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4.2《醇的性质及应用》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4.2《醇的性质及应用》教案

第二单元醇酚

第一课时醇的性质和应用

一、学习内容分析

“醇的性质和应用”选自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第二单元,本节教材介绍醇酚的结构区别、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先进行醇和酚的区别,然后以乙醇为例介绍了醇的化学性质,在介绍乙醇的化学性质的时候重点放在乙醇与HBr的反应和乙醇的脱水反应。最后总结了乙醇在反应总的断键情况。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所以本节课重点讨论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对乙醇结构的推断、认识;乙醇与HBr的反应。

教学难点:乙醇与HBr的反应、乙醇的断键情况。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对化学实验具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实验操作的严谨性,规范性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

2、学习兴趣容易被调动,学习动机容易被激发。

3、我学生比较活跃,但基础比较差,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把握节奏不要太快。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醇和酚的结构差异;认识乙醇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媒体;实验器材:金属钠、95%乙醇、NaBr粉末、蒸馏水、98%浓硫酸、P2O5、KOH溶液、酸性KMnO4溶液、酒精灯、铁架台、洗气瓶、试管、烧杯、火柴。

五、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大家看一下PPT,PPT上是乙烷的结构式,如果用红色标记的这个H被羟基取代得到的是什么?

[生]乙醇

[师]那么我要问一下,什么是醇?是不是含有羟基的就是醇?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结构,这个是什么?(PPT上显示苯酚的结构式)[生]苯酚

[师]那什么又是酚呢?含有苯环、含有羟基的就是酚吗?

这个是酚吗?(PPT上显示苯甲醇结构式)

[生]不是,是醇

[师]到底什么是醇什么是酚?它们有什么差别?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醇和酚。

我们先来看一下醇和酚的定义:

醇是指羟基与烃基中的饱和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这里要注意一下,这个饱和碳原子只是指羟基所连的这个碳原子要

求是饱和的,对于整个烃基不要求饱和,比如说CH2OH

虽然苯甲基

不饱和,但是和羟基相连的这个亚甲基是饱和的,所以这个是属于醇,而不是酚.

我们再来看一下酚。酚是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有机化合物。

注意直接相连四个字,就像刚刚我们提到的苯甲醇羟基和苯环中间插了一个亚甲基就不行了.接下来我们把下面就给化合物分一下类。醇和酚在性质是有没有差异呢?接下来我们具体学习它们的性质。就从我们最熟悉的乙醇开心吧。

【整理复习、推陈出新】

[师]乙醇我们都很熟悉了,我们请一位同学回忆一下他的物理性质。[生]乙醇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与水任意比互溶,密度比水小

[师]那他的分子式是什么?结构式呢?结构简式?

[生]C2H6O、

C C O H

H

H

H

H

H

、CH3CH2OH

[师]接下来大家一起看一下他的结构式.乙醇的官能团是什么?[生]—OH

[师]这里大家要了解一个小知识,一般我们把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这个碳原子称为α碳,记作α-C;与α碳相连的这个碳原子称为β碳,记作β-C。我们再来看一下乙醇的结构式,乙醇有一个α—C、一个β-C。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乙醇上有几种键,先看官能团上的:O-H、O-C,在看看乙基上的:α-C-H,α-C—β—C,β—C—H,所以乙醇一个有5种键。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几个乙醇的化学性质.大家

醇的教学设计

《醇》的教学设计 1 理论依据与分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1]。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2]。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3]。CBL案例为基础(Case-Based Learning,CBL) 教学模式CBL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是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案例,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4]。本文采用图片、案例、视频等不同形式,表征信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课程设计符合化学核心素养。 2 基于思维导图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 2.1教学内容分析 醇在人教版教材中处于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一节。醇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从实际的生产、生活上看,醇有着广泛的用途,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起桥梁作用。本节内容从学生已有基础出发,以典型的醇—乙醇为例,使学生系统的学习醇的结构和性质,体会到醇类在有机转化中的重要作用,采用思维导图方法整理归纳重难点知识,拓展醇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2.2学情分析 必修二中已学习了乙醇的结构式、官能团以及酯化反应、氧化反应及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生初步建立结构(官能团、碳原子的饱和、基团间的相互影响)决定性质的观念;但是从结构上对性质进行推测这方面的能力还欠缺,尤其对断键位置与反应类型间的关系上不能很熟练区分。 2.3教学目标 依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人教版必修2“乙醇”的教学课时目标设计如图1所示。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五:4-2-1《醇的性质和应用》教案(二)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五:4-2-1《醇的性质和应用》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分析,掌握醇的分类、性质和用途; 2、通过类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方案设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醇的化学性质 重点:醇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工业上以石油为原料制得的乙醇是不能用来兑制饮用酒的,因为工业酒精中常混有乙醇的同系物甲醇。甲醇有毒,饮用10 mL甲醇,会使眼睛永远失明;而误服30 mL甲醇,将置人于死地。甲醇是无色、有类似酒精气味的液体,而含有甲醇的工业用酒精价格便宜。甲醇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和燃料(如甲醇汽油),还是制造甲醛、氯甲烷等的原料。因为甲醇最早是用木材干馏法生产的,所以甲醇也叫木精、木醇。 【学生活动】阅读“拓展视野考”,认识甲醇。 【复习回顾】 1.定义和分类. (1)定义:分子中含有跟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结合的羟基的化合物。饱和一元醇的通式: C n H2n+1OH或R—OH. (2)分类: ①.按分子中羟基个数分:一元醇和多元醇. ②.按烃基种类分:脂肪醇和芳香醇. ③.按烃基是否饱和分:饱和醇和不饱和醇. 2.物理通性: (1).低级的饱和一元醇为无色中性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辛辣味道. (2).甲醇、乙醇、丙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3).醇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升高,水溶性逐渐降低直至不溶. 【知识讲解】化学通性:与乙醇相似

