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出现在汉代。它是在七言诗和杂言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五个字一句,字数固定,结构严谨,表达清晰。五言诗在唐代达到了巅峰,成为唐诗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律诗基本知识

律诗基本知识 律詩基本知識 一、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句式——每句五言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唐代的五言古诗虽源于汉、魏,但决不因袭模拟,呈现出自己的

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唐初陈子昂、张九龄等力追建安风骨,通过自己的感遇,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开启了一代有思想、有个性、有艺术特色的诗风。继后李白、杜甫勃兴,或抒发性灵,寄托规讽;或缘事而发,忧国伤时;而王维、孟浩然等又以其清谵婉约的作风参与其间,是繁星丽天的盛唐诗歌,闪烁着耀眼的光彩。中唐时期,又出现了韦应物、柳宗元等名家,也都能各以自己的品格启迪后人。 例如: 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维的《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韦应物的《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不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二、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简单地说就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用韵灵活。如杜甫的七言古诗代表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丹青引赠曹霸将军》等。 目录 [隐藏] 1 溯源

文人五言诗名词解释

文人五言诗名词解释 一、什么是文人五言诗 1.1 文人五言诗的定义 文人五言诗是中国古代文人创作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以五个字为一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共二十字。作为一种经典的文人创作形式,文人五言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2 文人五言诗的特点 文人五言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字数固定:每首文人五言诗都由20个字组成,每句由5个字组成,字数固 定,使得诗歌更加规范和统一。 2.语言简练:文人五言诗追求简练明了的表达方式,通过有限的字数展现丰富 的意境和感情。 3.韵律工整:文人五言诗中每句都遵循平仄相间,平平仄仄平的韵律要求,使 诗歌更具韵味和音乐性。 4.感情表达:文人五言诗注重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示作者的思 想和感受。 5.意境丰富:文人五言诗通过简洁的表达方式,创造出丰富的意境,给读者留 下深刻的印象。 二、文人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 2.1 文人五言诗的起源 文人五言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最早期的五言诗源于民歌,民歌是古代百姓在生活中创作的一种歌谣形式,其结构较为简单,字数较少。随着社会的发展,文人渐渐开始关注并采用这种简洁而朴实的诗歌形式,从而形成了文人五言诗。

文人五言诗在唐代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唐代的文人五言诗大多以表现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为主题,善于利用意象和修辞手法,以达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效果。 唐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三、文人五言诗的创作艺术 3.1 诗歌的意境和意义 文人五言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意义而备受赞赏。在有限的字数内,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和运用形象、比喻、修辞等手法,创造出深刻、细腻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仅是作者的个人感受,还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髓,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方式,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3.2 艺术手法的运用 文人五言诗在创作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如比喻、夸张、转喻、拟人等,这些手法让诗歌更加生动鲜活。同时,文人五言诗还注重平仄和韵律的处理,通过对字音的把握和运用,使诗歌更具韵味和美感。 3.3 诗人的情感表达 文人五言诗的诗人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不仅仅是自我感受的宣泄,更是一种对于人生、社会、自然的思考和关怀。 四、文人五言诗的影响与传承 4.1 文人五言诗的影响 文人五言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后世文人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文人五言诗的韵律和表达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文学作品中,成为了一种经典之作。

五言诗的发展历程

五言诗的发展历程 五言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历史悠久、发展丰富。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五言诗的成熟与完善,经历了漫长而辛苦的探索与积累。 早在先秦时期,五言古诗的雏形已经开始形成。先秦时期的诗歌多以詶颂帝王、贵族的功绩和风采为主题,形式上多为楚辞的骈文风格。五言的形式在这个时期并不明显,对于韵脚的要求也并不严格。 到了汉代,五言诗开始步入发展的阶段。汉乐府民歌的兴起为五言诗提供了一定的土壤。这是因为民歌的形式比较自由,同时,汉代乐府中的五言古诗也开始出现。这些古诗一般以乐府辞章和附赋的形式存在,内容与民生、政治、文化等方面有关,为五言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题材。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开始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在这个时期,五言诗逐渐脱离了乐府辞章的束缚,逐渐走向独立。并且,在题材和艺术上也更加丰富多样。不仅能歌善舞、描绘居家生活,还能表现社会变迁、自然景象、感怀之情等。这些五言诗的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有些甚至写得很直白,富有朴素的民间传统色彩。 到了唐代,五言诗达到了鼎盛时期。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宫廷文化的繁盛进一步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唐代的五言诗重视修辞技巧,注重音律的和谐,同时也更加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代表性的五言诗人有王之涣、杜牧、

