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4.13辛亥革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223.50 KB
- 文档页数:5
第13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知道武昌起义(2)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同盟会2、要求学生掌握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3、要求学生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4、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重难点】1、重点: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2、难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教材解疑】1、补充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材料:材料一:为了……缓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遍练新军等……“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
材料二: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
……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一再要求下,撤消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
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预备立宪”实际是一个骗局。
2、辛亥革命的含义:狭义的辛亥革命指把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部革命过程。
3、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假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而原来地方的集资款概不退现款,只换发国家铁路股票,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
其中四川省的运动最为激烈。
四川保路运动是由立宪派发动和领导的,他们力图把运动控制在文明争路的范围内,要求人们只求争路,不反官府,不打教堂,更不得聚众暴动。
同盟会虽然没有掌握保路运动的领导权,但他们执行“借保路之名,行革命之实”的策略,暗中联络会党武装起义。
保路运动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4、中华民国是1912 年~1949年,中国国名的称号,即国号。
必修一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主备人:王花【学习目标】1、能说出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能记住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3、会分析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同盟会政治纲领、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知识导学】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1、政治条件:签订后,中国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腐败无能,应当推翻;2、经济和阶级基础:中国发展,力量不断壮大;3、思想武器:思想的传播;(1)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等学说;(2)主阵地:和;人物:、和;4、组织基础:等革命团体和的建立;(1)兴中会:①时间:年月②地点:③性质:近代中国统一的革命政党。
(2)中国同盟会:①时间:年月②地点:③政治纲领:、、、。
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个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机关刊物:《民报》⑤性质:近代中国统一的革命政党。
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其中最为壮烈的是,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6、有利时机:四川的。
二、爆发:武昌起义1、时间:年月日2、结果:被革命军占领,军政府成立,国号“”。
3、影响: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中华民国成立㈠成立概况:1、时间: 年1月1日;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3、都城:4、国旗: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③2、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宪法。
3、意义:具有的进步意义。
四、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背景:①清政府:②袁世凯:③帝国主义:④立宪派和旧官僚:⑤孙中山:2、步骤:第一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
年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覆灭;第二步:袁通电赞成,孙中山辞职;第三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标志:辛亥革命到此结束。
五、历史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自学案)
【课标要求】
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从世界潮流和中国社会进步趋势的高度,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
【知识梳理】
一、武昌起义
1、背景:(划在书上)
(1)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①主要内容: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学说。
②代表人物:、、
③重要阵地:、
(2)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①兴中会:1894年在建立。
②其他革命团体:、
年月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占领武汉三镇。
二、中华民国成立
1、概况:1912年元旦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1)背景:(划在书上)
(2)过程:1912年2月退位,清朝覆灭。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的功绩:(划在书上)
第13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分析探究】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失败?
【知识拓展】
1、区别:辛亥革命是指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建立以及武装斗争等等,是指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就是指发生在农历辛亥年1911年的那次武装斗争,也就是狭义上的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成功了,而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2、联系: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推动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达到顶峰。
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才问题,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通过学习孙中山在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教学重难点重点: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学法指导1、根据课本,完成课前预习的填空部分,并将重点知识标注清楚;2、合作探究过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明确个人任务,商讨出答案。
【知识梳理】1.条件(1)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2)思想: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___________学说;(3)组织: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________②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在东京建立。
(4)军事:中国同盟会发动了___________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
(5)时机:1911年四川爆发_____________,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武昌起义_________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光复武汉三镇。
3.高潮:中华民国成立(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_____,以五色旗为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①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自由平等②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第13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复习内容: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意义复习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临时约法》,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复习难点: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自主习一、酝酿和爆发1酝酿: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人成立了________,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__________》上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其核心是__________。
2爆发:__________年武昌起义→三镇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独立二、中华民国的成立高潮:_____年元旦孙中山在__________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年春,颁布了《______________》,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宪法,具有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1结局:1912年2月______帝退位,清王朝结束。
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
2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革命3功绩:推翻清王朝,结束______________,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
4失败表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没有完成_____________的任务。
5失败原因: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辛亥革命》导学案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12日,占领武汉三镇。
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 成立,定都南京。
知识点一:武昌起义主干梳理背景 ①经济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进行了所谓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 的发展。
②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中心在中国的 和日本的东京。
③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在国内相继建立。
其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是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④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时机逐渐成熟。
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⑤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引起保路风潮,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
知识点二:中华民国成立易错提醒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 。
内容 评价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②具有反对 的进步意义。
《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不可说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结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史料一“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料二 在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的时候,革命前辈林伯渠在《解放日报》上说:“对知识点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主题:多元史观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深化探究①清廷任命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 ②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替袁世凯撑腰。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3课辛亥革命(无答案)第13课辛亥革命一【学习目标】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二【自主学习】(一)革命爆发——武昌起义1·时代背景:《_____________》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的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政府的“________”和“_____”,客观上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想上:革命知识分子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宣传阵地:_____\_____4·组织上:兴中会成立:时间:_____年;地点:______;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国内____________一律平等;民族平等③国民有人身、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体现了天赋人权、_______________思想④国民有_______和被选举权;⑤确立立法、司法、行政_____________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___________。
