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2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2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1-1-2热化学方程式

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

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经过议论、剖析、对照的方法,培育学生的剖析能力和主动研究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尊敬科学、谨慎修业、勤于思虑的态度,建立透过现象看实质的唯心主义

看法

教课要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课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课过程:

【过渡】经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响过程中的反响热与断裂反响物中化学键汲取的

能量和形成生

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相关,即能量的变化时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那么怎样更正确的表示一个化学反响的热效应?如怎样正确地描绘物质间的化学反响及其能量

变化?下边我们来学习热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热化学方程式 (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表示反响所放出或汲取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例: H2(g)+I2(g) 2HI(g);△ H= - 14.9 kJ/mol

【投影】例:H2(g)+1 O2(g) = H2O(g);△ H=-241.8 kJ/mol ,表示 lmol 气态 H2和1

mol 气态 O2

2 2

反响生成lmol 水蒸气,放出

1

O2 (g)=的热量。 (在 101kPa和 25℃时 ) H2(g)十

2

H2O(l);△,表示 lmol 气态 H2与1

2

mo 气态 O2反响在 101 kPa和 25℃时,生

成 lmol 液态水,放出的热量。

【小结】描绘在必定条件下,必定量某状态下的物质,充足反响后所汲取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解说】热化学方程式不单表示了化学反响中的物质变化,也表示了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

那么热化学

方程式的书写有什么要求或许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板书】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解说】与一般化学方程式对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要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

应注意以下几

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概括、总结

【板书】 (1)需注明反响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响的温度和压强不一样时,其△H不一样。

【解说】但中学化学中所用的△H的数据,一般都是在 101 kPa和 25℃时的数据,所以可不特

别注明。但需

注明△ 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要求写条件

1

【投影】比如: H2(g)+O2(g) = H2O(g);△ H=-241.8 kJ/mol 2

1

H2(g)十O2 (g)= H2O(l);△

2

【解说】从上述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看出,lmol H 2反响生成 H2O(l)比生成 H2O(g)多放出

44kJ/mol 的热量。产

生的热量为何不一样?

【板书】 (2)要注明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齐集状态,与它们所拥有的能量相关。

【解说】往常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且热化学方程式往常不用,“↑”、“↓”。

【投影】比如: H2(g)+C12(g) = 2HCl(g);△ H=-184.6 kJ/mol

1 1

H2(g)+ Cl2(g) = HCl(g);△ H=-92.3 kJ/mol

2 2

【板书】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

分数。对于同样

物质的反响,当化学计量数不一样时,其△H也不一样。

【解说】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响已达成的量,而不论反响能否真实

达成。△ H与反

应达成的物质的量相关,而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的多少,其实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所以化学计量数一定与△H相对应,假如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 也要加倍。当反响逆向进行时,其反响热与正反响的反响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板书】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点击试题】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 H18(辛烷)焚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

48.40kJ热量.表

示上述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A.C8H18(1) 25

8CO 2 (g) 9H 2 O(g) ;△H=-48.40kJ/mol O2 ( g)

2

B.C8H18(1) 25

8CO 2 (g) 9H 2O(1) ;△H=-5518kJ/mol O 2 ( g)

2

C.C

8

H

18

(1) 25

O2 ( g)

8CO

2

(g) 9H

2

O(1)

;△H=+5518kJ/mol 2

D.

2C8 H 18(1) 25O2 (g) 16CO 2 (g) 18H2O(1);△ H=- 11036kJ/mol 答案 BD

【实践活动】中和反响反响热的测定

【投影】一、实验原理

【解说】中和热的定义是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响而生成 1 mol H2O 时的反响热

叫中和热。在中

学阶段,只议论强酸和强碱反响的中和热。

【回首】必修 2 第二章 30 页对于“中和热”的内容:

【回答】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响生成1mol H2O 时所开释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实验】实验 2-3:在 50mL 烧杯中加入20mL 2mol/L 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mL 2mol/L NaOH

溶液,测其温度,并慢慢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察看反响中溶液温度的

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盐酸温度/ ℃NaOH 溶液温度/ ℃中和反响后温度/ ℃

t(HCl) t(NaOH) t 2

数据办理:△H=Q/n =cm△ t/n

此中: c= 4.18J/(g ℃·),m 为酸碱溶液的质量和,△t= t2-t 1,t 1是盐酸温度与NaOH 溶液温度的均匀值,

n 为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投影】]二、实验操作

【议论】上述实验装置和操作存在哪些问题?——热量的消散

【投影】

【发问】课本第 5 页图 1-3 与实验 2-3 对比,作了哪些

改良?改良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 1——双层烧杯、 2——碎泡沫塑料、3——盖板、

都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消散。

【思虑与沟通】课本第5页实验用品,想想,每件

用品的用途,NaOH 溶液为何不用而用?

