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14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
1. 现代文阅读
①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善于“打破沙涡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______,有所______,有所______,有所______。
②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______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______发现真理。
③当然,见微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______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请将“成就”、“创造”、“发明”、“发现”填入第①段的横线上,使句子合理、通顺。
(2)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关联词语写一个句子。
关联词:______
造句:______
(3)“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这句话是()说的。
(4)“见微知著”的意思是:______
(5)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2.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草帽计
白军急急地赶了上来。
他们早就晒得rén kùn mǎfá了。
眼下,发现山坳里遍地都是红军丢弃的草帽,立刻一窝蜂地抢了草帽戴在头上。
白军军官以为这是红军逃走时丢下的,所以不阻拦。
白军戴上草帽后,个个méi kāi yǎn xiào,继续追赶红军。
这时,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
敌机一发现地面有一支戴着草帽的队伍,就俯冲下来。
一阵狂轰滥炸,直炸得白军rén yǎng mǎfān,死的死,伤的伤,叫苦连天。
(1)读拼音,写词语。
rén kùn mǎfáméi kāi yǎn xiào rén yǎng mǎfān
______ ______ ______
(4)解释词语。
狂轰滥炸——______。
(5)找出狂轰滥炸的结果。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採)药。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骗)了产药的(明名)山。
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
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段断)药(性姓)和药(效校郊)。
(1)选择括号里恰当的字。
(采採)______药走______(遍骗)(明名)______山
判______(段断)药______(性姓)药______(效校郊)
(2)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这部书”是指______。
(4)读了这段话,写出你的体会。
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______
②从而谢焉谢: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五花山
小朋友,你们说山是什么颜色的?
我家就住在大山里,我知道山是什么颜色的。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可那绿是浅浅的,许多树叶儿冒出芽来,嘴上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可那绿是深深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色的蜡笔涂了,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呀,可不再是一个颜色了。
下了一场秋霜后,你看吧:有的树叶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照到那里去去了;有的树叶变成了杏黄色,远远看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叶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叶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叶变得紫红紫红,那颜色就像剧场里的大幕布。
只有松树不怕秋霜,针样的叶儿还是那样翠绿翠绿的。
秋天的山就是这样五颜六色。
一层金黄,一层翠绿,一层火红……人们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名字,叫“五花山”。
(1)短文是按______顺序写的。
(2)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____季的山的景色。
(3)从文中找一个比喻句,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4)把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写下下来,看谁找得多。
(5)想一想,人们为什么把这座山叫做“五花山”?
6. 阅读下面这段话,做习题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把具体描写我“张冠李戴”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
(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的意思是()
(3)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
我难受是()
7.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
它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
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而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在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敢让家里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与她没有任何关系。
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因一念之差偷书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犹豫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便急匆匆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
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
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
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便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一阵敲门声。
她打开房门后,看
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她疑惑地问。
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
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女孩轻轻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
”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心中立刻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一句中的“怎么回事”是指什么事?(3)小女孩临走时,老师“特意叮嘱”她再来看书的用意是什么?
(4)第⑤段中,“她所预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5)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当老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展开想象,写几句她说的话。
8. 读短文,回答问题。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那儿吗?”小女孩儿回答说__火柴已经用光了__可是__火柴点燃的火__还在这盏灯里亮着__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给语段加上恰当的标点。
小女孩儿回答说______ 火柴已经用光了______ 可是______ 火柴点燃的火______ 还在这盏灯里亮着______
(2)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两次的举动,反映了______思想感情。
(3)树已经没了,鸟儿为什么还要唱去年的歌给灯火听?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然能准确认清前进的方向。
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蚂蚁还能根据气味认路。
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
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球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1)在横线上给短文加个题目。
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分辨______ 仍旧______ 借助______
(3)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写下来。
(4)读了短文,我们知道蚂蚁认路一靠______,凭借______辨别方向。
二是根据______认路。
10.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
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
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
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写文章。
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
他对自己一点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
(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蒙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模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给这段加个小标题。
(3)通过这段话,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_的人。
11. 【材料】城市地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泉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在正式名称之外还有自己的“别称”。
据史料记载古代的泉州城不是很大,城郭形似鲤鱼,城里种植了很多的刺桐树。
宋元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的《马可·波罗游记》,就用了一个“别称”来称呼泉州。
(1)请写出泉州的两个“别称”:______
(2)汉语里不仅有“别称”,还有约定俗成的“简称”。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起来简称:______
12.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 。
13. 阅读下面的门票信息,完成练习。
【颐和园门票】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
【游览时间】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6:30-18:00)。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7:00-17:00)。
(1)李萌一家三口想在寒假期间去颐和园游玩。
这时候是______(淡、旺)季,她应该买三张______元的门票。
(2)李萌准备10:00入园,18:00离园。
你认为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14. 小小阅读秀。
鸟医生们
老熊的脖子上长了一个疖子,疼得他坐立不安,睡不着觉。
啄木鸟奉命前来给他治病。
他扳住老熊的脖子左瞧右看,看了半天,又想了半天,也没有作出决定。
“犹豫什么?”老熊不耐烦了,“把疖子啄破,就好了!”
