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伯牙绝弦》这篇文章,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琴师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理解“知音”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尊重他人、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理解“知音”的含义。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理解,对伯牙与子期友谊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理解课文情境。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 教材:《伯牙绝弦》。
3.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伯牙与子期的友谊。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解释“知音”的含义。
5.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不同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一、教案名称:《伯牙绝弦》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伯牙绝弦》,使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知音难遇的品质。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教学难点】1. 理解“绝弦”一词的含义。
2. 学会珍惜友谊,懂得知音难遇。
【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讲解“绝弦”一词的含义,以及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珍惜友谊。
6. 总结发言: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珍惜身边的友谊,下节课分享。
二、教案名称:《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伯牙绝弦》,使学生能够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知音难遇的品质。
【教学重点】1. 能够背诵课文。
2. 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1. 学会表演课文,体会角色情感。
2. 理解并实践珍惜友谊的道理。
【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 PPT课件。
3. 角色扮演道具。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背诵课文:学生集体背诵课文,检查背诵效果。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情节。
4. 情景模拟: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表演,体会角色情感。
《伯牙绝弦》的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背景;(2)感受友情与音乐的力量;(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4)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教学内容(1)故事背景介绍:描述伯牙和子期的友情及伯牙弹琴而失去摇棒的故事;(2)歌曲欣赏:让学生听取《伯牙绝弦》的乐曲,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美感;(3)文学鉴赏:通过阅读《伯牙绝弦》的相关文学作品,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价值观。
3.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音乐欣赏或故事片段的播放引入话题;(2)讲解故事: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识主要人物和事件;(3)讨论交流: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友情和音乐的理解;(4)总结反思:对故事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4.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讨论内容;(3)依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现给予评价,并提出建议和指导。
二、反思总结在教授《伯牙绝弦》这一主题时,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点:1.文化传承2.友情与音乐《伯牙绝弦》通过描绘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友情,以及伯牙用音乐表达情感的方式,展现了友情和音乐的力量。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真谛和音乐的情感表达,并将这些思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3.跨学科融合在教授《伯牙绝弦》时,可以将音乐、文学、历史等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鉴赏。
通过听音乐、读文字、看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4.教学方法在教学时要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阅读、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伯牙绝弦》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美学价值的作品,通过教学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塑造。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作者: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友谊的珍贵。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拓展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友谊,体会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深刻体会友谊的珍贵,学会运用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伯牙与子期的友谊。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培养朗读兴趣。
5. 背诵练习(1)学生跟读课文,逐步达到背诵。
(2)教师检查背诵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珍贵。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伯牙绝弦》。
2.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背诵和短文写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了解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懂得珍惜友谊。
1.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2)学会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3 教学难点(1)理解“知音”的含义。
(2)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1.4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1.5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猜一猜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从而引出课文《伯牙绝弦》。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研读课文,理解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4)朗读体会,感悟情感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特别是课文的重点句子,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情感。
(5)巩固拓展,提升认知讨论“知音”的含义,让学生懂得珍惜友谊。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在朗读方面,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高。
2.2 教学亮点(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升课堂活力。
2.3 改进措施(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加明白。
(2)在朗读教学方面,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朗读时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了解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懂得珍惜友谊。
3.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2)学会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五、教学过程:(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2、释题――大屏幕出示“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故被人尊为“琴仙”。
绝:断绝。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
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
(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回答)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
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
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知音难得。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3)了解成语“绝弦”的由来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2)学会通过诗句品味人物情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迁移拓展,运用成语“绝弦”及其意义进行语言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2)懂得尊重他人的才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2. 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人物情感;3. 学会运用成语“绝弦”及其意义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及寓意;2. 品味诗句中的意境,体会人物情感;3. 迁移拓展,运用成语“绝弦”及其意义。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诗句、图片等;2. 教材:《伯牙绝弦》原文及注释;3. 参考资料:关于《伯牙绝弦》的背景资料、相关文学鉴赏文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及作者;(2)学生齐读课题《伯牙绝弦》。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体会诗句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故事的主题及寓意。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句,感受人物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谈对友谊、才华的认识。