(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课堂练习】试写出2-丙醇、乙二醇、丙三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课堂练习】试写出饱和一元醇燃烧的通式. ②.催化氧化. 【课堂练习】试写出1-丙醇、2-丙醇、乙二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提问】所有的醇都能够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吗?请举例说明. (3). 脱水反应. ①.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 【课堂练习】试写出1-丙醇、2-丙醇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提问】所有的醇都能够发生消去反应吗? 请举例说明. ②.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 【课堂练习】 a.试写出甲醇和乙醇分子间脱水可能发生的所有反应方程式. b.乙二醇可以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形成环醚. 【提问】醇还可以发生哪些化学反应?与酸反应生成酯.如丙三醇与硝酸反应生成三硝酸甘油酯,俗称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炸药. 【醇的用途】 (1)甲醇(methanol)是组成最简单的一元醇。因最早由干馏木材得到,所以也称木醇。甲醇是无色、具有挥发性的液体,沸点为65℃,有毒,误服会损伤视神经,甚至会致人死亡。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也可直接用作燃料。 (2)乙二醇(glycol)是无色、具有甜味的黏稠液体,熔点为-16 ℃,沸点为197 ℃,与水互溶,能显著降低水的凝固点。它是目前市售汽车发动机防冻液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合成涤纶等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原料。 (3)丙三醇(glycerin)俗称甘油,是无色、无臭、有甜味的黏稠液体,沸点为290 ℃(分解),能与水互溶,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丙三醇主要用于制造日用化妆品和三硝酸甘油酯。三硝酸甘油酯俗称硝化甘油,主要用作炸药,也是治疗心绞痛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

新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醇的性质和应用

第一课时 醇的性质和应用 1.乙醇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什么?乙基(-C 2H 5)属于官能团吗?写出乙醇的结构简式。 提示:羟基(或-OH);乙基不属于官能团。CH 3CH 2OH 或C 2H 5OH 。 2.乙醇可以燃烧,你能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吗? 提示:CH 3CH 2OH +3O 2――→点燃 2CO 2+3H 2O 。 3.钠与水,钠与乙醇哪一个反应更剧烈?试写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钠与水反应更剧烈。2CH 3CH 2OH +2Na ―→2C 2H 5ONa +H 2↑。 [新知探究] 探究1 向小烧杯中加入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切去表层的金属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如何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 提示:钠块沉入底部(ρ钠>ρ乙醇),钠块上产生大量气泡且在气泡推动下不断上升。待反应稳定后(或验纯后),点燃产生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并倒扣一支干燥的小烧杯, 观察到有水珠生成,证明产生的气体为H 2。 探究2 组装如图所示装置。在试管Ⅰ中依次加入2 mL 蒸馏水、4 mL 浓硫酸、2 mL 95% 的乙醇和3 g 溴化钠粉末,在试管Ⅱ中注入蒸馏水,烧杯中注入自来水。加热试管Ⅰ至微沸

状态数分钟后,冷却。 试管Ⅱ中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依据上述实验现象,你能判断出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产物吗?请设计实验证明试管Ⅱ中收集到的是溴代烃。 提示:在试管Ⅱ中可观察到有油状无色液体沉积于底部,此物质是CH3CH2Br,其检验方法为:取Ⅱ中油状液体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再加入足量稀HNO3酸化后滴入AgNO3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证明试管Ⅱ中收集到的有机物是溴代烃。 探究3组装如图所示装置,在试管中加入2 g P2O5并注入4 mL 95%的乙醇,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1)实验过程中,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2)K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反应类型是什么? (3)温度升高到140 ℃时,生成的产物是什么?反应类型是什么? (4)温度升高到170 ℃时,生成的产物是什么?反应类型是什么? 提示:(1)酸性KMnO4溶液(紫红)褪色。 (2)除去挥发的乙醇和磷酸。 (3)乙醚(CH3CH2OCH2CH3);取代反应。 (4)乙烯(CH2=CH2);消去反应。 [必记结论] 1.乙醇的结构