李白、王维等。他们的诗作以唐诗三百首为代表,各具特色,气象万千,为五言诗的发展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随着时代的变迁,五言诗在宋代进一步发展。宋代的五言诗更加注重细腻和含蓄,题材更为广泛,内容更为独特。宋代的五言诗以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诗人为代表,他们的诗作充满了豪放的个性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由于明清时期社会政治动荡,文人士大夫开始追求深沉、内敛的诗风,五言诗逐渐沉寂。虽然五言诗在这个时期并未取得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但依然有不少优秀的作品涌现出来。明代的五言诗人有杨慎、杨基、杨万里等;清代的五言诗人有袁枚、纳兰性德等,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明清时期五言诗的面貌。 现代五言诗则是在先秦韵文和唐代五言诗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在现代时期,五言诗丰富了题材和形式,在表现手法上也更加多样化。五言诗不再局限于古典主题,涵盖了现代文化、社会现象、个人的情感和思考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五言诗也开始积极与外国文化进行对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五言诗风格。 总之,五言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从先秦时期的雏形到唐代的鼎盛时期,再到现代的创新与发展,五言诗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千年精髓。

古代诗歌文体

古体诗——四言诗、无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楚辞;乐府诗、歌行体 一、四言诗:四言诗是诗体的一种。“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 二、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三、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简单地说就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用韵灵活。 四、杂言诗:杂言诗,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凡是以情致或气势胜的诗人,对于杂言诗都有极大的偏爱。 五、乐府诗: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六、歌行体:“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其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和散曲 一、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的);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二、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汉代文人五言诗(最终定稿)

汉代文人五言诗(最终定稿) 第一篇:汉代文人五言诗 汉代文人五言诗一、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源于民间歌谣。西汉五言谣谚渐多,对文人五言诗的兴起,当有深刻影响。惠帝时有戚夫人所唱的《舂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所作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书·五行志》引西汉民谣:“斜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五言诗进入乐府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东汉班固《咏史》是现存最早完整的文人五言诗。《诗品序》:“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娆》的出现,表明东汉中期文人学习乐府民歌已相当成熟。 张衡的《同声歌》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具一格。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从班固到秦嘉,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发展,东汉文人五言诗的创作进入繁荣期。 东汉后期出现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二、古诗十九首 1、始载于梁萧统所编《文选》,非一人一时之作,创作年代约在东汉后期,内容多写离愁别绪,羁旅游宦的失意彷徨,有感伤色彩,被奉为古代抒情诗的艺术典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2、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描写游子思妇别离相思之苦;抒发仕途失意和生死之悲。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古诗十九首》:《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

