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21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食品生物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 定义: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食品科学的原理,专注于研究食品中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核酸)以及它们在食品中的功能、相互作用、代谢过程和食品品质的变化。
2. 研究内容:(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研究氨基酸的组成、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以及蛋白质的折叠、稳定性、酶活性等。
- 碳水化合物:探讨单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以及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脂质:研究脂肪酸、甘油、磷脂、固醇等脂质的结构和功能。
- 核酸:分析核苷酸组成、DNA和RNA的结构,以及它们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生物化学反应:- 探索酶促反应的机理、动力学和调控。
- 研究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和调控因子。
- 分析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代谢途径:-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等。
- 脂质代谢:包括脂肪酸的合成、分解和氧化。
- 氨基酸代谢:涉及氨基酸的合成、分解和转化。
- 核酸代谢:包括DNA和RNA的合成、修复和降解。
(4)生物活性物质:- 研究食品中的功能性成分,如抗氧化剂、抗炎剂、益生元等。
- 分析这些成分的生物活性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5)食品加工与营养:- 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变化,如加热、冷却、压力处理等对食品成分的影响。
- 探讨食品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二、食品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1. 起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的化学组成上,如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分析。
- 生物化学家开始关注酶的作用和食品腐败的过程。
2. 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食品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研究重点转向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 发展了多种分析技术和方法,如色谱、电泳、光谱分析等。
3.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食品生物化学专业介绍
食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形成、食品贮藏和加工及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
它侧重于研究食品原料的化学组成及其性质,食品成分在有生命的原料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以及食品原料生产的品种改造及其变化规律。
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和实践两大部分。
实验课程是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正确掌握课程内容、理解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增强实践能力、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实验课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技能及实践训练的重要环节,注重学生基本科研态度、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实验自主性,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食品生物化学专业,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食品生物化学第一篇:食品生物化学基础知识食品生物化学是研究食品基本成分及其生化反应的学科。
它探索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食品的认识,为食品安全和营养改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食品基本成分1.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在食品中,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成分,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组织结构、调节代谢等作用。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在食品中,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能够提供额外的热量和提高血糖水平。
3.脂肪:脂肪是由甘油与脂肪酸组成的高级生物物质。
在食品中,脂肪是人体的能量贮存物,是细胞膜、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的主要组分,还能合成激素和维生素。
4.维生素:维生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以促进人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
在食品中,维生素种类繁多,每一种维生素都有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理。
5.矿物质:矿物质是无机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形态构造的必需成分。
在食品中,矿物质非常重要,包括钙、钠、钾、铁、锌等。
二、生化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在食品中,蛋白质是一个很重要的组分,其中包含大量的氨基酸。
而蛋白质经氢离子作用而酸化,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氢氧化物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2.糖的代谢反应: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能量来源。
在人体中,糖的代谢反应包括糖酵解和糖原合成。
3.脂肪的氧化反应:脂肪是人体的能量贮存物,但当人体的能量需求变大时,脂肪就会进行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4.酸解食品中的维生素:有些维生素在酸条件下会被破坏,因此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减少酸的作用。
总之,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食品,了解食品的基本成分及其生化反应,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和营养改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食品生物化学的应用食品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它属于生命科学中的根底学科。
食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侧重于研究食品原料化学组成及其性质、食品成分在有生命的原料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食品原料生产的品种改造及其变化规律。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根底学科。
它是以生物化学为根底,与食品化学或食品原料学有一定关系。
