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6 《散步》晨读晚练(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5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知识点及习题参考答案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经典关系》等。
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二、故事背景《散步》写于1985年。
写此文之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于是也就有了写作的念头,创作了此文。
三、理解词义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一霎:一会儿;短时间。
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
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段):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第②一⑧段):写散步的过程。
五、问题解疑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几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几句话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并且为下文“我”背母亲埋下伏笔,其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是一个对称句,表明年老的母亲非常信服“我”,就像“我”小时候信服她一样,这句话表明,随着母子年龄的变化,依赖感也发生了转化。
2.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中的“熬过”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熬”有“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熬过”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严冬里,在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苦难,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流露出“我”的欣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本课重点】《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
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作者为我们展现了的这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和温馨!文中的“我”,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站在人生的中点,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基础练习】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散背()()()()行重()()2.选词填空。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A任意 B肆意 C随意)(2)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A 平坦 B顺利 C平顺)(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的儿子。
(A健康 B强壮 C强健)。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他的时日还长。
(A伴同 B伴随 C陪同)3.摘录描写南方初春美景的佳句。
(1)(2)4.一本好书,可学的东西往往很多,想一下子全部学到手是不太现实的,最好的方法是每次读书都把思想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只从这一方面、、,其余的暂且不管。
A,理解吸收思考 B,思考理解吸收C.吸收理解思考 D,思考吸收理解【拓展阅读】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怎样理解这一句话?2.朗读下列的诗句,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代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
本来我是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倾向一边。
绝密★启用前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 散步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满分: 11分姓名: 得分: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题目的回答要求,将答案正确填写在规定位置上一、写字题(共1小题,共8分)(8分)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 liàng地响。
(2)后来发生了fēn qí,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3)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 duō bī rén。
(4)她常常疼得整宿fān lái fùqù地睡不了觉。
二、单选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共3分)2.下列作品中,作家与作者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老舍——《秋天的怀念》B.朱自清——《春》C.刘湛秋——《雨的四季》D.莫怀戚——《散步》【答案】1.(1)(2)(3)(4)2.A【解析】1.(1)(2)(3)(4)2.《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作品。
故选:A。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 散步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参考答案嘹亮分歧咄咄逼人翻来覆去1.此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易错字“嘹”,词语释义:(声音)清晰响亮。
1.此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易错字“歧”,词语释义:1.(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2.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1.此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易错字“咄”,词语释义: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多指气势,也可以指眼神,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1.此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易错字“翻”、“覆”,词语释义: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6 散步01 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qí) 拆.散(chāi) 熬.过(áo)粼.粼(lín) 桑.树(sāng) 一霎.时(shà)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竞—竟)(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绝—决)(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曲—屈)(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贯—惯)3.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信服(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将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5.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我应该:满足爷爷奶奶的需要,把电视调到戏曲频道。
我对爸爸妈妈说:“爸妈,我们的节目再找时间看吧,先陪爷爷奶奶看戏曲,这可是我们传统艺术的精髓哦!”02 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6.“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熬”字不仅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7.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
这体现了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8.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嫩.芽(lèn)调.皮(tiáo)散.步(sàn)煞.笔(shā)B.霎.时(shà)依偎.(wěi)店铺.(pù)埋藏.(cáng)C.蹲.下(dūn)背.起(bèi)步履.(lǚ)咕.咕(gū)D.粼.粼(lín)拆.散(chāi)蹒.跚(pán)分歧.(qí)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阳光明媚的午后,漫步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那水波粼粼....的画面美得如梦似幻。
B.2020年央视一套新春晚会向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各得其所....。
C.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大家与提出“尽量不要出行”建议的钟南山院士没有任何分歧..。
D.他自信地跨上演讲台,发表的演说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①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些。
..也很轻。
②摄影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B.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看..。
②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过。
C.①她早已习惯..。
..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②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B.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部编7年级上册语文6《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
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
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点,可以拟出《一家人》《三代》《儿子和母亲》《初春的田野》等题目;也可以基于对主旨的不同理解(“和谐”“孝道”“责任”“生命”“选择”等),拟出抽象的题目。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参考答案:作者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因为走的是小路,所以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跌,非稳当不可。
从深层理解来说,这段话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
“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
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祥和、欢乐气氛,为散步这一行为设置了一个美好而幸福的背景。