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别,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长于抒情,委曲宛转,反复低徊。“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吕本中《童蒙诗训》)。 巧妙地起兴发端,常以写景叙事发端,极其自然地转入抒情,水到渠成,又抑扬有致。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语言炉火纯青,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龙》:“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讲读:《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诗以思妇自叙的口吻,抒写了居家妻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深切思念的哀怨之情。 在艺术上,这首诗也颇具特色。首先,是抒发的感情的丰富性和典型性。这首诗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展开抒情描写,先写初别离的悲痛,次写路远难会的担忧,再写悬想中对丈夫久行不归的疑虑,最后写相思损害身心健康,以自我宽解作结。抒写感情显得丰富多彩,可以说把思妇的一些主要心理活动、种种情感都概括进去了,从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其次,善于以比兴达意,委婉含蓄地表达感情。 再次,是以回环往复的诗体形式来加强抒情效果。它虽未直接采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 第一篇: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 1、一般认为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所写的《咏史》。此后,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疾邪诗》蔡邕的《翠鸟》等都是较早的文人五言诗。 2、《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3、《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编的《文选》 4、《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的桓帝、灵帝之世,当是这一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所写。 5、先秦两汉时期,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阶段依次是《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逐渐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 2、西晋末年,在世族清淡玄理风气的影响下,出现了玄言诗,其内容是抽象枯燥的玄理,只不过徒具诗的形式而已。 3、梁陈两代,帝王和世族的生产更加腐朽,精神也更为空虚,他们不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要寻求强烈的声色刺激,于是产生了宫体诗。 4、宫体诗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主要是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其中也有一些类似文字游戏的咏物诗。宫体诗产生并盛行于梁、陈时期。 5、东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玄言——山水——宫体的变化过程。 6、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山水诗的兴起,拓展了诗歌题材;新体诗对古代诗歌的格律化奠定了基础;鲍照发展了七言诗,在题材和诗歌形式上都有开创;文学理论多有建树,出现了《文心雕龙》《诗品》这样的理论著作;骈文及小说都是新的开创;萧统编选了我国第一部文学选集《文选》等。 7、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_文学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 1、一般认为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所写的《咏史》。此后,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疾邪诗》蔡邕的《翠鸟》等都是较早的文人五言诗。 2、《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3、《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编的《文选》 4、《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的桓帝、灵帝之世,当是这一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所写。 5、先秦两汉时期,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阶段依次是《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逐渐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 2、西晋末年,在世族清淡玄理风气的影响下,出现了玄言诗,其内容是抽象枯燥的玄理,只不过徒具诗的形式而已。 3、梁陈两代,帝王和世族的生产更加腐朽,精神也更为空虚,他们不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要寻求强烈的声色刺激,于是产生了宫体诗。 4、“宫体诗”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主要是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其中也有一些类似文字游戏的咏物诗。宫体诗产

生并盛行于梁、陈时期。 5、东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玄言——山水——宫体的变化过程。 6、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山水诗的兴起,拓展了诗歌题材;新体诗对古代诗歌的格律化奠定了基础;鲍照发展了七言诗,在题材和诗歌形式上都有开创;文学理论多有建树,出现了《文心雕龙》《诗品》这样的理论著作;骈文及小说都是新的开创;萧统编选了我国第一部文学选集《文选》等。 7、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一、建安文学基础: 1、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他诗歌创作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气派。《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慕,《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精神。 2、曹操是建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用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一起来看看古诗起源,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1、一般认为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所写的《咏史》。此后,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疾邪诗》蔡邕的《翠鸟》等都是较早的文人五言诗。 2、《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3、《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编的《文选》 4、《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的桓帝、灵帝之世,当是这一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所写。 5、先秦两汉时期,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阶段依次是《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逐渐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 2、西晋末年,在世族清淡玄理风气的影响下,出现了玄言诗,其内容是抽象枯燥的玄理,只不过徒具诗的形式而已。 3、梁陈两代,帝王和世族的生产更加腐朽,精神也更为空虚,他们不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要寻求强烈的声色刺激,于是产生了宫体诗。 4、“宫体诗”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主要是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其中也有一些类似文字游戏的咏物诗。宫体诗产生并盛行于梁、陈时期。 5、东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玄言——山水——宫体的变化过程。 6、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山水诗的兴起,拓展了诗歌题材;新体诗对古代诗歌的格律化奠定了基础;鲍照发展了七言诗,在题材和诗歌形式上都有开创;文学理论多有建树,出现了《文心雕龙》《诗品》这样的理论著作;骈文及小说都是新的开创;萧统编选了我

国第一部文学选集《文选》等。 7、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一、建安文学基础: 1、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他诗歌创作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气派。《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慕,《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精神。 2、曹操是建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用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不少优秀之作,他学习汉乐府,但又有自己的风格。 3、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了文学专论,他提倡文学,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4、曹植的生活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线, 5、曹植诗歌创作的代表作有描写游侠少年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的《白马篇》,其中“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集中表现了少年的爱国精神;鼓励朋友建功立业的《赠徐干》;在思妇身上寄托自己的失意和苦闷的《七哀》;描写一个少年斩断罗网,拯救一只黄雀的故事的《野田黄雀行》;描写海边人民贫困生活的《泰山梁甫吟》;以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恼寄托自己怀才不遇之感慨的《美女篇》等。钟嵘称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中国古代文学——五言诗的起源

