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_2
- 格式:doc
- 大小:54.51 KB
- 文档页数:10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为了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建构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
在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7月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均对学校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作了明确决定和要求。
特别《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进行调查、了解,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为此,我们应把以上各阶段的决定和要求作为最有力的研究背景,来弥补农村学校不能完整按通用教材实施美术教学和满足城市学校更为适合恰当的美术教学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尝试开发适应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美术校本课程。
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索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创设良好的探究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尽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突出校本的课程特色,尤其在充分尊重学校师生的个性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上下工夫。
使之更好地成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更好地达到提高学校美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1、学校开发、实施美术校本课程的特色和独特性;2、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和实践体系;3、对其他兄弟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的指引问题。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专家学者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认识。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小学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要求,小学美术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本文旨在研究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课程内容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应该涵盖艺术知识、艺术技能和艺术欣赏三个方面。
艺术知识包括色彩、形态、构图、透视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艺术技能包括绘画、雕塑、造型等艺术表达方式的学习;艺术欣赏包括学习欣赏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等。
(二)教学方法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示范、引导和讨论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艺术作品创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
(一)课程实施的过程小学美术课程实施的过程应该遵循“观察-模仿-创作”的原则。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欣赏;然后,通过模仿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艺术基本技巧和表现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程实施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1.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创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学习成果和提高技能。
3.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4. 创造机会让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艺术知识。
四、小学美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目前,小学美术教师的数量和教学经验都存在不足的问题,这会影响到美术课程的有效实施。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教师的艺术观念和创作能力。
2. 开展美术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摘要】本文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了研究。
引言部分分析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首先介绍了小学美术课程的特点,接着详细探讨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以及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和方法。
结合实施效果的评估,总结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启示,提出了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为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研究、特点、内容设置、困难、挑战、策略、方法、效果评估、启示、建议、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发现,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更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结合;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和灵活性强;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能力。
研究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方法,从而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发展,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特点、内容设置以及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探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评估课程实施的效果。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为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做出贡献。
是以此为指导,具体分析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探讨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完善小学美术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美术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更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表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小学教育中。
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一些问题和挑战也随之出现。
由此,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实施策略和提高实施效果,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外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对于实际操作和效果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
有必要加强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实证研究,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表现和问题,分析其实施现状及存在的挑战,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和改进建议,以期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具体目的包括:1.理清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内涵和特点,探讨其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养方面的作用;2.分析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总结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探讨如何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和质量;4.评价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旨在为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研究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可以探索美术教育的创新模式,为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详细版)小学美术课程的研讨与实施引言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审美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设计和实施一套有效的小学美术课程,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目标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指南,它引导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何评价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提高学生的手工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二、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并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我们建议的小学美术课程内容如下:1. 美术基础知识的研究,包括色彩、形状、线条等基础概念。
2. 通过绘画、雕塑、拼贴等手工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各种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介绍,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三、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方法实施小学美术课程,我们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以下是一些实施方法的建议: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亲手创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亲手创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技巧。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技巧。
四、小学美术课程的评价方式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也可以调整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课程的评价方式应注重过程和结果,以下是一些评价方式的建议:1. 作品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技能掌握情况。
作品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技能掌握情况。
2.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研究态度和努力程度。
(详细版)小学美术课程的研讨与实施1. 课程背景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美术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美术课程研讨,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
2. 研讨内容2.1 课程目标在本次研讨中,我们明确了小学美术课程的四大目标:1.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2.2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课程内容:1. 美术基础知识: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元素的认知和运用。
