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之美

  • 格式:ppt
  • 大小:16.20 MB
  • 文档页数:4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特点

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 书字体。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 过渡因素。魏晋之际已经有了楷书,钟繇的《宣示表》、王 羲之的《黄庭经》等楷书作品已然是比较成熟的楷书,但是 大批西晋知识分子随晋室南渡之后,北朝的书风就和南朝大 异了。北朝现存的碑刻大多是民间无名氏书法家的作品,和 南朝士大夫所谓"风流蕴藉"的书法风格自然不一样。钟繇和 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隶变楷的过程,由于晋室南渡,北魏的 民间书法家们没有继承多少他们的成果,而是遵循原来民间 书法的发展轨迹,更多地是直接从汉魏时期的隶书演变而来。 和南朝碑刻相比,清朝书论家刘熙载认为"南书温雅,北书 雄健";与唐楷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笔和结体趋于规范统 一,魏碑则用笔任意挥洒,结体因势赋形,不受拘束。
《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二爨”是两块云
南“南碑瑰宝”。《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大 明二年,比《爨宝子碑》晚五十三年,可以说 这两块碑是同时代的作品。《爨龙颜碑》,碑 文书法字体介于隶楷之间,书法风格独特,被 称为“爨体”。碑文古雅,结体茂密,虽为楷 书,却饶有隶意,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体 多变,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
造像记(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是指在龙门石窟中发现的北魏时期二 十方造像记,这些作品被认为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 清朝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首先提出了龙门二 十品的篇目 。 龙门石窟造像记数量多达数千方,其中最杰出的作 品流传还有"四品"、"十品"、"二十四"、"三十品"等 说法。例如《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 《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 人等造像题记》和《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 也合称"龙门四品"。
杨 大 眼 造 像 记
杨 大 眼 造 像 记
墓志铭


墓志铭为北碑的另一大宗,产生于东汉末年,是埋入地下的墓碑。 后来发展为一种石刻品 类,体制多样而精致。已出土的北魏墓志 达二、三百方之多,大都为精美秀整的楷书。其中著 名的如《张 黑女墓志》、《元显隽墓志》、《皇甫瞵菡志》、《刁遵莛志》、 《崔敬邕墓志》、《元晖墓志》、 《石婉墓志》、《李壁墓志》、 《鞠彦云墓志》、《元瑛墓志》、《司马悦墓志》、《元怀墓 志》、《元倪墓志》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北魏墓志以元魏王 室贵族的为大宗,书丹者当多为当 时名手,镌刻者亦非平民之辈, 故书法以精美严谨为主要特征。如果说造像记反映了民间书法 的 面貌,那末以元氏贵族为代表的墓志则反映了上层贵族的书法面 貌。综观二者,方可见北魏 书法的概貌。 墓志书法与造像记的典型《龙门二十品》不同,更多地反映出魏 晋楷书的遗貌,较 为规范,字里行间渗透着书刻者小心翼翼与毕 恭毕敬的神情。其与南朝墓志、唐楷的相近的情 形,透出楷书发 展演进的消息。
张猛龙碑(一)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 碑》。 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无书写者姓 名,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刻 立碑官吏名计十列。额正书"魏鲁郡太守 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古人评价 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 誉为"魏碑第一"。 为正宗北碑书体。碑石在山东曲阜孔庙。 书法劲健雄俊。清杨守敬评其:"书法潇洒 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 此"。沈曾植评:"此碑风力危峭,奄有钟梁 胜景,而终幅不染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 意抒写者不同。"康有为谓:"结构精绝,变 化无端"、"为正体变态之宗"。该碑已开初 唐楷书法则的规模。

爨龙颜:此碑
是南朝宋的著名 碑刻。虽为楷书, 却饶有隶意,笔 势有隶意,笔势 雄强,结体多变。 康有为《广艺舟 双辑》中说: “当为隶,楷极 则。”“为雄强 茂美之宗,”并 列为“神品第 一。”
爨 龙 颜

