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2.06 KB
- 文档页数:6
《过秦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2.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学习重点】第1段重点实词积累【学习难点】文章从秦孝公写起的原因探究【学习方法】1.朗读。
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议论的节奏、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
【课前预习】一、【知识储备】(认真阅读相关材料,提取重要信息)1.关于作者:贾谊,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
后因提议改革政治,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
转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
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
与屈原合称“屈贾”。
贾谊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
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死时仅33岁。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
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为最。
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为代表。
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2.解题:“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
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二、【预习检测】1.看清字形,标出注音膏腴.()陈轸.()遗镞.()孝公既没.()鞭笞.()蒙恬.()藩.篱()俯首系.颈()召.滑()墨翟.()瓮牖..()度长絜.大()劲.弩()朝.同列()一夫作难.()蹑足行.伍()践华.为城()不及中.人()将.数百之众()比权量.力()万乘.之势()2.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课上探究】1、参看注释,翻译古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高一语文裴晓红2014年3月6日编号:19【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A级)2.学习文章一、二自然节,积累重点字词。
翻译重点句子。
(A级) 3.学习反衬、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
(B级)【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
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者之一。
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
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年后,升至太中大夫。
他学识渊博,很有抱负,是汉代杰出的政论家,曾针对时弊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律的主张,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自伤未尽大夫之责,哭泣岁余,以至郁郁而死,年仅33岁。
其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辞赋有《鵩鸟赋》《吊屈原赋》等。
他的作品经刘向整理为《新书》(58篇),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
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2.写作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
农民大量流亡异乡,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
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
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
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
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二、朗读课文,识记下列字的读音及字形。
1.生字(注音识形)崤()轸()镞()笞()恬()膏()腴()逡()镞()系()颈()黔()首隳()鞭笞()藩()氓()隶瓮()牖()矜()絜()銛()铩()2.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孝公既没()召()滑俯首系()颈践华()为城劲()弩不及中()人墨翟()蹑足行()伍将()数百之众度()长絜大比权量()力万乘()之势朝()同列一夫作难()3通假字:约从离衡.合从.缔交威振.四海陈利兵而谁何.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三、研读课文,分析把握文章内容。
《过秦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3.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4.研读文章第一段,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过程】任务一1.解题本文是史论。
“过秦”意思是,“过”是。
“论”,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
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
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
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
下篇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2.作者介绍贾谊(前200—前168),世称,洛阳人。
时期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作家之一。
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仅活了33岁。
贾谊生活的西汉初期,由于经过500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贾谊认为推行“仁政”可以“安民”,他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
《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鲁迅曾称赞本文为“”。
任务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崤()膏腴()逡()镞()黔()首氓()隶隳()鞭笞()轸()恬()藩()瓮()牖()孝公既没()召()滑俯首系()颈践华()为城劲()弩不及中()人墨翟()蹑足行()伍朝()同列将()数百之众度()长絜大比权量()力万乘()之势一夫作难()任务三阅读第一段,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窥.周室()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2.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据肴函之固.()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任务四【合作探究】一、整体把握:1.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2.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面填空:按表达方式可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一)记叙部分():写第一层:():写第二层:():写(二)议论部分():写二、研读第一段:3.文章第一段主要写的什么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4.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
