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852.61 KB
- 文档页数:5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改革实施情况的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
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
新课程是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
众多的学者、专家、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校长与教师代表以及部分社会人
士持续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中产生的。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一个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社会,教育只有着眼于未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对此,基础教育新课程
改革就特别强调,课程既要实现儿童的“认知”与“情意”的整合,还要实现
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整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必须超越
现行的“学科”课程典范,实现课程典范的重构。
1、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
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
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
的变革,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
一是新课程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
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二是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三是突破学科中心,基于“四基”选择课
程知识,体现了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
素质教育理念。四是建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六是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合理设置
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课程结构从整齐划一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体
现了给基础教育注入生命活力需要提供良好政策空间的素质教育观念。
2、从“学科本位”转向“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根本性的转变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终
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建立起符
合儿童学习特点和需要的以综合为特征,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尤其是课程目标对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调,突出以学生发展为
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
新课程包括的主要内容主要由九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确定了新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以及改革的六个具体目标。
第二部分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原则,重建新的
课程结构。主要通过三方面的改革来实现:第一方面是建立由分科课程、综合
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成的新课程结构。第二方面是关于必修课与选修课。第三方面是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联系。
第三部分是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每一门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
价值,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
发展的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
第四部分是改善课程实施(教学)的过程。探讨教学规范的转型,重建教、学、教材、教师与学生的概念,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问题。同时倡导信息技
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第五部分是规范教材的开发与管理。为教科书的“一标多本”建立前所未
有的课程开发平台,让教科书走向市场,鼓励社会各界学有专长的人士参加到
教科书建设中来。
第六部分是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发展功能,强调
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对教师的发展价值,以及对课程本身的改善价值,建立发
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第七部分是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促进教育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继续完善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在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上,改革过去国家管理过于集中的做法,实行有指导的、逐步的放权,以有效提高
课程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适应性。
第八部分是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机构需要对教师教育、
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课程参与等更新概念。
第九部分是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这次课改,提出“先立后破”、先实
验后推广的原则。同时,试验区将分层推进,滚动发展,发挥示范、培训、指
导作用。同时,30个省级教研室要分别与9个“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央教科所挂钩,反映推广与实施状况。
本次我就以八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展开
调研,使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调查问卷附后)。从这
次的调查中,我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改革的实施成果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学科的知识已经和学生经验和社会有了一定的联系,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了
一定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也有了改变,教学过程不再
仅仅以教师的教为主,而是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就在此方面,做的还
远远不足,调查中觉得这方面不足的学生占了59.6%,我觉得应该加大力度,并就渭南高新中学来说,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很少,多数还为传统的教学
方式,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接触到先进技术和知识尖端。关于教材方面,学校使
用了在新版本的教材,本身教材就设计了一些教学活动,内容难易、主次程度
安排都较合理。学校也安排了选修课程,但是进行的并不是很顺利,形式和未
改革前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就教师的培养和再教育方面,学校做的很好,基本
每学期都有3~4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和1培训的机会,并且在网上开展了培训课程并为其配备了培训教师,这些教师都是一些本校或者外校的先进教师或者优
秀教师,用来提高教师本身的技能和素养,我觉得应该大力发展和保持下去。
在课程评价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认为仍用成绩评价的学生占61.5%,比例下降了很多。
几年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
①迫切需要寻找课程改革的合理基础
新课程改革还远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全面完整的改革蓝图,无论是
研究成果的数量、质量,还是研究人员的结构和素质等,还只是课程论的初创
阶段。
③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问题
教师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然而,继新课程改革进
行以来,我们的教师在观念和实际操作方面都还是远远不够的。
③教学评价难以开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校的评价仍以升入重点学校的学生人数为主;新课程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