【回答】为了保证的盐酸完整被NaOH 中和,采纳碱稍过度。【解说】阅读课本第 5 页实验步骤,重申以下问题

【投影】注意事项:

1、为了保证

- 1

的盐酸完整被NaOH 中和,采纳

- 1

0.50mol ·L 0.55mol ·L NaOH 溶液,使

碱稍稍过度,由于过度的碱其实不参加中和反响。

2、实验中若用弱酸取代强酸,或用弱碱取代强碱,因中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

中和热的数值偏低。

3、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先后丈量酸、碱及混淆液的温度时,测定一种溶液后必

须用水冲刷洁净并用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整浸入溶液中,且要稳固一段时间再记下读数。

4、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足冷却至室温,才能使用。

5、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消散。

6、实验时亦可采纳浓度体积都不同样的酸碱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但在计算时,应

取两者中量小的一种,由于过度的酸碱其实不参加中和反响。

操作:学生按课本步骤做实验,记录相应数据。

【投影】三、数据办理

1、取三次丈量所得数据的均匀值作为计算依照(t 2- t1)=

思虑:假如某一次实验的数据与此外两次实验的数据差别显然,怎么办?

2、计算反响热:△H= Q/n =cm △ t/n 。

此中:c= 4.18J/(g ℃·), m= m1+m2= 100g,△ t= (t 2- t1) =,

n=- 1

·L× =。△ H=

【总结】化学反响陪伴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响的一大特点。我们能够利用化学能与热能及其能

量的互相转变

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服务。能源危机中势必起带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化学在能源的开发、利用及解决日趋严重的全世界同学们平常能够经过各样渠道来关怀、认识这

方面的进展,进而深切领会化学的适用性和创建性。

板书设计:

二、热反响方程式

1.定义:表示反响所放出或汲取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单表示了化学反响中的物质变化,也表示了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

3.书写步骤: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注明各物质的齐集状态;

(3)注明反响的温度和压强(中学阶段可不特别注明);

(4)写出△ H 的值并注明“ +与”“—;”

(5)检查化学计量数和△ H 值能否对应。

4.含义:描绘在必定条件下,必定量某状态下的物质,充足反响后所汲取或放出热量

的多少。

教课回首:

适合增补一些不一样种类的习题作为讲堂练习,发现问题并实时解决。如以煤、汽油和天

然气的主要成散发生焚烧的反响为例,不单稳固、落实了知识和计算技术,还可以经过计算的结果说明这些物质焚烧时,其△H 的数值都很大,进一步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现在世界

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唤起学生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以及综合剖析问题的