2. 绘画技能:包括素描、水彩画、版画等绘画技巧的学习和实践。
3. 手工制作:包括剪纸、陶艺、立体制作等手工艺品的制作。
4. 美术欣赏:包括中外美术史、名作欣赏等美术文化知识的了解。
2.3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
2. 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提高技能水平。
3.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2.4 课程评价为了确保课程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评价体系: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态度、参与度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体现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3. 实施计划3.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3.2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美术教材。
2. 教具:准备各类绘画工具、材料和设备。
3. 设施:确保教室具备投影、白板等教学设施。
3.3 教学进度1. 第一阶段:美术基础知识学习(4课时)。
2. 第二阶段:绘画技能培训(8课时)。
3. 第三阶段:手工制作实践(12课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由学校自行制定的课程,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出适合他们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活动。
一、校本课程的设计校本课程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需求有所不同,因此校本课程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设计。
对于一年级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线条、颜色和形状的基础训练,而对于五年级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更加复杂的立体造型和创作活动。
2.学校特色和资源。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资源,可以借助这些资源来设计校本课程。
学校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可以设计一些户外写生活动;学校附近有艺术馆或文化中心,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和学习。
3.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创造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在校本课程设计中需要考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校本课程的实施应坚持以下原则:1.因材施教。
校本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组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2.注重学生参与和创造。
小学美术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创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素材,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多元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应是多元化的,不仅仅局限在作品的成品上,还包括过程的参与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讨论和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动态。
三、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估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估很重要,它们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及时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第一篇: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让校本课程逐渐成为我国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学美术是孩童打开美术殿堂,开启艺术之门的基础,如何让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得到良好开发与实践是众多基础教育老师思考的重点。
本文就基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视角,对如何开发及实践提出自己见解,望给有关人士提供参考之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高《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及校园与社会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课程改革创新的结果,也是新时代美术基础教育对美术老师提出的新要求。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与价值1.1 校本课程理念本文中阐述“校本课程开发”系指学校根据自身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以学校老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本校特色的课程开发。
小学美术一直被称为“豆芽课”,老师上课期间给学生一个方向既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很多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学习不到丁点美术知识,老师对美术教学、考核、评价也是持不重视态度,导致目前小学美术课可有可无,甚至部分小学没有开设美术课。
因此,对小学美术课进行改革、完善迫不及待。
1.2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主要价值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够贯彻落实当代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为学生后期发展打下夯实基础,同时也能学校提升知名度,便于更好招纳生源。
校本课程开发渠道灵活、课程设置多变、目标方向明确、内容丰富,不但能够使学生轻易掌握国家规定课程内容,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寻找确定自身兴趣爱好所在,便于特长生的选拔与培训。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2.1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具备若干美术器材与相关硬件设备。
如:美术画室、多媒体教室、美术教师专业电脑工作室、学生实践活动室、照相器材、扫描器材、打印设备等等,虽然在很多地区这些设备与器材不能同时具备,但是可以借助学校及社会环境代替。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一、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具有循序渐进、趣味性和启发性。
课程内容应该涵盖美术基础知识、技能和创造性表达三个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在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图像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教授绘画材料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颜色搭配、线条运用和构图等基本概念。
还可以通过欣赏名画、明信片等艺术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美术技能的培养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学法,让学生学习到绘画的基本技能,如画线、涂色和剪纸等。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集体合作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创造性表达是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生应该有机会自由发展自己的艺术绘画风格,并通过展示和分享作品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鼓励。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艺术展览、举办艺术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
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法。
在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可以设计绘画比赛、拼图游戏等,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采用故事化教学法。
通过讲述美术故事和艺术家的传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故事,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的魅力。
可以采用探究性教学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或者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去探索答案。
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抽象画,让他们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想象和感觉来解读和理解这幅作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一、引言美术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够贴近学生生活、缺乏创新性、教学资源不足等。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国学知识的传承和弘扬。
1.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贴近学生生活目前,一些学校的美术校本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较大,内容单一、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一来,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热情较低,学习效果较差。
2.缺乏创新性部分学校的美术校本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没有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
3.教学资源不足一些学校面临美术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限制了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使得学生无法得到更好地美术教育。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把握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美术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2.提高课程的创新性学校应该不断更新和调整美术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美术课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性地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校应该关注美术教育资源的建设,加大对美术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通过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实施方式以及学生的认知和态度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当前教育现状下小学美术教育的情况,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的美术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深入了解其内容与特点,探讨不同实施方式对学生的影响,研究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知和态度,分析当前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通过本研究,旨在揭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为未来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美术教育的持续改善和发展。
2. 正文2.1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内容与特点一、内容丰富多样: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内容包括素描、水彩、版画、立体等多种形式,涵盖了绘画、手工、造型等方面,满足了学生不同艺术表现需求。
