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考试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考试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考试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考试

南京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2007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空间数据引擎

2、空间索引

3、网络GIS

4、数字地形分析

5、正射影像

二、论述题

1、试述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结构的联系和区别。

2、什么是GIS的体系架构?GIS的体系架构是如何演化的?

3、阐述GIS数据组织的主要方式,以及它们的特点。

4、阐述当前GIS辅助地学分析的优点和缺点,指出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思路。

5、阐述当前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说明GIS如何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发挥作用。

6、你知道google earth吗?阐述google earth的特点,说名google earth使用了哪些关键技术。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2006年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GIS应用模型

2、数字地球

3、栅格游程编码

4、关系数据库

二、论述

1、GIS中的缓冲区有点、线、面的缓冲区三种。试分别举一例说明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2、栅格数据的矩阵存储形式和DEM矩形格网数据的异同,举例说明

3、矢量多边形数据的拓扑关系、TIN数据的拓扑关系、网络数据的拓扑关系分别有哪些,

举例说明

4、南京紫金山上的松林感染了松毛虫病,已知单位面积用药量,设计一个方案比较精确的计算出总的用药量,要求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的详细步骤。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2005 试题及解答

1、请将下列栅格矩阵数据结构转换成相应的游程编码数据结构和线性四叉树数据结构的压缩存储形式。

游程编码数据结构(长度,属性值):

(5,2),(3,3),(2,4),(5,2),(3,3),(2,4),(5,2),(4,3),(1,4),(5,2),(5,3),(4,2),(6,3),(2,2),(2,1),(6,3),(1,2),(7,1),( 2,3),(2,1),(2,5),(5,1),(1,3),(1,1),(3,5),(5,1),(1,3),(9,1),(1,3)

线性四叉树数据结构(MD码,深度,属性值):

(0,2,2),(16,4,2),(17,4,3),(18,4,2),(19,4,3),(20,3,3),(24,4,2),(25,4,3),(26,4,2),(27,4,3),(28,3,3),(32,3, 2),(36,4,2),(37,4,2),(38,4,1),(39,4,1),(40,4,2),(41,4,1),(42,4,1),(43,4,1),(44,4,1),(45,4,1),(46,4,5),(4 7,4,5),(48,3,3),(52,3,3),(56,3,1),(60,3,1),(64,3,4),(68,3,0),(72,4,3),(73,4,4),(74,4,3),(75,4,3),(76,3, 0),(80,2,0),(96,3,3),(100,3,0),(104,4,3),(105,4,3),(106,4,1),(107,4,3),(108,3,0),(112,2,0),(128,4,1),( 129,4,5),(130,4,1),(131,4,1),(132,4,5),(133,4,5),(134,4,1),(135,4,1),(136,3,0),(140,3,0),(144,3,1),( 148,3,1),(152,3,0),(156,3,0),(160,2,0),(176,2,0),(192,4,1),(193,4,3),(194,4,1),(195,4,3),(196,3,0),( 200,3,0),(204,3,0),(208,2,0),(224,2,0),(240,2,0)

二、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多边形的矢量数据结构转换为对应的栅格数据结构时,

1、为什么会存在两种不同的转换算法?即基于弧段的栅格化算法和基于多边形的栅格化算法。

2、在基于多边形的栅格化算法中,请举出四种具体的实现算法,并任选其中的两种说明算法实现的原理。

1因为处理的数据文件不同。前者基于弧段数据文件,后者基于多边形数据文件。

2基于多边形的栅格化方法有复数积分算法、射线算法、内部点扩散算法。

复数积分算法的原理是先建立多变性的最小外接矩形,然后对矩形内的栅格阵列逐格判断是否在多变型内,方法是由待判点对每个多边形的封闭边界计算复数积分,若值为2πi,则对该点赋予多边形编号,否则不属于该多边形。

射线算法的原理是先建立多变性的最小外接矩形,然后对矩形内的栅格阵列逐格判断是否在多变型内,方法是由待判点向左做平行于x轴的射线,若交点数为偶数,则对该点赋予多边形编号,否则不属于该多边形。为了避开奇点,可先对每条直线y值高端点进行负修正。

三、移动拟和法与反距离加权法的比较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内插方法中,逐点内插法是常用的一类,请说明其中的移动拟合方法与距离平方反比加权平均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移动拟合法是指对每一个待定点,可选取其邻近的n(>6)个参考数据点拟合一个多项式曲面来表达该点附近的表面。此时以待定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内各数据点来定义函数的待定系数。拟合曲面形式为:z=Ax2+Bxy+Cy2+Dx+Ey+F,其中x、y、z为参考数据点在当前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待定系数可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权可取,其中d为待定点与参考数据点的距离。

距离平方反比加权平均法简称加权平均法,它是移动拟合法的特例。

相同点是权函数及参考点范围的选取。不同点是在解算待定点高程时,前者用误差方程,后者使用加权平均值。

四、叠合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中重要的一种,矢量数据的叠合分析分为点与多边形的叠合、线与多边形的叠合、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三种,请对三种叠合分析各举一个实例说明其原理。

点与多边形的叠合是指先进行点与多边形的空间包含关系计算,通常采用铅垂线法来实现,再进行属性信息处理,通常不产生新数据层面,而是把属性信息叠加到原图层中。例如一个中国政区图(多边形)和一个全国矿产分布图(点)叠合分析后,可以查询指定省有哪些类型的矿产,也可查询指定类型的矿产在那些省有分布。