它的前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是这些根底科学在教学中的综合与开展的运用。
它的后置课程有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原理〔工艺学〕等。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把握生命科学的根底知识,理解生命的变化和开展过程,指导食品原料进行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改造,指导人们合理和科学地膳食。
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培养该学科人才的全然理论、科学综合素养和研究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明白?食品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明白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应用和将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要紧概念、全然理论,尤其是与食品成分及其在加工、贮运及为人体所利用的静态和动态生物化学过程。
3.学会运用其中的全然原理往指导生产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技术是怎么样对食品原料进行生物改造的。
4.养成对与食品有关的生命过程的爱好和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并能把所学的全然理论应用到指导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
培养学生在生产和生活中发觉、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等。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明白、理解、把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明白———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有机体内部发生、开展和消亡机制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的讲明和解释,能理解生命体内部各种生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食品生物化学绪论1.食品生物化学定义:是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形成、食品贮藏和加工及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食品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食品成分的结构、性质、营养价值及食品在贮藏加工中的化学变化及其被人体消化吸收后参与人体代谢的规律,研究食品原料采摘或屠宰前品质形成的规律,确定食品组分间的互相作用及其对食品营养、感官品质和安全性造成的影响。
第一章水分1.速冻是保存食品的良好方法,速冻应确保食品在-5~0℃停留的时间不超过30min,-18℃是冷藏食品最理想的温度。
第二章矿物质2.矿物质的生理功能:(1)矿物质成分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2)酸性、碱性的无机离子适当配合,加上碳酸盐和蛋白质的缓冲作用,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3)各种无机离子,特别是保持一定比例k+,Na+,Ca2+,Mg2+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必要条件。
(4)无机盐与蛋白质协同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
(体液的渗透压恒定主要由NaCl来维持。
)(5)维持原生质的生机状态。
f.参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3.成酸食品:通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成酸元素(Cl,S,P)较多,在体内代谢后形成酸性物质。
大部分的谷类及其制品、肉类、蛋类及其制品呈酸性。
4.碱性食品:在体内代谢后则生成碱性物质,如蔬菜、水果。
5.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是指食品中矿物质实际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第三章糖类1.复合糖:与非糖物质结合的糖。
如糖蛋白、糖脂。
2.目前已证实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寡糖主要有寡果糖、乳果聚糖、低异聚麦芽糖、低聚木糖、低聚氨基葡萄糖。
3.淀粉是植物营养物质的一种贮存形式。
分子式(C6H10O5)n.4.(复合糖)糖蛋白的结构:一类由糖和多肽或蛋白质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合蛋白,是糖同蛋白质的共价结合物。
5糖蛋白的生理功能:(1)具有酶或激素活性。
(2)具有转运金属离子和激素的作用。
(3)参加血液凝结作用。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SP3110课程名称:食品生物化学适用专业:食品加工、食品营养与检测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计划学时:72一、课程性质《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加工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属于考试课。
《食品生物化学》是研究食品生物物料的化学组成、性质、功能及其在人体内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主要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核酸、酶);生物氧化、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糖、脂、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食品色素和风味物质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掌握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和性质。
2. 熟悉维生素、辅酶的种类、结构和生理功能。
3. 理解生物体中各种主要代谢基本过程、代谢部位。
4. 熟记主要的代谢反应的具体过程以及与代谢相关的关键酶等。
5. 了解各种代谢反应与生产及生活的关系,如疾病的病因及治疗、生物制药、农业生产等,从而进一步领会各种代谢反应。
6. 学会总结生物体内各种反应的规律,综合分析各种代谢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代谢研究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习设计大致的研究过程。
先修课:《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后续课:《普通微生物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二、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掌握食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其营养质量和观质量的变化,理解食品各营养成分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规律。
掌握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操作技能。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和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生物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操作技能,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第一章糖定义:糖类物质是含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及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分类:单糖: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如: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寡糖:能水解成少数(2~6个)单糖分子的糖以双糖存在最为广泛,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是其重要代表。
