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Deepforest(人生需保持一颗虔诚的心)
开始聆听NEWAGE风格音乐是冲YANNI开始的,他的那首within attraction(肉体欢娱)曾经使我激情澎湃,后来就认识了著名的Enigma,最喜欢听他们的那首THE EYES OF TRUTH,当然他们的SADNESS也是流传甚广。但是我仍然把这首Deepforest放在第一的位置,实在是由于它的别具一格,或许很多人会对这首歌不已为然,或者不太欣赏,我自己第一次听Deepforest被它难以置信的平静感所打动,那时刚好我在等考研成绩,等待的日子焦躁和不安完全被Deepforest宁静的女声吞没了。后来查资料才发现Deepforest其实是一个音乐团体,居然和Enigma一样有着极高的口碑,是NewAge音乐世界中最为耀眼的明星。这首同名歌曲Deepforest真的和其中文“森林物语”一样沉静,安详,平和,我一直认为没有一颗虔诚的心是无法唱出这样的声音的。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信仰,上帝说:没有虔诚的心,我们进不了天堂。
第二首:吉祥(人生需保持一颗祥和之心)
一直认为自己的祖国的NEWAGE之路还没开始,直到听了春雷大哥的这首吉祥,实在没想到我们的身边还有这么好的新纪元风格的歌曲。能将民族声乐元素和NEWAGE音乐如此天衣无缝的结合估计国内也只有春雷一人,何况春雷著名的高声达到H-G这个能与天王帕瓦罗帝相媲美的硬指标,听了之后立刻感到云开日露、心旷神怡,虽然整首歌的歌词略显俗套和苍白,但丝毫不影响其给人心深处的震撼力。特别是其伴奏部分,极似笛子声音的电子音乐悠扬地营造出一种灵空,纯净的意境让人感觉壮观而舒畅,明朗、轻快的旋律配以世界音乐的节奏,民族而不失现代感。乐曲中和声部分在R&B节奏的映衬下,大量合成了人声的唏嘘与呼麦的唱法,犹如禅经咏颂一般,使作品增加了更多的迷幻祥和气息。值得一提的是,春雷因翻唱男声版的《青藏高原》声名雀起,值得一听。
第三首:The Mummers" Dance [艺者之舞]
第一次发现这歌也是在天涯论坛上一个名为“十八首全球最好听的女声”的帖子,我全部下载听了,失望之余幸好还有这首歌让我能弥补一下午的时间损失,而且现在越来越觉得有种相间恨晚的感觉。中文名翻译得很有韵味,确实如歌描述的那样,婀娜的艺者正在翩翩起舞,在如此空灵的音乐中,我想她完全忘却了自我,正如“千手观音”中的舞蹈和音乐带给我们十三亿民众久违的发自内心的感动那样,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久已迷茫的心。这个名为“Loreena”的艺者在她的《神秘的书》专辑中用天堂的声音向大家阐述了一个又一个动听的故事。我觉得这首歌无论从声音
,伴奏和歌词上都达到了很完美的境界,因此强烈推荐。 备注:The Mummers’ Dance甚至被新东方列为了听力中的指定曲目,其优美的歌词也被广大学子津津乐道。这首词描写的是春季Stratford 的一个夜晚,婆娑的树叶衬托蓝色的天空,随着风而摇摆的树枝条,好像是一群人在默默的不停的舞蹈。穿着红舞鞋,这舞蹈永不能停下,在所有的白日与黑夜,从每一个春天与秋天,自过去到今天到明日。 黄色的酢浆草花在荒野上沸腾,风笛穿行,鼓声从未停息,这节奏没有止境。在游吟诗人缓长的吟唱中,长发飞扬,舞步滑移,前一步,后一步,命运从脚下延伸。啊,谁能解释这神圣与荒唐的距离,赞美与呻吟里,火光扑朔迷离,目光起伏于尘埃之间,随着天地之声飞旋,掠过了地狱的火焰,触摸到天堂的羽翼。月神同日神交替乾坤,新发的绿叶还未从眼中凋落,白雪便覆盖了眉目,生同死,足尖踩乱了所有谜面与答案。 从平原到高山,从沼泽到荒漠,穿越黑暗,穿越光明,仿佛逃离,仿佛沉溺,金丝缎带装饰着岁月,青春在裙袂上流淌,原来,还是从终点踏回原点。 瞬间与永恒,摇摆里,拾取时光之河的波浪,缀上花冠,上一支舞与这一舞间,能否听到花朵开落的声音? 永不能停止,这是唯一的武器,灵魂只为舞蹈存在。这是艺者之舞,这是命运之舞。或者兴致盎然,或者意兴阑珊。
