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73.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节教学需要三个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探究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3、电负性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3、电负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复习法、延伸归纳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1. 可以以问题思考的形式复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 对于电离能和电负性概念的教学,应突出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在了解电离能概念和概念要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元素电离能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导学案【课标要求】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能从原子外围电子排布认识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教学内容展现】1.认识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2.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族划分的关系【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使学生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3、使学生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周期划分的原因,族的划分与原子中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密切关系。
4、使学生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依据。
第一课时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温故知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是由哪几个方面决定的?2、写出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述此原子结构示意图所代表的意义。
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否完整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3、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第n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课前预习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2.3.4.【课堂互动区】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轨道能量高低的规律①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s np nd nf。
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1s 2s 3s 4s…… ;2p 3p 4p 5p……③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如2p x = 2p y =2p z 。
④阅读右图:原子轨道能量顺序图,填写下空[说明]自左而右、自上而下,轨道能量依次递增。
1s﹤2s﹤2p﹤3s﹤3p﹤…。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构成,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
2、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常见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
4、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的划分以及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如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二、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数(Z)=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2、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
(2)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²个(n 为电子层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 个)。
(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18 个。
(二)元素周期表1、周期(1)周期的定义: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2)周期的分类:短周期(一、二、三周期)和长周期(四、五、六、七周期)。
2、族(1)族的定义: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照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称为族。
(2)族的分类:主族(A 族)、副族(B 族)、第Ⅷ族和 0 族。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三)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半径(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化合价(1)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O、F 除外)(2)最低负化合价=主族序数 83、金属性和非金属性(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三、重点难点1、重点(1)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鲁科版选修4 第一章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编写人:白慧峰【学习目标】1. 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学习过程】一.核外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温故·知新】我们已经知道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有哪些 (必修2) ?(1)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个电子(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3)核外电子在距核由到,能量有到的电子层上依次排列哪些规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可以解释原因了呢?【联想·质疑1】基态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按怎样的能级顺序依次进行排列呢?基态氩原子的核外电子应按怎样的能级顺序依次进行排列呢?为什么?【联想·质疑2】基态K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为什么是2,8,8,1结构,而不是2,8,9结构呢?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_______能量最低原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排布时要先占有的能级,然后再依次进入的能级,这样使整个原子处于最低的能量状态。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列顺序为1s , , ,3s , , ,3d , , ┉。
适用于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 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图示法之一________电子排布式用 来表示电子排布的式子。
请写出基态氯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并用图示法解释箭头所指的每部分的含义。
例:【迁移·应】原子核外电子在排布时, 最外层电?【练习·巩固Ⅰ】1-1 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1s 、2p 、3d 、4sB .1s 、2s 、3s 、2pC .2s 、2p 、3s 、3pD .4p 、3d 、4s 、3p1-2(2015安徽高考)N 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二. 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排布 【交流 .研讨1】在同一个原子轨道里的两个电子以何种状态进行排布呢?(以1S 轨道为例)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_______泡利不相容原理(1)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容纳______电子,且一个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自旋方向必须______。
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1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 原子结构 核心素养发展重点 学业要求 通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深化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明确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
2.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学生自主学习原子核1.原子的构成原子⎩⎨⎧ 原子核⎩⎨⎧⎭⎬⎫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决定原子质量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质量很小2.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1)原子序数=□0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 )=□02质子数(Z )+□03中子数(N )。
3.原子构成的表示方法如16 8O 表示质量数为□0416,质子数为□058的氧原子。
核素 同位素1.核素具有相同数目的□01质子和相同数目的□02中子的一类原子。
氢元素有氕、氘、氚三种核素,分别用□0311H、21H、31H表示。
2.同位素□04质子数相同而□05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例如11H与□0621H、31H互为同位素。
同位素分为□07稳定同位素和□08放射性同位素。
课堂互动探究一、原子的构成1.离子的质量数是否等于其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提示:是。