爨宝子碑:全称为 《晋故振威将军建宁 太守爨府君墓碑》, 碑质为沙石。乾隆四 十三年(公元1778年) 出土于云南省曲靖县 扬旗田村,1852年移 置曲靖城内,现存于 曲靖一中爨轩内爨碑 亭。爨宝子碑为全国 首批重点保护文物。
魏碑—雄强古朴之美
洛阳晨晖书法培训学校 许晓辉
魏碑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 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 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此时书法是一种承前启 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上可窥汉秦旧范, 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书法对后来的隋和唐楷书体 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书家在创新变革中也 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如 《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 怀墓志》及《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 先河。清代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 缚,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魏碑上承汉隶传统, 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始 平 公 原 碑
民 国 拓 本

孙秋生造像记北魏 宣武帝(元恪)景 明三年(502年) 五月廿七日造讫。 楷书,在洛阳龙门 石窟古阳洞南壁。 六朝碑刻中书家署 名者不多,此署萧 显庆书,但书家情 况不详,当为地位 低下的工匠或经书 手。此碑书犀利刚 劲,宽博朴厚,较 《始平公造像》笔 法多变,龙门碑刻 书法艺术的代表作 品之一。

始平公造像记


《始平公造像记》楷书刻石,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 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记》。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三 年(公元498年)九月十四日造讫。楷书,10行,行20 字,有方界格。额正书阳文“始平公像一区”二行六字。 在河南洛阳市南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此记署为孟达 撰文,朱义章正书。龙门造像名品之一。然撰文者及书 家身世皆不详,可能是当时的工匠。其文字作为书法艺 术则在著名的“龙门二十品”中尤为第一珍品。 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笔画折处重 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 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碑碣


北朝打破西晋的一切成规,不仅大立碑碣,而且无字体规范, 故碑碣书法丰富多彩。 北朝碑碣除 《广武将军碑》、《沮渠安周造像碑》、《西岳 华山庙碑》等为隶书外,其余都是 楷书碑。著名的有《张猛 龙碑》、《大代华岳庙碑》、《中岳莴高灵庙碑》、《晖福 寺碑》、《吊比干碑》、《高庆碑》、《贾思伯碑》、《根 法师碑》、《高贞碑》、《元苌温泉颂》、《程哲碑》、 《高盛碑》、《敬使君 碑》、《李仲璇修孔子庙碑》、《赵 君王修寺颂记》、《曹恪碑》等,其中最享盛名的 是《张猛 龙碑》,备受后人推崇。康有为说:"《张猛龙》犹周公制礼, 事事皆美善","结构精绝,变化无端","为正体变态之宗"。
张猛龙碑(二)
《张猛龙清颂碑》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 猛龙兴办学校功绩,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 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 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 妍丽多姿。碑文中的"冬温夏清"四字被认 为是鉴别有关张猛龙碑古拓、今拓、原拓、 翻拓的重要依据。据说有些古人拓碑,每 拓一次之后就要把原碑上的某字去掉一点 或留下某种印记,使后人之拓永远不能与 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更不用说伪造作 假了,可见古人用心之良苦 。旧拓本第 十行"冬温夏清"等字未泐。重刻本刻工拙

此碑应是方笔露锋之典型 代表,因此最显见用笔之妙。 起笔都将锋颖露在画外,有 的角棱若刀,有的细锋引入, 煞有情趣;即使画也挺直有 力,折笔显见方棱;收笔处, 有时敛毫便止,有时放锋犀 利,有时如《宝子》之上扬。 笔画或大或小,大者纵矛横 戈,如虎奔龙吟,小者轻微 一点,如蜻蜓掠水,皆能顺 势合情.绝无率意轻发。结 体或取横势,或取纵势,皆 极意显示雄踞盘关之威仪, 怀隐瑰玉之神采。整篇看来, 严整肃穆,端庄隽洁