线与多边形的叠合是指将线与多边形边界求交,并将线目标进行切割,形成一个新的空间目标结果集,并建立属性表,包含原来线壮和面状目标的属性。例如一个中国政区图(多边形)和一个全国河流图(线)叠合分析后,可以查询指定省的河流长度,进而计算该省的河网密度。

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是指先将两层多边形的边界全部进行求交和切割,形成一个新的空间目标结果集,再根据切割的弧段重建拓扑关系,然后判断新多边形分别落在原图层的那个多边形内,最后抽取属性。例如一个宗地图和一个土壤状况图叠合分析后,可以查询指定宗地的土壤状况,也可查询指定状况的土壤属于哪些宗地。

五、请论述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可视化与虚拟现实,并分别举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过去地学中的可视表达和分析是手工或机助的,并把纸质材料作为地图信息存储传输的媒介,而GIS中的可视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软硬件技术,用图形呈现地理空间数据和地学处理分析的结果。它对于动态地、交互地、形象地、多视角地、多层面地、全方位地描述客观现实,对于虚拟化研究、再现和预测地学现象,都有突出的方法论意义。如可以用等值线表示降水量等地学数据场,用真三维反映地下矿体、矿脉,用四维模拟洪水的流动与涨落,以及决堤后的淹没状况。

如果想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以及人的形体、手势或口令,参与到地理信息处理的环境中去,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则虚拟现实技术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技术。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2004年考研试题

一、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模型?(20分)

二、GIS系统中,为什么需做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之间的转换?这些转换有哪些算法?(30分)

三、举例说明GIS缓冲区分析和叠合分析的用途。(30分)

四、设以下网格(i=0、1、2、……、7;j=0、1、2、……、7)内的数字0、1、2、3表示Morton编码(Peauo键),请继续完成全栅格的线形四叉树编码,并建立栅格对象(A表示河流干流,B、C、D、E、F、G、H、I表示河流的各个支流)的线形四叉树空间索引和分曾四叉树空间索引。(35分)(暂时无图)

五、试列表说明解决某项应用的常规方法和GIS方法所采用关键技术的主要异同点。(35分)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2003年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30)

1 地理信息系统(7)

2 四*树数据结构(7)

3 放射变换(8)

4 狄洛尼(Delaunay)三角网(8)

二试述GIS数据质量和空间数据的不决定性包含了哪些方面?你认为那几方面的数据质量是难以保证

和最需要注意的?(30)

三试述矢量格式向栅格格式数据转换有那几种方法?写出各自算法的要点,并比较他们的优缺点。

(30)

四某县决定坡度大于25的耕地要退耕还林,是设计一个算法计算每个乡可能退耕还林面积和新增的

面积。(30)

五是建立下图面状实体的线性四*树空间索引和分层四*树空间索引。(30)

21 23 29 31 53 55 61 63

20 22 28 30 52 54 60 62

17 19 25 27 49 51 57 59

16 18 24 26 48 50 56 58

5 7 13 15 37 39 45 47

4 6 12 14 36 38 44 46

1 3 9 11 33 35 41 43

0 2 8 10 32 34 40 42

南大2002年考研试题

1.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哪几种模型?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并指出是否适合GIS空间数据的管理。

2.举例说明空间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的异同点。

3.结合你的专业领域论述GIS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不太记得是不是这个内容了)

4.试设计一算法,使两次放置原图在数字化仪平台上,两次所采集的数据仍属于同一坐标系。

南大2001年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多边形边界和多边形区域

2.数据插值与拟和

3.空间数据引擎(SDE)

4.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5.部件对象模型

二.简述空间数据结构的拓扑关系及其对GIS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有何重要意义。(15分)

三.简述GIS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15分)

四.简述GIS,RS,GPS集成的定义,理论,关键技术。(25分)

五.设某相应用为核电站选址,要求核电站临近海湾,交通便捷,地形坡度小于5度,地质条件安全,并避开居民区。请试以GIS方法,设计该位置选择的应用模型,用框图表示其运行过程,并说明其有关的操作和算子。(25分)

南大2000年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5)(20分)

1.四叉树数据结构

2.GIS交互操作

3.数据插值与拟和

4.叠置分析

5.数字地球

6.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NSDI)

二.简述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及其对GIS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有何重要意义。(20分)

三.试述ARC/INFO系统中coverage的特征及其功能,并说明该系统所采用的数据组织方法

及数据库管理模式。(20分)

四.简述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立方法(以一种方法为例),并说明它在GIS空间分析中的意义。(20分)

五.试以空间矢量分析方法为例,绘图表示当坡向分别为南、东、北、西时的法矢量(n(i,j))及其在平面上的投影与x轴之间的夹角(θ)的状态,并计算当高程z(i,j)=200米,z(i+1,j)=100米,z(i,j+1)=500米和z(i+1,j+1)=40米,该曲面单元粗糙度(Di,j)的值。(20分)

南京大学99年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20)

1。空间数据结构

2。客户/服务器结构

3。缓冲带(Buffer)分析

4。计算机网络

二。试述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基本方法,并说明根据该模型能派生出哪些地学信息及其意义。