能力。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案 学校: 授课教师: 所用课时:2课时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2)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3)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难点 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预 设 教学生成 核心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复习必修相关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什么是放热反应?能作图吗?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什么是吸热反应? 能作图吗? 复习回忆,总结归纳,分析作图 做好必修与选修的衔接教学 环节二 反应热与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 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 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 -1 ?H 为“-” 为放热反应?H 为“+” 讨论、思考、提问 准确无误地 掌握概念 核心环节 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相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 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 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环节三 盖斯定律的 应用讲评 练习:1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 但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慢,有时 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现在 可根据盖斯提出的观点“不管化学反应 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 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 P4(s、白磷)+5O2(g)=P4O10(s); ΔH = -2983.2 kJ/mol P(s、红磷)+5/4O2(g)=1/4P4O10(s); ΔH = -738.5 kJ/mol 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1)CH3COOH(l)+2O2(g) =2CO2(g)+2H2O(l) △H1=-870.3KJ/mol (2)C(s)+O2(g)=CO2(g) △H=—393.5KJ/mol (3) H2(g)+O2(g)=H2O(l) △H=—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CH3COOH(l) 培养计算能力 环节四 反应热的计算讲评 〖练习1〗298K,101KPa时,将1.0 g钠与足量的氯气反应,生成氯化 钠晶体并放出17.87 KJ的热量, 求生成1mol 氯化钠的反应热? 〖练习2〗乙醇的燃烧热是 △H=-1366.8KJ/mol,在此温度下, 1Kg乙醇充分燃烧后放出多少热 量? 培养计算能力 环节五课堂总结 怎样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1、热化学方程式与数学上的方程式相 似,可以移项同时改变正、负号;各项 的系数包括△H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 缩小相同的倍数。 2、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H相加或 相减,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3、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n × △H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掌握有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相关计算。 2.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燃烧热 1.概念:101 kPa 时,1_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燃烧热属于反应热的一种,单位为kJ/mol 。 3.意义:25 ℃、101 kPa 时,甲烷的燃烧热为 890.31 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为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1 kJ/mol ,表示25_℃、101_kPa 时,1_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时放出890.31_kJ 的热量。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 正误 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1)1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H 2的燃烧热 (2)由H 2(g)+Cl 2(g)===2HCl(g) ΔH =-184.6 kJ/mol 可知,H 2的燃烧热为 184.6 kJ/mol (3)12 g 碳在O 2中燃烧产生稳定的CO 气体,放出的总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2(2)× 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 (3)× 碳在O 2中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应为CO 2气体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________。 ①CO(g)+1 2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 1 ②C(s)+12O 2(g)===CO(g) ΔH =-110.5 kJ·mol -1 ③H 2(g)+1 2 O 2(g)===H 2O(g)

最新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案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学习目标定位] 1.正确认识燃烧热的概念,学会利用燃烧热进行相关的计算。2.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源的开发。 一 燃烧热 1.反应热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常用符号ΔH 表示。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其反应热为负值。已知4 g 硫粉完全燃烧放出37 kJ 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s)+O2(g)===SO2(g) ΔH =-296 kJ ·mol -1。 2.1.00 L 1.00 mol ·L -1 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 ·L -1 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 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 ·mol -1,表示其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是12 H2SO4(aq)+NaOH(aq)===12 Na2SO4(aq)+H2O(l) ΔH =-57.3 kJ ·mol -1。 3.已知2H2(g)+O2(g)===2H2O(l) ΔH =-571.6 kJ ·mol -1,该反应中ΔH 表示的意义是燃烧2 mol H2生成液态H2O ,放出571.6 kJ 的热量。若燃烧1 mol 氢气生成液态水时的反应热为ΔH1, 生成气态水时的反应热为ΔH2,则ΔH1和ΔH2的大小关系是ΔH1<ΔH2;

