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
- 格式:docx
- 大小:17.89 KB
- 文档页数:5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学设计
(二)教学难点
中国历代变法改革的趋势;改革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中国历代改革对于建成当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中华民族"求变""求新"的历史传统和精神。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课后拓展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4课中国历代重要变法和改革
一、古代变法改革——奴隶制到封建制
1、立封建,促统一
2、行汉化,促融合
3、固封建,促富强
二、近代变法改革——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
1、变法图强
2、政府自救
3、民主探索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变法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
1、经济恢复
2、过渡时期
3、全面建设
4、改革开放
5、深化改革
6、新时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通过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的叙述,引发学生思
考:中国三次社会转型分别是什么,导入新课。
配图:
思考:中国三次社会
转型分别是什么?
学生通过
问题思考,
掌握本课
主要线索。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1)中央: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2)地方:侯、伯。
(3)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①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②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1)积极作用:①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②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4)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新课标)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答案:B
2.雍正八年因西北用兵,特设军机处,经制规划,多为其(张廷玉)手定……军机处地处隆宗门内,严禁外人进入,且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有几间值班用的平房。
此设置( )
①强化了君主专制②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减少了行政运行成本④保障了决策机密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高中政治必修一目录高中政治必修一目录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卡、支票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消费及其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企业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国家财政征税和纳税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面对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怎么学习高中政治?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学好政治课的第一步,就是认真听讲。
上课专心致志地听取教师对于各个知识点的讲述、分析,注意力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听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做好课堂笔记,随时记录下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重点,边听边记,既可以加深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课后的复习做准备。
倘若不注意听讲,又不做笔记,那么,这门课就等于白学,而浪费的时间、精力却是无法挽回的。
因此,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是十分重要的。
2、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政治课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它的理论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联,息息相关。
学习政治课,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只有经受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理论,我们的政治课理论是可以分析现实的,这是它生命力之所在,因此,要大力提倡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掌握理论。
由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社会现象错综复杂,任何一个理论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充实、发展,通过应用,我们会发现理论的正确与不足,从而进一步学好政治课。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素材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明太祖采取的补救措施即设立内阁。
)二、明朝内阁制度的建立1.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遇到大事也无人商量。
2.建立: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文渊阁地处宫廷之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左右,故称内阁。
)3.演变:明宣宗时(朱瞻基,年号宣德,明朝第五位皇帝),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内阁成为辅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内阁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到明朝中后期,某些主持内阁的首辅(如万历首辅张居正),威权显赫,六部虽不隶属内阁,但必须按照内阁票拟的谕旨办事,地位反在内阁之下。
为预防内阁地位上升威胁皇权,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
人物阶段名称阁臣权力明太祖奠定基础殿阁大学士处理文案的侍从明成祖正式确立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明宣宗发展完成内阁大学士票拟权4.性质(特点):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5.评价: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全由皇帝决定,票拟的采纳与否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内阁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内阁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的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长官。
虽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
内阁的建立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注:群臣奏章在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章上面,叫做“票拟”。
皇帝对内阁意见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批红”多由司礼监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明朝废除宰相最大的弊端就是使司礼监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马鞍山和县姥桥镇联合初级中学许芝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历史必修1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四课,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也是中国大大落后于世界的开始。
落后与先进、专制与民主在世界的东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课着重要讲清楚内阁制度的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以及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所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
2. 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3. 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资料,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2.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谈话法、问题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结合图片思考:大臣上朝礼仪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坐而上朝→立而上朝→跪而上朝说明了朝中大臣地位下降,权力受到削弱,皇权加强。
)导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又把中央的权力集中到了皇帝,在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本课通过三个子目(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讲述了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演变历程。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分析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必然性;多层次认识变法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深刻认识改革内容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了解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内容、特点、影响及评价,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改革家们在改革中体现的远见卓识和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理解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重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影响2.难点:戊戌变法的特点、改革开放的历程及意义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商鞅,右图是康有为。
大家思考一下,两者有何共同之处?对!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
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变法和改革?如何认识其原因、内容、影响?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变法和改革?各自的背景、内容、影响如何?自主学习(一)商鞅变法1、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1)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习目标】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活动内容】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①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
②根本原因: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
2、 目的: 为了 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3
、 措施:
(1)
明太祖朱元璋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 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 规定:以后不许设立丞相
4、
影响: 中国历史上延续 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加强了皐权,君主专制达到
了新的高度
{能力提升}
明朝统治者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丞木 _______
唐朝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分散相 权,加强皇权 明朝初年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调整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内阁的创立
1、背景:①丞相废除后,明太祖“躬览庶政”,全国重大政务都由他亲自处理, 多, 身心疲惫,需要辅臣帮助处理国家事务( 明太祖曾写诗描述自己的辛劳“百 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②为了强化君主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的需要。
2、过程: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职责:作为皇帝的侍从顾问,但很少能参决政事) 明成祖:设立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 职责: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标志内阁制 度正式确立 V 注:内阁的由来:由于文渊阁处在宫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
明宣宗: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即: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 后来(明神宗):内阁地位日益提高,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特别是万历初 年,首辅张居
正当权时,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 全盛
政务繁
奠定基础 发展
【思考探索】阅读史料和课本第 17页的《历史纵横》最下面的一段大字: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
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一一《神宗实录》卷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由此总结出内阁的性质是什么?
3、性质: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 的内侍机构。
②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③阁臣的升降、 职权的大小 皆由皇帝决定。
阁臣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能力提升}
1、 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明成祖时期 ______________
2、 明朝内阁制度: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明宣宗后地位日益提高
3、 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一职,内阁地位提高,这主要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4、 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当权时,
“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这一现象反映了:万历年间,张居正专权擅政
5、 “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
这反映了明朝哪一机构(或官职)的权力:内I _________
三、军机处的设立 ---------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分享】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皇太极:设内阁、六部,但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大事 ---------- 皇权受限
康熙:除原有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另增设:南书房 --------- 雍正: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 君主专制顶峰
1、设立: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因军事需要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
后更名军机处 ,以亲信的满 汉官员充任军
机大臣设军机处
努尔哈赤:八旗旗主 “共治国事” 集权于帝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最初目的:话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根本目的:加强皇帝的权力;
3、军机处的职责: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军机大臣拟 写成文(跪受笔录),由皇帝审批后交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4、特点:机构简单;军机大臣品级低但由钦定、办事速度快,效率高;办事机密
(勤、速、密)
(2)
{能力训练} “奏章票拟, 期
2、 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
其表现在:①皇帝的谕旨可以迅速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 员;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3、 黄宗羲在《民夷待访录》中说: “有明之无善治。
自高皇帝(指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这话反映了黄宗羲的基本观点是:罢除丞相后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4、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严重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6、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首诗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
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7、 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
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 明清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
这种变化实质上放映的是: 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8、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放映的本质问题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9、 秦、唐、明、清(鸦片战争前)四朝分别设立了哪些中央行政机构?据此分 析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有哪些特点和趋势?
(1)秦: _______
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是吏、户、礼、
兵、刑、工;
明: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清: (2)特点和趋势:中央官僚机构日益完善并形成严密的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君权加强,相权削弱;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5、影响:(1))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形同虚设,内阁名存实亡
(2)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军机大臣只是上传下达皇帝的命令, 完全
集中到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军政大权就 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皇太极时
设军机处
10、列举秦朝、唐朝、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1)史实: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立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2 )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四、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圭寸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
消极作用:①政治上: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A、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B、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C、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D、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
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②在思想上: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压制了民主思想,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③经济上: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总之:它阻碍了社会
进步,使中国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