“不行呀,”啄木鸟慢声细气地说,“再等一等吧。
如果这疖子到晚上还不破,我再想办法吧。
这事我一个人决定不了,要召集鸟医生们一起来会诊。
再说,谁都知道,猫头鹰的嘴比我的尖得多,就是啄疖子,他也比我……”
“快去请猫头鹰!”老熊打断了他的话。
结果,请来了猫头鹰,后来又请来公鸡,后来又请来仙鹤……这些医生和啄木鸟一样,都不肯由自己来承担医疗责任。
大家推来推去,最后还是决定等下去,让疖子自己破。
老熊在床上翻滚挣扎,疼得乱叫,无意之中碰到了一只蜜蜂。
蜜蜂狠狠蜇了老熊一针。
老熊浑身一哆嗦,病立刻好了。
鸟医生们这才松了口气。
(1)老熊病了都请了哪些鸟医生?
(2)是谁给老熊看好了病?
(3)你觉得那些鸟医生做的对吗?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15.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在自己的手腕上办公
或许再过个10年、15年,你工作的办公室不必禁锢在闹市深处狭窄的房间内了,你将自由地在任何地方工作。
那时人类已进入“永恒该办公室”时代,24小时内,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得到赖以工作的信息。
“你就是你的办公室”,这句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口号将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到那时,你佩戴的电子袖口将包会了21世纪移动式办公室最关键的部分,嵌在4厘米袖口镶边内的是一个位置作感器,借助它导航网可始终跟踪着你。
传感器不断从导航卫星上读出有关你的资料,不断地修正你所在位置和各方面信息情况。
你的电话和电话号码薄也在手腕上,①这种蜂房式电话机是声控的,声控使微型化成为可能,电话机简直就是一只装在袖口上的薄片扬声器。
需要电话号码吗?告诉电话簿为你查找。
袖口电话机为你拨通电话,完成译码后,按你当时所在位置接通最近线路——电话费也就是最便宜的。
声音信使首先到达你的手腕上,借助于导航网络,来电先转送到你所在地区,然后再传递给你,最后贮存在袖口里的永久储存器中。
“播放文电”能发出一系列数字化的声音:提醒你客人到来的时间,向你提供信息或让你回电话。
电子太阳镜不仅能为眼睛遮蔽阳光,还能显示来自刚开启的袖珍个人计算机的文字、数字和图像。
②袖珍个人计算机差不多有掌心大小,厚度不及两张信用卡。
③推开后呈现出一个黑色屏幕,屏面一侧排着6个符号按键。
可展现多种图像,每一种图像代表一种文件。
如接下其中一个符号,会出现一张信纸,当你口述时,文字便在信纸上形成。
按下另一个符号,信纸内容即储存在记忆系统中。
当你咯嗒一声关上个人计算机,电话机接通微波通信网,把信以电波形式送往目的地。
你可在任何地方工作,语文通信遍布整个世界。
信息、电信传递、蜂房式电话以光速把你与办公室联系起来。
(1)文中标序号的三个句子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读了第2—5段,你知道在“永恒办公室”里办公需要具有哪四项主要的设备?
(3)如果能“在自己的手腕上办公”,将给我们带来哪些便利?
16.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把课文补充完整。
弈秋,通国之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的部分。
①通国:______
②为弈秋之为听:______
③诲:______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
(3)本文选自《______》,讲述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_____不同,所以______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的道理。
1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
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印章自古就有,且样式繁多,但一直以来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
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鍳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
至元代,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真正走向成熟。
元代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莫定了基础。
【材料二】有篆刻爱好者将《七律・长征》的部分诗句刻成了印章,见下图: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 ②(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エ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
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制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
【材料四】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下部分是用毛笔书写的“ Beijing 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
朝代印章发展的过程
唐代以前______
______ 被应用于书画鉴藏,闲章出现,艺术性大为增强。
元代______
图①的下半句诗:______
图②的上半句诗:______
(3)“材料二”中印章的字体属于( )
(4)仔细观察“材料四”中的会徽印章部分,你发现印章部分蕴含的意义是______。
(5)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18. 阅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等闲:______
②逶迤:______
③磅礴:______
④云崖: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
19.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
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1)从上边的数据调查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2)反对者认为现在有了电脑,能不能写一手好字已经不重要了,你认为呢?为什么?