(20)三。试以建立土地信息系统为例,简述建立该系统的技术方案设计要点。(20)

四。试以实例说明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并写出两个目前使用的空间数据库模型及其特点。

(20)

五。结合您的工作或了解的情况,简述gis发展的主要趋势(理论、技术和应用)。(20)

南京大学98年考研试题

一。解释名词(20)

1。地理信息科学(Geoinformatics)

2。数据库管理系统

3。四叉树编码

4。数字插值与拟合

5。多媒体技术

二。GIS空间数据可按行政界线、图幅或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组织,是以试例书名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及面向对象的特点。(25)

三。试述gis运行环境的选择,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15)

四。简述gis空间分析功能,并试以实例说明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及意义。(20)

五。如图所示,设多边形A和B相交,是写出它们经布尔操作后的结果(0或1),分别填入下表:

此题即教材P189表5-15的一部分,很简单。

南京大学97年考研试题

1。是根据建立多边形的右转算法和左转算法原理,写出由有向线短组成的多边形区域的定义。(15)

2。试描述gis中的2维(2-D)、2.5维(2.5-D)、3维(3-D)和4维(4-D)空间数据系统的概念,并说明其各自的应用

对象或领域。(15)

3。此题为<<地理信息系统>>(修订版)黄杏元、马劲松等第194页习题第6题(20) 4。。。。。。

5。。。。。。

南京大学96年考研试题

一。名次解释(20)

1。地理信息系统

2。数据库管理系统

3。四叉树编码

4。边界代数算法

5。数字插值与拟合

二。试以实例说明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15)

三。试写出矢量和栅格数据结构的模式,并列表比较其优缺点。(20)

四。简述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并试以实例说明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5)

五。以城市地籍管理为例,简述建立运行gis的方法与步骤。(30)

南京大学95年考研试题

一。名次解释(20)

1。地理信息系统

2。全球定位系统

3。数据结构

4。游程编码

5。DIME文件

二。试以实例说明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15)

三。试述在PCARC/INFO中一个信息存储层(coverage)的生成步骤及使用的相应命令。(15) 四。试以城市某一子功能的应用为例,简述建立运行gis的方法和步骤。(25)

五。简述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及其地学应用。(25)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 2000 一.择题(在正确答案的号码上画上圆圈,如①)10分 1.里氏震级是Richer根据1960年发生在----的8.9级地震能量确定的。1.日本2.印尼3.智利 2.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要不同在----。 1.有无海沟存在2.有无岛弧存在3.大陆架的宽与窄 3.岩浆的喷发强度与-----关系最大。 1.地壳活动2.围岩掉入量3.岩浆粘度 4.科马提岩最重要的鉴定标志是-------。 1.化学成分2.矿物成分3.鬣刺结构(构造) 5.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发育的火山岩是----------。 1.流纹岩2.安山岩3.花岗岩 6.地震波中-------波长大,振幅大,传播慢,破坏性最大。 1.纵波(P波)2.横波(S波)3.面波(L波) 7.世界上规模最大、强度最大的地震带是--------。 1.洋中脊带2.地中海-印尼带3.环太平洋带 8.地壳中,硅镁层的成分相当于-------。

