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质量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45.18 KB
- 文档页数:13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课程建设,推动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更新,保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建设分为常规课程建设和课程建设专项计划两大类:
(一)常规课程建设,包括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主要是学院(部)进行建设。
(二)课程建设专项计划,包括各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立体化教材、校级课程改革项目、校级课程开发项目等,由教务处组织,并纳入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三)本办法主要是规范指导常规课程建设。
第二章组织管理与职责分工
第三条全校的课程建设工作在分管校领导的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规划实施。各学院(部)的课程建设工作由主管院长(主任)负责,学院(部)所辖教研室具体实施。
第四条教务处的职责: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全校课程建设的制度、标准,作好课程建设的监督检查;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并列入学校专业建设专项规划,搭建课程建设平台,为各学院(部)课程建设作好服务。
第五条学院(部)职责:制定学院(部)课程建设管理细则;根据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及学院发展,制定学院(部)课程建设规划并列入学院建设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规划,具体实施课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并作好
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
第六条全校课程由学院(部)进行建设,实行分类归属管理,进入教务系统的课程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准。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率在70%以上的课程以同一课程命名,课程管理归属由教务处负责确定。
(一)全校性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由教务处委托对口的学院(部)进行建设与管理。
(二)仅限于各学院独立开设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归属于开课学院建设与管理。
(三)多个学院开设的同一门课程,则根据课程的专业领域,由教务处确定,并委托相关学院建设管理。
(四)全校性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由教务处统一进行管理。
第三章课程建设内容及标准
第七条课程建设的主体是基层教学组织,课程建设要根据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学院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规划确定课程建设规划,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内容,并形成课程建设的目标链。
第八条课程教学团队:
(一)有明确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青年教师有完整、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课程团队专任教师不低于3人,企业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25%。
(二)形成较为合理、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梯队,课程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课教师双师比例不低于60%。
(三)课程教学团队实行主讲、辅讲教师制,主讲教师必须是讲师以上职称,且连续三年该课程的教学不断线,辅讲教师需符合教师准入要求。
第九条课程教学内容:
(一)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社会、行业需求,能及时把职业岗位最新技术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有一定比例的校企联合开发课程;
(二)课程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条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
(一)课程应尽可能采用近三年出版的校级以上规划教材或获奖教材,鼓励主讲教师自编优秀教材,加强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及课程网站建设。
(二)建设有完整的与教材相配套的参考书和教学辅助材料,如教学指导书、实验指导书、题库等。
第十一条教学效果。
(一)授课教师应密切关注、积极研究同类课程的教学研究水平及发展形势,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二)授课教师应从教材、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优化入手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过程和效果监测,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
第十二条考核方法和考核要求。
(一)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考核方法(包括命题、考核方式、评分、试卷分析与总结等整个考核过程),建立试题库,实行考教分离;
(二)命题符合考核大纲要求,对同等要求的多个班级实行统考,学生考核成绩一般呈正态分布,结构科学合理,不及格率不超过参加考试学生总数的15%。
第十三条实验教学环节。
(一)有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专业技能标准与专业技能考核大纲,列入课程的实践教学占比较高,且能有效落实;
(二)有与课程实践教学相配套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手段,实验(训)设备完好率85%以上,实践教学开出率在90%以上。
第十四条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大力加强在线课程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年更新率≥10%,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推广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和虚拟技术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第十五条课程教学文件:
(一)建设有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的课程教学标准,并完整列出课程内容体系,明确教学环节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等,达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二)建设有与专业课程标准一致的课程考核大纲,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目标和要求。
(三)有较完整的教学档案资料,积累了使用过的教材、课程诊改报告、学生成绩及教师历年任课情况等原始资料。
第四章新开课、开新课管理
第十六条新开课、开新课的界定:
(一)新教师首次独立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或教师首次独立承担本人未曾讲授过的课程的教学,或被取消某门课的授课资格后再次承担该门课的教学等视为新开课;
(二)凡承担学院历年人才培养方案中未曾独立设置的课程,或已设置但未曾开设过的课程的教学视为开新课,新开课的教学工作量按实际工作量的1.2倍计算。
第十七条新开课教师必须符合《黄河水院青年教师准入制度》要求;开新课教师至少主讲过一门课程,且教学文件完善,教学效果良好,开新课教师必须完成1/3学时新开课程的教学设计。
第十八条符合新开课、开新课的教师开课前填写《黄河水院开课申请表》(附件1),经所在开课学院(部)同意,教务处审核并报分管校领导审批后,方可正式开课。
第五章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
第十九条教务处组织做好课程建设质量监测和过程及阶段性诊断与改进工作,并形成质量改进的长效机制,过程质量诊改随教学运行及各种教学检查同期进行,阶段性质量诊改由教务处组织每年进行一次。
第二十条根据课程建设质量诊断指标对课程建设质量进行评价,按课程建设质量评价结果,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即合格课程、优质课程和示范课程(课程建设质量诊断指标及评价标准见附件)。
第二十条凡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正式开设并完成三轮教学任务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