《过秦论》导学案《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学生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文段一,理解固、修、务等实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过程与方法:学生朗读,小组研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贾谊及秦统一前后的历史背景。
学习重点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固的一词多义现象。
学习难点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练习翻译文段。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欣赏首诗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
二、简介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
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
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其文被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
三、背景简介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
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
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
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四、学生准确认读,为背诵课文打基础1.字音(1)腴()轸()镞()笞()蒙恬()(2)孝公既没()召滑()俯首颈系()(3)践华为城()劲弩()不及中人()墨翟()(4)蹑足行伍()将数百之众()度长絜()大(5)比权量力()万乘之势()朝同列()一夫作难()(6)鉏耰棘矜()度()长絜大崤函()黔首()(7)锋镝()隳()流血漂橹()瓮牖绳枢()氓隶()2.通假字约从离衡()合从缔交()陈利兵而谁何()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五、师生研读第一段(一)、自读课文第一段,小组研讨解决以下知识:1.词类活用:(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崤函之固()席卷天下()囊括四海包举宇内内力法度()外连横()斗诸侯()2.重点词语解释务耕织()君臣固守()修守战之具()(二)、学生练习翻译第一段,理解内容()(三)、知识延伸(一词多义现象)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翱事》()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六、学生质疑反馈七、课堂小结八、布置作业:整理第一段文言现象预习第二、三段《过秦论》导学案第二课时(学生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秦论(学生版)参考答案贾谊1.正字音:(1)单音字:xiāo、 kuī、náng、yú、zú、chī、fān、dí、wèngyǒu、qián、niè、shéngshū、xǐ、yíng、zhéshù、qǖn、lù、lǚ。
(2)多音字mò、shào、xì、huà、jìng、zhōng、dí、háng、jiàng、duó、liàng、shèng、cháo、nàn。
2.辨字形:崤山、箭镞、鞭笞、佳肴、簇拥、陶冶、锋镝、蹑足、中枢、贬谪、威慑、怄气、逡巡、迁徙、贿赂、竣工、陡峭、脉络、惋惜、缜密、意蕴、委婉、嗔怪、愠怒、二.文本分析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2、“攻之势”体现在第一段到第三段,崛起——强大——鼎盛。
“守之势”体现在第三段、第四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
3、明确:五个方面。
出身地位:“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起义军成分:“疲弊之卒,数百之众”。
武器:“斩木为兵,揭杆为旗”。
起义的影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起义结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忘秦族矣”。
三.阅读鉴赏1、前四段叙述史实,后一段对比得出结论。
步步铺垫,水到渠成。
2、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修筑万里长城”,兴建阿房宫。
最根本的是“废先王之道”。
“废先王之道”这一革故鼎新的举措,乃是唯秦独有!“废先王之道”──废除分封制而建立中央集权制,既毁灭了六国旧贵族的昔日的繁华,也毁灭了秦朝新贵族的封王美梦。
《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高一语文裴晓红2014年3月6日编号:19【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A级)2、学习文章一、二自然节,积累重点字词。
翻译重点句子。
(A级) 3.学习反衬、排比、对偶得修辞手法。
(B级)【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
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最早得汉赋作者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
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年后,升至太中大夫、她学识渊博,很有抱负,就是汉代杰出得政论家,曾针对时弊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律得主张,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自伤未尽大夫之责,哭泣岁余,以至郁郁而死,年仅33岁。
其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辞赋有《鵩鸟赋》《吊屈原赋》等。
她得作品经刘向整理为《新书》(58篇),她得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
司马迁把她与不同时代得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2、写作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得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得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
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得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
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二、朗读课文,识记下列字得读音及字形。
1、生字(注音识形)崤( ) 轸( ) 镞( ) 笞( ) 恬( )膏( )腴( ) 逡( ) 镞( ) 系( )颈( )黔( )首隳( ) 鞭笞( ) 藩( ) 氓( )隶瓮( ) 牖( )矜( ) 絜( ) 銛( ) 铩( )2、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得读音)孝公既没( ) 召( )滑俯首系( )颈践华( )为城劲( )弩不及中( )人墨翟( ) 蹑足行( )伍将()数百之众度()长絜大比权量( ) 力万乘()之势朝()同列一夫作难( )3通假字:约从离衡.合从.缔交威振.四海陈利兵而谁何.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三、研读课文,分析把握文章内容。
《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学法指导】疏通文意后反复诵读。
注意积累文言实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3.研读文章第一段,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研读文章第一段,积累文言知识。
【预习案】一·知识积累:1、解题:本文是史论。
“过秦”意思是,“过”是“论” ,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