中国古代文学——五言诗的起源 时间:20XX年X月X日

中国古代文学——五言诗的起源 时间:2021-09-03 现存有主名的东汉文人五言寺,数量虽然不多,但大体上可以看出文人五言诗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下面是我们优秀的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第一节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和其他诗歌形式一样,都是从民间产生的。五言诗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远在四言诗盛行时代,五言诗即已萌芽。例如《诗经》中的《行露》、《北山》等篇已有半章或全章都是五言形式,但这不过是四言诗中偶然杂有一些五言诗句而已,当然不能算五言诗。到了春秋末期,楚国民歌出现了《孺子歌》那样的形式(《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更晚又出现秦始皇时的《长城歌》的形式,虽然都是连句用韵,韵密而调促,而前者还带有语助词,但已经是独立成篇的五言诗雏形。及至西汉,五言的歌谣谚语越来越多,其中如成帝时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害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巅。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汉书?五行志》)这种隔句用韵的形式,音节比较舒缓协调,是五言歌谣形式的进一步发展。自汉武帝以后,这种形式的五言歌谣,大量地被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它们有不少的新颖故事,相当成熟的艺术技巧,逐

渐吸引文人们的注意和爱好。他们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试行模仿起来,于是就有了文人的五言诗。这便是五言诗的起源。新的形式是适应于新的内容的。汉初的四言诗本是继承《诗经》三百篇的形式,后来四言诗不能表达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作者才不得不突破旧形式,采用民歌的新形式来代替它。所以东汉初年便出现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东汉末年,由于社会的大动荡,一些接近民间的文士忧生念乱,愈来愈感觉四言的旧形式不能适应,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就大量产生,而且艺术技巧日益成熟。钟嵘在《诗品序》里说过,四言寺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因为它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具体地说,五言句所包含的词和音节可以比四言句多,运用起来伸缩性也较大,所以在表达上确实更灵活更方便些。明白这一点,不仅可以了解五言诗所以兴起的原因,也可以了解五言形式为作家所乐用的五言诗为什么发达的原因。 文人的五言诗是东汉才有的,相传为西汉枚乘、李陵、苏武等人的五言诗都不可信,这只是前人的传闻。《玉台新咏》把《文选》所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等八首和另一首古诗兰若生春阳题为枚乘所作,是没有根据的。所以钟嵘说: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诗品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五言诗发展的趋势看来,枚乘的时代不可能出现这样优美的文人五言诗。《文选》又载苏

五言诗的形成与发展

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教师中心稿) 内容提要 西汉,是五言诗的酝酿期,五言歌谣形式在这一时期日趋酝酿成熟。到东汉,文人们在充分吸收民间歌谣形式的基础上,开始了五言诗创作,班固的《咏史》标志着这一创作的开始。此后,经过许多作家的努力,至东汉末年,五言诗已进入成熟阶段,《古诗十九首》代表了这个时期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不仅奠定了建安文学的基础,而且成为诗歌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到建安时期,曹植父子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树立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固地位,从此以后,五言诗成为占领诗坛的文学形式。建安以后,阮籍是第一个全力用五言诗创作的人,他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开了大规模五言组诗的先河,成为五言诗上划时代的作品。西晋时期的藩岳在形式主义文风大盛的时代,在诗中保留了民歌的特色,推动了这一时期五言诗的发展。和他同时代的陆机对诗的工整的讲求,丰富了五言诗的艺术表现力。比他们稍后些的作家左思。以称誉文坛的“左思风力”扩充了五言诗的艺术风格.他的《咏史》五言组诗是作家文学进入繁荣的标志。到了东晋。陶渊明以淳朴、自然的诗歌更进一步丰富了五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把五言诗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一、五言诗的酝酿期 —-西汉 五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形式,和其它文学形式一样,它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四言诗风靡中国诗坛的时代,五言形式已开始萌芽,如《诗经》中的《父子露》和《北山》: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行露》 “……或尽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劳,或楼迟偃仰……” 到了春秋时期,楚国出现了《孺子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虽然句句用韵,但较之前二者已完全脱离四言体,成为独立的五言诗形。至西汉,类似的歌谣便多了起来: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春薄暮,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 -—《戚夫人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李夫人歌》 “上陵何美美称,下津风以寒,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桂树为君船,青从为君笮。木兰为君濯,黄金错其间……甘陵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铙歌?上陵》 “邪径败良田,谗口害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树颠。古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撛”。 —-成帝时民谣 到这时侯,五言歌谣形式无论其用韵方式还是语言表达形式,都较《孺子歌》一类歌谣有了

