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基桩质量检测方法可靠性的工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8.68 KB
- 文档页数:4
三种基桩检测方法在工程实例中的综合应用【摘要】静载试验、钻芯法和低应变法是基桩检测中广泛使用的方法。
文章介绍了这几种方法在工程实例中的综合应用,取得相互补充、验证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静载试验钻芯法低应变法桩身完整性桩身缺陷基桩承载力和完整性检测是基桩质量检测中的两项重要内容,其主要检测方法有作为直接法的静载试验和钻芯法,以及半直接法的低应变法,是实际中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几种检测方法同时进行,进而达到相互补充、验证,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一、工程概况某工程为十二层框剪结构,其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桩总数为70根,设计桩径φ800mm,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为2000kn,设计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泥灰岩。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该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杂色,干,松散,近期杂填,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块及砂土组成,砖块、混凝土块含量超过70%以上,粒径2~12cm,棱角~次棱角状。
②粗砂:黄褐色,稍湿~湿,松散,冲积成因,粒径大于0.5mm的砂量超过80%,含有约10%的卵碎石,粒径2~5cm,次圆状。
③卵碎石:黄褐色,稍湿,中密,坡积成因,碎石含量大于65%,粒径2~20cm,次圆状、次棱角状,主要成分为石英岩碎块,粘土、砂充填间隙,该层分布全场地。
④含砾粘土:黄褐色,稍湿,可塑,坡积成因,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切面有光泽,手握成团,摇不散,摇震无水渗出,干强度大,韧性大。
砾石含量30%左右,粒径2~30mm,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次棱角状。
⑤-1全风化泥灰岩:黄褐色,原岩风化强烈呈土状,岩石结构构造已分辨不清,极软岩,极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⑤-2强风化泥灰岩:灰色,泥晶结构,块状构造,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岩芯多呈碎块状,少有短柱状。
⑤-3中风化泥灰岩:灰褐色,泥晶结构,块状构造,较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岩芯为长柱状、短柱状,局部有强风化夹层,夹层厚度50cm左右。
四种常用基桩完整性检测方法对比分析某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桩,桩径:1600 mm;桩长:43.5 m,桩型钻孔灌注桩。
桩基验收检测方案为超声波透射法检测,分别对次桩依次采用:超声波透射法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钻孔取芯完整性检测,钻孔电视检测四种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完整性判定。
一、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检测目的:基桩的完整性仪器型号:RSM-SY7(F)采用四只45KHz超声波跨孔探头,一次提升同时完成四管,六剖面的测试,从超声波测试结果来看,发现有五个剖面在6.8-7.0米处,出现幅值超判据情况。
再对该桩6.9米处异常点波形观察,异常点信号首波幅值和后续谐振波信号都偏弱,但其声速正常。
由于是在同深度,多剖面信号异常,在与施工方沟通排除声测管焊接因素的影响,在做钻孔取芯前,使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进一步查明缺陷情况。
二、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检测目的:基桩的完整性仪器型号:RSM-PRT(M)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改变不同的锤击频率及不同的采样间隔对该桩的 6.8米处的,缺陷进行核查判断。
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改变不同的锤击频率及不同的采样间隔对该桩的 6.8米处的,缺陷进行核查判断。
第一次采集结果:信号在6.8米处有较小幅值的同相反射。
第二次采集结果:变换传感器安装位置信号在 6.8米处有较大幅值的同相反射,并可见第二次、第三次缺陷反射。
第三次采集结果:采用频率较高的钢筋敲击,提高缺陷位置精度,同相缺陷反射幅值较小,但也很清晰,可见微弱第二次缺陷反射。
最终低应变检测核定其缺陷位置在距桩顶 6.8米处,与超声波投射法检测缺陷深度相符,因低应变数据缺陷较为严重,怀疑桩大面积断桩,决定采用钻孔取芯进一步验证其缺陷情况。
三、钻孔取芯完整性检测检测目的:基桩的完整性仪器型号:钻孔取芯机采用钻机对该桩进行钻孔取芯检测,着重观察该桩 6.9米处混凝土完整性情况,但通过对芯样的目测观察,在 6.9 米处未取出连续较完整的芯样,以钻孔取芯检测结果出具报告也很难判定该桩缺陷情况。
桩基质量检测方法(1)抽样规则首先受检桩应具有代表性,才能对工程桩实际质量问题做出反映。
受检测成本和检测周期的影响,很难对桩基工程中的所有基桩均开展检测,只能在保证足够安全的前提下抽检(一般不是随机的),对基桩质量开展评定,以查明隐患,确保桩基安全。
为此,靠有限抽检数量暴露桩基存在的质量问题时,抽检桩就应具有代表性。