乙醇教案

乙醇教案 【课题】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中学教材中,乙醇第一次出现是在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七节,是出现在学习了甲烷这个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后。本节内容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介绍了乙醇的俗名、存在、简单应用、物理性质、可燃性等。相对来说,在研究乙醇的分子式的组成元素时,探究成分并不多,教材是先告知了乙醇的分子式,再通过讨论的形式来研究如何去验证,并没有涉及实验。本节内容只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乙醇这个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为之后的高中课程深入研究乙醇打下基础。 乙醇第二次出现,是在高中化学2专题3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已有的基础上的,所以这里并没有明确提到乙醇的物理性质等,而是把重点放在乙醇的结构、化学性质和日常应用上。乙醇的结构中,羟基原子团必是重点,也是难点,教材在介绍乙醇中的羟基官能团时,不仅是为之后学习其他含羟基的有机化合物打下基础,更是为学生学习其他的官能团提供了学习的方法。介绍化学性质时,也是紧扣羟基来展开的,让学生充分体会“结构决定性质”这句话的含义。相对于初中来说,本节涉及了实验,探究性比较强,让学生从实验观察中去归纳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比如乙醇与金属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等,除了实验,本节还配合了相应的原理说明,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在介绍了乙醇的化学性质之后,教材强调了乙醇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它的重要性和广泛用途。在本节内容结尾的催化氧化中又引入了乙酸,这就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节的学习。总的来说,这一节的内容既是对初中的补充提高,又是为接下来更深入的学习有机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乙醇第三次出现是在高中选修课程“有机化学基础”的专题4第二单元第一节“醇的性质和应用”。这里的乙醇是作为醇类的代表出现的,教材首先回顾了它的结构和学生已掌握的化学性质,也强调了它的重要用途,在此基础上又结合羟基的特点,再通过实验探究,引入了新的化学性质,如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醇的分子间和分子内脱水等,这里的化学性质进一步的突出了羟基的作用和反应的原理,知识点更深入,也是本节的重难点所在。本节内容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的,它不仅仅是在研究乙醇,而是通过乙醇的性质来介绍这一类物质的一般性质,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类比,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不仅为之后学习有机合成做好铺垫,更为之后学习更多更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 2.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了解羟基官能团的特点,理解官能团的概念; 4.使学生了解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方法与过程: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掌握观察 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再到得出结论,让学生了解 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醇的性质及应用》【创新教案】

第二单元醇酚 第一课时醇的性质和应用 一、学习内容分析 “醇的性质和应用”选自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第二单元,本节教材介绍醇酚的结构区别、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先进行醇和酚的区别,然后以乙醇为例介绍了醇的化学性质,在介绍乙醇的化学性质的时候重点放在乙醇与HBr的反应和乙醇的脱水反应。最后总结了乙醇在反应总的断键情况。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所以本节课重点讨论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对乙醇结构的推断、认识;乙醇与HBr的反应。 教学难点:乙醇与HBr的反应、乙醇的断键情况。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对化学实验具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实验操作的严谨性,规范性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 2、学习兴趣容易被调动,学习动机容易被激发。 3、我学生比较活跃,但基础比较差,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把握节奏不要太快。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醇和酚的结构差异;认识乙醇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媒体;实验器材:金属钠、95%乙醇、NaBr粉末、蒸馏水、98%浓硫酸、P2O5、KOH溶液、酸性KMnO4溶液、酒精灯、铁架台、洗气瓶、试管、烧杯、火柴。

