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古诗词教学的三个维度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视逐渐增加。
核心素养是指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四个方面的能力。
在这文化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学生培养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学科的整合性和交叉性。
古诗词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间的词句和意境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诗词教学不能孤立于语文学科中,而是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全面的知识网络。
在历史课上学习唐代的繁盛和兴衰,可以引入唐代的古诗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在音乐课上学习民歌或古乐器,也可以通过古诗词展示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更加融入到整个学科体系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科交叉学习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古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创作、朗诵、演唱、写作等形式,去感受和体验古诗词所传递的情感和意蕴。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欣赏古诗词,更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
古诗词的学习不应该是孤立的个体活动,而是应该通过合作来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一起分析古诗词、朗诵古诗词、编写古诗词等,通过合作探讨和互相学习,提高整个班集体的学习能力。
通过合作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古诗词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整合学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核心素养下古诗词教学的三个维度初探核心素养强调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其中包括文化素养。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既有出色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大量的文化内涵。
在古诗词教学中,探索核心素养的应用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展开讨论,以解析核心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一、阅读能力维度一方面,古诗词的韵律优美,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辞感觉。
在学生阅读古诗词时,通过品味诗词的意境和语言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另一方面,古诗词的内容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和文化传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理解能力。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虽然短小精悍,但蕴含了诸多哲理,如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不断追求的信仰。
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词,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自身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语言运用能力维度古诗词中采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等。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能够辨别并理解修辞表达,还要能够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自我表达。
三、文化传承能力维度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其中诗词是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在古诗词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诗词鉴赏能力,更要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背景、文化内涵以及社会历史背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精华。
总之,古诗词教学是文化传承和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瑰丽多姿。
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建构与运用:古诗词是语言的艺术,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词汇、语法、修辞等角度去学习和理解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古诗词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思想,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情感等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古诗词,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反思等方式,提高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古诗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韵律、节奏、意象等角度去感受和欣赏古诗词的美,让学生通过模仿、创作、评价等方式,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在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通过创设与古诗词相关的真实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等方式,营造出古诗词所描绘的氛围和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教师可以采用朗读、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古诗词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意义。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古诗词的内涵和特点。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教学一直受到重视。
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传统的诗词教学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本文将就“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进行浅谈。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关键性、基础性的能力和素质,是指能够支持一个人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功的基础素养。
在这一概念下,传统的学科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获取,而是注重学生的多元智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素质和价值观。
1. 语言素养古诗词作为汉语语言文化的精华,其语言中所蕴含的意境、音韵、表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这包括对古诗词中的字词、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比较、运用,使学生掌握古诗词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增加用汉语表达、交流的信心和能力。
2. 文化素养古诗词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学、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加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生活、情感和审美情趣,建立正确的历史和文化观念,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心。
3. 逻辑思维素养古诗词作为文学作品,通常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分析古诗词中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分析、判断和推理等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能够理解作者意图,准确解读古诗词的意义,推理诗词中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4. 情感素养古诗词作为艺术作品,与情感是直接相关的。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让学生通过深入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内容,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鉴别、表达和交流能力。
这包括通过情感教育来引导学生在与古诗词的交流中感受美,让学生感悟古人的人生哲学,感悟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增加情感的厚度,提高自身的情感素质。
核心素养下古诗词教学的三个维度初探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如何有效传承和发扬古诗词文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而核心素养教育作为21世纪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为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古诗词教学的三个维度,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情感态度维度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核心素养下,古诗词教学不应只是机械的背诵和解释,而是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营造、情感沟通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对古诗词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情感表达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种情感态度维度的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二、认知能力维度古诗词作为艺术形式,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领会其内涵和魅力。
在核心素养下,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古诗词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的朗诵、演唱、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词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古诗词的创作、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种实践能力维度的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审美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体验。
核心素养下古诗词教学的三个维度,包括情感态度维度、认知能力维度和实践能力维度,对学生的素养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有在这三个维度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古诗词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一代人才。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古诗词教学中,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三个维度上下功夫,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路径,真正实现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借古诗词主题阅读教学滋养核心素养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珍贵遗产。
通过借古诗词主题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滋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感、审美和思维能力。
本文从情感、审美和思维三个方面探讨借古诗词主题阅读教学如何滋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情感素养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包括情感的抒发、情感的交融、情感的抒情等,通过阅读古诗词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人情、自然的独特感悟。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让学生朗读并理解其中的情感,比如《登鹳雀楼》,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的追思;《庐山谣》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庐山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深情。
通过这些古诗词,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情感,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调控能力。