20. 做一做。
爱动脑筋的孩子
华佗是我国古代的名医。
华佗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他每天帮助母亲打柴、放牛、养蚕。
有一天,华佗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桑叶,一位老爷爷路过,问他们:“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小朋友们抬头一看:树那么高,树顶上的枝条那么细,根本上不去呀!
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子,在绳子一头拴了一块石头,把石头抛过枝条,枝条就被压弯了。
他又用双手使劲拽绳子,枝条更低了。
这样,他就摘到树顶
上的叶子了。
老爷爷笑了___说___这孩子爱动脑筋___好___我就收你做徒弟吧___原来___老爷爷就是当地有名的蔡医生___
(1)给文中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老爷爷笑了______说______这孩子爱动脑筋______好______我就收你做徒弟吧______原来______老爷爷就是当地有名的蔡医生______
(2)从文中找出几个带“扌”的字,模仿一下它们的动作。
(3)按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方法提示:认真读文章,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回答。
]
①华佗是什么时候的人?他是干什么的?______
②华佗是怎样解决老爷爷提出的问题的?______
③为什么老爷爷只收华佗做徒弟,而不收其他的孩子?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呢?读了这些故事,你想过长大后要干什么吗?为了实现你的理想现在该如何做呢?写一写吧。
2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1)这段话选自《______》,爸爸向孩子介绍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描写。
(3)用文中划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4)读了这段话,我感受到了______。
2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书
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那是初病的几年,我面对日趋恶化的疾病、不可知的命运,真有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感。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了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一切不幸。
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母亲为我出门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
自己村子的借完了,就到别的村子去借,她常要走很远的路。
而母亲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天就“清洁溜溜”了。
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定了生命的意义。
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
由于写作,我的右臂一年四季肿胀不堪,硬得跟石头一般。
父母亲友常劝我多休息,我却已沉迷其间,无法自拔了。
对我,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
就这样,我从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
①(A.由于B.虽然C.尽管)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汲取更多的知识。
家中除订了许多份报纸之外,也不断地买新书。
每日看书写书,写书看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②(A.信心倍增B.其乐无穷C.宠辱皆忘)。
我发现,一个人只要肯做,即使在三尺宽六尺长的病床上,也能为自己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1)联系上下文,从括号里选择恰当词语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______(A.由于B.虽然C.尽管)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汲取更多的知识。
每日看书写书,写书看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②______(A.信心倍增 B.其乐无穷C.宠辱皆忘)。
(2)文中“清洁溜溜”的意思是______。
(3)“对我,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这”指______。
(4)第3自然段中作者详细地写了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
(5)短文的结尾段含义深刻,请你从这段文字中提炼出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2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难以捉摸的天气
南极的天气变幻莫测,给科学考察队员们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南极即使在夏天,风暴也会倏然而至,把正在野外工作的人们困在现场,几天不能返回营地。
有时候,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一队将要进入内地的探险队员即将出发,可是,突然狂风从大陆内地吹来,天空骤然变暗,暴风雪铺天盖地而来。
结果,原定的考察计划只好中止。
在南极还常常出现这种情况:狂风卷起满天冰晶,太阳光透过冰晶,反复地反射和折射,形成了日晕现象。
有时候,冰晶使天空变成白茫茫一片,看不见远山,看不见地平线,甚至对面看不见人。
行进中的考察队员就会迷失方向;开着牵引车的拖拉机手可能把车开翻;在空中飞行的飞机,由于无法靠地物辨别是上升还是下降,可能弄得机毁人亡。
人们把这种奇怪的天气现象叫做“乳白天空”。
在这样的环境里,南极的考察队员们一般不单独外出。
出去的时候,都要做好在野外露宿的各种准备:带上几天的食物,简易的防寒帐篷,还必须带上无线电收发报机,万一发生意外好跟基地取得联系。
在南极,即使躲在营房里,讨厌的天气也使人不得安生。
一夜的暴风雪就可以把整个营地埋在一片雪海之中,房门都被堵塞了。
为了到外边去观测,人们不得不全体动员,出动所有的扫雪车、推土机,忙碌一整天才能搞干净。
南极的天气真是难以捉摸,给考察队带来难以想像的困难。
(1)在文章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顺利______ 喜欢______
复杂______ 畅通______
(2)根据意思找出文中恰当的成语。
①南极的天气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______
②天气暖和。
______
③暴风雪来势很猛,到处都是。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