1.安山岩2.花岗岩3.玄武岩 9提出地幔对流说的学者是-------。 1.魏格纳2.毕乌夫3.霍尔姆斯 10.承压水是-------。 1.地面下第一个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2.岩石空隙中的水3.围限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一.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喷出岩中含有许多实含水及实含挥发份的矿物。() 2.片麻岩矿物组成特点是长石含量大于石英。() 3.莫霍面是岩石圈与地幔的分界面。() 4.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主要埋藏在裂隙断裂中。() 5.侧蚀作用发生时,河流凸岸受到冲刷和崩塌。() 6.层理是岩石沿水平方向变化所产生的层状构造。() 7. V形谷是幼年期河谷的特征。() 8. 河流搬运入海的沉积物越丰富,其三角洲就一定越发育。() 9.没有河流及其它外动力作用的侵蚀,便没有大陆地面的起伏。() 10.确定岩层走向之后,便可推断其倾向。() 二.填空(每空一分,20分) 1.代表洋壳的岩套是()。 2.现代毕乌夫带在地球表面的位置是(),是大洋板块()到大陆板块之下的场所。 3.距洋中脊越远,洋底玄武岩年龄越()。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期末考试试题(卷)_试卷_B卷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点、线、面是GIS的三类基本要素,能实现点面之间转换,但不能实现线面之间的转换。() 2、世界上第一个GIS产生于美国。() 3、TIN数据结构和四叉树结构都是可变分辨率的数据结构。() 4、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常采用平板技术。() 5、空间数据的分层组织与数据库中的层次数据模型概念相同。() (每小题2分,共20分) 1、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 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扫描数字化法 D.人工读取坐标法 2、矢量结构的特点是:()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 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3、“二值化”是处理何种数据的一个技术步骤:() A.扫描数据 B.矢量数据 C.关系数据 D.属性数据 4、给出的方法中,哪项适合生成DEM:() A.等高线数字化法 B.多边形环路法 C.四叉树法 D.拓扑结构编码法 5、生成电子地图必须要经过的一个关键技术步骤是:() A.细化 B.二值化 C.符号识别 D.符号化 6、描述地理实体本身位置、形状和大小等的数据为:() A.属性数据 B.几何数据 C.关系数据 D.统计数据 7、解决道路拓宽中拆迁指标的计算问题,可应用的空间分析方法是:() A.缓冲区分析 B.包含分析 C.网络分析 D.最短路径分析 8、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9、对于估算长度、转折方向的凹凸度方便的编码方法是:() A.游程编码 B.块码 C.四叉树编码 D.链码 10、GIS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共7题,共70分) 1、GIS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关系和区别。(10分) 2、GIS中地图投影配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8分) 3、如何描述GIS的数据质量?(10分) 4、空间数据输入的误差有哪些?具体如何进行检查?(12分) 5、叙述将下列图像压缩成二维行程编码(MD)的计算机实现过程。(10分) 6、为什么要研究GIS空间数据库模型?或者说,关系数据库模型管理空间数据存在哪 些局限性?(10分) 7、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评价指标中,叙述GIS评价的专业性能指标。(10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试卷B 1、╳ 2、╳ 3、√ 4、╳ 5、╳ 1、C 2、B 3、B 4、A 5、D 6、A 7、A 8、B 9、D 10、A 1、GIS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关系和区别。(10分) 1)、GIS与一般MIS的区别是:GIS离不开数据库技术。数据库中的一些基本技术,如数据模型、数据存储、数据检索等都是GIS广泛使用的核心技术。GIS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而一般MIS (数据库系统)侧重于非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优化存储与查询,即使存储了图形,也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不能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检索、分析,没有拓扑关系,其图形显示功能也很有限。如电话查号台是一个一般MIS,只能回答用户询问的电话号码,而通信信息系统除了可查询电话号码外,还提供用户的地理分布、空间密度、最近的邮局等空间关系信息。 2)、GIS与CAD/CAM的异同点是: GIS与CAD共同点是: a.都有空间坐标系统; b.都能将目标和参考系联系起来; c. 都能描述图形数据的拓扑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世界上地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阶段是20世纪()年代: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 2.以下不属于GIS输出设备的为() A. 绘图仪 B. 数字化仪 C. 打印机 D. 高分辨率显示装置 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线对象是():. A. 0维特征 B. 1维特征 C. 2维特征 D. 3维特征. 4、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称为:() A.拓扑邻接B.拓扑关联C.拓扑包含 D.拓扑相交 5、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扫描数字化法D.人工读取坐标法 6、栅格结构的特点是:()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7、以线性四叉树表示8*8的栅格矩阵时,第6行第5列位置处的栅格的十进制MORTON 码与四进制MORTON码值分别为:() A. 57,302 B. 50,302 C. 57, 321 D. 50,321 8、描述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的 数据为:() A.属性数据B.拓扑数据C.几何数据D.统计数据 9、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10、GIS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11、数据处理是GIS的基本功能之一,对数据从一种数据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数据格式,包 括结构转换、格式转换、类型转换等,这种数据处理为() A. 数据重构 B. 数据变换 C. 结构转换 D. 数据抽取 12、某选址项目中,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距离公路2000米以内;2)距离湖泊1000 米以外;3)地块面积大于500KM2。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选址,分别采用() A. 缓冲区分析、intersect叠加分析、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查询;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2005年11 月8日《普地》期中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40 分) 1 摩尔硬度 2 克拉克值 3 同质多像 4 混合岩化 5 均衡原理 6 剥蚀作用 7 碎屑岩 8 科里奥利力 二、叙述题(每题30 分,任选2 题,共60 分。应加文字说明. 缺文字说明, 扣分。) 1.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强度称硬度。世界通常使用由摩尔确定的硬度标准,由10 种不同硬度的矿

物为标准,称摩尔硬度记。它们是:1 滑石,2 石膏,3 方解石,4 萤石,5 磷灰石,6 长石,7 石英,8 黄晶9 刚玉10 金刚石 2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 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国际通用单位是ppm=10-6,即克/吨. 3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同一物质将形成不同的矿物。如:碳,金刚石(高压)- 石墨(常压)4混合岩化:区域高级变质岩进一步变质,发生高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脉体的特殊变质岩石(混合岩)。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 石英,浅色)。 5均衡原理:解释地表高低不平却能保持平衡的一种假说。目前通用均衡补偿(Holmes A,1978),即高山下面地壳厚, 平原下面地壳薄. 地势的起伏与莫霍面起伏呈镜像反映, 称均衡现象。原因是,地幔顶部有一平面, 叫补偿基面, 在此面以上各柱体的物质总重量相等, 故能保持重力的平衡 6剥蚀作用:使岩石破碎、分解,进而脱离原地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水流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风沙侵蚀、地下水侵蚀、湖水侵蚀等。 7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主要知识点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 什么是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有什么特性? 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或者定义为: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切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都叫做地理信息。 (1)空间分布性:属于空间信息,其位置的识别是与数据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的标志。 (2)数据量大。 (3)信息载体的多样性。 什么是GIS?它具有什么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 具有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所有的地理要素,要按经纬度或者特有的坐标系统进行严格的空间定位,才能使具有时序性、多维性、区域性特征的空间要素进行复合和分解,将隐含其中的信息变为显示表达,形成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基础,支持空间问题的处理与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从外部来看,它表现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其内涵却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是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 GIS与其它信息系统有什么区别?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选定的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种能力使用户能得到关于数据的知识,因此,GIS 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GIS的软硬件设备复杂、系统功能强;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即使存贮了图形,也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

