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润 = 0
,
P i xi W xi
Pi W Lci
(ZZ Curve)
克鲁格曼的PP-ZZ模型
P/W
Z
P
n=L/(α+βx)
(P/W)*
P
Z
c*
c
PP-ZZ 模型中贸易的影响
P/W
,
Z
Z’
P
(P/W)* (P/W)*’ Z
P
c*’ c* Z’
c
第五节
结
论
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
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 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 切。 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 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 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 地出现。
技术差距理论认为,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 最早产生,然后进入世界市场。这时其他国家虽 然想对新产品进行模仿,但由于同先进国家之间 存在着技术差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 实现。因而先进国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垄断这一 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但是随着新 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 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出口下 降,以至可能从其他国家进口该新产品。
不完 全竞 争贸 易理 论
消费品的 多样化 垄断 竞争 中间投入品 的多样化
Ethier模型(1982)
寡头 垄断
Cournot模型 Bertrand模型
Brander and Spencer 模型(1983,1985) Eaton and Grossman 模型(1986)
新新贸易理论
问题起源
TT′。
封闭条件下
一般均衡点在图中的E点,在E点相对价格线与生产
可能性边界相交,而不是相切。在均衡状态时,社 会福利则由通过E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 曲线表示。
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两国两种产品都生产,
社会福利也相同。
开放条件下
均衡点E对两国来说都不再是稳定的,两国通过国
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适用范围不同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 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
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新贸易理论
模型发展
垄断 互惠倾销模型(Brander and Krugman, 1983 ) Dixit-Stiglitz偏好 (1977) Lancaster偏好 (1979) Krugman模型 (1979, 1980, 1981) Helpman模型(1981)
图中,横轴表示人均收入水平y, 纵轴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商品 的品质等级q, OP表示二者的关系 E和F之间的商品,两国的重叠需 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当两 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 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 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 品。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 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
三、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和相 似的要素充裕国家之间进行呢? 为什么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而某些制造 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 家?
第二节 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
是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来解释国际 贸易发生的原因。它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 (M.Posner)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 一文中首先提出的。
重叠需求理论
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 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一、消费者行为假设
1. 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 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 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
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第四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 的增加而递减。 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
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它指生产过程中产出 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存在规模 经济,但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 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收 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即整个 产业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如果生产者的模仿速度较快,即模仿滞后 较短,而消费者的接受速度较慢,即需求滞后 较长,则贸易不会发生,因为在创新国向其他 国家出口之前,他们已经能自己生产这种产品 了。
如果模仿滞后长于需求滞后,贸易就会发 生:在其他国家生产者还没有模仿出新产品之 前,创新国就能向其他国家出口。也就是说, 其他国家需求滞后越短,模仿滞后越长,则创 新国依靠技术差距获得的比较利益越大.
企业的“异质性”被长期忽视 工厂水平的企业(贸易)数据的可获得性 厂商贸易(出口)的典型事实特征:
行业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厂商从事贸易 出口企业只出口其生产的一部分产品 行业出口的厂商集中度很高 出口厂商多是资本密集型或技能密集型 出口厂商的生产效率更高 出口厂商多是大型企业(以产量、交货值或雇员人数衡量) 出口企业支付的工资更高 出口企业一般向多个目的地出口多种(差异)商品 出口企业在出口的同时也进口 因此,现实世界中诸多的“微观”贸易格局未被传统与新贸易理论所 诠释
际分工与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如果A国专门 生产X,B国专门生产Y,A、B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 生产出的产品一半与对方进行交换,那么两国的 消费点都会超过生产可能性边界,位于图中直线 TT′的中点C,这时,很明显,两国都会获益。
即使不存在比较优势,外部规模经 济也可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