第二处是母亲顺小路望过去的景物:“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几句景物描写,勾画出一幅典型的田园风景,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走小路的原因,体现母亲充分理解、疼爱孙儿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怀。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同步训练一、填空题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① (A.暴怒无常B.暴跳如雷)。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后来发生了分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② (A.各得其所B.各行其是),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1)给文段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瘫.痪_______________分qí _____________(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2.填空。
(1)《散步》的作者是_____,本文是他的一篇____,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___”。
(2)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线索可以是______,可以是_____,可以是___,可以是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_。
《散步》这篇文章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母亲”“妻子”是名词。
七年级语文6《散步》同步练习题-人教版(含答案)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 拆.散( ) 熬.过( )粼.粼( ) 桑.树( ) 一霎.时(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3.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________(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________(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________(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5.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我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对爸爸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完本课后,班委会在班内做了一项课堂调查,得出了如下数据:(1)上表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2)每年父母为你过生日时,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妈妈的生日,请你编写一条短信发给他(或她),为他(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
七年级语文上册6. 散步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分歧( qí) 步履(lǔ) 委屈(qu)B.熬过( áo) 蹲下(dūn) 拆散(chēi)C.霎时( shà) 嫩芽(lèn)粼粼(Iín)D.稳当(wěn)习惯(guàn)铺着(pū)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双方的意见存在很大分歧,从而导致谈判一度被迫中止。
B.这的确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能够让你从此安下心来专心学习。
C.晚餐后,一家人就各忙各的了:爸爸打开了电脑,妈妈在追剧,我则埋头写作业,我们各得其所,互不干扰。
D.学习如长途跋涉,不怕慢就怕站,只要你能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你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3.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②摄影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B.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②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
C.①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②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
(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 )(3)“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 )(4)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能力提升全练1.下列各项中的“熬”字与其他三项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为了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小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月不知是怎样熬过来的。
2.阅读下文,完成(1)—(3)题。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6散步考点1景物描写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赏析其作用。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起着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是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
考点2品味语言从内容和句式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并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将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从句式上说,句式整齐对称,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这句话表现出了慈母孝子之间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
考点3以小见大散步本来是一件小事,但作者在文段中却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写用意何在?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一个家庭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这样大词小用,是以小见大的写法,透露出作者的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委屈.(qū)散.步(sàn)蹲.下(dūn)B.霎.时(sà) 拆散.(sǎn) 嫩.芽(nèn)C.分歧.(qí) 粼.粼(lín) 领.袖(lǐnɡ)D.鱼塘.(táng) 水泡.(pào) 信.服(xì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B.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鳞鳞的鱼塘。
6 散步一、积累与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 拆散( ) 熬过( )粼粼( ) 桑树( ) 一霎时(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3)我决定委曲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3.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忍受,艰苦支持。
)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形容水的明净。
)D.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意见不一致。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在横线上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C.由于徐力维勇敢地帮妈妈承担起赡养老人、照顾爸爸的义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被誉为“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6. 仔细观察右边漫画《传承》,请写出漫画的寓意。
7.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我应该:我对_________说:“”8. 学完本课后,班委会在班内做了一项课堂调查,得出了如下数据:全班人数每年父母为孩子过生日的学生数知道父母生日的学生数54 48 12(1)上表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2)每年父母为你过生日时,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妈妈的生日,请你编写一条短信发给他(或她),为他(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
《散步》1.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田野挺住铺着水泡B.两全稳当强壮温罄C.委屈领袖蹲下取诀D.幼小毕竞嫩芽拆散2.词语的“词义”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没有使用引申义或比喻义的一项是( )A.班主任经常开导成绩落后的同学:“你不要有包袱,继续努力肯定会有回报的。
”B.机智勇敢的小兵张嘎终于甩掉了尾巴,把重要情报送到了目的地。
C.罗江县的白马关在三国时期是古蜀道上的重要咽喉,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D.尽孝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回报父母教育之恩的基本行为。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C.由于汉字书写纳入期末考试考查,使各学校越来越重视写字教学。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猁,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特教讲台,无怨无悔地发挥着光和热。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
C.《散步》一文,让我们感觉到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感慨。
D.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6段中的“严重关头”是大词小用,使读者感受到“我”当时的束手无策和左右为难。
B.课文中的“我”是一个颇有担当、体贴孝顺、做事稳重的中年男人。
C.课文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明朗、舒缓从容的;有些语句也有含蓄未言的深意。
D.“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前后对称,结构整齐,读来亲切自然,属于“对称句”。
6.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张大爷为邻居写对联,写完后,总是自谦地说:“老朽不才,让大家见笑了。
6《散步》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qí) 拆.散(chāi) 熬.过(áo)粼.粼(lín) 桑.树(sāng ) 一霎.时(shà)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通过上述努力,她得出了让人信服(信服信任)的结论。