四言诗与五言诗之间的跨越...

四言诗与五言诗之间的跨越... 从《诗经》的“四言”到魏晋的“五言”,虽一字之差,表达的容量和能力却很不一样。“四言”要用两句表达的,“五言”用一句即可。锺嵘曾总结:“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直到唐末,五言诗始终是居正统地位,而后又被七言、七律所超越。 ▲ 郎军《魏晋风骨竹林七贤》纸本 69x138cm 诗歌起源 “诗”的最早期形态就是“歌”,从“三皇治世,五帝定伦”的时候,人们因为社会、个人的种种原因产生了“诗歌”,可惜的是,因为文字在那时还未产生,所以除了一些神话故事和图形石刻,所有可以称之为“文学”的东西都已不可考。《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孔子,其最早作品大致形成于夏、商、周三代。其中收录的大致是西周至春秋末期的诗歌,《诗经》的作品以四言诗为主,大多数是“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而最初的诗歌以四言始,是由中国文字单音节的特征所决定的,四个字组合起来才能形成声调和顿挫的节奏变化。耳熟能详的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是四言的。上古时候,单音词占绝对优势,汉字一般都是代表单音词,而四言基本上可以“一句成意”,其句法结构和节奏顿挫等方面来说,是一种最简单并且完备的形式。但是四言加单音的形式,在表现力上不够,节奏上也缺少变化。并且由于上古诗歌都是要入乐的,也就是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所以诗经里四言诗出现了大量的重言(叠字)和衬字的形式。 《诗经》里的诗还能“皆弦歌”,而且充当着政治和外交的功能,如公子重耳逃难到秦,背《河水》向秦穆公求助,秦穆公以《六月》应之,答应帮忙。可是,后来诗歌的政治外交功能逐渐退化,也不一定非得要音乐伴奏,于是,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便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四言的节奏便显得满足不了这一需求,演变成五言。 《诗经·六月》

简谈古体诗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简谈古体诗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一种样式。其格式是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有仄起、平起二格。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代表诗作有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李商隐《蝉》等。 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的);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中国古代五言律诗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古代五言律诗的发展与变化 介绍 中国古代五言律诗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律和结构的中国诗体。五言律诗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并在不同朝代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五言律诗的发展与变化,从其起源、特点、代表作品以及流派等方面进行阐述。 起源与特点 中国古代五言律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汉代以前,古代中国的诗歌主要以四言、六言为主,五言诗并不常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进,五言律诗逐渐兴起。 五言律诗的特点在于其严格的韵律和结构。按照五言律诗的要求,一首五言律诗需要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而且,每句的字数和平仄需要严格对应,以确保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五言律诗在表达上也更加简洁明了,常常通过简短的句子和形象的描写来表达主题和情感。 发展与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五言律诗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五言律诗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规范和特点。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律诗开始有了一定的流派和风格。其中,以乐府诗和绝句最为典型。乐府诗是一种采用律诗形式的叙事诗歌,以其简洁明了的风格和深刻的表达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绝句则更加注重对感情和意境的把握,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唐代 唐代是中国古代五言律诗的鼎盛时期。在唐代,五言律诗达到了巅峰,出现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和诗人。 唐代的五言律诗在主题和形式上都有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在主题上,唐代的五言律诗不仅仅局限于叙事和抒情,更多地涉及到社会、政治、风俗和自然等方面。在形式上,唐代的五言律诗更加注重对音韵和节奏的把握,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同时,唐代的五言律诗也不再仅限于乐府诗和绝句,还有更多的创新和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五言律诗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他们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为中国古代五言律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宋代以后 宋代以后,中国古代五言律诗的发展逐渐趋于衰落。虽然在宋代和元代的文人中仍然有一些作品和流派的出现,但整体上五言律诗已经较为陈旧。