规定_______由议会多数党产生,可目的限制:_____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____体现________________原则以驳回总统意___见,总统命令须_____________才有效3.从《临时约法》的内容可以看出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有何意义?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革命结果——亦喜亦忧①____年_____月____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
第13课辛亥革命一、武昌起义1.背景(1)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了一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条件(1)阶级: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2)思想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②重要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③革命宣传家: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等。
(3)组织①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
②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其政治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军事①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岗起义。
②清政府镇压保路运动导致湖北防务空虚,革命形势成熟。
3.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
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
12日,占领武汉三镇。
二、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⑤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⑥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2)性质及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和条件①袁世凯的两面手段: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
②列强的支持:列强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制造舆论。
③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破坏革命。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和退让。
(2)过程①在袁世凯的逼迫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第13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2.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重点】同盟会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学习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自主先学】一、武昌起义同盟会成立:同盟会是由先生创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
创立于年。
创办的机关报是《》,提出的纲领是“、、、。
”二、中华民国成立1、武昌起义背景:①革命党人深入湖北。
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②请政府发布“”法令,引发保路风潮。
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经过:年10月10日,起义在武昌爆发。
③结果:2、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成立于年1月1日,在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④国民有权和权;⑤确立的政治体制;⑥实行制。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性质民主宪法,具有反对的进步意义。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和的权利;观念深入人心;2.客观上打击了侵略势力;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交流促学】临时约法的各项内容和封建专制相比分别有那些进步?【反馈评学】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C.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2.《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在当时最实际的意义是A.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B.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C.限制袁世凯的权利 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3.《清帝为变端四起人心动摇引咎罪已谕》说:“川乱首发,鄂乱继之。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导学案》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预习培训】1.利用20分钟时间根据导学案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扎实掌握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并完成知识框架构建和问题引导.2利用剩余20分钟完成预习自测与探究案。
并记下预习中存在的疑问。
3.预习过程中重点掌握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
2.认识辛亥革命在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客观评价。
【教材解析】【创设情境】:思考:诗歌和图片反映一个世纪前的中国怎样的局面?问题一:辛亥革命历史背景一.根本原因:民族危机清廷反动卖国二.主要原因思想:组织:军事:革命派的武装起义三.直接原因有利时机:保路运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活动问题二:根据以上表格判断南京临时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为什么?问题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关于人民权利的规定三权分立,责任内阁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问题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
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问题五:每逢“五一”和“十一”这样的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巨幅画像遥相面对,请你说出孙中山先生地位的主要理由?问题六:为什么有的人又说说辛亥革命失败了,理由是什么?【预习自测】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不包括()A.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的暴露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主革命D.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班级姓名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历史意义;3、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能够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把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一、背景1、政治条件:签订后,中国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腐败无能,应当推翻;2、经济基础:清末“”、“”客观上推动了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准备一些条件;3、阶级基础:随着的勃兴和的发展,力量不断壮大;4、思想武器:思想的传播;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等学说;主阵地:和;人物:、和;5、组织基础:等革命团体和的建立;中国同盟会:①时间:年月②地点:③政治纲领:、、、。
后来,孙中山在《》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个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⑤性质:近代中国统一的革命政党。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其中最为壮烈的是,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7、有利时机:四川的。
【预测检测】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2、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A.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B.无产阶级革命团体 C.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无产阶级革命政党3、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兴中会的革命纲领 B.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C.最早是由孙中山提出的 D.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4、下列有关黄花岗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911年4月在广州爆发 B.黄兴亲自参加了这次起义C.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D.成为辛亥革命成功的标志5、下列事件发生在1911年的是()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 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二、爆发——武昌起义1、时间:年月日2、结果:被革命军占领,军政府成立,国号“”。
三、高潮——中华民国成立1、时间: 年1月1日;2、临时大总统:3、都城:4、国旗:5、宪法:《》(1)主要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②国内各民族一律;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④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⑤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第13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结合第一目,找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历史意义;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地位,理解其性质;3、通过对辛亥革命主要史实的梳理,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含义;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重点难点】重点: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一)阅读第一目:武昌起义1、说出武昌起义的背景;2、说出武昌起义的条件、概况;3、知道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纲领、机关刊物、意义;4、知道武昌起义主力、时间、结果。
(二)阅读第二目:中华民国的成立1、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国旗、都城、性质;2、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目的(巩固共和政体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利)、时间、内容、性质及意义。
思考:该约法有哪些局限性?(约法缺乏具体的约束措施,不能保持人民的基本权利。
)该约法的特点有哪些?(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三)阅读第三目: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了解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的原因、经过。
2、知道清朝灭亡的时间。
3、知道辛亥革命的功绩。
二、知识归纳根据基础感知部分的学习,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一)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二)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三、迁移运用必做基础题1、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
这主要是因为( )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2、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