《WebGIS课程》期末考试复习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WebGIS:即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是Internet与WWW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是利用WEB技术拓展和完善GIS的一项新技术。 2.简答 (1)WebGIS的组成以及各个承担的功能: WEB浏览器: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分布在Internet上的各种地理信息 通信协议:通过相关协议,设定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方式及数据访问接口,是地理信息在Internet上发布的关键技术。 WEBGIS服务器:根据用户请求操作GIS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 (2)WebGIS的基本架构: (3)WebGIS的特点。 1、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 2、分布式体系结构:有效平衡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处理负载 3、发布速度快,范围广 4、数据来源丰富,分布储存 5、用户界面友好 6、平台无关 7、成本低廉,操作简单

(4)WebGIS的作用。 <1>促使传统工作站版的GIS走向分布式、大众化,使GIS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2>空间数据的分发、获取、浏览更加方便、快捷; <3>更加友好的、互动的可视化界面,是对传统GIS的一种革新; <4>使空间分析无处不在,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使用GIS的分析功能; <5>将GIS与其他软件系统之间的集成变得更加容易,推动了GIS向纵深快速发展,使GIS走向企业化、社会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补充知识点: WebGIS基本思想:就是在Internet网上提供地理信息,让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得一个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服务 WebGIS的功能:地图服务、数据查询服务、地理编码服务、要素服务、导航或位置服务、个性化地图服务、远程数据维护功能。 3.论述 结合实例说明当前WebGIS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至少四个)。 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三维GIS、移动GIS (1)基于分布式计算的WebGIS 要实现地理信息的分布式计算,必须采用标准的、开放的和广泛支持的分布式对象体系结构。例如,CORBA具有完美的平台无关性和兼容性,如与JAVA结合,可解决代码复杂、实现困难的问题,因而受到日益广泛的支持,必将成为未来WebGIS发展的主流技术 (2)三维GIS 目前GIS大多提供了一些较为简单的三维显示和操作功能,但与真正的三维表示和分析还有很大差距,真正的三维GIS必须支持真三维的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及以此为基础的三维空间数据库,解决三维空间操作和分析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 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 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 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 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 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 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 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 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 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实习

《普通地质学》课间实习-栖霞山P1q-D3w地质构造剖面 一、时间:2006年10月15日 二、地点:栖霞山 三、实习内容 点1(位于山脚下):岩性认识 中二叠统栖霞组本部灰岩(P2q4):灰黑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含燧石结核较多,化石丰富(筳类)。 点2:岩性认识(位于泵房旁边): 中石炭统黄龙组灰岩(C2h):浅灰色块状微晶生物屑灰岩,较纯,可加工白水泥,不含燧石结核,见缝合线(倾向S)。 点3:化石寻找(位于采坑旁边): 中石炭统黄龙组灰岩(C2h):浅灰色块状微晶生物屑灰岩,含大量动物化石碎屑,偶见动物化石(笛管珊瑚和筳类)。 点4:断层认识 逆断层,上盘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碎屑岩,主要为杂色砂岩和泥岩,下盘为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岩性破碎,牵引构造,岩性硅化,见断层擦痕等现象。 点5:岩性认识、微层理认识、产状测量(位于山顶) 1、上泥盆统五通组石英砂岩(D3w):岩性坚硬,石英很纯,达80%以上。 2、微层理观察 3、产状测量:受断层影响,此处出现倒转层面,参考值37o/307o<73o。

附 栖霞山地质图及AB剖面图 栖霞山AB剖面图 《普通地质学》课间实习-紫金山中生代地层剖面 一、地点:紫金山北麓—南麓 二、目的: 1、观察岩性,判别滚石与露头。 2、测量并记录黄马青组产状。

3、X节理的测量与分析。 4、观察黄马青组的虫管构造。 5、观察象山群的岩性,分析其与黄马青组的接触关系。 三、内容 图2 紫金山AB地质剖面图 本路线剖面上出露的地层自老而新有(图1和图2): 1、上三叠统黄马青组(T3h):主要是紫红色钙质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和页岩,夹有数层细砾岩、含砾砂岩,岩层具有明显的沉积韵律。有虫迹、交错层、波痕和微层理等原生构造。本组厚度约750米。岩性自下而上可分三部分: 底部:厚约数十米的砾岩层,砾岩成分主要是灰岩,含少量的石英和燧石,在钟山北坡未见露头。 中部: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页岩,发育大量虫迹及交错层。 上部:暗灰色的泥质砂岩夹黄色砂质页岩,波痕发育。 2、下、中侏罗统象山群(J1+2):与黄马青组为假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厚度约800米。自下而上分为三组: 1紫霞组以钟山南坡最发育,可分三部分:

GIS考试重点总结复习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 地理空间一般指上至大气电离层,下至地壳与地幔交界的莫霍面之间的空间区域。其间是自然地理过程和生命及人类活动最活跃的场所。GIS中也常用地理空间来表达空间的概念。 高程指空间某点高于或低于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主要用来提供地形信息。高程基准面即大地水准面。 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就是大地测量控制系统,用以建立地球的几何模型来精确的测量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包括平面位置和高度值。大地测量控制系统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 地理空间的实体包括点、线、面、曲面和体等多种类型。 按数据发布形式,GIS中的空间数据可以分为4D数据: 1、数字线画图(DLG)数据:DLG数据是现有地形图要素的向量数据,保存各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和相关的 属性信息,全面的描述地表目标。 2、数字栅格图(DRG)数据:DRG数据是现有的纸质地图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栅格数据文件。每一幅地 形图在扫描数字化后,经几何纠正,并进行内容和数据压缩处理,即可以得到数字栅格图。 3、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DEM数据是以数字形式表达的地形起伏数据。 4、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DOM数据是对摇感数字影像,经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嵌,按国家基 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数字正射投影影像数据。 矢量数据是利用欧几里得几何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栅格数据结构,是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称为栅格单元,在各个栅格单元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地图投影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不可展开的地表曲面映射到平面上或可展开成平面的曲面(如:圆锥面,圆柱面,椭圆柱面等)上,最终在地表面点和平面点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1949年后,高斯-克吕格投影被确定为我国地形图系列中1:50万、1:20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及更大比例尺的数学基础。 我国1:100万地形图采用了兰勃特投影,其分幅原则与国际地理学会规定的全球统一使用的百万分之一地图投影保持一致。 矢量向栅格转换的根本任务就是把点、线或面的矢量数据,转换成对应的栅格数据。这一过程称为栅格化。栅格化可以分别针对点、线和面来进行,其中点的栅格化是线和面栅格化的基础。 分块内插法的分块范围在内插过程中一经确定,其形状、大小和位置都保持不变。凡是在分块上的待插值点都用展铺在给分块上的唯一确定的数学面进行内插。而逐点内插法是以插值点为中心,定义一个局部函数去拟合周围的数据点,数据点的范围随插值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又称移动曲面法。逐点内插法的两种基本的插值方法:移动拟合法和加权平均法,还有一种叫克里金法。 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式通常有两种方式:空间数据文件存储管理和空间数据库存储和管理。 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简称。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应该包括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系统三个部分。 空间数据库系统也由三个部分组成,是空间数据库存储系统、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由GIS的空间分析模型和应用模型所组成的软件可以看做是空间数据库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字地形模型(DTM)简单的说就是用数字化的形式表达的地形信息。DTM在形式上可分为:1规则格网(Gird)。2不规则三角网(TIN),3数字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特征线等 坡度定义为水平面与局部地表面之间夹角的角度,也可以看成局部地表面与周围的地表面之间最大的高程变化率。坡向则是这个最大高程变化率所在的方向。 通视分析就是利用DEM判断地形上任意两点之间是否可以相互可见的技术方法。 通视分析可以分为视线通视分析和视域通视分析。 空间叠合分析根据所采用的数据结构的不同,分为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合分析和基于栅格数据的叠合分析两种类型。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合分析分为点与多边形的叠合,线与多边形的叠合和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分为1 Union 2 Intersect 3 Identity 4 Erase 5 Update 空间临近度分析通常有空间缓冲区分析和Voronoi多边形分析两种方法。 空间缓冲区就是地理空间实体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空间缓冲区分析是围绕空间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多边形。 空间网络分析中最常见的是求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设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出发到另一个顶点之间有多条路径联通,则求这些路径中最短的一条路径问题就是最短路径问题。dijkstra算法是求单源最短路径的有效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复习资料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15.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二、填空题 1、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试题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70分) 1.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它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2. 通过课程的学习,你对地图投影与地图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新的认识? 3. What are the development periods, status quo and the most urgent ke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GIS? 4. How Geo-Spatial Information describe the true word in digital form? 5. Describe metadata conception, types and its function. 6.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IS spatial Database and its basic organizing pattern. 7. Describe metadata and its types and function. 二、编程题(30分) 设有一个公路矢量数据文件W.TXT (x1,y1,x1,y2,……),试求:(1)该公路的总长度 (2)该公路中点坐标(该点到两端点的线路长度相等)