多糖:能水解为多个单糖分子的糖以淀粉、糖原、纤维素等最为重要单糖一、结构可根据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分为戊糖(5个碳原子)和己糖(6个碳原子),根据C、O双键的位置分为醛糖(碳链末端)和酮糖(碳链中间)果糖D核糖2脱氧核糖链状结构与化学组成:纯净的葡萄糖,其成分是碳、氢和氧,相对分子质量180,分子式为C6H12O6。
链状结构如下图:环状结构:葡萄糖不仅以直链结构存在,还以环状形式存在证据:1)不能和亚硫酸氢钠作用;2)有变旋光现象3)只能和一分子的醇加成。
二、单糖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旋光性、甜味、水溶性化学性质:1、酸的作用(图)戊糖与强酸共热,因脱水而生成糠醛。
己糖与强酸共热分解成甲酸、CO2、乙酰丙酸以及少量羟甲基糠醛。
糠醛与羟甲基糠醛能与某些酚类作用生成有色的缩合物。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定糖。
2、酯化作用(图)醇糖与酸作用时生成脂,生物化学上较重要的糖酯是磷酸酯。
它们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3、碱的作用弱碱作用下,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三者都可通过烯醇化而相互转化。
(图)强碱溶液中很不稳定,分解成各种不同的物质4、形成糖苷单糖的半缩醛羟基很易与醇及酚羟基反应,失水而形成缩醛式衍生物,通称糖苷。
5、糖的氧化作用与费林试剂反应(图)6、还原作用在钠汞齐及硼氢化钠类还原剂作用下,醛糖还原成糖醇,酮糖还原成两个具有同分异构的羟基醇。
7、糖脎的生成8、氨基化作用单糖分子中的OH基(主要是C-2、C-3上的OH基)可被NH2基取代而产生氨基糖,也称糖胺。
9、脱氧作用单糖的羟基之一失去氧即成脱氧糖寡糖一、双糖二、三糖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三糖仅有棉子糖,多糖一、淀粉——植物营养物质的一种储存形式二、糖原——动物淀粉四、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中最广泛的骨架多糖,植物细胞壁和木材差不多有一半是由纤维素组成的。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和其他食品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基本职业素质课程,主要阐述食品原料的基本组成及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主要生化变化。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及其原料的组成、性质、结构、功能以及食品成分在加工、储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通过培养食品专业技术领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食品安全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从而为食品职业综合能力(控制食品原料在选择、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的产品质量,针对不同食品原料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艺与参数,对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做出正确判断和改进等)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课程设计秉承工学结合、项目驱动、学训结合的原则,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突出“校企合作”,体现为后续课程服务、为行业和企业服务的宗旨,积极打通产学合作的培养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特色,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1. 突出课程的职业性以食品的基本(营养)成分知识为主线,以食品加工过程常见的生化变化(反应)为引申,以各种类型的食品特性为拓展组建教学模块。
坚持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科普知识与日常生活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食品企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突出课程的职业性。
2.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以基础知识认知、通用职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为逻辑主线,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学习性项目任务或案例中,学训结合,所选任务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3.突出课程的开放性以典型食品原料及成分特性为主要实践训练项目,结合企业真实工作任务、顶岗实习等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食品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技术等各种基本职业技能。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对学生全天候开放,加大技能性、综合性与探索性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一、课程概述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变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结构、性质、功能和代谢途径,了解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食品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等)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熟悉食品中生物大分子的代谢途径,包括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等。
了解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食品生产和加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具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食品生物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的主要途径和关键酶。
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及控制。
2、教学难点生物大分子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
食品化学变化与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或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主探究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实验法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案例,分析其中涉及的食品生物化学原理和问题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食品生物化学绪论1.食品生物化学定义:是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形成、食品贮藏和加工及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食品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食品成分的结构、性质、营养价值及食品在贮藏加工中的化学变化及其被人体消化吸收后参与人体代谢的规律,研究食品原料采摘或屠宰前品质形成的规律,确定食品组分间的互相作用及其对食品营养、感官品质和安全性造成的影响。
第一章水分1.速冻是保存食品的良好方法,速冻应确保食品在-5~0℃停留的时间不超过30min,-18℃是冷藏食品最理想的温度。