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常见的体裁。其中的“言”,指字。比如,从形式上说,四言诗也就是四个字为一句的古诗。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是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三国时期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同时,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五言诗起源很早,《诗经》里就有一些五言诗句。但它的正式兴起,还是在汉代。汉初的《戚夫人歌》后四句是五言,西汉中后期的乐府民歌,如《汉书·五行志》所载的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也是一篇完整的五言作品。相对于四言诗,五言诗虽然只是增加了一个字,但它增加的是整整一个节奏,因此,句中的容量就大不少,表现功能也强得多,并且给诗句的变化提供了更多余地。 在东汉,无论民间歌谣还是文人创作,都有了长足发展。《饮马长城窟行》、《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等乐府民歌,都是一些令人注目的作品。班固则是最早从事五言诗写作的文人,他的《咏史》,五言十六句,显示了文人学习民间新诗体之初的现象。后来,又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郦炎《见志诗》等产生。到汉末,随着“古诗十九首”的出现,五言诗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从建安时期开始,五言诗压倒了四言诗,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 七言诗的起源也很早,在《诗经》中也有一些七言句,如“二之

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的起源: 第一篇: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 一、起源 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与其它诗歌样式一样,也是从民间产生的。 早在四言诗盛行的时代,五言诗就已经开始萌芽,《诗经》中的四言诗中偶然杂有五言诗句。西汉时,五言的歌谣越来越多,自汉武帝以后,五言歌谣被大量地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它们有不少的新故事以及相当的艺术技巧,逐渐吸引文人们的注意和爱好。 文人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开始模仿起来,于是就有了文人的五言诗。这便是五言诗的起源。五言诗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二、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最早的文人五言诗当是班固的《咏史》。歌咏缇萦救父的故事。虽“有感叹之词”,但“质木无文”,缺乏形象性。 三、文人模仿创作的文人五言诗 文人模仿民歌创作的五言诗当以辛延年的《羽林郎》为著名,它是模仿《陌上桑》而写的。 四、汉代最有影响的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一、《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时代 《古诗十九首》载于萧统《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文选》的编者题为“古诗”。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历来有许多推测。从其内容、风格、技巧推断,它不能产生于西汉,而是东汉末年下层失意知识分子的作品。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既非一人创作,其反映的思想内容就很复杂。有写热中仕宦的,如“今日良宴会”;

有写游子思妇的,如“行行重行行”;汉代文人五言诗中的许多内容,在《国风》中都可以找到。尤其是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更为深沉的内容: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男女离别的痛苦不但在于相思,而且还在于光阴流逝。久别的夫妇虽然还会有团聚的日子,但青春的年华却一去不复返了。正因为有了这种生命的感伤,才使这首诗具有更深的内蕴,它启发读者不但要珍惜爱情,更要珍惜青春,珍惜朝气蓬勃的生命。也正因为青春的可贵,才足以显见爱情的价值的无限。 由此可见,写游子思妇的五言诗作,表现了汉代文人深沉的生命意识,它的内蕴,超出了男女相思,也使它与《诗经》中那些同题诗作有了明显的时代意识差别和抒情主体差别。它既是男女之情的表露,更是个体生命意识的高扬;既表现了汉人对生命问题的时代思考,以突出了汉代文人的世俗情怀。有写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如“驱车上东门”;有写朋友交情淡薄的,如《明月皎夜光》等等。 总述: 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感情虽然复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人生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大有唯恐不及的忧虑以及在这种忧虑下所表现出的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2、比较充分地坦露了他们的世俗情怀,《国风》大部分的诗篇所写的就是世俗风情。然而,在周代礼乐文化的影响下,特别是经过了儒家的理论阐释和解说之后,《诗经》中的每一篇作品便都具有一定的政治伦理教化意义。这种关于诗的经学阐释学说,对中国后世文人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文人士子大多写他们自己在社会政治中所面临的处境和选择,具有比较严肃的政治思想色彩,其中很少他们自己的世俗生活描写和世俗情感的抒发。注意:它近似于诗经中的《国风》。但是它又不是写一般的民俗风情,面是以抒写文人士子世俗风情为主。它的出现,为文人抒情诗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也创造了一种新的和严肃典雅的诗骚相对的世俗型的文人诗歌形式。而这就是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主要特征,是它这所以受到后世文人士子的普遍喜爱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doc