ΔH1=-285.8 kJ·mol-1,表示的意义是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 4.燃烧热的概念及其计算 (1)燃烧热的概念是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是kJ·mol-1。(2)燃烧热的意义: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1 kJ·mol-1,或ΔH=-890.31 kJ·mol-1,它表示25 ℃、101 kPa时,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890.31 kJ的热量。 (3)燃烧热的计算:由燃烧热定义可知:101 kPa时,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其燃烧热,即Q放=n(可燃物) ×|ΔH|;或变换一下求物质的燃烧热:ΔH=- Q放 n可燃物 。此公式 中的ΔH是指物质的燃烧热,而不是指一般反应的反应热。 归纳总结 1.燃烧热及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燃烧热是以1 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物质为标准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2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1-1-2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悉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比照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水平和主动探究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过渡】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响过程中的反响热与断裂反响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 量和形成生 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有关,即能量的变化时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根底的,那么如何更 准确的表示一个化学反响的热效应?如如何准确地描述物质间的化学反响及其能量变化? 下面我们来学习热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说明反响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2(g)+l2(g) 200 TJ ;△ H= —14.9 kJ/mol 10jEFa2HI(g) 1 1 ., 【投影】例:H2(g) + — O2(g) = H2O(g);△H=-241.8 kJ/mol,表布lmol 气态H2和^mol气态O2 1 反响生成lmol水蒸气,放出241.8kJ的热量.(在101kp/口25c时)H2(g)十一O 2 (g)= 2 1 H2O(l); △ H=-285.8kJ/mol,表布lmol气态H2与一mo气态O2反响在101 kPa和25 c时,生成 2 lmol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 【小结】描述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某状态下的物质,充分反响后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讲解】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说明了化学反响中的物质变化,也说明了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 那么热化学 方程式的书写有什么要求或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板书】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考前须知: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热化学概论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4.能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与交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反应热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与键能 教学难点:反应热与键能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 一、概念 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吸热反应: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对于该“示意图”可理解为下列形式: 由能量守恒可得: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放热反应) 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吸热反应) 4.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有热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因为反应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各物质对应的物质的量,因此,有时可用分数表示,但要注意反应热也发生相应变化。 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问题: (1)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101kPa 和25℃时的数据。 (2)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同,因此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热量数据,是与各化学计量数为物质的量时相对应的,不是几个分子反应的热效应。因此式中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一般出现分数时是以某一反应物能量 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 能 量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4 第1章第2节 燃烧热 能源 学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其次节燃烧热能源 [目标导航] 1.正确生疏燃烧热的概念,学会利用燃烧热进行相关计算。2.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展的重要基础,知道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源的开发。 一、燃烧热 1.定义 101 kPa时,1__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表达形式 (1)符号:ΔH为“-”或ΔH<0。 (2)单位:kJ·mol-1。 3.意义 例如:CH4的燃烧热为890.31 kJ·mol-1,表示在25 ℃、101 kPa时,1__mol CH4(g)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890.31 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__ΔH=-890.31__kJ·mol-1。 【合作探究】 1.燃烧热的ΔH肯定为负值吗?为什么? 答案肯定,由于物质的燃烧均为放热反应。 2.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H2O(g)放出的热量就是H2的燃烧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不正确,应生成液态水。 3.怎样理解“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答案是指单质(或化合物)燃烧后变为最稳定的氧化物(不能再燃烧了),“稳定”既包含化学性质的稳定,也包含物质所处状态的稳定。 如C(s)―→CO2(g);H2(g)―→H2O(l);S(s)―→SO2(g); NH3(g)―→N2(g)+H2O(l);CH4(g)―→CO2(g)+H2O(l)。 二、能源 1.定义 能供应能量的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自然气,其缺点是隐藏量有限;不能再生;利用率低;污染环境。3.新能源 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 4.能源的分类 分类 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 常规能源新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一次能源(直 接获得) 水能等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煤、石油、自然气 等 核能等二次能源(间 接获得) 煤制品、石油制品、电能、氢能、火药等 【合作探究】 1.解决化石燃料枯竭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新的能源;(3)节省现有的能源。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有哪些?怎样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答案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应实行以下措施: (1)通入足量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空气足量但要适量,否则,过量的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 (2)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常将大块固体燃料粉碎,液体燃料雾化。如:将煤气化或液化。 一、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硫酸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25 ℃、101 kPa时,1 mol S和2 mol S的燃烧热相等 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连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D.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解析A项,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2 mol H2O,同时还有BaSO4沉淀生成,不符合中和热的定义;B项,燃烧热与可燃物的物质的量无关;C项,CO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D项,1 mol 碳燃烧不肯定生成1 mol CO2。 答案 B

高中化学四 1-1-2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1-1—2 化学反应的焓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 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了解燃烧热的概念,体会热力学的严谨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应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 2.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燃烧热的概念;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反应热的定义、表示方法、反应热符号的规定。 2.中和反应热的测量方法和过程,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回顾思考,回答(找学生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掌握学情. 【过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由于反应前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而产生的。正如质量是物质所具有的固有的性质一样,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也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科学家定义了一个称为“焓"的物理量,符号为H,用它的变化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教师】请学生们先看书P5关于化学反应的焓变的内容。我们来讨论焓变及其与反应热的关系. 【学生】学生看书,不懂的可以提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看书,有利于学生成自学的习惯 【板书】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 1。焓的定义: 2.焓变的定义:

表示方法: 符号规定: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讨论归纳】 1.焓是一个物理量,表示物质具有的能量,它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同温同压下,同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含有的能量是不同的. 2.在实验室里或在生产中,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由于大气压通常变化很小,可以看做不变,热力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的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变化就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 = Qp =H(反应产物)- H(反应物) 3.ΔH符号的规定 ΔH〉0 反应吸热 ΔH < 0 反应放热 反应物 反应物反应产物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焓变 反应热

第1课时 焓变反应热 [目标导航]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缘由。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 1.实质: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 2.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伴有能量变化;能量转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二、焓变反应热 1.焓与焓变 2.反应热 肯定温度下,化学反应所释放或吸取的热量称为反应热。争辩证明,化学反应在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与焓变相同。 (1)反应热的单位和焓变一样,为kJ/mol或kJ·mol-1; (2)反应热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 (3)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3.反应热和焓变的关系 反应热焓变 含义化学反应中吸取或放出的热量 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所具有的焓与反应 物所具有的焓之差 二者的相ΔH是化学反应在恒定压强下(即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且不与外界进行 互联系电能、光能等其他能量的转化时的反应热,即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反应热 等于焓变ΔH 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①活泼金属与H2O或酸的反应,如 2Al+6HCl===2AlCl3+3H2↑; ②酸碱中和反应,如 2KOH+H2SO4===K2SO4+2H2O; ③燃烧反应,如2CO+O2===== 点燃 2CO2; ④多数化合反应,如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⑤铝热反应,如2Al+Fe2O3===== 高温 Al2O3+2Fe。 (2)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3===== 高温 CaO+CO2↑; ②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③C+H2O(g)===== 高温 CO+H2; ④CO2+C===== 高温 2CO。 【合作探究】 1.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是否与反应条件有关? 答案反应吸热还是放热与是否加热等条件无直接关系。 2.任何物质都具有肯定的能量,怎样从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上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答案假如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一部分能量就会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表现为放热反应;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发生化学反应时,就会从环境吸取一部分能量,表现为吸热反应。 三、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1.1.1 《焓变 反应热》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设计(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与能量》教学设计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课时:焓变反应热) 本章包含“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燃烧热能源”以及“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三节内容,属于热化学基础知识。热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热现象的一种科学,曾为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提供了实验依据,反之,它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具体应用。它主要解决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问题。在必修2中,学生初步的学习了化学能以及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以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 1molH2与1molCl2反应的反应热的推导是本节教学的一个关键。可以采用电化教学的手段,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形象化的教学,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示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情况,并与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及能量差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理解△H的涵义及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关系。 探讨化学反应放热、吸热本质之时,要强调三点: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总能量不同;②反应中能量守恒;③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如果两者能量比较接近,则放热和吸热不明显。 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理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为什么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ΔH的“+”与“-”以及为什么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用分数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重视对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一课时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3.教学课时: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等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对已学知识进行再探究,运用对比归纳法进行知识提炼。 (2)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概念辨析中探究常见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类型,感受科学探究后的收获。 (2)体会反应热的计算对于燃料燃烧和反应条件的控制、热工和化工设备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常见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 四.板书设计 一.△H=E(生成物)-E(反应物) 二.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三.根据燃烧热计算Q(放)=n(可燃物)╳燃烧热 四.盖斯定律 1.内容 2.意义 3.应用方法: (1)“方程式消元”法 (2)“模拟路径”法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再探究。 [板书] 一.△H=E(生成物)-E(反应物) △H<0,放热;△H>0,吸热 思考与讨论:

1.(1)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反应热△H相同吗 (2)已知S()+O2(g)=SO2(g)△H1<0, S(g)+O2(g)=SO2(g)△H2<0。△H1等于△H2吗通过对反应热概念的辨析,规避易错点;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归纳反应热的计算。 [板书] 二.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即△H的大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教材12页例1)2.2H2(g)+O2(g)=2H2O(g)△H1=- 483.6kJ/mol能表示2个H2(g)分子与1个O2(g)分子反应放出483.6kJ热量吗1molH2(g)完全燃烧发生该反应,放出多少热量阅读教材12页例1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的辨析,引导学生提炼归纳反应热的计算。 [板书]2.根据燃烧热计算反应热: Q(放)=n(可燃物)╳燃烧热 (教材13页例2) 从一般反应到特殊反应反应热的计算。 3.常温常压下,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H=-92.38kJ/mol,相同条件下取1molN2(g)和3molH2(g)于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什么总是小于 92.38kJ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1-1-2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案1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目标】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重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教学内容】 回顾: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⑴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有__________,在一般化学反应里,常表现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有关。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放出热量;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吸收热量; 引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什么? 阅读P 2: 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既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又能表明能量的变化 (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①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 不同。 对于25℃、101KPa 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物质中贮存的能量不同) 如:H 2 (g) + 2 1 O 2 (g) = H 2O(g);△H=-241.8 kJ/mol H 2(g) + 2 1 O 2 (g) = H 2O(l);△H=-285.8 kJ/mol ③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 (详细阅读P 4资料) 如:H 2(g) + Cl 2(g) = 2HCl(g);△H=-184.6 kJ/mol 21 H 2(g) + 2 1Cl 2(g) = HCl(g);△H=-92.3 kJ/mol 书写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N 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NO (g),需吸收68kJ 的热量; 2、2molCu(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uO(s),放出314kJ 热量; 3、 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 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例3: 已知:C(c) + O 2 (g) = CO 2(g);△H=-393.5 kJ/mol H 2(g) + 2 1 O 2 (g) = H 2O(g); △H=-241.5 kJ/mol 欲得相同热量,需充分燃烧C 和H 2的质量比约为( ) A .12∶3.25 B .3.25∶12 C .1∶1 D .6∶1 4.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g) + O 2 (g) = 2H 2O(l);△H=-571.6 kJ/mol C 3H 8(g) + 5O 2 (g) = 3CO 2(g) + 4H 2O(l);△H=-2220 kJ/mol 实验测得H 2(g)和C 3H 8(g)的混合气体共5mo l ,完全燃烧时放出3847 kJ ,则混合气体中H 2与C 3H 8的体积比是 ( ) A .1∶3 B .3∶1 C .1∶4 D .1∶1 【随堂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C 、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 、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2、燃烧ag 乙醇(液态)生成CO 2气体和液态H 2O ,放出热量为QkJ ,经测定ag 乙醇与足量Na 反应能生成H 25.6L(标准状况下),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 .C 2H 5OH(l) + 3O 2(g) = 2CO 2(g) + 3H 2O(l);△H=-Q kJ/mol