答案: 1.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它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为GIS。关于它确切的全称,多数人认为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也有人认为是Geo-Information System。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GIS 的理解不同,目前没有完全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1)美国学者Parker认为“GIS是一种存贮、分析和显示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信息技术”。 2)加拿大的Roger Tomlinson认为“GIS是全方位分析和操作地理数据的数字系统”。 3)Goodchild把GIS定义为“采集、存贮、管理、分析和显示有关地理现象信息的综合系统”。 4)Burrough认为“GIS是属于从现实世界中采集、存储、提取、转换和显示空间数据的一组有力的工具”。 5)俄罗斯学者也把GIS定义为“一种解决各种复杂的地理相关问题,以及具有内部联系的工具集合”。 6)美国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给出的定义:“GIS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7)英国教育部认为:“GIS是一种获取、存储、检索、操作、分析和显示地球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这些定义,有的侧重于GIS的技术内涵,有的则强调GIS的应用功能。本人倾向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应该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地图数据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把它看作是软件系统,即“地图数据库管理系统”;一是把它看作是地图信息的载体——数字地图。地图数据库使地图信息表现为结构化的数据集合,可以为多个部门使用,从而扩大了其使用范围,减少了大量的不必要的用于重复获取数据而消耗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地图数据库中的信息(地图数据)可以能以多种方式进行处理,为不同的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数据库的共同点在于:都有地图编辑、输出、查询、检索功能,地图数据库也是GIS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综合图形和属性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提供辅助决策信息。本质区别在于:地图数据库侧重于数据的查询、分类及自动符号化等,强调数据显示、管理而非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采集、储存、管理,更重要的在于其空间分析功能。 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地理数据则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域特征三部分。地理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赖以进行空间分析的数据基础和理论基础 2. 通过课程的学习,你对地图投影与地图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新的认识?一概念阐述: (1)地图投影:就是把地球椭球面上的点、线(即经纬线)投影在平面图纸上。它是研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要点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要点 第一章 1.地理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者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现实和藐视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的基本功能。(地信的基本功能、组成) 信息系统的组成:信息系统部分或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支持,并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组成。 2.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加拿大测量学家Tomlinson于1963年提出。 3.简单描述我国超图软件 SuperMap GIS是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的科技优势,立足技术创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地理信息系统平台。SuperMap GIS由一系列软件产品组成,满足各行业不同类型的用户需要,这些产品包括: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管理的大型空间数据库引擎;适合大型专业应用系统建设的全组件式GIS开发平台;用于建立大型网络GIS服务的Internet GIS开发平台;适用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嵌入式GIS开发平台;方便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的多个桌面GIS软件。 4.地理空间数据:之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 5.我国地信发展状况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开拓期)(巩固发展期)(大发展期)(用户时代) 第二章 1.空间数据的类型,关系,属性,位置 ①类型:几何图形数据。来源于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实测几何数据。几何图形数据不仅反映空间实体的地理位置,还要反映实体间的空间关系。影像数据。主要来源于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摄影测量等。属性数据。来源于实测数据,文字报告,或地图中的各类符号说明,以及从遥感影像数据通过解释得到的信息等。地形数据。来源于地形等高线图中的数字化,已建立的格网状的数字化高程模型(DTM),或其他形式表示的地形表面(如TIN)等。元数据。对空间数据进行推理、分析和总结得到的关于数据的数据,如数据来源、数据权属、数据产生的时间、数据精度、数据分辨率、元数据比例尺、地理空间参考基准、数据转换方法等。 ②空间关系: 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空间关系主要有: (1)拓扑空间关系:用来描述实体间的相邻、连通、包含和相交等关系; (2)顺序空间关系:用于描述实体在地理空间上的排列顺序,如实体之间前后、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等方位关系; (3)度量空间关系:用于描述空间实体之间的距离远近等关系。 2.GIS为什么要考虑投影 由于GIS大多是以地图的方式来显示地理信息的,而地图是平面,地理信息则是在地球椭球体上的,因此,地图投影在GIS中是不可缺少的。 地图投影:是指在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采用特定的地图语言,并经过一定的地图综合来表示地球表面形态和各种要素的工具。 3.拓扑关系的定义,类型 定义:地图上的拓扑关系是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缩放、旋转和拉伸等),但图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期末考试题目_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二、填空题 1、 空间关系特征。 2、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3、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空间关系主要有 4、 5、 8,属性查询是一种较常用的空间数据查询,属性查询又分为简单的属性查询 10、根据栅格数据叠加层面的不同,将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运算方法分为以下几类:布尔逻辑运算、重分类和数学运算复合法。 11、从缓冲区对象方面来看,缓冲区最基本的可分为点缓冲区、线缓冲区和面缓冲区。 13、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空间位置、属性、时间。 14、GIS硬件系统包括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 四部分。 26 度、专题准确度。

28 1.什么是GIS空间分析?其方法是什么? GIS空间分析是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以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方法: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窗口分析、网络分析 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储存和管理空间数据的场所。 特点: 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主要控制方法。 a)传统的手工方法:将数字化数据与数据源进行比较,图形部分的 检查包括目视方法、会知道透明图上与原图叠加比较,属性部分的检查采用与原属性逐个对比; b)源数据方法:数据集的源数据中包含大量有关数据质量的信息, 通过它可检查数据质量,同时通过跟踪源数据可以了解数据质量的状况和变化; c)地理相关法: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 据的质量。 3.简述空间关系的类型 a)空间拓扑关系:拓扑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关系; b)空间顺序关系:描述实体在地理空间上的排列顺序; c)空间度量关系:描述空间实体的距离远近关系,一般用欧式距 离表示。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试复习题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试复习题