第二章矿物质2.矿物质的生理功能:(1)矿物质成分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2)酸性、碱性的无机离子适当配合,加上碳酸盐和蛋白质的缓冲作用,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3)各种无机离子,特别是保持一定比例k+,Na+,Ca2+,Mg2+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必要条件。
(4)无机盐与蛋白质协同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
(体液的渗透压恒定主要由NaCl来维持。
)(5)维持原生质的生机状态。
f.参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3.成酸食品:通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成酸元素(Cl,S,P)较多,在体内代谢后形成酸性物质。
大部分的谷类及其制品、肉类、蛋类及其制品呈酸性。
4.碱性食品:在体内代谢后则生成碱性物质,如蔬菜、水果。
5.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是指食品中矿物质实际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第三章糖类1.复合糖:与非糖物质结合的糖。
如糖蛋白、糖脂。
2.目前已证实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寡糖主要有寡果糖、乳果聚糖、低异聚麦芽糖、低聚木糖、低聚氨基葡萄糖。
3.淀粉是植物营养物质的一种贮存形式。
分子式(C6H10O5)n.4.(复合糖)糖蛋白的结构:一类由糖和多肽或蛋白质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合蛋白,是糖同蛋白质的共价结合物。
5糖蛋白的生理功能:(1)具有酶或激素活性。
(2)具有转运金属离子和激素的作用。
(3)参加血液凝结作用。
生物化学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
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过程中,生物化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其原理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检测等各个环节,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生物化学在食品原材料生产中的应用食品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是食品安全的基础。
生物化学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帮助优化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减少农药、化肥和抗生素的使用,从而降低食品中的化学残留和药物残留。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农药的使用。
生物化学中的酶技术也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如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提高水果和蔬菜的出汁率,使用蛋白酶来改善肉类的嫩度等。
在畜牧业中,利用生物化学知识,可以合理配制饲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中的有害物质对动物和人体的危害。
同时,通过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优良的畜禽品种,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减少药物的使用。
二、生物化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食品加工是将原材料转化为可食用产品的过程,生物化学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酶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
例如,在酿酒过程中,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糖,然后酵母中的酶将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乳制品加工中,凝乳酶可以使牛奶凝固,制成奶酪。
蛋白酶可以用于水解蛋白质,生产蛋白胨和多肽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是食品加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物化学可以帮助研发和生产更安全、更有效的食品添加剂。
例如,天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 C、维生素 E 和茶多酚等,可以替代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减少食品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氧化变质。
另外,生物化学还可以用于改善食品的质地、口感和风味。
例如,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变性和聚集,可以改变食品的组织结构;通过调节糖和酸的比例,可以优化食品的口味。
三、生物化学在食品储存中的应用食品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和化学变化的影响,导致食品变质。
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体内逐步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2.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配合进行的叫做联合脱氨基作用。
分为①氨基酸的脱氨基借转氨基与Glu的氧化脱氨偶联;②氨基酸的脱氨基与嘌呤核苷酸循环偶联。
3.别构效应:蛋白质的构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有些蛋白质表现其生物功能时,其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整个分子的性质,这种现象称为别构效应。
4.冈崎片断:DNA半不连续复制的过程中,一条链是连续合成的,另一条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即先合成若干短片段,再通过酶的作用将这些短片段连在一起构成第二条链。
这些短的片段就称为冈崎片段。
5.增色效应:核酸变性后,260nm的紫外吸收值明显增加。
6、同工酶:是指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组成及结构不同,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彼此存在差异的一类酶。
它们可以存在于同以种属的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器官,甚至存在于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中。
7、糖原异生作用: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
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
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8.氧化磷酸化:生物体通过生物氧化所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以维持体温外,大部分可以通过磷酸化作用转移至高能磷酸化合物ATP中。
这种伴随放能的氧化作用而进行的磷酸化称为氧化磷酸化。
9、诱导契合假说::认为酶分子的结构并非与底物分子正好互补,而是具有一定的柔性,当酶分子与底物分子靠近时,酶受底物分子诱导,其构象发生有利于与底物结合的变化,酶与底物在此基础上互补契合进行反应。
10、超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特别是球状蛋白质中经常可以看到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元件(主要是α螺旋和β折叠)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种类不多的,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组合或者二级结构串,在多种蛋白质中充当三级结构的构建,称之为超二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