深刻地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建立起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
教材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时,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化学中对微粒进行计量,使学生感受到引入新的物理量的必要性。
同时,教材通过对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的关系的阐述,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一抽象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概念,也了解了一些化学反应,但对于微观粒子的计量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对于物质的量这样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形象的比喻和直观的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能进行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知道602×10²³这个数值的意义。
(3)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能进行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质量之间的换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化学计量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物质的量说课稿【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考,提出问题:“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过物质的量吗?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讨论。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目,用国际单位摩尔(mol)表示。
”并解释摩尔的定义和意义。
3. 计算方法(2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计算题,向学生展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白板或投影仪展示计算步骤,让学生跟随计算。
4. 实验探究(3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探究物质的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教师可以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5. 拓展应用(15分钟)结合实际生活和化学知识,让学生思考物质的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药物剂量的计算、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等。
引导学生扩展思维,探索更多关于物质的量的知识。
6.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巩固学生的理解。
7.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8. 课堂展示(10分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展示给全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资源1. 课件或投影仪2. 实验材料和器材3. 课堂练习题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等。
物质的量说课稿[推荐五篇]第一篇:物质的量说课稿《物质的量》说课稿(第一课时)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是本章、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因此教好本节课,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b.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b.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c.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依据:学好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对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因此,我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确定为本节重点。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依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难懂的,因此,我将此确定为本节难点。
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理论性比较强的特点,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比、类比及逻辑推理、形象化的启发式方法解决抽象问题,同时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更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采用直接引入的方法,即这节课学习第一节物质的量,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本44页表“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让学生自己说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节重要课,涉及到物质的量这一基础概念。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教育部发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材为《高中化学必修一》。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的概念;2)掌握摩尔与质量之间的转化关系,能够进行相关计算;3)掌握摩尔与体积之间的转化关系,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能够主动参预小组合作讨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提高他们对实验的重视程度;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的概念;2)摩尔与质量之间的转化关系;3)摩尔与体积之间的转化关系。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2)如何进行摩尔与质量之间的转化计算;3)如何进行摩尔与体积之间的转化计算。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思量:什么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与质量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思量和探索欲望。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和板书,向学生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并与质量的概念进行对照,强调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中微观粒子数量的量度。
同时,引入摩尔的概念,解释摩尔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3. 实验操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配备一份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学生需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通过比较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量:为什么物质的量对反应有影响?如何量化物质的量?5. 计算练习(20分钟)通过课件和教材上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摩尔与质量、摩尔与体积之间的转化计算练习。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在中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要经历一个逐步由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物质的量就是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定性学习和定量研究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在中学化学计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引入物质的量后,学生将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3)通过有关物质的量等物理量之间的换算练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应用化学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入物质的量及其相关量,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体验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和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对比假设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起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计算题格式及思维过程的规范的训练,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第二课时:摩尔质量及气体摩尔体积第三课时:物质的量浓度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本次说课我以第一课时为主。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的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难点: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和涉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五、教学方法:本节的教学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引入,主要采取类比和归纳的方法,讲练结合。
六、教学过程设计(主要讲解第一课时)1. 引入:拿出一杯水,它的质量和体积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测量出来,这都属于宏观的量,从微观角度来看,这一杯水里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联想质疑”中已经给出了一滴水中约含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这个数据如此庞大,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2.教学主线。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时内容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它的作用不是简单的承上启下,而是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属于“工具性”内容,学生在今后几乎每节课的学习都会不断频繁使用,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2、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具有高度的知识陌生性,而且很容易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二、说学情1、通过初中学习,学生很清楚宏观的东西很大,可以用质量,体积等来进行描述;也很清楚微观的东西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2、高一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比较高,主观上有学好的愿望,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海很不成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
【过渡语】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额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2)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感受到宏观与微观的完美结合。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的运算关系。
难点:如何深入简出的引出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接受和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
【过渡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联系六、说教学过程我的总教学流程是:建立集合概念——引出“摩尔”这一单位以及使用范围——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了解微粒数和物质的量之间的转换——练习。
物质的量说课稿_物质的量的说课稿物质的量说课稿由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物质的量的说课稿”。
关于《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说课稿湖南汉寿五中李列群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本节内容分三个课时,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首先,我谈谈对本节教材的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化学学习,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学习历来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非常重要。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和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类比法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理解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及单位之一,也是化学学科中经常使用的物理量;为以后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一系列概念打基础,因此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概念的建构和理解定为教学的重点。