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
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
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
下篇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2.作者介绍贾谊(前200—前168),世称,洛阳人。
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仅活了33 岁。
他的政论散文《》《》(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
二、阅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崤()膏腴()逡()镞()黔()氓()隶隳()鞭笞()轸()恬()藩()瓮()牖()孝公既没()召()滑俯首系()颈践华()为城劲()弩不及中()人墨翟()蹑足行()伍朝()同列将()数百之众度()长絜大比权量()力万乘()之势一夫作难()【探究案】探究一:1、阅读并翻译第一段。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窥周室()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据肴函之固()内立法度( )外()连横而斗诸侯( )探究二:研读第一段:1.文章第一段主要写的什么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2.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 “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
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 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3.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检测案】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
某某省某某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10课《过秦论》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X。
【重点难点】1、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2、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知识】(一)认识作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某某人,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
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X,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某某王太傅。
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
正如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二)背景简介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
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
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
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西汉初年,经历春秋战国楚汉战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现实而主X实行“仁政”的,给百姓以休养的机会,以求经济大发展,社会的稳定。
“过秦”即言秦之过,贾谊借“过秦”以“规汉”,是指责秦的过失的一篇政论文。
【学习过程】(-)研读步骤读。
本文始终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层次先后的,气势充沛,一气呵成。
年级活页导学案第周第 28 课时时间月日组长签字制作人:班级姓名过秦论》学案【教学目标】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课文中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教学重难点】1、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2、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诗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
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
贾谊(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
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指导一“过秦”即言秦之过,是指责秦的过失的一篇政论文。
1、利用古汉语字典,给下列词语注音:腴()轸()镞()鞭笞()蒙恬()藩()瓮()牖()孝公既没()召滑()俯首系()颈践华()为城劲()弩不及中()人墨翟()蹑足行()伍将()数百之众度()长絜()大比权量()力万乘()之势朝()同列一夫作难()赢粮而景()从逡()巡鉏耰棘矜()2、学生朗读课文。
点拨:文中的铺排,要读出气势,高亢而有力;文中的对比,要读出情感,抑扬有别,褒贬分明;深责时,要义正词严;惋惜处,要让人警醒。
三、自学指导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根据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的词义据:拥:窥:席卷:包举:囊括:连衡:斗诸侯:拱手:西河:2、解释下列句子的句意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第16课过秦论【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及文言知识,积累文中名句。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探究文中的叙议关系,了解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及情感。
——I晨读积累I --------------------------------------------------------------------------- 1 文本名句1.秦孝公据曙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4.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6.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漿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铺,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7.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8.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10.一夫作难而七庙漿,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文本导学丄语言积累1 •词语理解⑴通假字%1孝公既发:%1合丛缔交,相誉为一:%1赢粮而景从:%1百有余年矣:(2)—词多义-追方逐北,伏尸百万: ________________秦无亡矢遗離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_________ %1亡彳吞二周而£诸侯:__________________、河曲智叟亡以应: ________________-因華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____________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_________________ %1利<信臣精卒,陈刻兵而谁何: __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剂: _______________"秦孝公据嗜函之圍: 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1固< '汝心之回,固不可彻: ________________、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回以怪之矣:—(3)古今异义%1纠零天下之士古义:今义:%1宽厚而爱人古义:今义:%1才能不及甲人古义:今义:%1屮不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今义:%1南取百越之地,纠为桂林、象郡古义:今义:(4)虚词归纳「蒙故业,因遗策: _______________%1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______________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________________「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_______________%1以<〔尝纠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___________2.