五、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大家看一下PPT,PPT上是乙烷的结构式,如果用红色标记的这个H被羟基取代得到的是什么? [生]乙醇 [师]那么我要问一下,什么是醇?是不是含有羟基的就是醇?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结构,这个是什么?(PPT上显示苯酚的结构式) [生]苯酚 [师]那什么又是酚呢?含有苯环、含有羟基的就是酚吗? 这个是酚吗?(PPT上显示苯甲醇结构式) [生]不是,是醇 [师]到底什么是醇什么是酚?它们有什么差别?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醇和酚。 我们先来看一下醇和酚的定义: 醇是指羟基与烃基中的饱和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这里要注意一下,这个饱和碳原子只是指羟基所连的这个碳原子要求是饱和的, 对于整个烃基不要求饱和,比如说CH2OH 虽然苯甲基不饱和,但是和羟 基相连的这个亚甲基是饱和的,所以这个是属于醇,而不是酚。 我们再来看一下酚。酚是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有机化合物。 注意直接相连四个字,就像刚刚我们提到的苯甲醇羟基和苯环中间插了一个亚甲基就不行了。接下来我们把下面就给化合物分一下类。 醇和酚在性质是有没有差异呢?接下来我们具体学习它们的性质。就从我们最熟悉的乙醇开心吧。 【整理复习、推陈出新】 [师]乙醇我们都很熟悉了,我们请一位同学回忆一下他的物理性质。 [生]乙醇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与水任意比互溶,密度比水小 [师]那他的分子式是什么?结构式呢?结构简式?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化学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第1课时 醇 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 醇 酚 第1课时 醇 1.掌握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2.了解醇类的官能团、结构特点、一般通性和几种 典型醇的用途。 3.掌握实验室由乙醇制乙烯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 1.结构 2.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 液 有特殊香味 比水小 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1)乙醇与钠反应得到H 2和乙醇钠。在工业上,乙醇钠可由乙醇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得。 (2)在醇和氢卤酸的反应中,醇分子中的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生成卤代烃。一般情况下,醇比较容易获得,卤代烷烃常用醇和氢卤酸反应制得。 ROH +HX ―→R —X +H 2O 。 (3)实验室中经常采用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发生脱水反应来获得乙烯或乙醚。 CH 3CH 2OH ――→浓硫酸 170 ℃CH 2===CH 2↑+H 2O , 2CH 3CH 2OH ――→浓硫酸 140 ℃ CH 3CH 2OCH 2CH 3+H 2O 。 1.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 2Cr 2O 7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的Cr 3+ 。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

①乙醇沸点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③乙醇有还原性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A.②④B.①③ C.②③D.①④ 解析:选B。①乙醇沸点低,汽化后遇到酸性K2Cr2O7水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发生颜色的改变;②题述测定原理与乙醇的密度大小无关;③乙醇有还原性,K2Cr2O7有氧化性,二者相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④题述测定原理与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无关。故B项正确。 2.下列反应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A.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到140 ℃ B.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 C.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到170 ℃ 解析:选D。A属于取代反应,B、C都属于氧化反应,D属于消去反应。 1.乙醇与钠的反应 (1)实验探究:醇与Na的反应 ①实验步骤:向小烧杯中加入无水乙醇,再加入一小块切去表层的金属钠(绿豆粒般大小),观察实验现象。 ②实验现象:烧杯内钠粒沉于液态无水乙醇底部,有无色气泡在钠粒表面生成后逸出液面,最终钠粒消失,液体仍为无色透明;产生的气体被点燃时,气体燃烧并有淡蓝色火焰; 倒扣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在内壁上出现了水珠,但倒入烧杯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③实验结论:乙醇与钠在常温下反应较缓慢,生成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其中断键方式为乙醇上的O—H键断裂,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1)乙醇与钠的反应类似于水与钠的反应,因此,乙醇可以看作是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乙醇与钠的反应比水与钠的反应要缓和得多,这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活泼。 (2)在乙醇分子里,被钠置换的氢是羟基中的氢,而不是乙基上的氢。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4.2 醇 酚-教案设计

醇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 质之间关系的和科学观点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 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利用曲线图分析有关数据并 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问题的一般 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重点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难点醇的化学性质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一、醇(alcohol) 1.概念:醇是链烃基与羟基形成的化合物。与醚互为同分异构体。通式为C n H 2n+2 O x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 n H 2n+1 OH 2.分类: (1)按烃基种类分; (2)按羟基数目分: 多元醇简介:乙二醇:分子式:C 2 H 6 O 2 结构简式: 丙三醇:分子式:C 3 H 8 O 3 结构简式: 3.醇的命名

4.醇的沸点变化规律: (1)同碳原子数醇,羟基数目越多,沸点越高。 (2)醇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 5.醇的物理性质和碳原子数的关系: (1)1~3个碳原子:无色中性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辛辣味道;(2)4~11个碳原子:油状液体,可以部分溶于水; (3)12个碳原子以上:无色无味蜡状固体,难溶于水。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1.消去反应 分子内脱水:C 2H 5 OH CH 2 =CH 2 ↑+ H 2 O 分子间脱水:C 2H 5 OH+HOC 2 H 5 C 2 H 5 OC 2 H 5 +H 2 O(取代反应) 2.取代反应:C 2H 5 OH +HBr C 2 H 5 Br+ H 2 O 断裂的化学键是C-O。 3.氧化反应: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褪色,氧化过程: 三、醇的化学性质规律 1.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 ①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的醇(-OH在碳链末端的醇), 被氧化生成醛。2R-CH 2-CH 2 OH+O 2 2R-CH 2 -CHO+2H 2 O ②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有一个氢原子的醇(-OH在碳链中间的醇), 被氧化生成酮。 ③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不能形成双键,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 2.消去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醇》教案-新版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酒的灵魂---乙醇(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和酚》(第一课时),对于课程安排的学习,学生在高一必修2已经简单学习了烃的含氧衍生物代表物质—乙醇和乙酸的一些性质,所以本节课是复习必修二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设计意图 本设计是一节边讲边实验的新授课教学,注重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设计中也符合由结构到性质这一化学研究方法,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比较复杂,不建议把醇和酚的结构比较放在这进行。本设计围绕—OH这一官能团,分析乙醇的结构与性质,主要从断键的角度进行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因为在必修2中对于乙醇已经有所学习,这一节学生新接触的是乙醇的消去反应,所以消去反应是重点,但是要从乙醇的知识学习其他醇的性质,所以要有所复习,探究实验中借鉴“名师大篷车”中秦才玉老师的实验理念:即关注全体学生通过实验对知识的认知,因而采用分组实验,并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学生在讨论交流思考中轻松完成学习,较好的学习情境创设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原有乙醇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乙醇结构中的化学键的变化。 2.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从结构入手推测乙醇性质的能力。 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和科学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 、初步掌握根据物质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认识乙醇的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乙醇的结构、重要性质。 教学方法 比较法、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具;铜丝、无水乙醇、重铬酸钾、浓硫酸、圆底烧瓶、温度计、试管、酒精灯、分子球棍模型等。 教学过程