第四首:Bressanon(布瑟列农) 歌手:马修莲恩 出自专辑《狼》
(离别是人生的必修课)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离别永远是人生的一大必修课程。我现年24岁,1997年失去了我最淳朴的奶奶,2002年失去了我辛劳了一辈子的大舅,2003年我的启蒙老师——爷爷又远离我而去,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后来,朋友劝我说:你必须承受离别,因为这只是离别的开始,以后你的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妻子也会要和你道别。
喜欢“布列瑟农”对离别的凄悲阐释,正如简洁的歌词里面唱到:但我的心,不会片刻相离。我想这也就足够了。
也有位网友听了“布列瑟农”后发了类似的感慨:红尘滚滚,生死轮回,贫穷富贵,伟大渺小,真诚虚伪,匆匆忙忙的人生啊,谁能说清得与失 错与对,只有那心灵还在断断续续地呼唤着、、、得到的终归会失去,我心却永远永远!
对于它的演唱者——马修莲恩来说,他无需我们歌迷对他的挚爱,在我的眼中,他本身就是来自加拿大那广袤土地里的一只狼,如黄霑一样:万水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
如果说YANNI(雅尼)是音乐界的时尚皇帝,enigma(英格码)是冥界鬼王,那
么正如周星驰在广大影迷心中的地位一样,我认为马修·莲恩是来自民间的真正草根英雄!
我实在不想对“布瑟列农”及马修·莲恩多著笔墨,第一是因为我觉得很多人已经认识他和他的音乐了,如果你错过了他的作品,我觉得人生少了份色彩。第二就是因为马修·莲恩根本无须我们的赞美,或许此时此刻,他又独自一人,背着录音器材,怀着永不熄灭的环保信念,在加拿大深邃的森林里和他挚爱的大自然一起共舞,我们不应该打扰他。。。。。。
第五首:THE EYES OF TRUTH(真理的眼睛) 歌手:Enigma(英格玛)出自专辑《The Cross Of Changes》
(给自己的人生留一份纯净的天空)
起初神创造天地,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说:要有音乐,就有了英格玛。
听说李娜唱完绝世的《青藏高原》后去天门寺出家做了住持,英格玛不会如此极端,但他们在西班牙的伊维萨岛上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正如Enigma的意思是“谜”一样,作为智慧与灵气的化身,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纯粹为了音乐而音乐。
所以我们,此生有幸,听到了来自英格玛那种无可名状的特别的声音,有人说:在倾盆大雨来临时,把英格玛的音量调到极致,让雨点和着节拍,你会感到心中万马奔腾……
我从这首the eyes of truth的确感到了那种万马奔腾式的激情,深远的藏族民乐,清冽无比的女声,穿过你的血管,蔓延到你的眸子,冰冻你的灵魂,直至让你觉得透不过气。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每每听到它,我都会有种莫名的感动。在音乐的那端,时空已凝固,万里无云,阳光普照,一切尘事,一切繁杂,都已离我远去,我的心是一片纯净的天空。
超级替补:Return to innocence,作为96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宣传曲,这首《回到纯真》相比《真理的眼睛》更为知名,本人因个人偏好将THE EYES OF TRUTH列为十大之一,还请各位狂爱Return to innocence的网友见谅!