5. 迁移拓展(1)教师出示相关成语,引导学生运用“绝弦”进行语言表达;(2)学生举例说明成语“绝弦”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才华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2)写一篇关于友谊、才华的感悟文章。
《伯牙绝弦》教案15篇《伯牙绝弦》教案15篇《伯牙绝弦》教案1【教材解读】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如何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
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
【重难点】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音乐《高山流水》、课外拓展。
2、学生准备:搜集了解伯牙的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情趣同学们,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今天,让我们继续走入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伯牙绝弦”故事,相信,他会带给你历久弥新启迪。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关键词和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珍视和尊重,明白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伯牙绝弦》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伯牙是一位琴师,他的琴艺非常高超,但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音乐。
直到遇到了钟子期,他们成为了知己,彼此能够理解对方的心灵。
伯牙因为钟子期的离世而绝弦,表示他不再弹琴,因为没有知音能够欣赏他的音乐。
2.2 生字词:绝弦、知音、琴师、默契、心灵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能够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式进行表达。
3.2 教学难点:理解伯牙绝弦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能够深刻体会到友谊的可贵和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和背景。
使用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讲解课文: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解释伯牙绝弦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5.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友谊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5.4 朗读与表达: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学生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式进行表达,培养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5.5 总结与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友谊的可贵和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伯牙绝弦》优秀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3)学习成语“高山流水”,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来拓展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友谊,学会与他人真诚相处。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学习成语“高山流水”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课文中的伯牙和钟子期具有怎样的品质?(2)全班交流:总结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特点。
4. 朗读感悟(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
(2)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价值。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齐背《伯牙绝弦》。
(2)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深入探讨(1)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伯牙或钟子期),表演课文情节。
(2)全班评价,教师指导。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如何珍惜友谊?(2)学生交流心得,教师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
2. 运用成语“高山流水”写一个句子。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
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榜样。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伯牙绝弦》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放录音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5.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三、读懂课文,领会文境1.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课件示)(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 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疏通文意。
4. 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学生汇报时,老师相机重点指导文中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课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善鼓”、“善听”中的“善”解释为“擅长、善于”;两个“善哉”中的“善”解释为“太好、太妙”。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假如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概括呢?这时,你是怎样赞叹呢?(3)分角色表演:老师当伯牙,学生是子期。
《伯牙绝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3)学习成语“绝弦”的用法,并能够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成语故事,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谊,理解“知音难觅”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成语“绝弦”的用法及在语境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理解“知音难觅”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伯牙绝弦》,理解故事内容。
(2)收集与《伯牙绝弦》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2. 学生准备:(1)预习《伯牙绝弦》,了解故事梗概。
(2)准备一本成语词典,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查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伯牙绝弦》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伯牙绝弦》,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知识拓展:(1)讲解成语“绝弦”的用法,并进行实例演示。
(2)引导学生运用“绝弦”成语进行句子练习。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谊,理解“知音难觅”的意义。
(2)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感人故事,增进情感交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伯牙绝弦》。
2. 运用成语“绝弦”造句,并将句子写在日记本上。
3. 思考:你身边有没有像伯牙和子期这样的知音朋友?请谈谈你的感受。
一、教案基本信息《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及反思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伯牙绝弦》。
(2)学会欣赏古文,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2)懂得“知音难觅”的道理,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把握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学会欣赏古文。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
(2)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激发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找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2)讲解“知音难觅”的道理,引导学生体会友谊的珍贵。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深入解读课文。
(2)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讲解,解答疑惑。
3. 课堂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关于友谊的古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伯牙绝弦》;(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古文的韵味;(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懂得珍惜知音,学会与他人真诚相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道理;(3)学会生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伯牙绝弦》中所蕴含的深厚友谊;(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古文的韵味。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氛围;2.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古文的韵味,理解故事中的道理;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音乐等;2. 教材:《伯牙绝弦》;3. 字典:便于学生查阅生字词;4. 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伯牙、子期相遇的情景;(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激发兴趣;(3)简介《伯牙绝弦》的背景,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2)查找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3)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故事中伯牙和子期为何成为知音?(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理解珍惜知音的重要性。
