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精选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平米花园、罕见的绿化率、休闲康体设施完备”,市民王先生就是听到如上的宣传之后购房的,入住后发现开发商承诺与事实不符,之后将开发商告上法庭。日前,河东区人民法院以开发商在售房时存在欺诈行为和主观故意为由,撤销了王先生与开发商签订的购买合同,并判令开发商返还购房款及赔偿相关损失。

原告王先生起诉称,原告受被告广告宣传的影响,与被告签订了合同,购买了被告开发的价值40余万元的一套跃层。原告入住后才发现被告在广告中宣传的“万平米花园、小区休闲康体设施及罕见的绿化率”等承诺根本就不存在,原告认为被告在销售房屋过程中的欺诈行为,损害了其合法权益,因此请求判令撤销原被告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并赔偿其相应损失。经过对原告方提供的广告宣传资料等证据进行当庭质证,可以证明被告方在进行售房广告宣传过程中,确实有对周围环境隐瞒或夸大了事实的情况。法院认为被告在向原告销售房屋时,存在欺诈的行为和主观上的故意。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撤销合同,故依法做出如上判决。

一房两卖违约者被判双倍返还定金

作者:程学华发布时间:2002-06-11 11:46:02

二年前,苏州某琴行张经理与某房产公司签定了一份房屋买卖协议,但该房屋竣工后却被某房产公司转卖给他人。日前,该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由苏州市金阊区法院依法审结,法院判令被告返还原告张经理定金20万元。

原、被告于1999年12月10日签订《商品房认购书》一份,约定原告向被告购买座落干将路20号地段商品房贰套,建筑面积560平方米,每平方米价格4000元,共计金额224万元。同时约定预收原告定金20万元整。次日,原告将20万元载明用途为购房定金的转账支标交付被告。但被告迟迟未按合同履行售房义务。2000年10月,被告将包括原告订购的商品房在内的整幢房屋出卖给其他公司。2001年7月23日,被告退还了原告支付的20万元。可原告认为,被告为高价卖房,将原告订购的商品房出卖他人,

已构成违约,应按有关法律规定返还双倍定金。原告为此与被告多次交涉,均无结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再返还原告定金20万元。

法院一审认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原、被告就商品房预售及定金担保条款的订立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规定。现原告已经按约履行了交付定金的义务,被告不履行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法院对原告要求被告返还定金20万元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小区收取管理费夜晚丢车物业赔

作者:李汝银发布时间:2003-01-16 16:12:24

中国法院网1月16日讯

日前,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对陈女士因停在小区内的车辆被盗而起诉物业管理中心保管合同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物业管理中心支付原告陈女士购车款45000元。

供职于北京市商业银行系统的陈女士为工作及生活方便而于1997年花45000元购买了一辆“奥拓”车,自此便成了“有车族”中的一员。2001年7月3日,陈女士向其居住地昌平区东小口镇某小区的物业管理中心交纳了当年7月份至12月份“奥拓”车的停车费后,就习惯性将车停放自家楼前。可谁曾想,“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11月15日夜晚,陈女士停在小区内自家楼前的车辆竟不翼而飞。事发后,心急如焚的陈女士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机关对这一案件高度重视,但苦于缺乏线索,案件至今悬而未决。

在数次协商未果之后,陈女士一纸诉状将

物业管理中心告上法院,称其在被告小区内居住,定期交纳各种费用及2001年7月至同年12月的车辆停车费,由于被告安全防范不力致使其停放在自家楼前的车辆被盗,故起诉要求被告立即支付被盗车辆款45000元。庭审中,陈女士向法庭当庭提交了购车发票、停车费发票、车证等相关证据。

庭审中,被告物业管理中心否认原告的车辆是在小区内丢失,认为原告丢失的车辆并未在小区内办理停车位,但未能提交相关证据支持自己的答辩意见。

法院经审理查明上述事实后,认为:原告在被告处居住,按时交纳了“奥拓”车的停车费,应视为双方已形成了对此车的保管合同关系。在2001年7月15日夜此车被盗,系被告没有严格履行对此车的保管职能,对此被告应负全部责任。被告称此车不是在小区内丢失,且未交纳停车使用费的辩解证据不足,法院不予采纳。原告要求被告给付车款45000元的理由正当,法院予以支持。

据此,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签了合同不遵守依法解除

中国法院网1月3日讯

2000年3月,张某与李某签订了购买石料的合同。合同约定:张某向李某供应石料100吨,每吨单价900元。张某在2000年9月1日之前分三批将石料送到指定地点。合同订立以后,李某分两次将预付款9万元汇至张某处。张某也在2000年7月之前将前两批货送到李某指定地点,但第三批货却迟迟没送。李某数次向张某催要,张某总是以货源紧张等理由予以搪塞推脱。后双方经协商达成协议:张某可推迟一个月供货,必须于2000年10月1日之前送到。但是,直到2000年10月5日,张某也没有将货送到。李某因施工急迫,不得不以高价从别处购买石料应付施工急需。李某诉至法院,要求解除与张某的合同,返还预付款3万元,并要求张某赔偿因违约给他造成的损失。

行使合同的解除权有两种方式,一是法定解除,另一个是当事人约定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

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本条规定的是合同的法定解除条件。本案中,由于张某不按时供货,经李某多次催促后仍不履行,张某的行为已构成单方违约。据此,李某拥有合同的解除权,李某可依照上述法律规定,有权请求法院判决解除合同。

合同法第97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本案中,由于张某的违约行为给李某造成多支付一部分石料款,这部分的损失应由张某承担,并且须退还李某的3万元预付款。

据此,海淀区法院判决张某退还李某的3万元预付款并赔偿他的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