《醇的性质和应用》名师教案

醇的性质和应用 一、教学分析 醇的代表物质乙醇在必修教材中已作出简要的介绍,学生对此已具备一定程度的认识。做简单意义上的重复是没必要的。应将教材中提供的探究材料加以充分利用和创新,设计学生探究乙醇性质的过程,让学生获取对醇类性质的认识以及对探究过程的体验。 本节课在设计时完全围绕酒这个核心,探讨了学生们关心的关于酒的7个问题,层层递进推导得出乙醇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乙醇性质的探究活动,学习醇的典型化学性质; 2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感悟基团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过程 【引入】鸡尾酒材料:红糖水、橙汁、白酒或者水,柠檬或者橙子片 【过渡】我们心怡的鸡尾酒(coctail)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或饮料、果汁、汽水混合而成,是一种混合饮品,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跟酒有关的那些事。走进超市,在酒架上有各种各样的酒。你想了解关于酒的哪些事呢【写在黑板上,今天我们酒从化学的视角来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 Q1:黄酒、葡萄酒、啤酒、白酒的区别

【资料卡】酒的种类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米酒,药酒等。 白酒: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啤酒: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葡萄酒: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 黄酒: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它是一种以稻米为原料酿制成的粮食酒。不同于白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 【知识点一】乙醇的制备:1酿造:淀粉/纤维素----葡萄糖-----酒精 2乙烯水化法: 3卤代烃的水解: Q2:酒有不同的度数,度数表示什么为什么酒能形成不同的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5教案:第4章第2节 糖类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糖类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以及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要意义。 2.掌握葡萄糖的结构、主要性质,并了解其用途。(重点) 3.掌握蔗糖和麦芽糖的组成、主要性质以及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重点) 4.掌握淀粉、纤维素的组成,以及它们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掌握淀粉的检验方法。(重难点) 糖类的组成和分类葡萄糖和果糖 [基础·初探] 1.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葡萄糖和果糖

[思考探究] 1.如何检验糖尿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提示】将病人的尿液与新制Cu(OH)2悬浊液混合后共热,观察是否有红色沉淀生成。 2.甲醛、乙酸、葡萄糖、果糖的最简式相同吗?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似? 【提示】甲醛、乙酸、葡萄糖、果糖的最简式均为CH2O,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认知升华]

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CH 2OH(CHOH)4CHO +H 2――→Ni △CH 2OH(CHOH)4CH 2OH 2.氧化反应 ①银镜反应: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 CH 2OH(CHOH)4COONH 4+2Ag ↓+3NH 3+H 2O ②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 CH 2OH(CHOH)4CHO +2Cu(OH)2+NaOH ――→△CH 2OH(CHOH)4COONa +Cu 2O ↓+3H 2O ③生理氧化反应: 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 ΔH =-2 804 kJ·mol -1 ④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酯化反应 4.发酵生成酒精 C 6H 12O 6――→酒化酶2C 2H 5OH +2CO 2 [题组·冲关] 题组1 糖的组成和分类 1.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 【导学号:88032061】 【解析】 糖类为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答案】 C 2.下列物质属于单糖的是( ) A .葡萄糖 B .麦芽糖

化学《乙醇》教案

化学《乙醇》教案 化学《乙醇》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2.了解乙醇的结的和物理性质。 3.驾驭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驾驭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被活泼金属原子取代。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试验探究、启发导学 [教学内容] 引言:在第四章中,我们学习了烃类有机物—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知道它们都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同时,我们也知道这些烃通过化学改变可以引进第三种、第四种元素。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烃分子增加其他元素?举例说明。 指出:烃分子中引进了其他元素后就不能再叫烃了。 设问:那么,这类有机物又叫什么呢? 讲解:假如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例:卤素原子—