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篇一:热化学方程式和能源教案】 课题:热化学方程式和能源 执教人:李玉军上课班级:高三(8)班时间 2014年10月22日教学目标 1.掌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2.了解常见能源的分类 3.树立节能、环保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 [课引入]上次课我们复习了反应热和焓变的相关概念,计算反应热的方法,从键能、热化学方程式、总能量和活化能等方面计算,在书 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求计算反应热。今天我们一起复习热化学方程式 和能源。 [板书]一、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示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活动一]写出正确书写和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由学生交流,分享注意事项。 2.注意:状态,符号,数值,单位,含义。 [举例]2so(+ o(2g)2g)2so(△h= - a kj/mol的含义是什么?2molso23g) 气体与1molo2气反应放出的热量是否为a kj? [练习一]用盖斯定律确定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关系。 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h2s(g)+3/2o2(g) = so2(g)+h2o(g)△h1 ②2h2s(g)+so2(g) = 3/2s2(g)+2h2o(g) △h2 ③h2s(g)+1/2o2(g) = s(g)+h2o(g)△h3 ④2s(g) = s2(g) △h4 求△h4 的表达式 a.△h4 =2/3(△h1 + △h2-3△h3) b.△h4 =2/3(3△h3 - △h1 - △h2) c.△h4 =3/2(△h1 + △h2 - 3△h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案2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目标】 : 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难点】 :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复习】 : 放热反响与吸热反响比较 种类 放热反响吸热反响 比较 定义 形成原由 与化学键的 成、断关系 【知识疏理】: 二、热化学方程式 1、观点:表示和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单表示了化学反响中的变化,也表示了化学反 应中的变化。 如: H2(g)+ 1/2O2(g)===H2O(l) - , 表示在℃,Pa, H= - 285 . 8 kJ mol·1 mol H2与mol O2完整反响生成态水时的热量是285. 8 kJ。 (表示完整反响时的能量变化)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不表示, 所以,它能够是数。对于同样物质的反响,化学计量数和H 能够同时扩大或减小的倍数。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①、全部反响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响时的状态(aq________s_________ 、 l_________、 g__________);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②、反响热△H 的地点只好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侧,且中间要留一小段空位表示分开; △H:吸热用“”,放热用“”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③、△H 单位 KJ/mol 中“每摩尔”指的不是每摩尔某物质,而是指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以“摩 尔”为单位时的反响热;大小与反响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④、化学计量数表示是“”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但H 要相应变化。如: 2H2 (g)+O2 (g) = 2H2 O(l) △H= - 571.6kJ/mol H2 (g)+ 1/2O2 (g) = H2O(l) △H= kJ/mol ⑤、指明反响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 ℃、 101KPa 时进行的反响,能够不注明) ⑥、对于可逆反响中的△H 指的是正反响方向完整进行究竟时的焓变。 ⑦、可逆反响中,当反响逆向进行时,其反响热与正反响的反响热的数值大小相等,符号 相反。 5、应用——反响热大小的比较: (1) 同一反响生成物状态不一样时 如: 2H2(g)+O2 (g) = 2H2O(1) H1 ;2H2 (g)+O2(g) = 2H2 O(g) H2 由于气体变液领会放热,故: H1 H2 (2)同一反响反响物状态不一样时点 如: S(g)+O2(g) = SO2(g) H1;S(s)+O2 (g) = SO2(g) H2 由于固体变气领会吸热,故: H1 H2 (3) 两个相联系的不一样反响比较 如 : C(s)+O2(g) = CO2(g)H1 ;C(s)+1/2O2 (g) = CO(g) H2 能够设计成: C(s) —— CO(g)———CO2(g) ,故: H1 H2 【巩固练习】 1. 已知在 1×5 484kJ 热量,以下10Pa, 298K 条件下, 2mol 氢气焚烧生成水蒸气放出 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 A. H2O( g)= H2( g)+ 1/2O2( g) - 1 H = 242 kJ mol· B. 2H2( g)+ O2( g)= 2H2O( g)H =- 484 kJ mol·-1 C. H2( g)+ 1/2O2(g)= H2O(1) - 1 H =- 242 kJ mol· D. 2H2( g)+ O2(g)= 2H2O( g)H =+ 484 kJ mol·-1 2.1g 氢气完整焚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 .9KJ 热量,该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 2H2(g) + O2(g) =2H2O(l) △H = ― 142.9 KJ/mol B.2H2 (g) + O2(g ) = 2H2O(l) △H = ― 571.6 KJ/mol C. 2H2 + O2 = 2H2O;△H = ―-571.6 KJ/mol

1.1.2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设计(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与能量》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二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A.稀H2SO4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 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H2O C.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 D.稀NaOH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H2O 【答案】 C 【板书】1中农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1 mol H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讨论】2.注意事项: 【回答】①稀溶液:是指存在大量水的溶液。 ②量的标准:必须是生成 1 mol 水。 【讲解】(3)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表示为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讨论】已知在稀溶液里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思考】:(1)弱碱与弱酸反应; (2)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否也都是57.3 kJ? 【回答】(1)因为弱酸、弱碱在电离过程中需要吸热,所以弱酸、弱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要小于 57.3 kJ; (2)因为浓硫酸与稀 NaOH 溶液的反应过程中还包括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浓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要大于 57.3 kJ; (3)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不仅生成H2O,而且生成 BaSO4 沉淀,生成 BaSO4 沉淀时会放出热量,所以此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热量要大于 57.3 kJ。 【思考】2.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1)用含20 g NaOH的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2)用含2 mol H2SO4的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溶液反应,此反应的中和热ΔH为______________。