二、培养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习欣赏名家作品、探索艺术表现手法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三、激发创造力:小学美术校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自由创作、提供各种材料工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注重个性发展: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创作思路。
五、贴近生活实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将艺术与生活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艺术的美好,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实用艺术技能,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2.2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包括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三个方面。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学习到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和发展自己在美术方面的潜能,可以在课外时间进行绘画练习、参加美术比赛等活动,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参与。
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美术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支持,推动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
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美术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程度和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和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兴趣和特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和引导学生的个性,使他们通过艺术表现展示自我。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进行不同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如画画、拼贴、雕塑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经验和表现机会,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通过将美术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发展。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学习美术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在科学课上可以通过绘画实验现象来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体验和理解。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家长可以在家中创设一个艺术氛围,鼓励孩子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为孩子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美术资源和机构,如美术馆、美术培训机构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参观和体验艺术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美术知识和艺术感悟。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完善和提高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为学生的艺术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小学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其实施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课程教材的选择与使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展示以及评价与反馈的策略等方面,以期为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促进学生的艺术发展。
一、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美术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
具体而言,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和表现,培养艺术修养和文化品味等。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来达到这些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化教学的方式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感知、思考和创造;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活动来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多样性的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艺术兴趣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教材的选择与使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教材选择与使用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材,使其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要注重教材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使教材能够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和技能,且能够与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
还应该注重教材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当代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潮,培养学生对艺术发展的理解和认知。
在教材的使用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教授,如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来展示艺术品和艺术作品;通过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还可以通过创造性的任务和练习来进行巩固和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使其在适当的时间和情境下学习和实践。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展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目标进行合理设计。
教学设计应包括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
小学美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一、课题研究背景2001年6 月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取向,标志着“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
二、研究的内容:一年级:以折纸为学科特色,折纸折法简单却能千变万化,这种纸制作游戏很受低年级学生欢迎。
二年级:以剪纸为学科特色,以剪代笔,手随心动,在低年级进行折、剪的基本方法训练,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校本开发空间很大。
中年级(3~4年级)以写生为学科特色尝试写生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用自己喜欢方式描绘身边熟悉的事物、人物,把写生与联想、写生与欣赏、写生与创作相联系,不受固定模式约束,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创造精神。
高年级(5~6年级)以艺术字、纸造型等对学生实际有用的内容为学科特色。
使用简单的工具,用纸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三、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一)、立足特色,综合开发校本课程内容。
我们使用美术教材,版本多,许多知识点有重复缺乏连贯,我们把现有教材课程与不同年级确立校本内容有机整合,重新编排的教材、规划的章节整体脉络清晰,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发展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增强,使学习的效果得到深化和优化。
首先,挖掘教材内容与校本特色契合点。
校本内容的开发上,我们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与校本特色契合点。
如:美术教材人美版第二、三册教材内容《我与昆虫》、《奇妙的爬行》本来是分为独立的课时进行教学,我们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把这两课整合教学,用剪纸的剪影法,对称法,解决教学的难点,其次,根据校本特色编写新的课例。
我们发现教材中有一些内容不符合学校实际,因此我们把教材中无法实施的课程内容删去,调整为校本课的内容。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小学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本文通过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实施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时,我们应该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课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该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
我们还应该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探究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们应该注重课程与生活、社会和文化的关联,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美术课程来拓展对生活、社会和文化的理解。
在实施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策略,以确保课程能够有效地实施。
我们应该注重课程的项目化设计,即将教学内容组织成项目,并通过项目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我们应该注重课程的跨学科整合,即将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发展。
我们还应该注重课程的学生参与性,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们还应该注重课程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施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后,我们应该进行评估,以了解课程的实施效果。
评估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实施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等。
评估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等。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设计和实施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时,我们应该遵循一些原则,采取一些策略,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引言美术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一门学科课程,也是一种艺术教育,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当前小学美术课程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
本文将重点研究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情况,以期为改进和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一、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内涵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的有关美术教学计划、教材教法、教学活动等一系列内容。
它涉及美术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是具体学校针对美术课程设置的具体实施方案。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理应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校教育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学习美术的目的。
