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19.91 MB
- 文档页数:69
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
2、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在正常的条件下,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在心理发展过程,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
4、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个体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上、最终达到的水平和发展的优势领域上往往是有差别的。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婴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因此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一直受到各方面有关学科的关注。
第一节婴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婴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一)年龄阶段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法是:0~3岁。
(二)基本特征婴儿期心理发展的~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二、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一)婴儿期的大脑功能1.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1)脑重和头围。
婴儿的大脑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到350~400克,是成年人脑重的25%(这时的体重只是成人的5%);6个月时脑重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时已达800~900克,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展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到34厘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6~47厘米,24个月达48~49厘米,以后的增长速度变慢。
(2)大脑皮质。
胎儿在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
皮质细胞迅速发展。
到2岁时,脑内各部位大小的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
2.大脑机能的发展(1)脑电图的情况。
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了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的胎儿已显示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在新生儿的皮质投射区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渐趋成熟。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着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处于弥漫状态。
此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
《心理学》课程练习题系别:专业:班级:姓名: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和()几部分。
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和()等动态过程。
3.一般而言,人的自觉的、清晰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是以人的()状态为基础并由此相伴随。
4.个性心理表征着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主要包括了()和()两方面。
5.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了人的()、()和( )三方面。
6.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环境的反应,这种反应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和()。
7.心理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
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和()两种。
9. 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10.()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创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选择题1.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1879年创立于()。
A.俄国B.中国C.美国D.德国2.心理现象又被称为()。
A.心理过程 B.心理活动 C.心理规律 D.个性心理3.心理现象与其他物质现象一样,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在研究中必须遵循()。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4.()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5.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是()。
A.控制变量B.因变量C.反应变量D.自变量6.强调研究个体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7.教师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让学生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问题的原因。
他用的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三、判断题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和窥测别人心理究竟在想什么。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心理发展的实质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的全程发展;2心理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3心理发展存在自身特性和个体差异,并受社会规律支配。
二人类心理发展的三个特点:(1)有意识的心理;人的心理具有目的性、意识性和能动性。
(2)社会性的心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劳动是社会性的,劳动在人的心理产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语言是人类心理的工具,中介,它影响人的心理。
三心理发展的模式模式1:同起点、不同发展速度,最后在不同时间达到同一水平。
如同身高的人。
模式2:同起点、不同发展速度,最后在同一时间达到不同水平。
如智力。
模式3:同一发展速度,但最后的水平不同。
如儿童的语言发展和知识学习。
模式4:随年龄增长而出现不同的速率,一般是先快后慢。
四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四大基本问题1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3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4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二)四大关系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五遗传的作用遗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遗传在心理发展中作用的研究:1家族研究;2双生子研究;3遗传病研究;4动物行为学和社会生物学的研究。
遗传作用对不同人体机能有不同:对生理机能发展影响大,对心理机能发展影响小;对流体智力影响大,对晶体智力影响小;对气质影响大,对性格影响小;对无意识的行为影响大,对有意识的行为影响小;对生理需要、情绪影响大,对社会需要、情感影响小。
习性学研究习性学(ethology)是一门结合动物学、生物学和比较心理学知识,对自然环境中动物行为作精确观察,并对行为中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理论描述的交叉科学。
研究对象是行为的发生原因和功能,任务是揭示动物行为模式中的规律以及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重点是通过自然观察对行为作完整的详尽的分析。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趋势:跨文化研究、信息技术应用等。
3. 教学活动: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理解。
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掌握。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掌握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能够运用学习理论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定义和过程:行为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等。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分别介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理论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三、第三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阶段。
掌握不同心理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学会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实践。
2. 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等。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等。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自我认同、亲密关系等。
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阶段。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张丽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笔记第1章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科学。
研究对象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1.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