人教新科标高中化学选修四《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教案

」、盖斯定律 『基础要点1〗盖斯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对盖斯定律的理角—⑴ ⑵—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2〗 △ H i、△ H i 、△ H i 三种之间的关系如何? 『基础要点2〗计算的步骤? 1、找出能量守恒的等量的关系 图1图2 (1)找起点A (2)找终点C (3)过程 A T B T C A T C (4)列式△比+ A H2=A H3 注意配平在具体实例中要注意 (5)求解 『例题1〗试利用298K时下列反应焓变的实验数据,计算在此温度下 1 C(s)+^。2 (g)=CO(g)的反应焓变?反应3 C(S)+ 02 (g)=CO 2(g) △ H1 =-393.5 KJ • mol-1反应1 1 1 CO(g)+ i O2 (g) =C O 2 (g) H 2= -283' KJ m" 反应2 方法1以盖斯定律原理求解,以要求的反应为基准 (1)找起点C(s), (2)终点是CO(g), (3)总共经历了两个反应 C T CO2T CO。 (4)也就说C T CO的焓变为C T CO2;CO2T CO之和。 2 -1 注意:CO T CO△ H2=-283.0 KJ • mol 1 那CO2T CO的焓变就是=—△ H2=+283.0 KJ • mol - 1 -1 (5)求解:△ H3= △比一厶出=-393.5 KJ • mol +283.0 KJ • mol =-110.5 KJ • mol 方法2:以盖斯定律原理求解,以要求的反应为基准 (1)找起点C(s), (2)终点是C02(g), (3)总共经历了两个反应C T CO2;C T CO T C02。 (4)也就说C T CO2的焓变为C T CO ; CO T CO2之和。 则厶"=△ & + △ H2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学案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热 化学方程式。 2.正确认识中和热的概念。 3.通过中和热的测定,初步学会测定化学反 应反应热的实验方法,会分析测定反应热时 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实 验误差。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 变化可以定量描述,形成定性描述到定量描 述的模型构建,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 则。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理解反应热测定 的原理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改 进测定方法,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特点(与化学方程式比较) (1)指明了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若在25_℃和101_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ΔH的“+”、“-”、数值和单位。 (3)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聚集状态。常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 (5)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数值可以同时增大或减小相同倍数。 3.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能量变化。 H2(g)+ 1 2 O2(g)===H2O(l) ΔH=-285.8 kJ/mol,表示在25_℃和101_kPa条件下,1_mol H2(g)与 1 2 mol O2(g)完全反应生成1_mol H2O(l)时放出热量285.8 kJ。 二、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_H2O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表示方法: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三、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原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第1节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重点) 2.通过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3.能正确分析测定反应热时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误差。 热化学方程式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1.概念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特点(与化学方程式比较) (1)指明了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若在25_℃、101_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ΔH的“+”、“-”数值和单位。 (3)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常用s、l、g、aq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和溶液。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 (5)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数值可以同时增大或减小相同倍数。 3.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实例 H 2(g)+1 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表示在25 ℃、101 kPa,1 mol H 2与1 2 mol O 2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85.8 kJ 。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已知有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H 2+I 2 △ 2HI ②H 2(g)+I 2(g)200 ℃ 101 kPa 2HI(g) ΔH =-14.9 kJ·mol -1 ③H 2+Cl 2=====点燃 2HCl ④H 2(g)+Cl 2(g)===2HCl(g) ΔH =-184.6 kJ·mol -1 ⑤12H 2(g)+1 2Cl 2(g)===HCl(g) ΔH =-92.3 kJ·mol -1 ⑥H 2(g)+1 2O 2(g)===H 2O(g) ΔH =-241.8 kJ·mol -1 ⑦H 2(g)+1 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 问题思考: (1)以上7个化学方程式,哪些不属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g 、l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2课时 多媒体课件

教学预设 核心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复习必修相关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 有哪些是放热反应?什么是放热 反应?能作图吗?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 是吸热反 应?什么是吸热反应? 能作图吗? 复习回忆,总 LjJ 曼_ G _ _ —F HI 血门 ?、结 归纳 *1 农分析作图 0 1 ! ■ 竺丿书打一 一 做好必修与选 修的衔接教学 环节二 反应热与焓 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 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 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 又称为焓变”符号:△ H ,单 位:kJ/mol 或 kJ?mol -1 ?H 为•”为放热反应?H 为牛” 讨论、思考、提问 准确无误地 掌握概念 核心环节 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生成

(1)理解燃烧燃烧的含义 (2)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结我国的能源现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二)教学难点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一)知识与技能 (1)盖斯定律的本质,了解其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2)掌握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