1.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在当前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材内容往往显得过于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过于抽象的美术概念,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校的美术课程形式较为单一,教师主导教学的情况较为突出,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无法主动表达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教学手段单一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板书和教学演示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4.学习兴趣不浓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氛围比较沉闷,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优化教学内容在制定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让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形象明快,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多元化教学形式美术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写生等,让学生以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学习和创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引入艺术家作品欣赏通过艺术家作品的欣赏,可以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审美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的基本目标,充分发挥当地教学资源的优势,将美育理念始终贯彻在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创新与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要求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和相关艺术拓展课程,对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中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课程的改革要立足于学生个体的能力特点以及发展的需要,并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标,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与国家和地方课程相适应,从而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校本课程是学山东省青岛市张村河小学 彭宁乙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探讨摘 要美术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其他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
现阶段,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逐步提高了对校本课程的重视与开发程度。
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要求,积极更新美术教学理念,依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 校本课程校根据当地的办学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体现其办学特色,从而满足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需求。
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实现多元化,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除此之外,校本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生活化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打破以往传统的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提高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艺术教育的普及,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角度出发,对其研究进行探讨。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是指依据本校师生特点和需求,由当地教育部门编写、审核的符合国家美术教育要求、体现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
其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以美育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的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目标定位:明确课程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
2、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应体现融合性、全面性和时代性的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审美能力等方面注重综合性和拓展性的设计。
3、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包括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综合式教学等等。
4、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应该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筹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校要确定美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建立相应的教学设施,还需要让学生和家长了解美术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目的,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2、制定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方式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确定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标准。
3、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需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创新力和表达能力。
4、整合改进阶段: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教学活动的质量,逐渐升华并完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和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策略是小学美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点教学实践策略的探讨:1、创新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年龄小、兴趣广泛,教学时应采用充满趣味性的、体验式的、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其中活泼动感。
南宁市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针对南宁市小学美术课程开发与应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南宁市小学美术课程的现状南宁市小学美术课程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课程内容单一和陈旧当前,南宁市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主要以传统美术为主,如中国画、国画、油画等。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且课程内容较为陈旧,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2.师资力量不足南宁市小学美术老师人数不够多,且大部分是没有接受专业美术教育和培训的。
这就导致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效果。
二、南宁市小学美术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方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开发:1.增加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南宁市小学美术课程需要增加更多的课程内容,如素描、手工等。
同时,可以引入数字美术、动画制作等新兴的美术形式,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注重美术教育的实践性南宁市小学美术课程需要重视实践性的教学形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美术,可以组织一些参观美术馆、画展等活动,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
同时,在实践性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创作一些美术作品,增加其学习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3.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南宁市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只有在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后,才能真正保证美术教育的效果。
三、小学美术课程的应用研究在开发完符合学生需求的小学美术课程后,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应用研究。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校可以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学习、交流。
同时,在美术教育中,可以组织些比赛、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建立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美术教育不仅在于表现技巧的学习,同时也应具有文化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江山市江东小学课题组*[摘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之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正成为学校现在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本课题研究以美术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从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和具体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效果及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几方面阐述了基层美术教师依托当地的社会资源,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个性差异、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等因素,通过搜集素材来新编或改编教材,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美术修养,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校本课程社会资源整合学生发展第一部分背景及意义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重点转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取向。
标志着“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课题组负责人:何耀胜报告执笔者:何耀胜其他成员:姜建忠、陈军、林敬华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它是国家和地方课程有利的补充。
《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在《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并重。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突破点在于”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旨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美术,引导他们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结合。
