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12
常见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主讲:王士娟2014.08
园林植物病害是指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种苗,球根,鲜切花和成株储藏的过程中受到了致病因素(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侵袭,整个植株,器官,组织和局部细胞的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紊乱,解剖结构破坏,形态特征改变,以致园林植物生长不良,品质变坏,产量下降,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色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环境绿化事业进展亦加快,树木花草的种类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花草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使花草树木生长不良、畸形、腐烂甚至死亡,不仅降低花卉的质量,失去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林绿化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防治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某些特殊性。
我国园林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在风景区、公园、庭园及城市街道绿化中,各种花、草、树木都存在一定组合和结构,形成一个独特的园林生态环境,但这却给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交互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害生物种群复杂,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害得以迅速蔓延和扩大危害。
园林植物栽培方式复杂,品种交换频繁。有露地栽培、温室栽培、水体栽培等多种栽培方式,使某些病害和虫害相互传播、危害或终年发生。另外,病虫害还可随花卉和园林树木的品种及种苗交换而传播、蔓延。
园林植物所处的环境条件特殊,需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应从城市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园林观赏树木,特别是一些具有特殊价值的珍贵树种,如泰山上的古松柏、颐和园的古松等,需采用“外科手术”或诱杀等方法,不惜代价地保护;另外,对于游人稠密的公园、风景区、街道绿化等处,在为了保证观赏花木观赏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独特的作用,采用适合城市特点的有效方法,相互协调,合理使用和逐步减少化学药剂,选用低毒、无味、不污染环境的农药,采取安全、高效的防治措施。因此,改善栽培措施,对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显得更为重要。
此外,在拥挤的市区内,汽车尾气或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或废水,对附近花卉、园林树木也可能产生直接的危害,使受害树木衰弱,从而导致弱寄生菌或一些吉丁虫、天牛等次期性害虫的侵袭。
根据病害的性质和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
一、生理性病害
由于植物自身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称为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无传染性,故又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二、真菌性病害
(一)白粉病
是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所致的一类世界性病害,是高等植物(90% 以上为双子叶植物) 的专性寄生菌,该菌在为害部位的表面产生白色的粉状物(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故所引起的病害统称白粉病。寄主范围仅次于锈菌目,不少于1万种。寄生专化性亦强,产生各类吸器吸养。在其发生活史后期常在病部产生黑色的小点(闭囊壳)。
症状此病一般多发生于寄主生长中、后期,寄主的叶、花、枝条、嫩梢、果实均可受害。典型症状是初期病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灰色粉状物。寄主受害部位往往退绿、变黄、皱缩、扭曲、提早落叶。降低产量、质量以及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常见的有月季白粉病、蔷薇白粉病、瓜叶菊白粉病、九里香白粉病等。
以紫薇白粉病为例进行介绍。
分布与危害:是紫薇的一种重要的病害,在我国普遍发生,成树、幼树均受其害,发病严重时叶片变黄,引起落叶。
症状:主要发生在嫩梢、嫩叶上。感病后的叶片正反两面呈灰白色病斑,其上密被白色粉状菌丝层,病斑轮廓不正形,大小不等,嫩叶受害后,引起褪绿变黄、皱缩、扭曲,后期严重时病斑在而明显,造成提早落叶。新梢感病后也有白粉,花蕾感病时,影
响其正常开花。降低树势和观赏性。发病后期病部白色粉层上出现由白到黄、褐,最后变为黑色的小点粒状物。
病原:南方小钩丝壳属(Uncinuliella australiana)和南方钩丝壳(Uncinulla slna),属于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白粉菌科。闭囊壳暗褐色、聚生至散生,具钩状或卷曲的长型及镰形或其他形状的短型附属丝。无性阶段为粉孢霉属(Oidium),分生孢子梗棍棒状,分生孢子串生,单胞,无色,椭圆形。
发病规律:以闭囊壳在病落叶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病株叶芽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气侯适宜时即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新梢、新叶后,开始扩展、蔓延,很快又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到新的寄主植株上,使病害发生蔓延,分生孢子可多次重复发生再侵染。6~9月为发病高峰期,9月下旬以后病情逐渐减轻,11月后发病基本结束。
温暖潮湿季节发病迅速,过度密植、通风透光性不良有利于发病,遇高温季节病害停止发生。
防治方法:(1)减少侵染来源。秋季清除病枯枝落叶,并销毁;休眠期喷波美1~3度石硫合剂,压低冬菌源。
(2)如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密度适宜,合理修剪、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3)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和病梢。在发芽前和生长期阶段,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波尔多液、胶体硫30~5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喷2~3次即可。
注意避开植物开花期和高温期用药,以免产生药害。
(二)锈病
由担子菌亚门中的锈菌引起,由于锈孢子器和夏孢子堆一般呈黄色,冬孢子呈褐色,似铁锈,故称锈病。一般病症先于病状,病状常不明显,典型病症是黄粉状锈斑。主要为害园林植物的叶、果实,引起叶枯及叶片早落、果实畸形,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其观赏性,是园林植物病害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以园(桧)柏胶锈病为例进行介绍。
分布与危害:又称梨-桧锈病。此病在我国分布很广,尤其南方发生更为普遍。此菌系转主寄生,危害圆柏、龙柏、翠柏、柱柏、高塔柏和梨、海棠、木瓜、山楂。
在圆柏等寄主上,通过连年反复发生危害为害嫩枝和针叶,严重时使针叶大量枯死,甚至小枝死亡。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观赏。在蔷薇科植物上通常引起早期落叶,严重时引起叶片枯死,甚至幼苗枯死,果实受侵害不但造成畸形,而且不能食用。
症状:在刺柏属和圆柏属上危害针叶、嫩梢及绿色的小枝。在针叶上病斑多生于叶面,初出现黄色小斑点,微肿,故又称赤星病。受害的枝病部表皮开裂,露出锈褐色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