(2)他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身体也越来越强壮(强大强壮)。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C.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所熟悉的。
(解析:A.该句为陈述句,问号应改为逗号;B.叹号应放到引号内;C.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们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在歌声中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让更多的中国人得以传承经典、了解经典、走近经典。
(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纷纷”前加“网友们”;C.搭配不当,应把“和”改为“,增强环保意识”;D.语序不当,应为“走近经典、了解经典、传承经典”。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一位父亲对孩子说:“我能告诉你人生的真谛,________;我能告诉你真挚的友谊,________;我能告诉你怎样分辨是非,________;我能告诉你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________。
”①但不能替你物色朋友②但不能给你永恒的生命③但不能替你赢得声誉④但不能替你做出选择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C.④①③②D.③①④②6.今年10月7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为迎接这一节日,学校开展了“走近老人,关注老人”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散步复习试题(含答案)(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6散步复习试题(含答案)170.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蜜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铺(______)嫩(______)咕(______)(2)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字并改正过来。
____改____(3)语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4)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这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丰收。
【答案】(1)pū;nèn;ɡū(2)蜜密(3)解释说明。
(4)这北方秋天的田野,大块小块的金色随意地铺着,有的深,有的浅;树上的叶子也透着金黄;田里到处是欢乐的笑声。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丰收。
【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铺”是个多音字。
[pù]:1.铺子;商店。
2.用板子搭的床。
3.驿站(今多用于地名)。
[pū]:1.把东西展开或摊平。
2.用于炕。
根据语境分析读作“pū”。
(2)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蜜:1.蜂蜜,蜜蜂采集花粉酿成的东西。
营养价值很高,可供药用。
2.甜美的;密:1.事物之间距离近;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跟“稀、疏”相对)。
2.关系近,感情好。
3.精致;细致。
4.秘密。
故“蜜”应改成“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破折号作用的把握。
破折号作用: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语音的延长。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补充说明。
5.表示语言的延续。
结合“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里作用是解释说明。
(4)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6 散步01 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qí)拆.散(chāi)熬.过(áo)粼.粼(lín) 桑.树(sāng) 一霎.时(shà)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竞—竟)(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绝—决)(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曲—屈)(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贯—惯)3.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信服(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将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详见本课“学法点津”】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5.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情感剧,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我应该:满足爷爷奶奶的需要,把电视调到戏曲频道。
我对爸爸妈妈说:“爸妈,我们的节目再找时间看吧,先陪爷爷奶奶看戏曲,这可是我们传统艺术的精髓哦!”02 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6.“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熬”字不仅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7.下列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晨读晚练·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学生用书见《晨读晚练》P10]淮上①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②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③。
数声风笛离亭晚④,君向潇湘我向秦⑤①淮(huái)上:扬州。
淮,淮水。
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杨花:柳絮。
愁杀:愁绪满怀。
杀,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④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离亭:驿亭。
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⑤潇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带。
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赏析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
画面很疏朗,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景中寓情,富于内涵。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
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吾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
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
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
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
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
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
诗到这里,突然停止,富有韵味。
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窗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
一棵合欢,纪念母亲。
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边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分歧(qí)委屈(qū) 鱼塘(táng)熬(áo)过苦日子B.拆散(chāi)散步(sǎn)温馨(xīn)嫩(nèn)C.粼粼(lín)蹲下来(dūn)毕竟(j ìng)水波(bō)D.稳当(wěn)责任(zé)习惯(guàn) 铺着(pū)2.下列各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C.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折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D.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世园会北京园里,上演了一场花艺音乐秀,四位歌手化身花艺模特,带来《北京记忆》等歌曲,歌声在胡同里荡漾回旋。
花影、树影、云影、风声、水声、曲声,还有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________,成为世园会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相比于________的歌声,歌手身上的配饰更是________,那些配饰不是________的钻石玛瑙,而是与世园会主题________的花艺。
A.此起彼伏高山流水别有用心珠光宝气相辅相成B.相映成趣高山流水别具匠心花枝招展因地制宜C.相映成趣耳熟能详别具匠心珠光宝气相辅相成D.此起彼伏耳熟能详别有用心花枝招展因地制宜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要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承办军运会营造良好环境。
B.举办世界智能大会,旨在搭建一个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共赢共享、交流合作的平台。
C.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开辟了一条新路。
D.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训练6 快乐晨读
诗海漫步
诗词在线
别董大①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词语注释
①董大:大约是董庭兰,一位颇有名的音乐家.原诗共二首,这是第一首.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盛唐诗人.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衡水)人.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熟悉军事生活,所作边塞诗,对当时的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后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经典美文
美文在线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②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③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⑤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⑥;冕小儿,恬若不知.