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物质的量——摩尔”在后续应用中,学生有很大的障碍。
因此,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是教学的难点。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物质的量”一节,主要内容是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以及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重要性,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化学提供基础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
(2) 掌握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 摩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摩尔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导入新课、知识讲授和巩固提高。
1. 导入新课(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与物质有关的问题?(2) 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食物的重量可以用克来计量?为什么汽车的速度可以用千米/小时来计量?(3)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的概念,为后续的知识讲授做铺垫。
2. 知识讲授(3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的定义,并进行讲解。
(2)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的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确定物质的量的大小?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4)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量是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基础。
2023年化学《物质的量》说课稿2023年化学《物质的量》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鞠躬),我是来应聘高中化学的5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物质的量浓度》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在介绍“物质的量”基础上引入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课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探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扩充学生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来制定我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并加以运用,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感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根据教材内容剖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本节课重点:理解并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
本节课难点:如何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学会用推理归纳等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知识经验来说,通过初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对溶液体积和溶剂体积存在一定混淆;从认知发展水平来说,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我将主要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应用科学方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方法。
本节课中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获得计算方法,并经过类比初中学习的物质的质量分数,感受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溶液浓度中的作用。
第1篇: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章内容包括了很多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学习这些概念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有重要意义。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分析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反应热》这一章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
因此教好物质的量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所以,关于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B、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C、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概念的引入、推导及应用,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3、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摩尔的概念及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间的转化。
4、教材处理:(1)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化学课的学习方法,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尽管已经进行了两章内容的学习,但学生仍然表现出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的特点。
由于摩尔这一章的概念比较多又比较抽象,对有些概念,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
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注意概念的科学性的同时,也要恰当掌握教材的深广度,更要防止不必要的加深拔高,加重学生的负担。
物质的量说课稿-(完美)《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第1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第1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给大家演绎本节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要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又为以后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化学定量分析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和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工具。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高中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工具,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本节课学习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会影响整个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也是按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
今天要学习的物质的量可以使学生把微观量和宏观量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
也能体会到物质的量在表征物质的相应量的数量时带来的方便。
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的了解,采用“质量”和“物质的量”的类比,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标准、单位等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2) 学习类比、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类比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概念的掌握难点: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概念的引入和理解。
《物质的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物质的量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物理量,它将一定数目的微粒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在化学计算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通过对物质的量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为后续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等基础知识,但对于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高一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创设情境、类比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物质的量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了解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2)掌握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及意义。
(3)能运用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单位摩尔。
(2)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时内容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它的作用不是简单的承上启下,而是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属于“工具性”内容,学生在今后几乎每节课的学习都会不断频繁使用,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2、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具有高度的知识陌生性,而且很容易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二、说学情
1、通过初中学习,学生很清楚宏观的东西很大,可以用质量,体积等来进行描述;也很清楚微观的东西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2、高一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比较高,主观上有学好的愿望,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海很不成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
【过渡语】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额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2)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感受到宏观与微观的完美结合。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的运算关系。
难点:如何深入简出的引出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接受和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
【过渡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联系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总教学流程是:建立集合概念——引出“摩尔”这一单位以及使用范围——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了解微粒数和物质的量之间的转换——练习。
具体的实施步骤是:
1、引入课题,构建集合体
Ppt展示刚过去的双十一的购物清单,同时在讲桌上倒半斤瓜子,得出生活中大的物件用个体单位,如一台电脑,一张桌子;小的物件用小的物件的集合当做一个整体,如瓜子,一般用许多瓜子的集合单位
..“斤”来表示。
2、由此及彼,引出摩尔这一单位及所对应的物理量
从生活中的例子过度到化学微观中更小的分子、原子等微粒,通过数一滴水中水分子数让学生发现这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一个一个的统计非常的不方便,也需要像瓜子一样采用集合体的形式来进行表示。
得出第一个重点:化学上,描述分子、原子等微粒要使用集合的形式,这一集合的单位是“摩尔”。
1mol分子,1mol原子。
继续追问“每个单位都是有标准的,1斤瓜子是这么多,那1mol微粒又有多少个呢?”通过知识讲述得到第二个重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
学生已经知道摩尔是个描述许多微粒集合的单位,而且是个国际单位,让学生思考并且讨论以前学过的国际单位以及所对应的物理量,对比的得到第三个重点:摩尔这个国际单位对应的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着重介绍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
3、通过精心选题让学生思考,并且与教师一起发现规律,得到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4、知识应用,加深理解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随堂练习
5、归纳整理,理性提升
为强化认识,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抽象难懂,本人在这一届的教学上一直有很强烈的为难情绪。
在这次准备中对这节内容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设计时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教学顺序交换了一下,由易到难分层次逐渐突破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