此碑于清乾隆四十三年 (1778),在云南南宁(今曲靖) 出土,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 视,后来被一乡民用做压豆腐 的石板。成丰二年,曲靖知府 邓尔恒发现豆腐上有字迹,大 为惊异,急忙派人找到卖豆腐 之人。将碑石运回府中,后置 于城中武侯祠。当时,正是碑 学大兴而帖学告退的时代。所 以,它一经发现,其怪诞的用 笔,随意的结体所表现出的古 朴味道,立刻引起人们极大的 兴趣,被视为书法作品中的奇 珍异宝,阮元称它为“滇中第 一石”,康有为誉为“已冠古 今”。
康有为:“魏碑十美”
清朝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
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 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 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 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 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李璧墓志》,北魏正光元 年 (公元520年)刻。青石 质,高一百零四厘米,宽八 十九厘米。系旧碑改作而成, 碑阴上截所刻二螭仍在。志 铭魏书,三十三行,行三十 一字,背面有题名一列。出 土时间、地点有二说:一说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 出土于山东德州;一 说清光 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 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后者 为 是。墓志出土后不久归济南 金石保存所收藏,上世纪五 十 年代初移藏于山东省博物 馆。
魏 灵 藏 造 像 记
魏 灵 藏 造 像 记

《杨大眼造像记》,全称 《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 帝造像记》,简称《杨大 眼》,刻于北魏时期,位于 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中,是 “龙门二十品”之一,并与 《始平公》、《孙秋生》、 《魏灵藏》三种造像记一起 合称为“龙门四品”,是龙 门石窟2000余种北魏时期造 像记中书法艺术价值最高的 作品之一。用笔方峻,提按 顿挫明显,笔势雄奇,结体 庄重稳健。
张玄墓志
《北魏张玄墓志》原名《南阳太守玄墓志》。
张玄字黑女,故俗称《张黑女墓志》。楷书 二十行,每行二十字,镌刻于北魏普泰元年。 北志原石已亡佚,现仅存清何绍基藏剪裱孤 本,志文书法精美,多参隶意,颇带质拙, 出于汉《子斿碑》。清何绍基在题跋中称赞, “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 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著。”
劣,较易分辨。商务印书馆有影印本。
中岳嵩高灵庙碑

此碑为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正书,碑阳23 行,行50字,碑阴7列,上2列字较大,计22行, 下5列16行,字较小,各列行数不等。额篆书阳文 4行共8字,侧刻唐大周天授三年(1692年)马元 贞投龙简记。碑文内容为寇谦之修祀中岳庙併宣扬 道教。碑今在河南登封县嵩山中岳庙。 此碑在魏碑书法中属於风格雄强一类。其书虽 云楷体,但结体、用笔仍处於隶、楷之间,是隶书 向楷书过渡的书体。康有为评此碑书法为“体兼隶 楷,笔互方圆。”併称碑阳书法“奇古”,碑阴书 法“峻整”,给以极高的评价 。
存在形式
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现存的 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 品称为"魏楷"。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 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 "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 朝的碑刻书法作品。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碑碣 "、 "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 现存魏碑作品的数量巨大,仅仅发现于龙门石窟的 造像记,就有数千方。这些作品良莠不齐,经过前 人的整理,部分作品从中脱颖而出,被视为魏碑的 代表作。

起源与发展


Leabharlann Baidu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适应社会意识需要的佛、道之学勃然兴盛。佛、道的宣传方 法是以写经为一大功德。尤其佛学,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 必延聘文学之士,撰写文章以纪其事。或凿石以作碑碣,或 就天然岩壁摩崖刻写,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时尚,转 向佛学的建寺造塔、立碑刻石。四海之内虽战乱不止,造像 求长生的心理却更加炽烈,刻石佛记文字漫山遍谷,不下数 千万。魏碑应运而生。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 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 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 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 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

相关主题