词语注释
①窃:偷偷地.②辄:总是(常常),就.③挞:用鞭子、棍子等打.④曷:通“何”,为什么.⑤潜:暗暗地、悄悄地.⑥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点滴积累
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便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轻松晚练
凝望生活
上苍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来凝望生活的.但有人凝望了一辈子,也弄不清楚生活的模样.其实生活的模样就是凝望,凝望是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风景.
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就必须先成为有艺术修养的人.一望无际的大海,一带绵延的山川,一堵雪白的墙壁,一座生动的雕像,之所以引人凝望深思,就是因为它们融会了生活的艺术.朋友之间的关切注视,爱人之间的脉脉含情,是生活艺术的升华;久别重逢或冰释前嫌之时饱含千言万语的深情一瞥,则是生活艺术的经典.
凝望生活,是一幅画卷.以沧桑的理性作笔,沿着人生的主线,给生命以崭新的诠释和生动的假设,于人于世界的纷繁芜杂中融入人性的至纯.少年的凝望是好奇,充满了憧憬;青年的凝望是柔情,;,充满了理性;老年的凝望是感叹,充满了回忆.
凝望生活,是一腔投入.以愿望的翅膀为钩,系一线的浮子,让期待在想象中高度充值,赋予时光以全新的定义.a屈子凝望汨罗江,是失意的时候;b李白凝望月光,是思乡的时候;c朱自清凝望荷塘,是孤独的时候;d李商隐凝望乐游原,是黄昏的时候;e弗洛伊德凝望墙壁,是寂寞的时候.那是种非同寻常的沉默,是伟大与成功诞生的前奏.
凝望生活,是一支晨曲.在命运的每一次曲折跌宕、大起大落之后,一个个休止符开始了下一轮的自由组合;但休止不是停止,而是一个起点;后面的乐章,必将成熟稳重、热烈奔放、荡气回肠.
凝望生活吧,让思维和往事作一次坦荡的毫无遮掩的交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蓄勇气,满怀执著,放眼又一段长征.但生活的
改变,仅有凝望是不够的,凝望只是一块跳板,是思想的铺垫;凝望者不是没有泪,也不是没到伤心处,因为人生豪迈不应有悔,醍醐灌顶不应用泪,在凝望之中与理想和成功牵手,指点江山,把过去、现在、未来收进档案制成拷贝,作为教材和编年史,去纪念流金的岁月,去安慰不安的灵魂.这样,即使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我们也永远胸有成竹.
凝望生活,生活也在凝望你.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在平等的氛围里重新谈判,所有的生命都在不同的命运里重新洗牌,所有的一切都在蓝天白云里重新开头.
(选自《演讲与口才》)1.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凝望是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风景”的理由.
2. 仿照第三段画线句子的格式,补全句子.
少年的凝望是好奇,充满了憧憬;青年的凝望是柔情,;
,充满了理性;老年的凝望是感叹,充满了回忆.
3. 选文第四段画线句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举例论证,有一个例子的顺序需要调整,这个例子的序号是,应调至,需要调整的理由是 .
4. 结合选文第六段的内容,再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凝望生活.
训练6
1. 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是一幅画卷,是一腔投入,是一支晨曲.
2. 充满了蜜意中年的凝望是平静
3. d b、c之间李商隐是晚唐人,朱自清是现代人
4. 围绕“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指点现在,收获未来”并联系自身实际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