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5-9道路工程复习题之二-26页word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26
道路工程复习题之二
1.有中央分隔带的公路,路基设计高程一般为那个位置?
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线标高
2.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路基设计高程一般为那个位置?
路中心线
3.公路工程的路床指那个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路床:是指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
4.公路工程的上路床指那个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路面底面以下0~30cm称为上路床,压实度为96%。
5.公路工程的下路床指那个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路面底面以下30~80cm称为下路床,压实度为96%。
6.公路工程的上路堤指那个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路面底面以下80~150cm为上路堤,压实度为94%。
7.公路工程的下路堤指那个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路面底面以下150cm以下为下路堤,压实度为93%。
8.作为路基的最理想填方材料是什么土?
砂性土,既含有一定数量的粗颗粒,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水稳性,又含有一定数量的细粒土,使其具有一定的黏性,不至于过分松散。一般遇水干得快,不膨胀,干时有足够的黏结性,扬尘少,容易被压实。
(作为路堤填料,砂性土最优,粘性土次之,粉性土属不良材料,重粘土也为不良材料。此外,腐殖土,盐渍土等也是不良筑路材料。)
9.用砂土填筑路基时,如果掺入一定比例的黏土,会改善路基使用质量:细颗粒
使其具有一定的粘结性,粗颗粒的作用是什么?(充当骨架作用,增大内摩擦角)10.属于地下排水设施的有那些?(盲沟,渗沟,渗井)
1)盲沟:在沟内分层填以大小不同的颗粒材料,利用材料的透水性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沿沟排泄至指定地点,在水力特性上属于紊流。
2)渗沟(尺寸更大,埋置更深):采用渗透方式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通过沟底通道将水排至指定地点,它的作用是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其水力特性是紊流。
3)渗井:设置渗井穿过不透水层,将路基范围内的上层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层中去,以降低上层的地下水位或全部予以排除。
11.路基排水设施中,排除地面水的设施有哪些?
边沟,截水沟(天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倒虹吸,渡水槽
12.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边坡的流水在路堑两侧设置的纵向水沟是什么?(边沟)
1)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矮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横断面形式有梯形、矩形、三角形及流线形。
2)截水沟(天沟):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拦截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水,减轻边沟水流负担,保护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水流冲刷和损害。
3)排水沟:结合地形,因势利导,离路基尽可能远些。排水沟的主要用途在于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如边沟、截水沟、取土坑、边坡和路基附近积水)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
4)跌水:适用排水沟渠连接处或较长陡坡地段的沟渠,减缓水流速度或改变水流方向,并予以消能。
5)急流槽:适用于水位落差较大的排水沟渠连接部位或出水口等处,减缓水流速度并予以消能。
13.公路路基防护与加固工程中的坡面防护有哪些?
坡面防护:保护路基边坡表面,以防受到自然因素的破坏(雨水冲刷、干湿及冷热循环作用,以及表面风化等)
1)植物防护:种草、铺草皮(平铺;叠铺(水平,倾斜叠铺))、网格式、拱式植草(采用片石或砖块等铺砌成方格或拱式边框,方格或框内再铺草皮)、植树。
2)工程防护(矿料防护):抹面防护、喷浆防护、勾缝防护、灌浆防护。
3)砌石防护:石砌护坡、护面墙、
14.在土方工程施工中,挖方边坡坡率应根据什么确定?
边坡坡率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边坡的高度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根据填料类别、边坡高度确定。综合考虑其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一般采用经工程实践检验和规范推荐的数值。影响路堑边坡坡度的因素:路堑深度、坡体土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岩石的风化和破碎程度、土层的成因类型、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坡面的朝向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
15.路基施工前的技术性准备工作有那些?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工作(熟悉图纸资料、施工测量、场地情理、试验、)物质准备工作、
16.路基排水一般向低洼一侧排除,必须横跨路基时,必要时设置什么构造物?涵洞,盖板涵,圆管涵,箱涵。
17.为保证行车安全,路面结构必须满足什么要求?
1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良好的稳定性、3耐久性、4表面平整度、5表面抗滑性和耐磨性、6不透水性、7低噪声和少尘性。
18.沥青路面厚度设计以什么作为路面整体强度的控制指标?
以路表设计弯沉值作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控制指标、以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干性基层、底基层的层底拉应力作为抗疲劳开裂的设计控制指标。
19.公路路面结构一般由什么组成?
1)面层(次要承重层):路面结构的最上层,直接承受行车及自然因素作用,要求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且耐磨和抗滑。材料为泥砼、沥青砼、沥青碎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土及块料。
2)基层(主要承重层):设在面层之下,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层、垫层、土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和水稳定性。且要求平整度好,以保证面层良好的工作性能。材料为各种结合料(石灰、水泥、沥青等)稳定土或碎砾石、沥青稳定基层、贫砼、天然砂砾、各种工业废渣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
3)底基层:基层之下,与基层、面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
4)垫层(介于土基与基层之间):改善土基的水、温状况(排水、隔水、防冻、防污),将基层传下的应力扩散,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要求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要好,强度不一定高。材料一类为松散透水粒料,如砂、碎石、炉渣。另一类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5)粘层:使上下层沥青结构层与结构物(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全粘结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