因为离子是通过得失核外电子形成的,而质量数只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2.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吗?提示:不一定。
11H中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不含有中子。
1.原子的相对质量(M)=原子质量m(126C)1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离子组成中的数量关系(1)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4)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知识拓展核力是使核子组成原子核的作用力,属于强相互作用力的一类。
原子核中有中子、质子,质子是带正电的,所以质子之间会互相排斥。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导学案(第1课时)【课标要求】1. 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2. 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3. 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 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课前预习】1.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指2. ,叫做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必修2)中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等的周期性变化。
【复习】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课前练习】完成下表:【科学探究】教材P14 考察(观察)元素周期表,探究下列问题:1.元素周期表共有几个周期?每个周期各有多少种元素?写出每个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和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的通式。
为什么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2.元素周期表共有多少个纵列?周期表上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简称“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
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3.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课本图1-16所示。
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s区、d区和p区分别有几个纵列?为什么s区(H除外)、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4.元素周期表可分为哪些族?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5.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主要集中在右上角三角区内?6.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
为什么?【归纳】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
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
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1.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决定所在周期数周期数= (钯除外)46Pd [Kr]4d10,最大能层数是4,但是在第五周期。
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的组成、原子的电子结构等。
2.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原子的组成、原子的电子结构及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难点:对电子结构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原子结构,并引入相关概念。
2.通过与学生互动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25分钟)1.讲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2.介绍原子的电子结构,以氢原子为例进行具体讲解。
3.讲解原子核的结构及其含义,引导学生理解电子云的位置和分布。
4.讲解原子序数、原子量等相关概念,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三、实验(15分钟)1.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原子核的结构,了解电子的分布。
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进行探究。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1.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学习到的知识点,探讨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2.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强化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根据学习到的知识点完成相关练习题。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进一步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导学案(第2课时)高二班第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_______【课标要求】5、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知识回顾】我们知道元素性质是由元素原子结构决定的,那具体影响哪些性质呢?【学与问】教材P16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新课导学】观察教材P17图1-20表分析总结一、原子半径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2、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3、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有什么规律呢?【归纳总结】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电子的能层数,另一个是核电荷数。
显然电子的能层数越,电子间的负电排斥将使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而当电子能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核对电子的吸引力也越大,将使原子半径缩小,所以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二、电离能1、第一电离能I1;态电性基态原子失去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叫做第一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越大,金属活动性越。
同一元素的第二电离能第一电离能。
2、如何理解第二电离能I2、第三电离能I3、I4、I5……?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I1表示),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消耗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类推,可得到I3、I4、I5……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1<I2<I3<I4<I5……即一个原子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增大的。
这是因为随着电子的逐个失去,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越来越大,再要失去一个电子需克服的电性引力也越来越大,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多。
原⼦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设计⼈教课标版(优秀教案)《原⼦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说课设计单位:农垦九三分局第⼀中学执教:刘培波地点:会议室时间:年⽉⽇适⽤年级:⾼⼆教材:普通⾼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说课过程:各位评委、⽼师⼤家好:我说课的题⽬是《原⼦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材选⾃⼈教版普通⾼中化学教材选修第⼀章第⼆节。
我按以下五个程序说课,主要说每个程序的要点:⼀、说教学分析(两个分析)⼆、说教学⽬标三、说教学策略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评价⾸先,我说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分析教材本节课是在必修第⼀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选修第⼀章第⼀节《原⼦结构》基础上进⼀步认识原⼦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在复习原⼦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核外电⼦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结构的关系。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较系统⽽深⼊地介绍了原⼦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分⼦结构奠定了基础。
尽管本节内容⽐较抽象,学⽣学起来有困难,但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由易到难层层深⼊,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的学习兴趣。
(⼆)分析学⽣、知识技能⽅⾯:学⽣已学习了原⼦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和元素的核外电⼦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属性与⾮⾦属性变化等知识,为学习本节奠定了⼀定的知识基础。
、学法⽅⾯:在必修第⼀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具有⼀定的学习⽅法基础。
根据以上两个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标如下⼆、教学⽬标:(⼀)知识与技能⽬标、了解元素原⼦核外电⼦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进⼀步认识元素周期表与原⼦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法⽬标通过问题探究和讨论交流,进⼀步掌握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法──结构决定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学⽣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同时把⾃⼰融⼊科学活动和科学思维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认知的规律性,在认识上和思想⽅法上都得到提升。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知识梳理】一、元素周期系1、含义:元素按其原子核电荷数递增排列的序列。