X;羟基—OH;硝基—NO2等)所取代,就能生成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例:卤代烃;醇;硝基化合物等),这些有机物从结构上说,都可以看作由烃衍变而来的,所以叫“烃的衍生物”。 板书:第五章烃的衍生物 讲解并描述:一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而得到。一氯甲烷可以看成是甲烷的衍生物。l,2-二溴乙烷既可以看成是乙烯的衍生物,又可以看成乙烷的衍生物。硝基苯可以看成是苯的衍生物。由此我们可以将烃的衍生物定义为: 板书:1、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说,都可以看作是由烃衍变而来的有机物。 设疑:为什么要“从结构上说?” 讲解:烃的衍生物并非肯定要由烃通过取代、加成等方法来得到;例如乙醇可以由乙烯和水加成得到,也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得到。 过渡:烃和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化学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设问:请同学们设想,烃的衍生物跟相应的烃是否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讲解:当烃分子上的氢原子被这些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物质的一些性质都将发生很大改变,可以说,这些原子或原子团对烃的衍生物的性质起了确定性的作用。由于它确定了这个物质的化学特性。所以在化学上把这种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高中化学《化学》选修⑤的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苏教版-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内容分析与使用建议 《有机化学基础》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6个选修模块之一,供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高中学生选择学习。作为选修课程,《有机化学基础》学习的基础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和普通高中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学知识。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教材按专题组织教学内容,共分5个专题: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专题2“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专题3“常见的烃”、专题4“烃的衍生物”、专题5“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主题分为4个,分别是: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和主题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可见,教材的专题1和专题2涵盖了内容标准中主题1的内容,专题3和专题4涵盖了内容标准中主题2的内容,专题5的内容即内容标准中主题3的内容,而内容标准中主题4的内容主要被安排在教材的专题3和专题4中。 一、教材的内容体系 1.内容结构 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分为两个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分别介绍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研究方法。在必修的《化学2》中,学生对一些具体的有机化合物有了感性认识,因此在专题2中,教材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分类的知识作了介绍。在接下来的专题3、4、5中,以“官能团”为组织线索,分别对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了介绍。教材的结构见表1所示。 表1《有机化学基础》教材的内容结构 2.内容简析 考察整个教学内容可以发现,教材在注重呈现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十分注重将有机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实际相联系。例如,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从有机化学学科的视角来认识有机化学发展轨迹的同时,也强调有机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即有机化学在人类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环境、解决发展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有机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知识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由于在必修化学的学习阶段学生对具体的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醛、乙酸等)已经有了感性认识,因此,在专题2“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中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命名就有了一定的

醇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醇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邗江中学杨丽娟 一、设计思想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中心。新课标也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密围绕这两方面,力求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中,实现“知识、方法、能力、素养的有机统一”。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分析 [教材版本] 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苏教版)20XX年6月第3版 [教材分析] 醇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之一。从方法和内容看,醇都是烃的衍生物学习中的重要 枢纽。 [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已知:(1)必修2中学过乙醇的结构、部分性质和用途 (2)选修中刚学过卤代烃的性质、相关实验分析方法 未知:(1)醇的概念(2)乙醇结构的现代分析法(3)乙醇的脱水和卤化反应方法与能力方面:很多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时习惯于被动接受,不注重方法的积累,思考不全面,实验设计能力不够。 情感方面:感到有机化学抽象、难学、害怕学习有机化学 [课标要求] 1、知道可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化学实验方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2、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 3、知道醇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4、从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上认识取代与消去反应,并了解发生反应的条件 三、创新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在学生的已知和未

知中架建桥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最常见的醇——乙醇的结构与性质,由特殊到一般,掌握醇的结构、性质与用途。并在探究中提高兴趣与自信、获得知识与方法、提升能力与态度。 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对比类推、自主假设→实验探究、验证假设→交流讨论、提升能力→归纳小结、整理新知→迁移应用、课堂总结。 四、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比分析,掌握醇的概念、乙醇的结构与主要性质; 2、通过乙醇的结构推导,知道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一般方法; 3、通过类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方案设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在自主探究中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2、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乙醇结构的现代分析法2、乙醇的卤化反应和脱水反应 3、有机化学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乙醇结构的现代分析法2、乙醇的脱水反应原理 3、实验思维能力和方案设计能力培养 五、教学准备按教材P68-69中的实验准备实验仪器 六、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一、创设情境,对比学习醇的概念 [图片展示]醇的用途(甲醇燃料电池、作抗冻剂的乙二醇、用于护肤和生产炸药的丙三醇、治疗水肿的甘露醇、作到防水涂料的聚乙烯醇) [师] 醇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什么是醇? [观察与思考]结合名称,比较下列物质的结构,归纳出醇的定义 OH(甲醇)CH3CH2CH2OH(1-丙醇)(环己醇) CH