4. 朗读感悟(1)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3)引导学生体会古文的韵味,理解故事道理。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伯牙绝弦》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质。
(3)引导学生认识到知音难求,珍惜身边的知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绝弦”一词的含义。
(2)深入领会《伯牙绝弦》中所表现的音乐美学思想。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伯牙绝弦》的故事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伯牙绝弦》的故事氛围。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段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3. 深入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绝弦”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组讨论:讨论《伯牙绝弦》中所表现的音乐美学思想。
(3)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知音好友,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知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
《伯牙绝弦》教案《伯牙绝弦》教案篇一一、吟咏古诗,揭题导入1、出示有关友谊的诗句,生齐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揭题导入:读完诗句,你一定被诗中浓浓的情谊所打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友谊有关的古文《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生读。
)二、初次读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遍,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读,师:他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
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注意断句。
2.指名读,纠正断句错误的句子。
师:谁来评一评?出示难读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范读,生再读。
)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
三、合作探究,感悟知音。
1、链接资料,边读边想俞伯牙:晋国上大夫,衣着华贵,羽扇纶巾钟子期:楚国的打柴樵夫,青布包头,两截布衫(思考、交流:读完资料,你有什么疑问?)2、探究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何以见得?(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你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
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还有哪一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理解此句。
怎样读才能读出江河的宽广(浩浩荡荡)(你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师:读着读着,我眼前就浮现出了一副画面,你看见了吗?生想象伯牙鼓琴,钟子期聆听的画面吗?(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生补充伯牙善鼓的资料。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11篇六班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1【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懂课文:借助解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伴侣间互相理解、互相观赏的真挚友谊;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伴侣之间互相理解、互相观赏的真挚友谊,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的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谈话:1、我们来做一个文字嬉戏,老师说一个词语“皑皑白雪”,你们依据这个词语的结构来连续说像这样的词语。
(AABC)2、出示课件1:皎皎明月、缓缓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萋萋芳草、······3、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秀丽的景物) 平常假如我们多加积累这些词语,对我们的写作肯定有很大的关心。
课文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爱音乐吗?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那些奇妙的音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
由于音乐,使两个生疏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是什么样的音乐这般奇妙呢?请观赏古筝曲《高山流水》。
出示课件2:播放《高山流水》3、悠扬的古筝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时间隧道,我们仿佛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我们在高山流水间,寻着琴声,见到了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国琴师俞伯牙。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伴侣钟子期的故事。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出示课件3:25、《伯牙绝弦》二、熟读课文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先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几遍。
指导读音。
同学们读得都特别好,但是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五班级时学的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吗?还记得那篇课文是怎样读的吗?老师起头,同学接。
「伯牙绝弦」的音乐鉴赏教案一、学情分析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珍品,用它作为教学内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学生习得基本音乐知识之后,通过学习伯牙绝弦,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形式和情感表达,开阔视野,增加知识。
同时,分析伯牙绝弦的音乐结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目标1.了解伯牙绝弦的文化背景、音乐特色和演奏形式,开阔音乐文化视野。
2.学习伯牙绝弦的基本曲式、乐器乐曲、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伯牙绝弦,感受音乐动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对音乐的理解和爱好。
三、教学过程1.文化背景介绍讲师以图示的方式展示古代中国文化中的音乐乐器和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伯牙绝弦的典故和传说,让学生了解伯牙绝弦的音乐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2.音乐特点分析(1)乐器:筝,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之一,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
筝由多根弦线构成,通过演奏者的手指在弦线上按弦、拨弦和振动等操作,产生不同的音调和乐音。
(2)曲式:伯牙绝弦的曲式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古琴曲,曲式简单、朴实,情感表现深刻。
(3)音乐特点:伯牙绝弦曲中的音乐特点是:以柔和委婉为主调,音乐旋律清晰、优美,充满情感表达。
3.感悟深刻的《伯牙绝弦》展示一段音乐表演录像,由学生一同欣赏,指导学生用听觉感受和审美眼界,来了解音乐的含义,表现和表达,以着重的讲解,突出乐曲的音乐形式、节奏、音色、情感和情感表现方式的差异、韵味以及人文意义,让学生从中深刻领悟,认识《伯牙绝弦》的音乐风格。
4.演奏技巧指导(1)琴竖(qín shù):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缩在拇指内,保持一个螺旋长棍。
(2)左手指按:手指屈曲,按弦时把手板扶在琴面轻压而稳定。
(3)右手梳弦:在琴面水平方向梳弦,如同拉拉手环。
(4)右手落按:手指平放在弦面,按扭按弦,描琴减力。
《伯牙绝弦》示范课教学设计
时间:2012年12月13日学校:达央乡干劲希望小学
授课人:郎明彪年级:六年级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音乐吗,我们先来欣赏几段音乐,注意,把你听到的
声音想象成一幅幅画面,我找同学们来说一说,听到音乐,我仿佛看到了……
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学生描述画面。
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此,那些美妙的音符,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
因为音乐,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是什么样的音乐这样神奇呢?请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
3、播放高山流水。
悠扬的古琴曲,仿佛把我们带入时光隧道,我们仿佛
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我们在高山流水间,寻着琴声,见到了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国著名琴师俞伯牙。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好朋友钟子期的故事。
4、出示课题,伯牙绝弦
二、熟读课文
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不通
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几遍。
(生读课文,师巡视,注意读得好的地方和出现的不足。
)指导读音。
同学们读的都非常好。
但是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下面听老师读一遍,听的时候注意老师读文言文和读现代文有什么不同?