词类活用⑴有唐卷天下,包举宇内,寒括四海之意:(2)内立法度:(3)外连衡而爭诸侯:(4)审取汉中,西举巴蜀,不割膏腴之地,寸.匕收要害之郡:(5)天下吞合而呗应,赢粮而厲;从:(6)履至尊而制六合:⑺执敲扑而鞭筲天下:(8)子孙市壬万世之业也:⑼序八州而朝同列:(10)流血澤橹:⑴)吞二周而匚诸侯:(12)胡人不敢南T而牧马:(13)秦孝公据唏函之圍:(14)因華乘便:(15)且夫天下非少弱也:(16)尊贤而車士:(17)会盟而谋弱秦:(18)士不敢穹弓而报怨:(19)以圏黔首:3.特殊句式(1)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3)为天下笑者:(4)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5)威震四海:4.语句翻译(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过秦论》导学案部分练习答案第一课时预习二、自学释疑、合作互动1.生字注音膏腴.(yú)陈轸.(zhěn)遗镞.(zú)孝公既没.(mî)鞭笞.(chī)蒙恬.(tián)藩.篱(fān)俯首系.颈(xì)召.滑(shào)墨翟.(dí)瓮牖..(wâng)(yǒu)度长絜.大(duï)劲.弩(jìng)朝.同列(cháo)一夫作难.(nàn)蹑足行.伍(háng)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约从离衡(通“横”)(2)合从缔交(通“纵”)(3)制其弊(通“敝”)(4)陈利兵而谁何(通“呵”)(5)倔起阡陌之中(通“崛”)(6)赢粮而景从(通“影”)(7)百有余年(通“又”)三、合作探究整体把握1.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本文通过概括从秦孝公到秦亡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说明秦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和主要现象,论述了秦朝由盛到衰的变化中所犯的过失,分析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阐述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仁义的主张。
作者的目的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2. 一、(1——4)秦朝兴亡的历史过程(记叙)二、(5)秦朝灭亡的原因(议论)结构图表略。
3 相关语句:(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4)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5)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
(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道理:这一史实充分显示出民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
四、检测练习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黄河水道的通称(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东山东省份(3)流血漂橹.盾牌使船前进的工具(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爱惜、爱护、喜欢(5)以为..桂林、象郡把……作为以为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2)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3)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向南(4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作动词招致(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作动词用破瓮作用草绳系(6)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7)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使……退却(8)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9)外连横而斗诸侯使动用法使……争斗(1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用法使……灭亡(11)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使……弱(12)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削弱(13)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蠢(1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作动第二课时合作探究一、课前检测(1)( C )解析:①③④⑤“之”为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译为“的”;②⑥“之”为代词,分别指代秦孝公、天下之兵;⑦⑧为指示代词,“这一类的”)(2)(AC)解析:A、C两项中“而”都是连词,表转折;B、E两项中“而”表修饰;D项中“而”为表结果的连词)二、合作探究(见教学用书“课文研讨”“关于练习”。
《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学法指导】疏通文意后反复诵读。
注意积累文言实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3.研读文章第一段,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研读文章第一段,积累文言知识。
【预习案】一·知识积累:1、解题:本文是史论。
“过秦”意思是,“过”是“论”,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
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
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
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
下篇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2.作者介绍贾谊(前200—前168),世称,洛阳人。
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仅活了33岁。
他的政论散文《》《》(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
二、阅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崤()膏腴()逡()镞()黔()氓()隶隳()鞭笞()轸()恬()藩()瓮()牖()孝公既没()召()滑俯首系()颈践华()为城劲()弩不及中()人墨翟()蹑足行()伍朝()同列将()数百之众度()长絜大比权量()力万乘()之势一夫作难()【探究案】探究一:1、阅读并翻译第一段。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窥周室()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据肴函之固()内立法度( )外()连横而斗诸侯( )探究二:研读第一段:1.文章第一段主要写的什么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2.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