2、元素周期系的形成(1)每一周期从________元素开始到________元素结束,最外层电子排布从________递增到________(第一周期除外),但元素周期系的周期不是单调的,每一周期里元素的数目不总是一样多。
(2)元素形成周期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3)根据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可以解释元素周期系的基本结构。
例如:第一周期从________开始,以________结束;其余各周期总是从________能级开始,以________能级结束,其间递增的核电荷数(或电子数)就等于每个周期里的元素数。
二、元素周期表的分区1、元素周期表的分区(1)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区按电子排布式中最后填入电子的________可将元素周期表分为s、p、d、f共4个区,而第IB、第ⅡB族这2个纵列的元素的核外电子因先填满了________能级而后再填充________能级而得名ds区。
(2)根据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分区【正误判断】(1)价电子一定是最外层电子()(2)元素的价电子数一定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3)同一族元素的价电子数一定相同()(4)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第IA族元素()(5)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1)dn6~8ns2的元素一定是过渡元素()【课后作业】1.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分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p区不包含副族元素B.第五周期有15种f区元素C.d区、ds区均不存在非金属元素D.s区所有元素的p能级电子均为全满或全空状态2.核电荷数为52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五周期ⅡA族B.第四周期ⅡA族C.第五周期ⅡA族D.第五周期ⅡA族n-1d ns(a、b均是大于0的整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3.已知某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a bA.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B.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s区C.该元素的族序数为a+b D.该元素一定为金属元素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C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2y,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B.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ⅡA族,是p区元素C.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洪特规则D.ns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C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2y,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B.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ⅡA族,是p区元素C.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洪特规则D.ns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5.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最多的区是()A.s区B.p区C.d区D.ds区6.闪烁着银白色光泽的金属钛(22Ti)因具有密度小、强度大、无磁性等优良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等领域,号称“崛起的第三金属”。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并为后面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做好铺垫。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是选修内容,是在必修的基础上的一个提升。
但根据高中化学考纲,本部分内容在高考的选考大题中出现。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节教学需要三个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对象分析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学习了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和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具备了学习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所教班级为平行班,学生基础比较差,必修二的内容还不够熟练,在新课之前还需要复习。
2、学习方法方面: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设计思想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元素的周期和族的划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讨论法、引导分析法,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2.能从核外电子排布角度,解释元素周期系的基本结构。
3.通过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推理其他元素的位置及性质,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
4.通过原子半径、元素第一电离能递变规律的学习,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模型,并能利用认知模型解释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5.能从原子结构角度理解元素的电负性规律,能用电负性解释元素的某些性质。
6.理解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与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的关系。
7.掌握元素周期律,分析“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基础知识】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递变。
2、元素周期系:元素按其原子核电荷数递增排列的序列。
3、元素周期表:呈现周期系的表格,元素周期系只有一个,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
4、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周期表(1)门捷列夫周期表:门捷列夫周期表又称短式周期表,重要特征是从第四周期开始每个周期截成两截,第1~7 族分主副族,第八族称为过渡元素。
(2)维尔纳周期表维尔纳周期表是特长式周期表,每个周期一行,各族元素、过渡金属、稀有气体、镧系和锕系,各有各的位置,同族元素上下对齐,它确定了前五个周期的元素种类。
(3)玻尔元素周期表玻尔元素周期表特别重要之处是把21~28、39~46等元素用方框框起,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这些框内元素的原子新增加的电子是填入内层轨道的,他已经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周期系了,玻尔元素周期表确定了第六周期为32 种元素。
(二)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1)周期元素种数的确定第一周期从1s1 开始,以1s2 结束,只有两种元素。
其余各周期总是从ns 能级开始,以np 结束,从n s能级开始以n p结束递增的核电荷数(或电子数)就等于每个周期里的元素数目。
《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复习学案高二班第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_______考点一:元素周期表结构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三长三短一未满,七主七负一零一VIII3.元素周期律本质: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表现。
(1)最外层e-数:同周期1-8(K层例外)(2)原子半径:横减竖增(不包括稀有气体)(3)主要化合价:同周期+1→+7(F、O例外);-4→-14.位、构、性关系的图解、表解与例析[例1].某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A.只有x+1 B.可能是x+8或x+18 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例2].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八种连号元素,它们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图中X元素应属()A.ⅢA族B.ⅣA族C.ⅤA族 D .ⅥA族[例3].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族,Y、Z处于同一周期。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
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可表示为H3YO4C.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例4].A.X、Y元素的金属性X<Y 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考点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分区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①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为:n s<n p<n d<n f。
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为:1s<2s<3s<4s……。
