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5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12304014 刁震宇
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3号选手,很高兴今天老师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说课的题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选自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展开我今天的讲课。
首先我来谈谈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意在让学生接触一种新的方程,掌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一种新的工具,充分体会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性。
接下来是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较为熟练地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分式的运算等等,对方程已经不再陌生,并能够很好地将方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知识、能力储备上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此外,初中生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强烈,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喜欢合作交流,思维敏捷,善于思考。但学生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过程中仍存在障碍,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加强。
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相关的概念。在过程与方法上,经历自主观察、探究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结合合作交流、练习法等学习方法的辅助,充分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学生经历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增进对方程解得认识,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
为了在课堂上很好的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下面介绍我的教学方法。结合初中生年龄的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为充分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以及合作的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为本节课的主体思想,引领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探究,采用探究—反馈—交流的模式,辅以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同时,顺利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组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了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得出定义,揭示内涵;强化概念,深入理解;例题示范,初步运用;分层练习,形成能力;归纳小结,形成思想;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在第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中,首先我会带领同学一起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通过课件中这道引例,说“小樱种了一棵葡萄树,开始时树苗是20cm,栽种后每周会长高3cm,大约几周后会长高到50cm,”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道题目。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七年级学习过的知识,已经掌握的很熟练了,能够很轻松解决出这道题,并得到这个方程。借此我会带领同学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即: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幂是1。我会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在列举几个一元一次方程,并提问同学。在同学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已经很充分的时候,我会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同样,我会引领同学一起思考如下两道例题:
幼儿园某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m,宽为5m,现准备在地面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18平方米的地毯,如下图所示,四周未铺设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你能求出这个宽度么,
以及“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我会带领同学一起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让学生体会方程逐步形成的过程,最后可以得到两个一元二次方程。此外,为了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我也会在黑板上将整理方程的具体过程展示给同学,让同学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
“究竟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他的一般形式又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学习环节“得出定义,揭示内涵”。我会组织同学进行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在刚才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作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会很快发现新的方程的特点最后由师生共同得出定义:上面的方程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成ax,,bx,c,,(a,b,c为常数,a?,)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其中ax,,bx ,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C称为常数项。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紧跟着,我设计了第三个教学环节“强化概念,深入理解”。我会仔细剖析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着重强调一般形式中的a不能等于零。再详细解释一次项、二次项、常数项以及与之对应的系数。然后,在带领同学一起来看在刚才的例题中得到的两个方程,引领同学辨析一次项、二次项、常数项。加深同学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
为了检验同学对概念的掌握情况,我设置了第四个教学环节例题示范,初步运用。我会给出学生几个方程,其中有一元一次方程,也有二元一次方程,带领
2(t,3)x,x,9,0同学辨析哪几个是一元二次方程。尤其最后一道题,让同学独立思考要想保证该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的系数应该满足怎样的条件,让同学对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初步感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用。
为了保证同学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好的掌握,接下来进入第五个教学环节“分层练习,形成能力”。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设置了三道练习题,第一道题是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整数,求他的三边长。这时,我会组织同学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到黑板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然后我会点评他们的展示结果,然后和学生共同得出这道题答案,然后一起辨析一次项,二次项和常数项。接下来的第二道:把方程(3x,2)2,4(x,3)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第三道题: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有一面积为54平方米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m,另一边剪短2m,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我都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然后我会再向同学公布正确答案,然后一起辨析一次项,二次项,常数项以及对应的系数。致此,第二个教学目标已经完成,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体会到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的演示和探究,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加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我在这个环节设计的这几个练习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然后形成了一定的能力。
形成能力以后,本节课进入了第六个环节“归纳小结,强化思想”,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2我采用提问式的方式师生进行共同总结:你知道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么,他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用这几个问题来总结以上三个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设计的是布置作业,引导预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后有充足的联系去复习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时也为下一节课解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