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3.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检测案】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
B.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3.对下列名词状语的分类、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席卷天下②云集响应③船载以入④西举巴蜀⑤内立法度⑥斗折蛇行⑦日积月累⑧吾得兄事之⑨良庖岁更刀⑩相如廷叱之A.①②⑥⑧句表比喻,讲成“像……那样”B.④⑤⑩句表处所,译为“在……”C.⑦⑨是时间名词作状语,译为“日日”、“月月”、“每年”D.③表工具,译为“用……”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贾谊(0—前168),世称“贾生”,西汉洛阳人。
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仅活了33岁。
贾谊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能抓住当前社会主要问题、预见未来隐患,作出精辟分析,提出有效对策。
在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主张国家应以民为本,施行仁政,重视礼乐,严明等级;同时也杂有法家运用法术势,力主中央前20集权,削弱诸侯权势和道家的貌似旷达实为消极等思想。
这些反映到他的政治主张上是积极进步,富有进取精神的。
他的政论散文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贾谊生活的西汉初期,由于经过500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贾谊认为推行“仁政”可以“安民”,他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
《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鲁迅曾称赞本文为“西汉鸿文”。
2.后人对贾谊(史称贾生)的评价:①苏轼论贾谊: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成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节自《贾谊论》有删节)②毛泽东论贾谊:毛泽东七绝《贾谊》:“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
”又写了七律《咏贾谊》:“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
”③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时代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
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
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
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
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
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
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
4.第二段中相关人物介绍:宁越战国时中牟人。
相传他怕种田劳苦,发愤读书。
别人休息他不休息,别人睡觉他不睡觉。
学了十五年终于学成。
徐尚战国时人,以苏秦为首的合纵连横谋士。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据(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是战国时期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被诸侯重用,相传最多时,曾身挂六国相印。
与赵秦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退地,至乐毅破齐前夕,遭车裂而死。
杜赫《战国策》中关于杜赫的文章有5篇。
杜赫想让东周重用景翠,就对东周君说:“您的国家很小,倾尽您的珍宝侍奉显赫诸侯的笼络人心的方法,不是太适合,应该好好反思一下。
比如张网捕鸟,把网设在没有鸟的地方,永远也不会捕到鸟;把网设在鸟多的地方,容易使鸟惊觉,又会把使鸟惊飞。
只有把网设在有鸟而鸟不多的地方,才会捕到很多鸟。
如今您把钱花在声名显赫的人身上,可这些人却瞧不起您;把钱花在普通人身上吧,您对这些人指望不了什么、无所企求,又浪费钱财。
君王只有把钱花在暂时穷困潦倒,现在并不显赫,将来一定成大器的人身上,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周最周公子,侍奉秦昭王。
其能力较强,但私欲也很重,时刻不忘为自己谋利,所以成不了大事。
《战国策》中涉及的21篇。
陈轸战国时纵横家。
秦国在一次战争中打败了韩国,于浊泽俘虏了韩国的两个将领。
韩臣公仲向韩王献计,用韩国的一座名城和一些兵器为议和条件,让秦国向南出兵攻打楚国。
楚国处在秦、韩军队联合进攻的情况下。
楚国谋臣陈轸向楚王献缓兵之计,即告示全国,调兵遣将,扬言去救韩;并派遣使者,携带很重的礼品献给韩国,阻止秦、韩合兵。
韩王果然中计,听信楚国救援韩国的假言,派人与秦国断交。
秦、韩大战,楚国坐山观虎斗。
韩国大败。
陈轸的缓兵之计运用成功。
召滑(shào huá)召滑是接替昭阳担任大司马的人物,也是楚国抗秦派的另一个代表,是一个精明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前317年,楚简记此年为“大司马昭滑救吕之岁”。
楚之吕即河南南阳,昭滑救吕,大概是为了援助正在与秦兵苦战的韩魏两国。
前314年,昭滑参与了存燕运动的外交活动。
苏厉事迹不如两位兄长多,但是由于三苏(苏秦,苏代,苏厉)被后世称道,也同样闻名遐迩,也可能含有苏氏家族雄辩才能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要为齐国服务。
《战国策》中涉及的8篇。
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
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
曾率兵攻取中山(参见魏灭中山之战),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
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前295年)所灭(参见赵攻中山之战),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
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
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带佗《易林·益之临》说:“带佗、儿良,明知权兵,将师合战,敌不能当,赵、魏以强”可知他们是赵,魏的将领倪良---战国时期军事家,率领六过军队始祖——西汉御史大夫倪宽 (?~前103)西汉武帝时千乘郡(今东营市广饶县石村乡倪家村)人。
幼年家境贫寒,每下地劳动,总是把《五经》挂在锄钩上,有空即读,“带经而锄”的故事广为流传。
王廖战国时人。
名将兼兵法家。
《吕氏春秋—不二篇》:“王廖贵先,倪良贵后”。
贾谊《过秦论》:“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王廖可能即是秦昭王时将军戮。
赵奢生卒年不详,号: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
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
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田忌生卒年不详,田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省滕州市南),故又称徐州子期。
战国初期齐国名将。
田忌以田齐宗族的身份作齐将,他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
廉颇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死时已是84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
答案1.解题“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过”是动词。
“论”是一种议论文体,“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