2.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学前儿童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①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不均衡②不同方面心里发展的不均衡③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一】心理发展规律的概念:是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1.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和发展趋势2.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3.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4.探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或7岁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一.研究的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家长更好的养育儿童;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幼教及其有关工作者更好的完成任务;3.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为幼教学习者和研究者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任务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2.科学地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类型1.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的心理发展变化进行长期系统的跟踪研究,以探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2.横断研究:在同一时期内,对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量比较,以了解儿童的各种心理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情况。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方向性和顺序性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正常条件下,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而且是不可逆,也不可逾越的。
比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的发展规律,每个婴儿都是如此。
在儿童思维的发展中同样遵循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二)不平衡性婴幼儿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第一个加速期,儿童期是平稳发展期,青春期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平稳发展,最后老年期各方面都表现出下降趋势。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发展起止时间和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等方面。
比如,感知觉在胎儿阶段已经发生发展,到婴幼儿阶段很多感知觉就已经达到成熟水平,而智商要到25岁左右才达到顶峰状态。
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比如智力的发展,在儿童期呈上升趋势且发展速度非常快,到青年期达到顶峰,以后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下降。
诗人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
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
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王勃早年就有出色的表现,这说明,他的心理发展速度及到达成熟时期的进程是非常快的,因此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
(三)普遍性和差异性人类的心理发展具有普遍性,正常个体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如思维的发展,都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与此同时,个体心理发展在进程、内容、水平等方面又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各种特殊性统称为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而心理发展最典型的差异性代表则是称为白痴学者的学者症候群体。
(四)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连续性过程,即量变的过程,每一种心理过程、心理特征的发展,都是对先前心理活动的继承与发展;阶段性表现在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质要素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可以标志出来的阶段,即质变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心理活动的起源、发展、变化和终止,以及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 研究内容:(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理特点,如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差异。
(2)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探讨心理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等普遍规律。
(3)心理发展的动力与机制:分析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如生物成熟、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作用。
(4)心理发展的测量与评估:研究心理发展水平的测量方法和评估标准,以量化个体心理发展的状况。
二、发展心理学的任务1. 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 确定心理发展的基本阶段和转折期。
- 分析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 探讨心理发展的速度与方向。
2. 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3. 分析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 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 个体主观能动性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4. 为教育、心理咨询、人才培养等实践领域提供理论指导:- 指导教育实践,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 为心理咨询提供理论基础,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 为人才培养和选拔提供心理依据。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 丰富和完善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 促进心理学与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 为其他相关学科提供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2. 实践意义:-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人际交往。
- 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 优化学校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一.填空题1.于1860至1879年间,和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使之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有:、分析与综合的原则和。
3.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去研究人的心理,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 指的是来源于现实并为每个人所意识到的各种映象本身,_________ 指的是这种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
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它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共同的,二是个性差异。
6.心理学于年由费希纳、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并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7.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两项,它们分别是和。
二.名词解释1.实验室实验三.选择题1.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常用一种方法,即在日常的情境中进行心理实验。
这种方法是:A 观察法B 实验室实验法C 自然实验法D 调查法2.研究男孩和女孩游戏方式的不同,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 实验室实验法B 测验法C 自然观察法D 相关法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57做的“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的研究,运用了:A、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调查法D、自然实验法4.通过与被考察事物的直接接触,发现问题或事实材料,然后依据一定的理论对现象实质或问题成因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心理调查B、访谈法C、个案法D、观察法5.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条件,在日常活动的情境中主动引起被试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实验室实验B、自然实验C、教育经验总结法D、作品分析法6.在研究心理现象时,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原则是: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与综合的原则四.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和教育的关系。
第一章答案:一.填空题1.费希纳,冯特;2. 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 心理过程,个性差异;4.心理内容,心理形式;5.心理现象,心理过程;6.1860,冯特;7.理论任务,应用任务。
个体心理发展基本规律咱来说说个体心理发展基本规律哈。
你看啊,这就好比一棵树的成长,从一颗小种子开始,慢慢生根发芽,一点点长大。
咱每个人小时候就像那嫩嫩的小苗苗,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一点点小事都能让咱兴奋半天,是不是?就像那刚出土的芽儿,拼命地吸收着阳光雨露。
随着咱慢慢长大,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性格。
这就跟树长出不同的枝桠一样。
有的枝桠长得粗壮,有的可能就细一些。
咱的心理发展也是这样啊,有的方面发展得好,有的可能就需要多下点功夫。
到了青春期,哎呀呀,那可真是个特别的时候。
就像树要经历风雨的洗礼一样,咱也会有各种情绪的波动,会叛逆,会迷茫。
但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呀,只有经历了这些,才能变得更加成熟。
再往后,咱进入成年,心理也逐渐稳定下来。
但这可不意味着就不变啦,生活中的各种经历还是会不断地影响着我们。
就像树会根据周围的环境调整自己的生长方向一样。
而且啊,心理发展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会遇到挫折,会受伤。
但这有啥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就像树会有病虫害,但只要好好治疗,还是能茁壮成长。
咱得明白,每个人的心理发展都是独特的,没有完全一样的。
就像每棵树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和姿态。
咱不能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看看自己是不是比昨天进步了一点。
还有啊,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可大了去了。
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就像肥沃的土壤,能让咱的心理发展得更好。
而要是总处在一个压抑的环境里,那肯定会对心理有不好的影响啊。
所以啊,咱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发展,就像关注树的生长一样。
给它足够的营养,让它能健康地成长。
咱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遇到困难不退缩,勇敢地面对。
总之,个体心理发展是个很神奇又很重要的过程。
咱要好好对待它,让自己的心理越来越强大,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