第六首(并列):《响宴》(Matsuri) 歌手:喜多郎(Kitaro) 出自专辑:《古事记(Kojiki)》;
《吸引》(Within attraction) 歌手:雅尼(Yanni)出自专辑:Live at the Acropolis (Acropolis盛典)
(若无激情 人生便已化作一江死水)
大三前的我一直是个很内向的男生,懦弱怕事、人云亦云、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想毕业后去做个银行柜台、会计师或者老师之类的工作稳稳当当了此一生,直到有一天我走进学校的一个小书店,看到挂在墙上一小块不点的箴言书签,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那么这个人一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爱恨情愁,幸福痛苦及人生命运都被掌握在了别人的手中。
短短的一句话,尽管有点偏激,但正好无情地刺痛了我最脆弱的地方。真的刺痛了,也幸好刺破了我那个最脆弱的脓包。从此,同学、朋友、家人都说我完全变了个人。
我知道,我变得富有激情。现在看来,以前的我就是缺乏激情这两字。人活此一生,无非是要在成功中学到信心,从挫折中学到忍耐,在繁琐中学到细致,从巨变中学到镇定,在奋斗中发现自我,从冥想中寻到真理,可这些若没激情,都必将变得谣不可及。
在我听过的所有作为纯粹Newage的音乐中,喜多郎(Kitaro)和雅尼(Yanni)各自的《响宴》(Matsuri)和《吸引》(Within attraction)都有能使人激情澎湃的异曲同工之秒,记得雅尼的《吸引》(Within attraction)从大三开始一直伴随着我到现在,我发自内心地应该感谢他,感谢他能带来这么好的能振奋精神的音乐。不过这首曲子是需要耐心听的,大概时间长度在7分钟左右,没有耐心的人很难坚持下来,但听完后你会发现它带给你的真的是一段激情澎湃的人生之旅,特别是打鼓和小提琴演奏部分,完全可以和《响宴》(Matsuri)媲美。《响宴》(Matsuri)是毕业后才知道的,应该算是喜多郎广为人知的代表作,热量与鲜血、残酷与诗意、格斗与舞蹈——这些激情的代名词通过令人窒息的打鼓声及高昂激扬的笛声如洪水开闸般奔泻而出的那种快感的确是人生一大享受。
大家听完后也会发现这两首歌还是有很大区别在里面,典型的比如音乐民族风格是不一样的,《响宴》(Matsuri)中用的最多的是鼓、笛等浓郁亚洲特色的民间乐器,比较适合有相近传统的国人听;而《吸引》(Within attraction)淋漓尽致地融合了雅尼擅长的各种欧洲现代电子乐器,相比之下,《响宴》(Matsuri)的乐器略显单薄,而且节奏感不如《吸引》(Within attraction)多变,很多网友认为《响宴》(Matsuri)中有太多的部分重复是不无道理的。因此第六首在这里并列列举两首,意在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大家青菜萝卜就各挑各的吧。
第七首:Weightless 歌手:sissel 出自专辑:《All good things》
(低调处世,不战而屈人之兵)
乐坛一如既往的吵杂,我一如既往地喜欢低调的歌手。比如来自英伦的DIDO,很多人形容她为天使,她的Thank you及第二张专辑里的White flag曾经一度是我的MP3必备,当然不全是其音乐作品本身的美丽,我更喜欢的是,她是那样一如既往的低调处世。
不经意间遇到了来自挪威的音乐精灵Sissel。论及音乐,神秘的挪威如同爱尔兰或加拿大一样,其对
音乐的贡献往往另人惊喜,M2M 的Pretty boy及The day you went away使很多青少年趋之若骛,狂喜不已,Lene Marlin当年的Sitting down here也是一鸣惊人,可与她们的音乐流行性不同,Sissel的可贵或者吸引之处完全在于她的古典及天籁般的声音。
最为明显而不为人知的就是Sissel为《TITANIC》的背景音乐的配音。虽然人们因为Celine Dion 的成名曲《MY HEART WILL GO ON》完全忽视了她的存在,但这恰恰是她愿意看到的:她不喜欢成名。