第六章、东汉文人诗 第一节文人五言诗的兴起 两汉文人创作以辞赋为主,诗歌创作并不占主导地位,所以钟嵘《诗品序》说:“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曹旭《诗品集注》)西汉时,文人少有的诗歌创作也是继承《诗经》的传统,以四言为主,没有新的发展。直到东汉中后期,文人诗歌创作才出现了新局面,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并取代了《诗经》以来的四言诗传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五言诗的出现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它的萌芽很早,在以四言为主的《诗经》时代,就已经有五言诗句出现了.《诗经》中的《行露》、《北山》等就杂有五言诗句。春秋末期,楚国的《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秦始皇时的《长城歌》:“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已是五言诗的雏形.西汉时,五言歌谣越来越多,如《汉书·外戚传》中有《戚夫人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皆以五言为主。汉成帝时,已有完整的民谣出现,《汉书·五行志》中就记载一首五言民谣:“邪径败良田,谗口害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巅.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这种句式整齐、注重韵律的形式,表明五言歌谣有进一步的发展。汉武帝以后,朝廷设置乐府机构,五言歌谣被大量地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它们以其新颖的故事和较成熟的艺术技巧,逐渐吸引文人们的注意和爱好。文人便开始模仿创作,于是就有了文人五言诗。 东汉以后,文人通过不断学习与仿作乐府民歌,五言诗逐渐兴盛繁荣起来,并出现了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艺术水平相当高的五言诗歌。 钟嵘《诗品序》曰:“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五言诗以其“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的特点,超越“文烦而意少”的四言诗,成为了文人们喜欢的诗歌形式,为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东汉文人五言诗

五言绝句古诗赏析

五言绝句是古诗中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 于近体诗范畴。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 上。 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代表作品有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五言绝句古诗赏析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鹿柴:有篱落的村野。 【简析】这首诗写空山非常幽静,“但闻人语响”更是静中而有动,似随手拈来,不着痕迹,敏锐的感觉独具匠心。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在深竹林中一个人弹琴和吹口哨,不是为了让人欣赏,只有明月才是唯一能见到这种忘情陶醉的知音,诗人道出人之所不能道。 《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简析】刚刚送别,就盼望着明年能否再来,情意之深可想。“绿”字意象飞动。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简析】红豆,又名相思子,人们都将它当做是爱情的象征。诗人咏此以寄相思,已不是在追述那位树下思念丈夫的妻子滴泪血成珠的故事,亦可包括友情,其境界更高了。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简析】对故乡来人的询问,当然可以很多很多,但诗中独只问到那株寒梅有没有开花,扩展了读者的想象。 《送崔九》[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晨。 【简析】奉劝朋友隐居就要真下决心,才有可能尽情地领略丘壑林泉之美,不要当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立意独特新颖,但去难人所难。 《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简析】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使诗达到全新的境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简析】春眠夜短,气候各暖,如果不是因为鸟声的吵闹,还不知道醒来。联想到草木更加生机蓬勃,因而又感慨昨夜的风雨声,被打下的落花不知多少。意境深远,语言浅近,是千百年来幼儿都能背诵的一首好诗。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简析】短短二十个字,创造了一种何等优美迷人、令人产生无限遐思的意境!作者曾有句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的许多小诗,的确达到了这样清新自然的艺术境界。 《怨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简析】含蓄飘远,但美人的形象如在眼前。她是在怨谁呢?读者凭想象便可进入诗的佳境。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简析】对诸葛亮的下面评价和感慨,诗人已经写过很多,但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