(2)抽样数量1)完整性检测:《规范》规定:A)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即每个承台下基桩至少有1根被检测到,涵盖了单桩单柱应全数检测之意;B)抽检数量不得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少于10根是下限规定,对设计等级为甲级、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则不得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
应该说按设计等级、地质情况和成桩质量可靠性确定灌注桩抽检比例大小是符合惯例且是合理的;2)承载力检测:A)按照传统的百分比抽样原则,单位工程内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抽检数量低限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这与现行的《建筑地基根底设计规范》GB50007-20**中的有规定是一样的;B)对预制桩和满足高应变法适用范围的灌注桩,可采用高应变法开展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
《规范》规定,当有本地区相近条件的比照验证资料时,高应变法也可作为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的补充;抽检数量为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C)对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往往不允许任何一根桩承载力失效,但因试验荷载大或受场地限制,有时很难甚至无法开展静载试验,此时可采用钻芯法测定沉渣厚度,开展桩端持力层的钻芯鉴别(包括动力触探、标贯试验、岩芯抗压强度试验等),对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开展可靠估算。
《规范》规定,单位工程钻芯法的抽样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
也可开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岩基载荷试验,终孔后混凝土灌注前的桩端持力层鉴别,有条件时可预埋荷载箱开展桩端载荷试验,对桩端承载性状开展可靠估计;D)桩的竖向抗拔和水平静载试验抽检数量同样按照传统的百分比抽样原则,为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
公路工程施工中基桩检测的常见问题和建议摘要:由于基桩在高速公路的施工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若能够对基础桩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便能够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而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因为我国对于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检测人员也同时展开了相关技术培训,但在检测过程当中,却依旧无法规避相关质量问题。
由此可见,如若不能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便会为今后的道路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本文对当前基础桩身检查的几种主要方法进行了有效思考,对常见的检测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的同时提出基本对策,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检测方法;1.公路工程施工中基桩质量检测常用方法1.1静载试验静载试验作为一种能够直接反映单桩承载力的传统测试方法,其本身便具有较高精确度,可以对其他类测试方法进行有效评价。
而在进行质量检验时,则必须在桩顶时便对桩基进行加压工作,从而清楚地掌握地基沉降对路基以及地基的影响。
其次,通过各个因素所产生数据所绘出的Q-S曲线,能够对单桩的纵向承载能力进行有效掌握的同时,还能将其作为评判基础桩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
再对其进行有效分析,便能够有效保障相关数据的准确性。
1.2低应变反射波此种检测方式主要是利用小锤子敲打工程基桩后,再由技术人员根据由打桩所形成的反射波形来判定施工质量同时对桩基施工进行相关分析工作。
而若想实施此类方法,便需要在桩顶安装感应器,然后通过敲击考虑地基的施工情况。
在此基础上,则需利用应力波理论对其进行分析,针对动力桩建立出对应的动力模型后,将其引入到模型中进行相应的计算,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展开相关质量分析工作。
1.3高应变法经过对有关学术资料分析,本文发现高应变法应用主要是以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推算结果为依据,再结合实际工程对基桩的质量进行相关检验工作的。
而若想利用此类检测技术对公路工程基础桩质量进行有效分析,首先便要对一维波动方程进行封闭计算。
桩基检测方法
1排桩、抗滑桩均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完整性。
2、声波透射法是通过在桩身预埋声测管,将声波发射、接受换能器分别放入声测管内,管内注满清水,将换能器置于同一水平面或保持一定高差,进行声波发射和接受,使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通过对声波传播时间、波幅及主频等声学参数的测试与分析,对桩身完整性做出评价的一种检测方法该方法一般不受场地限制,测试精度高,在缺陷的判断上较其他方法更全面,检测范围可覆盖全桩长的各个横截面;
3、为了更好顺利完成桩基检测工作,准确检测桩基完整性,故埋设声测管施工环节尤为重要,声测管在钢筋笼制造场预先安装在已成型的钢筋笼上,声测管要下端采用钢板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杂物;声测管应可靠的固定在钢筋笼内,预防连接处断裂或堵管现象;连接处要光滑过度,不漏水;管口要易高出桩顶2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要一致,成型后的声测管要垂直、相互平行,防止堵塞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