③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如2 p x、2 p y、2 p z轨道的能量相等。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 .................................................................................................................. - 1 - 第1课时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 .............................................................................. - 1 - 第2课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轨道 ........................................................ - 13 -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 - 27 - 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 27 -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 ................................................................................................ - 41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一、能层与能级1.能层(1)意义:根据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________差异,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2)符号:能层序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
2.能级(1)意义:根据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电子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成不同的能级。
(2)符号:在每一能层中,能级符号分别为n s、n p、n d、n f……,其中n代表________。
第2节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第1课时)2011年2月28日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电离能的概念及其内涵,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知道电离能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2、体会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关系。
【学习重难点】重点:电离能的概念及其内涵难点: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学案导学过程】一、构与元素性质知识回顾:在元素周期表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元素的性质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请问哪些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并填写下表:学案编号:05IA IIA IIIA IV A V A VIA VIIA1 2 3 4 5 6 7得电子能力__________ 失电子能力__________思考-------请阅读教材后回答:(1)以上分析是定量的分析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那么如何比较金属Li和Mg的原子半径大小呢?(2)怎样定性地从原子半径和价电子数来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得失电子能力所呈现的递变规律?自学过程:(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准确的回答下列问题)一、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1、电离能描述的是元素的哪种性质?什么叫做电离能?符号?单位?2、M(g)=M+(g)+e-I1M+(g)=M2+(g)+e-I2M2+(g)=M3+(g)+e-I3 I1、I2、I3的大小比较?练习:(1)已知M(g) – e-→M+(g)时所需的最低能量为738KJ。
则M元素的I1=(2)已知钠元素的I1=496KJ/mol。
则Na(g)- e-→Na+(g)时所需的最小能量为3、怎样运用电离能数值判断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4、观察p23页图1-3-6,对同一周期的元素,第一电离能,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说明什么?同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说明什么?运用:通过观察,你可以判断下列元素间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Na K N PF Ne Cl SMg Al O N为什么上述元素间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有如此关系?请回答:5、规律总结: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同周期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主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运用:【思考】Mg2+,而不易形成Mg3+?一、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1. 电负性的概念:意义:2.电负性的变化规律:电负性数据的来源:3.利用图、表、数据,总结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1) 同一周期:(2) 同一主族:4、应用(1)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及其活泼性:①电负性小于2,大部分是_____,且电负性越小,金属越活泼。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以及从原子半径、电离能及电负性等方面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元素“位一构一性”三者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多媒体调试、讲义分发【导入新课】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先创造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在化学教科书和字典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英文:the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
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新课讲授】一、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1.概念辨析(1)元素周期系:元素性质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递变(2)元素周期系:元素按原子核电荷数递增排列的序列(3)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元素周期系只有一个,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第一张周期表——门捷列夫周期表。
门捷列夫周期表最重要的特征是从第四周期开始每个周期截成两截,第1~7族分主副族,第八族称为过渡元素。
主副族和第八族的概念使用至今,但过渡元素的概念不同了。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标题: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元素的性质。
2. 掌握元素的分类方法及性质与元素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的定义及分类方法。
2. 原子的结构与组成。
3. 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联系。
2. 掌握元素性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导入前期知识,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回忆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并提问元素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二、导入新知(15分钟)1. 出示元素周期表,简要解释元素周期表的构成、作用及分类方法。
2. 说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并提问学生如何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判断元素的性质。
三、探究原子的结构(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基本组成,并给出原子的定义。
2. 介绍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并对各部分的性质进行解释。
3. 讲解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如能级、轨道和电子填充顺序等。
四、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5分钟)1. 说明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联系,如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
2. 指导学生通过举例分析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如铜和金的导电性、氧和氮的化学活性等。
3. 结合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推断其原子结构。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小结元素分类及性质与元素结构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作用和意义。
3.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拓展应用(1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元素的导电性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2. 扩展讨论:邀请学生自由发挥,讨论其他元素特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七、课堂作业(5分钟)1. 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堂作业,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讲解与展示,学生对原子的结构及元素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初步思考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指2. ,叫做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必修2)中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等的周期性变化。
【复习】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前练习】写出锂、钠、钾、铷、铯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学习过程】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思考】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在哪个横行,由什么决定?什么叫外围电子排布?什么叫价电子层?什么叫价电子?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哪个列由什么决定?阅读分析周期表着重看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总数与族序数的联系。