在《美术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要真正体现上述突破,作为美术老师在利用好原有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还必须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践。
美术教育现状也要求美术教师根据实际开发校本课程,现今的小学美术课本一般只有20课。
而课程设置要求小学阶段每星期要上2节课,所以美术课本往往半个学期就上完了。
而另外半个学期就要教师自己找教材上课。
利用各种资源开发符合实际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学的快乐,在培养美术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其他的综合能力,教师教的也轻松。
所以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第二部分实践与探索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一、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准备—对美术资源的调查和整理课程资源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可供利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因素、素材、条件等。
课程资源的整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而作为美术教师则要努力调查和整理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并加以整合,从而促进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的综合,通过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中的、以美术为主题并融合其他学科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主动地融会不同学科的内容,使他们获得探究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课程资源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形态丰富、性质各异,所以为了便于掌握和利用,我们主要分校内和校外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一)校内美术资源的整合校内美术课程资源指学校范围内可以用于美术学科教学的各种人员、物质、人文、活动、信息方面的因素、素材和条件等,是美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其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1、整合人文资源美术课程的人文资源包括:美术教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少先队组织、校园环境风格、校风校纪等非物质性资源,这些是美术教育实施的软环境,其质量的优劣及对现有人文资源的利用水平对美术教育质量的影响非常关键,不少学校美术教育发展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文资源的质量不高,相反人文资源质量和利用水平较高的学校在美术教育方面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人力资源是人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程中最活跃、最能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其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技巧、教学研究能力等则是美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在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上,图书馆、图片是资源,更要看到人,人是美术教学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教师本人。
此外,还有学生、家长、当地的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等。
在对众多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时,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主体和“凝结核”作用。
只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能动作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吸收新的信息,拓宽教学思路,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从而使得美术教学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美术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2、开发活动资源学校举行的各种与美术有关的活动如美术兴趣小组、美术知识讲座,美术知识竞赛、美术作品比赛和展览等,或者需要借助美术手段的活动如校园环境布置、文艺演出的舞台布置与宣传、各种其他活动的场所布置与宣传等,都是美术课程的活动资源,它们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也是检验、评价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学校教师和管理者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为学生的一展身手提供舞台。
3、整合学科资源学科资源指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内其他学科中与美术有关的课程资源。
这些学科中有不少知识、技能可以用于美术教学或与美术课程资源组合运用,包括音乐、常识、语文、体育等学科资源的利用可以更好的拓展美术教学的内容,使美术教学更富有吸引力。
4、利用信息资源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为美术学科提供了大量信息化资源。
综合探索活动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教师鼓励学生在校内外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的美术或与美术有关的信息;教师自己则利用网络,不断获取美术教育的信息;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态,开发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二)校外美术资源的整合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以外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可以被利用于美术教育的各种信息、设施、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是美术教育得以广泛、高效实施的重要条件。
1、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也称民间美术资源,是指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美术资源。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材的编写和教师处理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这就使得我们把更多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纳入美术教学系统成为可能,美术教师在实施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纳本地区最有特色和影响的美术资源或结合身边的乡土美术文化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一方面丰富了美术课程的内容,而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术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对地方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2、社区美术课程资源社区美术课程资源:指学校所处的社区内可供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
教师要到社区中进行调查,本地都有哪些文化资源。
还可以通过发动学生和家长了解本地的历史、艺术、人物等,从而使美术教学紧密地联系当地的实际。
一般说,调查美术资源可分为三个部分:“物质”与“场所”资源——有自然景观、物产、寺庙、公园、游乐场等;“动态”资源——生活特色、庆典、民俗活动等;“人物”资源——当地的艺术家、民间艺术家或其他名人等。
调查可以用文字、摄影、摄像,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写生和拍摄,分门别类进行整理。
3、自然美术课程资源自然美术课程资源:指自然界中可用于美术教学的自然风景、物产资源等各种因素。
这些可以为美术的写生、采风等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是美术教学最好的素材之一;山区的竹林、水畔的大树、笔直的大路、河边的鹅卵石等等则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因此,自然界中有着大量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通过研究、取舍、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拓展美术课程的空间,丰富美术课程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能大大拓展美术实践活动的空间,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校外资源在与学校活动、人事资源相结合后,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它与校内资源及教科书等国家课程的结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美术教师在对这些资源调查后要进行整理、研究、取舍,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和作好准备。
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趣味性原则——注重儿童兴趣,满足学生发展要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注重趣味性,不论在内容的选择还是课程的实施方式上都应有所创新,形式应更丰富多样,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变化往往和美术学习的兴趣有密切的联系。
低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美术活动有浓厚兴趣,中年级则开始思维的分化,对符号的象征意义和抽象思维产生兴趣,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年级开发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实施方式。
如低年级可多开展一些美术活动,高年级可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性原则——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相结合。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环境,(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学会欣赏的习惯”。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相脱离,当地的社会环境中蕴含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丰富资源,并能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各种有效的途径。
同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他们的耳闻目睹,往往能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像我市的一些广场、风景区、公园、博物馆等使美术课走出了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美术活动的场所,他们通过写生、参观、讨论等形式,提高了美术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3、综合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渠道进行美术活动。
教师要把本地的文化资源,我国和世界优秀的艺术作品、网络资源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中,这些资源不仅向学生提供了美术的造型、色彩、材料等资源,还提供了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的还涉及民族、宗教、民俗、地理等。
这就正好说明了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综合性。
三、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一)整合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以外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可以被利用于美术教育的各种信息、设施、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的利用是美术教育得以广泛、高效实施的重要条件。
1、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教材的新编教材的新编是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在对已有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发的全新的课程。
如《家乡特产包装设计》《艺术节节设计》《廿八都建筑考察》《江郎山辅助风景设计》《江山古道文化》《树种草籽贴画》《我们身边的民间手工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