三、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 --克鲁格曼模型
第 四 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 技术差距论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四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五节 重叠需求理论 第六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一节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
二、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 增加
基本假设:
,
L li xi
li xi
0, 0
Lci xi
垄断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均衡
,
1 pi 1 W c
c P i W c 1
(PP 曲线)
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
3.产品标准化阶段 技术特性:产品完全标准化 生产地特性:已逐渐开始向一般发达国家,甚至 发展中国家转移,范围在不断扩大(劳动丰富的 国家) 产品要素特性:劳动密集型 成本特性:成本在竞争中的作用十分突出 产品的进出口特性:其他国家产品在一些第三国 市场上和创新国产品竞争,并逐渐取代,创新国 开始由出口转变为进口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理论
美国学者弗农(Vernon) 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 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 理论,这是对技术差距理论的总结与扩展。 弗农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 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 将贸易国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技术创新国家, 如美国等,它们是技术、知识与资本充裕型国家; 第二类是一般发达国家,如西欧、日本,它们是 资本充裕型国家;第三类是发展中国家,它们是 劳动充裕型国家。
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以2×2模型为基础,做如下假设:
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Y部门仍为规模收益不变部门;
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
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 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
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 均衡时,两国的相对 价格完全一致,即不 存在比较优势。
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 产生一种将生产可能性边界 向外凸的“张力”,而规模 经济则生产一种将生产可能 边界向内凹(机会成本递减) 的“吸力” 。假设规模经 济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 的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的 形状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2.产品成熟阶段 技术特性:技术已定型,技术诀窍扩散到国外, 技术垄断优势开始丧失 生产地特性:资本丰富的国家 产品要素特性:资本密集型 成本特性:东道国的制造成本要比创新国的进口 产品低 产品的进出口特性:创新国对东道国的出口有所 下降,但由于有规模经济效应,对其他绝大多数 市场的出口仍可继续,当然出口增长率要减慢
实例 中国电器走向世界,美国自行车“远足”中国
卡尔马计算机公司设计出了一种新的产品, 其功能比现有产品稍有改进,但是外观作了很 大改动。其实际生产成本并不比现有的产品高, 公司却决定将现有产品转移到新加坡和韩国等 地生产,而在美国的工厂生产这种新的产品。 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公司的这一决定进行分 析。
虽然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美国结束,但其他生产这一产品 的发达国家可能处于周期的第三或第四阶段。同时,发展 中国家很可能在国内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逐渐向发达国 家增加出口。这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生产国之间呈波 浪式推进。当美国发明新产品并大量向欧洲出口时,正是 欧洲大量进口之际;当美国出口下降时,正是欧洲开始生 产以替代进口时期;当美国出口由高峰急剧下跌时,正是 欧洲出口迅速增长时期;而欧洲出口明显下降,则是发展 中国家扩大出口时期。
第四阶段,新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美国成 为净进口国,欧洲国家成为新产品的供给者,发 展中国家开始生产新产品。 第五阶段,产品完全标准化,欧洲竞争优势 下降,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者。至此,制成品 贸易完成了一个周期。 事实上,在第二、三阶段时,美国又开始其 他新产品的创新和生产了,一个新的周期早已开 始。
来自百度文库个概念
需求滞后是指创新国出现新产品后,其他国家消费者 没有产生需求到逐步认识到新产品的价值而开始进口 的时间间隔。 模仿滞后是指创新国制造出新产品到模仿国能完全仿 制这种产品的时间间隔。模仿滞后由反应滞后和掌握 滞后所构成。 反应滞后指创新国生产到模仿国决定自行生产的 时间间隔。 掌握滞后指模仿国从开始生产到达到创新国的同 一技术水平并停止进口的时间间隔。
(二)制成品生命周期理论
P42图
第一阶段,新产品创新阶段。美国生产全部新 产品,并向欧洲出口。 第二阶段,新产品开始进入成熟阶段。欧洲开 始生产新产品,美国仍控制新产品市场,并开始 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新产品。 第三阶段,欧洲替代美国成为新产品的主要出 口地。 美国在新产品生产中的技术优势完全丧失, 发展中国家的新产品需求市场开始为欧洲国家所 控制。
主要观点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
度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比较优势将随之从一 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从而引 起国际贸易中商品流向的变化。
1.产品创新阶段 技术特性:创新国企业垄断新技术,但技术尚需 改进 生产地特性:创新国,技术知识丰富国 产品要素特性:技术与知识密集型 产品的进出口特性:制造新产品的企业垄断世界 市场,国外富有者和在创新国的外国人开始购买 该产品,出口量从涓涓细流开始。
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
艺的能力,这样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 距,从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 术产品的比较优势。
思
考
需求滞后和模仿滞后之间有什么关系?这 些关系会对贸易产生什么影响?
一个国家发生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后, 会不会向其他国家出口,取决于其他国家生产 者对新技术的模仿速度及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 受速度。
理论的评价
技术差距理论证明了即使在要素禀赋和需 求偏好相似的国家间,技术领先也会形成比较 优势,从而产生国际贸易。这也较好地解释了 实践中常见的技术先进国与落后国之间技术密 集型产品的贸易周期。 但是技术差距理论没有说明技术差距的大 小及形成的原因,也就没有解释技术差距如何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因而无法解释贸易量 和贸易结构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