这些文章的集中报道可能( )A.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出现在1895年C.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 D.与辛亥革命有关3、“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第13课辛亥革命》导学案第2课时学案编号:009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包括前期准备、时间、任务、事件等)2.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学法指导:阅读教材,依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并掌握记忆重点内容。
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勾画,作出记录,便于上课答疑解惑。
【学习重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学习难点】理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自主学习案】【基础知识】一、背景——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社会根源(1)外患: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内忧:清政府试图通过来挽救统治危机。
2.组织基础(1)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思想基础(1)三民主义:“,,,平均地权。
”(2)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传播了革命思想。
4.军事基础发动了等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5.清朝的预备立宪:证明是一个骗局,把清王朝推向空前孤立的境地。
二、经过——武昌起义1.概况(1)时间:年10月10日。
(2)领导人:熊秉坤、金兆龙。
(3)结果:成立,政体为“五族共和”,国号为。
2.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其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结果——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年1月1日于南京成立。
(2)颁布宪法:《》。
①组织原则:和三权分立。
②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帝制终结(1)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布结束。
(2)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
3.历史意义(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2)推翻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使观念深入人心。
【问题的探究】1.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课堂探究案】〖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1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辛亥革命课题名称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本课的主要知识有:兴中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同盟会的成立、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本课教学以3个问题为突破口,两个情境设置,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学生在学习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既认识了这一事件,又培养了从情境中感知历史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如黄花岗烈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重点、难点重点:性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的原因。
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思想和进步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设置法、读图识史法过程、方法课前导学,调查研究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预计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波峰中学高一历史课前双基预习学案A姓名:班级: 小组:编制二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一、兴起的背景19C末20C初,空前严重,清政府本质暴露无遗,和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二、酝酿阶段1、思想上:广泛传播;2、组织上:、、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政党)建立;3、军事上:革命当人发动了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成为革命主力;4、直接原因: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三、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1、开端:年月日在湖北新军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11日成立,之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高潮(1)中华民国成立①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②性质:是一个以为主体的政府(或资产阶级革命政府)(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三权分立;;②性质:是中国第一部;③意义:宣告的灭亡和确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3、结局:清朝统治结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四、辛亥革命的功绩1、意义(1)性质: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②建立了资产阶级,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③辛亥革命后,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
2、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课堂小结】1.本节从知识上学到了什么?2.本节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3.本节从情感上懂得了什么?波峰中学高一历史课后限时训练学案B姓名:班级: 小组:编制:孙培源编号:日期:【基础题】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一政治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 )A.兴中会成立大会B.同盟会成立大会C. 湖北军政府成立大会D.中华民国成立大会2.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中,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
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
2.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预学单】
1、完成《自主学习与测评》的“自主梳理”部分,在书上标注出相应的内容。
2、理解《自主学习与测评》的“史论共享”部分。
并用红笔划出重点。
3、回答下列问题
(1)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表明它把斗争矛头指向谁?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建立有何共同的作用?
(2)孙中山曾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后都失败了,在他流亡国外期间的武昌起义却成功了,其成功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中华民国采用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2011年为民国多少年?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之间如何换算?
(4)结合《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模仿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治制度?有何进步意义?
(5)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这一事件结束了中国哪一政治体制?
(6)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你认为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研学单】
第一课时
活动一:导入新课
活动二:主干知识构建(检查预学)
一、辛亥革命基础
1、经济及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3、军事基础:举行武装起义,革命力量壮大;
4、组织基础:兴中会和同盟会(时间、地点、领导、纲领、性质、作用)
二、辛亥革命经过
1、武昌起义:有利条件、时间、结果、影响
2、中华民国成立:时间、定都、国旗、政权性质
3、颁布《临时约法》:时间、颁布者、内容、评价
4、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1912年3月在北京建立北洋政府。
三、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1、性质:
2、功绩:政治、思想、经济、社会
活动三:1.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签署法令须经内阁总理副署
——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
(2)《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结合革命的发展进程,分析其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分析《临时约法》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4)结合其内容分析,为什么《临时约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续学单】
1、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中,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
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辛亥革命
2、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
A. 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
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C. 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
D. 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
3、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共和国政府。
主要是
因为它
A.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C.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
4、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明中,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
”这表明
A. 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B. 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制宪法
D.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认识到了袁世凯企图称帝的阴谋
第二课时
活动一:导入新课
活动二: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请回答:
(1)以上四则材料分别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
(2)对于辛亥革命,有人说成功了,也有人说失败了,你认为呢?说明理由。
巩固整理。
(梳理教材知识结构、整理学习所得)
【续学单】
1、“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是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此后无论谁想建立专制独裁统治都会为人民所讨伐,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使复辟力量日益强大
2、“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
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
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
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
”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
3、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4、(判断)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5、(判断)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
6、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三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t).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
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
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1)地位:图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
(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
(4)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