但她还是无可奈何地随着她的两张专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俘获了全球范围内的一大批歌迷的心,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大三时我听到这首《Weightless》后曾经一度在大连疯狂地找她的卡带,几乎跑遍了大连所有大大小小的音像店,可惜那时只有她专辑的CD,我捉襟见肘,没CD播放器,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很羡慕别人的CD机。不过现在有了MP3,这首《Weightless》便一直珍藏着。
第八首:Hunger 歌手:Baaba Maal(来自塞内加尔一原始非洲部落) 配乐:汉斯?季默(美国配乐大师) 出自专辑:《Black Hawk Down》(黑鹰降落原声带)
(真正的人生,就是能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死亡的悲凉)
电影原声乐——这种命名为Soundtracks的音乐类型,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而正是它,为匮乏传播途径的Newage提供了一方肥沃的热土。例如,大家可能还沉浸在《The Rock》(《石破天惊》又名《勇闯夺命岛》)中几乎震撼到要烧掉MP3播放器的《Rock House Jail》;《碟中碟》中的主题曲《Mission Impossible》的打击乐同样振奋人心;《勇敢的心》中的爱尔兰风笛伴随着这部经典的电影而成为音乐的经典;当然,还有《无间道》里黄秋生从高楼坠落时梁朝伟悲情回眸时短暂而完美的空灵童声《再见 警察》……
在音乐剽窃的时代,只能努力寻找别具一格的音乐,图的就是那一份久违的新鲜感,无论是非洲风格,还是东南亚风格,只要突破了我们的审美疲劳,毫无疑问,这都会吸引我们的耳朵。Soundtracks同样提供了这样一个值得我们挖掘好音乐的风水宝地。我一直喜欢看战争片,从《兵临城下》到《深入敌后》,从《现代启示录》到《宝尾岛风云》。但我的最爱的还是根据索马里战争改编的具有真实逼真感和残酷视觉冲击的《黑鹰降落》,它那弥漫着的有着浓厚非洲气息的背景音乐更加让人眼前一亮,心旷神怡。其音乐代表作就是影片一开始时候出现的《Hunger》。
客观来讲,《Hunger》应该属于非洲原始部落的虔诚吟唱和现代电子节奏完美的天作之合,尽管有很多人不喜欢这种非主流风格,但音乐稀缺到一定程度也
就成了珍宝,所谓丑到极至就是美也不无道理。
《Hunger》很好地烘托了整个影片的悲剧氛围,也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战争中人们遭受到的苦难:扫射的机枪子弹、炸开的模糊血肉、争夺粮食的难民、狂热的游击民兵……荒凉的沙漠,冉冉的朝阳和鸟啄的尸体构建了影片的开始,从非洲老人苍凉悲壮的语音来看,尽管我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我想非洲人经历的苦难太多太沉重,才会有如此苍凉悲壮的声音。死亡和饥饿,正是非洲人一直以来所不能承担的重负,但看到影片中索马里的老百姓,无论男女老少,手持AK4冲锋枪义无返顾地冲向美军的每一个士兵,我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那样地勇往直前。我想真正的人生,无非也就是能像他们那样,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死亡的悲凉。
也正是《Hunger》前半部分低沉的吟唱,于惨烈凝固的影像画面之外,另辟一片飘逸、空灵的境界,让人顿生无尽感慨。《Hunger》在老人吟唱后的电子节奏部分一改哀怨而成暴风雨般的激烈,与《黑鹰降落》贯穿始终的激烈战争场面同样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第九首 《Earthsong》(地球灵韵) 作者Karunesh 出自专辑《Global Spirit》
(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
Karunesh是个宗教法名,在一场致命车祸的生死边缘昏睡两周后Karunesh前往印度开始了一程心灵之旅,其音乐也因此带上浓郁的宗教气息,但又脱离了宗教一贯的枯涩而注入了更多灵巧、轻盈、欢快的元素。实际上,以我个人的听觉,Karunesh融合了Deepforest 和Engima两家之长,幽静中暗涌激情,苦冥中不失欢愉,忧郁中又散发明亮。总之,不幸的车祸使Karunesh幸运地成为一个乐观奋达的人。