高中化学_醇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醇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烃的衍生物》是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5模块中的第二章,而醇在烃的衍生物中的地位非常突出,在有机合成推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与生活最贴近的有机物,本节是复习课,通过醇的一系列性质,按“结构—性质—生活中的作用”这样的模式来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醇的性质、官能团的转化,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整合能力。并且让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醇的结构及性质。 2.探究根据结构和条件分析有机反应的方法 3.体验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素养 四、教学重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六、实验准备:药品:无水乙醇钠水 仪器:烧杯镊子小刀 七、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学习 八、教学过程;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是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精心准备,提供条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设计方案,做实验验证有关结论,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新理念。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同时知识化,面对实验结论不对不去重新的进行实验,得过且过。少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大,不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 化学学情分析 一、有机化学在高考中的比重 高考中选择题一般是一个选择和选修34题。 选择题题干给的是一个较为陌生的结构简式,包含多种官能团,考查的内容一般是分子式、官能团种类数目、官能团基本性质等。 选修是有机合成的推断,考查的内容包括反应类型、结构简式的书写、方程式的书写、官能团的性质、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及书写等。 而无论是在选择题还是选 34题,羟基基本都会出现,尤其是酯化反应更是一个高考的热点。

苏教版高中化学专题醇的性质和应用教案选修

一、乙醇的结构与性质 1.结构 乙醇的分子式C2H6O,结构简式CH3CH2OH,官能团—OH(羟基)。 2.物理性质 乙醇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低,易挥发。乙醇能与水任意比互溶,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 3.乙醇的化学反应与乙醇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 乙醇结构式及化学键 (1)乙醇与活泼金属如Na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e键断。 (2)乙醇与氢卤酸如HBr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OH+HBr错误!CH3CH2—Br+H2O,d键断。 R—OH与HX反应方程式为R—OH+HX错误!R—X+H2O,可用于制卤代烃。 (3)乙醇的脱水反应 1分子内脱水(属于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错误!CH2===CH2↑+H2O,a、d键断,可用于实验室制乙烯。浓硫酸作用为催化剂和脱水剂。 2分子间脱水(属于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错误!CH3CH2OCH2CH3+H2O,d、e键断,可用于实验室制乙醚。浓硫酸作用为催化剂和吸水剂。 说明:乙醇脱水反应除了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外,也可用Al2O3(400_℃左右)或P2O5等作催化剂。 (4)乙醇的催化氧化(Cu或Ag作催化剂)方程式为2CH3CH2OH+O2错误!2CH3CHO+2H O,c、e键断,可用于制乙醛。 2 乙醇与HBr反应的装置图中,长导管、试管Ⅱ和烧杯中的水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 对溴乙烷起到冷凝作用,试管Ⅱ中的水还可以除去溴乙烷中的乙醇。 二、醇类 1.醇的分类 根据分子中的醇羟基的数目,可将醇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一般将二元以上的醇统称为多元醇。 2.常见的醇及应用 (1)甲醇:结构简式为CH3OH,俗称木精或木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剧毒。 (2)乙二醇:结构简式为(),无色、黏稠的液体。乙二醇的水溶液凝固点很低,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 (3)丙三醇:结构简式为,俗称甘油,是无色、黏稠、有甜味的液体,吸湿性强,有护肤作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丙三醇与硝酸反应生成硝化甘油的方程式为 。 说明:1当羟基与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相连时,容易发生异构化,如羟基与碳碳双键相连时会转化为醛或酮。 2同一碳原子上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不稳定。 3.醇类的性质 醇的性质一般有1与活泼金属(如Na)反应;2与HX反应生成卤代烃;3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和分子间脱水(生成醚);4氧化反应;5酯化反应等。 (1)甲醇、乙二醇、丙三醇是否互为同系物,为什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醇的性质和应用》学案-新版

4.2.1《醇的性质和应用》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2.了解醇类的结构特点、一般通性和几种典型醇的用途。 【预习作业】 1.现在有下面几个原子团,将它们组合成含有—OH的有机物CH3——CH2— —OH 【基础知识梳理】 一、认识醇和酚 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酚。 二、醇的性质和应用 1.醇的命名(系统命名法) 命名原则: 一元醇的命名: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把支链看作取代基,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按照主链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羟基在1位的醇,可省去羟基的位次。 多元醇的命名:要选取含有尽可能多的带羟基的碳链作为主链,羟基的数目写在醇字的前面。用二、三、四等数字表明 2.醇的分类 (1)根据醇分子中羟基的多少,可以将醇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 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式:C n H2n+2O 饱和二元醇的分子通式:C n H2n+2O2 (2)根据醇分子中羟基所连碳原子上氢原子数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伯醇、仲醇和叔醇 伯醇:-CH2-OH 有两个α-H 仲醇:-CH-OH 有一个α-H