二、审美素养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意境、独特的韵律赢得了人们的喜爱,通过阅读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古诗词,并引导他们分析其中的审美特点,比如《静夜思》中的音韵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之美;《将进酒》中的情感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欣赏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的欲望。
三、思维素养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通过阅读古诗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历史等重要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深意的古诗词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思想,比如《赤壁赋》中的团结合作、智谋应变;《大风歌》中的英雄气概、民族精神。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阅读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古诗词主题的阅读教学可以滋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思维素养,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微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素养教育理念的兴起,如何更好地将古诗词教学融入到核心素养教育中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一、古诗词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习力、创新力、健康素养、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
古诗词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进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古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古诗词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力的培养,通过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古诗词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紧密相连的。
1. 引导学生情感共鸣,增强情感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进行共鸣。
通过学习古诗词,引导学生体味古人的情感,思考古人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可以通过诵读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音乐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美好、深沉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强化语境引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当注重语境引导,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古诗词。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下古诗词教学的三个维度初探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开展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古诗词教学的三个维度进行初步探讨。
一、文化维度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字句之美等方面,启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静夜思》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唐代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登鹳雀楼》可以让学生感知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壮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将古诗词与历史事件、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等相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责任感。
二、审美维度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审美魅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赏析和创作诗词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通过学习古人的诗词作品,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人所追求的田园诗意、山水意境等美感体验,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通过教导学生创作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能力。
通过诗词的表达与创作,促进学生审美情操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独立审美能力。
三、人文素养维度古诗词是历代文人墨客情感的抒发,是作者独特的感悟和态度的体现。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古人的思想、人生态度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
教学《木兰诗》可以让学生理解女性的坚韧和勇敢,启发学生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和尊重;教学《登高》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追求知识和进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人生追求的热情和动力。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关怀,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在古诗词教学中注重文化维度、审美维度和人文素养维度的培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古诗词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古诗词选择、教学方法及具体策略三个方面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进行探析。
在古诗词选择上,应根据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取节日、风景、动植物等简单、形象生动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取一些内容更加丰富、框架更加复杂的古诗词,如《江雪》《登高》等。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与学科知识内容相关的古诗词,通过古诗词来强化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科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图片、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美感。
还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带学生到户外或博物馆参观,亲身体验古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价值。
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将古诗词教学分为不同的层次和阶段。
在初步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熟悉古诗词的韵律和语调。
在进阶教学阶段,可以引导学生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高级教学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创作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还可以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古代文化背景下的古诗词,摆脱对单一文化的依赖,增加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能力。
还可以结合一些短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知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应以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标,通过合理的古诗词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其真正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和价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核心素养下古诗词教学的三个维度初探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核心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核心素养。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成为了当前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初探核心素养下古诗词教学的可能路径。
第一维度:培养学生的文学品味和审美情趣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鉴赏古诗词的形式美、意境美、情感美,培养他们的文学品味和审美情趣。
让学生在感受古诗词的魅力的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对古诗词进行欣赏解读,例如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形式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审美体验。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进行深入解读和鉴赏,让学生在学习中领略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文学情趣。
第二维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语言、意境、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和分析。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难度适当的古诗词,让学生分析古诗词的意象、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丰富的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
古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让学生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修养。
第三维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诵和表演,通过声音、肢体语言等形式进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略古诗词的情感内涵。
龙源期刊网
核心素养下古诗词教学的三个维度初探
作者:程洁
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04期
【摘要】以《钱塘湖春行》的教学为例,从把握知识与能力的宽度,引导学生建构与运用语言;把握过程与方法的深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温度,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人文底蕴三个方面,就核心素养下如何把握古诗词教学的三个维度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钱塘湖春行;三个维度;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
”同时明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笔者认为,以上论述的内容同样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
据此,笔者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现实,严谨遵循古诗词教学规律,通过把握古诗词教学的宽度、深度和温度,在有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下面结合《钱塘湖春行》的教学,就核心素养下如何把握古诗词教学的三个维度作初步探讨。
一、把握知识与能力的宽度,引导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
2017年9月,我国开始使用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材。
该套教材大幅度增加了传统文化
的篇目,初中古诗文选篇已增至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
这些选篇为我们回归语文教学本真、提升学生人文底蕴,宏观把握古诗文教学中的知识与能力的宽度提供了依据。
在《钱塘湖春行》的教学中,笔者通过把握教学的宽度,引导学生建构与运用如下知识。
1.掌握诵读技巧,在多样化朗读中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本课时笔者采取以情入境、以读启思的教学方法,把诵读贯穿于该课教学的全过程。
在激情导入后,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与自主解读。
再组织学生个别朗读及伙伴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重音。
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欲”“才能”要读出重音,注意做到“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
同学们在朗读与点评中获得了初步感受。
接着是听读音频,浸润体验,要求读出韵律。
在反复诵读、品味中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悟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喜悦心情。
最后是分小组诵读竞赛,要求读出感情,掌握誦读技巧,达到当堂背诵。
2.学习律诗结构,在分层次品析中体会构思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