【总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决定: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
【分析探索】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个区,除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s区、d区和p区分别有几个纵列?为什么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 元素周期表可分为哪些族?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各区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特征是什么?【基础要点】分析图1-16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区。
主族主要含区,副族主要含区,过渡元素主要含区。
【思考】周期表上的外围电子排布称为“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
元素周期表的每个纵列上是否电子总数相同?【归纳】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
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
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1.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决定所在周期数周期数= (钯除外)46Pd [Kr]4d10,最大能层数是4,但是在第五周期。
2.外围电子总数决定排在哪一族如:29Cu 3d104s1,10+1=11尾数是1所以,是IB。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原子结构以及递变规律的具体体现。
【当堂检测】1.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16s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四周期ⅦB族B 五周期ⅢB族C 六周期ⅦB族D 六周期ⅢB族2.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八种连号元素,它们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图中X元素应属()A ⅢA族B ⅣA族C ⅤA族D ⅥA族3.某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A 只有x+1B 可能是x+8或x+18C 可能是x+2D 可能是x+1或x+11或x+254.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 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 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 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5. 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ⅡA族元素。
下面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中呈+2价B.单质使水分解.放出氢气C.氢氧化物呈两性D. 碳酸盐难溶于水6.元素的分区和族1) s 区: ,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 , 属于活泼金属, 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2) p区:,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族元素, 为非金属和少数金属;3) d区: ,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族元素, 为过渡金属;4) ds区: , (n-1)d全充满,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 , 过渡金属(d和ds区金属合起来,为过渡金属);5) f区: , 包括元素, 称为内过渡元素或内过渡系.【课后作业】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 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 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 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2.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C、X与Y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D、X与Y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课时【课前预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⑴观察周期表,我们发现,每一周期(第一周期除外)的开头元素均是__ ____,它们的价电子构型为__ ;每一周期结尾元素均是____ ____,它们的价电子构型为______ (第一周期除外)。
⑵周期表中,周期序数=该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_____ 。
⑶通常把“构造原理”中能量接近的________划分为一个能级组。
1~7周期的价电子能级组分别是__ ___.可见,各周期元素的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二、元素周期律内容:______性质随_______ 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元素周期律。
【科学探究一】观察图1-20,找找规律1. 原子半径. r的大小取决于__ _、____ ___两个因素.电子的能层越多,则电子间的负电斥力越大,使原子半径_____;Z越大,则核对电子的引力越大,使原子半径______。
2. 电离能⑴概念:气态的原子或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____ _叫做电离能,用符号__ 表示,单位是______ _。
⑵第一电离能: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生成__ _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___ 表示。
⑶意义: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实验佐证,是衡量气态原子___ __电子难易能力的物理量。
元素的电离能越小,表示气态时越容易_____电子,即元素在气态时的__ __性越强。
【科学探究二】观察图1-20,找找规律⑷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同周期,左右总体呈__ ___趋势,(反常元素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元素的I1最小,________的I1最大;同族,上下I1 __ __ __。
【学与问】课本181、2、3. 电负性⑴概念:电负性是原子在化学键中对键合电子____能力的标度,常用符号x表示。
x为相对值,无单位。
【科学探究三】观察图1-23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有何规律?⑵x变化规律:同周期,x左右__ ___;同族,x上下__ ___。
⑶意义:用于比较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一般,金属的x__ ___,非金属的x_ ___ 【科学探究】课本20页,自学。
【当堂检测】1.下列元素中哪一个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A BeB BC CD N2.在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A ns2np3B ns2np5C ns2np4D ns2np63.下列各组微粒按半径逐渐增大,还原性逐渐增强的顺序排列的是()A Na、K、RbB F、Cl、BrC Mg2+、Al2+、Zn2+D Cl-、Br-、I-4.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与Y形成化合物是,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B 第一电离能可能Y小于XC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于Y对应的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小于H m X5.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Li到Ne原子的电离势总的趋势是怎样变化的( )A 从大变小B 从小变大C 从Li到N逐渐增加,从N到Ne逐渐下降D 没有多大变化6.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性:NaOH<Mg(OH)2<Al(OH)3B.第一电离能:Na<Mg<AlC.电负性:Na>Mg>AlD.还原性:Na>Mg>Al7.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A.Li、Na、KB.N、P、AsC.O、S、ClD.Si、P、Cl8. 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二个相反因素:一是,另一个因素是。
9.第一电离能I1;态电性基态原子失去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叫做第一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越大,金属活动性越。
同一元素的第二电离能第一电离能。
10.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表明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表明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11.将下列原子按电负性降低的次序排列,并解释理由:As、F、S、Ca、Zn12.比较硼、氮、氧第一电离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课下作业】1.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
C、B可按原子个数比2∶l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
D、A按原子个数比3∶2形成离子化合物丙。
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乙物质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2)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填写)。
(3)E的单质加入到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下列(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a、c、h ②b、g、k ③c、h、l ④d、e、f(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面离去。
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1.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2.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②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填写字母)元素。
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③Y是周期表中族元素。
④以上13种元素中,(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