叔醇:-C-OH 没有α-H 3.醇的物理性质 (1)状态:C1-C4是低级一元醇,是无色流动液体,比水轻。C5-C11为油状液体,C12以上高级一元醇是无色的蜡状固体。甲醇、乙醇、丙醇都带有酒味,丁醇开始到十一醇有不愉快的气味,二元醇和多元醇都具有甜味,故乙二醇有时称为甘醇(Glycol)。 甲醇有毒,饮用10毫升就能使眼睛失明,再多用就有使人死亡的危险,故需注意。 (2)沸点:醇的沸点比含同数碳原子的烷烃、卤代烷高。且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 (3)溶解度:低级的醇能溶于水,分子量增加溶解度就降低。含有三个以下碳原子的一元醇,可以和水混溶。 4.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OH 5.乙醇的性质 (1)取代反应 A.与金属钠反应 化学方程式:2CH3CH2OH +2Na → 2CH3CH2ONa +H2↑ 化学键断裂位置:① 对比实验:乙醇和Na反应:金属钠表面有气泡生成,反应较慢 水和钠反应:反应剧烈 乙醚和钠反应:无明显现象 结论:①金属钠可以取代羟基中的H,而不能和烃基中的H反应。 ②乙醇羟基中H的活性小于水分子中H的活性 B.乙醇的分子间脱水 化学方程式:2 CH3CH2OH 浓硫酸 140℃ CH3CH2OCH2CH3+H2O 化学键断裂位置:②和①

高二化学选修5(苏教版)同步导学案:4-2 第2课时酚的性质和应用讲课教案

第2课时酚的性质和应用 智能定位 1.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活动,学习酚的典型化学性质。 2.了解含酚废水的污染情况及含酚废水的处理。 3.通过对乙醇与苯酚以及苯与苯酚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感悟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情景切入 酚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醇和酚的官能团均为羟基,二者在性质上有哪些差别呢? 自主研习 一、酚 1.概念:羟基与苯环(或其他芳环)碳原子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 2.举例 苯酚:,邻甲基苯酚:,间苯三酚:。 二、苯酚 1.分子组成与结构 颜色状态气味毒性溶解性 无色晶体特殊有毒常温溶解度不大,高于65℃时与水 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1)苯酚的酸性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有关反应方程式实验结论 得到浑浊的液体室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小 浑浊的液体变澄清,反应方程式 为 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 表现出酸性 两液体均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 分别与HCl和CO2 反应生成,说明苯酚 酸性比H2CO3的弱 (2)取代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管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 方程式 应用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3)显色反应 苯酚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利用此性质也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 (4)氧化反应 ①在空气中会慢慢被氧化呈红色。

②可以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 ③可以燃烧C 6H 6O+7O 2−−→ −点燃 6CO 2+3H 2O 。 4.苯酚的应用与毒性 (1)苯酚的应用:苯酚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合成纤维、药物、农药、染料等。 (2)酚类化合物的毒性:在石油、煤、化工、制药、油漆工业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以苯酚、甲酚污染为主,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含酚废水可回收利用和降解处理。 三、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1.在苯酚分子中,苯基影响了与其相连的氢原子,促使它比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更易电离。 2.苯酚分子中羟基反过来影响了与其相连的苯基上的氢原子,使邻对位上的氢原子更活泼,更容易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 思考讨论 (1)设计实验证明酸性:CH 3COOH>H 2CO 3>,画出实验装置图。 (2)苯酚溶液显弱酸性,能否与弱碱Cu (OH )2反应? (3)向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CO 2时,能否生成Na 2CO 3? 提示:(1)可利用醋酸与碳酸钙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如图: (2),溶液酸性较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可见其 c (H +)很小。Cu(OH)2难溶,其电离出的c (OH -)很小,H +与OH -不足以反应,故苯酚不与弱碱Cu(OH)2反应。 (3)由于苯酚的酸性介于H 2CO 3和NaHCO 3之间,故向苯酚钠中通入CO 2中,无论量的多少均只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课堂师生互动 知识点1苯酚的结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 在苯酚中苯环和羟基之间相互影响,使苯酚具有了一些特殊的性质: 1.苯环对羟基的影响 由于苯环的存在使苯酚中的氢氧键比醇中的氢氧键更易断裂,从而使苯酚具有一定的酸性。 2.羟基对苯环的影响 羟基的存在,使苯酚中苯环上的氢原子比苯分子里的氢原子更活泼,尤其是羟基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故苯酚比苯及苯的同系物易发生取代反应。如苯酚与溴水反应不需要加热或催化剂,立即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而苯或苯的同系物与液溴需在催化剂存在时方能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