2、范读课文,学生找特点,(慢、声音高低起伏,停顿多。
)
3、现在谁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读一读课文?他读得怎么样?多人读课
文。
4、现在我们来一起配合音乐读课文课文,注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出示幻
灯:课文。
齐读课文)
三、品读感悟
1、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想说,善哉,善哉。
什么意思?书读百遍其
义自见,通过读文章,有些句子我们已经理解了,但可能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教大家一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替换法。
也就是根据课下注释,把句子中的生词替换成易懂的词语,例如,课文注释二,鼓解释为弹,那么,第一个句子我们就读为伯牙善弹琴。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课下注释(生读注释),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老师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注释。
大家请看。
(出示幻灯:注释。
)
2、现在就根据这些注释,把句子替换一下,相信你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学生用替换法解释句子,用这种替换的方法学习文言文,你觉得怎么样?这样一替换,原来陌生的词语变成了熟悉的意思,难懂得句子也很好理解了。
3、句子理解了,但说起来还有些不自然、不通顺,现在老师要教大家
另外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变通法。
也就是,把古人的语言,用现在的话来说,这种方法也叫翻译法,谁来试着翻译一句,他翻译得怎么样?生评价。
4、现在我们就来分组学习,四人一组,用变通法来把课文翻译一遍,用
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内容,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互相评论一下,谁说的最通顺。
分组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5、看看我们学习的成果怎么样了,我来问问同学们。
单句提问,学生回答。
现在我来看一看哪组同学,理解的最准确,说的最好。
谁来展现一下。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
6、这则故事虽然很短,只有77个字,但却是一流传了两千年的的经
典文章,它给我们提供交朋友的最高标准,究竟文章的魅力何在,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
7、出示幻灯,文章段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从何处看出伯牙
善弹琴,钟子期善听。
有没有具体的描写。
8、出示幻灯,文章片段二,三翻译句子。
通过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
善弹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深的理解,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钟子期的赞叹,和俞伯牙的欣喜,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啊。
你能想象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吗?(学生回答)
9、难怪伯牙说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
10、出示幻灯,文章片段三,翻译句子,伯牙所念,可能不止高山流水,还会有什么呢?
11、出示幻灯,学写古文,伯牙可能会弹奏明月。
你能仿照课文把句子
补充完整吗?注意帮助学生会找出更具体的表达。
皎皎明月、徐徐清风。
12、注意观察这两个句子。
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AABC式。
你能样子
再说几个吗?这两个词语还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答,自然界事物。
你能找几个类似的吗?老师举例。
指导学生平时多积累词语。
知音相遇,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以喜悦的心情再读读这些句子。
五,能力训练
1、我们真为伯牙找到知音人而高兴,然而,世事难料,欢聚的日子总是短暂,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
2、出示句子幻灯,读一读。
知音已死,没有知音的日子还有欢乐吗?让我们以悲痛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3、伯牙为什么绝弦呢?原来当初俞伯牙和种子期相约一年后在江边见
面,再弹琴听,可是一年后,当伯牙来到江边,只看到了种子期的坟墓,钟子期死前叫人把自己葬在江边用灵魂赴约,伯牙伤心欲绝,弹奏一曲,声音凄惨悲伤,可是围观的人却拍手叫好。
伯牙认为,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就扯断琴弦,发誓终身不在弹琴。
4、板书:绝琴弦谢知音
六、能力拓展。
5、此时,你能想象伯牙的心情吗,如果你在当场,你会对伯牙说些什么呢?你认同伯牙的做法吗?生回答问题
6、讨论一下。
中国历史上交友的故事很多,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知音人,学完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七、熟读经
1、一首高山流水,表现了出神入化的音乐魅力。
一段可歌可泣伯牙绝弦的故事流传千古,他们二人这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友情,真可谓是中华交友的楷模。
2、板书;中华交友千古楷模
这篇课文所体现出来的是中华文明的悠久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
3、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真应该熟读背诵下来,下面,就让我们能伴随悠扬的古琴曲,来背诵这篇课文。
八、作业
我们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友情,历史上赞颂友谊的名言佳句不计其数,为了更深刻的理解文章,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课下作业,大家看一看。
九、板书设计伯牙绝弦
文言文
中
俞伯牙华钟子期
替交变
换友通
绝琴弦谢知音
千
古
楷
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