生命的可贵让Karunesh保持了难能可贵的创作生命力,他一生不辍,从身体到心灵,从禅到神秘学说,从部落到大自然,作品极其丰富。很多人喜欢那首印度风格的《Punjab》(彭加舞),也有的人喜欢《Call Of The Tribes》(原始的呼唤),我则更偏爱这首《Earthsong》。与我推荐的前八首作品的深远、幽静亦或悲凉的曲风不同,《Earthsong》是一曲节奏振奋,旋律轻快,干脆利落的音乐:元素的多元化,节奏的非洲韵味,旋律的中国气息,人声的原始奔放,它们融合交织到一起充分展现了Karunesh——这个因车祸而改变人生观的顶尖NEWAGE艺术家对于生命的热爱和渴求。
有时我想,得到过“死亡之神”眷顾的人才会更加挚爱生命,他的人生也会因此绽放出更多的生命力,Karunesh是这样的。相比之下,自己的大学生活在“食堂、教室、宿舍”三点一线中草草结束,我深感内疚,我发誓此后不会
在“上班、下班、睡觉”中庸碌一生,虽然现在境况不好,家里欠了七万多债,买房结婚生子更八字没一撇,干瘪的口袋沦落到自己都不好意思追自己喜欢的女孩子,但我会始终保持一贯的幽默,一贯的奋斗,一贯的前行,而留给世界一道坚定的背影,这都原自我与Karunesh一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第十首 专辑《Tell Me Why》里的所有歌曲 歌手:Declan Galbraith
(人身不死 童心不眠)
背离文章的主题,把一大堆NEWAGE大师的音乐塞进垃圾箱,鼓起很大勇气抓起一片文字散落在Declan Galbraith——这个偏向于流行乐而又注重翻唱的毛头小孩上,不可否认是因为本人太主观,太任性,太固执,太肆无忌惮,太歇斯底里,而这一切又缘于对Declan Galbraith天使之声的太热爱。
透明、清澈、高亢、凄迷、残酷、纯粹、甜美、轻柔、虔诚、荡气回肠、行云流水、催人泪下,当然还有天籁,Declan Galbraith的声音是个超级混合体,无论是古典还是流行他都能信手拈来,我想这就是很多人叫他“神童”的原因吧。但我最喜欢是他声音里永远藏匿的童心——这是12岁年龄天然赋予他的宝贵而稀缺的财富——想躲也躲不掉。Declan Galbraith通过他在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领唱而被发现并推广,这幸运的不仅仅是他本人,也让我们幸运地可以张开自己封闭已久的耳朵,倾听又一个爱尔兰的音乐传奇。
最喜欢他翻唱的舒缓而旷凉的《Amazing Grace》,也喜欢充满儿童时代天真无邪、活泼喜悦的《Circles in the Sand》和《Danny Boy》,在互联网传播已久的《Walking In The Air》(原唱是Nightwish,Peter Auty和Aled Jones等歌手均翻唱过)和《Angels》当然也不能错过,还有散发浓郁凯尔特旋律的《Carrickfergus》,清新与高亢并存的《Tell Me Why》等等等等——当你听他的这张专辑,你会感到和我一样的无奈:找不出究竟到底哪首才最好听,哪首才是他的代表作,所以这次,我只能突破前面每次只写一首的惯例。
诚然,我们不敢奢望年仅12岁的Declan Galbraith就能有自己原唱的歌曲,但听说这个小小童星的心愿是有一天能够不再翻唱别人的歌曲,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期待他长大以后发行真正属于自己的专辑呢?只是希望,那时的他,经历了太多人生的沧桑坎坷和尔臾我诈,能依旧保持一颗闪闪发亮的童心。
下班时的此刻,刚听完他的《Circles in the Sand》,想想毕业两年后被世俗冲跨的我,突然发现:自己早已童心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时刻谨记着要稳重,要成熟,要大方,不要和办公室的每一个人走得很近,不要和领导说一句孩子气的话,不要管人家的每一
件闲事。
所以,冷雨敲窗时,只能在Declan Galbraith的童音中寄托童心逝去的丝丝哀思。
附录:专辑《Tell Me Why》歌曲在线聆听地址(不知道哪位高手能找到它的所有歌曲MP3下载地址,我已经找很长时间了,才找到一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