1.与其它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 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是GIS的一个独 立研究领域,它的主要特点是帮助确定地理要素之间新的空间关系,包括拓扑叠加,缓冲区建立,数字地形分析,空间几何分析。 8.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 (1)面向对象技术与GIS结合。(4)Internet与GIS的结合。 (2)真三维GIS与时空GIS。(5)G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 (3)GIS应用模型的发展。(6)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2.GIS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理实体有什么特点? GIS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实体,即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 属性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性,即用来说的“是什么”。 空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及空间相互关系,又称几何特征和拓扑特性。 时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的变化。 3.地理实体数据的特征是什么?请列举出某些类型的空间数据 属性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属性特征的数据,也称非几何数据,如类型/等级/名称/状态等; 几何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空间特征的数据,也称位置数据,定位数据,即“在哪里” 关系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空间关系的数据,如空间实体的邻接、关联、包含等,主要是拓扑关系。 依据空间数据来源的不同分为:地图数据、地形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影象数据等; 依据表示对象的不同分为:点,线,面、体数据。 4.GIS的数据源有哪些? ①地图数据②遥感数据③文本资料④统计资料 ⑤实测数据⑥多媒体数据⑦已有系统的数据 5.请说明分类分级对于属性数据的意义。 分类是将具有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归并在一起,而把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分开的过程。分级是对事物或现象的数量或特征进行等级的划分,主要包括确定分级数和分级界限。在属性数据中,有一部分是与几何数据的表示密切有关的,例如,道路的等级、类型等,决定着道路符号的形状、色彩、尺寸等。在GIS中,通常把这部分属性数据用编码的形式表示,并与几何数据一起管理起来。编码的过程是将信息转换成数据的过程,前提是首先要对需表示的信息进行分类分级。 6.如何发现进入GIS中的数据有错误? 1、通过图形实体与其属性的联合显示,发现数字化中的遗漏,重复,不匹配等操作。 2、在屏幕上用地图要素对应的符号显示数字化的结果,对照原图检查错误。 3、把数字化的结果绘图输出在透明的材料上,然后与原图叠加以便发现遗漏。 4、对等高线确定最低和最高等高线的高程及等高距,编制软件来检查高程的赋值是否正确。 5、对于面状要素,可在建立拓扑关系时,根据多边形是否闭合来检查,或根据多边形与多边形内点的匹配来检查等。 6、对于属性数据,通

南京大学管理原理期末考试备考资料

Part I. True/False Question If the statement is true, write T at the end the statement. Otherwise write F. 1. Supervisors and foremen may both be considered first-line managers. ( T ) 2. Vroom would say that if a person values an outcome, their effort to obtain thatoutcome will always be great. ( F ) 3. Effectiveness refer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puts and outputs. ( F ) 4.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was written by Frederick Taylor. ( T ) 5. The three original partners of NAFTA are the U.S., Canada, and Mexico. ( T ) 6. The business group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having Iow growth but high market share is known as a cash cow. (T ) 7. 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goal of efficiency is to minimize resource costs. ( T ) 8. Industry conditions is an example of an organization's general environment. (F ) 9. According to equity theory, a person who earns $50,000 will be less satisfied with their pay than a person who earns $100,000. ( F ) 10. The four contemporary functions of management are planning, organizing, leading and controlling. (T ) 11. Innovators need the efficiency, stability, and tight controls of the mechanistic structure. (F ) 12. Standing plans are created in response to programmed decisions that managers make and include policies, rules, and procedures. (T 13. A nontaxable organization, such as the Boy Scouts, cannot be considered an organization. (F ) 14. Clan control emphasizes organizational authority. (F) Part II. Multiple Choice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choose the answer that most completely answers the question. 15. The power utilized when a boss threatens to dismiss an employee if he/she does not comply with a demand is __ A. reward power B. coercive power C. expert power D. referent power E. legitimate power 16. The goal of __ is to minimize resource costs. A A. efficiency B. effectiveness C. budgeting D. planning E. coordinating 17. __ is the basis on which jobs are grouped in order to accomplish organizational goals. A. Departmentalization B. Centralization C. Formalization D. Coordination E. Efficiency 18. __ entitles a manager to direct the work of a subordinate. A. Responsibility B. Legitimate power C. Rank D. Operating responsibility E. Authority 19. To whom a worker reports concerns which aspect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 Chain of command. B. Departmentalization. C. Pay structure. D. Line of command. E. Authority framework. 2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nagers typically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business-level strategies? A. Supervisors. B. Lower level managers. C'. Middle level managers. D. Top level managers. E. Outside consultants. 21. In the systems approach, an example of inputs would b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 Information. B. Technology. C. Management activities. D. Employee job satisfaction. E. Profits. 22. __ are positive external factors; __ are negative. A. Strengths; weaknesses B. Opportunities; threats https://www.doczj.com/doc/5f14501202.html,petencies; competitors Strategies; objectives D. SWOTs; SBUs 23. Examples of an organization's __ power include performance appraisals, promotions, and interesting work assignments. A. legitimate B. status C. expert D. coercive E. reward Scenarios and Questions A Look Back (Scenario) Cindy Schultz, tired from working with customers all day, decided to take a fifteen-minute nap to help clear her head before the 4:15 managers' meeting. Her company had recently begun a re-engineering process as well as other changes requiring copious management input. As she leaned back in her chair, she wondered if management science had always been this way and how it all began. As she napped, she dreamed that, along with "Mr. Peebodi" as her guide, she was traveling in the Management Way Back Machine" that took her back through management history! 24 One of the earliest sites Cindy visited was Adam Smith's home, author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which suggested that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would gain from A, time management B. division of labor C.group work D. quality management E time and motion studies 25.Cindy visited a bookstore where there was a book signing occurring. She looked that the title of the book was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anagement and concluded that the author must be A. Adam Smith. B. Frank Gilbreth. C. Henry Gantt. D. Frederick Taylor. E. Henri Fayol. 26. Cindy admired the works of Taylor and Gilbreth. two advocates of __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B.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D. motivation E. leadership 27. Cindy spent some time visiting with , a researcher she previously knew little about but who also contributed t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